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牙雕

[拼音]:Zhongguo de shehuizhuyi chuji jieduan

[英文]: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

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條件下,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必然要經歷的特定歷史階段。從50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這段時間,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理論形成過程

1981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首次提出中國社會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議》指出:“儘管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但是毫無疑問,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並且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由比較不完善到比較完善,必然要經歷一個長久的過程。”

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政治報告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現在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物質文明還不發達。”

1986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進一步指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不但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經濟和競爭,而且在相當長曆史時期內,還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發展多種經濟成份,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1987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政治報告中全面闡明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指出: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含兩層含義:第一,中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意義

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問題,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曾對這個問題提出過他們的設想,即產生於高度社會化生產基礎之上的共產主義,將經歷低階和高階兩個階段,共產主義的低階階段,就是社會主義階段。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歷史證明,一個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還要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至於階段的劃分,主要取決於這個國家在實現社會主義革命以前的生產力水平和生產社會化的程度。中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產力落後,生產社會化程度很低,商品經濟和國內市場很不發達,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建設高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經濟文化條件很不充分。這種狀況決定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

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所面對的情況,既不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設想的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也不完全相同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上,曾作過有益的探索,取得過重要成就,也經歷過多次曲折,付出了巨大代價。從50年代後期開始,由於“左”傾錯誤的影響,曾經脫離生產力狀況,在生產關係變革方面急於求成,盲目求純,以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曾經長期把發展生產力的任務推到次要地位,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還“以階段鬥爭為綱”。由此而形成的過分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和僵化的經濟體制,以及權力過分集中的政治體制,嚴重束縛了生產力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歷史證明,在近代中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下,不承認中國人民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革命發展問題上的機械論,是右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以為不經過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就可以越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革命發展問題上的空想論,是“左”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因此,清醒地認識基本國情,認識中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根本依據。

任務和基本路線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為了解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必須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並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中國社會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後的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的工業國的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佔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階段;是中國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共產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條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工作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