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能力導向的《財務會計》教學模式調研論文
職業能力導向的《財務會計》教學模式調研論文
本文在《財務會計》課程組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並提出了相關建議。認為,針對存在的問題,財務會計教學應該有如下改進:教學目標應由教知識轉向培養職業素養;以任務為引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線上線下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實施遞進式實踐教學,增強教學實用性。
一、背景介紹
《財務會計》是一門與會計崗位直接對接的課程,其業務操作具有較好的可模擬性和可移植性。根據會計工作崗位需求和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該課程設計要直接面向企業的會計工作崗位,遵循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由工作任務確定教學專案,在教學專案中創設學習情境,透過“教學做”相結合,以實踐操作過程引領理論知識學習。而傳統的“老師授課,學生聽課,學生完成課後作業”三步走的財務會計教學模式,過於注重會計理論及原理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職業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許許多多的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講解興趣不大,對知識掌握不過關,財會專業的絕大多數畢業生學而無實用,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針對這一狀況,本院會計教研室專門組建了《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團隊,探索職業能力導向的財務會計教學模式改革,分別對企業和學生兩方面做了相關調查分析,企業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0份,學生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50份。
二、調查資料統計與分析
1、企業對財務人員需求的調查分析
(1)總體情況。課程組主要針對企業基本情況、崗位任職需求以及會計人才需求等三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發出問卷4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單位人才招聘渠道的調查中有81。82%的企業是透過人才市場招聘和到學校招聘,這說明會計畢業生就業平臺是相對公平的。未來五年內對中高職人才的需求的調查中有54。55%的企業認為會保持不變,45。45%的企業認為會上升,這對職業院校的會計畢業生無疑是一個大好訊息,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單位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最注重因素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溝通能力、專業技能水平、專業技能證書、思想道德、合作能力。
(2)會計崗位任職要求。調查結果顯示:從事會計崗位要求必須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63。64%)、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54。55%)、以及統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45。45%)等方面的知識;具備會計核算能力(81。82%)、會計分析能力(63。34%)、計算機與專業結合能力(54。55%)和溝通協調能力(54。55)等方面的技能;擁有敬業愛崗(90。91%)、學習能力(81。82%)、溝通能力(72。73%)、吃苦耐勞(63。64%)、行動能力(54。55%)等方面的能力;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100%)、初級會計資格證書(45。45%)、計算機等級證書(45。45%)等證書。企業的崗位任職要求,是《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的依據,培養能直接適應企業會計崗位、有持續發展能力、並有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溝通協作能力的會計人才,是本課程的最終目標。
故《財務會計》課程必須以財政部制定的.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為指導,根據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智力特點和認知規律,依據初級會計師職業資格考試的標準,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思路,以實際會計工作崗位的業務核算為課程主線,設計學習情境、制定工作任務。透過工作任務整合相關知識和能力,融“教、學、做”為一體,注重對學生會計職業能力、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訓練和培養,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3)會計崗位人才需求。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企業中,有45。45%認為需要大專、36。36%認為需要本科、9。09%認為需要研究生;有45。45%認為會計崗位需要通才(知識面廣、適應型強、可適合不同崗位)、45。45%認為需要複合型人才、9。09%認為需要專才;會計專業學生最突出的不足:63。64%認為專業技能不熟悉、63。64%認為動手能力差、54。55%認為會計專業知識不紮實、18。18%的認為發展潛力不大。
會計行業中,學歷不是第一位,我們應該在課程設計時考慮學生資格證書的取得(行業資格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證書),努力培養複合型人才,並透過反覆的專案式、任務式的學習安排鍛鍊學生掌握紮實的會計專業知識、熟練的會計賬務處理技能,強化學生識別原始憑證、填制會計憑證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的動手能力。
2、學生對教學需求的調查分析
課程組主要針對本校高職會計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條件、喜歡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等四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發出問卷165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其中即將學習本課程佔41。3%,完成本課程學習的佔56。52%,已畢業參加工作的佔2。17%)
(1)學習條件充裕、學習動機缺乏。即將學習本課程的學生中有73。91%隨時可以上網學習,21。74%偶爾有機會上網,這給本課程採取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條件。被調查學生主要的學習障礙:60。87%認為是缺乏動力、沒有學習興趣,39。13%認為是教學支援服務跟不上、學習上遇到困難不能及時解決;這就要求我們授課時採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做合一”的學習方式和行動式的學習資源。
(2)《財務會計》很實用,但學習有一定難度。被調查學生中有54。55%認為“財務會計”很實用、對從事的工作幫助很大,30。22%認為比較有用,8。7%認為用處不大;大多數學生能認識到財務會計對將來從事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已完成財務會計課程學習的被調查學生中,有80。43%認為有一定難度、但透過大量的練習還是能掌握的,13。04%認為根據會計準則、教師講解能照葫蘆畫瓢,《財務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我們要透過反覆的專案式任務式教學方式強化學生會計業務處理的知識和技能。
(3)行動式的教學資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更受歡迎。調查結果顯示:60。78%的學生喜歡行動式的影片音訊動畫等多媒體資源,30。43%的學生喜歡財務會計輔助教學軟體提供的經濟業務處理方式;行動式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隨時隨地學習,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學習的便利。61。43%的學生喜歡課下透過行動式資源學習會計準則、會計賬務處理技能,課上學生老師互動,解決學習中難題;線上線下、課上課下互動式、溝通式的學習方式,最受學生歡迎,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能給學生傳遞大量的知識資訊、大量的業務操作技巧,並能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4)學習目標基本明確。在“透過《財務會計實務》課程的學習,您最想達到的目標”調查中,有58。7%的學生選擇“考取從業和初級資格證書”,39。13%的學生選擇“能熟練進行企業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實現零距離就業”,2。17%的學生選擇“獲得學分,順利畢業”;學生學習目標基本明確,大多數的學生能以取得行業資格證書和熟練掌握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為目標,這就為課程的學習制定了良好的目標和方向。
三、結論與建議
透過“企業對財務人員需求”和“學生對教學需求”兩份調查問卷的資料分析,課程組一致認為在《財務會計》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我們應該做的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應由教知識轉向培養職業素養
高職《財務會計》最高目標是培養學生職業行為能力。在全球化時代,僅傳授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具體專業知識需要一生不斷地學習。而我國的會計準則正在不斷的跟國際接軌,財務會計的內容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將培養職業能力作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有助於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提高,可以在從業過程中游刃有餘。總之,財務會計教學改革的方向應該定位“學生更多參與,老師更多引導,實務更多引入,激勵更多使用”。按照這個方向,可以從提高學生參與合作、能力提升等途徑來實施。
2、任務引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進行《財務會計》課程設計時,應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思路,根據不同工作崗位涉及的主要經濟業務核算和賬務處理,合理設計教學情景,從每個職業崗位需要掌握的核心職業能力為出發點,進行“任務化”設計,透過任務的驅動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會計模擬實訓室組織教學,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採用任務式、情景式、討論式、互動型、合作型以及角色表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鬆、快樂、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掌握職業能力和判斷能力,提升會計業務操作技能。
3、線上線下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
目前財務會計教學大多還採用的是老師一言堂的理論講授式教學法,是老師向學生單項傳遞資訊的教學法,缺乏學生向老師反饋資訊、學生向老師提出問題、並和老師互相提問互動交流,這種單項的資訊傳輸方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會造成學生思維惰性,束縛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在課前透過線上個性化的學習資源(PPT、影片、音訊、動畫、流程圖、配套職業能力操作題等)完成知識的學習,線下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和老師更好的互動,解決一些疑惑,將知識進一步擴充套件,更深領域的運用等;課後老師可以利用課程平臺和學生進行實施互動的BBS討論。這種學習方法徹底把老師從講授基本知識中解放出來,也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同時有效的課堂時間、網路BBS討論給學生和老師提供了雙向資訊傳遞的渠道,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4、實施遞進式實踐教學,增強教學實用性
沒有實踐的教學只能培養出來單一懂理論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改革就應該在實踐環節下工夫,合理設計財務會計的崗位實踐和綜合實踐,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各崗位的單項實訓,可以藉助輔助教學軟體為載體,設定各種崗位角色,創設良好的職業情境,增強學生職業判斷的能力;綜合業務大實訓,在最後一週集中完成,可以模擬企業一個月經濟業務為載體,對各個崗位的業務操作進行進一步實踐;學期內,可以給學生提供機會到校企合作企業操作鍛鍊,暑期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到具體企業進行鍛鍊,把課堂上的操作技能在實際崗位上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