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阻抗和力導納

[拼音]:juyuan

[英文]:Gigantopithecus

中國更新世早、中期和印度中上新世的巨大的高等靈長類(化石)。荷蘭人孔尼華在從香港中藥鋪購得的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中發現了一枚巨大的高等靈長類下臼齒,於 1935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訂名為步氏巨猿 (Gi-gantopithecus blacki )。當時,他推測這種化石可能來自華南的洞穴或裂隙堆積。直到1956年初,中國學者在廣西進行洞穴調查和發掘時,在大新縣一個山洞中發現了巨猿牙齒化石,此後,陸續在廣西柳城、武鳴、巴馬和湖北建始縣也發現了巨猿化石。其中以柳城楞寨山硝巖洞(或稱“巨猿洞”)中發現的化石最為豐富,計有 3個巨猿下頜骨和 1000 多個巨猿牙齒以及大量的伴生哺乳動物化石。以上 5個巨猿地點的化石所代表的時代為更新世早期到中期,距今約20~200萬年。中國以外僅有1967年在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發現一個巨猿下頜骨,訂名為畢拉斯普巨猿 (Gigantopithecus bilaspurensis),其地質時代為中上新世,距今500~900萬年。

巨猿是高等化石靈長類中相當重要的種類。它們不僅是已發現的現生和化石靈長類中最碩大的一類,而且它們的形態特徵介於猿類和人類之間。在下頜骨和牙齒的大小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下頜體前下方有“猿板”;下頜體的厚度和高度均以下頜聯合處為最大;下犬齒與下第一前臼齒之間有“齒隙”等特徵方面較接近於猿類。而在門齒較小;前臼齒和臼齒齒冠很高,齒尖呈“塊狀”;下第一前臼齒呈“雙尖型”等方面具有與人類相同性狀的趨勢(見圖)。

因此,巨猿在人猿超科中的分類地位始終未獲定論,不僅不同的研究者各持己見,就是同一學者也常有改變自己觀點的。總之,一些學者把巨猿歸屬猿科,另一些學者認為屬人科,還有人把它歸類於已絕滅的另一科(訂名為臘瑪古猿科)。

美國人F.魏登瑞(原籍德國)不僅主張把巨猿改稱“巨人”(Giganthropus),而且提出人類的“巨人起源說”。他推斷“巨人”可能是人類的直系祖先,其體形逐漸變小。中國學者對巨猿化石材料的研究表明,在已發現的巨猿全部生存時期,巨猿體態一直是逐漸增大,直至在地層中消失。因此,“巨猿起源說”不僅與人類進化的整個過程中體態變化的趨勢不相符,而且與巨猿本身發展的事實也是衝突的。

對於巨猿與人類相似的形態特徵有不同的解釋:有的學者認為是“趨同進化”的結果;有的認為是在從猿演化到人的過程中形成的。不管對這些形態特徵的解釋如何,也不管它們的分類地位如何,巨猿化石的發現和研究都有助於我們對人類進化過程的理解。

關於巨猿由何種動物發展來的問題,由於有關化石發現尚少,仍不清楚。有人推測在巴基斯坦下上新統中發現的一枚相當大的森林古猿巨型種 ( Dryopithecus giganteus)的下臼齒可能代表巨猿的祖先,甚至認為在印度發現的畢拉斯普巨猿與它屬於同一種,因此後者的種名應改為 Gigantopithecus giganteus。有人說,在希臘馬其頓發現的晚中新世的馬其頓烏朗諾古猿(Oura-nopithecus macedoniensis) 4 個比較完整的下頜骨和其他下頜骨碎片等,代表很接近巨猿祖先的一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