雷丸

藥材名稱:冬葵子

名稱出處:《別錄》

概況

異名:冬葵(《本經》),葵菜、冬寒菜(《植物名實圖考》)。

基源:為錦葵科錦葵屬植物冬葵的果實。錦葵屬全世界約30種;中國約5種、2變種(包括栽培種)。

原植物:冬葵Malva crispa L.(Malva verticillata L.),又名皺葉錦葵(《華北經濟植物誌要》),蘄菜(江西)。

歷史:始載於《本經》,列為上品,名曰葵。《綱目》謂:“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日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菜。……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年收採。正月複種者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又云:“葵,氣味俱薄,淡滑為陽,故能利竅通乳,消腫滑胎也。其根葉與子,功用相同。”《別錄》載:“冬葵子,生少室山。十二月採之。又云:以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者謂之冬葵,入藥性至滑利。春葵子亦滑,不堪藥用,故是常葵耳。”《植物名實圖考》亦云:“冬葵,為百菜之主,江西、湖南皆種之,湖南亦呼葵菜,亦曰冬寒菜,江西呼蘄菜。葵、蘄一聲之轉,志書亦多載之。”根據以上文獻記述,冬葵子,應為本品。而《中國藥典1985年版》所收載的冬葵果,將野葵,和《爾雅》、《植物名實圖考》稱菟葵者定為M.verticillata L.,實系考證上的錯誤,應於訂正。在不同產地,也有將“菟葵”作冬葵用的。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達1m;莖直立,不分枝,被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7cm,被疏柔毛;葉圓形,直徑5~8cm,常為掌狀5~7裂或角裂.裂片三角狀圓形,基部心形,邊緣具細鋸齒,並極皺縮扭曲,兩面被極疏糙伏毛或星狀毛,脈上更為明顯。花簇生或單生於葉腋,花梗極短;小苞片3,披針形,被糙伏毛;花萼淺杯狀,長8~10mm,5裂,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狀柔毛;花瓣5片,白色,較萼片略長。果扁球形而小,直徑約8mm,分果爿11,網狀,具細柔毛。種子腎形,暗黑色。花期6~9月。

生境與分佈:栽培供蔬食用,河北、甘肅、江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均有栽培。

生藥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陰乾。藥材產於四川、內蒙古。

鑑別

性狀:果實扁球狀盤形,直徑4~7mm,外被膜質宿萼,宿萼鍾狀,黃綠色或黃棕色;果實有分果瓣10~12枚,黃白色或黃棕色,具環向細脈紋。種子腎形,直徑1.5~2mm,表面棕黃色或黑褐色,較薄的一邊中央凹下。質堅硬。氣微,味澀。以顆粒飽滿、老熟者為佳。

顯微 本品宿萼表面觀:下表皮星狀毛由2~8個(多由4~8個)細胞組成,單個細胞長50~1140μm,直徑約75μm,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5549.html' target='_blank' >諫院瘢幌倜凡客衷殘危?~7個細胞,直徑25~38μm。上表皮單細胞非腺毛細長,彎曲或平直,長約至1190μm,壁薄或稍厚。上下表皮氣孔均為不等式。葉肉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6~25μm,稜角較尖。本品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一層長方形表皮細胞,壁稍厚,外被角質層,中果皮由2~3層類圓形薄壁細胞和一層含草酸鈣稜晶的細胞組成,薄壁組織中有大型粘液細胞散在。含晶細胞類圓形,壁厚且木化。中果皮與內果皮間有10餘束纖維束,呈環狀排列。內果皮為一列徑向延長的石細胞,呈柵欄狀,側壁及內壁甚厚,木化。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尚有炒制、鹽制等炮製方法。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中性多糖MVS-Ⅰ和2個酸性多糖MVS--ⅢA和ⅣA。

參考文獻

國外醫藥植物藥分冊 1991;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