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敏(?~1645)

[拼音]:baiyu

[英文]:Bai language

屬漢藏語系中藏緬語族的彝語支。對語支的劃分還有不同看法。主要分佈在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分佈在昆明市和玉溪地區元江、昭通地區鎮雄、文山地區丘北等縣。使用人口約 100萬。分南部、中部和北部3個方言。 南部方言通行在洱海周圍的下關、大理、洱源、賓川等市、縣;中部方言通行在劍川、鶴慶、蘭坪、雲龍等縣;北部方言通行在碧江、維西和蘭坪縣內的瀾滄江西岸。說南部方言的人口比較多,說中部方言的稍次,說北部方言的不到10萬人。白族人民曾用過以漢字為基礎的方塊白文。

語音

(1)一般有p、ph、m、f、v、t、th、n、l、堭、堭h、s、慯、慯h、嶃、j、k、kh、嬜、x、γ、h等22個聲母。北部方言塞音、塞擦音清、濁對立,南部方言的濁塞音、濁塞擦音只出現於33調和31調的音節,不構成獨立音位,中部方言已讀清音。北部方言多翹舌音t、th、庽和小舌塞音q、qh、G。南部和北部方言有濁擦音z、舌面鼻音怱。

(2)以單母音韻母為主,鬆緊對立,有i、e、ε、a、o、u、y、v、嚕 9個母音,各分鬆緊。沒有前響複母音韻母,只有以i、u為介音的後響複母音韻母。沒有帶子音韻尾的韻母。中部和北部方言有一套鼻化母音,來自帶鼻音韻尾n或嬜的漢語藉詞;南部方言沒有。 ③一般有4個聲調。如果把母音的緊喉當作聲調的屬性處理,北部方言有6個聲調,其他兩個方言有7至8個聲調。

語法

(1)以虛詞和詞序為主要語法手段。語序是主語──謂語──賓語, 賓語後加助詞no33後,可以提到謂語或主語前,如a31mo33(媽媽)堭o55(帶領)嬜a55(我們)“媽媽帶領我們”,也可說成a31mo33嬜a55no33堭o55或嬜a55no33a31mo33堭o55。

(2)表示人的通稱和具體事物的名詞定指時,後邊要加量詞,如堭hu33(嫂嫂)j媯21(個)“嫂嫂”,ke42(碗)pe21(個)“碗”,h捳55(天)堭h嚕(個)“天”。名詞、形容詞作定語時一般在名詞中心語前,如khua33(狗)堭i33pa44(牙)“狗牙”,mo42(細)lo21(篩)“細篩”。表示性別的詞作定語則在名詞中心語後,如te42(豬)po55(公)“公豬”、te42(豬)mo33(母)“母豬”。數量片語做定語時,在名詞中心語後,如堭o42khue55(石頭)ko33(兩)phiε55(塊)“兩塊石頭”。 如果指示代詞定語和數量片語定語共同修飾名詞中心語時,也在中心語後,如堭o42khue55(石頭)l嚕55(這)ko33(兩)phiε55(塊)“這兩塊石頭”。 ③表示動作狀態或程度的形容詞做狀語時在動詞謂語前,做補語時在動詞謂語後,如khua55(慢)pe44(走)“慢慢地走”、pe44(走)khua55(慢)“走得慢”。助動詞在主要動詞後,如嬜ε21(去)mi42(空)“有空去”,嬜ε21(去)ta42(能)“能去”。

(4)用母音和聲調的變化表示人稱代詞的數和格,如表:

在語法上3個方言基本一致,差別很小,如否定副詞作狀語時,中部、北部方言都在動詞謂語前,如a31(不)j嚕44(吃)“不吃”;南部方言在動詞謂語後,如j嚕 44 (吃)mu35(不)。

詞彙

(1)大多數詞是單音節詞或由單音節詞合成的複合詞。 ②部分動詞和助動詞是用在主要母音前加u構成複母音的方法來表示否定,如慯h埣(聽)、慯hu埣(不聽),ke42(見)、kue42(不見),堭i55(做)la44(會)“會做”、 堭i55(做)lua44(不會)“不會做”。 ③有豐富的四音格詞,如so42lo42tio42lo42(拖拖沓沓)、堭嚕 31l嚕 31嬜v44khv44(樹木森林)。

(4)有大量描述人的形狀的量詞,如堭ua44(個子瘦小)、嶃i55(骨瘦如柴)、堭u(尖嘴尖頭)、慯u55(又瘦又高)、ve42(短小)、te44(矮胖)、fε42(肥胖)。

(5)有大量漢語藉詞,新詞術語都直接借漢語,是藏緬語族中吸收漢語藉詞最多的一個語言。北部方言除漢語藉詞外,還有一些傈僳語藉詞,如ua31la31(蝙蝠)、mo33慯hi33(甘蔗)等。

參考書目

趙衍蓀:“白語的系屬問題”,《民族語文研究文集》,青海民族出版社,西寧,1982。

徐琳、趙衍蓀:“白語概況”,《中國語文》,196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