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山雞尾巴草
藥材名稱:賽番紅花
名稱出處:《福建藥物志》
概況
異名:旱水仙、空心韭菜(《貴州草藥》)。
基源:為鳶尾科慈蓮屬植物韭蓮的全草。
原植物:韭蓮Zephyranthes grandiflora Lindl.(Z.carinata Herb.),又名風雨花(《廣州植物誌》)。
形態:多年生草本。鱗莖卵球形,直徑2~3cm。基生葉常數枚簇生,線形,扁平,長15~30cm,寬6~8mm。花單生於花莖頂端,下有佛焰狀總苞;總苞片常帶淡紅色,長4~5cm,下部合生成管;花梗長2~3cm;花玫瑰紅色或粉紅色;花被管長1~2.5cm,花被裂片6,裂片倒卵形.頂端略尖,長3~6cm;雄蕊6,長約為花被的2/3~4/5,花葯丁字形著生;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數,花柱細長,柱頭深3裂。蒴果近球形;種子黑色。花期夏秋。(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6卷.第1分冊.6頁.圖版1∶4~5)
生境與分佈:原產南美;中國各地有引種栽培。
生藥
栽培:宜溫暖、向陽環境。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好。用鱗莖繁殖,在冬季或早春,結合挖採,按株行距各26cm開穴,深5~6cm,每穴栽小鱗莖5~6個,芽嘴向上,覆土壓緊。出苗後注意中耕除草;追肥2~3次,入冬時結合田間清潔進行培土,撒蓋堆肥或廄肥。
藥性
性味:《貴州草藥》:“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涼血。
主治:《貴州草藥》:“治跌傷紅腫,毒蛇咬傷,吐血,血崩。”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患處。內服:煎湯,30~60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福建藥物志》:“治吐血、便血:賽番紅花15~30g,水煎服。” ②《福建藥物志》:“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賽番紅花鮮全草適量,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