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拼音]:Meng Jiangnü Gushi Yanjiuji

研究孟姜女傳說的專集。顧頡剛編著。共 3輯。國立廣州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1928年出版。為中山大學“民俗學會叢書”之一。研究集第 1冊收有顧頡剛的兩篇論文《孟姜女故事的轉變》、《孟姜女故事的研究》及《自序》,第2冊收有顧頡剛、吳立模等所著8篇短論和啟事、插圖等有關資料。其中較重要的文章有顧頡剛所著《杞梁妻哭崩的城》、《杞梁妻的哭崩梁山》、《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開頭》等篇。第 3冊收入各地學者劉復、郭紹虞、錢肇基、鍾敬文等寫給顧頡剛的討論信件38封,以及顧頡剛為其中31封信加的按語。這些書信和按語或對孟姜女故事提出了新的資料(有的還是非常重要的資料);或對資料進行考證,以及評價顧頡剛的論文,提出或討論故事流傳演變的一些問題。

研究集第 1冊集中反映了顧頡剛研究孟姜女傳說的觀點、方法與結論。他把傳說材料分別列成“歷史的系統”和“地域的系統”,進行歸納和比較。在歷史系統中,他指出孟姜女傳說發端於春秋時代杞梁妻哭夫的史蹟,以後人民群眾根據自己的理解要求在傳述過程中使它發生了多次的轉變,包括兩次較大的轉變。在地域系統中,他著重論述了傳說的地理分佈,並指出傳說的傳播有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如因各地風俗的不同而使傳說呈現出不同的形態。顧頡剛在孟姜女故事研究中辨析了傳說在人民口頭上和文人學者的筆下的不同,指出群眾才是孟姜女傳說的真正創造者。它廓清了長期以來加在孟姜女傳說上的禮教迷霧。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對孟姜女傳說的研究,特別是歷史演變的研究所提出的問題和研究結論,到現在仍具有相當的科學價值。它在研究方法方面把歷史文獻材料與民間口頭傳說聯絡起來,進行歷史和地理的比較,對中國後來的民間傳說與神話的研究曾產生過不小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