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機

[拼音]:Gugong Bowuyuan

1925年10月10日在北京紫禁城成立的保護明清兩代皇宮建築和陳列宮廷文物與古代文化藝術品的博物院。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是明、清兩代皇宮,即“紫禁城”。佔地七十二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九千多間。辛亥革命後,清帝溥儀宣佈退位。根據南京臨時政府對清室的優待條件,溥儀仍居紫禁城後部的“內廷”。前半部“外朝”於1914年將瀋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的文物移來,成立了“古物陳列所”。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將溥儀逐出紫禁城,併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皇宮,清點藏品。1925年10月10日“清室善後委員會”宣佈成立故宮博物院,同時展出宮廷文物,對外開放。(見彩圖)

故宮博物院初由臨時董事會和理事會主持院務,以李煜瀛(李石曾)為理事長。下設古物、圖書二館,由易培基、陳垣分任館長,繼續清點文物。1928年6月為南京國民政府接收後,設理事會、院長、副院長和古物、圖書、文獻三館及各種專門委員會。理事會選舉李煜瀛為理事長,易培基為院長兼古物館館長,張繼、莊蘊寬分任文獻、圖書館館長。先後整修了各處古代建築,興建了延禧宮新庫,開闢了各種專題陳列室,展出書畫、陶瓷、青銅、玉器、織繡、琺琅、古扇、古鏡、碑帖、刀劍、乾隆御賞品等。1935、1936年還參加了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展覽。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故宮博物院為保障文物安全,於1933年2月選出珍品一萬三千四百二十七箱又六十四包運往上海,1936年12月運抵南京,設立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其精品再次西遷至四川巴縣、樂山等地。直到1947年11月才重返南京。但其中大部分又於1948年底被運往臺灣。

1937年北平淪陷後,故宮博物院為日偽所接管,造成三千六百四十九冊圖書、一百四十九件銅器被劫,七千五百九十八冊圖書被毀的重大損失。抗日戰爭勝利後,故宮博物院再次為南京國民政府接收,與1914年在故宮成立的古物陳列所合併,由馬衡繼任院長。部分南遷文物被運回北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故宮博物院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故宮博物院下屬明清檔案部收藏明清兩代中央和少數地方機關的檔案七十四個全宗,一千餘萬件,1980年4月被國家檔案局接收,改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參考文章

故宮博物院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