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葉

藥材名稱:黃麻梗蟲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黃麻蟲(陶華),麻蟲(《百草鏡》)。

基源:為溝脛天牛科堅毛楔天牛屬麻天牛寄生在煅樹科植物黃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莖中的幼蟲。

原動物:麻天牛Thyestilla gebleri(Faldermann),又名麻豎毛天牛(《中國中藥資源志要》)。

歷史:《百草鏡》謂:“麻蟲,生麻梗近根上一節中,二月化為飛蟲,穿穴去。山左人每於刈麻時,將蟲連麻梗寸斷,布袋裝盛,帶至南方。貨與養禽鳥家,飼畫眉、百翎之用,雲其蟲性暖,去風行血,鳥食之,可以禦寒。蟲形如小蠶,細長明淨,入藥須連麻梗蒸焙用,如用生者,須以蔥藏。”

生境與分佈:幼蟲寄生於麻莖內,入冬潛於根越冬。分佈於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川。

藥性

性味:《百草鏡》:“性暖。”

功效:祛風行血。

主治:疔瘡。

用法用量:外用:搗研調塗。

使用注意:《百草鏡》:“入藥須連麻梗蒸焙用,如用生者,須以蔥藏。”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蜣螂膏(陶華)治疔:蜣螂3個(肚白者佳),黃麻蟲(即黃麻梗蟲)10個。2味搗勻,撥破患處貼之。如患在手足,有紅絲上臂,絲盡處,將針挑斷出血,仍用前藥。毒重者更服敗毒藥。

單方應用:《程林即得方》:“治療:黃麻梗內蟲,以蔥葉包貯,掛風頭令幹,將疔瘡挑破,以麻蟲少許,入於所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