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
[拼音]:Laowo
[英文]:Laos/Lao
亞洲東南部國家。亦譯“寮國”。動物多象,有“永珍之邦”之稱。位於中南半島東北部,東南亞唯一內陸國。東鄰越南,南接柬埔寨,西與泰國、緬甸交界,北同中國雲南省接壤,面積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358.5萬(1985)。全國自北往南分為上寮、中寮、下寮 3部分。行政上劃分13個省,首都永珍。
自然條件
地形
多山國家,絕大部分地區屬湄公河流域。全國面積的80%為山地和高原,平原限於湄公河谷地。北部高而起伏大,向南緩緩降低,從東向西傾斜。上寮為山地,海拔500~1500米,區域性地區超出2000米。為湄公河上游段,下切強烈,狹谷陡峻,富水力資源,地下礦藏亦富。有會芬和川壙高原、查爾和班班平原及康開谷地等。全國最高峰比亞山,海拔2817米,屹立於川壙高原南邊。中、下寮地區的東半部是長山山脈西坡的一系列中山和低山,地勢和緩,山頂多平坦的夷平面。山脈擁有一系列東西走向的山口和隘道,如驕諾山口、穆嘉關山口、遼保山口等,為寮國與越南之間的交通要衝。山脈西側南、北各有一片高原,北為甘蒙高原,其西坡的南巴屯石灰岩谷地有開採歷史較久的的錫礦;南為波羅芬高原,由玄武岩構成,土壤肥沃,森林茂密,為寮國發展熱帶經濟作物、林業和畜牧業的基地。中、下寮地區西半部,即永珍以南的湄公河沿岸,主要有永珍平原、沙灣拿吉平原和巴色低地,都是國內主要農耕地帶,地下蘊藏著岩鹽和石膏。
氣候
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受地形影響,氣候地區差異明顯。氣溫北低南高,降水北少南多。各地年平均氣溫20~30℃,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14~23℃,最熱月(4月)平均氣溫20~29℃:高原最低氣溫可降至-2℃,偶爾出現霜凍、結冰、降雪。湄公河谷地他曲、沙灣拿吉等城鎮,絕對最高氣溫達40~42℃,是寮國最熱的地方。各地年降水量1250~3750毫米。上寮西北部深處內陸,降雨較少;下寮東半部接近海洋,降水量多,波羅芬高原絕對最高降水曾達5880毫米(1935)。 5月中旬至9、10月之交為西南季風期(雨季),降水佔年降水量的90%,各月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上;10月中旬至翌年3月為東北季風期(乾季),月降水量一般為10~30毫米。
水系
以湄公河為主,93%以上的地區屬湄公河流域,流經寮國的湄公河段長約1900公里,其中大部為國際界河,只有750公里在寮國境內,沿岸集中了全國最肥美的平原和水稻產區。境內河段多急流險灘,給航運和灌溉帶來一定困難。湄公河平均流量在中、老邊境處約2450立方米/秒,巴色為10358立方米/秒。支流眾多,主要由東向西匯入幹流,南俄、南東和洞河等支流建有水壩和電站。
居民
寮國人口只佔東南亞的1%,中南半島的2.4%,平均每平方公里15人,是東南亞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人口大部分分佈於湄公河干支流谷地。1975~1981年平均人口年增長率為2.4%。 15歲以下的佔總人口的42%(1981)。民族種類多,按歷史、語言、文化和地理分佈,可分為3個族系:
(1)老龍族系。意即“低地寮國人”,屬泰老語系,佔總人口的65%,包括寮、泰、芬、盧等族。分佈於河谷、低地,經濟、文化、政治地位較高。
(2)老聽族系。即“坡地寮國人”,屬蒙-高棉語系,佔總人口的25%。散佈於上、下寮海拔 500~1200米的中山地帶,大部分農業仍多刀耕火種。
(3)老鬆族系。即“山頂寮國人”,屬苗瑤語系,佔總人口的10%。分佈於上寮海拔900~2000米的高山地區。 主要有苗(自稱“芒”)、瑤(自稱“曼”)等族,在山地陡坡上從事耕作。居民信奉佛教。寮國語為官方語言。
發展簡史
公元14世紀中葉後,境內出現一些小王國,其中上寮地區的寮國王國,以琅勃拉邦為中心,勢力達到桑怒、川壙、永珍及佔巴塞各地,經濟和文化藝術都有一定的成就。國王菩提薩羅在位時(1520~1547),遷都永珍。後衰落。19世紀中葉分別被鄰國佔領。19世紀末淪為法國殖民地。1940年被日本侵佔。1945年寮國宣佈獨立。後又遭法國和美國侵略,1954年和1973年先後取得抗法和抗美戰爭勝利。1975後成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經濟地理
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業產值佔國民生產總值的60~70%。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 8%。1980年種植面積約70.2萬公頃。佔耕地面積35%,其中水澆地只有11.4萬公頃。耕地分低地和坡地兩類,低地主要在湄公河干支流的河谷地帶,如巴色低地及洞河兩岸、永珍平原、北汕平原、更谷平原、南屯河平原、公河平原等,皆為稻米主要產區。全國稻田面積約68萬公頃,雙季稻僅1萬公頃左右,1981年稻穀產量 115.5萬噸。雜糧有玉米、木薯、番薯和豆類。糧食可以自給,但運輸不便,南方大米難以運到北部地區,北方城鎮多從泰國進口大米。坡地多種旱作,土壤肥沃的坡地種植經濟作物如咖啡、茶樹、果樹等。咖啡是主要出口農產品,咖啡園面積約5000公頃,波羅芬高原佔90%。與蘇聯及東歐國家合作建立咖啡、菸草、甘蔗、棉花等專業種植區,為出口商品基地。全國約有80萬公頃天然草場,分佈於會芬、川壙、甘蒙和波羅芬四大高原,在查爾平原等地建立重點牧區。森林覆被率60%以上,分佈遍及各省,主要採伐場在上寮和下寮,出產柚木、紫檀、紅木等珍貴木材,永珍、巴色、沙灣拿吉3市是木材加工中心。
礦藏有錫、鐵、銅、寶石、石膏、煤、岩鹽等。主要開採錫和岩鹽,錫礦砂年產量不足1000噸,主要分佈在甘蒙省,並有煉錫廠。70年代起,電力工業成為寮國經濟最大支柱。永珍以北60餘公里的南俄河水壩和電站已完成二期工程,裝機容量11萬千瓦,發電量7億度,佔全國發電量的80%以上。電力推動了永珍平原工農業生產,可提水灌溉農田3.4萬公頃。電力85%輸往泰國,年收益2000~3000萬美元,佔外貿出口額60%以上。工業主要有生產日用消費品的輕工業、建材、交通和農機具的修理裝配,工廠大多數集中於永珍等少數城市。
公路是主要交通系統,約有1萬多公里,全天候里程不多,以大致南北行的13號公路為主幹,連線各支線,溝通國內主要城鎮。沒有鐵路。缺乏出海口,需借道鄰國與外間聯絡,其中經過越南和柬埔寨同海外聯絡的通道兼有經濟與戰略價值。湄公河有 7個公路渡口與泰國連線,以塔杜阿至廊開最重要。塔杜阿在永珍下游,對岸廊開有亞洲12號公路和鐵路直達曼谷,50年代起,便是寮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湄公河流經寮國的通航里程共有1600公里,但上下各河段多險灘與瀑布,需分段航行,頻繁換船,航運不暢,一般通航200噸小輪。
對外貿易除電力出口外,皆為初級產品的錫、木材、咖啡、紫膠和安息香;進口糧食和生產資料,包括機械、水泥、汽油、化肥等。亞洲鄰國及經互會國家為主要貿易物件。
地區經濟差異:
(1)上寮包括豐沙裡、琅南塔、桑怒、川壙、琅勃拉邦、烏多姆塞及沙耶武裡7省,佔全國面積的50.8%,人口的43.4%,為多民族聚居的山區,多森林、草場和地下礦藏。缺乏連線全區的公路網。各地經濟自給,出口柚木、紫膠和安息香,居全國重要地位。
(2)中寮包括永珍和甘蒙(他曲)2省,佔全國面積的19.8%,人口的21.1%,扼國土最狹的腰部,當東西兩側借道鄰國出海的要衝,有13號公路貫通上、下寮。中世紀以來即為國家中心地帶,工農業生產居全國首位。
(3)下寮包括沙灣拿吉、沙拉灣、阿速坡和巴色4省,佔全國面積的29.4%,人口的35.5%,是佔巴塞古國發祥地,土地肥美的魚米之鄉,熱帶經濟作物重點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