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傷仲永相關作文20篇
論傷仲永 篇1
國一作文 ,764字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寫過一篇文章,名叫《傷仲永》,講述了他小時候同鄉一個“神童”的故事。這個“神童”名叫方仲永,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長到五歲也沒見過書寫工具。有一天他卻哭著索要書寫工具,並立馬寫出四句詩來。他的父親目光短淺,將他當成了一件賺錢的工具,每天帶著他拜訪同鄉,不讓他學習。長大以後仲永的天賦漸漸消失,成了一個普通的人。
讀完文章,我不禁為這位天才少年的隕落惋惜不已。方仲永原有那樣好的天賦,假以時間,定能成為名動天下的卿相。但他卻因為沒有得到教育和學習,漸漸化為路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其實,方仲永的沒落,又豈止因為缺之學習?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所處的環境。他的父親沒有為他的學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只知道整天帶著兒子到處顯擺賺錢。同鄉們也沒有阻止父親的行為,還有人用錢去買仲永的詩,想要等仲永成名後賺錢,這種行為更刺激父親的貪慾。如此下來,仲永怎麼可能不墮落?
同時,鵲起的名聲也是使方仲永不務正業,停滯不前的一大原因。方仲永突然成為了鄉里有名的小神童,這樣突如其來的名氣和榮耀,會讓三觀都在構建時期的他心志扭曲,變得不思進取。這種悲劇在現代社會也不斷上演,昔日家喻戶曉的童星,成年後吸毒、賭博,驕奢淫逸,曾經感動中國的抗震救災小英雄,淪為詐騙犯和階下囚,對於心智不成熟的兒童來說,過早的成名也許並不是一件好事。
反觀王安石,他幼時並沒有什麼過人天賦,但勝在後天努力,隨同父親四處遊歷,增長見識。所以當仲永的才能耗盡,默默成為路人甲的時候,與他同歲的王安石卻已準備踏入仕途,大展手腳了。因為王安石的才學,他被宋神宗任用,還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
人生是一次漫長的征途,無論起跑線多麼領先,並不意味著超越平凡,收穫幸福。天賦有時候是上天的恩賜,有時候又是詛咒。所以,要創造美好的人生,必須勤勉好學,奮鬥不息。
傷仲永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57字今天,我們學完了第五課《傷仲永》,這是一篇古文,雖說一些字有些難以理解,可是經老師的點撥之後也就豁然開朗了。不僅如此,我還有了些新的見解和體會。
文中的仲永可以“指物作詩立就”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神童”,他天生通達聰慧,5歲時寫的詩就可以達到“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的程度,可見他擁有常人所沒有的一份天資,可是他的父親因貪圖錢財,拉著他四處拜訪,不讓他繼續學習,導致方仲永的那份天資慢慢地消逝了,最終成了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文章的結論頗耐人尋味。對他的遭遇我們除了惋惜和同情外,還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責備,他們為了自己的一絲小利卻為國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
方仲永天性聰慧,卻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最終成為了普通人,而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如不好好接受後天的教育,豈不是連普通人也不如?
是啊!坐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都不一定擁有與生俱來的那份天資,但父母卻盡力給我們提供最好的條件、環境供我們上學,是為了我們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有所作為,考個好大學,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我們心裡雖也明白,可就是有心無力,難以付諸具體行動。平日裡父母的嘮叨和語重心長的教誨我們置若罔聞,學校裡,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良苦用心我們難以理解,可當我們有了小小的進步時,笑的最歡的不正是他們麼?
古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勤學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不是通過勤奮學習而取得成就而得到世人稱讚的呢?匡衡靠著牆壁,藉著鄰居的燭光勤奮讀書,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濟學家;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並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們都並非天生聰慧,他們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來源於他們的堅持和勤奮。
事實證明: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的。同學們,讓我們珍惜這寶貴的時光,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超越自己,突破極限,千萬不要“老大徒傷悲”哦!
傷仲永改寫 篇3
續寫改寫 ,428字金溪縣的一位鄉民叫方仲永,世世代代以種田為生。
在仲永5歲的時候就哭著要著文具,他的父親非常的驚訝,就向鄰里借了文房四寶。仲永當下就寫了一首詩,並且還寫上了自己的名字。於是他的父親就利用仲永天生會寫詩的天賦而賺錢,卻不讓他學習。就這樣仲永的名聲以比不上從前了。
仲永想著自己不能這樣的消沉下去,不能讓自己的才華就這樣默默的從自己的身上消失。於是,仲永白天在田間勞作。到了晚上就開始學習,剛開始常常因為借不到書而苦惱,於是,仲永就反覆的看一本書,直到將書翻爛。仲永的父親知道了,對此也生感愧疚。要不是因為自己,兒子也不會這樣。於是父親到親朋好友的家中借來了不少的書籍,拿回家給仲永看。仲永看到這些書籍,也是直到父親的一番苦心,也不願負了父親。就更加的用功的讀書了。
過了沒多久,京中開始選舉考試,縣裡的會點油墨的才子都去赴京趕考了。仲永想既不能負了父親的心意,便是要去試一試。
到了京中,仲永被選為舉人。
人的成才不能只依靠天賦,而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培養。
傷仲永新編 篇4
續寫改寫 ,769字仲永已經十八歲了,他的父母很為他的將來著急。由於以前他的父母炫耀他的那一點才華,沒有讓他好好學習,等那點才華消耗光了。他現在已經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了。
他小時候的玩伴,李甲,雖然天生的才華不如他,但通過努力學習,已經中了秀才,現在正在家裡苦讀,準備參加明年的省試。他父母在講這個訊息的時候,悄悄壓低了聲音,怕仲永聽到了傷心。其實,仲永剛好在隔壁房間。
煩悶之中,仲永一個人來到自己家的菜園子。由於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他已經在這個菜園開始勞動了,不過,他種的菜倒是不錯,長勢很好。
“仲永啊,你快回去吧。你父親剛才挑水的時候摔倒了。”隔壁趙乙過來喊他。仲永請回春堂的老中醫過來看過父親之後,老中醫吩咐要讓他臥床一百天才能起來。這下,家庭的擔子全落在了仲永的身上。
家裡的錢已經所剩不多了。仲永只好收了菜,硬著頭皮挑到集市上去賣。仲永在賣菜的時候,不敢抬頭,也不敢吆喝,生怕別人認出他來,說:“喲,這不是仲永嗎?那個神童嗎?怎麼在這裡賣菜了?作首詩聽聽。”如果這樣,他準備把菜擔一扔就溜回家。
可是,買菜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就是神童仲永,人們只把他當成一個賣菜的。倒是他的菜,新鮮碧綠,煞是誘人。沒一會兒,就有好幾撥顧客,把菜全部買走了。一天下來,讓仲永膽子大了點,準備第二天再去賣菜,這樣至少可以維持家裡的生活。
第二天,仲永又去市場了,由於他的菜很好吃,今天來了好多回頭客,他的菜供不應求。漸漸地,在市場賣菜久了,大家都知道了,原來他就是神童仲永。
周圍都是善良的人,他們會取笑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但也會鼓勵一個腳踏實地的年輕人。大家都紛紛鼓勵他:“不錯不錯,靠自己的努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現在仲永已經在市場上賣菜好幾年了,他的生意特別好。過一段時間,他的第一本書《蔬菜種植技術精編》就要出版了。
仲永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
傷仲永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152字讀了《傷仲永》一文後,我也像當年的王安石一樣為仲永扼腕嘆息。仲永從一個神童到一個普通人的經歷令人惋惜。有人說,假如仲永當年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沒有一個愚蠢的父親,也許現在就像李白、杜甫那樣永遠被後人熟知了,也許他寫的詩可以讓“方仲永”這個名字青史留名,也許……有這樣一個父親,真是仲永人生最大的悲哀!
可是,這一切真的全怪仲永的父親嗎?
父親的做法的確在方仲永走向悲劇的道路上狠狠地推了一把,但他不是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我們只顧找父親的錯處,卻從沒有仔細想過方仲永本人。原文中有一句話:“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這時候的方仲永才華已經開始衰退,但還未消失殆盡。此時的仲永和我們差不多大,應該也懂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了。若是他從此刻開始用功刻苦學習,應該也能有不小的成就。可是方仲永呢?他不思悔改,一成不變地延續著原來的生活,最終導致了江郎才盡的結局。這樣看來,仲永才能的湮沒也不能只怪父親,仲永沒有勤奮學習的上進心,而這恰好是一個人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東西。
勤奮努力的學習對人到底有多重要?漢代史學家司馬遷20歲後收集史料,實地採訪,42歲開始寫《史記》。靠著他的堅韌和努力,歷時18年才完成這部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家鉅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後就在家裡的池塘洗筆。久而久之,竟將整口池塘裡的水染成了黑色,才成就了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行書風格;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為研究進化論,勤奮努力了22年,最終寫出了《物種起源》……古今中外,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他們的成功,無一不是建立在嘔心瀝血的努力之上的。他們的故事,不斷激勵著我們奮發圖強。
四五歲的時候,方仲永年紀還小,不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聽從父親的話誤入歧途情有可原,可十二三歲就不一樣了。按古代的習慣,此時的仲永已經快要成年了,完全有自主選擇的能力。是他自甘墮落,沒有一點上進心,不去進一步學習的。最後落的個“泯然眾人”的下場,怨得了誰呢?
仔細想想,仲永其實並不愛詩。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人如果真的熱愛一件事,就一定不會為了什麼目的才去做這件事。倘若方仲永真的愛詩,又怎麼會讓詩成為父親賺錢的工具呢?一個以賺錢為目的寫詩的人,他的詩寫的再好,也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詩人。
所有的悲劇都有其原因。最後,方仲永吞下了他親手種下的苦果:一個本應該成為一代偉大詩人的天才,成為了普通人。唯一在世上存在過的痕跡,就是得知他經歷的詩人王安石留下的一篇《傷仲永》……
作為還在學海中遨遊的初中生,仲永的經歷告訴了我們學習有多重要,同時也警示著我們:不要再荒廢時間了,努力學習吧!珍惜美好的青春歲月,莫要讓寶貴的時間付諸東流!
傷仲永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58字《師說》有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每一個人生來不可能會是人才。方仲永小時候天資過人,堪稱“神童”!但上蒼賦予了他的只是天資稟賦,如果後天不拼搏、不努力,再優厚的天資也會消失殆盡。
方仲永五歲時突然能出手成詩,展露出驚人的才華,但由於目光短淺的父親“不使學”,同縣人只是“漸漸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加上自己不思進取,最終令人嘆息地淪落為“眾人”。方仲永的天資比一般人聰明得多,但即使再聰明,要是後天不接受系統的教育、自己不夠努力,也必然會成為愚昧無知的人。俗話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的學問再淵博,如果不繼續學習,就註定要逐漸落後。仲永的事例給人們以警醒:“不勤奮學習就會落後”是一個公理。不論什麼時候,不管你目前擁有多少學問、多大成就,你都需持之以恆地勤奮努力、刻苦學習。唯有如此,自身才會日趨完美。
愛因斯坦,科學界偉大的聖人,科學史上與他比肩的人寥寥無幾。可他曾經是一個四五歲還不會說話的“笨”孩子,被老師們認為“無藥可救”。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努力,並且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12歲就驗證了畢達哥拉斯定理,最終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如果A代表一個人的成功,那麼A等於x加y加z。勤奮工作是x,y是娛樂,而z是把嘴閉上。”這略顯風趣的話是愛因斯坦的人生信仰,這恰恰造就了“偉人”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方仲永的鮮活事例從正反兩方面告訴我們:不管你目前境況如何,永遠不要放棄學習!不學習,意味著放棄了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終生學習,提高自我,是與時俱進、提升自我最直接、最切實際、最可行的方法。
傷仲永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846字方仲永雖天資聰穎過人,最後卻依舊落得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結局,沒有脫出“世隸耕”的宿命。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仲永兒時沒有進行系統而刻苦的學習,荒蕪了寶貴的青春時光。少年不知學,等年紀大了,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仲永五歲時,一首即興而作的詩作,令父親和鄉鄰發現了他作詩的驚人天賦。於是他的父親拉著仲永四處顯擺其才能,盡情享受著眼前難得的收穫錢財、得到尊重和自高自大的榮耀,而且始終如此,不知醒悟,最終令天資聰慧的仲永“泯然眾人矣”。倘若,其父在仲永的才華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將仲永送去老師那裡學習文化知識,熟讀天下經典著作,那麼原本就天賦過人的仲永定當更上一層樓,會成為一個處處受人敬仰的智者,而不是一個只在田裡種莊稼的普通農民。
世上既然有天資優秀但後天不加珍惜的人,那麼也必定會有天生愚笨但後天勤奮刻苦最終成就大事的人。
曾經有人對威特提出“先天的天賦比後天的勤奮更加重要”,威特卻並不這麼認為,他一直認為後天的努力比先天的天賦更加重要,但那時沒有人認可他的觀點。後來,沒過多久,威特有了一個兒子,出生時特別輕,小小的、皺皺的,哭起來揮舞雙手時,看起來象一隻小白鼠。沒有人看好他,連他的母親也不例外,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孩子沒有未來。但威特卻並不這麼認為,他給自己的兒子取名也叫威特,並開始對兒子進行系統的教育訓練。八年後,小威特在老威特精心的教育下,掌握了數種語言,成為了同齡人中的天才,甚至比那些大他好多的大孩子還要博學。那個曾經愚笨的小嬰兒,如今卻是眾人眼中的天才,如此鉅變,若沒有足夠的後天學習、努力支撐,那它早就崩塌了。
同樣是因努力而成才的還有愛因期坦。年幼的愛因期坦起步晚,卻享譽全球。如果不奮鬥,那麼燈泡也不會亮起。他不懈地學習和努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更多的時候,天賦的作用並不多麼巨大。恰恰相反,那些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勤奮刻苦之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天生不聰明,那就努力讓自己變聰明。只有努力過的人,才有資格說累,才有資格享受盛世繁華和寫意輕鬆。
讀傷仲永有感 篇8
讀後感 ,1417字作為“邑人”,幫助自己的鄰居糾正錯誤,是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仲永的鄰居怎樣做的呢?——“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如此行為,彷彿仲永只是他們成人之間機械交往的一個話題、一粒棋子而已,對喪失了後天學習與成長進步機會的仲永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這讓人們感嘆“邑人”的愚蠢的同時,更悟出人際交往中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
我們生於此世,立足於社會,便不可能“獨立”的活著,更不能夠“自私”的活著。作為中學生,我們現在固然要具有敢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沉靜和決心,但展望未來,時代需要的不僅是擁有淵博知識的我們,更需要有責任心、有合作互助意識的建設者。無論國家交往還是人們的日常交流,如果大家只考慮自身利益,不為對方著想,就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清代的國策和結果便是對世人的一個警告。
自清代康熙皇帝的“閉門鎖國”政策開始,中國被外國列強侵略的命運就已註定。這其中,既有皇族的驕傲自大、自以為天下無敵——我才不需要借鑑爾等卑劣的技術和發展方式,我反倒還要把自己的先進技術藏起來,不讓你抄襲去才好啊——的自大心理作祟,又有皇族鞏固個人經濟與政治地位——故意將資本主義在萌芽中消滅掉——以及他們對當時對己國已經不利的外國騷擾做出消極應戰因素。愚蠢國策導致的後果是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恥辱,是被外國列強蠶食瓜分的血淋淋的事實!落後只能捱打!而不想落後,最好的方法便是謙虛、積極、合作,永遠向比自己好的事物看齊而不是羨慕嫉妒恨。無論是競爭對手,還是身份低微的人,只要他們有過人之處,我們就一定要虛心學習。也許粗糧餅確實是“其貌不揚”,但它卻如一朵桂花,將香味送入口中;又如一隻利箭,射向身體不適之處。“擇其善者而從之”,總是利於自己的。唐代的繁榮昌盛裡,不也有“開放政策”的功勞嗎?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應如同自己名字一樣熟悉吧。故事中既闡述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更像是和本文的作者約好了似的——都說明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重要意義。與普通孩子一樣,孟子兒時好奇心強,見了什麼都模仿、學習,其中當然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孟子最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見解深刻的儒學大家,正是因為孟母對孟子的啟蒙教育和無私奉獻。看到孟子學習環境太差,學習物件平庸,甚至醜惡,孟母便陷入自省,並果斷行動——搬家,終於讓孟子擁有了一位好“老師”—谦遜有禮、崇尚知識、刻苦好學的學習環境。於是,孟子勤奮、刻苦學習,終成大才,成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前有孟母,後有魏徵。魏徵和唐太宗曾是“好哥們兒”。唐太宗作了皇帝后,魏徵前後共提建議二百多次,次次都是站在國家利益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建議,而不是像“邑人”一樣只為自己著想。唐太宗則十分重視魏徵的意見,從諫如流,積極地聽取、借鑑或採納這些建議,即使魏徵的意見不合自己的心意,即使魏徵的話很難聽,也不會像“邑人”那樣對仲永父親的錯誤做法熟視無睹。在一定程度上說,是魏徵和唐太宗造就了貞觀之治;而貞觀之治的出現為唐朝的全盛打下了堅如磐石的基礎。
同學們,我們不僅嘲笑仲永悲劇中“邑人”的愚蠢作為,更要吃一塹、長一智,牢記“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古訓,在學習與生活中不斷成長進步。
傷仲永讀後感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474字今天我讀了《傷仲永》這篇文言文,這篇文言文的大意是: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兒,他從來沒摸過筆,但在他五歲的時候竟然做了一首“神詩”。仲永的神童功力被他父親拿來賺錢了,不讓仲永讀書。他的功力一點點衰退,最後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讀了這篇文章我非常氣憤,這位父親非貪那筆小財富,葬送了自己兒子的未來。如果方仲永好好讀書,也許會成為國家棟梁,那麼他們的財富可能不可估量。跟這一點財富相比簡直太不值了,如果方仲永成為國家棟梁,即使沒有得到什麼大財富,那也可以光宗耀祖。
還想對仲永提一下建議,如果你主動向父親提出去讀書,那麼你可能考中進士啊,再聰明的人不學習也會變成一般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也有這樣的人嗎?有的人是神童,但不學習那也會變成一般人,還有的人不是神通還不學習,那比一般人還要不如,又有一些人雖然不是神童,但他們刻苦努力學習,最後變成了人上人。可貴的是還有一些人天資聰明,還刻苦些學習,那麼他們就會變得更優秀。我們要吃得苦中苦的學習,才能成為人上人出人頭地。
我們要刻苦學習,因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使你成為優秀的人!
仲永之傷,誰之過? 篇10
國二作文 ,590字一個天才的隕落,到底是誰之過?
或許是他親愛的父親吧!
其實,仲永的第一首詩即以“孝”作為主題內容。當然,在古代自然是百善孝為先,所有父母之言都是要聽從的。不然,就是忤逆父母。當然,這也是仲永成長路上的一大阻礙。
果不其然。
王安石將仲永之傷歸結為:仲永出名後,“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他的父親貪圖小利,目光短淺。是的,在古代,一個世世代代耕田的農民,能會拿出閒錢去養一個什麼活都不幹的讀書人嗎?當然不會。在娃兒能幫他賺些錢時,當然要盡力而為。群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嘛!
還有,就是和他一個屯的鄉親。
這一定是另外一個巨大的幕後推手。
一個個用錢幣去乞求仲永的詩,使他的這個貪財圖利的父親有利可圖,扼殺了仲永求知的權利。這不是買仲永的詩,這是在買仲永的命,他的天賦。
再就是這一鄉的秀才們。
他們成功地將仲永的名聲打響了。多麼厲害。這又是仲永的一致命傷。無可奈何,仲永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或許是我想多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他自己。
他還太小,就將才華一展無餘。仲永應該藏拙的。或許,等他在這個家有了說話的權利,他再大放光彩,我認為這樣,或許以後與他的結局會大不相同。
其實,讀了一遍又一遍,孰是孰非都變得各不相同。
但願,不要有下一個“仲永”隕落吧。
……
仲永之“傷”誰之過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7字傷仲永,傷仲永,方仲永之傷誰之過?蓋其父,其鄰,其己耳。
其父之過在於貪。
貪。問其父貪何?文中曰:“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其父過貪,輕易為“受人禮,錢幣乞之”所迷惑,因此失心智,而誤仲永一生。
其鄰之過在於捧。
捧。問其鄰捧何?文中曰:“邑人新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其鄰過捧,那些聞名的同縣之人蜂擁而至,皆以金錢求詩,仲永之名也被捧上天。人生就如拋物線般,經歷了最高點後,迎來的只有墮落。花錢買詩,宴請其父,仲永終日在此等環境中,豈能不受影響?這便是其鄰之過。
其己之過在於懦。
懦。為其己懦何?文中曰:“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從此句可以看出。再從仲永第一首詩的內容來看,他十分孝,對父母唯命是從,不敢忤逆。所以,仲永在父親的“不使學”中沒有反抗。但假如仲永意志堅定,執意要學,或許其人生又將有諸多不同。
但仲永畢竟是個孩子,歸根結底還是錯於其父。古有“孟母三遷”之說,環境是可以改變的,所以還是仲永之父目光短淺,只重眼前利益,忽視孩子的後天教育,從而使天賦無法挖掘。
我不僅為仲永所遺憾、惋惜。若仲永可以學習,接受良好教育,日後必為歷史長河中一顆耀眼的行星。他原來藏壓在地表的黃金——-天賦,也沒及時得到挖掘,在經歷了大陸飄移之後,深深地埋在了地底。所謂的明日之星,也只在漫漫黑夜中照亮了天空,但轉瞬即逝,變成了一顆流星。
白駒過隙,當仲永年老體衰、頭髮花白時,是否會想我自己孩提時的意氣風發?是否會為此感到後悔?但年少也只能作為自己的一個美夢吧,如同流星般耀眼卻易逝的夢。是如同江郎一樣,只有自己才會夢到的夢吧?
自是無人應答。傷仲永,江郎才盡也只能為那遙遠的歷史了吧。可是,仲永會恨嗎?會後悔嗎?我無從知道。傷仲永,傷仲永,仲永之傷誰之過?無聲惟有花落。
奈何只是聽書人,願世間再無仲永江郎然者。
當呂蒙遇到方仲永 篇12
國一作文 ,669字一個月黑人靜的夜晚,呂蒙從酒樓裡走出,來到院子裡的竹林散步。
走著走著,忽然,他透過一排高聳的竹子,看到裡面隱約有個人影,可當時已是深夜,根本看不清他是誰。呂蒙帶著自己的疑惑,悄悄撥開竹子,只見一位農夫,坐在一塊石頭上嘆著氣,月光投下的是一個落寞的身影。
呂蒙看他這個模樣,不禁上前問道:“你為何要在這裡唉聲嘆氣?”農夫一聽,轉頭便見呂蒙正站在他身後,一愣,隨即又趕忙回道:“將軍,我叫方仲永,是山下村裡的一位農夫,我小時候天資過人,天賦極高,不管別人指哪個物品,我都能立馬作出一首詩,然而我父親知道了我的才能後,把我當成賺錢工具,到處帶我去別人家作詩賺錢,不讓我學習,如今,我已和常人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只能種田養家。現在我感慨萬分啊!”
呂蒙聽聞後有些震驚,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以前是一個很不愛讀書的人,認為書裡的東西都沒什麼用。如果不是孫大人當初獻身說法,勸我讀書,我也不會像現在那麼博學多才。”
看著方仲永十分吃驚的神情,呂蒙接著說:“我當初沒有任何學識,但靠自己努力,勤奮學習,發憤圖強,最終成為現在這樣一個有文化有抱負的人。學習是不分時間和年齡,只要肯學,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你現在學習還不算遲,只要你勤奮好學,一定可以成功的。”
方仲永激動地說不出話來,直到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感激地說:“謝謝您給我鼓勵,我一定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
果然不出所料,五年後,方仲永成為了一位有很高學問的儒士,在京城裡赫赫有名。
成功,在於後天的努力而不在於天賦,不是人人都有天賦,但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最終走向成功。
由仲永之父想到的 篇13
國一作文 ,979字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偉大堅強;母愛如水,溫柔細膩。可在仲永的家庭裡,父親卻表現得並不那麼稱職。
文中仲永的父親並沒有讓自己天資過人的兒子接受後天教育,可以說是個自私的父親。他只顧自己眼前的利益,只為自己著想,目光短淺,唯利是圖,絲毫沒有想過兒子的未來,為了得到一時之利而忽略兒子的大好前程,真是愚昧無知啊!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聰明、有成就,而仲永的父親卻親手斷了自己兒子的成才之路,由此可見,見識與胸懷真的萬分重要!
古時“孟母三遷”的故事人人皆知。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便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情景。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了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漸漸懂得了不少道理。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便是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其中“孟母”的角色不正與仲永的父親形成鮮明的對比嗎?
古往今來,存在各式各樣的父母。
為人父母,並不只是生下孩子,還要擔負起教養孩子的一份責任。孩子的責任,當然是要孝順父母,報效社會;而父母的責任,便是養育我們長大,引導我們健康成長。天下的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是偉大的,他們或許有的並不漂亮,有的並不富有,甚至有的並沒有完全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感謝父母,因為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讓我們在這個奇妙無比的世界上感受生活,享受美好……
現在,所有父母都關愛害的身體健康,關心孩子的前途命運,所以,每一位父母都是子女的恩人!
即使面對有著這樣那樣缺點的父母,作為子女的我們,也決不能忘恩負義。就憑一份養育恩情,我們就該傾一生孝心包容、報答!更何況,父母已經給予我們的並不止這些:十幾年的養育,十幾年的辛苦勞作,十幾年的精神支援……父母十幾年如一日的無私奉獻,叫我們怎能不被深深感動?而你,給父母衝過茶嗎?為父母洗過腳嗎?幫父母刷過碗嗎?……我們不曾體驗過的種種辛苦,不曾嘗試過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整夜難眠……作為子女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哭鬧?有什麼權利抱怨?父母把他的全部都給了我們,我們又怎麼能夠心懷不滿?
愛,難報。父母之愛,更是如此!
盡孝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爭取成為一個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中國公民!
由方仲永想到的 篇14
讀後感 ,1094字方仲永,一個五歲便可“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短短十餘年時間後便“泯然眾人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認為,這說明後天學習很重要。
文中的方仲永雖然天資過人,卻未經過必要的後天學習。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像幾年前的時尚服裝會逐漸與時代脫節,仲永從小雖有驚人才能,但隨著時光流逝,大家都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而他一天天消耗著天資稟賦,才情怎能不日漸減退、直至完全泯滅成為“眾人”呢?
另外,方仲永雖然聰明,但沒有主見。在“學”與“不學”面前,他盲從了父親。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就彷彿可悲的傀儡,只會受人操縱,任人指使。這樣的人只能在猶豫不決、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中荒廢一生!而有主見的人即使選錯了道路,走得艱難困苦,即便跪行,但那也是遵從了自己內心的呼喚,也會走得心安理得,苦而無憾。一個喪失了個人選擇、連補救自己過失的機會都沒有的人,又怎會在回首人生之路時沒有後悔和嘆息呢?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是一名悲劇性的天才人物、一名擁有極高數學和語言天賦的美國神童。他2歲時自學拉丁文,3歲時自學希臘文,4歲時便可以用希臘文閱讀荷馬史詩,用拉丁文閱讀高盧戰爭,並且精通法語,6歲時自學解剖學和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7歲時通過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入學測試,8歲時可以流利的使用拉丁語、希臘語、法語、俄羅斯語、希伯來語、土耳其語,並自己發明一種新的語言,把它稱為Vendergood,9歲就在哈佛大學做四維空間的講座……可因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後天沒有接受必要的專門教育,才能逐漸消退,並且行為變得古怪,最終慢慢淡出了公眾的視野。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愛迪生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資固然重要,但它對人成長成才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後天持之以恆的學習所起的作用卻是無限的。只要你學,總會進步,總會超過那些只擁有天資稟賦的人。舉個生活裡的例子吧,一場田徑賽,你的起點雖然比別人靠前,但若你一步不行,就只能在原地踏步。總有一天,會被那些一步一個腳印前進的人超越!現實就是這麼清醒:你停下來休息時,別人還在奔跑;你準備放棄時,青春年華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所以,奮力向前吧,緩慢前進也比徘徊不前強許多!
人的一生,可以不輝煌,可以不耀眼,但至少不要後悔曾經來過這個世界,不要後悔自己曾經的所做所為。因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倘若你不想為自己的當初後悔,就應該在美好的青春年華里發奮圖強!當別人奮鬥時,你萬不可選擇安逸,因為在別人享受成功果實的時候,你卻不能只是駐足痴望著他們到達你曾經想象的遠方!
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努力!加油!
由方仲永想到的 篇15
讀後感 ,866字方仲永幼年天資聰慧,堪稱神童,上天賜予了他驚人的才華。可是他的才華像一朵秋日裡的菊花,在不久的冬日裡突然凋零。
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才華之花凋盡呢?是後天教育沒有達到。達芬奇說過:“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方仲永的智慧如同有限的能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他的聰明才智沒有通過學習的途徑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加上他的父親被利益衝昏了頭腦,四處拉他去寫詩賺錢,智力被揮霍盡了。於是,仲永“泯然眾人矣”,他的才能衰退了,從神童淪為了庸人,他的父親也無利可圖了。
仲永這樣一位神童的遭遇的確令我們惋惜,同時也告誡我們:仲永如此有才能,不學習,都淪為了普通人,我們這些智力不如仲永的人,不學習變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就比如說南朝的江淹,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就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可是在年紀漸漸老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而且還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這是因為他當官以後,一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了。這就是著名的“江郎才盡”的故事。
方仲永如果學習,一定會成為棟樑之才。我們每個人要相信:無論自己的天資怎樣,憑藉自己的勤懇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我想起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小時候不活潑、不聰明,到了三歲還不會講話,上中學時還曾被迫退學。在常人眼裡,這是一個又怪又笨的孩子。可是他憑藉自己的志氣,突破一個個艱難險阻,成為了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這也正如荀況所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魯迅先生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勤能補拙,天資聰穎,未必一定成功;資質平凡,也未必失敗!後天學習是很重要的,對成才尤其關鍵。我們只要珍惜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勤於學習,刻苦用功,每個人都能成為棟樑之才!
由方仲永想到的 篇16
國一作文 ,410字今天,我們學了《方仲永》一課,主要講的是一個天才兒童因為沒有好好接受後天的教育而“泯然眾人”的故事。我合上書本,心裡感慨萬千。
正如《為學》中說到的,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摒棄而不用,其月昏與庸無以異也。有這麼一些人,小時候跟仲永一樣聰明,但沒有接受好的教育,長大後就跟普通人一樣了。我不禁為這樣的人感到遺憾。但由此又想到那些天資聰明的人不學習還會變成普通人,那我們如果不學習的話,就連普通人也不如了吧。
牛頓小時候貼別笨,經常被一些自以為比他聰明的人恥笑,老師也非常看不起他。但是,他不管一切,只是低頭努力學習,比別人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最終,他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印證了“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亙古不變的真理!
其實,這“泯然眾人”並不是仲永造成的,而是他的父親貪財短視。而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父母支援我們一切,我們更要努力學習,因為後天的教育學習才是最重要的的!
當呂蒙邂逅方仲永 篇17
國一作文 ,762字呂蒙經過努力學習已成為一位文韜武略的將軍,但因沒有合適的助手,所以做事總不能得心應手,於是他便到平民百姓中尋找助手……
他一路走一路打聽,見過無數的書生,這些書生不是太愚笨,就是和朝中的大臣一樣內心充滿了爾虞我詐,根本不能成為他的左膀右臂,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幾天……
這天,方仲永正在客棧旁倒泔水,他不禁想起當年,他以前被世人稱為神童,並說將來定成大器,而如今卻淪落到給人倒泔水,便在泔水桶旁坐下……
呂蒙連趕了幾天的路,剛好經過客棧,便進去準備吃點飯,投宿在這找他的助手,剛吃得好好的窗外就飄進一陣泔水味,他回頭剛要罵,但看倒泔水的是一位像貌堂堂的少年,而已還一見如故,便上前和少年談話:“你年紀輕輕的為何來為人倒泔水”。“因為我是一位普通的人”。“那你就沒有想過改變嗎?”“改變什麼?”“改變你的生活。”“用什麼改變?”“用你的才能、你的智慧”。“實話跟你說,我就是方仲永,曾被人稱為神童,但現在呢?”“智慧是努力得來的,你看我以前是個目不識丁的武將,現不也是文韜武略。”“你是?”“呂蒙,回去好好學習吧,我在等能成為我助手的人,如果你能像我一樣,我一定會重用你。”呂蒙說完回去了。
呂蒙回到軍中,心想:再過幾年我就會有個得心應手的助手了,就這樣他在軍中安心的等著……
方仲永也沒有令呂蒙失望,他在家中十分努力的學習,期待有所成就後去找呂蒙。
當呂蒙邂逅方仲永 篇18
國一作文 ,704字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後,便開始發奮讀書,後來漸漸地也變得博學多才了。
一天呂蒙在河邊的空地上一邊練功夫,一邊誦詩,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體出現了一個大窟窿,一陣狂風,把呂蒙捲進了大窟窿裡。後來呂蒙被掉在樹枝上吊著,呂蒙昏迷了。
等到呂蒙醒時發現自己的被吊在樹枝上時,他大聲疾呼“救命”,正巧一位二十幾歲的農夫拿著一鋤頭經過此處,那人便是方仲永。方仲永聽到呼喊後,於是把附近的乾草疊在一起,有一支竹根把呂蒙捅了下來。呂蒙感激地說:“多謝英雄出手相助,在下感激不盡”,方仲永說:“那裡,那裡,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最問先生哪裡人,尊姓大名?”蒙曰:“吾乃三國時名將,姓呂名蒙”。“原來先生就是呂將軍啊!小生久仰大名,可是現在是宋代,難道你穿越了未來?”仲永說。呂蒙驚了,發現自己確實在另一個時代,但他不是很在乎。呂蒙曰:“閣下尊姓大名?”仲答曰:“我乃方仲永,小時我是一位神童,後因我父親不讓我學習,此後我變為了一庸人。我與你恰恰相反,我以前是一介武夫,不懂得讀書,後因我的君主孫權勸我讀書,那時我便得知讀書大有用處,大有樂趣。從此我發奮苦讀,終於漸漸博學了。你還年輕,你可以發奮讀書,我相信只要你經過後天的努力,一定會再我回當年那種感覺的。”
方仲永聽後,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於是決定放下鋤頭,立志成才。
呂蒙深知自己回不到原來的世界了,便在方仲永家當了方仲永的輔導老師。經呂蒙的調教後,方仲永的常識更是突飛猛進,成了博學多才的大學問家。
當呂蒙邂逅方仲永 篇19
國一作文 ,593字呂蒙與魯肅結友而別後,他的學問越來越高。一天他忙於軍中事務。突然孫權下令讓呂蒙到江西金溪縣瞭解民情。
幾天後呂蒙到達了目的地,他到處明查暗訪,快要回去的時候看見一位英俊的少年坐在田邊哭泣,呂蒙疑惑:”此少年不耕種,為何坐在田邊哭泣呢”?
於是呂蒙上前控了個究竟。原來此人是神童方仲永。他說:“小時候,我吵著要學習,於是,我父親偏去借鄰居的筆墨紙硯來給我。當我把自己作的詩提上自己的名字,呈給父母及村上的讀書人後,沒想到他們都覺得很有觀賞之處,從此,以後人們指定事物令我作詩,我都作得出來,也很有文采。”
但不幸的是,同縣的人送錢送物的請我作詩,我父親貪名圖利,每天拉著我去拜訪同縣的有錢人家,不讓我繼續學習。後來我的知識越來越淺薄了。就這樣我變成了一個平庸之人。每天都跟農田土地打交道,大好的前程就這樣被斷送了!
說完後,方仲永立即失聲大哭。
呂蒙聽了有些傷感,如果當初不是孫權勸我學習的話,那麼我現在也是一介武夫。不禁暗暗同情起方仲永,便說:“悲哉,悲哉,我勸君重操書本,現在發奮,為時不晚。你若有困難便來找我!希望你可以再創當年輝煌”。
方仲永聽完後給呂蒙磕了一頭。呂蒙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你如果要跑,那我們就結拜吧!
從那以後方仲永便發奮圖強,考取了功名。並且造福了一方百姓。
方仲永巧遇呂蒙 篇20
想象作文 ,970字有一天,呂蒙來到了一個鄉鎮。看到了這裡很熱鬧,這裡有各種小吃,各種各樣的小掛件……,有的人在唱戲,有的人玩耍,有的人在賣藝術,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
遊著遊著,呂蒙突然渴了,便來到了一家茶館裡喝茶,見在茶館裡的人個個都拿有一個色彩的扇子,並且有首詩,後來呂蒙就向前借看,看了看,便對農民說道“這真是一把好扇啊,請問你是在哪裡買的,我想買幾把回去給我老母親扇一扇。”後來農民說:“大官,你果然好眼光,不過,你可沒有這個福氣買得到了,這扇子啊,可是當年的‘神童’方仲永寫的,是哪裡都沒有賣的”。呂蒙又問:“為什麼時候他現在不寫詩作扇呢?”農民又說:“因為方仲永五歲就會作詩,他父親就每天拉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到現在,才能完全消失,所以就回家耕田去了”。說著農民一邊走出茶館大門,一邊說:“真是可惜啊,可惜啊”。呂蒙聽了這番話,的確覺得方仲永是個聰明的人,想去會一會他。說完就大步走出茶館了。
剛踏出茶館門,就看見了一個人躺在了大路邊。呂蒙大步上前去把他扶起,並叫醒他說:“這位大兄,你怎麼了。”後來這位人說:“在下方仲永,因多天沒有吃東西,所以就昏倒了”。呂蒙驚訝的說:“原來你就是方仲永啊”。說著就扶起他去吃東西。方仲永吃飽了東西,並連連稱謝說:“在下貴姓”。呂蒙說:“在下呂蒙,我聽說你五歲就會作詩,都怪你父親,讓你落得如此下場”。方仲永說:“不能怪他,他當時也是為了生活所迫不得以的”。呂蒙聽了這句話,就感到方仲永一定是個有出息的人,又問:“你現在在哪裡工作”。方仲永說:“家裡的地,父親不讓我耕,我又無一技之長,所以就落到今天這個下場,今天多虧了呂大哥,不然怎樣死也不知道啊”!
呂蒙聽了方仲永的一番話,覺得他還是一個可塑之材,就對方仲永說:“不如我收你為徒,願意嗎?”。方仲永聽了,感激地答應了。說完,兩個人就坐馬車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