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遇雨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3篇)
太平洋遇雨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3篇)
太平洋遇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太平洋遇雨
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
卻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
譯文:
我乘船過太平洋見雨霧迷茫橫貫亞洲美洲,遠處水天相連浪濤好象在盪滌天地向東流去。
戊戌政變後的劫餘人物不會被歷史浪潮滌盪盡,今天我又懷著改革社會的雄心壯志作遠遊。
註釋:
(1)縱橫:形容雨霧迷茫,無邊無際。
(2)亙:gèn,橫貫,從此端直達彼端。
(3)二洲:指亞洲、美洲。太平洋東接美洲,西接亞洲。
(4)浪淘天地:形容浪濤好象在盪滌天地。
(5)卻餘人物:指戊戌改變後的劫餘人物,包括詩人自己。
(6)淘難盡:指維新變法的人物沒有殺盡。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此處反用其意。
(7)風雷:龔自珍《己亥雜詩》有“九州生氣恃風雷”。詩人藉以比喻自己懷有改良社會的雄心壯志。遠遊:指詩人遠遊美州。
賞析:
這首詩據說是在革命鬥爭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作者寫此詩作為聯絡暗號用的。
詩的起句就點題,並表現出一股恢宏的氣勢:天宇之大,一雨能夠延綿亞美二洲。也就是說,在太平洋上遇到的雨,既灑落在此去之美洲上,又灑在已離之亞洲上。此去的美洲如何,暫時按下。已離之亞洲,則令詩人浮想聯翩,綰今及古,於是以“浪淘天地入東流”承接,第一二句聯絡緊密,結構更顯緊密。而第二句把雨中的亞洲大地那種壯闊的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詩人設想那灑在亞洲中華國土上的雨,必定激起滔天巨浪,滾滾東流,“浪陶天地”,這是何等的氣魄,“入東流”,則又指明瞭了天地執行的真理,也預示著位於世界東方的中華民族定當掀起一波鋪天蓋地的巨浪。而這句詩又自然而然地與蘇東坡的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赤壁懷古》)聯絡起來。但詩人並不苟同於坡仙的懷古傷今,於是轉出新意:“卻餘人物淘難盡。”“卻”字關聯上句,使本句意思格外突兀:自信自己雖是戊戌劫餘的人物,但決不會像千古風流人物那樣,瞬息即被歷史之波浪長流所淘盡。但也就是這種突兀,更能將作者自己與古代的風流人物之間那種反差體現出來,於是,詩的最後一句“又挾風雷作遠遊”,便表示了自己壯志未泯,此番遠遊美洲決不消極逃遁,而是另有一種風雷大志包藏胸中。風雷本是一種自然天象,風雷大作則宇宙震顫,以往的古詩中常用以表示大有作為之意,而作者正是要借風雷這種驚天動地的現象來表明自己立志開創一番宏圖偉業的決心。此句在這裡,出自一個在戊戌變法中遭到慘敗的重要人物之中,這種反差更震撼人心。
整首詩託雨寫志,表現了作者並不因為變法維新運動的失敗而退縮,胸懷遠大目標,一往無前的精神。由平常的景帶出不平常的情。立足於太平洋之上,遙視亞美二洲;身處政治逆境之中。而思及古今,更展望未來。境界開闊,情懷高遠,有一種奔放熱情溢於字裡行間。
太平洋遇雨原文翻譯及賞析2
太平洋遇雨
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
卻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
翻譯
我乘船過太平洋見雨霧迷茫橫貫亞洲美洲,遠處水天相連浪濤好象在盪滌天地向東流去。
戊戌政變後的劫餘人物不會被歷史浪潮滌盪盡,今天我又懷著改革社會的雄心壯志作遠遊。
註釋
縱橫:形容雨霧迷茫,無邊無際。
亙:橫貫,從此端直達彼端。
二洲:指亞洲、美洲。太平洋東接美洲,西接亞洲。
浪淘天地:形容浪濤好象在盪滌天地。
卻餘人物:指戊戌改變後的劫餘人物,包括詩人自己。
淘難盡:指維新變法的人物沒有殺盡。
風雷:詩人藉以比喻自己懷有改良社會的雄心壯志。
遠遊:指詩人遠遊美州。
賞析
這首詩據說是在革命鬥爭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作者寫此詩作為聯絡暗號用的。
詩的起句就點題,並表現出一股恢宏的氣勢:天宇之大,一雨能夠延綿亞美二洲。也就是說,在太平洋上遇到的雨,既灑落在此去之美洲上,又灑在已離之亞洲上。此去的美洲如何,暫時按下。已離之亞洲,則令詩人浮想聯翩,綰今及古,於是以“浪淘天地入東流”承接,第一二句聯絡緊密,結構更顯緊密。而第二句把雨中的亞洲大地那種壯闊的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詩人設想那灑在亞洲中華國土上的.雨,必定激起滔天巨浪,滾滾東流,“浪陶天地”,這是何等的氣魄,“入東流”,則又指明瞭了天地執行的真理,也預示著位於世界東方的中華民族定當掀起一波鋪天蓋地的巨浪。而這句詩又自然而然地與蘇東坡的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赤壁懷古》)聯絡起來。但詩人並不苟同於坡仙的懷古傷今,於是轉出新意:“卻餘人物淘難盡。”“卻”字關聯上句,使本句意思格外突兀:自信自己雖是戊戌劫餘的人物,但決不會像千古風流人物那樣,瞬息即被歷史之波浪長流所淘盡。但也就是這種突兀,更能將作者自己與古代的風流人物之間那種反差體現出來,於是,詩的最後一句“又挾風雷作遠遊”,便表示了自己壯志未泯,此番遠遊美洲決不消極逃遁,而是另有一種風雷大志包藏胸中。風雷本是一種自然天象,風雷大作則宇宙震顫,以往的古詩中常用以表示大有作為之意,而作者正是要借風雷這種驚天動地的現象來表明自己立志開創一番宏圖偉業的決心。此句在這裡,出自一個在戊戌變法中遭到慘敗的重要人物之中,這種反差更震撼人心。
整首詩託雨寫志,表現了作者並不因為變法維新運動的失敗而退縮,胸懷遠大目標,一往無前的精神。由平常的景帶出不平常的情。立足於太平洋之上,遙視亞美二洲;身處政治逆境之中。而思及古今,更展望未來。境界開闊,情懷高遠,有一種奔放熱情溢於字裡行間。
創作背景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大肆捕殺維新黨人,變法宣告失敗,詩人逃往日本。第二年,即1899年,詩人往遊美洲,乘船過太平洋,遇雨有懷,而寫下這首七絕。
太平洋遇雨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
卻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
翻譯
詩作於戊戌政變後一年由日赴美途中。船行太平洋上,大雨傾盆,作者遂即景抒情。前句透過“縱橫”、“二洲”,寫出雨量之大,雨勢之猛。次句在寫景中加以誇張與想象。眼前大雨巨浪,使他產生聯想:它似將盪滌天地間的汙濁而後東流。言為心聲,故“浪淘”兩字,表現出作者渴望驅除現實中黑暗勢力的心願。詩句淺近,氣勢磅礴,意境闊大,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賞析
詩作於戊戌政變後一年由日赴美途中。船行太平洋上,大雨傾盆,作者遂即景抒情。前句透過“縱橫”、“二洲”,寫出雨量之大,雨勢之猛。次句在寫景中加以誇張與想象。眼前大雨巨浪,使他產生聯想:它似將盪滌天地間的汙濁而後東流。言為心聲,故“浪淘”兩字,表現出作者渴望驅除現實中黑暗勢力的心願。詩句淺近,氣勢磅礴,意境闊大,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