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

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1

  碳的單質主要介紹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用途及它們物理性質差異的原因,初步讓學生了解結構解決性質,性質解決用途,培養學生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一節課下來,我的引導、學生的活動、師生的互動、教學的各環節都比較順利,突出重點,較好的突破了難點,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其中做的較好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以影片方式引入課題

  本節課一開始先用一段優美的廣告影片引入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2、明確教學目標

  PPT呈現教學目標,並讓學生齊讀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本節課要學的內容。

  3、利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開展教學

  教師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閱讀課本並完成學案,並讓小組彙報,教師最後點撥,增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透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生教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堂課較好的貫徹了“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充分發揮了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讓學生感受到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

  本節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在細節的引導方面不夠細緻,應該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探究,另外知識的拓展不夠多,在講解c60時較少介紹一些新的碳材料以及他們在科學中的用途,可以在此呈現一些精彩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在生活的用途。

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2

  碳的化學性質這節課,由於內容與日常生活、工業生產聯絡密切,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作平臺,進行拓展學習。總的來講,我的這節課有如下特點:

  1.本節課以PPT介紹幾幅古畫引入,引起學生的興趣,藉此說明碳單質常溫時具有穩定性,以碳單質繪製的古畫可長久儲存。

  同時也要適時指出,碳單質常溫時的穩定性有許多應用:碳素墨水可用於重要檔案的書寫,埋木樁時要把埋入地下的那部分烤焦成木炭。

  2.學習碳的可燃性時,以對比的方法將碳的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板書,著重指出,平時生活中的燃燒,要儘量實現完全燃燒,這樣既保證燃燒的放熱量,又避免不完全燃燒時產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氣體。

  人類利用碳的可燃性,用於取曖、燒飯做菜,工業上發電鍊鐵等。

  3.學習碳的還原性時,一定要做好實驗。我是用新制的氧化銅(用加熱分解硝酸銅的方法制得)與木炭粉混合,質量比約為10:1,實驗效果非常好,可看到激烈反應,很有震撼性,且生成的銅有金屬光澤。透過這個實驗得出碳單質在高溫條件下有還原性,可作還原劑,廣泛用於冶金工業。

  透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結構、性質、用途三者間的辨證關係。

  透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認識溫度對物質化學性質的影響。

  4.課堂練習圍繞本節課重點難點進行,使學生及時鞏固掌握相應知識。

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節關於金剛石、石墨和c60課,透過這次活動我收穫頗多,為了探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使以後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思路,現對這一節課進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準備的比較充分。我充分利用資訊資源,及準備了一定的實驗,使課堂初知識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備課過程中,從上一節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較為抽象的概念變得較為淺顯易懂。課堂的邏輯性教好,重點突出,課堂氣氛較為活躍。

  透過這一節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許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二、不足之處:

  1、在這節課中,上課的內容教多,整堂課較緊繃。

  2、上課語速比以前慢些,但仍需再緩慢些,控制好語速,留給學生更多些時間思考。

  3、應多精選習題,充分運用時間。

  4、多儲備些知識,注意難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總之,自己在各個方面還有很多不足,自己也會加倍努力,多從其他老師那學習,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4

  教學心得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著千千萬萬個學生一生的命運!

  一個化學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化學課中,如何體現化學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怎麼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老師透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這個課題時,我找來金剛石、石墨和c60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新穎的科學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發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以前的化學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學生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在課堂裡,做石墨導電性實驗的時候,有的小組燈泡亮了,有的沒亮。讓學生分析原因,此時學生充分發揮了團隊的智慧,大家在一塊找原因、想辦法。原因很快找到了。令我沒想到的是,同學們竟然還使用了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看著學生在彙報成果時興奮的小臉。不禁對學生有了新的認識。為什麼老師的問題學生不感興趣?為什麼老師的苦口婆心學生並不買賬?我想,是不是因為我們太小看了我們的學生。就像小孩剛學走路,不會走時一定要扶著,但如果一直都扶著,孩子還能學會走路嗎?何時放手?如何放手?考驗父母的不僅是膽量,更是智慧。做老師不是一樣嗎?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中。如:以觸控鉛筆芯、向鎖芯中加入鉛筆芯粉末開啟鏽鎖,並將鉛筆芯連線到電路等活動,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由學生親自動手向紅墨水的溶液中加入木炭粉,體驗木炭的吸附性;由千百年前古人的字畫至今仍清晰如初和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感悟常溫下碳化學性質的穩定;均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讓化學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化學”。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化學,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化學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裡……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我力求每一節化學課都能陪伴學生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