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葉驢蹄草
藥材名稱:荷葉
概況
基源:為睡蓮科蓮屬植物蓮的乾燥葉。
原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
餘項參見“蓮子”條。
生藥
採集:秋季花開後採摘葉,晒至七八成干時,除去葉柄,折成半圓形或扇形,晒乾。夏季亦用鮮葉或初生嫩葉(荷錢)。藥材中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鑑別
性狀:葉通常摺疊成半圓形或扇形,完整或稍破碎,葉片展開後圓盾形,直徑30cm左右;正面青綠色或棕綠色,有白色短粗腺毛,背面灰黃色或淡灰綠色,平滑有光澤,中心有一突起的葉柄殘基;全緣,葉脈明顯,粗脈21~22條,由中心向外放射,並分生多數細脈。質脆,易碎。微有清香氣,味淡微澀。以葉大、色綠、無斑點、不破碎者為佳。
顯微 粉末:灰綠色。 ①上表皮橫斷面觀細胞長方形,外平周壁較厚,呈乳頭狀突起;表面觀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乳頭狀突起呈雙圈狀。氣孔較密集,長圓形,直徑18~22μm,長20~27μm,副衛細胞4~6個,不定式。上表皮下柵欄細胞明顯。 ②草酸鈣簇晶直徑10~ 33μm,稜角較尖,有的銳尖。 ③非腺毛聚合體由數十個單細胞非腺毛聚成,基部直徑108~180μm,高約至162μm。 ④下表皮表面觀細胞不規則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微彎曲。偶見氣孔,副衛細胞7~8個。 ⑤螺紋、雙螺紋、環紋導管直徑8~83μm;螺狀增厚寬至8μm,排列緊密。導管旁常有分泌細胞,直徑約15μm,內含黃棕色物。 ⑥纖維細長,直徑11~35μm,壁厚約3μrn,有的可見稀少紋孔。(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327頁.圖157)
加工炮製:①荷葉絲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葉柄,搶水洗淨,稍潤,切絲,乾燥。 ②荷葉炭 取淨荷葉摺疊後平放鍋內,留有空隙,上扣1個口徑較小的鍋,兩鍋接合處用鹽泥封固,上壓重物,並貼1白紙條或大米數粒,用文火加熱,煅至白紙條或大米呈焦黃色時,停火,待鍋涼後,取出。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生物鹼[1-3]:荷葉鹼、原荷葉鹼、裂葉罌粟鹼(Roemerine)、前荷葉鹼、N-去甲基荷葉鹼、亞美罌粟鹼、番荔枝鹼、鵝掌楸鹼、O-N-甲基烏藥鹼、去氫烏藥鹼、去氫荷葉鹼、去氫番荔枝鹼、烏藥鹼、去甲基荷葉鹼、N甲基異烏藥鹼、Lirinidine、Asimilobine、N-去甲基亞美罌粟鹼。還含有槲皮素、異槲皮素甙、蓮甙(Nelumboside)、酒石酸、檸檬酸、蘋果酸、草酸、琥珀酸、鞣質、葡萄糖醛酸、10-二十九醇、β-谷甾醇[4]。
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11。
[2] Phytochemistry 1973;12(3):699。
[3] 日本藥學會第107次年會論文集,1987。
[4] CA 1975;83:7543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