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程標準】

  瞭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定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教學內容】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該制度經過秦漢、隋唐、宋元等階段的不斷髮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頂峰。

  明清時期,我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但君主專制統治卻進一步加強。《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這一節課,從三個方面講述了明清社會這一發展趨勢。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廢除”闡明瞭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中國曆時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經過和影響;第二目“內閣的出現”則指明瞭內閣制產生的背景、過程,內閣的性質和作用;第三目“軍機處的設立”則敘述了清朝中央權力從議政王大臣會議向軍機處過渡的過程,從而突出了清朝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的這一主題。上一版本的新教材最後透過把清朝封建專制統治與同時期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進行比較,說明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潮流,而這本新教材將這部分刪掉,但既然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明白,而且也方便之後教學。在教學中,透過前後對照,概括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特點;透過橫向對照,闡明君主專制的加強,阻礙了中國歷史的發展程序,讓學生認識到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同時又極大地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使學生學會科學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

  【教材特點】

  本節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政治性、理論性強,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學中要明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特點之二是:具有總結性的作用和地位。明清時期已到中國封建社會的後期,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礎之上又有新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空前強化時期,且逐步走向衰落。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透過初中的學習,已經初步瞭解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由於平時媒體的傳播(如電視劇等),比較普遍地以明清時期為素材,因此,學生對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及發展會有所瞭解。但學生在認識君主專制制度加強的背景及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上,仍存在一定難度,需要教師加以指導與解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明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廢丞相,權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強化君主專制的必然結果。

  (2)瞭解明朝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及其發展;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度之間的區別,培養學生比較歷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軍機處的地位與作用,理解它對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聯絡歷朝歷代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結合明清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分析明初廢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透過討論,比較內閣制與宰相制之間的異同點,培養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3)利用歷史材料,設定歷史情景,引導學生探究歷史問題,學會從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資訊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也極大地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做一個有民主意識的現代公民,既不妄作一個否定中國傳統的“憤青”,更不能做唯唯諾諾的奴才,做到真正愛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為什麼說軍機處設定標誌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

  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堂教學】

  [匯入]

  匯入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要有目的、有意義。比如:

  1、透過已有知識直接匯入。可用表格將從秦到元的制度演變作一歸納總結: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演變

  朝代實質

  秦

  漢

  隋唐

  宋

  元

  備註

  君權

  與

  相權鬥爭

  皇帝制度

  皇位世襲

  皇權至上

  皇帝獨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漢承秦制

  中朝與外朝

  (決策、執行)

  尚書檯

  三省六部制

  中書—決策

  門下—審議

  尚書—執行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二府三司制

  中書門下

  樞密院

  三司

  參知政事

  一省二院制

  中書省

  樞密院

  宣政院

  君主專制

  中央與地方鬥爭

  郡縣制

  郡國制

  削王國勢力

  文臣為官(知州),

  通判,

  轉運使

  行中書省,

  路、府、州、

  縣,宣慰司

  中央集權

  程序

  建立

  鞏固

  完善

  加強

  新發展

  透過表格分析,歸納總結從秦至元政治制度的特點、主要內容,探究其發展趨勢,在學會從宏觀上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匯入新課,且在新課結束時將其補充完整,可做到前後呼應。

  2、利用不同材料設問,增強學習興趣。如:利用《鳳陽花鼓》片段匯入“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設問學生:“朱皇帝”是誰?安徽鳳陽自從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後,非但沒有呈現出富貴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這是怎麼回事呢?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麼樣的皇帝呢?他在政權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呢?透過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進入明朝的學習。

  或者利用黃宗羲語“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設問:為什麼黃宗羲說明朝沒有開明的統治,從朱元璋廢宰相開始呢?帶著疑問進入課堂。

  [新課]

  我認為本節教學可從最基本的三方面入手:是什麼,為什麼,還有什麼。

  1、是什麼——明清兩朝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明朝:(1)廢除宰相制度——廢中書省和丞相、權分六部

  首先要明白明太祖為什麼要廢宰相。可以針對此問題請學生結合教材知識思考得出結論——原因:①丞相胡惟庸驕恣擅權(直接原因);②相權過大,威脅皇權(根本原因)

  有人認為明朝廢除宰相制度,是我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必然。請學生討論、探究這一問題。

  參考答案:首先,明朝因為改革地方政治制度而加大了丞相的'權力,(教材小字部分有所介紹)導致皇權與相權矛盾進一步激化。其次,胡惟庸擅權專恣成為明太祖加強皇權、廢除丞相的藉口。胡惟庸被殺是加強皇權的必然結果。最後,宰相制度的廢除,標誌著君主專制統治進一步加強。

  設問:宰相制度的廢除帶來了怎樣的結果?

  結果:①加強了皇權,君主專制達到新的高度;②皇帝政務繁多,身心疲憊。

  ↓

  “內閣”應運而生

  (2)內閣“的出現:

  a: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內閣創立、發展過程:

  明太祖:殿閣大學士(侍從顧問)——奠定基礎

  明成祖: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正式確立

  明宣宗:內閣大學士(票擬權)——發展

  明神宗:內閣首輔(張居正侵奪六部職權)——全盛

  b:內閣與宰相制的比較:

  提供兩段材料:

  ①萬曆四十年內閣首輔葉向高曾說:“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賈禍。”——《神宗實錄》卷

  ②“性沉深機警,多智數。……及贊政,毅然有獨任之志。受顧命於主少國疑之際,遂居首輔,手攬大政,勸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聽納。……威權震主,禍萌驂乘。何怪乎身死未幾,而戮辱隨之。”——《明神宗實錄》

  學生討論或者展開辯論:內閣就是變相的宰相制度嗎?明朝的內閣首輔就是變相重設的宰相嗎?參考表格:

  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制約皇權

  對皇權影響

  直接由皇帝意願決定

  要經皇帝及大臣商議,

  由皇帝決定

  任免

  侍從諮詢為主

  中央一級決策者

  職責

  皇帝個人信任

  宰相制度賦予

  權力來源

  內閣首輔

  宰相

  結論:內閣首輔不同於宰相,不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

  清朝: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清初(皇太極)——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六部——皇權受限

  康熙——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六部、南書房——集權於帝

  雍正——設軍機處(跪受筆錄承旨遵辦)——君主專制頂峰

  重點在於“軍機處”

  首先結合教材瞭解軍機處的由來

  其次,重點討論:為什麼說軍機處的設立標誌著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可從軍機大臣的產生方式、級別、職責等方面考慮)

  2、為什麼——

  a:明清統治者為什麼要採取非常手段加強君主專制?

  明清時期社會背景:

  提供材料:

  ①力役過繁,賦斂過厚。——《明史·周敬心傳》

  ②據統計,明太祖在位的洪年武間(1368-1398),全國大小武裝起義達一百八十餘次之多。

  ——人教版歷史必修1教師教學用書

  ③“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的日益發展,土地的買賣更加頻繁,隨著地權的轉移,地主身份的變動也更加頻繁。……到明清時期,大部分地區的農民有了退佃和離主的自由,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大大削弱,地主對佃農的超經濟控制強制相對削弱……超經濟控制是地主階級藉以實現他們對佃農榨取剩餘勞動的必要手段。因此,地主階級就要求凌駕於整個社會社會之上的封建政權集中更大的行政、司法和軍事權力,對農民實行更加嚴酷的超經濟控制……”——人教版歷史必修1教師教學用書

  參考答案:

  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階級更加腐朽,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經濟: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發展。

  文化: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產生。(影響?)

  當正常手段無法再穩定和鞏固封建統治時,明清統治者採取了極端措施。

  b:探討君主專制的加強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

  提供材料:

  ①“……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覆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②明太祖有次召見各郡富民時說:“汝等居田裡、安享富稅者,汝知之乎?……今朕為汝主,立法定製,使富者得以保其富。”——人教版歷史必修1教師教學用書

  ③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一件碑刻反映,蘇州“常、昭二縣綢布各鋪張恆運、孫恆茂等呈稱:竊綢布店鋪,凡遇萬壽聖誕、上憲按臨,經胥乘機滋擾,任意借用。不能如數,則受□災之累。付後求領,又多守候。用過綢布,日曬雨淋,幾同舊物。再遭差承刁蹬,或被短少,或有被損,鋪民焉敢造追求價。”——《禁革綢布店鋪當官碑》

  (提示:①皇帝決策②官場風氣③官僚機構④經濟發展)

  明清絕對君主專制的影響:

  消極——①皇帝決策:具有獨斷性、隨意性,易出現失誤;

  ②官場風氣:使官吏唯上是從,助長因循守舊之風;

  ③官僚機構:使官僚機構膨脹,導致官僚主義、貪汙腐化。(和申)

  ④阻礙了社會進步和資本主義的萌芽。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

  積極——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政治保障。

  3、還有什麼——連線整個單元知識,對整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總結

  【本課小結】

  結合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演變的表格,總結由秦到清的變化,前後呼應。不僅是對本課的總結,同時也是對一單元,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特點的總結。同時也要滲透情感教育。

  自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以後,歷代王朝都設定丞相制度,參與軍國大事的處理。但君權和相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終存在,歷代統治者都採取措施削弱相權和地方權力,以保證皇權的至高無上。到了明代,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明太祖廢除了,軍國大權進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後來,明朝雖設定內閣,但內閣的職責只備顧問。清朝雖設定軍機處,但軍國大臣也只是傳達皇帝的旨意。軍機處的設定,標誌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展到頂峰。民主制度難以形成,思想得到控制強化,封建制度正在走向它的衰落,且中國和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明清時期,我們第一次被西方落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正抓緊機遇迎頭趕上。21世紀的一百年,中國能否趕上世界?對中國來說,很重要;對我們來說,任務很艱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