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漿
[拼音]:pianzhenguang
[英文]:polarized light
電向量相對於傳播方向以一固定方式振動的光。按電向量末端在光的傳播過程中形成的軌跡,偏振光主要分為線偏振光和橢圓偏振光。與偏振光截然不同的是非偏振光。非偏振光可以認為是兩束光的疊加,這兩束光沿同一方向傳播,偏振方向不同,位相差則作無規的變化。這種無規性決定了光向量在垂直光線的各方向上取向的機率是相等的。大約每經過10-8秒長短的時間,光向量的方向與位相等就發生躍變。光向量的方向與振幅的變化沒有什麼規律性的聯絡。非偏振光也稱為自然光。利用光的電磁波性質可以從自然光獲得偏振光(見線偏振光)。
線偏振光
光向量始終沿一個固定方向振動。根據光的電磁理論,此時電場強度向量與磁場強度向量各按固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振動。通常定義偏振面為與光向量垂直並通過光傳播方向的平面。線上偏振光的情形,偏振面是不變的,故也稱為平面偏振光。
橢圓偏振光
兩個頻率相同,沿著相同方向傳播並且偏振面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一般疊加成橢圓偏振光。此時合成的電場強度向量
E
的端點隨著t的變化畫出一個橢圓。橢圓的形狀取決於兩線偏振光的振幅與位相差。若二線偏振光沿+z方向傳播,其偏振分別沿x、y方向。則有(1)
(2)
式中δ表示位相差,而
, (3)
式中v為頻率,λ為波長。在a1=a2,
(m=±1,±3,±5,...)時,E的端點所描寫曲線為圓,此時得圓偏振光,在δ=mπ(m=0,±1,±2,...)時,橢圓蛻變成直線,仍為線偏振光。圖1畫出這三種情形。
對橢圓或圓偏振光,隨著δ 的不同,電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