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ijialagua

[英文]:Nicaragua

拉丁美洲國家。位於中美洲地區中部,北界宏都拉斯,南接哥斯大黎加,西臨太平洋,東瀕加勒比海,海岸線長820公里。面積13萬平方公里,為中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316.2萬(1984)。全國分為16個省和1個區。首都馬那瓜。

全境分為 3個自然區:

(1)太平洋沿岸低地。為一地塹,從豐塞卡灣到哥斯大黎加國境,寬70~100公里,多火山和湖泊。有聖克里斯托瓦爾、莫莫通博等30多座火山,為中美洲火山帶的一部分,不少是活火山,地震頻繁。尼加拉瓜湖面積8264平方公里,因火山噴出物堵塞海灣出口而成,為中美洲最大的湖泊;馬那瓜湖面積1049平方公里,湖中有火山島。兩湖有水道相連,並經聖胡安河,排入加勒比海。低地內火山灰廣泛分佈,土壤肥沃,多已開墾,為重要農業區。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5~11月、12月為雨季。

(2)加勒比海沿岸低地。多叢林沼澤,為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6℃,年降水量2500~3800毫米,土壤沖刷淋溶強烈,土質瘠薄,除沿河地帶種植熱帶作物外,其餘尚未開發利用;

(3)中部高地。面積約佔全國1/3,以伊薩貝里亞山脈和科隆山脈為主體,山峰一般海拔900~1500米,由古老花崗岩為基底,上覆熔岩和火山灰。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森林資源豐富,並多金屬礦藏。

居民中,印歐混血種人佔69%,白人佔17%,黑人佔9%,印第安人佔5%。1981年人口增長率36‰,為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4人。西部低地的人口占60%,以印歐混血種人和白人為主。中部高地佔30%,北部較為密集,深山多印第安人。東部海岸人口最稀疏,每平方公里僅2.5人,多黑人。1981年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53%。居民多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語為國語。

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宣佈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9年建立尼加拉瓜共和國。中美洲太平洋沿岸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殖民時斯初,人口已較稠密,實行大莊園土地所有制,種植玉米、豆類、稻米、高粱等糧食作物,飼養牛等牲畜;中部高地經濟活動限於開採金銀礦。19世紀50年代,咖啡種植業開始興起,20世紀以來,香蕉、甘蔗、棉花等也有較大發展,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經濟結構,主要農牧業區從太平洋沿岸擴充套件到中部高地。加勒比海沿岸地區橡膠、香蕉種植園興盛一時後衰落,至今仍是地廣人稀。

拉丁美洲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1982年國內生產總值10.04億美元,人均346美元。農業是主要經濟部門。42%的就業人口從事農業,農產品出口佔出口總值2/3以上。已耕地87.3萬公頃,佔國土面積6.2%,主要分佈在太平洋沿岸低地和中部高地。咖啡為首要作物,1980年播種面積達11萬公頃,產量12.4萬噸,通常佔出口總值的12~15%,主要產區在馬那瓜湖與尼加拉瓜湖之間的丘陵臺地,以及中部高地的北部。其次是棉花,1980年產量7.67萬噸,馬那瓜湖與豐塞卡灣之間低地平原的西北部為集中產區。其他農產品有甘蔗、香蕉、玉米和稻米等。畜牧業較發達,牧場約佔國土面積28.6%,主要分佈在尼加拉瓜湖東側的瓊塔萊斯和博阿科低山草原區。以養牛業為主,1980年有牛204.1萬頭,為中美洲重要活牛和牛肉出口國。森林佔國土面積的43%,盛產貴重木材,主要供出口。工業基礎較薄弱。北部邊境地區有金、銀、銅、鉛、鋅等礦,採金業較重要。近年在太平洋沿岸和加勒比海大陸架附近發現油礦。製造業以食品工業為主,約佔工業總產值1/2;其次是紡織、製鞋等輕工業;金屬、化學、煉油等近年來有所發展。馬那瓜和萊昂為主要工業中心。

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公路總長2.4萬公里,鋪面公路不足1/10。其中最重要的是縱貫全國的泛美公路(境內長383公里)。鐵路總長345公里,其中最重要的幹線從科林托起,經奇南德加、萊昂、馬那瓜,到尼加拉瓜湖畔的格拉納達,全長188公里。太平洋岸的科林託為主要港口,承擔全國海運量的50%以上,次為索莫薩港和布盧菲爾茲港(加勒比海沿岸)等。航空運輸比較發達,東西沿岸間的交通主要依靠航空運輸。馬那瓜近效有國際機場,與西歐、美國等有定期航班。

西部太平洋沿岸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集中了大部分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重要城市多在這一帶。東部加勒比海沿岸除林業和區域性香蕉種植業外,幾乎尚未開發。中部高地以農牧業和礦業為主。

參考文章

尼加拉瓜擬八哥的簡介、分類地位、地理分佈鳥類尼加拉瓜籽雀的地理分佈鳥類尼加拉瓜共和國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