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蘇東坡相關作文20篇
論蘇東坡 篇1
高一作文 ,839字林語堂先生曾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的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以為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右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
蘇東坡一個多才多藝的人。
他出生在眉山,偏僻的山區,在當時是極不起眼的,但憑他清新脫俗的文采,得到了當時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一時聲名大躁。但因母親病故,與弟弟蘇轍,父親蘇洵返回家中。
後來,他再度返京,因王安石變法一事,主動請求離京,四十多歲時,他調任湖州知州,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被有心人利用,蘇軾遭到逮捕,史稱“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可以說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之後他經歷三次貶謫。其中,令人映像深刻的便是那三次貶謫黃州,惠州,潁州。蘇東坡,他是不幸的,取仕的路途跌宕起伏,貶謫,升耀,一次又一次在他身上上演;但他也是幸運的,他有著樂觀的態度,苦難在他眼裡是微不足道的,他有著將苦難當作樂趣的能力。因如此多次貶謫也創造了他。他在被貶期間創作做出許多炙快人口的文章,流傳千古。
他幾次修建工程,造福了一方百姓,他深受百姓的愛戴。
他為人直率,有話就說,不遮遮掩掩。他的妻子曾多次提醒他,但他毫不在意,一如當初。他邀請朋友到家中做客酒後說多了話,在簾後的妻子聽著丈夫的朋友的言語,明白那些朋友不值得深交,蘇軾不以為然,落得最後被那些人舉報的悲慘下場。
他的生活多姿多彩,他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田陪卑院乞兒”。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一邊可以和高僧結交,探討佛學真理,一邊亦可以和名妓作樂,把酒,論詩。他練習瑜伽,煉製丹藥,求長生不死,但他也並不在意,不論結果,彷彿只是一時興趣而已。
他詩詞書畫樣樣精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可與米芾,
李公麒合稱唐宋三大家。與黃庭堅合稱“蘇黃”,與辛棄疾合稱“蘇辛”。
蘇軾,一個偉人他的身軀已死,但他的名字是個記憶;但他的思想,將千古不朽。
《蘇東坡》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692字追了半個月的《蘇東坡》,昨晚看完了。這無疑是部成功的歷史劇。以蘇軾為線索,使觀眾明白宋朝的興盛衰亡原因。君主遠小人而近賢臣,則國盛,反之,則國衰。
雖然本劇為了體現蘇軾的文學才能和政治之道,把其他同期的政治文人反面性格描述得比較過頭,可是我還是喜歡上了這部劇,並且一看就斷不了。當蘇軾閉眼老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當時的百姓一樣沉重。蘇軾離世了,去天上繼續做他的文曲星了;大宋少了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世界少了一位詩文書畫皆精的大才子。悲傷的同時,我又為他終於擺脫人世間的疾苦開心,他終於不用受制於人,勞苦奔波於世。
原本對蘇軾也就《水調歌頭》,《赤壁賦》的印象,現在真的從心底裡喜歡這個愛國愛民,為人正直的東坡先生。他不畏強權,敢於直面聖上,擊鼓為民請命;他不怕降罪,開糧倉,解民缺糧之困;他勘察地情,挖井引水,解人民飲鹹水之苦……這樣的事太多了,我腹中墨水畢竟遠遠比不上這位東坡先生,不知該如何去表述了。
通常觀後感,應該有對自己生活的思考,我這裡也來說下。像我這樣的弱小女子,在平凡的崗位做著平凡的小事,關於天下,我既沒有什麼發言權,也不甚關注;說到自己,與蘇軾一比,簡直無地自容。遇到客戶催單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心裡團團轉,若更悲劇者,發貨方無法準時發貨,我便恨不得能到工廠,逼他給我變出貨來。如果像我這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鬱鬱寡歡,那蘇軾這一生可就有得罪受。但他沒有,並且,每貶至新處,總能做些政績來,他做事從不為取悅領導階級,只一心為著百姓,我想這就是他總是“貶不敗”的原因吧。
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如何能夠做到處變不驚,這是值得我一生探索的事。我要好好向東坡先生學習!
我心中的蘇東坡 篇3
國三作文 ,570字雨,淅淅瀝瀝得下著,細細的雨絲打在樹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響。似乎,一切都顯得那麼蕭瑟。即使是這樣,你仍舊可以看見,一位老人,拄著竹杖,穿著草鞋,邁著輕盈的腳步,泰然自若地在雨中行進。他,就是蘇東坡。
官場失意,文場敗筆,愛妻病逝,彷彿一切都在與他作對,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一甩煙雨任平生”。他甚至自嘲,“深入死灰之木,心似不繫之舟”。彷彿上天就要將他的心摔個粉碎。
但是,他沒有墮落,沒有頹廢。他坦然面對現實,他以曠達樂觀的胸襟接受了這個現實。“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縱使雨一直下,他心中始終有著自己的太陽傘,縱使風一直刮,他腦中始終有著自己的避風處。愛妻病逝,十年後的他仍就記得起愛妻“小軒窗,正梳妝”的模樣。他是個有情有義的真男人。
即使自己鬢角微霜,面對外敵的入侵,仍舊“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雖然壯志未酬,但他自己被貶,卻還憂國憂民憂天下。似乎整個國家的重擔,全都落在他一個人身上,這種社會責任感,超越了權力,地位,金錢……即使他夙願難以實現,也無愧於國家,無愧於自己……
最終,他將種種不快,全都化成了江水,一句“大江東區浪淘盡”將自己的憤懣隨江水而流逝,只留下一種樂觀,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雨漸漸停了,山頭升起了明媚的太陽,霞光打散了一切陰霾。他,駐足,四周環視,微微一笑,繼續大步向前走去。
黃州的兒子——讀餘秋雨《 蘇東坡突圍》有感 篇4
讀後感 ,1131字讀你的時候,你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想你的時候,只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問你的時候,你卻說“一蓑風雨任平生”。
—題記
近日拜讀了餘秋雨的《蘇東坡突圍》,隨他走進歷史洪流,觸控早已風乾了的淚痕,或悲或嘆,或思或悟,一時感動縈繞心中。
餘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在八百多年前的宋朝歲月裡,你陷於“烏臺詩案”中,因心懷叵測的小人的惡意圍攻,你被長途押解,貶謫黃州,風雪交加,空餘你孤獨的身影,一句“一蓑風雨任平生”不知敲落了多少滄桑老者的熱淚,打動了多少後人迷茫的心!
你,一個後起之秀,名震文壇,作為蘇家三傑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卻因此而落難,就像你弟弟所說的一樣“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在監獄裡,你被侮辱,被摧殘,你用純銀般的嗓子哀嚎著,哀嚎到嘶啞,這本是一個只需要哀嚎的地方,你寫那麼美麗的詩就已經荒唐到底了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濃妝淡抹,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出獵。
就這樣,你經受不住日復一日,通宵達旦的逼供,你閉了閉眼,就承認了,你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你的渾身髒水,孤獨的走進了荒涼的黃州,你如同一隻小蝌蚪在洶湧澎湃的大海里顛簸,“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夢想雖然屬於美麗,現實畢竟歸於澀意,你品嚐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盡受了官場的煉獄洗禮,於是乎,餘秋雨先生告訴我:“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他漸漸迴歸於清純和空靈,習慣於淡泊和靜定,在艱苦的中墾荒種地中,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我想,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身世與經歷,才造就了你大氣磅薄的詞風,酣暢淋漓的書意吧!
餘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你走到黃州赤壁,面對著赭紅色的陡峭石坡,浩蕩東去的大江,你閉眼深思,你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注入了意味,結果,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祕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不朽的篇章終於在黃州誕生了!餘秋雨先生說:“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於一場災難之後,成熟於滅寂後的再生,成熟於窮鄉僻壤,成熟於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
餘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你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託遺響於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你不再悲觀,不再耿耿於懷。你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黃州成全了你,你成全了黃州。
現實的殘酷,競爭的激烈使你內心深處傷痕累累,但你卻一貫保持著那樣豁達的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讀你,想你,你的詩篇讓我感動,你的心境讓我震撼、感慨。
蘇東坡 篇5
國二作文 ,706字蘇東坡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宋朝時候尤其以詩文出名,蘇東坡,蘇軾,東坡居士,歷史的傳奇,中華的瑰寶。雖然歷史已過去,幾千年已過去,但是蘇東坡仍然帶給人以更多的思考和啟迪。
蘇東坡由於參加王文良的政變,被砭下臺。蘇東坡雖說是一於官場,卻得意於人生。他在隱居的這些年裡培養了隨性,率真,樂觀,灑脫這些良好的品格,他也變得嚮往自由,豪放樂觀和豁達。
其實蘇軾最大的一個愛好就是夜遊。他那片牛肉與酒的小文記得就是一件夜遊的行徑,可是這個夜遊的行徑卻非常不可思議。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地方官是不能飲酒的飲酒必須要受到處罰,但是蘇軾不僅飲酒,而且大醉,卻是必定要受到處罰的,但是蘇軾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入肚無髒任見大王”。從這裡便可以看出蘇軾的任性放蕩率真的性格也可以看出他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的心態,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呀!
蘇軾有一句詩: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句詩便是蘇軾任性,隨性,嚮往自由的表現。蘇世隱居期間他沒有了自由,更被束縛起來,這是多麼的悲慘,但是他卻毫不放棄。是,不能在現實中找到自由,在詩中找到自由!這是一個詩人豁達的胸襟與樂觀的態度。他也給我們後人帶來許多的啟示,珍惜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蘇軾有一篇乞丐的故事也很有趣味。這篇文章寫出了他當時樂觀的胸襟與豁達的人生態度。樂觀豁達才是對他隱居生活最好的描述雖然他當時無人與它為伴,但是他的內心是非常幸福的,因為他從他的因為他從平凡之中感到了幸福感到了快樂。就是快樂很簡單,快樂隱藏於平凡之中。
是的,正式蘇東坡的樂觀,灑脫,曠達的胸襟,才成就了他的一世英明,他的文學造詣,是他的成功,是他得意於人生的見證!
品讀蘇東坡 篇6
高二作文 ,1358字寄一葉扁舟,捋一輪明月,載一船星輝,品一壺美酒,我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執著而堅定地仰望著那位鍾天地靈秀於一身,攬人間才華於掌股的蘇東坡。
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東坡是個豪情萬丈的人,他少年時受到父親蘇洵的耳濡目染,以“澄清天下”為大志。她的才情,被歐陽修所賞識,於是開始了他的仕途,也是他傳奇人生的起點。可好景不久,噩運奔騰而來,因與王安石的意見不和而自願流放杭州。蘇東坡是個正真率性的人,他自然不會明白官場的凶險。他只是看到受苦的百姓,動盪的社會,他想要拯救卻有心無力。無情的現實讓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初衷,美麗的西湖是否給了他答案?
蘇東坡對亡妻王弗,亦是情意綿綿。仕途受挫後老天爺似乎還要給蘇東坡一個無情的打擊,結髮妻子王弗去世。雙重的打擊讓蘇東坡疲憊不堪,倒不出心酸與悽苦惟有淚千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悲慟的悼詞穿透紙背,化為無形的淚與思念。他在夢中,似乎看到了小軒窗,美麗的妻子正在梳妝打扮。
蘇東坡還是個重手足之情的人,特別是對弟弟蘇轍。被貶黃州期間,七年未見弟弟,只能對月飲酒吟詩,來寄託自己的思念與美好祝願。
人有悲歡離合,豁達的東坡只好但願人長久,長裡共嬋娟。孤獨的蘇東坡,何時才能與子由舉杯邀明月呢?
一蓑煙雨任平生
提起蘇東坡,就不得不提黃州。因為黃州是蘇東坡的轉折站,突圍城,煉功房。當年,經歷慘痛的“烏臺詩”案後,蘇東坡作為一名罪犯,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滿身汙水,傷痕累累地來到了黃州,這個註定要與蘇東坡產生千古對話的地方。
失意苦悶得蘇東坡終於在此體會到了人性的蒼涼。平生好友面對東坡情真意切的信時竟無一人答之。陪伴他的,只有清冷的殘月、冰涼的寒枝和“寂寞沙洲冷”的悽苦心境。
然而,蘇東坡怎肯向現實低頭成儒夫?他收起了官場的尖利,洗去了人生的喧嘯,尋找無言的山水對話千古的文人。一蓑煙雨,一雙芒鞋,一柱竹杖,便可吟嘯且徐行。面對如此的大起大落,又有幾人能做到“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與無情”呢?
與其說黃州是蘇東坡沉寂的安身之處,不如說是他的起點。在這裡,蘇東坡開墾耕作,遊山賞月,原始的氣息慢慢使它變得成熟。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的,這種成熟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茫,是寬闊而不膩耳的音響,溫和雋久,純淨自然。於是,流傳千古的偉大作品“三赤壁”產生,留給人們“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超脫淡然。
人們常常同情與蘇東坡的悲苦遭遇,可正是這些磨難成全了一代才子。人們會銘記那位才華橫溢,文采飛揚的蘇東坡,卻很少記得那位在宦海浮沉的文忠公。
一樽還酹江月
人生的起伏跌落讓蘇東坡漸漸變得豁達脫俗,養成了“自適其樂,忘得失,齊生死”人生觀。儒家使他安得其命,道家使他順其自然,佛家給予了他一顆平常心。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蘇東坡,仍然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淡然地面對榮辱得失,生死無常。
蘇東坡經歷了入世、出世、忘世到遺世,愈老愈熟。“江海寄餘生”式的灑脫,也只有天真勇敢的蘇東坡能做到吧。
醉笑陪公三萬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卻不曾被歷史的泥沙掩埋,而是成為一代代人的精神榜樣與楷模。我欽佩蘇東坡“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的寫作風采,更敬佩他的豪邁、豁達、超脫與真誠。我虔誠地拜讀蘇東坡的遺墨,細緻地品味蘇東坡的人性魅力,蘇東坡教會了我笑傲人生!
與蘇東坡對話 篇7
高二作文 ,865字那日瑣事縈心,揮之不去。苦悶無解,隨手拿本書來解悶。胡亂一翻,一瞥,是那早已讀過的《赤壁賦》。
再讀一讀吧,唉。
未讀罷,已覺心裡被一石擊起漣漪,眼前似乎就是那場景。遊玩的眾賓客之中,有一微生華髮卻目光灼灼的男子。
我似乎在那舟上,在清風明月之中。眾人舉酒,喧鬧。氣氛美好,又誦起歌來。我也輕聲和唱,在那悠遠的簫聲之中,那男子微嘆一口氣,端正地坐著,忽而問我:“為什麼這聲音如此悲涼呢?”我微微一怔,這人想必是東坡居士—遭貶失意,不受賞識。內心之苦寂何人能解?我呢?心裡微微湧起了一抹淡淡的憂傷。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我不由想起這幾句話來,又將其解釋給先生:“生命短暫,無可奈何,只得寄情於歌,在悲風中吹奏出來啊。”聽罷,先生有些悵然,在歌聲之中,我們二人沉默……
我想起他那《赤壁賦》,先生如是問,客也如是答。眾客默然,仍有簫的餘音一顫一顫,拂動那根心絃。
我料想這遊玩之樂會被哀傷而打破,然而未待多時,東坡已換了剛才那種情。這時東坡卻又昂起頭來,起身走到船頭,神情堅毅而淡定地說對我說:“我們為何這樣悲傷呢?”我心生疑惑,又問他:“難道您有不同的心情?這此情此景,怎讓人高興得起來?”東坡見我如此哀傷,微微一笑,輕聲說:“日月若以一瞬觀之,則在變化,而萬物以永恆的視角來看,又怎麼有窮盡呢?這月與風是自然的無私饋贈啊,盡情享受就好了,何必追求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何必為那種事哀愁呢?”
聽罷,我無語。是啊,我為何而苦悶?人生世間,總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為名為利,奔波勞碌,瑣事縈心,何苦?蝸角虛名罷了,值麼?即使不得志,人生還有許多美好值得珍惜,何必困於一時一事呢?且行且珍惜,歲月就會靜好無恙。
我會心一笑。
宴飲繼續,與先生對歌,讓人沉醉。不覺那東方已有新日升起……
掩卷沉思。我想,與風景同樣無盡的,還有先生在逆境中曠達的樂觀精神,與先生對話,使我受益。
思緒已從船上抽離開,然而那偉岸而淡然的形象又躍然紙上。這一閒日,我與東坡先生面談,而非只翻了那薄薄的一頁書。
追尋蘇東坡 篇8
高三作文 ,971字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朝代,我似乎看見你在遐想。我驚歎,身後滄海橫流,你卻安之若素。時間如風,如沙,想抓卻抓不住,握於掌心流於指間。彈指一揮間,反倒使我越陷越深,陷入你的文字,陷入你的風華。
品一杯清茗,閉目凝神,思緒穿越縷縷時光,我陪你一起淺吟低唱:“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可其間總有一股淡淡愁思,令人黯然神傷。江月依舊,無奈你早已仙逝。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你定不會想到千年之後會有這麼一個俗子如此痴迷地追尋著你。
去年夏日,一個人,一揹包,一張至四川成都的火車票,一場寧靜的旅行就此開始。起初眉山並不在我的計劃之中,可在火車站看到眉山的車次時,我便猛地想到了你,我無法解釋是怎樣一種衝動牽引著我。眉山是你的家鄉,於是我坐上了開往眉山的火車,循著歷史的長河,希望尋到你的足跡。我來到了三蘇祠,這裡便是你的歸宿,在那裡我虔誠地燒了一炷香,之後我放慢腳步,安靜地打量著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深巷、盆景、古物、浮雕……我只有通過這些去觸控你,還原你筆下的如畫江山。走在青石鋪就的小道上,我徘徊、彷徨,同時又有些許釋然。我淺唱著你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低吟著你的“也無風雨也無晴”,之後我沉默了,不如再多燃一炷香,把一切冗雜拋開,帶著信仰,為你再次深深地鞠躬,然後悄然轉身。
坐在祠前的臺階上,我靜觀過往遊客,成群結隊,談笑風生。他們有的相互講述這裡的文物,有的用手中的相機把這一切定格,之後再說著笑著滿足地走開。我靜靜地看著,似乎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該怎樣開口。我倚在石柱旁,抬頭便看見了一副對聯:“宦跡渺難尋,只博得三傑一門,前無古,後無今,器識文章,浩如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屬,任憑它千磨百鍊,揚不清,塵不濁,父子兄弟,依然風雨共名山。”此聯句式工整,仄起平收,大氣磅礴,現在想來不知是為你而作,還是為這塵世中的觀光客而寫。
心是潮溼的,天空亦是潮溼的,不知何時,天下起了微雨。我沒能如你般超脫,在雨中吟唱“一蓑煙雨任平生”;我也未如你般瀟灑,能夠候到“料峭春風”“山頭斜照”。我觸控不到你,便撐著黑色的傘,安靜地閉上雙眼,想著從傘下飄走的每一陣清風,可以默察你的靈魂。
東坡,我在你的故土摸索你生命的印跡,但也只是匆匆掠過。時光恰似塵埃,足以湮滅一切,我彷彿經歷了一場夢幻之旅。
既然尋不到你,不妨讓你活在書中,活在我們的記憶裡。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101字一代文宗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他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格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之前,我對蘇東坡並不瞭解多少,在看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之後,才對這位不朽的傳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連林老先生都說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用詳盡的語言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
為官,一生只要安安穩穩,腳踏實地就可以了。例如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
而在於蘇軾面對生活,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的態度。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蘇軾的一生,艱辛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與王安石鬥智鬥法。對於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暫且不管。他的人生,他的奮鬥目標是定位在老百姓的生活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快樂或是艱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於水火發生了牴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於在他管轄的州府裡,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這就是蘇軾為民著想的一生。
蘇東坡與王安石的鬥法決定了他的一生,也決定了宋朝的命運,王安石的變法本意是好的,可他過於自負,有許多新法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給人民增加了很多的負擔。於是王安石把許多反對他的賢臣都貶到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一些小人,蘇東坡對新法極力反對,連續上奏,最終也被貶到杭州,可這只是剛剛開始。被貶後,蘇東坡仍然堅持對抗新政。把幽怨的感情全寄於詩中。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一生飽經憂患,可他並沒有尖酸刻簿,沒有消沉。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他是一個樂天派的詩人。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四處遊歷從出生到架鶴西去,他的足跡遍佈中國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處,都會給當地人帶去他所獨有的深遠影響。蘇東坡的詩詞良篇裡,他既能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也能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凜然正氣,必然永存。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099字成長的財富
說起蘇東坡,大家的第一印象必定是“豪放”二字。這從他的詞中不難發現。但讀過林語堂老先生的《蘇東坡傳》後,我對蘇東坡又有了新的認識。
林語堂老先生用了極為簡潔的語言概括了蘇東坡的一生。從童年的書海生活到青年出入仕途,到中年的宦海沉浮,再到晚年的遷謫,讓我們看到不同時期的東坡的傳奇經歷。
但正像林語堂稱其為樂天派一樣,似乎是沒有什麼是可以真正使蘇東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懼的,在他的一生裡,蘇軾永遠自由自在,正如他的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擊,在他眼中似乎就從未發生過,他所關心的,只有民生,即使在貶謫之地,他的政績依然出類拔萃。
孟子曾經說過,人要有“浩然之氣”,如果你是正確的,那麼,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而蘇東坡一生都追求著這樣的浩然正氣,他不偏執,不狹隘,在王安石一黨掌權時,在各地都積極推行新法時,蘇東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來指責新政,結果被貶謫;而在新法被全面廢除時,他依舊沒有嚴格執行,他留下了他認為對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貴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於舊黨和新黨之間,因而再度自求外調,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裡,他過得依然很愜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雲這樣的知己。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蘇東坡不以形所累,他在《記遊松風亭》裡寫道:“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要登亭子,亭子還在遠處,人卻已累極,蘇東坡卻忽然想到,為什麼不能就地歇息呢?是啊,何處不可安歇,何必要到亭子裡去呢?有了這樣的心境,他才能縱情山水之間,不以為貶謫為憂。有了這樣的心境,即使在窮山惡水的嶺南,依舊可以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有了這樣的心境,他才可以在瘴氣重重的海外,完成了《論語》、《尚書》、《易經》的註解。
他可以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面對政治上的打壓迫害,他一笑而過。
他可以是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甚至於不小心諷刺到他人,自己卻依然樂在其中。
他可以是個看清世間的哲學家,月光下的的漫步亦可以啟迪他的哲理。
他是偉大的書法家,是正義凜然的法官,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不得不被世人所敬佩。宋朝皇帝雖有愛才之心,就連後宮皇太后都欣賞東坡的為人和文彩,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蘇東坡還是屢遭貶官。不過他的一句話說得好:“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好一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敢問當今這世間有誰能如蘇東坡一般無所畏懼,如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佛教的否定人生能讓你堅持本心,不為他人所動搖。
儒家的正視人生能給你面對苦難的勇氣,敢於一搏。
道家的簡化人生能讓你看淡一切,逍遙自在,無為而治。
這些不正是蘇東坡為世人所留的巨大財富嗎?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526字本書所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蹟。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為民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為準繩,而骨子裡則是一純然道家,但憤世嫉俗,是非過於分明。以文才學術論,他遠超過其他文人學士之上,他自然無須心懷忌妒,自己既然偉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對人溫和友善,對自己亦無損害,他是純然一副淳樸自然相,故無需乎尊貴的虛飾。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侷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雖然歷朝天子都對他懷有敬慕之心,而歷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摯友人,蘇東坡竟屢遭貶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在北宋那個言論並不自由的年代,弟弟子由憑藉著冷靜、沉著的性格躲避了不少災難。而我們的主人公蘇東坡先生,卻大擺言論自由,殊不知別有心思的人,早己視他如肉中刺,拔而後快。第一次得意過後的失意來了。第一次的失意主要與王安石集團的碰撞中產生的。結果很明確:蘇東坡要被流放至惠州。這一部分讓我最為感動。這位舉世知名的大文豪可以完全從朝廷大員變身成普通農夫。“他脫去衣袍、帽子、靴子,頭髮用最廉價的皮筋束起,躺在草地上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澤。”那一刻我認為他是個孩子。“他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暢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給他些酒”。那時我能想像到他妻子微笑搖頭的模樣,這個小丈夫。“他會努力地學習種糧食、向有經驗的農民討教,認真地種地。”讓我覺得他就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農夫。集各種情境與一身的蘇東坡,更愛研究東西,他研製過墨,後來聽大兒子邁說,他差點把房子點著了。最讓蘇東坡著迷的還是煉丹術。在流放的這段日子,蘇東坡還結識了很多道士和和尚,這段廣納友誼、閒雲野鶴的日子讓蘇東坡產生了放棄官場的想法。然而一切在皇帝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權後又有了變化。他脫去農夫的外衣,繼續他的使命。
王安石的倒臺為蘇東坡贏得了歸京的機會。據皇太后說“皇帝是悔恨中駕崩的”。深諳蘇東坡治國之才的皇太后,一紙聖旨將蘇東坡召回京都,並升至翰林學士。這讓另一拔,對蘇東坡有莫大敵意的幫派深感不安。新一輪陰暗的較量出現了。章淳,一個曾被蘇東坡稱為“以後將殺人不眨眼的人”,就是這個人使蘇東坡體會到了身心疲憊。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你每天要提防小人為自己備下的陷阱,真要不小心掉入其中,還要無止盡的解釋,還自己清白,這本來就是一件非常累的事。如果這事每天都會依據不同程度出現,還有一個智囊團為了扳倒你而絞盡腦汁,你會做何感想。沒錯,逃離。一代文豪也是人,雖然他不忍心辜負皇太后對於他的信任,同時不捨子由,在猶猶豫豫之中回想第一次失意時生活的愜意簡單與舒心,讓蘇東坡下定決心,離開是非之地,迴歸自然。與他的偶像陶潛一樣,做一介普通的農夫。然而命運弄人。護身符的皇太后死了,小皇帝當政了。這個脾氣暴燥、急功近利的小皇帝不可避免的被懷有居心的人利用,頒佈了一系列的罷黜流放聖旨。一批三十多個朝廷曾經的重臣無一倖免,全被流放到海南蠻荒之地。
這次的流放條件非常艱苦,蘇東坡當起了蠻荒之地的閒雲野鶴。心靈得以寬慰的他並不埋怨國家。據說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幾首千古經典就是出自這個時期。讓人心寒的是此次流放,也成為殺害蘇東坡的罪魁禍首。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走近蘇東坡 篇12
高二作文 ,949字詞如其人。他的豪邁眾所周知,故而他不經意間所流露的溫柔和深情,才更為動人。
蘇軾十六進京赴考,雖因考官的失誤只得摘取榜眼,但事實上,他卻是那個真正的狀元,稱其“鬼才”不足為過。貶至黃州時,那一首《赤壁賦》掀起了文學史的驚濤駭浪,拍碎了多少詩人“風花雪月”、“無病呻吟”的美夢。晚年的蘇軾,有“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狂傲和老當益壯的豪情,亦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蕩氣迴腸的氣勢和超脫瀟灑的神韻。
文如其人—他是浪漫之詩人,豪放之詞家,超脫之文人。他的豪邁眾所周知,故他的溫柔和深情才更為扣人心扉。一首《江城子》,字字悲涼,句句斷腸,無奈“十年生死兩茫茫”,讀來令人無語淚漣漣。一直以來,蘇軾在人們眼中,幾乎成了“樂觀”的代名詞,似乎他流露出的情感中有一絲悲哀都是令人詫異的。殊不知他也是人,而非仙非神。“小軒窗,正梳妝”,恍然間,他記起了亡妻梳妝時的嬌美,他都記得,他沒有忘。即使相隔十年,相隔陰陽兩界,他都沒有忘。辛酸淚,無處訴,月夜孤身一人,身居他鄉,哭成此詞,何人不感慨?何人不動容?
蘇軾的人格魅力難以琢磨,他像一個熔爐,將“儒”、“佛”、“道”三種看似截然不同的思想巧妙地鍛鍊融合在一起。他積極入世、憂國憂民;不計得失,信奉眾生平等,卻又認為死生是相生相成,追求內心平和。然而,要清楚蘇軾究竟是怎樣做到的,我們就不得不提“烏臺詩案”。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軾的弟弟蘇轍如是說。“烏臺詩案”,他被小人誣陷,雖死罪可免,但卻活罪難逃。一貶至黃州,二貶至餘杭,三貶至瓊州。瓊州即海南,宋時仍是荒夷之地,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貶,再貶,貶至無可再貶之地。問起:“恨否?”他只是笑著:“何為恨?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眼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我不是蘇軾,也無法真正明白,這一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後,究竟有多少的情感在其中。這是種對自己,對小人的釋然、包容,而其中又有刻在他骨子裡的積極、樂觀與曠達。或許還有些什麼。但是,由一個被迫墜入深淵的人說出這樣的話,我的感受只有震撼和千萬分的心疼。
蘇軾有情有愁,他是個俗人;他的思想是汲取了世間精華,又彷彿脫離紅塵。世人皆說李白是騰飛成仙,陶淵明是遁土化靈,他們都是“仙靈”。然而蘇軾不一樣,至始至終,他都在人間。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953字“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蘇東坡
我曾聽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品過“一蓑煙雨任平生”,讀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東坡的畢生,縱使命途多舛,也無法阻擋他憂國憂民的腳步。
居廟堂之高
為官,他心繫黎民。
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內,蘇東坡用太后的恩寵,請求大量的撥款,實現了針對於全城的公共衛生方案,修整出了一個全新的杭州。
淡水資源在當時是極其重要的,它主要源於西湖,而西湖起著可以為百姓和稻田供水的作用。
可是後來,西湖就開始日漸縮小,湖面蔓草叢生,六井年久失修,蘇東坡也只好在“引湖水作六井”後,親自去拜謁當年參與過這項工程的和尚,聽取了他的意見,用陶瓦管代替竹管,上下用石板包圍,以防水管再次被破壞。一切都計劃好後,蘇東坡利用自己的權力派遣了一千個兵,結果很早竣工,工程也做得很好。
供水工程結束後,蘇東坡立即著手清除西湖中的水草,他向太后請求撥一萬七千貫,又向朝廷上書。隨後,他將堆積如山的水草和淤泥用以建築湖上的長堤,這就是後來的“蘇堤”。
處江湖之遠
為民,他憂國憂君。縱使蘇東坡經歷過多次沉重的政治打擊,但他並沒有產生絲毫怨恨,只是身在野,心憂君。
紹聖三年,博羅大火全城付之一炬,地方官救濟無家可歸的百姓,臨時搭棚供他們居住,官家衙署全都焚燬,全需重建。蘇東坡擔憂官方搜刮民脂民膏,便建議程之才公正處理這件事。
蘇東坡站在惠州街上,看著百姓們一個個排著隊向當地政府繳納捐稅,心中不覺嚮往平等的生活。更有甚者,竟因政府自私自利,再加上為了自己的利益所著想,只收老百姓們的現金。
在豐收時節,谷價下跌,有許多農民拉著滿車的穀子,卻因政府需繳納的捐稅按糧價高時計算和谷價的下跌,只能在低價市場出售。
蘇東坡憑藉與程之才的交情寫了一封長信,信中揭發衙署積弊,向農民純然勒索。他又請程之才和稅吏、運輸官舉行會議,將他們說服並建議以當前谷價徵稅。數月後,他在聽說三位官員已決定向朝廷呈請後欣喜至極。
蘇東坡在朝不被奸邪小人所左右,勇於發表自己的政見,因指出王安石變法對老百姓的迫害,家破人亡。在野,一貶再貶,仍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為老百姓謀福利,為自己謀求詩意的生活,被貶廣州。
無論在朝還是在野,蘇東坡都隨心所欲,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所謂的“至情至性”。
再讀蘇東坡傳 篇14
國三作文 ,72字轉角遇到蘇東坡 篇15
國一作文 ,335字當人老了,有些人會漸漸地在大自然中找到歸屬感。因為,她美。她是由內而外的美,是清澈簡單的美,是不摻雜一絲雜質的美。厭倦了凡世,看破了紅塵,便開始嚮往那些簡單的風景。
他被家童關在門外,卻絲毫沒有責怪的想法。他聆聽著江聲,想起了很多,他想起了自己已故的妻子王弗,他時常會夢見她,熟悉的窗前,熟悉的眉眼。他想起了將至的中秋,又想起了曾經的中秋,家鄉的中秋,那才是真正的中秋吧。自己也曾是無憂的少年啊,帶上時興的頭冠,雄赳赳地大搖大擺地上街去啊。
他苦笑,誰沒個過去啊。可是若享受過安居樂業,誰又甘願再一次顛沛流離呢?
從北宋到南宋,從眉州到黃州,從少年到男子,從夫妻恩愛到孤獨一人,甚至天人永隔,有時候,不過一個轉角的距離。
我眼中的蘇東坡 篇16
記敘文 ,855字蘇東坡風雨的一生,我們或許永遠無法親身經歷,只得停留於書本,然而他的釋然心境和人生態度卻是我們需要拾起的……
就算道路曲折,他也能夠寫下“一蓑煙雨任平生”;就算風雨瀰漫,他也可以“吟嘯且徐行”,哪怕你將他一貶再貶,他甚至可以一笑置之地放下。“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那樣的豪邁霸氣,沒有一處不透露著剛正不阿、超凡脫俗的氣質,試問,如今,幾人能夠做到?
蘇軾,一襲布衣,坦率純真。在他的一生中,烏臺詩案使他的征途一下子到了最低點,那就好像萬丈深淵般。黃州,一個淒涼的城,囚住了蘇軾的形,卻囚不住他的神。他不附權貴的氣節讓他不肯擇木而棲,卻因那樣的一身正氣和不阿諛奉承使他一生的仕途變得坎坷。然而,即便如此,蘇軾卻能夠把酒臨風,任長廊上的清風貫穿春秋,卻不覺苦悶,因為有詞足矣。他給自己尋找精神寄託,苦中作樂,自己耕種、造房、寫作,與農夫相契合。在當時,縱有多少豪情壯志,又能與誰訴說呢?
當蘇軾駕一葉扁舟來到赤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面對這古戰場,面對這一片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時也反省著,他清醒了,不再悲觀了,於是便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他泛遊赤壁之後留下的是兩篇名賦與一首懷古之詩詞。餘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寫道:“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
蘇軾,豪邁之下,點點柔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深情的悼亡詞,是東坡為亡妻所作,以及“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痛楚與哀愁。儘管隔著近千年的時光,我們仍能感受這般的痛苦之深、感情至深。
在宋朝乃至如今,蘇軾的無人可替何嘗不證明了他自己?他的心如“竹杖芒鞋輕勝馬”般輕盈,他的心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然,他的心更有無畏於世事變遷的坦坦蕩蕩。
即便離我們如此遙遠,但他用他的詩詞拉近了後人與他的距離,在這歷史的長河之中,不管時代如何在變化,蘇東坡依然是蘇東坡,豪邁卻帶著點點柔情。相信直到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就如《生命中的土地》所寫到的,東坡與蘇軾一起最終成為了我們精神的源泉與歸宿!
蘇東坡 篇17
抒情作文 ,348字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他的詩人。
我喜歡蘇軾,喜歡他的豪邁,喜歡他遇事處變不驚的豁達和灑脫。
有人說蘇軾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行走在被貶的道路上。即便如此,在貶官黃州之時,寫下了吟誦千古的《念如嬌。赤壁懷古》。
就是這樣一個豪放不羈的男人,卻也有著柔暖的情懷。在他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時候,他的弟弟遠在千里之外。他把對弟弟的思念寄於天上的明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的拳拳報國之心就這樣無法得到伸展。
我還記得他把對妻子的懷念融合在了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之中。
既然無法伸展自己的理想和報負,那就好好地生活吧,走遍祖國的名山大川,未嘗不是一種灑脫。
縱然有人為他經歷的不平和坎坷唏噓,亦或者是流淚,卻總能看到他明朗的笑臉和爽朗的笑聲。
人生本來如夢,何必強求太多!
蘇東坡傳第七章王安石變法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694字天才與瘋子
在蘇東坡一生中有個十分重要的人,叫王安石。可以說,講不清王安石就講不清蘇東坡。
王安石與他的變法運動是分不開的。人們談論王安石,主要也不過是因為他的變法。“王安石變法”從結果上講,失敗得很徹底。幾乎沒有任何優點,可以說由於王安石的變法,北宋少苟延殘喘了不下於五十年,也正因為此,對於王安石,歷史上幾乎是一邊倒的罵聲,到了民國,梁啟超先生也比不過為王安石開脫,在勇於革命。
然而,我認為王安石是個天才,不應當叫瘋子。首先,王安石對於經濟學,確實有一定研究,否則,他也無法讓皇帝動心,排除萬難,也要變法到底。其次,王安石罵名很多,卻仍然被後人列入“唐宋八大家”,雖說王安石的得寵同神宗老師韓維脫不了干係,但是其文采讓富弼和文彥博贊評,甚至歐陽修也對他頗有好感。王安石的文才雖不敵蘇東坡、范仲淹等名士,但也是佼佼者中的一員。最後,王安石的創新與嘗試,這一點,雖前有古人,但後來者已進入了近代史,確實王安石的變法是錯的,確實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很爛,確實王安石的變法不算頂尖,但是那些史學家,那些對王安石嗤之以鼻的文人,在批評的同時,為什麼沒有人試著以另一種方式變法?偏偏要等到上百年以後,鴉片戰爭、甲午戰爭了,才試著變法圖存?這難道不應該反思嗎?
另外,我認為,儘管許多文人、史學家否認王安石,但許多時候,後人的評價帶有成王敗寇的嫌疑,成功者的成功被誇大,失敗者的失敗被辱罵,對於勇於創新者,成功了是天才,失敗了是瘋子。
即便,王安石有極大可能是神經病,即便,王安石,固執一端不聽勸告,即便,王安石瘋狂,即便,王安石失敗了,是時代的罪人,但我仍想衷心地叫一聲,“王安石,你是天才!”
蘇東坡傳第八章拗相公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885字當天平開始一邊倒
昨天讀了《蘇東坡傳》第七章王安石傳,今天再讀拗相公,覺得對王安石的看法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對於王安石,林語堂先生對他的評價,甚至有點過分差了。王安石為了他的變法開始集權。對林先生說王安石是極權主義,我是贊同的。任何一個國家,一旦極權,如法西斯般,必然要出大問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在王安石的初次集權,利用皇帝排除異己之時就已然註定,權力的天平開始倒向一個人。
當王朝權利落到任何一個人,包括皇帝手中,王朝便即將走下坡路,但任何一個皇帝或多或少會分權,這也避免了極權的誕生,然而,當權力的天平一邊倒地向著一個人,如王安石,而王安石即手握皇帝這個名義上的極權這,手中再握著皇帝的分權,極權便誕生了。當仁宗皇帝在思想自由的氣氛中挑選出來的英才和老臣們發現時已經晚了,他們紛紛上書,結果不過要麼被貶,要麼被置之不理,御史臺的人們開始彈劾,結果全被換成王安石的人,朝堂上幾乎所有人,要麼支援王安石,要麼退隱或沉默,少數的反對也無人理睬。這時,無論變法成功與否,也無人能阻止了。這就是極權的可怕與害處。
為什麼會出現極權,任何朝代都不會缺少說真話的人,但總缺少制衡。說真話,是給清醒的,且有能力(權力)阻止的人聽得,而不是同王安石一樣失去理智,一心變法的人聽得。在當時,清醒且有權停止變法的,是皇帝。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鄭俠說服皇帝,停止變法的原因。可實際上,皇帝是相信王安石的,如果沒有一翻天象異變,泰山崩塌,新法的停止與否,還是未知數,因為鄭俠也被貶到了遠方。可是,如果當時出現一位讓皇帝信任,且頭腦清醒的人,那麼或許變法根本不會實行或很快停止。因為有這個人,王安石便無法做到極權。天平最多不過左右搖動。這也是為什麼明代朱元璋廢相後,他的兒子朱棣會成立內閣,因為內閣雖有首府,但仍需多次討論,這便是一種制衡,雖仍有極權,但不過是天子過度放權導致,極權時間也不長,因為另一方總會制衡,以致天平不會一邊倒。
但事實上,歷史從來,也不可能初心絕地極權,也沒有一個朝代會絕對分權,極權在天平的一端,分權在另一端,當天平倒向哪方,便在提醒著人們,是時候在另一端加上重量了。
蘇東坡的一生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9字說到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大家一定先會想到文豪、詩人之類的詞吧。而我心裡最先想到的,卻是人生贏家一詞。
一堂課外閱讀課上,老師準備給我們觀看蘇東坡的紀錄片。
蘇東坡有什麼好看的,不就是個詩人嗎!我心裡這樣想著。但是實在也是沒事可做,我只好硬著頭皮繼續看。
一陣淒涼的笛聲如同風一般從寧靜的江水上拂過,蘇東坡和朋友們坐在江上的小舟裡,望著掛在天上那一輪皎潔的明月,聽著那陣陣淒涼的笛聲。
吹奏笛子的人正是蘇東坡的一位友人。聽著笛聲的蘇東坡便不解的問友人為何吹得如此淒涼,友人有些傷感的說道:“人都會有生老病死。等我們死了,就再也看不到這月光下如畫的風景了。”
面對友人的回答,蘇東坡卻堅定的說:“與其現在抱怨人生苦惱,不如現在再多看看這江山明月。活著的時候看夠了,死了也就不留遺憾了!”
影片結束了,蘇東坡在月光下說的話卻還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
轉眼間,一星期過去了。週末,媽媽帶我去農場玩,我一直很不高興。炎熱的太陽像火球一樣不斷的烤著我的臉,餵馬的時候還不小心踩了一點馬糞。整個世界彷彿在和我作對,連太陽也咧著嘴對我壞笑。
這時,我卻想到了蘇東坡。恍惚之間,他好像笑著又說了一遍在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他所說的話。是啊,抱怨人生的苦惱不如好好享受人生。鞋子髒了可以再買一雙更漂亮的鞋,天氣太熱也可以買冰激凌吃。想著想著,我不由得笑了。
真正的生命不是在於它的長度,而是在於它的寬度。幸福,也往往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