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拼音]:Ming Zhongdu Cheng yizhi

明太祖朱元璋在其故鄉臨濠所建都城的遺址。位於安徽省鳳陽縣。朱元璋即帝位以後,建都南京,而以臨濠為中都,於洪武二年(1369)開始興建,至洪武八年停建。由於興建和使用的時間短暫,未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規劃上的某些佈局,包括宮城內的宮殿佈局,卻影響了明北京城的規劃。該址在1949年以前,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1982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都城平面近方形,東西7760米,南北7170米,西南角的鳳凰嘴向外突出。外城9個城門。皇城(明代稱“禁垣”)位於全城的南部稍偏西,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160米,東西寬1860米,有4個城門。宮城(明代稱“皇城”)在皇城中央稍偏南處,平面近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890米,亦有4個城門。宮城內尚存奉天殿、文華殿和武英殿的基址,而以午門墩臺儲存最好,門洞內石須彌座上的雕刻,尤為精美。宮城北為苑囿。午門外左為太廟和中書省,右為社稷和大都督府、御史臺。皇城承天門外左為城隍廟和國子監,右為功臣廟和帝王廟。這些遺蹟尚歷歷可見。大明門外雲濟街東西兩端為鼓樓和鐘樓,鼓樓的高大墩臺仍儲存完整。洪武八年停建中都以後,到洪武十六年首先拆中都宮殿的建築材料修建龍興寺,天順三年(1459)又拆中書省、大都督府和御史臺等500餘間建築重修龍興寺。此時,中都宮殿已僅存遺址,中央官署也僅存中都留守司了。但在皇城東側,從天順以後卻陸續修建了5所“高牆”,專門囚禁皇族宗室罪犯。這是明中都城中很特殊的建築,崇垣深壕,望樓敵臺,猶如郡縣城郭。“高牆”遺蹟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