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
[拼音]:xuexian
[外文]:snowline
年固體降水量等於消融量的零平衡線。也是地球上多年積雪區的最低界限。雪線反映氣候現象的空間概念,實際是一個帶。1736年由法國P.布格提出。
類別
通常所說的雪線,是指平坦無遮蓋地面上大氣固體降水量與消融量相等的多年零平衡線,稱為氣候雪線(又稱理想雪線)。實際可見的雪線則不同於氣候雪線,它的位置取決於當年的氣候狀況,不同的年份其高度不同,這種雪線稱為地方雪線(即區域雪線)。在中緯度地區,山上積雪的下限會隨夏季溫度增高而逐漸上移,往往在山坡上看到一條黑白分明的界線,稱為季節雪線。當季節雪線上移到一定高度時,便與地方雪線重合。所以嚴格地說,季節雪線不是雪線,只是隨季節變化而發生的積雪下限上下襬動的現象。在背陽峽谷、山間凹地等處,積雪或從高處崩落的雪崩堆積,在消融季節也不能全部融化,這種特殊地形造成的多年積雪下限稱為地形雪線。在冰川學中還常用“粒雪線”一詞,它是指冰川表面粒雪分佈的下限,粒雪線以下冰川冰裸露。但是,粒雪線不是冰川上的零平衡線,冰川上物質純積累與純消融等於零的界線才是冰川上的雪線位置。
分佈
全球雪線高度的分佈由極地向赤道逐漸升高,但最高處不在赤道和熱帶地區,而在副熱帶高壓區(圖1)。珠穆朗瑪峰北坡雪線在1966~1968年觀測高達海拔6200米,是迄今已知北半球最高的雪線。南半球海洋麵積大,雪線高度多比北半球低,在南緯62°處的雪線已降至海平面的高度,而北半球只有個別地方(格陵蘭島東北的克里斯琴太子島)的雪線觸及海平面,且更接近極地(約為81°N~82°N)。
中國雪線分佈的特點是以青藏高原為中心,由高原邊緣向內部呈不規則橢圓形的等值線分佈。越向內部雪線越高,如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貢嘎山的現代雪線海拔為4600~4700米,向西至雀兒山為海拔5200~5300米,在唐古拉山西段主峰區雪線海撥上升到5820米,再向西至高原內部的阿里地區則高至海拔6000~6100米 (圖2)。
研究意義
雪線能反映冰川地區的氣候變化,研究雪線的多年變化也可以預測冰川未來的趨勢。雪線的升降將改變高緯度洋麵冰山和浮冰的分佈界線,對航海有直接影響。雪線的變化會影響極地或高山、高原草場和森林的興衰,冰雪融水徑流量的變化,還會影響山嶽冰川區的水力發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