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拼音]:Li jifu

中國唐代地理學家。字弘憲,乾元元年(758)生於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元和九年(814)卒於相位。歷任刺史、淮南節度使、中書侍郎、平章事等官職。他仕途一生,往往按地理形勢陳述政策或制定方略。由於勤奮好學,著述很多,據《舊唐書》、《新唐書》記載,有《元和郡縣圖志》(42卷)、《十道圖》、《古今地名》(3卷)、《元和國計簿》 (10卷)、《元和百司舉要》、《六代略》(30卷)等,可惜多已亡佚,惟《元和郡縣圖志》流傳至今。這部體例嚴謹、內容豐富的地理總志,對後世總志的編纂影響很大。

《元和郡縣圖志》於元和八年(813)完成,並因之命名(見圖)。全書以當時的郡、縣為體系,按更高一級的十道四十七方鎮(節度使)編次。記述戶口、沿革、四至八到、貢賦、物產、山川、水利,以至古蹟史事等。所述十道各方鎮所轄郡、縣的情況相當詳細。各縣之下都注有“赤”、“畿”、“緊”、“望”,以及上、中、下。赤、畿表示隸屬於首都長安與東都洛陽的主要與次要地位。緊、望表示隸屬於各道的主要與次要地位。“州理”與“縣理”相當於近代通稱的州治與縣治。州、縣分為上、中、下,是以居民的戶數多少為依據。原書40卷,加目錄2卷,總共42卷,今存34卷。李吉甫在該書的序中說:“每鎮皆圖在篇首,冠於敘事之前。”南宋淳熙二年(1175)程大昌作跋時就指出圖亡志存。由於圖已亡佚,宋代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中將其改稱為《元和郡縣誌》。

《元和郡縣圖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全國地理總志,是研究唐代歷史地理極為重要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