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烯
[拼音]:dianjieye daodian
[英文]:electrolytic conduction
在溶液或熔融狀態中可離解為正、負離子而能導電的物質叫做電解質。最常見的電解質有酸、鹼、鹽等。電解質的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叫做電解液。在電解液中插入兩個電極,用電源在兩電極間加上一定的電壓時,電解液中的正離子移向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線的電極),負離子移向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線的電極),從而形成電流,這叫做電解液導電。電解液的導電屬於單純的離子導電,其中載流子是正、負離子。
電解質的電離
在熔融狀態下,電解質分子完全離解為正、負離子;在電解質溶液中,電解質分子全部或部分地離解為正、負離子;這都叫做電解質的電離。在溶液(通常是水溶液)中,完全或幾乎完全離解為正、負離子的電解質,叫做強電解質;只有一小部分溶質分子離解為正、負離子的電解質,叫做弱電解質。溶劑為水時,強酸(如硝酸、鹽酸和硫酸等)、強鹼(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以及大部分可溶性鹽(如氯化鈉、硫酸銅等)都是強電解質,弱酸(如醋酸等)和弱鹼(如氫氧化銨等)都是弱電解質。在溶液中,電解質的電離程度取決於電解質和溶劑的相互作用,例如,氯化氫在水中完全電離,但在碳氫化合物中則不電離。
溶劑對電解質的電離起重要作用,水分子是具有固有電偶極矩的極性分子,水的相對介電常數εr很大,在20°C時約為80,水分子的靜電作用使電解質分子在水中離解為正、負離子所需的能量僅等於在真空情況下的1/εr倍,因而分子易於離解。同樣,其他相對介電常數較大的極性溶劑(由有極分子組成的液體)如甲醇、乙醇、硝基苯等,也可作為電解質的溶劑。
在溶液中,離子和周圍的溶劑分子借靜電力緊密地互相束縛,形成一個複合體,叫做溶劑化離子,這一作用叫做溶劑化作用。溶劑為水時,分別叫做水化離子和水化作用。
1883~1887年間,瑞典化學家S.A.阿倫尼烏斯提出電解質電離的經典理論,它可以解釋弱電解質溶液的性質,包括電導、滲透壓、冰點降低等性質。按照這一理論,在弱電解質溶液中,一方面溶質分子離解為正、負離子,另一方面正、負離子又結合成溶質分子,這兩種過程達到動態平衡,叫做電離平衡。結果有一部分溶質分子電離為離子,離解為離子的溶質分子數與溶質總分子數之比叫做電離度,它隨溶液濃度的增大而減小。
在強電解質溶液中,由於溶劑的作用,溶質完全或幾乎完全離解成正、負離子,並不遵守上述電離平衡條件。這類溶液的離子濃度較大,必須考慮離子間的靜電相互作用。1923年,P.J.W.德拜和E.休克耳考慮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電解質溶液的定量理論,叫做德拜-休克耳理論(也叫離子互吸理論),又經L.昂薩格、H.法爾肯哈根等人的發展,成功地定量解釋了強電解質稀溶液的許多性質,但關於濃溶液的理論尚在繼續發展,至今仍未完善。
電解液的電導率
在外電場作用下,電解液中的正離子順著電場方向、負離子逆著電場方向分別作定向運動,形成電流。電解液的電導率取決於正、負離子的濃度及離子在給定電場作用下的遷移速率。離子晶體熔融液(例如熔融的氯化鈉)中載流子濃度大,因而電導率較大。在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比較小,離子遷移時受到的阻力比較大,而離子的質量又比金屬中的自由電子大得多,所以電解質溶液的電導率比金屬導體的電導率小得多。當溫度升高時,溶液的粘滯係數降低。離子遷移時所受到溶液的粘滯阻力減少,因此,電解質溶液的電導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正、負離子的遷移速率v+、v_均與電場強度值E成正比:v+=μ+E,v_=μ_E,式中μ+與μ_分別叫做正、負離子的遷移率。設溶質正、負離子的價數分別為+
Z
與-Z
(例如氯化鈉:Z
=1;硫酸銅:Z
=2),並設正、負離子的濃度均為n,則電解質溶液中電流密度J的量值等於正離子的貢獻J+=nev+與負離子的貢獻J_=nev_兩者之和,其中e是電子電量絕對值,即J=J++J_=ne(μ++μ_)E,因此電解質溶液中的電流密度與電場強度成正比,即滿足歐姆定律,而電導率σ=ne(μ++μ_)
與離子濃度n成正比,且與遷移率之和成正比。離子的遷移率隨溶液粘滯係數的增大而減小,並隨水化離子尺寸的增大而減小。遷移率大的離子對電導率的貢獻也較大,特別是,氫離子的遷移率比常見離子的約大6倍。
在電化學中,把電導率與溶液的當量濃度(單位體積內溶質的克當量數)之比叫做當量電導Λ,可得
Λ=αF(μ++μ_),
式中F為法拉第常數,α為電離度。對弱電解質,離子遷移率不隨溶液濃度變化,故當量電導與電離度成正比。對強電解質(α=1),當量電導與正、負離子遷移率之和成正比。當溶液濃度增大時,正、負離子相互吸引對離子運動的牽制作用增強,因而離子遷移率降低,所以,當量電導隨溶液當量濃度的增大而降低。溶液無限稀釋時,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可略去不計,當量電導趨於一定的極限值,叫做極限當量電導。
根據德拜-休克耳的離子互吸理論,由於異號離子互吸,同號離子互斥,在每一個溶劑化離子的周圍,平均地說,異號離子出現的概率比同號離子出現的概率大,因而在離子(叫中心離子)周圍有一球形對稱分佈的異號電荷層,叫做該中心離子的離子氛。在外電場作用下,當中心正離子移動時,負離子氛的球形對稱性遭到破壞,需經一段鬆弛時間才能恢復原狀,於是負離子氛的中心落在中心正離子後面,因靜電作用而對中心正離子產生阻力,叫做鬆弛力。其次,中心正離子和離子氛中的負離子在電場作用下沿相反方向移動,但負離子也是溶劑化的,因而中心正離子是在溶劑化負離子移動所形成的一股逆流中移動,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比溶液靜止情況為大,這種阻力叫做電泳力。對於中心負離子也是這樣。鬆弛力和電泳力都使強電解質溶液的電導率下降。實驗測定及離子互吸理論都證明,強電解質的當量電導可以寫成
,
式中A、B為取決於溶液性質及溫度的係數,C為溶液的濃度,而Λo是無限稀釋時的當量電導(極限當量電導)。
電解液導電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化學和生物學領域。在電化學中,電解液電導率的實驗測定主要用於研究電解質溶液的物理化學性質,並用來進行化學分析(電導分析法)。
電解
電流通過電解液時,正離子移向陰極、負離子移向陽極,同時,在兩個電極上發生化學反應,叫做電極反應。電流通過電解液而引起化學變化的過程,叫做電解,用於電解的裝置叫做電解池或電解槽。電解是電能轉換為化學能的過程。
在電解池中,正離子移向陰極,在陰極上獲得電子還原成為中性原子或原子團;負離子移向陽極,在陽極上失去電子,氧化成為中性原子或原子團(也可以是陽極溶解而成為正離子)。在電極上的這些中性原子或原子團往往不穩定,它們與溶劑或電極發生化學反應,於是有物質在電極表面上析出。這種化學反應叫做副反應,其性質不僅取決於溶液,而且也與電極物質有關。例如,鹽或金屬氧化物的熔融液電解時,移向陰極的金屬離子在陰極上獲得電子而成為金屬析出;酸、鹼、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鹽類,其水溶液電解時,氫離子移向陰極後得到電子而成為氫氣逸出;當陽極由惰性材料(如鉑電極、石墨電極)組成時,水溶液中移向陽極的OH- 離子在陽極上失去電子而化為水並逸出氧氣;當陽極為較活潑的金屬電極(如鋅、銅鎳電極等)時,則往往是電極材料溶解而成為離子,例如用金屬鎳做陽極,電解硫酸鎳水溶液時,在陽極處金屬鎳逐漸溶解變成Ni2+離子。
在電解過程中,電極上析出(或溶解)物質的量與通過電解液的電荷量之間有一定的關係,M.法拉第曾通過實驗研究確定了法拉第電解定律。
參考書目
格拉斯通著,賈立德等譯:《電化學概論》,科學出版社,北京,1958。(S. Glasstone, An lntroduction toElectrochemistry,Van Nostrand, New York, 1947.)
黃子卿著:《電解質溶液理論導論》,修訂版,科學出版社,北京,1983。
H.S.Harned and B.B.Owen,Physical Chemistry ofElectrolytic Solutions,3rd ed.,Reinhold,New York,1958.
H. Falkenhagen,Elektrolyte,Hirzel,Leipzig,1953.
R. A. Robinson and R. H. Stokes, ElectrolyteSolutions,Butterworth, London,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