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德雷夫斯基,I.J.

[拼音]:ganhua jiaoyu

[英文]:reformatory

幫助犯罪者認識犯罪性質、改過自新、重建人格的一種矯治社會工作。各國感化教育的物件不盡相同,有些國家主要是少年犯,有些國家包括成年犯罪分子,或心理失調、行為偏頗的學生。感化教育的目的是協助教育物件主動改造自己,與他人建立正常的社會關係,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主要做法是:

(1)與教育物件交談,對其進行說理教育,讓他們體會到社會的關心,激發其上進心;

(2)創造安全和信任的氣氛,消除他們的積慮,緩解緊張情緒;

(3)幫助教育物件認識社會,理智地對待諸如就業、升學、家庭的責任、朋友的交往、價值標準、行為規範等問題;

(4)配合醫生對教育物件進行心理治療,使他們改變人格與行為;

(5)幫助教育物件感受與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消除對立情緒和自暴自棄的心理;

(6)動員和組織學校、家庭及社會力量,開展各種幫教活動,給教育物件以思想上、經濟上和生活上的支援和幫助。

中國的感化教育除了一般性的做法外,還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形成了自己富有成效的特色。主要是組織犯罪者參加適當的勞動生產,對他們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行文明管理與嚴格管理的方針、政策,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如組織參觀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等。在進行這項工作中,專門機關和社會力量互相配合,開展群眾性的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動,採取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教育方法。這些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對加強社會治安、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都產生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