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桿菌屬

[拼音]:jixue

[英文]:snow cover

覆蓋在陸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層。亦稱雪被或雪蓋。它是寒區或寒冷季節特有的自然景觀,與冰川、凍土、海冰等構成了地球的冷圈。氣象觀測規範規定,某地地表1/2的面積被雪覆蓋時,記為積雪日。

型別

按積雪持續時間的長短,分為終年不消的永久積雪和冬季形成、夏季消失的季節積雪。季節積雪又分為穩定積雪(持續時間在 2個月以上)和不穩定積雪(持續時間不足2個月)。

分佈

積雪是冷圈中分佈最廣泛、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最顯著的一員。每年全球被積雪覆蓋的總面積約為115×106~126×106平方公里, 佔地球表面積的23%,其中2/3覆蓋在鹿地上,1/3覆蓋在海冰上。全球同時有積雪覆蓋的面積年平均為61.5×106平方公里,12月和1月面積最大,達 79×106平方公里,佔地表面積的 15%;7月和 8月面積最小,僅43×106平方公里,約佔地表面積的8%。積雪分佈具有地帶性規律。從兩極到中低緯度依次為:永久積雪區,季節積雪區和無積雪區。山地積雪垂直地帶性分佈與此類同。地球上永久積雪區大約有17.2×106平方公里,佔陸地面積的11%,是現代冰川發育的搖籃。主要分佈在南極大陸、格陵蘭、北冰洋西部島嶼以及中低緯度高山地區(圖1)。中國積雪面積達9×106平方公里。其中永久積雪區約5×104平方公里,零星分佈在西部高山冰川積累區。穩定季節積雪區面積有 420×10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東北、內蒙古東部和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青藏高原區。不穩定季節積雪區南界位於北緯25°~24°。無積雪地區僅包括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省(區)南部、海南省和臺灣省大部分地區(圖2)。

對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1)氣候變化的指示器。積雪對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任何時間和空間尺度的氣候變化都伴隨著不同規模的積雪波動。大氣中 CO2和其他具有溫室效應的微量氣體不斷增加,導致氣候變暖,積雪面積減少,引起永久積雪邊緣帶的消融和海平面上升。反之,則積雪面積擴大,甚至導致冰川推進或擴充套件。季節積雪的年際波動與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有關,是全球海氣關係異常和火山噴發導致溫度變化的結果。

(2)對氣候的反饋作用。新雪可反射太陽短波輻射的85~95%,僅紅外部分被表層吸收,熱輻射率達0.98~0.99,幾乎接近完全黑體。因此,積雪可形成冷源性下墊面和近地層逆溫層結,使近地面氣溫下降好幾度(℃)。積雪區與無積雪區之間熱狀況的顯著差異,使中緯度氣旋活動加強。異常積雪會引起氣旋路徑偏移。歐亞大陸積雪的波動,影響東亞大氣環流、印度季風活動和中國初夏降水。積雪變化還引起反射率-溫度反饋迴圈:若積雪增加,地表反射率增加,吸收的太陽能量減少,氣溫降低,降雪量增加;反之,則氣溫升高,降雪量減少。

(3)重要的淡水資源。陸地上每年從降雪獲得的淡水補給量約為 60000×108立方米,約佔陸地淡水年補給量的5%。亞、歐、北美三大洲北部和山區河流主要靠季節積雪融水補給。如蘇聯3/4的河流,其融雪徑流佔整個徑流補給量的50%以上。冬季雪儲量的多寡還決定著流域用水計劃和春汛規模。南美安第斯山和亞洲中部乾旱區農業灌溉都依賴高山冰雪融水。中國年平均降雪補給量為 3451.8×108立方米,積雪資源的一半集中在西部和北部高山地區。

(4)對土壤的保溫蓄水作用。積雪的熱傳導性很差,有效熱傳導率只有0.00063~0.00167焦耳/釐米,是地表良好的絕熱層。即使氣溫大大低於冰點,厚度為30~50釐米的雪層亦可使所覆蓋的土壤不被冰結,為作物創造良好的越冬條件。而且積雪表面的蒸發量很小,幾乎接近於零,所以對土壤蓄水保墒、防止春旱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參考文章

積雪草的形態特徵觀賞園藝積雪草的介紹觀賞園藝李時珍認為積雪草有何功用?中醫柑桔樹積雪撕裂枝幹的處理果樹園藝積雪草的作用用途觀賞園藝積雪囊螢造句素材雪後需要清理光伏發電系統嗎?光伏元件冬天積雪消融結冰後如何處太陽能及光電帶“積雪”的詩句大全(276句)文學帶“積雪”的七言詩句文學帶“積雪”的詩句(9句)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