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1726)

[拼音]:Fandigang Tushuguan

[英文]: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羅馬教皇設立的圖書館。其歷史可追溯到中世紀教皇的藏書庫。1295年教皇卜尼法八世時藏有 443部著作,1345年後其中一部分在教會分裂時散失。以圖書收藏家聞名的教皇尼古拉五世是梵蒂岡圖書館的奠基人。他在位時(1447~1455)打破中世紀修道院圖書館的常規,利用其權勢和財力,派人去英、德和希臘等國廣泛蒐集古典著作和世俗作品,並請學者把古希臘著作譯成拉丁文,使館藏擁有拉丁文手稿824部、希臘文手稿352部。著名學者、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在位時(1471~1484)也很重檢視書館,即位不久即為圖書館確定了大量經費購買圖書和裝置,還在教皇宮殿一樓設定特藏書庫,在4個房間內分別存放拉丁文圖書、希臘文圖書、手抄本和教皇記錄檔案。西克斯圖斯五世決定建造新館舍。1589年由傑出建築家和藝術家精心設計、裝修的新館舍落成,壯麗的大廳和多彩的壁畫是這個建築的一大特色。

17世紀開始陸續收入許多著名藏書家的文庫,包括奧斯尼文庫、柏拉蒂尼文庫、烏比諾文庫、博茲修道院手抄本、 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文庫、 卡帕尼爾尼文庫、紅衣主教傑拉達文庫、比尼阿拉伯爵文庫、紅衣主教邁耶文庫等。19世紀末利奧十三世時,該館開始向世界各國學者開放,為此設定了閱讀手稿的閱覽室。在德國曆史學家埃爾勒任館長期間設定了擁有 6萬冊書的參考工具書室和修補防蟲工作間。由於他的努力,擁有大量珍藏的義大利貴族博爾格澤家族文庫和巴爾貝里尼家族文庫也被收藏進來。隨後開展了重要手稿的複製工作,以便讀者利用。20世紀初庇護十一世親自主持圖書館工作的現代化。1928年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和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支援下改進了目錄體系。1931年制訂著錄條例,在書庫裝置了當時最先進的裝置。1934年建立一所圖書館學校以培訓圖書館員。

到1986年底共收藏印本書 90萬冊、 手稿 6.5萬件、記錄檔案約13萬件、地圖和圖片10萬件。其中有中國明末清初的古籍 200多種。 藏書以基督教、 古希臘哲學、神學、古典文學、歷史、文獻學等獨具特色。圖書館借閱證可兼作進入梵蒂岡教皇國的入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