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綸(?~798或799)

[拼音]:paizhongl?

[英文]:law of excluded middle

傳統邏輯基本規律之一。它通常被表述為A是B或不是 B。傳統邏輯首先把排中律當作事物的規律,意為任一事物在同一時間裡具有某屬性或不具有某屬性,而沒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同時也是思維的規律,即一個命題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沒有其他可能。排中律還是關於認識活動的規範性規律,意為任何人不應同時否認一個命題(A)及其否定(並非A),即對一個命題及其否定不能持兩不可之說。排中律還被當作邏輯語義的規律,即任一語詞或語句同一上下文中應表達某一思想或不表達這一思想。作為後兩種規律,也叫做排中律的要求。排中律並不排除具體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有中間環節、以及有多種狀態和各種可能性。

在現代邏輯中,A'∨塡A(讀作:A或非A),是排中律在命題邏輯中的體現;凬x(F(x)∨塡F(x))(讀作:對任何個體x而言,x有性質F或沒有性質F),是排中律在謂詞邏輯中的體現。由於構造邏輯不承認現實世界裡存在著實無窮,只承認無窮是一個過程,因此,在該邏輯中,涉及無窮物件時排中律不成立;同時,用反證法證明存在命題,也不是一種有效的證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