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遺傳學
[拼音]:feishi
[外文]:zeolite
化學式可表示為
的一族含水的架狀結構鋁矽酸鹽礦物的總稱。晶體所屬晶系隨礦物種的不同而異,以屬於單斜和正交(斜方)晶系的佔多數。式中R1+代表鹼金屬離子,基本上為K+或Na+,個別為Li;R2+代表鹼土金屬離子,主要為Ca2+、Ba2+,其次為Sr2+、Mg2+。自然界已發現的沸石有36種,其中較常見的列於表中,它們都以含鈣、鈉為主。沸石的形態隨種別的不同而異。如方沸石、菱沸石常呈等軸狀晶形,片沸石、輝沸石呈板狀,毛沸石、絲光沸石呈針狀或纖維狀。鈣十字沸石和輝沸石的雙晶常見。輝沸石的集合體特徵呈禾束狀。純淨的各種沸石均為無色或白色,但可因混入雜質而呈各種淺色。玻璃光澤。解理性隨晶體結構而異。摩斯硬度中等。比重大多介於2.0~2.3,含鋇的則可達2.5~2.8。
沸石的晶體結構是由矽(鋁)氧四面體連成三維的格架,格架中有各種空穴和通道,具有很大的開放性。鹼或鹼土金屬陽離子和水分子均分佈在空穴和通道中,與格架的聯絡較弱。當加熱或減壓時,水分子可以部分或全部逸出,而並不破壞晶格,然後又可重新吸水或吸附其他液體。吸附時除與被吸附物質分子的大小有關外,還與它們的極性、結構等有關。沸石優先吸附極性強的分子。沸石格架中的陽離子可與其他金屬離子交換,不同的離子交換對沸石結構影響很小,但使沸石的性質發生變化。由於沸石本身的結構(通道孔徑大小,陽離子位置),交換陽離子的性質(離子半徑,水合度,電荷數)及交換條件的影響,沸石的離子交換也具有選擇性。沸石的比表面積很大,矽(鋁)氧格架上的電荷,具有區域性高電場的特點,格架上有酸性位置。因而沸石具有作為固體催化劑的固體酸性質,由於沸石的表面95%以上是內表面,因而沸石的催化活性也具有選擇催化的特點。
沸石礦物的上述特性,被廣泛應用到生產中。沸石可用作吸附分離劑、深度乾燥劑、分子篩、水泥活性混合料、造紙填料、動物飼料新增劑等。可用來分離石油製品中的碳氫化合物,淨化和乾燥酒精、氟製冷劑等,軟化硬水、處理工業汙染等。成因上與岩漿活動有關的沸石形成於晚期低溫熱液階段,見於火成岩,特別是基性火山岩的裂隙和氣孔中,也見於熱液脈和某些溫泉沉積物中,大部分屬於低矽沸石,如濁沸石、鈉沸石、杆沸石、輝沸石等。沉積成因的沸石分佈廣,多見於由火山碎屑形成的沉積岩中,常可形成大型的單礦物礦床或幾種沸石的複合礦床。沉積沸石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鋁矽酸鹽物質在埋藏時或埋藏以後與間隙水發生反應而形成。沸石的種類和數量主要取決於母巖的成分和結構、間隙水的成分和特徵(pH值,鹽的總濃度和溶液離子的比例)及母巖的埋藏深度(溫度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