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精選5篇)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創新驅動型經濟的增長方式,是創新高效節能環保高附加值的增長方式,是智慧經濟為主導、高附加值為核心、質量主導數量、GDP無水分、使經濟總量成為有效經濟總量、推動產業不斷升級,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方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1

  “新經濟”依託以知識經濟、資訊經濟為支撐的高技術產業,具有高人力資本投入、高科技資本投入、高隱形資產的“三高”特性,能夠有效保障經濟持續增長與低通脹、低失業並存,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將成為“十四五”時期乃至今後更長時期的主流經濟形態。為保障並推動“新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監管,構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組織多元協同、共享共治的監管體制,為“新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和支援。

  創新監管的技術手段

  “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網際網路技術,很多交易過程需要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相比傳統經濟,“新經濟”的每一筆交易發生的時間、地點、金額、主體資訊、質量反饋等都需要在網路上有記錄、可核查。這實際上為政府監管部門對“新經濟”的監管提供了更好的條件。監管部門應該充分運用大資料,把大資料作為提升政府對“新經濟”監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新途徑,建立起“用資料說話、用資料決策、用資料管理、用資料創新”的監管新機制,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全面實現“新經濟”監管的網路化、虛擬化、資訊化,降低政府的監管成本;對“新經濟”的監管應實現基於計算機資料的自動流程化管理,做到身份資料化、行為資料化、資料關聯化、思維資料化和預測資料化,在資料彙集的基礎上發現規律、風險點和薄弱環節,進而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打破各類“新經濟”監管的“資訊孤島”,實現資料按需、契約、有序、安全式開放,形成跨部門資料共享機制。

  創新“新經濟”的監管模式

  一是“平臺型”監管。注重“平臺”建設是“新經濟”的重要特點之一,網際網路平臺在“新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匯聚著產銷雙方、機構、個人、第三方等形形色色的參與者,既是交易的平臺、資料的平臺,也是信用的平臺和消費者保護的平臺。所以,監管部門要主動與平臺協作,形成“平臺型”監管,使“平臺”成為政府和個體之間的媒介,形成政府管理平臺,平臺管理企業,企業管理個人的鏈條。監管部門在與平臺的協作和互動中,可以將其中一些具有普適性的規則上升到國家法律法規的層面,對於一時看不準的情況,則可以以平臺為主,繼續在各方互動中逐漸探索明晰。“十四五”時期,為了進一步促進“新經濟”發展,實施多中心化的“平臺型”監管模式,將成為一個明顯優勢。

  二是“協會型”監管。為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監管中的作用,政府監管部門應督促“新經濟”行業協會建立自律機制,在發展過程中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調節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衝突,保證“新經濟”企業在健康軌道上快速發展。因此,“十四五”時期,政府對“新經濟”的監管要取得實效,須與行業協會等各類合作伙伴建立起橫向的行動線,這是新時期提高政府對“新經濟”監管績效的重要舉措。

  以監管創新釋放“新經濟”發展紅利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建立起以新業態、新基建、新場景、新消費、新開放、新服務、新材料為內容的“新經濟”體系,尋找新的增長動力,獲取“新經濟”紅利,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外部挑戰的有效之舉。

  創新對“新經濟”的監管,發展“新經濟”,一要把握新基建機遇,厚植數字經濟發展根基,抓住算力、資料、普惠ai等數字經濟關鍵生產要素,瞄準“建設、應用、安全、標準”四大主線謀劃推進,使“新經濟”發展具備集網路基礎穩固、資料智慧融合、產業生態完善、平臺創新活躍、應用智慧豐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徵於一體的新型基礎設施。

  二要拓展新場景應用,全力支援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聚焦人工智慧、5g技術、物聯網、大資料、區塊鏈、生命科學、新材料等領域,以應用為核心,透過試驗空間、市場需求協同帶動業態融合、促進上下游產業鏈融通發展,推動“新經濟”從概念走向實踐、轉換為發展動能,促進科技型企業加快成長。

  三要挖掘新消費潛力,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順應居民消費模式和消費習慣變化,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消費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品質化消費需求。

  四要實施新開放舉措,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發揮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與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疊加優勢,搭建更高水平開放平臺,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五要提升新服務效能,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主動適應新動能加速成長的需要,大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當前,黨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圍繞這一重要要點,我單位黨支部開展了專題大討論,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體會頗深。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2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再上新臺階。國內生產總值相較於“十二五”期間大幅度上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根據國際組織預測,我國是今年疫情衝擊下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較於“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過去5年,我國數字經濟動能大幅釋放,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份額高達36.2%,相較於“十二五”末提升8.7個百分點。經過5年的努力,我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更趨完善,先進製造業實現快速發展,傳統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

  過去5年,區域協同發展開創新局,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等為引領的區域合作進展良好。全面開放新格局更上一層樓,依託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開放平臺和上海自由貿易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前沿,深入探索對外經貿發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過去5年創造的成就舉世矚目,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沿著高質量之路闊步前進。展望未來,我們要繼續貫徹新發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實幹、高效落實。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我國正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常態下滿足人民需求、提升發展質量的時代主線。“十四五”期間,我國應繼續調整國民經濟產業結構,促進高技術、高效率和高附加值產業發展,提高中高階產品供給能力,滿足人民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繼續調整區域經濟發展結構,推動全國一體化市場建設,解決好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圍繞補短板、促升級、增後勁,最佳化要素投入結構,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和競爭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激發市場活力。同時,經濟高質量發展不能片面追求產出總量和增長速度,應更加註重提升綠色產出含量和增長的質量。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生產方式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打造綠色生產模式迫在眉睫。應採取綜合舉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和低質低效的殭屍企業,嚴格管控高汙排放,改善能源結構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正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十四五”期間,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將持續衝擊國際分工體系,擾亂全球價值鏈產業鏈。我國應著力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透過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穩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等,充分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透過構建風險預警系統,定向跟蹤我國在關鍵領域存在的技術短板和產能缺位,綜

  合施策緩解關鍵零部件供給短缺,有效保障國內國際產業鏈穩定,提升防範化解風險能力。充分發揮我國一體化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協調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環節以暢通經濟迴圈。同時,透過建設全方位、高水平、多層次的對外開放體系,把我國建設成為吸引國際優質資源的大型引力場,吸引優質外資、高階人才,為企業創新賦能,為產業升級助力,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協同發展。

  堅持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當前及未來的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紅利將逐漸喪失,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傳統的勞動力優勢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經濟體超越,經濟發展亟須由要素驅動規模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當前正孕育待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顯著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間,我們應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夯實我國現代經濟體系底盤,以技術突破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積極擴大基礎學科、應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能力,透過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養一大批創新型人才,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紅利。要注意合理借鑑一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集中優勢資源儘快攻克妨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卡脖子”技術,提高創新成果的產出轉化效率。透過發展創新鏈引領產業鏈升級,進一步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階攀升,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3

  改革開放40年來,支撐我縣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資源環境、產業結構、發展動力等,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面對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和新變化,如果發展理念還停留在過去的老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錯失良機。因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在實體經濟上做文章。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根深葉方茂,本固枝乃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興業態集聚壯大,全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要加快結構轉型升級,催生傳統產業增長的新動能。隨著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產業舊有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只有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透過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結構轉型升級,才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使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使傳統企業真正由大轉強、變優。二是要啟動創新這個新引擎,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透過改善營商環境、加大人才引進、吸收先進技術等,大力發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遊、大資料等新興產業,不斷培育經濟新的增長動能。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綠色經濟,實現新型城鎮化與生態農業、綠色工業、文化旅遊的良性互動,加速形成城市、商業、文化、旅遊、資訊等深度融合的新業態。

  從宏觀環境來看,我縣還存在以下幾點優勢。一是新一輪產業轉移將加快工業化發展。在東部沿海地區面臨土地、環境、勞動力、商務成本等系列約束情況下,我縣如果能發揮土地、水、礦產、農副產品、勞動力等資源豐富,以及生態環境優越的後發優勢,利用產業落差加快承接國際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和國內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資源密集代工類產業轉移,跨越式推進我縣的工業化程序。二是城鎮化建設將為我縣注入長期發展動力。在國家城鎮化戰略的推動下,隨著我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縣城鎮化必將步入快速推進階段,這不僅可以加快我縣發展,最佳化整個城鎮空間格局,而且進一步推動道路、橋樑、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從而帶動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三是泛長三角同城化將推動我縣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泛長三角區域的交通實現網路化、公交化、共享化,勢必推動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亦將成為必然。為我縣外向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力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要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調整,要按照“區域調特、規模調大、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抓科技興農,抓基地扶農,抓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最佳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工業調整,要加快機制轉換和體制創新,要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導產業,抓大扶強。第三產業要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業,以及資訊諮詢、中介服務等新興產業,構築以縣城為中心的區域購物中心、鄉鎮級的商業服務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級服務體系。

  (二)要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民營經濟產權清晰、主體明確、機制靈活,越來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強的吸引力和極大的競爭力,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組織引導上按照“抓大促小帶中間”的思路和方法,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群體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導規模企業,透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透過採取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結對聯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援更多的農戶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擴大富裕面,“帶中間”就是透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戶群體的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某產品、某一環節上做優做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三)要把抓好專案建設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我縣目前城鎮化、工業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前乃至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投資將是拉動經濟増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設、教育、衛生、養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資,同時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著力推進縣經開區和東北新城兩大重點區域專案進展,將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穩定器”。二要引導企業加大工業專案投資,啟用民間力量,聚集有限的資金,集中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空間大的優勢專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強化科技創新,加快裝置更新,加速產品研發作為投入重點;透過增加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培育龍頭企業,三要提前做好謀劃工作,立足基礎設施和產業現狀,科學謀劃,形成專案儲備、推進、建設的良性迴圈,深入分析國家和省政策動向,搶抓擴內需、補短板的政策調整機遇,重點在事關宿松長遠發展的領域,抓緊編制和完善一批產業轉型升級、重大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領域戰略性專案,充實縣級重點專案儲備庫,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要把最佳化發展環境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競爭點。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創新服務思路,拓寬服務領城,創造寬鬆的宏觀社會環境、平等競爭的體制環境、加快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務環境,形成“磁場效應”,贏得發展主動權,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最佳化環境要透過積極建立“服務型”政府,切實從“管理企業、管理百姓”向“服務企業、服務民眾”轉變,最大限度地實現行政提速、審批暢通和辦事高效;在服務領城上,要從適應企業和民眾的實際需求出發,由單一辦好審批辦手續,向做好產業指導、資訊諮詢和市場體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斷健全政府部門行政效能評估監督制度,從源頭治理,從機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於環境發展的障礙。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4

  1978年,一場“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拉開了中華大地走向富強的改革大幕。

  40年過去了,神州大地地覆天翻、面貌煥然一新。“慧眼”衛星遨遊太空,量子計算機研製成功,“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完成深海觀測,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等等……中國人民的創造力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美麗樂章奏響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光在世界的東方熠熠生輝。

  2018年,一場關於“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討論在遼瀋大地上迅速展開。這場大討論必將為涅槃重生、化繭成蝶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插上一雙思想騰飛的翅膀。作為遼瀋大地的兒女,我殷切期待著東北振興的早日實現,更渴望為東北振興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堅定信念抓學習。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個人如果有了強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會精神煥發、依然故我,否則,即便正當壯年,也將毫無大志、死氣沉沉。因此,我們必須時刻擰緊“理想信念”的“總開關”、把嚴“三觀”的“總閥門”,鑄就堅守信念的鋼筋鐵骨和銅牆鐵壁,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堅如磐石,在利益誘惑面前守住初心。

  要立足崗位強素質。欲善其事,必利其器。當今時代,知識成倍增長、科技日新月異,要想在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時代浪潮中一馬當先、立於潮頭,就必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成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質不過硬,再好的想法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終究無法付諸實踐。因此,我們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強業務知識學習和實際崗位鍛鍊,在理論中提升思維、在實踐中獲得灼見,成為獨當一面的干將、業務工作的翹楚,才能在東北振興發展的大潮中有所作為。就拿我們從事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人員來說,要把公共機構節能的`條款法規、節約能源資源的有效路徑、“四新”前沿技術的應用、國家級省級節約示範建立的標準、國際國內垃圾處理的先進技術、兄弟城市的經驗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域性於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細緻全面,提出的建議才能切實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適宜,從而提高工作的質量效益。

  要敢於擔當自加壓。使命在肩,責任如山。“溫比亞”颱風過境時,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黃群同志用生命保護了國家重點實驗平臺的安全,在他的筆記本上留下了“只有奮鬥的一生才能稱之為幸福的一生”錚錚誓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師林鳴“十年磨一劍”,帶領自主攻關團隊創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國奇蹟;沈飛原董事長羅陽堅持30年如一日工作,僅用5年時間就研製出超過過去50年總和的新型戰鬥機;深耕黨報評論29年,為黨報評論活了一輩子的“沈軒言”……他們用生命鐫刻了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無比熱愛。青春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當此,東北振興的關鍵時期,作為青年的我們必須以“捨我其誰”的擔當和“滴水穿石”的韌勁,克服“消極畏難”情緒和“事多必錯”思想,敢啃“硬骨頭”、勇於“挑大樑”,迎難而上、自我加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實現東北振興的火熱實踐中熔鑄人生理想。

  老一輩革命家指出,“共產黨員的革命氣概,應該是充分估計困難,而且在最困難的時刻,還是挺起腰桿前進。”這是對擔當做出的最好詮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當東北振興的接力棒歷史的落在我們手上,我們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必須立刻行動起來,以新擔當展現新氣象,以新舉措實現新作為,才能讓初心和使命煥發出耀目的光芒。

  發揮公益性服務機構作用與價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放思想是活力之源,只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機關的思維定勢,深刻思考和定位市創新與轉化中心改革組建後、做為公益性服務機構的作用和價值,才能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才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服務功能,進而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公益性服務機構,作為政府服務社會功能的一種有效延伸,是對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公益性服務機構可以精準把握政策,在政府與企業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有效解決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公益性服務機構有影響力和號召力,可以憑藉官辦、非盈利、非行政性質,直接參與科技資源整合,將瀋陽的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勝勢;公益性服務機構可以在各個創新主體之間建立起快速的連線渠道,及時反饋企業需求,同時及時輸送優惠的政策和優質的資源給企業,大大縮短科技創新程序;公益性服務機構可以在確保服務質量的同時能夠兼顧公平與公正。

  今後,市創新與轉化中心將在政策宣傳、資源整合、成果轉化、交流合作等科技創新方面積極發揮作用,成為我市科技創新體系中的橋樑和紐帶,為我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5

  當前,儘管全球經濟復甦初顯,美國經濟穩定回升,歐洲經濟好於預期,新興經濟分化減小,但仍然處在低迷狀態。尤其是美??加息、減稅、縮錶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國際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多變。同時,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任務繁重,能級提升的挑戰不少。因此,2018年仍然需要圍繞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高質量發展。

  其一,穩定經濟預期。當前,穩定增長、投資、房地產和實體經濟的預期至關重要。合適的增長率是重要的“風向標”,否則會產生連鎖反應;投資仍然是穩定經濟增長一個不可或缺的推動因素,需要保持合理增速;房價得到初步遏制,但要防止“大起大落”還需完善政策體系;而實體經濟直接關係到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

  其二,轉變政府職能。要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突出制度供給,最佳化營商環境,充分啟用市場主體、市場要素的動力活力潛力。要繼續拆除各類市場門檻。推進負面清單管理,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各類證照,減少審批事項,縮短審批時間,統一審批標準,加強基層部門視窗建設。

  其三,精準調控經濟。宏觀調控要“穩”。政府部門出臺一系列調控政策,對穩定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在“穩”字上仍需下功夫。微觀政策要“實”。針對微觀層面企業的各項政策,既要“實”,也要“快”。近年來,針對企業生存發展遇到的困難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企業化解矛盾和困難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四,推動創新驅動。要對自主創新的技術、產品、服務等實行必要的產業保護政策和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政策,為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保駕護航,如探索實行2至3年的產業保護期政策。要推行務實的企業家創新激勵機制,所有的政策都需要落腳在企業、企業家的創新動力上。

  其五,保護實體經濟。要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係,在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快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要繼續推動企業“降成本”行動。如減稅減費、降低社保成本等,還有降低空間。要重塑新型政商關係,保障企業家全心創業、安心發展、恆心安居。

  其六,提升民間投資。要對民間投資政策進行梳理,對不能落地的要抓緊清理,對沒有落實的要抓緊落地,對需要配套政策的要抓緊出臺。要為民間投資開啟大門,尤其一些壟斷領域和行業成為民間投資“死角”,應打破利益格局,向民間資本開放。要切實解決實體企業在土地和房租貴、稅費和人力成本高以及融資、用工、轉型難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其七,防範金融風險。要管控好資金流向,保證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解決好實體經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要防範好各類金融風險,尤其是銀行表外業務、中小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出現的風險。同時,既要鼓勵金融改革創新,又要把監管重點放在建立新業務的制度規範和監管標準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