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消旋體
[拼音]:xiaomai
[外文]:Triticum aestivum
禾本科小麥屬的重要栽培穀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具4~7節,有效分櫱多少與土肥環境相關。葉片長線形;穗狀花序直立,穗軸延續而不折斷;小穗單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穎革質,卵圓形至長圓形,具5~9脈;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盤,其形狀、色澤、毛茸和芒的長短隨品種而異(見圖)。穎果大,長圓形,頂端有毛,腹面具深縱溝,不與稃片粘合而易脫落。
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 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乾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麵筋強而有彈性,適宜烤麵包;生於潮溼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麵筋差,可見地理氣候對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麵粉除供人類食用外,僅少量用來生產澱粉、酒精、麵筋等,加工後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質飼料。
小麥屬約 25種,主要分佈於亞洲西部和歐洲南部。小麥屬通常分3系:
(1)原始的一粒小麥,為2n=14的2倍體植物,具AA組染色體,小穗含1枚穀粒,麵粉用來制麥片。
(2)二粒小麥,小穗含2枚穀粒,麵粉供製糕點,染色體為AABB組,2n=28的4倍體植物。一粒小麥和二粒小麥的雜交種是不育的。
(3)栽培的普通小麥,小穗含穀粒3~5(~9)枚,生產可制面包的麵粉,系由山羊草屬、廣義的冰草屬和小麥屬3個屬的種類雜交形成的,染色體組為AABBDD是2n=42的異源 6倍體植物。原產地在亞洲西部幼發拉底河流域,是公元前7000年小麥的主要產地。
小麥是一種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範圍較廣,自北緯18°~50°,從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國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麥穗狀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結構,穎片、外稃和芒以及穀粒的性狀、顏色、毛絨等,種下劃分為極多亞種、變種、變型和品種;根據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麥和春小麥兩個生理型,不同地區種植不同型別。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8~12月播種,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長達300天左右。
小麥的世界產量和種植面積,居於栽培穀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麥種植最廣,佔全世界小麥總面積的90%以上;硬粒小麥的播種面積約為總面積的6~7%。生產小麥最多的國家有蘇聯、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