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沿階草
藥材名稱:川溲疏
名稱出處:《湖南藥物志》
概況
基源:為虎耳草科溲疏屬植物川溲疏的全株。溲疏屬全世界約56種,中國有40餘種。
原植物:川溲疏Deutzia setchuenensis Franch,又名四川溲疏(《貴州植物誌》),鵝毛通(湖南)。
形態:落葉灌木,高1~2m;小枝對生,疏生緊貼的星狀毛。葉對生;葉柄極短;葉片草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2~7.5cm,寬1~2.4cm,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綠色,被星狀毛,上面的毛有4~5或6條幅射線,下面的毛有5~7或4條幅射線。聚傘花序傘房狀,生於枝頂,有花10餘朵;總花序梗和花柄疏生緊貼的星狀毛;兩性花;花萼密生白色星狀毛,萼筒長約12mm,裂片5,正三角形,長0.6mm;花瓣5,長圓狀倒卵形,長約7mm,白色;雄蕊10枚,外輪花絲頂端具2齒,內輪花絲的齒合生成舌狀,長於花葯,花葯黃色;子房下位,花柱3枚。蒴果長約4mm。花期5~6月,果期8~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98頁,圖192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800~1200m的山地灌叢中或林緣。分佈於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藥性
性味:苦,微寒。 《湖南藥物志》:“麻澀、苦、平。有小毒。”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
主治:外感暑溼,身熱煩渴,小便不利及熱結膀胱,小便淋瀝。 《湖南藥物志》:“化食,利尿,活絡,鎮痛。毒蛇咬傷,膀胱炎,小兒疳積,風溼關節痛,風溼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四川中藥志》:“治傷暑煩熱口渴、多汗、小便短赤:川溲疏9g,淡竹葉6g,虎杖12g,麥冬12g,石膏15g。水煎服。” ②《四川中藥志》:“治熱淋,小便淋澀刺痛:川溲疏9g,木通9g,魚腥草12g,烏蘞莓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