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

[拼音]:Meng Bo

中國作曲家、音樂活動家。原名孟綬曾。1916年2月14日生於江蘇常州。1931年2月到上海當學徒。1935年起,先後加入“民眾歌詠會”、“業餘合唱隊”、“詞曲作者聯誼會”和“歌曲研究會”,積極從事左翼音樂運動和抗日救亡歌詠運動。其間,曾向冼星海、呂驥等學習作曲和指揮。1936~1937年,受上海各歌詠團體委託,同麥新合編救亡歌曲集《大眾歌聲》。1937年10月,與何士德等組成“國民救亡歌詠協會國內宣傳團”,到浙江、江西宣傳抗日。1938年2月~1940年2月,經新四軍南昌辦事處安排,在五路軍部隊戰地服務隊任音樂指揮。1940年3月起,歷任新四軍江北政治部抗敵劇團團長、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院務委員和魯藝工作團團長。1943年9月起任教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1946~1949年,先後在延安中央黨校文藝工作研究室、中央管弦樂團和華北戲劇音樂工作委員會擔任領導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祕書長、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文化局局長、上海市電影局和上海市人大常委文教委員會的領導工作。

孟波在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熱潮中開始從事群眾歌曲創作,作品有各種歌曲近200首。其中如:1936年為反擊國民黨政府壓制抗日救亡鬥爭而作的《犧牲已到最後關頭》、1940年為歌頌人民子弟兵的革命英雄主義而作的《中華民族好兒女》、1963年向青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而寫的《高舉革命大旗》等,都是在各時期的革命鬥爭中傳唱甚廣的優秀作品。其他代表作還有歌曲《長工歌》、《壯丁隊歌》、《祖國萬歲》、《盤盤葵花向太陽》,以及《路東大合唱》和歌舞劇《難民花鼓》等。其創作風格受到聶耳、冼星海的深刻影響,音樂語言質樸,節奏明快,結構簡練,富於戰鬥化、大眾化的特點。此外,他還著有電影劇本《聶耳》(與於伶、鄭君裡合作)、傳記《麥新傳》(與喬書田合作,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1982)和數十篇有關音樂、文藝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