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通用13篇)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通用13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1

  1概述

  在當前職業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是當前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方向和教學的重要目標。作為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地開展課程教學改革,以創新的課程教學理念和方式,迎接當前新時期教育體制改革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職業學院的學生培養目標,是以實現培養技能型與高素質人才為最終目標。相對於國外社會來說,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並且其缺乏獨立的教學改革研究,其教學模式和理念大多來源於普通高校。普通高校的教學開展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這與職業教育的目標和定位是偏離的。我國教育部門對於職業院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並且確立了“高職院校應當進行職業能力導向的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下文對於當前綜合職業能力導向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能力進行了分析,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策略。

  2綜合職業能力導向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能力

  綜合職業能力是指學生需要在具體的工作環境中,對於實際問題具有足夠專業的解決能力,這也是從事某一項職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當中,綜合職業能力是學生開展職業活動,參與社會生產所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從整體層面來說,綜合職業能力應該包括對問題解決分析的能力,資訊處理和接收的能力、基本職業業務能力、管理能力、學習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對於護用藥理學來說,其學科是當代醫學基礎理論與臨床課程的重要紐帶,其主要的研究物件是藥物與機體之間的作用規律和機制。護用藥理學的基礎知識理論的學習,主要是以提高學生臨床護理能力為根本目的,並且實現培養具有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高階護理人才。在綜合職業能力導向下,學生在參與護用藥理學學習的過程中,要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並且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護用藥理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要對於藥理學中的藥物作用、不良反應、臨床用途以及用藥知識等相關問題進行學習,並且為後續提供用藥諮詢與遺囑執行提供良好的基礎,逐漸培養學生參與臨床課程學習的能力。

  對於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綜合職業能力主要包括了專業內外兩方面的能力。專業能力主要針對於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和業務技能素質來定義,而非專業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社會能力等非業務知識類能力。在以往傳統的護用藥理學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對於學生素質能力方面的培養都存在著較多的欠缺。一般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僅僅使用幻燈片,先回顧舊課,一般是病例匯入新課,開始授課,最後總結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雖然對於學生的專業能力進行了有效的培養,但是忽視了對學生非專業能力的培養,沒有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目標。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上,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認識,並且重視對學生業務知識以外的社會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培養。另外,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學生職業道德的成長,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學生熱愛從事的工作。

  3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策略

  3.1課程設計改革

  第一,對於課程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在開展護用藥理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並且合理地融合理論和實踐,在逐漸完成課堂任務的過程中,保證學生的技能和知識的有效掌握。總的來說,對於以往的教學內容進行改變,對以往教學中教師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實現教師引導的教學模式。透過合理地設定教學目標,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新的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將培養職業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並且在本專業的基礎上,讓課堂教學目標與實際社會生產的需求相一致,並且體現出對學生專業能力、社會能力等不同方面能力的培養的需求。在護理專業中,護用藥理是基礎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要與護士崗位的具體需求相一致。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對臨床問題進行解決,獲得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精神,並且對學生的觀察分析與判斷的能力進行不斷的鍛鍊和培養,並且結合護士崗位從業的相關標準,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

  第二,對於課堂實踐內容的合理選擇。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圍繞實際的教學內容來針對性地開展不同教學形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制定一個完整的工作專案,並且將工作專案與實際崗位的工作需求相結合,讓學生在具體的單位時間內,對於某一工作任務進行完成。在工作任務的選擇上,要儘可能地採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展示性、可操作性以及實戰性特點的工作任務。課堂實踐內容要結合“護理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中的不同能力型別,提高實踐內容的制定的有效性。在臨床的工作中,護理人員的責任重大,其需要對藥物治療過程進行執行,並且要監護用藥的過程,給予相應的用藥諮詢服務。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對臨床實踐工作流程中的幾大系統用藥特點來確定不同的教學實際訓練專案。專案具體可以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外周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內臟系統疾病以及化學治療等幾方面的用藥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實際用藥護理的能力。

  第三,課堂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於課堂教學節奏進行科學的把握,並且結合不同課時安排和課堂教學內容,對於教學過程進行分解。不同的教學單元中,課程知識內容的難度都有所不同,教師要合理安排不同學時,並且結合本校教學安排需求,規定相應的教學時間。一般來說,護用藥理學教學的整體安排可以在80學時內來完成,並且考慮到實際教學效果的需求,要儘可能地將最短教學時間設定為2學時。在進行教案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整個結構進行把握,並且逐一細化不同課時教學安排,對於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體現。新課程改革中,這種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模式,規定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教師要對於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時間給予充分的保障,並且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完成任務的分配和佈置之後,讓學生主動地在課外時間查詢相關資料,在課上進行自主討論和彙報,教師再對學生的彙報過程進行指導與點評,讓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實現知識掌握程度的加深。

  3.2課程實施改革

  首先,課堂的教學準備。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並且對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地位進行淡化和改變,教師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以引導者的身份來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並且充分地做好備課工作,對於具體教學訓練專案來採取合理的教學設計手段,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

  其次,課堂教學中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想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採取實踐性較強的訓練化教學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任務驅動法來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臨床的具體工作流程,來安排學生進行參與練習,包括用藥醫囑、臨床案例處理等。另外,教師也可以採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課下預習,上課來進行講解,對於一些不理解的內容再提問,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另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基礎知識運用能力和引伸能力,對課堂教學中的內容進行拓展,保持合理的教學節奏。

  最後,教學收尾工作。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下發相應任務和提問,讓學生自主地對問題進行解答,進行資訊的蒐集和合作解決。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實際操作的模擬,並且共同對學習內容進行彙報。在彙報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採取點評與模擬的方式,對於具體的模擬用藥、不良反應處理以及醫囑等解答內容進行教學。透過對學生彙報的過程進行耐心的聽取和記錄,在學生完成報告之後對學生存在的不足指出相應的意見,並且具體動手來對學生進度操作的示範,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補充。

  3.3課程考核改革

  在當前教學過程中,以往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利於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並且不適應當代素質教育的基本需求。在開展教學考核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學過程來開展過程化、全面的教學考核工作,提高課程考核的合理性,真實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能力進行反映。在考核的過程中,教師要執行多層次化的考核模式,並且針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採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自評的方式,讓學生自行地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在學生自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自評過程進行監督。在考核體系的改革中,教師要對於學生與綜合職業能力成長相關的實際操作能力、基礎知識掌握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根據考核和評價結果,教師對於後續教學過程進行合理的調整與改進創新,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開展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並且深入地貫徹“高職院校應當進行職業能力導向的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當前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的工作開展,依然處於一個起步和發展的階段,改革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同。本文對於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的幾點重要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落實護用藥理學的教學效果,為我國培養更多專業的實用性人才,全面地對護理專業學生的素質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1]土雁梅,任京力,毛訊.以能力發展為核心的高職課程建設與改革—以護用藥理學為例.衛生職業教育,2013 (09).

  [2]肖新麗,謝玉琳.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華護理教育,2012 (03).

  [3]玉輝.淺談培養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田.中國校外教育,2012 (08).

  [4 ]歐陽麗.基於能力發展核心的高職課程建設研究.職教論壇,201 1 (09).

  [5]周芹,曾祥麒,陳英.基於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職教論壇,2010 (35).

  [6 ]毛訊,土雁梅.基於能力發展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與實踐[T].衛生職業教育,2013 (12).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2

  摘 要: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問世,使疾病治療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過去的 20 年,單克隆抗體藥物在癌症、自身免疫等疾病的治療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單克隆抗體藥物低毒和高特異性優勢是其成功的關鍵。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這兩個優勢使其快速替代傳統的化學療法,但其治療效果也同樣受到耐藥性的困擾。耐藥性是導致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效果被抑制的原因之一,單克隆抗體藥物靶向結合腫瘤細胞後又被清除的情況,稱為抗體的調製。靶細胞透過順式或反式方式實現調製,並形成二次吞噬,導致細胞聚集沉澱。本文將對每個過程的證據以及應對策略進行討論。

  關鍵詞:單克隆抗體藥物; Fcγ 受體; 內化作用; 削除作用; 免疫療法。

  引言

  1975 年,Kohler 和 Milstein 對單克隆抗體的製備進行了描述,為抗體大規模應用於疾病治療奠定了基礎[1].Kohler 和 Milstein 也因此獲得1984 年諾貝爾醫學獎,他們的技術導致了最早一代單克隆抗體藥物的誕生。此後,單克隆抗體治療充滿了挑戰,如早年使用鼠原抗體帶來嚴重的免疫原性問題,隨著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技術及噬菌體篩選技術,小鼠表達人源抗體技術以及臨床前及臨床試驗監管力度的加大,免疫原性問題等有關單克隆抗體藥物安全性的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一些單克隆抗體藥物在臨床上表現出潛在的治療效果。抗 CD20 單克隆抗體藥物利妥昔單抗可以明顯提高藥物的響應率和患者的總生存期,其批准上市,標誌著 B 細胞惡性腫瘤治療新時代的開始。單克隆抗體藥物不僅用於 B 細胞功能障礙相關疾病的治療,最近,其治療範圍擴大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標誌著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已經進入了“後利妥昔單抗時代”.

  抗腫瘤壞死因子( TNF,Anti-tumour necrosisfactor) 單克隆抗體藥物英夫利昔單抗( Infliximab)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998 年,英夫利昔單抗被批准用於克羅恩病( Crohn's disease) 的治療,現在被批准的適應證擴大到了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及潰瘍性結腸炎等。然而,這兩個成功的單克隆抗體藥物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即單克隆抗體藥物的耐藥性問題[2].

  1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藥效機制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藥效機制同小分子藥物完全不同。例如,單克隆抗體藥物結合特異靶點分子作用於天然配體( 如: Infiximab,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靶點是 TNF-α) ,單克隆抗體藥物還用於訊號傳導 的 調 節 ( Herceptin 阻 止 Her-2neu 的 二 聚化)[3],或用於免疫系統的效應調節,如啟動血清中的補體效應,或透過抗體 Fc 同 NK 細胞和巨噬細胞上 Fc 受體結合而啟動的 ADCC 效應( 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 .

  實際上,大多數治療性單克隆抗體是透過 Fc受體,特別是 Fcγ 受體產生細胞效應用於疾病治療。Fcγ 受體屬於進化相關的受體蛋白家族,一般依照其與 IgG 結合性和下游訊號效應進行分類。人類和小鼠具有高親和力 Fcγ 受體,可以同 IgG單體結合,其餘種屬的 Fcγ 受體屬於中度親和力受體,只能同水溶性 IgG 多聚體或細胞結合免疫複合物結合。FCγ 受體的主要功能是透過 FcR 區域的 γ 鏈結合產生啟用訊號,γ 鏈包含了免疫受體酪氨酸活化元件。然而,小鼠和人都具有單一的抑制性 FcγRIIB ( CD32B) ,是基於酪氨酸的免疫抑制性受體,可以降低 FcγR 或 SHIP 招募的其他刺激受體的啟用作用[4].

  研究者以 CD20 單克隆抗體藥物作為研究物件,尋找 FcγR 在單克隆抗體藥物發揮耐藥的機制,並需求解除這種耐藥現象的策略。以 CD20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體外功能將其劃分為Ⅰ型( 利妥昔單抗樣) 和Ⅱ型( 託西莫單抗樣) .Ⅰ型 CD20單克隆抗體藥物的 Fc 片度的富集增強了 C1q 的招募作用,顯示其啟用組分的能力,將 CD20 重新分佈到細胞膜微區域的脂筏上。Ⅱ型 CD20 單克隆抗體藥物不具備這些作用,而是激發同質粘附和溶酶體介導的非凋亡細胞死亡[5].此外,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比Ⅱ型抗體更易從細胞表面內化到細胞內。我們對這兩類單克隆抗體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揭示單克隆抗體藥物的耐藥機制及應對策略。

  2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細胞內化

  CD20 在惡性腫瘤細胞中高度表達,是抗體治療中理想的靶標分子。但是產生抗體的漿細胞和幹細胞缺失 CD20,並缺少抗原的下調現象。

  轉基因小鼠表達人 CD20 的 B 細胞研究顯示,Ⅱ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較Ⅰ型單克隆抗體更易清除 B 細胞。使用Ⅱ型抗體治療需要的時間較長,程度較大,Ⅰ型和Ⅱ型單克隆抗體藥物透過不同的通路獨立介導補體啟用和細胞程式性死亡。體內實驗顯示,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被內化並在轉基因小鼠的 B 細胞中降解,這和抗 CD20 單克隆抗體處理體外原代和治療人類惡性 B 細胞的細胞實驗結果相同,這一點和Ⅱ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的表現不同。內化會縮短單克隆抗體藥物半衰期,並影響調理細胞的吞噬功能,這將直接導致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效果降低和用藥費用增多。

  2. 1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細胞內化

  Lim 等[6]對抗 CD20 單克隆Ⅰ型抗體的細胞內化機制進行了研究。實驗中利妥昔單抗 F( ab‘) 2 片段的結合反應下降,表明可能有 Fc 受體參與了這個過程。當B 細胞只表達抑制性 FcγRIIB 或使用特異性抗體封閉 FcγRIIB 時,抗體的細胞內化作用被抑制。另外,體外實驗表明,細胞表達的 FcγRIIB 同細胞結合的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呈負相關。研究還表明,mAb 的 Fc 片段和 FcγR 的 Fc 結合區域相互作用增強了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內化作用。

  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和 FcγRIIB 透過下述兩種方式發揮作用,與相鄰的細胞發生反式作用,在單細胞表面發生順式作用。Lim 等[6]的重複實驗結果沒有發現細胞間發生的直接相互作用。結果表明,為了實現抗體的細胞內化,需要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和 FcγRIIB 的順式相互作用,這一過程被稱為抗體的雙極橋接。有研究表明,使用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時,腫瘤細胞高水平表達 FcγRIIB 的患者較低水平表達的患者的生存期明顯降低[6].另外,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濾泡性淋巴瘤患者的研究也顯示,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的細胞內化作用影響了治療效果。

  抗 CD20 的 Ⅰ 型 抗 CD20 單 克 隆 抗 體 和FcγRIIB 的順式相互作用與 FcγRIIB 和抗體包被抗原免疫複合物間的相互作用方式相似。當抗原抗體複合物與 B 細胞受體結合時,抗體的 Fc 片段和 FcγRIIB 透過順式發生相互作用,在細胞膜處將抑制型 FcγR 和 B 細胞受體結合; 啟用抑制型 B細胞受體,對於抗原特異性 B 細胞反應是一個負反饋。抑制型 BCR 的活化,IgG 免疫複合物引導FcγRIIB 的 B2 亞型的快速內化,這個過程是不依賴細胞區域完整ITIM 序列的。上述研究表明,抗CD20Ⅰ型單克隆抗體和 FcγRIIB 的相互作用引導複合物向細胞膜接近,與磷酸化的 FcγRIIB ITIM 形成三聚體複合物,增強了複合物的細胞內化作用,過程與免疫複合物的內化相似。然而,Vaughan 等[7]的研究顯示,FcγRIIB 的突變體缺乏完整的胞質結構,同樣可以完成對抗 CD20 的Ⅰ型單克隆抗體內化的增強作用,與野生型的 FcγRIIB 效果相同。這表明 FcγRIIB 和免疫複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抗體連線 CD20 的內化並不是透過 FcγR 依賴的訊號轉導,FcγRIIB 的作用可能僅限於物理結構的相互作用。

  2. 2 脂筏的作用

  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不僅與 FcγRIIB 相結合。事實上,B 細胞靶標的抗原抗體複合物透過順式反應 FcγRIIB 結合到細胞表面,還包括單克隆抗體與 MHC Ⅱ、CD40 和 CD38的結合。然而,這些內化作用一般不會對抗體連線受體的內化產生影響,只有抗 CD38 和 CD19 的抗體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闡明抗原調變機制,研究者對脂筏結構 FcγRIIB 在單克隆抗體藥物連結 CD20 內化過程中的增強作用進行研究。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介導了 CD20 向脂筏的重分佈,而Ⅱ型抗CD20 單克隆抗體與其他單克隆抗體直接和 B 細胞表面受體結合。此外,在與 BCR 相互作用時,FcγRIIB 也向脂筏重分佈。向脂筏的重分佈及後續的內吞過程存在於許多受體配體複合物及病毒的內化過程中。研究者推測,FcγRIIB 和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在脂筏上的相互作用對於增強內化是必需的,這就解釋了儘管 FcγRIIB 被磷酸化,Ⅱ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內化和抗體直接與其他受體的內化比例基本相當[8].

  在脂筏的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具有 CD20 突變型的人骨髓瘤細胞作為研究物件,因為 CD20 的突變型不能重分佈到脂筏上。在 FcγRIIB 缺失時,表達突變型 CD20 的細胞表現出比野生型細胞較慢的抗體內化作用,這說明 CD20 向脂筏的重分佈對於抗體內化有重要影響。當細胞共轉染 FcγRIIB 時,抗體內化開始加速,這說明轉染的 FcγRIIB 代替了突變的FcγRIIB 引領突變的 CD20 向脂筏的重分佈。為了驗證這種情況,研究者利用 FcγRIIB 得到不能向脂筏重分佈的突變體 FcγRIIA.突變體 FcγRIIA可以增強 CD20 的內化,這說明內化過程中 CD20向脂筏的作用中 FcγRIIB 可能不是必須的。CD20內化過程中,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和 FcγRIIB相互作用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內吞作用的前提是膜的曲率,這將形成內吞小泡。Stachowiak 等[9]對人工脂膜的研究顯示,高度擁擠的蛋白可以誘發膜形成褶皺及脂質小管,褶皺的增加同蛋白質濃度相關。研究者發現,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FcγRIIB 和 CD20 在細胞膜上聚集,而Ⅱ型抗體沒有這種重分佈的情況發生。Stachowiak 等人工脂膜的研究顯示,Ⅰ型抗CD20 單克隆抗體誘發 CD20 和 FcγRIIB 的重分佈,這可能觸發膜褶皺和隨後的內吞。這個過程中 FcγRIIB 可能與抗體受體複合物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促進細胞膜上高密度的蛋白招募反應,進而引起細胞膜的形變。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在Ⅱ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的順式反應中 FcγRIIB 和CD20 也發生相互作用,但是並沒有觸發 CD20 的內化。然而,Ⅱ型單克隆抗體 GA101 ( Obinutu-zumab) 的晶體結構的研究表明,Ⅱ 型抗體結合CD20 的定位同Ⅰ型抗體不同。這種差異可能是順式反應中Ⅰ型和Ⅱ型單克隆抗體同 FcγR 的相互作用的親和力和密度不同。雖然Ⅱ型單克隆抗體和磷酸化的 FcγRIIB 相互作用,但是活化的水平不高。即使對Ⅱ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的空間結構進行調整,也不能啟動足夠的招募反應使膜引發皺褶併發生內吞反應。基於上述的研究,我們認為,Ⅱ型單克隆抗體不能誘導 CD20 向脂筏的重分佈,Ⅱ型單克隆抗體直接定向特異性的靶點蛋白,並保留在細胞表面而不被內化。

  3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削除機制

  另一種抗體耐藥性的解釋是抗體的削除機制或是 Trogocytosis 作用( 細胞吞噬的一種機制).Taylor 等[10]基於使用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 患者進行研究,提出抗體削除機制可能是患者對單克隆抗體藥物產生耐藥性的原因。這種機制有助於解釋在使用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初期迴圈 CLL 細胞數量降低,但是隨著藥物的持續使用,CD20 陰性的 CLL 細胞數量逐步增加。

  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的 FcγR 依賴免疫反應中,抗體和靶點複合物從靶細胞表面削除或拔掉。最初人們認為 FcγRI 介導了這一過程,之後研究發現,抗原抗體複合物與效應細胞 FcγR 的結合可以完成削除機制。抑制型 FcγRIIB 的小鼠實驗也證明了削除機制的存在。而使用腹腔腫瘤小鼠得到的關於 FcγR 的資料證實補體發揮了一定作用。認為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表達的補體受體和補體自身介導了細胞的吞噬作用,這個系統的啟用造成 FcγR 劃分困難。

  Taylor 等[10]提出,當效應細胞群趨於飽和疲勞時,易於發生削除效應。削除機制後,由於單克隆抗體不在靶細胞上結合,因此,針對靶細胞的後續細胞效應也無法完成。使用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後,補體成分和 NK 細胞被耗竭,但是沒有證據支援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功能下降或是衰竭。這可能是白血病或其他腫瘤細胞中豐富的網狀內皮系統執行了細胞的攝取和清除功能。在正常穩態條件下,肝臟和脾臟的吞噬細胞每秒可以清除200 萬血紅細胞。

  Griffin 等[11]首次對細胞的削除機制進行了描述,他發現,即使沒有調理細胞的吞噬和破壞作用,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也可以完成對的內化。其之前的研究也表明,抗原抗體複合物覆蓋的細胞可以防止調理細胞的吞噬吸收( 研究發現,被抗體有效覆蓋一半的靶向細胞和效應細胞的細胞膜發生緊密接觸) ,但不作用於調理抗體覆蓋一半的靶向細胞遠端的裸露部分,因此,防止了巨噬細胞“拉鍊”吞噬的發生。雖然這些資料很好地解釋了抗體介導的這一過程,但是早期的研究證實,多克隆抗體較單克隆抗體的作用更大。這可能是因為多克隆抗體可以提高同受體( B 細胞受體) 的結合,進而誘導產生超交聯效應,如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可以識別更離散的抗原,並形成較早期研究更小的“帽”.幾個實驗室的研究都顯示出類似的結果,其他多種單克隆抗體( 曲妥珠單克隆抗體藥物,西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T101,依帕珠單克隆抗體藥物,達利珠單克隆抗體藥物,CD22/CD20雙特異性抗體和 CD3/TROP-2 雙特異性抗體) 的削除機制發生在靶細胞上[12].

  建立適合不同細胞型別、設計合理的單克隆抗體,可以有效避免耐藥性的產生。如: 選用Ⅱ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如 obinutuzumab,或在注射rituximab 的同時,注射降低內化作用的單克隆抗體藥物,以克服內化機制的影響。為了克服因抗原丟失造成的不利影響,有研究者提出多次低劑量注射抗體的用藥策略,試圖充分清除細胞,但沒有成功,其建議對效應細胞進行浸潤處理或使用其他直接靶向單克隆抗體,提高藥物在 CLL 患者中的響應率。

  在Ⅰ/Ⅱ期臨床試驗中,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劑量遞增試驗對於 CLL 患者的有效率高於每週 1 次注射( 劑量為 2 250 mg /m2)[10].此外,最近一項使用低劑量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針對之前治療無效的 CLL 患者的隨機Ⅱ期臨床試驗中,因其效果低於標準方法 FCR,在實驗早期即終止。表明實驗中削除機制沒有限制藥物的有效性,低劑量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不增加 CLL 患者的療效,但是這些結果受米託蒽醌入的干擾。

  CD20 陰性細胞的出現是更大的問題,Taylor等[10]認為,其是解除抑制的迴圈細胞,或被效應細胞削除後逃脫免疫效應細胞作用的迴圈和傳遞細胞,或最終被清除的是上述某類細胞。Taylor等[10]認為,削除機制是一個次要而獨立的過程,只有當效應細胞浸潤或耗盡時,才對耐藥迴圈細胞發揮作用[13].

  Boross 等[14]的研究支援後者的觀點,清除的都是被削除的細胞,RTX 誘導的 CD20 吞噬作用依賴於 RTX 的濃度,並和 CD20 的療效相關,兩個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如果在體外使用乳膠珠,人工造成小鼠或人類巨噬細胞的飽和,削除機制中飽和相關的損失減少,相應的吞噬作用也下降。另外,Pedersen 等[15]的研究表明,抗 CD20 的Ⅰ型和Ⅱ型單克隆抗體都可能介導發生削除機制。儘管兩者的削除機制類似,在體外和小鼠試驗中,Ⅱ型單克隆抗體較Ⅰ型單克隆抗體介導的削除機制更強,這可能與Ⅱ型單克隆抗體缺少內化機制有關。最近,一項針對 CLL 患者的頭對頭臨床試驗中,Ⅱ型單克隆抗體 Obinutuzumab 和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聯合苯丁酸氮芥,使無進展生存期延長近 1 倍( 儘管 obinutuzumab 劑量較高) .總之,在抑制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有效性的過程中,細胞內化作用較削除機制的影響更大。

  4 單克隆抗體和抑制性 FcγRIIB 的其他相互作用

  4. 1 靶細胞的順式作用

  順式作用是指單克隆抗體藥物靶向特異細胞自身的表面受體 FcγRIIB發生的相互作用,併發生後續效應。首先,抗體和FcγRIIB 之間的順式作用可以與反式細胞表達其他 FcγR 競爭,進而降低後續的 FcγR 依賴的免疫效應。有研究者使用腫瘤靶向治療抗體對轉染FcγRIIB 的黑色素瘤的小鼠進行治療,結果顯示,非轉染 FcγRIIB 的黑色素瘤的小鼠比較,使用轉染 FcγRIIB 的黑色素瘤的小鼠生存期明顯縮短。體外實驗證實,這種效應獨立於 FcγRIIB 胞質結構域,具有較低的抗體依賴性的細胞毒作用。我們推測,FcγRIIB 和治療性單克隆抗體間發生順式作用,於反式專業吞噬細胞表達的活性 FcγR.透過加強 FcγR 活化,吞噬細胞可以作為輔助促進免疫反應,透過抗原提呈細胞降低吞噬細胞的攝取作用[16],同時,也減低了針對腫瘤特異抗原的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

  FcγRIIB 和治療性單克隆抗體間的順式作用可能結合抗體的 Fc 片段,而與補體蛋白形成競爭。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與補體的高效作用,啟用經典的補體級聯反應,其對於體內的抗體治療是不必要的。研究表明,透過反式的 FcγRIII 表達,補體成分 C1q 和 C3 抑制Ⅰ型抗 CD20 單克隆抗體啟用 NK 細胞,從而減少 ADCC 效應。這可能是由於補體和 FcγR 對於 Fc 片段結合的競爭而形成的。雖然沒有實驗證明,但是類似情況發生在補體和順式表達的 FcγRIIB 之間,這兩種蛋白競爭結合治療性單克隆抗體的 Fc 片段。因此,對於單克隆抗體治療,補體啟用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與 FcγRIIB 的順式相互作用會影響治療效果。

  4. 2 靶細胞的反式作用

  研究顯示,靶向 B 細胞表面受體的單克隆抗體藥物透過順式和反式與FcγRIIB 結合。與反式吞噬細胞表達的 FcγRIIB的作用較直接靶向單克隆抗體藥物的治療效果差,可能是由於 Fc 上的結合位點和吞噬細胞的活化 FcγR 競爭,抑制了細胞活化,進而對 FcγRIIB產生了抑制作用。單克隆抗體藥物引起 FcγR 活化和 FcγRIIB 抑制的比率稱為活化抑制率,可以透過細胞 FcγR 的表達量和單克隆抗體藥物 IgG的亞型進行檢測。小鼠 IgG1 抑制 FcγRIIB 的結合能力高於 IgG2a,因此,小鼠 IgG1 藥物的活化抑制率更低,藥物的治療效果差。Nimmerjahn 等[17]

  利用小鼠轉移性黑色素瘤細胞系對單克隆抗體藥物和 FcγRIIB 相互作用對藥效的影響,以及活化抑制率的重要性進行了研究。利用直接靶向腫瘤的單克隆抗體藥物、IgG2a 亞型單克隆抗體藥物對小鼠進行治療,這種藥物的活化抑制率為 70,結果顯示,相對於沒有藥物治療的對照組動物,治療組的肺轉移率明顯下降,幾乎為零。相反,IgG1 亞型單克隆抗體藥物活化抑制率較低( 0. 1) ,IgG1 亞型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的小鼠肺轉移未減少。然而,將小鼠編碼 FcγRIIB 的基因敲除,單克隆抗體藥物只能和活性的 FcγR 結合,IgG1 亞型單克隆抗體藥物的治療效果明顯增強。因此,單克隆抗體藥物和 FcγRIIB 之間的反相結合將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其機制與人類的多種腫瘤治療有關,如:40% 惡 性 黑 色 素 瘤 的 轉 移 性 腫 瘤 中 檢 測 到FcγRIIB 的表達。腫瘤細胞自身( 或相關非造血細胞) FcγRIIB 的異位表達,腫瘤細胞周圍中效應細胞表達的活化 FcγR,和單克隆抗體藥物形成競爭結合,降低了治療性單抗活化抑制率和臨床治療效果。

  5 單克隆抗體耐藥性的應對策略

  透過對抗 CD20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研究,我們認為,治療性單克隆抗體藥物和 FcγRIIB 的結合是導致單克隆抗體藥物耐藥的重要原因。Roghanian 等[15]聯合使用 FcγRIIB 特異性封閉抗體6G11 和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對小鼠表達人 CD20 和 FcγRIIB 進行細胞實驗。表明 FcγRIIB 特異性封閉抗體降低了體外實驗中 B 細胞表面 CD20 的內化,提高了機體內 B 細胞的耗竭。此外,觀察到類似的 B 細胞消耗增大,6G11 突變體 N297Q 與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聯合使用時,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的Fc 片段無法與 FcγR 結合。這表明透過防止單克隆抗體藥物在 FcγRIIB 和靶點間形成雙極抗體橋接,減少了部分的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介導的內化,進而增強治療效果。

  除了抑制內化,阻斷雙極抗體橋接形成也能增加單克隆抗體和反式表達 FcγR 的相互作用。使用 FcγRIIB 阻斷抗體,如6G11,也可以防止單克隆抗 體 藥 物 與 反 式 的 吞 噬 細 胞 和 腫 瘤 細 胞FcγRIIB 的結合,進而提高活化抑制率,最終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

  實用藥物與臨床2017 年第20 卷第1 期 Practical Pharmacy And Clinical Remedies,2017,Vol.20,No.1·111·治療單克隆抗體藥物同 6G11 聯合使用的臨床實驗結果,值得期待。如果成功,阻斷 FcγRIIB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將可能用於多種靶向單克隆抗體藥物的聯合治療。抗 FcγRIIB 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可以阻斷下游抑制性訊號通路,增加靶向單克隆抗體藥物的治療效果。然而,有研究表明,反向表達的 FcγRIIB 的交叉連線對於某些單克隆抗體藥物( 如抗 CD40 的藥物) 是必須的,阻斷 FcγRIIB 不利於單克隆抗體藥物發揮作用,因此,在使用這種方法之前需要對抗體發揮作用的機制進行評估。

  6 結論

  單克隆抗體藥物已經改變疾病治療的方式,尤其是在腫瘤領域。自 1997 年利妥昔單克隆抗體藥物上市,已有大量單克隆抗體藥物進入臨床。這種治療不同於常規的化療,其耐藥機制也有所不同。我們對內化機制、消除機制以及 FcγRIIB介導的其他耐藥機制進行了介紹,特別是抗 CD20單克隆抗體藥物的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如果克服抗體耐藥的策略行之有效,將為抗體的臨床治療提供更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Kohler G,Milstein C. 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J]. Nature,1975,256( 5517) : 495-497.

  [2] Baumer S,Baumer N,Appel N,et al. Antibody-mediated de-livery of anti-KRAS-siRNA in vivo overcomes therapy resist-ance in colon cancer[J]. Clin Cancer Res,2015,21( 6) : 1383-1394.

  [3] Garrido G,Rabasa A,Garrido C,et al. Preclinical modeling ofEGFR-specific antibody resistance: oncogenic and immune-as-sociated escape mechanisms[J]. Oncogene,2014,33 ( 24 ) :3129-3139.

  [4] Gu J,Fang X,Hao J,et al. Reversal of P-glycoprotein-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CD44 antibody-targeted nanocom-plexes for short hairpin RNA-encoding plasmid DNA delivery[J]. Biomaterials,2015,45: 99-114.

  [5] Iida M,Brand TM,Starr MM,et al. Overcoming acquired re-sistance to cetuximab by dual targeting HER family receptorswith antibody-based therapy[J]. Mol Cancer,2014,13: 242.

  [6] Lim SH,Vaughan AT,Ashton-Key M,et al. Fc gamma recep-tor IIb on target B cells promotes rituximab internalization andreduces clinical efficacy [J]. Blood,2011,118 ( 9 ) : 2530-2540.

  [7] Vaughan AT,Chan CH,Klein C,et al. Activatory and inhibito-ry Fcgamma receptors augment rituximab-mediated internaliza-tion of CD20 independent of signaling via the cytoplasmic do-main[J]. J Biol Chem,2015,290( 9) : 5424-5437.

  [8] Perez-Callejo D,Gonzalez-Rincon J,Sanchez A,et al. Actionand resistance of monoclonal CD20 antibodies therapy in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s[J]. Cancer Treat Rev,2015,41( 8) : 680-689.

  [9] Stachowiak JC,Hayden CC,Sasaki DY. Steric confinement ofproteins on lipid membranes can drive curvature and tabulation[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0,107( 17) : 7781-7786.

  [10] Taylor RP,Lindorfer MA. Fc gamma-receptor-mediated trogo-cytosis impacts mAb-based therapies: historical precedence andrecent developments[J]. Blood,2015,125( 5): 762-766.

  [11] Griffin FM Jr,Griffin JA,Silverstein SC.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phagocytosis. II. The interaction of macrophages withanti-immunoglobulin IgG-coated bone marrow -derived lym-phocytes[J]. J Exp Med,1976,144( 3) : 788-809.

  [12] Asokan M,Rudicell RS,Louder M,et al. Bispecific antibodiestargeting different epitopes on the HIV-1 envelope exhibitbroad and potent neutralization[J]. J Virol,2015,89 ( 24 ):12501-12512.

  [13] Martin V,Corso S,Comoglio PM,et al. Increase of MET genecopy number confers resistance to a monovalent MET antibodyand establishes drug dependence[J]. Mol Oncol,2014,8( 8):1561-1574.

  [14] Boross P,Jansen JH,Pastula A,et al. Both activating and in-hibitory Fc gamma receptors mediate rituximab-induced trogo-cytosis of CD20 in mice[J]. Immunol Lett,2012,143( 1) : 44-52.

  [15] Pedersen AE,Jungersen MB,Pedersen CD. Monocytes mediateshaving of B-cell-bound anti-CD20 antibodies[J]. Immunolo-gy,2011,133( 2) : 239-245.

  [16] Lee JS,Kang JH,Boo HJ,et al. STAT3-mediated IGF-2 secre-tion in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elicits innate resistance toanti-IGF-1R antibody[J]. Nat Commun,2015,6: 8499.

  [17] Lee SM,Kim BJ,Chung JK,et al. Targeting three distinctHER2 domains with a recombinant antibody mixture over-comes trastuzumab resistance[J]. Mol Cancer Ther,2015,14( 3) : 669-680.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3

  20世紀90年代,PBL教學方法被全球的醫學教育者廣泛使用,與此同時國內教育界工作者也在慢慢重視這種教學方法,且出現了許多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結果。所謂的PBL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透過提出問題,蒐集資料,尋找證據,分小組討論,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教學模式。它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而不是隻對知識技術進行傳授。本文主要論述的是PBL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實驗。

  一、前言

  藥理學是高等醫學院校的主要課程,它是醫學與藥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雙重橋樑學科。涉及了藥學、機能學、形態學和臨床等諸多學科的知識[1],一方面內容廣泛,知識比較抽象,理論性強,而且需要掌握的內容較多,另一方面藥理學這門學科又與實際聯絡緊密,臨床醫生要會用藥、用好藥,這些基本工作離不開藥理學的指導,所以比較適合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如今大多數院校採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很容易造成授課枯燥乏味,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畏難情緒,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已不能滿足當前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即“問題式教學法”[2]是由美國醫學教授Barrows於1969年首先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老師作為指導,引導學生圍繞問題自主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將知識與技能、學習與創新聯絡起來,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自主學習的能力[3]。目前PBL教學法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已經被國際上很多高等院校採用,也逐漸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趨勢[4]。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將PBL教學方法應用於卓越醫師班藥理學的教學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物件與方法

  1.實驗物件。

  從臨床醫學專業中隨機抽取一個班裡的42名學生作為PBL教學法實施物件。這些學生都是透過全國統一考試招錄的,學生的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等等透過統計對比,無明顯的差異,具有可比性。並且這些學生已經學習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等基礎課程,而且有一定的自學能力。

  2.實驗方法。

  學生每7人一組,透過小組討論確定組長一名及組內分工。根據教學內容,以自學為主,選擇適於PBL教學的部分章節,如“抗高血壓藥”、“解熱鎮痛抗炎藥”、“抗菌藥”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交代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參考資料,設計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情境和問題,提前一週發給各組,讓學生自己透過查證,解決問題。具體的內容要考慮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由淺入深。不適用PBL教學的內容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等仍採用傳統LBL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問題在課外自主透過圖書館和網際網路等手段有針對性地蒐集資料與資訊,並進行分析、處理,獨立解決問題。其後再開展小組內部討論、協作學習,透過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討論、交流、比較和修正,形成對學習內容比較一致的認識,歸納總結出本組的答案,以供課堂討論之用。之後進行課堂討論,各組學生代表先作總結髮言,並提出未解決或者學習過程中新發現的比較難解決的問題,然後在小組之間開展討論,互相提問、解答。在此環節,教師要對課堂討論的過程有一個全域性性的把握,一旦學生討論出現明顯錯誤或偏離主題,教師要適時予以提示糾正並引導學生回到主題。最後教師做出歸納總結,就課堂討論中對學生難以理解和準確掌握的難點問題,結合醫學專業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講解,同時對各組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最終使學生對問題和相關知識點吃懂吃透,進而真正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武器。

  三、實驗結果

  在教學內容講授完成後,我們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PBL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調查評價。結果顯示,90%的學生在PBL教學模式的總體滿意度評價方面選擇很滿意和比較滿意;93%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課堂效率;93%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能夠明顯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6%的學生反映能夠明顯提高學習興趣;結果表明該班學生在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方面均有明顯提高。

  四、問題討論

  1.積極引導學生形成問題意識。

  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性、開放性和探索性,它能夠克服LBL教學模式中學生缺乏主動性、過於依賴老師、學習積極性低下的弊端。其核心是以問題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5]。讓學生自己去有針對性地透過蒐集資料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PBL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獲取、整理、判斷多種資訊的能力,以及不斷思索、發現、創造的能力,能顯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PBL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體現出是學生的引路人和激勵者的作用,而不僅僅是資訊和知識的傳播者。

  2.積極引導學生大膽假設。

  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科學而大膽地假設是對問題進行探究的關鍵,教師可以透過各種教學媒體,給學生提供有關的資料或者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再有,透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觀點並充分闡述,形成科學的假設。但是也必須看到,在PBL的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PBL教學模式獲取知識有較大的隨機性,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範圍廣泛、缺乏系統性,從而影響了其對課程知識體系的掌握;

  (2)PBL教學需要佔用學生的大量課餘時間,由於醫學院校的學生課程內容較多,少數自制力差的學生有混水摸魚的現象;

  (3)PBL教學對教師素質要求較高,教師作為引導者不僅要有雄厚的知識儲備,還要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一定的組織能力等。因此,PBL教學模式也不是萬能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將PBL與LBL兩種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借鑑,形成符合實際教學工作需要、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法。

  五、多樣化的評價結果

  PBL模式教學模式運用下的學習評價結果是多樣化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分析學生對問題的總結結論時除了客觀與科學,還要善於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明確的認識,學生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進而會推動學生不斷深入地學習,形成良性迴圈,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六、PBL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採用PBL教學模式,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學習目標越具體,學習慾望越強烈,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會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產生矛盾,從而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樣,學生會積極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採用PBL的教學模式會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使“教”與“學”之間互相促進,形成寬鬆民主的課堂氛圍。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討論,給每個學生表現和獲取成功的公平的機會,學生在自由寬鬆的空間中學習,才會有學習的慾望和激情。

  七、總結

  根據目前國家提出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各高校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運用PBL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作為教師不要只是一味地把課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不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實驗證明,PBL的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當然對教學效果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要積極倡導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4

  藥理學是中醫藥院校相關專業的主幹課程,是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橋樑學科,涉及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等醫學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廣泛知識。其藥名、藥物種類繁多,基本理論和知識繁雜而作用機制抽象。如何激發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筆者有如下體會。

  1中醫藥院校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的特點

  1.1基礎知識參差不齊

  成人教育學生來源多樣,雖有部分學員曾接受過高等教育,表現為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較高,自學能力較強,但大多數學員中專或中職學校畢業,知識水平有限、自學能力比較弱,而且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其年齡、社會閱歷和知識結構也有很大差異,對藥理學的學習,他們感覺難度很大。

  1.2學習精力明顯不足

  由於成教學生半工半讀,承受著學業、家庭和工作等多方面壓力,學習時間和強度上難以保證,學習精力明顯不如全日制學生。學習過程中主觀性比較強,容易從其自身的認識和工作經驗出發,對知識進行判斷和分析,有選擇地學習和掌握[1]。這有利於理解掌握個別知識點,但也會造成知識結構的片面化,很難系統學好藥理學課程。

  1.3西醫背景薄弱

  中醫藥院校的學生以學習中醫學、中藥學課程為主,輔以西醫、西藥課程的學習,課程設定以中醫中藥類學科課時多,西醫課時少。學生對於屬西醫類課程的藥理學,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其西醫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不如西醫院校好,給藥理學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

  2藥理學課程特點

  2.1重點多、枯燥乏味

  藥理學是一門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學科。藥理學具有抽象概念多、藥名多、藥物別名多、作用及其機制多、用途多、不良反應多等特點。但同時也有很強的系統性。其與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等的多學科交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增加了掌握和記憶的難度。

  2.2實驗內容多

  與其他學科相比,藥理學研究方法特殊,實驗性比較強。實驗教學是其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透過實驗教學可以開闊學生思維,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數中醫藥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藥理學課程實驗課比較欠缺,甚至有些院校沒有安排實驗課程。傳統的藥理學實驗教學主要依賴教師的示教操作,按照已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而這不利於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2.3橋樑學科

  藥理學是連線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樑、醫學和藥學之間的橋樑,同時也是中醫藥學和西醫藥學之間的橋樑[2]。中醫學和西醫學作為2個不同的學術體系,前者側重於闡述疾病的整體性,雖然副作用比較小,但是較籠統而不夠精準。而後者則偏重區域性分析,作用機制比較單一,儘管起效比較快,但毒副作用比較多。中西醫結合互補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藥理學作為其間的橋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醫藥院校的學生在學好中醫學的同時,也應該學好藥理學,掌握現代藥理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促進中醫藥現代化的研究和發展。

  3藥理學教學對策

  3.1比較教學法

  藥物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等知識點繁多。即使是同一系統的藥物也具有很多不同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針對藥理學這些特點,採用比較教學法,在授課時列出提綱,啟發學生進行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在學習同類藥物時進行橫向比較,在掌握該類藥物共有藥理作用的基礎上,重點強調藥物特有的作用和規律[3];在學習具有相似作用的不同類藥物時,對不同類藥物進行縱向比較分析,在掌握藥物特有藥理作用的基礎上,總結藥物共有的作用特點和規律。針對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授課時要由淺入深。先講每類藥物的主要藥理作用,在此基礎上再講授具有代表性的主藥,然後透過列表、概括圖等方法將同類其他藥物同主藥比較。比如,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要先講此類藥的主要藥理作用,即對心血管的影響。然後依次講授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的藥理作用。其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作用於受體,可以加快心率。去甲腎上腺素屬於α受體激動藥,腎上腺素屬於α、β受體激動藥,異丙腎上腺素屬於β受體激動藥。雖然藥理作用都是對心血管有影響,但作用及作用機制不同。去甲腎上腺素透過激動α受體,收縮血管;異丙腎上腺素激動β2受體,使血管擴張;腎上腺素可以激動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體,使血管收縮,又可透過激動β2受體使血管舒張。如此使學生在比較中總結掌握重點、難點,學習起來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3.2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中,針對不同專題的藥物特點及藥理作用,進行專題討論。在實施過程中,首先由教師針對各個專業特點將藥理學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確定討論內容。然後透過課堂上需要討論專題的介紹,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發表見解,教師可在專題討論後進行合適的評價和總結。使學生掌握該藥物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討論式教學在傳授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開拓思路、綜合分析、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提問,佈置思考題,這些思考題多是對相關知識和內容的概括和總結,由此因勢利導學生主動地學習。透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專題討論,鍛鍊學生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使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更加牢固,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3創新實踐教學

  傳統藥理學實驗課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熟悉藥理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術,驗證藥理學的基本理論。針對藥理學實驗課內容比較多,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學習時間和精力有限的特點,採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方法。透過觀看實驗課錄影和虛擬實驗,促進學生對基本實驗原理和實驗技能的掌握。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教材及實驗的侷限性,使複雜抽象的理論簡單化具體化[5],直觀地揭示藥物與機體的作用,使學生更好地瞭解藥物研發歷史。傳統的藥理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脫節,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很難接觸到臨床病例,無法進行例項操作。但成人院校部分學生有臨床經驗,可引用臨床病例並進行討論[6]。在臨床病例討論中更好地將藥理學理論知識與臨床用藥聯絡起來,縮短理論和實踐的距離,促進臨床思維的培養。在藥理學教學課堂上引入案例,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協作,有利於學生參與臨床用藥實踐。實踐教學要緊跟臨床研究的步伐,圍繞著臨床實踐問題和現代藥理學研究成果。

  3.4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識規律出發,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使其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的教學法。由於成人教育學生學習精力明顯不如全日制本科生,甚至教學計劃中安排的課時數明顯減少,大量的內容需要自學。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學能力[7]。在教學的不同階段,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地提出關鍵問題,誘導學生思考,啟發其思維,安排學生自學。結合難點內容的重點講授,加深理解,增強記憶。透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分析總結,更深入的瞭解藥物作用的機制,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3.5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的特點是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多渠道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針對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半工半讀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面對的是各種各樣複雜的臨床問題。而藥理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藥理學教學中使用PBL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真正的學會思考,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大部分同學反映藥理學藥物名稱、藥理作用、作用機制、不良反應等繁多且易混淆。一番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之後,很快就忘記。在進入臨床工作之後,還要花大量的時間複習。PBL教學法調動學生提出問題、查詢資料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法。根據生活中遇到的藥理學相關知識,主動提出問題,透過與同學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查詢相關文獻,並解決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取長補短。學生複習的時候能夠抓住重點,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效率。作為中醫藥院校藥理學教師,不能完全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具體講授內容及學生層次的需要,採用比較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PBL教學法及創新實踐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技能水平。藥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要以更好地滿足中醫藥學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的需要為目標,培養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均具備的實用性高素質人才。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創新,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及教學模式被廣泛採用。筆者通過幾年的探索與改革,藥理學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將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5

  摘要:經濟社會和藥學行業的發展,對藥學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突出專業學科教學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以藥理學教學為例,探討藥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綜合素質;藥理學;藥學專業;教學改革

  高職藥學專業主要培養面向藥品生產、檢驗、管理、銷售、藥學服務等相關崗位的一線技能型人才。其中,藥理學是其重要的主幹課程之一,為藥學專業各崗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專業知識支撐。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下,人們對高質量藥品和藥學服務的需求大幅提升,對藥學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培養符合社會和崗位需求的合格藥學專業人才,本文對高職專業《藥理學》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1藥理學課程特點

  藥理學主要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規律和及其作用機制的學科。基礎課程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等,關聯課程有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藥事管理學等。由於相關課程眾多,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且藥物種類多而雜,且涉及深奧枯燥的藥理機制,學習難度較大。受課時和大班教學的限制,藥理學教學仍以課堂“灌輸式”教學居多,[1]學生參與的機會較少,不利於學生創新和科研思維、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結合新時期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探索教學目標達成率更高的藥理學教學方式,對藥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2應用資訊化教學手段

  進入數字資訊時代,生活、學習、工作內容高度資訊化,在教學中積極引入資訊化教學手段,既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也能促進學生探索、創新精神和資訊化素養的形成。[2]藥理學包含眾多的體內藥理過程、微觀的藥理學機制,僅依靠文字和平面圖片講解,在理解上依然較為抽象。為直觀、立體、動態的展現這些作用過程,可以將其製作成簡明、形象的Flash動畫。對於課程中部分教學難點,學生難以透過課堂的一次講解而掌握,為幫助學生補充學習、複習,教師可以製作教學難點的微課上傳網上教學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應用藍墨雲班課、雨課堂、超星學習通等移動教學平臺,翻轉課堂教學,加強課前、課中、課後學生學習管理,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提升學習趣味性,[3]將學生注意力重新轉移回專業學習。

  3融入職業素養教育

  高質量的藥品和高品質的藥學服務,植根於從業人員嚴謹的職業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在教學中,引入大量的醫藥學先賢為衛生事業奉獻的感人事例,新增希波克拉底誓言等醫學倫理學內容,使課堂生動化的同時,以正面事例引導學生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4]以社會責任作為學習的最高目標,推動學生勤奮學習,內化出高尚的職業道德。引入大量的重大藥害事件案例,如近年發生的亮菌甲素事件、欣弗事件、毒膠囊事件、長生生物疫苗事件。以反面事例強調醫藥企業的社會責任、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對患者、行業、社會的重要意義。

  4注重學科滲透

  在任一藥學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中,都需要藥學人員調動整體的藥學專業知識作為支撐。如上文所述,藥理學與多門專業學科具有高度關聯性,僅一個藥理作用的形成,需要熟悉與人體相關的解剖、生理、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知識,需要掌握藥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藥物相互作用、劑型、用法用量等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事管理等學科知識,對藥學人員綜合專業素養要求極高。因此,在學校專業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強化多學科知識的滲透、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的專業知識體系形成。如青黴素,其來源於微生物,且有固定的抗菌譜,具有較大張力的β-內醯胺環易水解開環失效,故選擇粉針劑,抗菌機制含有影響細胞壁通透性、細胞壁合成等生理、生化化學原理,常含有青黴素高聚合物雜質易引發過敏,為防止耐藥性的產生,衛生和藥監部門制定了禁止青黴素濫用的相關藥事管理規定。以單個藥物為載體,串聯相關學科知識,能加深學生對藥物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綜合專業能力。

  5加強科研素養的培育

  高職藥學專業畢業生在工作若干年後,依然會具有職稱晉升中科研業績的需求。因此,在校內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適量的科研活動,鍛鍊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如在教師科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遴選部分學生參與課題組,培養學生科研實踐能力;教師根據自有課題成果、科研體會開展科研小講座,將學科進展融入教學,[5]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設計藥理學方向專業論文閱讀、彙報、綜述撰寫等活動,培養學生論文撰寫能力。突出的綜合素質是藥學專業學生面臨行業發展和就業形勢壓力的核心競爭力。各專業學科教師必須分析學科特點,調查對應崗位需求,強化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兼顧學生職業發展所需,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式,提升人才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吳美燕,李榮蓉,馮嘉樹,等.藥理學教學方法新探[J].中華民族民間醫藥,2017(9):133-138.

  [2]張小超,沈志強,陳鵬,等.網際網路背景下藥理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27):15-17.

  [3]邱鑠.混合式教學在藥理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6):87-88.

  [4]姚繼紅,呂莉,高東雁,等.突出創新能力與醫學人文素質培養的藥理學教學實踐探索[J].中國醫藥導,2018(1):142-144.

  [5]羅琳,吳鋒,張偉.藥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6(5):354-144.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6

  【摘要】在現在實際的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總是缺乏對幼兒體驗式學習的認知與實踐。但是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體驗式美術教學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方向,對幼兒的成長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本文就對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的認識和理解、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的一些方法和相應的策略、改變教學內容與作品的單一化現狀作簡要的介紹和闡述。

  【關鍵詞】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研究及策略

  一直以來,在幼兒教育中,都比較重視美術教學,並且把它作為幼兒藝術領域的啟蒙教育。幼兒美術教學的目的在於激起幼兒的藝術興趣、逐步地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讓他們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待身邊的人和物,切實地去體會世界的美好。但是,傳統的幼兒美術教學並不能完全地做到這樣,而只是停留在書本階段。只有進行體驗式的幼兒美術教學,才能真正地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漸漸主動地去發現美、創造美。體驗式的幼兒美術教學會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同時也很大程度地促進了教學的進度,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保證了教學的質量。

  1.對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的認識和理解

  在美術教學中,幼兒學生才是主體。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地考慮到他們的興趣、接受能力、創造力、想象力等,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教學,這種被稱作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它不是把幼兒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它看重學生自己的體驗和理解,從而進一步地使其加深對美術的理解[1]。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學生可以切身地發現美、體驗美、甚至是創造美,由此使得自己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更好地瞭解和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開啟藝術學習的大門,為今後的進一步的美術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的一些方法和相應的策略

  2.1重視幼兒的全面性發展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幼兒的思想中,他們認為世界是一個整體,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思維有全面性的、整體性的特點。所以,當他們在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時,都會把自己和它們緊密聯絡在一起,認為這是一個整體。在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重視兒童思想的全面性、整體性,同時會進一步地引導他們對這一思想的認知也讓他們加以鍛鍊。

  2.2意識到幼兒的各種感受之間是互通的

  在實際的對事物的感知時,幼兒往往會運用各種感覺之間的互通來更好地感受事物。因此,一般情況下,他們不僅能從美術作品中看到畫面,還能聽見其中的聲音,甚至是聞到其中的味道。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他們可以看到其中蘊含的情景,甚至可以觸碰到裡面的事物。在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幼兒對於感官的運用,這樣一來,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感受能力、以獨特的角度進行美術學習,能加深學習的印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

  由於生活成長環境或是自身性格的不同,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為了照顧到每個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得到全面發展,老師應注意到他們之間的差異,不是採取完全一致的教學方法,而是根據他們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在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主張、倡導幼兒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讓每個幼兒以自己的興趣、特點來理解和感受,在這種切實體驗中不斷實現對美術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改變教學內容與作品的單一化現狀

  在傳統的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採用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的內容和素材進行教學。這種方式由於其單一化的特點,已不再能滿足目前對幼兒美術教學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對傳統的幼兒美術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迫在眉睫。為了避免教學內容和作品單一化的現狀,老師應適當地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趣味性的環節來引起幼兒的興趣,透過簡單輕鬆的教學過程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當長時間接觸一種教學方法時,幼兒不免會產生厭學的心理,這就要求老師設計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合理地交替、綜合地加以運用[2]。體驗式的幼兒美術教學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注重他們的情感體驗,豐富了教學的內容,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4.結語

  21世紀以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的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美術教學佔據重要的位置,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方面教育的啟蒙教育。但是傳統的幼兒美術教學已不能很好地滿足時代對於幼兒美術教學的要求。如果合理地採用並推進體驗式幼兒美術教學,一方面豐富了教學形式,使教學過程更形象生動;另一方面,重視幼兒自身的情感體驗,促進了幼兒學習的發展,使整個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鄭金洲.體驗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22):191-192.

  [2]陳佑清.體驗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2):22-23.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7

  【摘要】伴隨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邁入了資訊時代,而資訊科技也在社會的各行各業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緊跟時代的步伐,以計算機技術與網路技術為基礎的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多媒體教學也成為了當前教育體系當中極具活力的一種教學手段,透過對聲音、影象、文字等資訊非常強大的處理功能,使得藥理學教學當中較為抽象的一些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藥理學教學的效果。筆者在下文中分析了藥理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並探討了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藥理學;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策略

  1.分析藥理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

  1.1忽視了教學內容,過於注重多媒體的教學形式。由於一部分教師在藥理學的課堂教學當中,過於注重多媒體教學形式的應用,卻忽視了藥理學教學的內容,導致藥理學課堂教學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多媒體課件質量不高,已經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問題。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教師往往為迎合學生的興趣,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並未將課程內容的科學性置於首位,只是在表面上追求花哨、新穎、活潑、動感的教學形式與藝術效果,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被忽視,使得學生將注意力過多的集中在多媒體技術展示方面,並未對教學資訊本身產生直接的興趣。在這樣的環境下,藥理學教學的有效性明顯不高。

  1.2對多媒體的依賴性較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未得到充分地發揮。在課堂上不管是哪種教學手段或者教學方法的使用都要依靠教師有效的引導,教師的這一重要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按照授課的內容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狀態表現,透過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優美的板書以及較為形象的支體動作,為學生講解藥理學的知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但是,一部分教師對於多媒體技術的過分依賴,導致其教學的思路被已有的藥理學教學課件所制約,使得課堂教學失去了靈活性,導致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時,往往成為課件的解說員或者放映員,對於課堂缺乏運籌帷幄的能力,對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表現缺乏關注度,也缺乏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對教學節奏進行調整的能力,使得教和學這二者之前出現脫軌的現象,使得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弱化,影響了師生間的有效交流,教師人格魅力無法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有效性普遍偏低。

  1.3過快的教學節奏,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思維活動發展的過程。由於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藥理學教學的資訊量明顯加大,往往會比傳統藥理學教學模式的資訊量高出2-3倍,為了將教學任務完成,很多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這時都缺乏對教學節奏的控制,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過多且資訊量較大,播放課件的速度也明顯加快,學生在課堂上用於思考的時間較少,這種情況下學生有如走馬觀花。在這種快節奏的藥理學課堂,由於藥理學資訊量較大,學生往往沒有思考與做筆記的時間,對於課堂的內容更是難以消化與理解,學生的大腦在一種極其疲備的狀態下,學習注意力很難集中,根本無法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2.探討藥理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策略

  2.1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藥理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按照藥理學的教學內容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在製作課件時,首先要避免把課件做成與教材內容完全相同的電子書,避免把螢幕視為電子黑板,其次要避免對視聽效果進行盲目地追求,避免將一些與藥理學教學內容沒有直接關係的音樂、動畫、影象等內容融入到課件當中。所以,教師在製作課件時,一定要與藥理學的學科特點與內容相結合,精神做好教學的設計工作,在對教材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有效的歸納並總結,不要過於簡單的羅列,要保持課件畫面的清新、簡潔,且要突出重點、佈局合理,還要確保流暢的播放。另外,藥理學教學課件還要按照具體教學要求與課堂實際情況來調整與補充,使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的輔助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升藥理學的教學效果。

  2.2結合傳統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藥理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必須結合傳統藥理學教學手段存在的優勢,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實際教學當中,多媒體教學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要按照藥理學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兩者所佔的時間比例。多媒體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將多媒體教學方式形象生動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再把傳統教學當中的板書講授教學合理地插入其中,透過教師自身的語言藝術有效地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力,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討論與交流的效果。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效地結合起來,可以相得益彰,提升藥理學教學的有效性。

  2.3控制多媒體教學的資訊量,調節藥理學課堂的教學節奏。多媒體教學具有快捷性與整合性的特點,使藥理學課堂教學時的資訊量增加了很多。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不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進行科學的分析,一部分學生極有可能無法接受大量的資訊,教學效果反而會受到影響,導致教學率低下。藥理學課程的內容具有複雜性與多樣性的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資訊量,避免因資訊量過大導致學生找不到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另外,教師對於教學節奏的控制也是藥理學教師教學藝術的展現。

  3.結語

  綜上所述,藥理學教學當中,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再結合傳統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同時教師必須控制多媒體教學的資訊量,調節藥理學課堂的教學節奏,才能使多媒體教育技術成為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提升藥理學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梓南,常剛,劉志遠.淺談藥理學教學改革[J].中國藥房,2011(28).

  [2]遊秋雲,李澐.藥理學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與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2012(14).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8

  1 目前藥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藥理學是藥學與醫學、臨床與基礎聯絡的紐帶,豐富的知識與飛速的學科進展使得藥理教學難度大且課堂資訊量大,這讓學生在課堂上很難消化所學的內容。然而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過於注重理論灌輸而忽視啟發式、引導式教學,又使得學生上課過於被動的接受大量知識的“灌輸”而缺乏獨自思考的過程,積極性不高易走神。加之教師的講解刻板不生動,內容單調枯燥,從而導致藥理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藥理學的進展日新月異,新藥層出不窮,但是目前藥理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不能及時更新,這讓教師們教授的知識與臨床用藥不同步,教學與臨床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

  2 教師“教”的技巧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的學科之一,是一門以基礎醫學中的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微生物學等為基礎,為臨床合理用藥、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論,聯絡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醫學與藥學的橋樑學科]。學習藥理學這門課程,要求掌握藥理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形成藥理學的基本思維方法。透過掌握藥物的分類和每類藥物中代表藥的藥理作用、臨床作用、主要不良反應及其防治,把握藥物的共性,做到舉一反三,融匯貫通。介於上述藥理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教師開拓藥理學授課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教師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

  2.1 化被動為主動,貫穿PBL教學方法 PBL教學模式

  ]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同,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教師們可以先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案例並提出若干問題,提前將案例和問題發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前自主查閱資料並進行思考。待到課堂教學時,將班內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在教師的參與和引導下,對問題進行闡述解答。核心是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討論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因此,在傳統的LBL教學模式下,貫穿現代PBL教學方式,可以取長補短,化被動為主動。

  2.2 案例與知識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符號、文字、聲音、圖片、影像等多種媒體資訊,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透過螢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透過教師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互動合作,從而完成教學講解過程。同時,將案例與所學內容有機結合,教師可以將其作為開篇授課的切入點,先由一個發人深省的案例故事來引入接下來所要講授的課堂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2.3 化繁為綱,由綱到細

  由細到總結在藥理學授課內容上,教師應將繁雜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化繁為簡,提前對下節課所要講授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提煉出大綱以及核心內容。在課堂授課開始時,可先向學生介紹本節課的“重點掌握”內容,“熟悉”內容,“瞭解”內容。與此同時,教師可採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重點知識串聯成綱,提綱挈領,由綱逐條深入細化,從而將整本書化繁為綱,由綱到細。當整堂課中各個細節知識點被逐一擊破後,教師可在課堂的收尾中進行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的重難點內容,從而做到化繁為綱,由綱到細,由細到總結。

  2.4 妥善把握區域性與整體的辯證關係

  藥理學是一門系統的體系,在部分環節進行教學改革創新的同時,要注意課程的整體性,妥善處理好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藥理學由於它整體內容紛繁龐雜,倘若整個課程全部採用PBL、多媒體、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勢必會拖慢教學進度,不能充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課程的開始即應制定詳盡的教學日曆程序,把握好藥理學課程整體進度,而後在整體的教學程序表中將某幾節晦澀難懂或枯燥無趣的知識內容替換為PBL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生動有趣、學生參與度高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得整個藥理教學過程既不失嚴肅詳實,有不乏生動有趣。

  3 學生“學”的技巧

  藥理學內容繁雜,系統性很強,大量記憶內容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4]。針對藥理學的記誦難題,國內一些學者也提出瞭解決方案。例如閻氏等提出了數字總結記憶、口訣記憶等方法[5]。筆者在分析比較了種種記憶方法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學習經驗,歸納為三條經典的學習藥理方法如下。

  3.1 趣味口訣記憶法 學生在學習藥理的過程中,可以將課本中要求掌握的藥物、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編寫成趣味口訣。口訣既可以採用詩句的頂針、對偶等表達方式,使得記誦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也可以採用喜聞樂見的廣告語形式,將其串聯,使得整段話幽默詼諧又富有層次。口訣編寫的形式不限,不論是諧音也好、聯想也罷,只要朗朗上口利於記憶即可。例如筆者編寫的趣味口訣如下。

  噻嗪止尿又利尿,降壓效果好,對於高鈣尿、腎結石、水腫一網打盡。 螺內酯,慢慢來,抵抗醛固和心衰;保鉀排鈉治水腫,久用亦可高血鉀;頭痛睏倦精神異,性素錯亂把人害。甘露醇、脫水藥,導瀉脫水又利尿;腦水腫、青光眼,預防急性的腎衰。

  3.2 思維導圖記憶法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專家託尼·博贊創立的[6],它是表達發散性思維有效的、視覺化的思維工具,即利用影象和聯想進行思維的工具,它能夠促進思維的發散,並將這個發散過程記錄下來,因此說它能把人的想法“畫出來”。藥理學思維導圖的繪製並不難,只要掌握以下步驟。第一步,聚焦核心問題,明確自己最想要解決的藥理問題;第二步,在紙中央畫出最想要解決的藥理問題的影象;第三步,給該影象上色,刺激視覺記憶;第四步,從影象中央向外發散數條曲線分支;第五步,在每條發散的分支上寫與核心問題相關的關鍵詞;第六步,延伸出二級、三級相關分支知識點。見圖1。

  3.3 表格記憶法

  表格既可以提煉重點,對比記憶,同時又將繁瑣的'課本文字表達轉化為一目瞭然的架構方式,有利於學生理清藥理學脈絡主線,抓住重點,針對性記憶。例如,筆者將藥理學十二五規劃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包括要求掌握的藥物、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繪製成一張表,表中不僅涵蓋了所有重要知識點,同時包含了筆者自己總結的趣味口訣,下面展示兩種表格,一種為複合式記憶表格見表1。一種為對比記憶表格。

  綜上所述,“教”與“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想要學好藥理學這門課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掌握“教”的技巧,學生掌握“學”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解決藥理學習的記憶難題。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9

  [摘要]在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實驗教學中,按照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要求,最佳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 護理 藥理學 實驗

  藥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實驗。藥理學實驗是藥理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職護理藥理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是一門具有多層特徵的課程,其實驗教學應在實用型上多做探索,體現出高職護理特色。本文就實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談幾點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明確培養目標

  在對高職護理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上,要把握兩點。一要把握高職特色。高職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界定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和衛生保健需求的實用型高階護理專門人才,使學生獲得從事臨床護理及社群衛生保健工作所需的職業能力和素質。二要把握護理特色,在防病治病過程中,醫生的治療方案要透過護士具體執行。但護士並不是單純被動地執行醫囑,而是主動參與病人的的診斷、治療、康復過程。藥理學知識在臨床護理和衛生保健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必需熟知藥物的效能,熟練掌握給藥途徑和操作技能,協助醫生搞好臨床合理用藥,觀察分析病人治療後的療效與反應,要善於發現、及時解決不良徵兆,防藥源性疾病的發生,達到藥物治療的最終目的。可以說藥理課是聯結基礎與臨床,聯結醫、護、藥的橋樑和紐帶,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與臨床護理實踐緊密相關。

  (二)最佳化教學內容

  針對其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教師在實驗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應緊密結合臨床護理及社群護理的工作實際,側重於技能訓練和用藥監護,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臨床觀察能力,為學生順利過渡到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

  護士的工作是直接執行醫囑、處方,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護士要主動配合醫生正確執行醫囑,必需熟練掌握藥物方面的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實驗內容可選擇一些如藥品外觀檢查、對變質藥物的判別技能、劑量的準確換算、藥物配伍變化、劑量和途徑練習等,與臨床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實驗內容。

  護士與病人接觸最多,給藥後藥物療效與不良反應,首先是護士進行觀察。因此,培養學生藥物反應的觀察能力及靈活應用知識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實驗內容應選擇觀察指標明確、便於靈活處理、容易操作的實驗。如有機磷農藥中毒及解救、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對動物血壓和心率的影響等,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其更快的適應臨床護理工作。

  (三)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手段是老師講實驗方法,學生照著實驗步驟去做。近年來湧現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法,其方法是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結合實際提出不同實驗設想予以討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歸納式教學法,是透過仔細觀察、分析零亂的實驗現象,得出抽象的規律和原則,讓學生透徹理解所學的知識,使之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鍛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開放性思維能力。討論式教學法,是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多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力性和創造性。利用現代化實驗裝置微機化實驗作業系統,利用其強大的生物訊號轉化和數字處理及顯示功能,有利於觀察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培養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選擇和組合。例如,“有機磷農藥中毒與解救”實驗,可採取實驗前討論、實驗後歸納總結的方式。首先,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擬定2~3個思考題,如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毒理?臨床表現和解救措施?實驗設計方案,然後分組討論。教師注意啟發和引導,各組推薦代表發言。實驗方法確定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具體實施,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學生仔細觀察中毒的臨床表現,及時抓住那些容易消失或不易發現的現象,養成認真、仔細、有始有終觀察的良好習慣。實驗結束後,由學生歸納、比較,總結本次實驗內容和經驗教訓。透過比較,會發現每個組的結果相差很遠,有的組搶救非常成功,有的實驗組因搶救不及時或靜脈注射不熟練,未能及時給藥,錯過搶救最佳時機,導致動物死亡。透過分析比較學生感觸頗多,深刻體會到護理熟練的操作技能和及時的解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關鍵,從而受益終身。

  總之,透過《藥理學》實驗教學,力求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藥理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提高觀察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將來為解除病人的疾苦多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瑩.從教師做起提高高職護理專業藥理課教學質量[J].中國傷殘醫學,2007,15(4):76.

  [2]雷紅偉等.深化藥理實驗教學改革,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J].現代醫藥衛生,2007,(3):471.z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10

  酸棗仁湯出自《金匱要略》中,此書作者為東漢張仲景所著,書中對酸棗仁湯的記載為:“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該方主要組成成分為:茯苓2兩,甘草1兩,知母2兩,酸棗仁2升,川穹2兩,組方中的酸棗仁具有養血安神的作用,茯苓則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除煩的效果,甘草和中緩急,川穹具有調血養肝的功效,將所有方劑組合在一起,具有安神,除煩和虛造的效果。近年來,該方劑的應用較為廣泛,且在多種文獻中均有記載,比如《雜病源流犀燭·臟腑門》、《聖濟總錄》,其中《聖濟總錄》有:“治發汗後,不得眠睡……氣奔胸中不得眠”的記載,而《雜病源流犀燭·臟腑門》中則有:“治肝膽不足而善恐”之說。基於此,本文就對酸棗仁湯鎮靜催眠的作用機理與藥學物質進行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化學分析

  1.1黃酮類

  有學者應用HPLC-ESI-MSn法對其中的化合物進行分離,其中有8個黃銅類化合物,另外還有學者應用RP-HPLC法對大鼠口服酸棗仁湯後血漿中的思品諾素含量進行測定,結果顯示:酸棗仁湯中黃酮類成分主要來自酸棗仁和甘草。

  1.2皂苷類

  學者研究應用RP-HPLC法對酸棗仁中的皂苷含量進行提取,結果顯示;其中5%弄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提取效率最高,座椅在試品溶液製備中可以用濃度為5%的氫氧化鈉溶液對其顆粒進行提取。

  1.3多糖類

  張軍武,趙琦,尉亞輝等人的研究中應用不同炮製方法對知母主要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炮製方法下知母的宗多唐含量不高,鹽製品總多糖含量較高,且應用了分光光度法對茯苓生品種的多糖成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多糖含量從高到低為:米湯明礬米湯土炒硃砂生品。可以說酸棗仁湯中多糖類的成分主要為茯苓和知母。

  1.4揮發油類

  研究中藥復發酸棗仁湯中的化學成分,鑑定結果表明:其中有37個化合物,安熄油、4一羥基-3-甲氧基安熄香醛、3一甲基-7-甲氧基苯並吡喃、4,5一二甲氧基苯環丁烯醇等,提示:有必要對川穹和酸棗仁中揮發油單獨提取,以免丟失有效成分。

  1.5有機酸類

  本次研究方劑與配粒湯劑主要透過RP-HPLC法測定,結果顯示:其中存在甘草酸與阿魏酸,含量在0.076-0.80毫克/毫升。

  1.6金屬元素

  金屬元素在中草藥中可以作為營養成分,其對有機藥物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在楊波,張愛華,董巍等研究中,應用溼法NH03-H202對試樣進行消毒,並應用ICP-AES法與酸棗仁湯治療,結果顯示:方劑中各微量元素均比之前有升高,分別為3148毫克/千克與1083毫克/千克。

  2藥理分析

  2.1鎮靜催眠效果

  有學者研究表明:酸棗仁湯能夠有效增加閥下劑量戊巴比妥鈉所導致小鼠睡眠指數,可以說明其具有一定的鎮靜和催眠作用,其在探討酸棗仁湯對失眠大鼠睡眠時的影響時,在恆溫或是自動光控下,給予大鼠酸棗仁湯,結果顯示:酸棗仁湯對失眠大鼠的睡眠有一定影響,且能夠增加大鼠的睡眠時間,另外將酸棗仁湯應用在甲亢型陰虛模型小鼠的自發活動次數明顯減少,實踐研究得出,酸棗仁湯不僅對大鼠有鎮靜和催眠的做那個,還會影響大鼠的睡眠晝夜節律,分析原因此種情況可能與5-HT和NE的含量有相關性,現代藥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酸棗仁湯的鎮靜催眠作用非常顯著,另外還具有“養血安神”的效果,其他作用機理正持續研究。

  2.2抗抑鬱作用

  學者研究發現酸棗仁湯能夠改善慢性應激大鼠的興趣以及活動能力下降等抑鬱症狀,製備大鼠模型後,將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與正常的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大劑量的酸棗仁湯能有效提高抑鬱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改善抑鬱模型大鼠的行為異常顯著,可以在臨床中採納應用,一定程度為酸棗仁湯的:“安神”功效提供了相關參考依據。

  2.3抗焦慮作用

  王守勇,謝鳴等人的研究中探討了將酸棗仁湯應用在心臟介入患者中的效果,並分析其心理應激特點,結果表明:該方劑能夠有效緩解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的焦慮等不良情緒,另外,還有學者應用高價十字迷宮焦慮動物模型對酸棗仁湯的抗不良反應作用進行分析,應用酸棗仁湯的劑量為8-15克/千克的劑量,其中以8克/千克的劑量效果最顯著。

  2.4對心腦血管系統的影響

  有學者應用全細胞膜片鉗技術,對不同濃度下大鼠心腦血管的影響,將不同濃度應用在單個心室肌細胞膜L-Ica-L通道的影響,結果表明:酸棗仁皂苷A具有保護心臟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另外,其他學者探討了酸棗仁皂苷A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神經保護作用機制進行分析,結果提示:在腦缺血急性期間,將酸棗仁湯應用其中,能夠有效減少神經元細胞的凋亡,效果顯著。

  2.5抗驚厥

  有學者研究發現酸棗仁湯對驚厥致死的保護作用,將一定劑量的酸棗仁湯應用在驚厥的小鼠中,會發現酸棗仁湯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水平(T3、T4)等,且對甲狀腺功能的改良存在顯著作用。

  2.6對慢性重型肝炎與急性肝衰竭的影響

  田旭升,宋琳等人對急性肝衰竭小鼠腹腔注射D-Gal-N與LPS,並在注射前2小時給予患者酸棗仁湯治療,效果表明,其能夠有效減輕肝臟病變程度,在降低血清轉氨酶活性與IL-ip的濃度方面具有優勢,另外在胡妮娜的研究中對慢性重型肝炎應用酸棗仁湯的效果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的睡眠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治療後的血清濃度濃度等與治療前比較明顯降低,治療組中的好轉率為66.7%,對照組的好轉率為40.0%,由此可以說明酸棗仁湯能夠有效減輕炎症細胞因子對肝細胞的損害,且不良反應不明顯。

  2.7降脂作用

  有試驗證實:酸棗仁湯具有較好的降血脂作用,且在升高HDL-C方面有優勢,對升高APOAI水平和降低TC、TG與LDL-C等,可以表明:酸棗仁湯調節血脂代謝水平顯著。

  2.8改善記憶

  有學者研究透過跳臺法實驗證實:酸棗仁湯能夠有效增加小鼠的學習記憶,且對乙醇等導致的記憶障礙燈均有明顯改善效果。

  3討論

  綜上所述,酸棗仁湯的藥理作用和化學成分的研究仍在繼續中,仍存在部分問題需要解決,如酸棗仁湯的藥效物質基礎,組方中是否有多糖的存在,組方中的相互作用問題和酸棗仁湯的體內代謝過程等,從目前已有的文獻中可以知道:現代學者對酸棗仁湯具有鎮靜作用的藥理與化學成分較多,但是對該組方中的藥效物質基礎與成分活性並未有報道,由此,需要對經典名方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組方中各成分間的相互作用和體內代謝過程方面,需要作進一步研究。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11

  現代藥理學的研究發展方向初探

  作者:王會玲 彥彤

  藥理學作為生理科學的分支學科,是一門應用基礎學科,交叉性和綜合性非常強。是連線藥學與醫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化學與生命科學的橋樑學科,藥理學科的發展是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藥學科學的發展及人類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維護等同時發展的。

  藥理學的研究由早期的整體藥理學,器官藥理學,向著細胞藥理學,分子藥理學,基因組藥理學的方向發展,隨著其他學科的發展,現代藥理學已經完成了由以藥物為中心的傳統研究模式,越來越多地向以疾病靶點為中心的現代模式轉變。本文從現代藥理學的研究發展特點到引入干預分子在新藥研究領域中的作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1 傳統研究模式:以藥物為中心

  在早期,藥理學物件均為文獻記載或者民間經驗等被認為有效的天然物質,研究的主要程式是,透過化學、分析等手段,對其進行分離提純、鑑定,結合生理、生化效應的觀察每一組分的作用,最後提純有效單體化合物,製備成為藥品,這一類研究最大的特點是,在研究開始階段,科學家們已經掌握了研究物件足夠多的資訊,已經對研究物件可能的作用或者活性有了初步的瞭解,它有足夠的文獻記載或者它有足夠的臨床應用基礎,例如:阿司匹林,公元前400 年,希伯格拉底推薦使用一種黃色的葉子可以鎮痛,在18世紀科學家們發現柳樹的葉子可以鎮痛和退熱,並且從中提取得到有效成分水楊酸,但是水楊酸對胃腸道和口腔有非常嚴生的刺激作用。後來經過德國科學家Felix Hoffmann 的努力,合成了刺激作用較小的乙醯水楊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

  2 現代研究模式:以疾病為中心

  隨著生命科學的不斷髮展,人們對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等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很多在某些疾病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關鍵調控分子被揭示出來,透過干預或者調解這些關鍵分子,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治療手段也應運而生。這種以疾病為中心的藥物研究模式已經成為現代藥理學研究的趨勢。其主要特點有以下三方面:

  2.1 尋找靶點

  人類整個基因組的基因數量在3——8 萬之間,但90%以上的基因功能尚不明確。在這些基因序列中,出現了大約5000 個藥物作用靶點,科學家們預言,將來會發現超過幾千種與疾病有關的有效靶點,透過識別這些靶基因,有可能會發掘出幾萬個療效更高,作用更專一的新藥,因此,對於現代的藥物開發科學家來說,首要的任務是將這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功能明確化,並進一步尋找到有治療前景的藥物靶點基因。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數千個靶點類蛋白被克隆純化。其中,細胞膜受體類是主要的一類藥物靶點,其中主要為GPCRS.大多數激素、神經多肽,神經遞質的受體都是GPCRS,這類受體構成傳導細胞生長訊號的最主要通路之一,約60%的藥物作用於GPCRS.目前有約200 種已知的GPCRS,佔了所有藥品的四分之一,全球每年銷售達到900 億美元。

  2.2 組和化學的運用

  組合化學是一門將化學合成、組合理論,計算機輔助設計及機械手結合一體,並在短時間內將不同構建模組用巧妙構思,根據組合原理,系統反覆連線,從而產生大批的分子多樣性群體,形成化合物庫,然後,運用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對庫成分進行篩選最佳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標效能的化合物結構的科學。

  藥物的開發是一個耗時間耗經費的過程。據報道,在美國,一種新藥從開始研製到上市,需8——10 年的時間,研究費用高達2——5 億美元。藥物的研製歷程之所以這樣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最佳化速度緩慢。組合化學能夠大大加快化合物庫的合成及篩選速度,從而大大加快了新藥的研製速度,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組合化學方法已成為新藥研製的必由之路,它的出現被譽為近年來藥物合成領域的最顯著的進步之一。所以,組合化學在有機領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對傳統藥物合成化學的衝擊。

  2.3 高通量篩選成為主要手段

  近年來,由於自動化技術特別是機器人的應用,在新藥研究中出現了高通量篩選技術。該技術將化學,基因組研究,生物資訊,以及自動化儀器等先進技術,有機組合成一個高程式,高自動化的新模式,從而創造了發現新藥的新程式,由於該技術具有快速,高效等特點,因而成為發現、研製新藥的主要手段。

  高通量篩選技術是將多種技術方法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技術體系,它以微板形式作為實驗工具載體,以自動化作業系統執行實驗過程,以靈敏快速的檢測儀器採集實驗資料,以計算機對數以千計的樣品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得出科學準確的實驗結果和特色效用,英國學者AlanD研究提示,一個實驗室採用傳統的方法,藉助20 餘種藥物作用靶位,1 年內僅能篩選75000 個樣品。1997 年高通量篩選技術發展初期,採用100 餘種靶位,每年可篩選100 萬個樣品,1999 年高通量篩選技術進一步完善後,每天的篩選量就高達10 萬種化合物。高通量篩選方法作為新藥發現的手段具有選擇範圍廣、篩選成本較低、結果可靠等特點,是新藥研究的重要手段。

  高通量篩選的實驗方法分子水平和細胞水平的實驗方法是實現藥物高通量篩選的技術基礎,由於藥物高通量篩選要求同時處理大量樣品,實驗體系必須微量化,而這些微量化的實驗方法應根據新的科研成果來建立。藥物高通量篩選模型的實驗方法,根據其生物學特點,可分為以下幾類:受體結合分析法、酶活性測定法、細胞分子測定法、細胞活性測定法、代謝物質測定法、基因產物測定法等等,這些實驗方法,均已廣泛用於藥物高通量篩選中。

  由此可見,藥理學的發展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而發展的,隨著人們對生命活動太疾病的認識逐步深入及新技術在製藥方面的應用,藥理學的研究也會趨於細緻、合理。

  參考文獻

  呂圭源。藥理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吳鐳。藥學科學前沿與發展方向.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杜冠華。新藥發現與高通量藥物篩選.醫藥導報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12

  藥理學是藥學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對增強學生藥理學知識認知,拓寬其知識面,滿足其社會崗位就業需求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現階段,有藥理學教學研究資料指出,目前我國許多藥學專業教育機構的藥理學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醫藥分家、輕醫重藥、教學模式固定、課堂教學方法單一等多種問題,課堂教學過於偏重教師言論灌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樂觀。故當前環境下,藥學專業藥理學的教學活動需與時俱進,從師資力量、教學方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等多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推動該學科課堂教學的快速發展。本文研究和探討了新時期背景下我國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有效教學對策。

  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在各級教育機構中的大力推廣,醫藥學專業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質量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其中尤以藥理學教學更為明顯。但目前我國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教學質量不高,嚴重影響新課程改革程序。本文筆者收集和整理了相關研究資料和文獻報道,探討了新時期背景下我國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有效策略,現闡述如下。

  一、重視師資力量建設,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從藥理學課程來講,該學科教學與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等均密切相關,且其又連線著醫學和藥學,故該學科講師需同時具備教師、醫師和藥師等三項職能,並將自身的藥理學知識授之於人。所以醫學專業教育機構需重視並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提升該學科課堂講師的綜合素質,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首先,紮實的醫學知識是成為優秀藥理學教師的基本前提條件。現階段,隨著尖端技術在藥學專業教育教學中的逐漸融入,該學科教學發展越來越快,各種新型藥物逐漸被研發和生產,但目前我國藥理學教材內容更新速度卻跟不上臨床用藥的發展程序,所以藥理學教師需積極參與臨床實踐,積累先進經驗,同時還可充分藉助網路搜尋,關注藥理學學科技術研究及其動態發展,及時掌握臨床用藥資料和新藥研發情況,更新自身的藥理學學科知識。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絡,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適當取捨,有選擇地將該學科前沿知識傳授給學生,開闊視野,拓寬其知識面,吸引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培養其創新意識。再次,學校需及時更新教師資源,吸納優秀的藥理學專業人才,夯實師資力量,並加強該學科教師的教學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先進藥理學知識、課堂教學技巧、心理素質構建、多媒體技術運用以及教學課件製作等,增強教師自身建設,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其能夠科學、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藥理學課堂學習。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對於藥理學教學來講,其教學內容比較複雜,系統性不強,且許多藥理學知識需在充分理解之後才能熟練記憶,學生對學科知識接受難度較大,這就導致學生課堂學習興致不高,課堂氛圍呆板,教學效果不佳。

  面對以上這種情況,藥理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以該學科教學目的和本節課教學任務以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首先,趣味教學法。興趣決定人的行為,是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主要動力,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應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諧音記憶法將瑞夷綜合徵、胃腸道反應、凝血障礙、水楊酸反應和過敏反應等轉變為“姨為您揚名”,不僅可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且還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教學內容。其次,範例教學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依據教學目標適當採用案例示範教學法,例如在“有機磷農藥中毒”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機磷中毒”病例,指導其觀察患者中毒症狀以及有機磷農藥引發中毒的作用機制等,並組織班級內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增強學生對教學重點內容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活動

  當前環境下,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多種現代化教育技術逐漸開始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媒介和多媒體技術,透過動畫、影片、網頁、文字等多種新型的媒介表現形式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活動。

  對於學生來講,生動、形象的圖文或影片資料要比枯燥的教材知識更具吸引力,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多將教學圖表製成投影片或掛圖進行輔助教學,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不斷更換投影片或掛圖,易干擾學生的學習思路,分散其注意力,且教具更新不及時,教學效果不理想。現階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大方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藉助多媒體技術播放音訊、影象、文字等,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化、生動化,透過此種視覺、聽覺刺激,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目前我國大多數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中仍存在許多問題,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本文筆者建議藥學教育機構需加強並重視學校師資力量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課堂教學技能,同時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及時革新課堂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還可充分藉助或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技術,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篇13

  1資料處理

  兩類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分別錄入我校編制的成績分析電子表格,結果用χ2檢驗,P<0.05,說明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三專生”與“五專生”藥理學理論考試及格率比較“三專生”及格率94.53%遠高於“五專生”62.72%,兩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

  2.2“三專生”與“五專生”藥理學理論考試優良率比較“三專生”80分以上70人(54.69%),而“五專生”23人(10.09%),兩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

  3討論

  2013級護理專業“三專生”和“五專生”的藥理學理論課均由同一教師講授,兩類學生所用教材、授課內容、授課時數、授課方式均相同,學習結束採用相同考題在同一時間閉卷考試。從表中的及格率來看,“三專生”遠高於“五專生”,差異有顯著性(P<0.01);且80分以上的百分率也高於“五專生”,差異有顯著性(P<0.01)。此次藥理學理論課是採用教師自編的多媒體課件為載體,以教師講授為主。從考試成績來看,此種教學方式更適合於“三專生”。眾所周知,“五專生”主要來自初中畢業生,其年齡小於“三專生”,尚屬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的發育均不夠成熟,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差。且部分學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明顯不如“三專生”。而大學的學習是以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為主,如果任課教師不分析生源特點,均採用同一的教學方法,將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對於“五專生”而言,任課教師在藥理學教學中不能照搬“三專生”的教學方式,而應針對其年齡小、學習自覺性差,接受能力不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如:

  (1)增加課前預習:將授課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知識提前告知學生,讓其預習,並要求在預習時若涉及到已學過的其他課程知識時應及時複習相關知識,例如在學習“傳出神經藥理概論中的傳出神經系統分類“時,可提前叫學生預習,並要求學生複習解剖學中的神經系統的分類方法;

  (2)課後複習:“五專生”學習自覺性差,若只是嘴上要求複習,恐學生不能認真執行,可以將每堂課講授的重點和難點佈置成問答題,要求學生回去做,下次上課時就此問題進行提問,並計分作為平時成績,以督促其複習。例如,在講完“一線降壓藥”後佈置問答題:簡述一線降壓藥的分類、每一類的代表藥及其降壓機制、主要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給學生回去做,這樣就能促使其課後積極去看書;

  (3)授課方法多樣化:“五專生”年齡小,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不強,課堂上在教師講授為主的基礎上,多運用案例教學,並在講課中穿插與藥物有關的故事(如磺胺藥的發現、青黴素的發明等),以增加課堂內容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五專生”和“三專生”在很多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其在培養模式上理應不同,任課教師應該在認真分析生源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本門課程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式,才能有助於“五專生”教學效果的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