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是一種美相關作文20篇

安靜是一種美德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492字

安靜是一種美德,無論你走到哪兒,都能感受到它;安靜,是一種道德,讓你能認真思考。

今天陸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項任務。“在下課時,不能說話,不能玩遊戲,要在教室內、或外面,到處看,到處發現,上課後,把收穫寫在本子上。”陸老師說完後,便宣佈了下課。

我心想:怎麼寫收穫呢,去哪裡觀察呢?算了,還是先從教室裡看,再從教室外看,這樣,總會寫出收穫的。

我坐在位置上,看見了太陽已被烏雲遮得密不透風,風從視窗擠了進來,弄得樹葉嘩嘩作響。因為教室鴉雀無聲,風吹進來的時候,聲音非常的清晰,吹到了我的臉上,像一根根針紮在我的臉上。我四處看了看,覺得教室內的應該看完了,便推開門,走出了教室。

一走出教室,便看到了門口的植物,看上去,它正在隨著風的舞蹈。它的樹幹上繫著一根點綴它的紅絲帶,把它點綴得像一棵植物中的明星。

上課後,老師給了我們點評。說他上午也考了上午班的學生,有一個學生跑去窗邊看工人做工,他的感悟是羅馬並非一日建成的。腳踏實地的好好學習,總有一日可以成為偉大的人。我的感悟是,安靜,在生活中是種美德。

我認為安靜是一種美德,只要安靜,什麼事情都可以做最完美。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2

國二作文 ,987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靜,是一種至高而純淨的境界,心中有靜之人,才能在紛擾的塵世中站在雲端,望清世界,也能望清自己。心靜了,才能讀懂自己,聽見自己的內心;心靜了,才能看清世界、未來,才能感受萬物的色彩。

靜,是一種淡然世界的境界。“我們雖然生活在塵網中,但永遠也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作家林清玄先生便是如他自己所言,從未忘記自己想飛的本心。即使面對死亡,他也只是淡然待之,從不為此慌張,從不為此無措。正是因為他擁有“靜”的內心,他才能在死亡面前毫無畏懼,亦能從死亡中看清這個世界。林清玄老先生是一個禪意之人,生活中他愛賞花,愛吃清淡的食物。走在林間小路上,他也能從路旁綻放的小花中覓得生命的靜意,感受到詩情畫意的禪靜。他淡然地對待這個世界,以一顆清靜心處世,以一顆平淡心待人,感受到萬物的色彩,在一片靜謐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境界。

靜,是一種聽見內心的境界。在靜謐中,我們能感受到自己的內心,聽見自己真正所想要追尋的聲音,擁有靜的心,我們便站在了一個他人無法觸及的境界,追尋到內心所真正需要的美好。蔣方舟曾遇到一位報社社長,他的兒子畢業於一所世界名校,但這位名校畢業生在畢業後竟對他的父親說:“爸,我已經完成了你對我的要求了,現在我要成為一名西餐廚師,我要去追尋我的夢想了。”面對旁人無法理解的決定,作為父親的報社社長卻非常支援兒子,心中滿是自豪。旁人對此不解,究其原因,還是他們心中所追求的始終是金錢和名利,而非真正自己的內心;而這位名校畢業生並未因外界環境而隨波逐流,他堅持了自己的內心,其根本原因,還是他擁有一顆寧靜的心。在這顆寧靜的心中,是他本心所追尋的夢想。正是因為他將自己放在了一個靜的境界中,他所望見的美好自然是與他人不同的。靜下來,聽聽自己的內心,你會發現,原來美好的境界就在此處。

靜,是一種感受生活的境界。作家龍應臺,在剛剛成為一位母親時,面對兒子的調皮,她靜心、耐心地對待,正是因為她靜謐的內心,她在教育孩子時並沒有一絲煩躁之意,而是用心享受教育帶給她的快樂。擁有靜謐的內心,她才能感受到生活帶來的美好色彩。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在靜中,我們看清世界;在靜中,我們找到自己;在靜中,我們感受生活。擁有靜,我們便擁有了一切。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3

國二作文 ,1040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靜是午時窗前的一抹暖陽,為你撣去心底的灰塵;靜是吹響在空曠草原上的一聲幽笛,勾勒出萬物的千般色彩;靜是人生路上的一縷芬芳,為你展開無邊的風景。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靜,方能讀懂自己,聽見自己的內心。我們所耳熟能詳的大詩人蘇軾就是這樣。在被流放後,蘇軾拋棄了一生得意與浮躁,選擇用靜來雕琢自己的人生。坐在樹下,開懷暢飲,凝視遠方,讓蘇軾讀懂了自己,明白自己的追求其實是縱情山水,寄情於詩詞。細聞花香,閉目靜思,更讓蘇軾找清了自己的價值,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不需一言一語,不需隻字片音,蘇軾在靜中沉澱出了淡然與坦率,於是他才能窺見遠方那個真實的自己,聽見自己心湖中的每一絲漣漪所盪漾出的聲聲迴響。由此可見,唯有靜,才能讀懂自己的內心,尋回那個最存粹的自我。

靜,方能看清世界與未來,感受萬物的色彩。著名的文學大家汪曾祺老先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靜思往事,如在目底”,汪曾祺老先生親自向我們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靜的魅力。穿梭於樹林之間,汪曾祺不說話,在靜中體悟到了生命的無窮力量;佇立於家中的陽臺上,汪曾祺不露之言片語,在靜中咀嚼著陽光的甜味;遊走於人流之中,汪曾祺沉默寡言,在靜中品語著人情世故的酸甜苦辣……就如一條默默流淌的江,凍結了冗雜的語言,但你卻能透過他的雙眼看到他對萬物的種種悲憫與思考,這便成了他創作的靈感。他在靜中沉醉,於是世界便更加深刻和多姿地呈現在他的面前,任由他感受和挖掘其中的千般色彩。靜,便由此給人以洞悉世界,感受萬物的力量。

靜,方能專注如一,將一件事做到完美的境界。你一定聽過那首牽動你靈魂的《貝加爾湖畔》吧?它的作者李健正是一個對靜有著深沉熱愛的人。靜,給了他一個無人打擾的至佳環境,也給了他心靈上的滋養。他在靜中默默地、極度專一地做著自己所熱愛的創作,所以他的作品才能給人以最美的享受。就似一滴水,看似渺小,但你卻不得不驚歎於它靜靜執著雕刻世界的力量。李健守候著他的靜,於是他才能把靈魂的參與、精神世界的支撐全部付諸於音樂創作之中,從而將其做到了最完美的境界。

才華在寂靜中造就,品格於寂靜中鑄成。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也是成事者交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所以,請時刻將靜作為旅行的朋友,待它為你滋養出一片心靈的淨土,你便也可以回首眺望——你的人生之路開滿了花。

靜是一種美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08字

春風徐徐而入,秋雨漸漸浸潤……

陽光是那麼燦爛,是那麼爛漫,“飄灑”在一片片新綠之上,嬌豔的花,唯獨在陽光和綠葉的襯托下,才讓人驚歎不已。

已是正午,推開窗,看到的是一片綠的海洋,新鮮的空氣,從一葉葉綠中飛舞出來,樓下的人,甚是多,這個小朋友可真熱情,帶著別的小朋友“遊山玩水”,可好玩了……

唉?那一位阿姨,站在花叢中幹什麼呢,手上的那一個是……攝像機!

我記住了那一個地點,一個勁地往下跑,跑到那“萬花叢中”也挺累,氣喘吁吁了。我慢慢的蹲下來,蹲在了阿姨的旁邊,看到那一個小“塊”裡的照片,引起了我的興趣,雖說是一個我不認識的陌生人,但是她的拍照技術深深吸引了我,一副眼鏡裡那一雙炯炯有眼裡透露出了一種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無限的讚美。

“阿姨,你很喜歡拍照嗎?”我不禁地問了這一個很天真的問題。

“當然!”阿姨卻非常有耐心地回答,笑著帶著甜意。

“我想看看照片可以嗎?”我指著相機,仰著頭用一種純真的眼睛看著她。

“可以啊,有一個喜歡攝影的小欣賞者,不是很棒嗎?”阿姨順勢蹲了下來,把相機拿到了我的眼前,笑著,“看吧!”

“看照片啦!”我歡呼大叫著,一眼盯著相機,看,那一個小“塊”是的照片。

這樣一張照片……一隻鳥兒躲在那一個溫暖的家裡,看著遠方,眼神中有一絲絲的涼意,阿姨看我定格在了那一張,便問道:“怎麼了?”我才緩過神,“這一張照片,拍的是……什麼?”

“這是一隻小鳥在期盼媽媽回家呢!”阿姨耐心地和我講解,“雖然這是一張不會動,也沒有聲音的照片,但是,卻可以流露出很多別的東西……這就是靜的美。”

我點了點頭,心裡一直想著“靜”。

“好了,我要走了,小妹妹,希望你也會喜歡上攝影,喜歡上這以靜制動的美。”阿姨站了起來,朝遠處走去……

我望著那太陽的方向,而那一個阿姨正消失在那一個拐角。

“靜”,是我從阿姨身上深深記住的詞……

靜,是一種美。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5

國二作文 ,1039字

靜,是一隻小舟,讓我們通向智慧的大門;靜是一種細膩,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的感知;靜是一種情感,能讓我們發掘生活中的美好回憶。靜,其實就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能讓我們聽到內心的吶喊。我國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陽明,從小就對儒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一直被功名世俗所困擾,便將這份想法藏在心底,在被奸臣誣陷後,他便整日整日地坐在竹子前,看竹樹搖曳,聽耳畔潺潺水聲,靜靜地坐著,不斷叩問著自己的心絃,問自己內心所求,最終,他聽到了內心中一直誠摯地吶喊,不畏功名所擾,一心儒學,在靜中生出了無窮智慧,成為了一名偉大的思想家。無獨有偶,我國近代大文學家汪曾祺老先生就曾在自己常常坐在外祖父閒置的書房中靜坐讀書,放空自我,哪怕在文革時期也不例外,閒暇之時,望望窗外璀璨的星河,手捧一本舊書,靜靜地站在那裡,在十多年後,他仍然每天早上泡一杯茶,悠然獨坐,浮想聯翩,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美好吧。在這樣一份寧靜中,他成功地聽見了自己內心永不言棄、努力堅強的吶喊,讓他收穫了內心的共鳴。正是因為王陽明面竹而思的一份寧靜,汪曾祺老先生的無事此靜坐,這樣美好的境界,他們才能聽見自己內心的最真摯地那份吶喊,產生共鳴。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能讓人們感受萬物的色彩。林清玄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有著不入世俗洪流的思想。平時,他每每會走上街去,一個人慢慢地走著,或者靠樹而站,不急也不慌。有時,他會為一束黃玫瑰而感慨萬千,有時也會為一隻死去的麻雀而備感憂傷。路上人行色匆匆,而他卻不緊不慢,靜靜地聽風吹過樹梢,靜靜地看著天邊火燒紅霞。正是因為林清雲的一份靜心等待懷有一份,靜的美好境界,他的文章中才能無處不體現出生活中的樂趣與感慨,在平凡無趣的生活中增添色彩。也許,靜是一種能使人舒心的美好境界,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色彩。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能讓我們看清世界,認識未來。魯迅這個名字定非陌生,他為我們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國人不再麻木。在他回國之後,在當時許多思想文學家層出不窮的時代,魯迅每晚都會拿起筆桿,點上一支菸,靜靜地伏案寫作,他將自己全身心地浸入文字,有時,一晚也不說一句話,只是心如平鏡般寫作,任窗外風雨蕭瑟也無動於衷。最終,在他靜如止水般的心境下,他漸漸開拓了自己的眼界,認識到世界上的革命趨勢,分析了中國的未來革命走向,成就一代英名。正因為魯迅擁有心靜如水的美好境界,才能使他的眼界更加廣闊,認清世界與未來。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也許,唯有心真正的平靜,才能感受到更好的事物。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6

國二作文 ,995字

生活於熱鬧繁雜的塵世中,靜下心,閉上眼,就好像聽不到喧鬧的聲音了,好像整個世界在大腦中鋪散開來,從未有過的清淨會把人帶向一種美好的境界。

靜,能聽見內心的聲音。

我國古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陋室銘》為世人所讚歎,而他本人也確實有這樣一顆寧靜的心。身處陋室,他並沒有浮躁地表達一腔憤懣,反而是憑藉寧靜聽清了內心的聲音。遠離了官場爭鬥,他的平靜令人為之動容。“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續之勞形”。劉禹錫在這樣的環境下傾聽,聽到內心面對苦難的堅強吶喊,聽到了內心對平淡寧靜生活的嚮往。他聽從了自己的內心,留在了簡樸的陋室,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也成就了後來《陋室銘》。試想,若當初的劉禹錫不甘於被貶,寫下的是一片悲憤的怨言,那麼,少了靜心帶來的心靈觸動,他是否將會如現今一般被眾人歌頌?

靜,能發現身邊的風景。

書聖王羲之也曾經經歷過人生的低谷。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覆練習中,他的筆法陷入困境——技法嫻熟卻偏生少了些靈氣。面對這樣的情況,王羲之強忍下內心的煩躁,試圖靜心領悟書法的奧妙。少了幾分急於求成,王羲之漸漸發現了身邊的美景。一花一草,都那麼靈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植物們在庭院中肆意生長……就這樣,他將花草的姿態融入書法,一筆一劃中都包含了靜心換來的心靈的平和,由此成為了風光無限的大書法家。從浮躁中脫身,方能靜心發現以往被忽略了的風景,而這些風景所帶來的心靈感受,難道不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嗎?

靜,能感知世界的美好。

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於今年逝世,但,他帶給人們的心靈觸動將通過作品傳遞下去。三十歲功成名就的林先生曾毅然放棄大好前程靜心修禪。後來迴歸俗世,他將自己靜心感知到的真善美寫進書中,影響更多的人。“於繁雜紅塵中,歷經千帆歸來,心仍少年。”幾十年時,林先生不曾為俗世繁華叨擾,靜靜地在一次次偶然的事件中用心去體會生活的意味,仔細探究其中常被人忽略的美好。如果林先生沒能在一派喧囂中守住內心的寧靜,他又如何用心領悟生命,從而發現世界中隱藏著的美好呢?點點滴滴的美好匯聚在一起,成為了保護他平靜的心的保護罩,讓他能在塵世中自我昇華,這,不也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嗎?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無論何事,都請靜心面對,這樣,一定會收穫心靈的觸動。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7

國二作文 ,939字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守已心,方能無懼喧囂,方能達到一種高尚的境界!

文學大師林清玄,曾經是一位編輯,那個時候他忙於工作,忙於每天的應酬,交際,有時候一天要開五個會!這時的他,在同行裡小有名氣,在他人眼中已經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可他卻認為自己過於浮躁,開始悉心研究起佛學,以求心靜。漸漸地,在佛學的薰陶下,他的筆峰從旭日東昇轉向明月清風,從劍走鋒芒轉向清秀內斂。文章追求出塵出世,超凡脫俗!此時的他,才真正做到了心如止水,淡泊已心!此時的他,已達到了另一種新的境界!

“我在天空垂釣,釣一片晶瑩剔透的繁星!”梭羅也似這樣一名垂釣者,他活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但並未同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者一樣,他是超經驗主義的追隨者,當同年代的人都忙於撈金忙於安身立命在這個喧囂的社會中時,他卻心如平湖,波??不驚!始終保持著純淨的內心。同艾默生一樣,奉行超驗主義,在保守初心,寧靜淡雅的一生中,像個專注安靜的釣魚者,最終達到那片至靜至淨的境界,得以出空出世,靜守初心。

“不但有風拂過的湖面,難以映出澄澈美麗的風景。”多少人忙忙碌碌,耗過一生,多少人神色惶惶,不得安寧。有風拂過的湖面,微波漂盪,風起雲湧,巨浪滔天,難有作為。這就好如一個人步入社會,經歷了重重磨難後,仍然無法沉澱下心來。他仍舊將自己置身於混亂之中,不停的有大大小小的麻煩找上門來。即使他在旁人的眼中早已功成名就,早已腰纏萬貫,但是!他卻僅只能停滯在這樣一個膚淺的境界中。

一個人做不到出塵出世,就難以進入真正的“靜”的境界。所謂“靜”,便是一種心如止水的心態。這既是一種狀態,亦是一種能力。它要求人擁有一種定力,能抵禦外界的各種誘惑干擾,明確內心的目標,漫漫人生路,做到靜守已心。閒看花開花落,漫隨雲捲雲舒,這同樣也是一種“靜”的境界!任你變幻莫測,花裡胡哨,我依舊我行我素,淡泊心靜!於此境界之中,漸漸感受世界的大愛,人生的價值,至誠,至靈。一步步走向顛峰,至靜,至淨!

願做一名心靈的垂釣者,純摯寧靜的內心,感受世界的美好,釣起一片繁星。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8

國二作文 ,1059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繁雜世間,靜像一股清流,潤人肺腑,讓人獲取真善美之感。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靜,不在於外在的沉寂消聲,而源於內心的平和與沉浸。這是市井之間的心靈定力,高而美的境界。

田園詩人陶淵明不願為官,歸隱在外。他住在市井繁雜之地,卻飲酒採菊,過著悠閒灑脫的日子。“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原因何在?自然在於淵明本身。他同他的名字一樣,“潛”於冗雜喧囂之下,過著“心遠地自偏”的日子,把靜字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併產生了似與外界隔絕的極美境界。他曾經幾度為官,但在無數次沉靜的思索中,他看到了自己內心所向,聽到了自己歸隱山水的心聲,終於讀懂自己,達到了理想。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正因為陶淵明的靜穆思考,他才能上了一個臺階觀察自己的內心,明白與瞭解自己;正因為陶淵明的靜心歸隱,他才能在市井之間劃出自己的境界,不為外界所擾。

“文革”結束初期,鄧小平又開始重新接掌黨和國家的內外事務。此時的中國正處在“被開除球籍”的邊緣。鄧爺爺卻不焦不躁地開始了艱辛的探索與追尋。他曾在多少個不眠之夜獨自靜靜地思考,思考著中國的走向和未來的格局。他不急於亂下指令,而是一步步從根源上冷靜分析中國的國情。這種冷靜的力量讓他有了思路、有了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地帶領中國人民腳踏實地、沉著冷靜地實行改革開放,引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如果沒有靜靜分析、沉著思考,他就不可能看清世界和中國未來的格局,不可能為中華民族指明一條發展富強之路。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讓人看清世界和未來。

日本畫家東山魁夷喜歡到大自然中去寫生,找尋創作的靈感。他經常揹著畫夾,上山作畫。身處深山,周圍很靜,但他的心更靜。他說;“我喜歡潛下心來感受大自然的心跳。”他也正是這樣做的。在他眼中、在他心裡,沒有兩件事物是同一種顏色。他彷彿不是用眼在看,而是用沉靜的心去感知每一件事物的顏色和形狀。有人說他沉浸的心是最好的色彩感應器。殊不知,只有像她那樣,真正把心中的浮華褪去,留下與自然的一樣的安靜,才有可能感受得到萬物的色彩,才得以描繪出絢麗的畫卷。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講究一個靜字。心靜了,才能融入書本,才能感受到數字符號的巨大魅力,才能在學習中搏取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在喧囂之中探取屬於自己的一方幽清,便達到了修身養德、高人三尺的頂峰。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9

國二作文 ,1021字

人生的路,總是充滿無窮無盡的選擇,在這樣的阡陌小司路間,你會猶豫,缺乏耐心。若橫衝直撞。你終找不到最好的出路,而此刻,你又為何不靜下心來,你可曾想過自己的目標,你又可曾懂過自己的內心?而這一切,只有靜才能讓你體驗到其美好的境界!

靜,讓你收穫里程碑式的財富,帶來美好的境界!

一場跨世紀的病疫,一次靜心翻閱下的成果,屠呦呦的靜為全人類戰勝頑症提供了保障。在那樣一個蚊蠅肆虐的時代,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選擇了遵循西醫,抗性試藥,但無一人想起中國流傳不盡的中醫學術。唯有屠呦呦一人,在繁雜之中,靜下心來,另闢蹊徑,尋找創新式的解法。諾大的中藥版本,手裡捧著如此不起眼的中藥藥譜,寂寥無聲,環合著她靜謐的心境。她的靜佔據了她整個世界,她忽略了時間的長短,她忽視了世俗的紛擾,她的靜早已帶她進入了美好的境界之中。

當一個人對外世不再論問,當一個人清靜內心,心無雜念,那又離她專心做成一件事又還有多遠?無聲,不意味著無成,無言,不意味著無靜,事實恰恰相反,她的進,不僅讓她一舉多得諾貝爾獎,更是讓她得到了美好的境界。

靜,讓你遠離世俗的艱辛,歸根本心,帶來美好的境界!

“斯是陋室,唯吾德罄。”,劉禹錫的生活是靜的,一場‘永貞革新”將他的仕逢逼入了絕境,再無重用,滿腔抱負終得以似打水漂一般就此截止,幽幽山林之下他選擇了寧靜本心,既然人生抱負無從實現,又何必丟下悠然心境而隨波逐流?不是世論無爭,卻是寧靜本心;不是未愁死過,而是清風染境。暢然之作《隨室錦》下凸顯出的正是他的本心,渺渺八十一字,浩浩狀語深情,他的靜,卻早已貫徹其間,此刻只有美好之境,乏心不復。當又一次林間動物的啼鳴聲傳來,他卻酣然大笑,如此靜香美景,與我這般德行相悅,又有何不可為?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這般樂觀清靜之言迴應著友人的一腔怨氣,這又是何等美好心境,這又是何等的靜徹悠然!

時時刻刻,何時何地,他沉靜著自己的心境,浸去世信的無奈,染著清悠的自然,假使當初的他義無反顧地追求大業,那麼在世俗的交錯下,他也終不過是一具較有思想的軀體罷了,他只會一味地將眼光與精力投向外部世界而遠落本心,又淡何以擁有如此美好的內心?他的靜,註定了他美好的境界,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靜,是人生路口的決擇,是你內心的決擇。靜下心來,看清未來,感受周圍美好的色彩,相信我,追尋靜的腳步,你將收穫美好的境界!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10

國三作文 ,1014字

何為“靜”?靜,是心靈的寧靜,是情感的沉靜,是讀懂自己,看清世界的媒介。摒除雜念,靜下心來,才會有美妙的情感湧入心中,從而提升自我修養,自我境界。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能讓人聆聽自我的訴求。

日本刀匠川畸,用了半生的時間打刀磨練。在面對採訪的鏡頭時,他緩緩道:“打一把好刀,一定得耐得住時間,心不能急,刀才會平滑鋒利,刀口才能磨得均勻。”他為了洗滌急於求成的躁動之心,住在山林中日日夜夜地打刀、磨刀,最終找到了自己內心的歸處,瞭解到自己心中最想要是刀的好品質,才成為了一代名匠。正因他心無旁騖,以靜代替了追求名利的浮躁,他才能以一顆寧靜淡然的心,打磨出一把又一把的好刀。

盛唐仗劍走天涯的青年,曾一度也猶豫,迷茫、徘徊。李太白少年求官不得志,定是困苦無奈過。只不過青蓮居士心靜如蓮卻又豪放不羈,寄情山水與靜逸雅趣之間,他的文字雖如一管潑灑而出的墨汁,恣意綻開,但,若是沒有心中那平如鏡、澈如玉的湖,他的詩哪又如此乾淨,他又是怎麼精準地將他的情感表露出來的呢?他的靈魂是靜如此的,在月下“低頭思故鄉”;他的心靈是靜如此的,在白帝“一片孤城萬仞山”。他知道他渴望自由,於是他不顧世俗之人的眼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靜坐沉思,抒發最真實的自我。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能讓人看清世界與未來,感受萬物的色彩。

天才達芬奇初學藝時驕傲得緊,滿心就想著要畫出震撼世人的大作。他的老師明知他的天賦,卻仍只讓他每天畫雞蛋,直到畫得和真的一樣,他真正靜下心來,嘗試去感受色彩的明暗冷暖及其中暗藏的豐富情感。在大量的實際感觸中,他發現了色彩的玄機,畫出了蒙娜麗莎的微笑,畫出了最後的晚餐。他真正體會出生靈的美感,並將它畫在畫布之上,這是靜的境界,是藝術的高境界。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派人拜訪齊白石先生,想收購他的畫,卻被決意拒絕。他不像許多其他為生存而苟活的藝術家,賣掉作品,賣掉尊嚴。他在閉門靜修,鑽研藝術的日子裡,通過與前人藝術作品產生的共鳴,認清當下的局勢。這種獨有的心靜使他能冷靜地分析並看破日軍的醜惡嘴臉,從而保留自身的一片清白,明哲保身,眾人皆醉而獨醒於亂世。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我們在每天的日常裡,須摒棄心浮氣躁,拾取靜以修身。孔明千年之前的教誨,在今天仍響徹心扉。靜心做事做人,才能擁有感情,瞭解自我,感受世界,成為活生生的人。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11

國三作文 ,1131字

陽光靜靜撒下來,守候一粒花苞開放;大海靜靜推小舟,享受漁人歡歌笑語;山巒靜靜仰頭望,看見亙古月如鉤……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靜,是人在困境中安然從容,自得其樂。文化大革命時,楊絳被人剃了陰陽頭,連夜趕織頭套,次日仍去菜場買菜。面對他人嫌惡的目光,竊竊的議論,她恍若不覺,彷彿仍身處“風清月白一草堂”的寧靜之地。楊絳被分配去掃廁所,在蚊蟲亂鳴、糞便惡臭中,她將便池洗得一塵不染,坐在便池帽上看書。假若楊絳無對黃葉般飄零生命靜以處之,無在多舛命途中堅定守望之靜,她怎能對流言斐語充耳不聞,對自己人生信仰不移?正是她內心之靜讓她在紛雜鬧市中大隱,使她在那個眾人嬉笑打鬧的瘋狂時代保持“眾人皆醉我獨醒”之姿,讓她透過歷史的疑雲用冷峻筆調靜靜道來她在激變旋渦中觀出的人性的偉大與醜惡,道德的昇華與敗壞。於是,茫茫紅塵中靜靜拂袖為天,留下百歲老人的稱號流芳百世,清茶熾香的作品震古爍今。

靜,使人看清事物本質,發現生命藝術。作家林清玄曾問過詩人周夢蝶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吃飯這麼慢?”原來,周夢蝶吃飯細嚼慢嚥,一粒米都要靜靜嚼上半天,吃一頓飯起碼要兩小時。周夢蝶笑著說:“若我不靜靜咀嚼,怎麼知道這一粒米與下一粒有何不同?”正是這種這米都要細細品嚐的心靈寧靜,讓他能“於無聲處聽驚雷”,世界上最微小的東西都逃不過一雙靜靜注視的眼,所以他筆下才能有那麼多瑰麗奇絕的文章湧現。無獨有偶,《夏蟲國》作者湯柏華也是如此,在巨大的商業浪潮中,他人都在製作獵奇、色情的影片來謀取名利,他卻沒有被浮燥人潮推向前行。在蟬聲紛亂烈日下悄然不動臨摹壁畫,在傍晚百鳥歸崔唧啾喚子中潛心刻印,湯柏華用20噸石望手工作出電影,是心中的靜,讓他“望峰息心”,不慕名利,淡泊自如。

靜,是狂熱退去後對眾生慈悲寬容。曼德拉的前半生一直心浮氣躁,想依靠暴力快速取得政權,卻鋃鐺入獄27年。在獄中,他狂躁的心漸趨平靜,他才慢慢醒悟:暴力帶來的只有“白骨沒於野”的恐慌,只有“千里無雞鳴”的死氣沉沉,只有以靜制動方能上善若水。在其他黑人打砸公物,與獄警發生衝突時,他卻安靜地讀書寫字,學習白人的運動以靜之心,發現白人獄警中也有善良的共鳴;以靜之名,以冷靜思苦明白合作重要性,發聲“把槍丟下海,不要把白人趕下海”。如若他不靜心下來,他還只是一個激進的小酉長,或許死於某次暴動。

靜,是人對心靈的叩問,對世界的驚鴻一瞥。這種美好的境界,讓我們收穫人生的至美風景。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12

國三作文 ,969字

在我們的生活中,靜,實屬難得,在這樣一個浮躁的世界,說能實實在在遠離繁雜的噪音,不切真實,而卻有無數文人大家在靜中修身養性,而這種靜來源於內心,心中恬靜,才能體驗清靜之樂,品讀之味,萬物之彩,讓我們更加清晰的去看世界。

靜,是陶冶自我。用水墨繪世界的藝術奇才張大千,為了追尋自己的技巧,便前去當時並未出名的敦煌石洞,那裡人跡罕至,自然環境也因長時間的未加修養而極其惡劣,但在這種破敗孤單的處境下,並不影響他的灼灼熱情,夜間無論是昆蟲怎樣雜耍般的合奏,對於只有提油燈繪畫的張大千而言,他仍沉浸於壁畫美輪美奐的奇境、享受於心中一處安然的恬靜世界,用心的去感受,聽見自己的內心,這種靜,不是外在的寧靜,亦是給予內心的美好。

靜,是靜以修身。用歌劇豐富自我的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從當時的寒門出生,卻因努力名聲大噪的他,也飽受英國貴族或是專業院校教授的鄙夷和言語攻擊,而在隨之而來的一鼠鼠疫中,他在家中隻身一人,避開城市的喧囂與吵鬧,潛心在家研究自己熱愛的事業,報紙上大量的批判和無理的叫囂,都無法打擾他的執著,而他,不顧社會輿論,求教老師、刻苦求學,他那心中如湖水般波瀾不驚的安然,“讓人不僅讀懂了書,更是讀懂了自己,在鼠疫後的復出,憑藉長期積澱的文學功底徹底翻盤,這是一種多麼難得心如止水的靜,而正是這種美好的心靈境界,讓他與外界全然分隔開來。

靜,是儉以養德,偉大的詩人蘇東坡,不顧外界的諷刺,堅守自我,享受於大自然給予他的美與恬靜,這種精神,這種境界,讓他磨鍊了內心,讓他為後人留下了無數膾至人口的名世佳作。

而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應如此,我們時常會出現被外界的干擾打斷思路,因嘈雜的環境無法靜心學習,達種一個快節奏、商業化、現代化、網路化的時代,實在是有太多的誘惑,無時無刻物質上的攀比較量,職場與情感之間的勾心鬥角,我們是否真的能在這樣一個時代獨自一人靜下心來品味茶茗?是否真的在燈光下無功利性的瀏覽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箱?是否在週末忍住雙手不去觸碰手機的衝動去探索、去親近大自然。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內心的沉靜,無忌於外界的干擾,因為那一刻,我們讀懂了自己,看清了世界,或體會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命初衷,恬靜,安然的一步步走過,傾心去探求自己的追求,昇華自我,靜心養性。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篇13

國三作文 ,937字

靜坐於世,觀其變故,讀心聲,賞萬物如若入禪定坐,敲擊木魚,以身入靜。心之靜,修身養性,靜其心,坐看人情。靜,是一種美好的意境。

汝心靜,方能知汝心。南宋的雪,晝夜不停的下著,靜得可以聽見那人的心。林逋側坐桌前,一樽酒,一手爐,觀著雪中白,聞著梅花香,靜心養性,人笑他梅妻鶴子,又怎能讀他悽邃心境,林逋乃南宋詞人,罷官歸山,坐看春雪,一首《長相思》道盡,情素悲歡。他的經歷只有他在體會,後人在讀其詩詞時,不禁揪心寒骨,戚然淚下,在詩詞中追逐那靜觀打坐的身影。他讀懂了自己,讀懂了那一場雪,一株梅,在汙穢官場中,他能靜觀其變,道不盡的心聲落於片片詩中。林清玄的靜,在於他的詩心與禪心,他坐在樹旁一個下午,母問:"為何這麼晚才回?"他淡色道:“我在等煮飯等到花開,我就回來了。”那年他八歲,夕陽臨下,幾將黃昏,少年目盯著那隻在黃昏才開的花,靜坐日落。那一個下午,他必定讀懂了花的芳與詩,也讀懂了自己的夢。以致多年後,他歸山學禪,讀經書,擊木魚,透徹本心,步入禪境。心靜了,才能開始讀,讀人心,讀夢想,哪怕一芳草,一品竹,卻能折射出個人的心境。靜觀,是一種美好的意境。

汝心靜,方能觀世間百態。懸崖上,一頂蓑帽,一把魚竿和一垂直鉤,吊著一淵的魚。姜太公獨坐岸邊,歷盡滄桑,也看清了世態。後人說他釣的是文王,是相位。有褒有貶,倒不若說他釣的是自己。活了半輩,摸清了世態,心中卻一片迷茫,靜坐垂釣,才能真正洞悉自己,泰功的經釣回了自己的志,釣到了自己今後何去何從,隨文王,築大業,閤中原,黎民百姓唱著他的傳奇,敬慕著他心中的篤志。米爾扎哈尼是伊朗又一傳奇,她打破塵規《樹雙曲曲面上圈的個數》讓世界驚歎,她依然有一顆沉靜的心。在這個喧囂之世,她一步步又穩又實地走著,面對伊朗媒體大肆追捧,或是對她的質疑與輕視,她都能一笑帶過,她知,雖不能,改變伊朗重男輕女,人才外流的現態,她堅信自己總能改變點什麼,她心中的靜,讓他容易加身依舊雲淡風輕。心中靜,可以看清時局,看到美好。

靜之,性也;靜之,修也。

在這喧譁之世,心中依然要有靜的存在。靜觀一場雨;靜賞一株梅;靜閱一手經;靜下一盤棋……

靜,方能悉心,觀世。

心中有靜存,步入為佳境。

安靜也是一種美 篇14

國二作文 ,509字

風中,凌亂是一種美;雨中,悽婉是一種美;安靜下來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也是一種美呢?

—題記

“吵鬧、不規矩”,這就是我們班的代名詞。沒錯,我們班就是以吵而聞名“天下”的。每次都是未到其室,先聞其室聲。可想而知,這吵鬧聲該是有多大啊!

走進教室,映入眼簾的便是同學們嬉笑打鬧的身影。有時還會看到紙片兒在教室的上空飛舞,然後打著旋兒地落下,真真兒地是“賞心悅目”啊!不過已經司空見慣了,自然而然也就漠然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抬頭往外看,不得了啊不得了,我竟然看到了我們班的新班主任,也就是傳說中的“航天英雄”—楊麗偉!看到這位新班主任也許對別人沒什麼,但對於我們來說,這意味著又要開始“練功”了。沒錯,就是傳說中的“靜功”,所謂“靜功”便是十五分鐘不說話。

楊老師一聲令下,全班寂靜無聲。好似剛才吵鬧的並不是我們。我抬起頭來,眼前這一幕讓我驚呆了。好美!每個人都放下平日的玩世不恭。臉上都浮現出認真的神色,他們認真地對待著他們的課業,每個人都像鍍上了一層金光,安靜而又美好。我從未覺得一個人可以這麼美,我這時的心情正對應了那句歌詞:多想此刻定格時間……就這樣下去,該有多好!

原來,安靜也是一種美!

感恩是一種美德 篇15

國一作文 ,827字

我們人,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接納別人,但也要學會認識自己。—春蠶死去了,但它留下了美麗的蛹;花兒雖然凋謝了,但它留下了豐收的果實;小鳥雖然飛走了,但它留下了美妙的歌聲;我要飛向理想的彼岸,追求更高的夢想,但是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的本色應該如此,崇尚見義勇為,助人為樂之義舉;鄙薄見利忘義,忘恩負義之惡行。有兩個好朋友在一起出遊時,一位不小心將另一位的手劃破,連忙說對不起,受傷者笑著說沒事兒,便在沙漠上用手指記下:“今天我的好朋友將我的手劃破。”又一次,當他腳不小心拐了時,他的朋友細心地呵護照顧他,直到他的腳慢慢地康復。他用刀子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的朋友幫了我。”他的朋友疑惑不解地問他為什麼時,他說:“寫在沙漠上是為了讓風幫我淡忘昨天的不快,刻在石頭上是為了讓歲月幫我銘記你對我的幫助。”

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蹟,而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而且父母還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兒時的一幕幕又浮現在我眼前:星期天公園裡遍佈著我與父母的足跡;節假日,遊樂場撒下我與父母的一串串歡樂的笑聲;放學路上,和爸爸一一講述在那校園裡的事情;陽光下,我心滿意足地跟在爸爸的後頭穿著新衣裳嚼著土豆片,喝著八寶粥;風雨中,我幸福而愜意地躲在雨傘下偎依著爸爸寬厚的身子撒嬌……

感恩的心,感謝老師。老師是路燈,照亮我們前方的路;老師是蜜蜂,不辭勞苦的奉獻著;老師是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我們應該感恩老師,報答老師,不辜負老師對我們殷切希望。那天,老師找我談話,語重心長的教育我,使我感受良深,一句“你還是有潛力可挖掘的”給了我信心。在下一次考試中,更上一層樓。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一首感恩的樂曲,那是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飄蕩,描繪了一幅感恩的畫卷,那是白雲對藍天的感恩。

感恩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有的品質。感恩也是一種感情的抒發,讓我們把這優秀的傳統美德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吧!

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篇16

高一作文 ,202字

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星空燦爛;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放棄花,你將收穫雨;放棄星星,你將收穫太陽。正是放棄了“一覽眾山小”的山頂視野,才有了“青松石上流”的山腳美景;正是放棄了“大展經綸補天手”的烈烈豪氣,才有了“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怡然淡泊。

放棄,亦是生命之美。放棄過後自有新的獲得,自有新的昇華。讓我們體會放棄的美麗吧!讓我們給自己的航程點亮明燈,帶上快樂心情,還有明天的希望,順利遠航!

半命題作文也是一種美 篇17

國一作文 ,3891字

【篇一:樸素也是一種美】

一個人,一座城。晨露餘暉,有不一樣的絕美;微風輕撫,也有無與倫比的享受。再名貴的香水比不過春暖花開的清香;在繁華的街巷喧鬧敵不過田間一曲獨殤……

有一種東西,它平凡,普通,卻精美絕倫,樸素,也是一種美。

田間的小道,高大的梧桐,散落的枝葉,還有路旁齊整無比的綠油油的野草;清揚的蟬鳴,鳥雀的歌唱,蝴蝶的飛舞,還有螞蟻們搬家時忙碌的身影;悠遠的吆喝,播種的農人,搖動的蒲扇,還有奶奶在古老的土灶前洗刷的背影……

花開花落,草木枯榮;春夏秋冬,只有鄉間的樸素才能演繹出變幻多姿的美。

夜裡,只有在鄉下才能享受在樟樹下乘涼的寧靜,晚風撩人,樟樹那沉澱幾十年,上百年的醇香徐徐飄來。夜空很黑,近乎墨色,月兒尖尖,白得刺眼,夜幕很低,低得就要掉下來,彷彿只要一伸手就能在那黑幕上捅出兩個洞來。幕上沒有星星,卻不覺得沉悶。院裡一直有種不知名的野花,伴著許多野草,淡粉色的花瓣,沾著些許露水,在月光下,寒風中輕輕搖曳,它瑟縮著做著自己的夢,夢見春暖花開,夢見和煦的日光薩滿大地,夢見詩人將悲愴的眼淚灑在它花枝的末端,它微笑著,一陣風吹過,它微微一顫,又瑟縮做著它的夢……黑夜的口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蟬鳴漸息,就在樟樹下靠著,陪著花一起做夢。

繁盛一時的花兒,固然絢爛,它的芳,萬人賞,它的殘,卻無人憐。做一株院角樸素的小花,人們叫不上名的小野花,懷著憧憬微笑著,有人會發現它的美。

比起歌舞廳上讓人眼花繚亂的華麗服裝,我更願意看著校園的寧靜中樸素而整齊的校服;比起鬧市中車水馬龍、歌舞昇平的景象,我更喜歡朗朗書聲,整齊劃一的早操。因為樸素、純真而自然,不沾是非,不染紅塵,不帶濁氣,它聖潔而不是高傲,它平凡而不是低賤。

樸素,何嘗不是美?

真的,樸素也是一種美。

【篇二:逝去也是一種美】

人生是為了什麼?人生是為了逝去的痛苦!每一次的一件事物的逝去,也許會令你彷徨,也許會令你悲苦,但它帶來的,更是你的成長……

小時的我,因學業輕,父母又忙,因此,我便常常被“扔”給鄉下的外公外婆照顧。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那種清閒的生活,定是十分悠然自得的,但那時的我,卻並不是這樣想的,炎炎夏日中沒有空調,買根冰棒要走幾里路,而那些孩子們在小河溝中捉魚,我也定然不會去的。因此,每天便在那搖搖晃晃的電扇下,一遍遍地看著電視,乏味得很……

直到那天,我照樣躺在床上看電視,鄰居家的大哥哥從河邊回來,看到我躺在床上,便敲了敲窗戶,說道:“出來,我帶你去放風箏。”聽到這句話,我飛也似的跑出屋去,要他拿風箏出來玩。他卻說道:“一看就是城裡人,在這風箏要自己做!”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他也不理會我,轉身就從他家的圍欄上抽了幾根竹子,又飛也似地跑上樓,收了一件寬大的衣服,連哄帶騙地從她姐姐那要來一盒水彩筆,還特地拿來一瓶亮糖紙。

風箏很快做好了,是一隻小鳥的形狀,他還特意的把“鳥”的眼睛塗成金色,他說這叫“火眼金睛”!

完成了這些,他捧起風箏,正準備放飛時,四周卻寂靜的沒有一絲風聲,而蛙叫卻顯得格外刺耳。他拍了拍我的背,說:“算了,明天再放,現在沒風!”

聽到這些,我也沒有不樂意,畢竟我做了一個風箏呀!即使它有些醜陋。於是,我也就愉快地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醒來一看,外面呼呼地起著風,於是,我邊下樓邊喊:“哥,起風了,起風了!”

但當我到他家門口時,卻看到他的父母從上海回來了,原來,他們準備今天舉家遷往上海,我有些不知所措。這是,他飛奔過來,遞給我一個瓶子,裡面裝滿了亮糖紙,他說道:“等我回來,去放風箏!”

後來,他去了上海……

後來,因學業繁忙,我便很少回去。聽說他也來過,只是我不在。

如今,我在舊箱子中找到這隻風箏,毫不猶豫地將它放飛了出去……“啪”的一聲,線斷了,那風箏也似我的童年般,逝去了,卻又無比美麗,因為,它意味著我的成長……

逝去,也是一種美!

【篇三:凋零也是一種美作文】

我家院子裡的花,凋零了。

看著萎縮扭曲成一團的褐色花瓣,耷拉著腦袋掛在暗綠色的莖幹上,我的心中十分傷感,難以言表的心疼。

這是我家第一次養花,也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花兒凋謝。

從她們來到我們家,我就對她們關懷備至,勤澆水,勤除草,勤施肥,每到颳風下雨我就十分擔心她們能不能經受住洗禮。每天放學回家就迫不及待來到她們的跟前,仔細觀察她們有什麼變化,與她們暢談。她們儼然就是我的朋友,用自己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告訴我她們心情的愉悅。

就這樣,約莫一週後,花蕾已經完全綻放,她們盡情的展現自己的絢麗,碩大的花朵引得蝴蝶和蜜蜂流連忘返,火紅色的花瓣在風中輕輕地舞動著,粗壯的花莖傲然挺立著,莖上綠油油的葉子,與花兒作伴,一起嬉戲著……

可現在呢?豔麗的花瓣紛紛凋落,只剩一副蔫了的模樣,顏色不再豔了,花莖不再直了,綠葉不再舞動了。想著她之前給我帶來那麼多的歡樂,心中無限唏噓。

帶著陰鬱的心情,我打開了手機相簿,翻看著花兒的老照片,她是那樣嬌豔、動人。

“哈哈!”面對著螢幕裡的故友們,我不自覺地笑出了聲。驀然間,我想起了龔自珍的名句“落紅本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也許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盛開的花兒,你只看見她表面的豔麗,卻不知她的付出多少努力。凋零的花兒,你只看到她表面的衰敗,卻不知她的曾經擁有何等雍容!

花兒雖然凋謝了,只剩下了枯枝敗葉,但她也曾盛開過,不是嗎?她用她美麗的身軀,裝點著風景,用茁壯的成長,回饋著陽光和雨露的滋潤,這不正是她們生命的意義嗎?我望著那火紅的花瓣,忽地感覺裡面也有個火紅的不羈的靈魂,正在奮力盛開,徐徐清風,花香四溢。多麼勇敢,多麼美麗,多麼動人……

花的凋零,也是一種美。現在的凋零,只是為了下次更好地綻放。我們人不也應是如此嗎?花開花落,做好自己,為自己拼搏,不斷充實自我,追尋生命的意義。縱使會有凋零的那一天—但下一個春,也依然會在枝頭絢麗綻放,成為春暖花開中最亮麗的一抹風景。

【篇四:與鳥共眠也是一種美】

就在那個雨夜,我久久不能入眠。驀地,一聲清脆的鳥鳴,在我耳邊盤旋。

我連忙起身,驚疑那曼妙的聲音從何而來。循聲望去,嗬,原來,空調管洞中,那一方狹小的空間,不知何時,多了一團雜草,兩隻嬌小的鳥兒,在這裡坐了窩。

或許是為了躲避外面的狂風驟雨吧,溫暖的家誰不向往呢!

就這樣,伴隨著那悅耳的鳥鳴,一直難以閉合的雙眼漸漸有了睏意,最終墜入黑甜的夢鄉。

“咦,你的房間怎麼有股怪怪的味道,好像是臭味?”母親走入我的房間,動了動鼻子,眉目緊皺。

“是嗎?我怎麼沒聞到。”我故作淡然。

“你的嗅覺不會出問題了吧?!這麼臭,你聞不到?”她開始巡視我的房間,循著氣味,終於找著了那個鳥窩。

“嗬,原來是你在作怪,鳥兒怎麼會跑到咱家來?唉,把它搗掉吧,省得影響你睡覺,太不衛生了。”

說完,母親找出一個雞毛撣子,就要捅向那個小小的鳥窩。

“哎,別。”我一把抓住母親的手。

“怎麼,你不怕臭嗎?”

“這……好歹是個生命。媽媽,它們不過是要一個擋風遮雨的地方,就讓它們住在我們家吧。”

媽媽頓了頓:“那……隨便你吧,你這孩子,還挺多情,別告訴我將來它們還會回來感謝你。以後,你準備好聞臭味吧。”

這有臭味嗎?不過是大自然的味道罷了。

在這喧鬧的城市裡,竟也有“牆頭新燕”光臨我家,真是別有一番趣味呢。

於是,我那樸素的房間裡,因為鳥的存在,添上了一處美麗,多了一份生機。每當夜深人靜,清脆地鳥鳴伴著我進入夢鄉。

兩個月後的一個夜晚,我照例躺在床上,聆聽鳥兒的鳴叫。驀地發現,那熟悉的鳥鳴聲中,又夾雜了一些細嫩的鳴叫。我忽的爬起來,踏著桌子,向鳥窩張望,天吶,一窩新生的小鳥,安然躺在鳥窩中,伸長脖子,長大嘴巴,不住的鳴叫,它們的父母忙著撫慰自己的寶貝,似乎也沒有注意到有人正在窺伺它們。

我輕輕地回到床上,靜靜地躺下,微笑著進入夢鄉。

夢裡,我躺在草地上,成群的鳥兒,在我身邊或飛翔、或輕踱、或啄食、或鳴叫……

後來,母親曾問過我這鳥兒吵不吵,我笑道“好得很,與鳥共眠何嘗不是一種美!”

【篇五:放肆也是一種美】

“就放肆愛放肆追放肆去闖,放肆地大鬧一場,再不去闖,夢想永遠只會是一個夢……”當我第一次被這首名為《放肆》的歌曲吸引時,我就開始認真思考關於“放肆”的問題。

大人們都討厭放肆,認為這“不成體統”“沒有出息”等等,可這首歌曲中卻表明,一個人若不勇敢地、放肆地去闖,就不會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哥倫布只要有一顆星光,就膽敢橫越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如果沒有他“放肆”地精神,美洲大陸何時才能被世人發現呢?

放肆不是放縱,也不是狂妄,它是自由,是飛翔。一隻小鷹被關在雞舍中與小雞一起長大,那它永遠是一隻怪異的公雞;如果它翱翔在自己的天空,做只屬於自己的英雄,那才稱得上是一隻強壯的雄鷹,才配得上“勇士”的稱號。誰不渴望自由呢?誰又真正放肆過,自由過呢?青春再不放肆我們就老了。

夢想永遠是逆向,一路都有人阻擋;夢想永遠是逆光,一路剪影的模樣,只有人們的荒唐才是我心中的天堂。夢想是一個目標,若不好遠,若不讓人們感到荒唐,那完成它還有一絲樂趣可言嗎?比爾。蓋茨曾經只靠區區幾百美元就能發展成為世界首富,而有的人卻能浪費幾百萬卻一事無成。難道有神特別眷顧比爾蓋茨嗎?他的天下都是靠他一人打拼出來的啊!當初若沒有勇敢放肆的心和夢,會有現在的比爾蓋茨嗎?肯定不會有!他的放肆精神是多麼可貴啊!

放肆是一個人的天性,只有釋放它,利用它才能站上巨人的肩膀,這才是種美!

達爾文假設生命是戰場,就讓我基因不投降,把夢想注滿心田,用放肆的美啟用它吧!

殘缺也是一種美 篇18

國三作文 ,915字

相較於殘缺,人們往往傾向於完整的事物。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完整的事物並不總是美好的,殘缺的事物有時也會有它獨特的美。當一個事物殘缺之時,人們往往會懷念它完整時的狀態;然而當它重獲完整時,有時它也會失去其相應的魅力。

完整並不意味著完美,同樣的道理,殘缺的事物依然可以美麗。想必大家都看過維納斯的雕像,一定會認定這是一件鬼斧神工的佳作。儘管維納斯失去了雙臂,但依舊阻止不了人們對她的喜愛,甚至於給她的美麗增添了一份光彩。這是因為有些事情如果太逼真,過於完滿,便常會禁錮住人們的想象與思考。維納斯身上那優美流暢的線條,凝聚於斷臂之處,顯得空空蕩蕩,卻又覺得十分豐富,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藝術創作中經常會使用留白的手法,為了使整個作品更為協調精美而留下空白,也便留下了想象空間。

那麼還是有人會問,完整為什麼不代表完美呢?雖然字面上看來只有一字之差,實則卻為天壤之別。一個鐵環丟失了自己的一部分,只能緩慢地去尋找失去的一部分。因為滾得很慢,反而結交了許多花草為朋友。不過當它找回丟失的那部分後,雖然完整了,但是會跑得很快,再也無法和花草說話。這個故事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然而我卻認為隨後應當添上一筆:它一定會懷念殘缺卻又幸福的生活,因為它只是肉體上的殘缺,卻得到了心靈上的完整。有很多時候都是這樣,你認為殘缺是上帝給予的不公平,然而正是殘缺也造就了那些名人。司馬遷忍辱負重寫成了《史記》,貝多芬雙耳失聰卻譜出了震撼人心的樂章,與黑暗奮鬥的海倫凯勒一直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你可以說這些殘缺使得他們不再完整,但也是因為這些殘缺,使他們無法享受普通人安逸舒適的生活,才不斷激發了他們的鬥志,使得他們堅強的生活下來,並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成就。

不僅如此,殘缺的美還體現在很多方面。當你晚上看到一輪皎潔的明月時,你會不禁感慨她的美麗,不過一彎新月不也同樣很迷人嗎?而且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而言,殘缺的彎月也儘可能地避開了他們敏感的神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盡善盡美的東西,正是因為發現了殘缺,我們才能儘可能去追求完美。從這個意義上說,殘缺為我們創造了許多機會,這難道不算是一種美嗎?

完整的事物不一定美麗,殘缺有時也是一種美。

誠信善良也是一種美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7字

美,並不是穿著名牌的衣服,挎著名牌的包包,更不是濃妝豔抹,而是身邊時刻圍繞著“誠信”的人,時刻圍繞著“善良”的人,她們就像一個個小天使那樣美麗動人,在你的心中蕩起一絲暖波。

“誠信善良”,多麼令人而感到熟悉的字眼,可又有誰能做到?記得有一次傍晚,我去幫媽媽買青菜,邊走邊抱怨天氣熱,這時,我看見了一位賣青菜的老奶奶,這位老奶奶穿著又黑又舊的衣服,圍著圍裙,一頭歷經歲月滄桑的白髮,臉上的皺紋佈滿了眼角,豆大的汗珠順著眼角流了下來,全身幾乎溼透了,見我打量著她,那位老奶奶不禁慈祥地笑了笑,說:“小姑娘,要買青菜嗎?”我走了過去,問老奶奶:“小青菜多少錢一斤?”老奶奶笑著說:“2塊錢一斤。”我給了她十塊,拿起青菜,準備回家,可走了一半的路時,我突然聽見有人在叫:“小姑娘,等一下!”我停下腳步,疑惑地轉過了頭,心想:誰在叫我啊?這時,那位老奶奶緩慢地跑了過來,喘著粗氣,將三塊五毛給了我,我頓時二丈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心想:為什麼無緣無故的就給我三塊五毛呢?老奶奶彷彿看透了我的心思,一邊擦汗一邊說:“剛剛沒給你找錢你就走了,這不,我給你拿來了。”就在這一瞬間,我的心裡像五味瓶一樣感慨萬千,我心裡流過一股暖流,滋潤著我,望著這擁有金子一般的心的老奶奶,我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謝謝您!”老奶奶笑了笑說:“快回去吧。”我點了點頭,不捨地望著這位慈祥和藹的老人。

老奶奶,您樸實無華,擁有著誠信與善良,在我的心田裡播下了擁有著誠信善良的種子,相信這小小的種子會長成參天大樹,帶著我仰望一碧如洗的藍天,我會將您永遠銘記在心,您是我第一次懂得了誠信的力量,善良的可貴,真正的美……

美麗的晚霞照在西邊,也把我的心照得閃閃發光……

死亡,有時未嘗不是一種美——讀《紅樓夢》有感 篇20

讀後感 ,1093字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主要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兩府由盛而衰的過程。這部名著的後四十回是由高鶚續寫的,讀來最讓讀者耿耿於懷的,是高鶚居然讓林黛玉在哭罵上天不公之後,最終抑鬱地死去。

我們中國人是樂見歡喜大團圓的結局的。為什麼不讓她因痛失愛人,哭伏在賈寶玉逐漸冷卻的軀體上,悽慘卻又甜蜜地一起死去呢?那樣豈不更遂人心願?有人這樣質疑。

高鶚的續寫水平如何,自有專家評說,輪不到我這個小女子置喙。但對於黛玉最終結局的安排,我覺得他還是忠實於曹雪芹的創作意圖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也許會有人指責我,說我跟高鶚一樣的冷血。但,諸位為什麼不先去掉腦中的“圓滿”,客觀冷靜地想一想,再來作出自己的判斷呢?

林黛玉,一個為情而生且願為愛而死的女人,可賈寶玉卻未必那麼痴情,這兩人從一開始便註定是沒有好結局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試想如果林黛玉年華逝去,容顏不再,誰又能保證賈寶玉一定毫無二心,從一而終呢?不,不會的!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男人三妻四妾根本就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於痴情的林黛玉而言,這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炸了。昔日送的紅玫瑰,也許轉眼就成了牆上被拍死的蚊子血;以往買的白百合,恐怕也最終成了嘴角遺留的飯菜粒。而兩個極盡浪漫的人,又怎堪忍受如此生活重負,此等粗鄙流俗!一遇到塵俗瑣事,你躲避不迭,我唉聲嘆氣,應是生活常態。溫室的花朵,怎經得狂風暴雨?“連理枝”或終被摧折,或終成了“分飛燕”。此等結局,應不難料想。

換個角度而言,賈寶玉娶了薛寶釵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譬如說,在賈家家道中落後,按薛寶釵的心性,應會毅然擔起家庭重擔,穿著粗衣糙布,插著木頭簪子,為賈寶玉辛勤勞作,一個人默默承受一切,毫無怨言。可你能想像出林黛玉換下綾羅綢緞,洗手下廚,洗衣做飯時的模樣嗎?且不說林黛玉弱不禁風,要靠人蔘燕窩維生,靠苦口良藥活命,單就她那孤傲清高、憤世嫉俗的性子,也是斷不肯做這種事的。幸好,林黛玉是在賈府徹底沒落之前去世的,所以也就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在人世飽受磨難浩劫,難免落魄沉淪。

平心而論,林黛玉在大觀園內所度過的時光,是相對比較幸福快樂的—有過真心相愛的愛人,有過或閒靜或歡愉的美好時光,也有過揮灑才情、被人豔羨的輝煌。與其在生時傷懷悲愴,倒不如抱著這份美好的記憶死去。

人,生來總有一死,人不應輕生,但也不必太過懼怕死亡。那些恐懼死亡的人,一定不會想到,有時,死也是一種幸福和解脫。對於林黛玉而言,死,也許才是她最完美的歸宿。

這樣看來,高鶚如此安排是不是特有人情味、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