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宗教石刻
[拼音]:fajie yuanqi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重要命題和基本教義。又名無盡緣起和性起緣起。“法”即事物,“界”是性義,“法界”即是“法性”。此命題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由法界生起。
隋代慧遠《大乘義章》認為,佛教基本理論苦集滅道四諦中,苦集為法界緣起所會聚,滅道為法界緣起的發用。華嚴宗二祖智儼首倡法界緣起說,認為一部《華嚴經》就在於說明法界緣起。華嚴宗三祖法藏繼承和發展智儼的法界緣起思想,用緣起因分和性海果分來闡明世間和出世間的實相。緣起因分其相狀為無盡圓融,認為宇宙萬物,通通互為因果;一物為因,萬物為果,萬物為因,一物為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重重無盡。性海果分是不可言說的諸佛境界。由此有“無盡緣起”之名。法界緣起還認為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現象,都由先天的法性所生起。法性就是“一心”,就是“一心” 的本性、本質,也稱為“善心”、“如來藏” 或“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現象,均由“清淨心”隨緣生起。離開“一心”,更無別物,於是有性起緣起之名。諸佛的境界也是出於“法性”,出於“一心”,而且是和“法性”、“一心”相稱相順的。法性全體起為世間和出世間一切諸法,所以諸佛與眾生交徹,淨土與穢土融通,世俗世界和佛國世界也是圓融無礙的。
法界緣起說還講四重法界:“事”(現象)、“理”(本體)、“理事無礙”(統一)和“事事無礙”。華嚴宗四祖澄觀尤為重視以“理”、“事”為依據,發揮“法界”包含一切的思想。他說:“法界者,是總相也,包事包理及無障礙”、“緣起者,稱體之大用也”。“事法界”,是指世俗以事物的差別為認識物件,不屬佛智範圍。“理法界”,是謂認識到事物的共性,但還不是完全的佛智。“理事無礙法界”,把理和事聯絡起來觀察,理事相互“徹入”無礙,這也還不是佛智的最高階段。“事事無礙法界”,理融於事,事事之間溶融無礙,互相包含,以至無窮無盡。悟此為佛智的最高階段。“事事無礙”說為華嚴宗的特殊說法,是法界緣起論的理論重心。
法界緣起論接觸到事物的普遍聯絡、因果關係、本質和現象關係,反映出中國古代哲學思維前進的足跡。但從其立論和實質來看,不僅是主觀的虛構、唯心的想象,而且把佛教所講的緣起最後歸結於佛境,徹底陷入了神祕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