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豁達相關作文20篇
走近蘇軾 篇1
高一作文 ,865字蘇軾這個人,是中國古代文壇的一株瑞木,中國的精氣全被他採去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傑。
古來多少文人墨客,誰堪伯仲間?
東坡風華正茂,策馬高歌,豪氣沖天,把酒問天,一樽還酹江月,暢懷恣肆,對酒當歌,休將白髮唱黃雞,曾無數次被他的詩文所傾倒,我卻不知究竟何時才能真正走近那個謫居詩文中的東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簫,懷古,感傷。微風吹過兩岸,蘆花飄飛起來,如煙如霧,五歲苦讀,老父蘇詢嚴厲教導,十九歲上京趕考,文章震驚天下,文壇領袖歐陽修毫無保留的讚譽,但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華的京師,金鑾殿上無止無休的政黨之爭,無奈又做出幾個讓蘇軾“犧牲”的無名的跳樑小醜,一樁莫名的“烏臺詩案”,使他遠謫黃州,與其說犧牲,倒不如說成全,走就走吧!於是,只把一個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給了汴京城裡那群爭執不休的“忠良”。
沒有官場的爾虞我詐,沒有金鑾殿內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沒有官僚們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境空靈而來,悄帶著孤獨與感傷,卻將自己完全涉入了一個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擺脫詞的鶯鶯燕燕,硬是將獵犬,天狼、大江往裡擱,“豪放派”轟然誕生;他任由自己的意願將竹子一筆通頂,痛快地放蕩自己的心魄,“文人畫”肅然而立,他發明簡易菜餚,藉此在窮困的時候充飢,於是“東坡羹”沿傳至今。
他駕著扁舟,抱著美酒,還是那時的明月,朗照著細草微風的原野,還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著亙古不變的憂愁,還是那場千年前的“赤壁之戰”刺激著他的呼吸,迷茫而神奇,他活在自己的快樂釋然中,喜歡與和尚佛印鬥嘴,喜歡與機智大師劉份相編故事逗趣……這歷歷都已深深印入了蘇軾仙風道骨的精魂中,早已升騰於他自然哲學的陶冶中。
或許:載月浮舟,扣弦而歌,卸下官場中無力而蒼白的偽裝,這才應該是他乾爽做人的模樣,頓悟、釋懷、執著,曠達、豪邁、豪情、失落、孤傲都為東坡是也。
後記: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回首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中突兀迴盪。
留點豁達給自己 篇2
國二作文 ,680字“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時間可笑之人”。這是對生活的釋然與樂觀,面對挫折與困難給予的自信,對人生的豁達!
走出自我,豁達待人,這是我對生活的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或許,在這喧囂與紛擾中常常忘了自我,人們為了生計匆匆忙忙,穿梭於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渾渾噩噩或興致勃勃,面對世間的冷語與熱嘲,輕蔑與唾棄,不屑與無視。眼淚是是心中無法訴說的言辭。我毅然選擇沉默,或煥然一笑。因為,我明白,那不僅是一種自信,更是一種無法言喻的豁達!
在奮鬥中,我跌倒過,失敗過,氣餒過,但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與執著。也許我逐漸變得成熟了,不再去計較成功與得失。我明白了,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適當縮小夢想,從實際出發,給自己的心靈注入永久的激情與活力,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堅韌得面對一切,坦然的挑戰人生,方為完善自我。
武侯曰: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這是對功利榮耀的不屑,這是他對人生價值的豁達。範文正為官時,因為廉政,不得當地縉紳賞識,處處與之作對,在朝被誣,放逐漠地。範文正,怎麼也不明白,這是為何?當他走上岳陽樓面對洞庭之水時,才豁然開朗。原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為人生之真諦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為官至理。捨得,捨得,有舍必有得。魚與熊掌豈能兼得?所以我們何不嘗試一下捨得?我感覺,這就是對豁達最好的解析!
讓豁達成為一種習慣,因為它能使我擁有一顆沉著,樂觀,自信的心態!讓豁達成為一種唯美的風景,因為它能衝破世俗與挫折的底線,頑強的戰勝自我!把絢麗的一面留給沿途觀景的人。把豁達留給自己,方為人上人,我堅信,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我心中的蘇軾 篇3
國三作文 ,612字是眺望大江東去的哲人,是竹杖芒鞋的達者,是赤壁泛舟的遊者,是飲酒扣弦的歌者……
蘇東坡,以一個詩人不朽的才情點綴了北宋文學永恆的一筆,唐宋八大家他佔得一席之地,蘇氏家族他才氣最高。蘇軾一生坎坷,仕途不順,但屢次的貶謫並未改變它為政的初衷,當權者的輕視亦不減他人格的正氣。在經歷人生的風雨後,他毅然吟唱出:“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胸襟。
東坡的詞和他的一生,都值得去細細品讀與體會。政治上的失意讓他的抱負無可施展,將他的一生壓抑在被貶的途中。蘇軾的一生,大部分是在人生的低境中掙扎的。也正是由於這種人生境遇,造就了蘇軾豁達豪放的性格。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卻又才不得施?被貶的蘇軾又如何?由是,“何妨吟嘯且徐行。誰怕?一衰煙雨任平生”。蘇軾是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的,即使一生都活在風雨中也不足懼怕,由此催生了其雄壯超脫的東坡詞。
蘇軾是一位哲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面對東逝之流水,時近中年的蘇軾亦感慨於時光易逝,但赤壁一行,他悟得生命之永恆這一人生哲理。於是,他喜極而飲,餚核既盡,杯盤狼藉,不知東方之既白。
豁達豪放的蘇軾,亦有其幽怨的一面,愛妻逝去,生死相隔,內心的淒涼苦楚,大丈夫也留下了眼淚,“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回首望去,如浩淼煙塵。那種幽然不滅的傷痛,該去如何忘記,又有誰來撫慰。千里之外,孤身一處。縱是心中溢滿淒涼苦楚,更與何人說?夢境隱約,又至故鄉,軒窗猶存,鏡前梳妝……
我眼中的蘇軾 篇4
國三作文 ,707字蘇軾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其實他就是豪傑。
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書生,如今立於皇帝身旁。曾經稚嫩的臉上刻滿時間的歷練,只有那凌厲的眼神不曾改變,只是那躍於紙上的豪氣化為一手的力量,為天下蒼生造福,成為他唯一的信念。他鏗鏘有力的奏摺,直言不諱的進諫,妙語連珠的回答,令皇帝耳目一新,令天下為之一振。蘇軾,迎來皇帝的寵愛,百姓的愛戴,仕途的輝煌,是當之無愧的一代豪傑。他胸懷抱負,心似江濤澎湃,欲大有作為。於是,那時的他便成為“弄潮兒”,光環圍繞。
蘇軾說:“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再亮的光環也被“烏臺詩案”吞噬,他被一貶再貶,經不起這般折騰,也經不起落差的打擊,蘇軾怕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當出言不遜遇上巧言令色,當蘇軾遇到小人,蘇軾被拋棄了,如離群的鴻雁,他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脅。驚恐不安,心如死水,蕩不起一點漣漪,於是,鬱悶中的蘇軾折射給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影。
蘇軾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衣任平生。”
如果蘇軾僅是仕途順暢,那麼,隨著朝代顛覆,他僅成為歷史政客。如果蘇軾被貶後就一直鬱悶,那世間只多了一隻蜉蝣。可是,蘇軾卻以其豁達成就了永遠的楷模。這時的蘇軾應該想通了一個問題:快樂之道,不在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在於喜歡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於是,便有了澤被後世的蘇堤,有了被人津津樂道的東坡肉,蘇軾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自勉,將三州江土改姓蘇。那穿芒鞋,執竹杖,戴蓑笠的老翁也將文學史開闢了新天地,搖身一變成為經典,實乃“文學之大幸”!這時的蘇軾,輕裝上陣,心如一泓清泉,倒映著那樸素的清新,平凡的偉大。
蘇軾一生,心境三變,人生三轉。
學會豁達 篇5
高一作文 ,808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或者因為朋友別離而若有所失;或者因為生活苦累而默然神傷;或者因為遭人奚落而悵然落淚;或者因為考試失敗而深深自責;或者因為親友辭世而肚腸寸斷……太多無以名狀的痛楚佔據心頭,無法擺脫;太多莫名其妙的愁緒索繞心頭,揮之不去。
然而,人生苦短,一味的沉湎於愁雲慘霧中,把自己折磨得形體勞累、心神??碎,不是一種愚蠢至極的做法嗎?不必再感慨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不必再震驚於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不必再嘆息於人生無常,變化莫測。悲歡離合,酸甜苦辣,都是每個人必須親身經歷,用心體驗的。逆境能磨礪人的意志,催人奮發圖強,使人灑下一路輝煌,奔往成熟。假若因某些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而長嗟短嘆、耿耿於懷,甚至徘徊不前,任歲月蹉跎,豈不得不償失?過去的哀嘆與怨言都是極不明智的。因為最終受到最大傷害的還是自己。或許,年輕的我們尚不能做到對成敗得失付諸一笑,淡然處之。可是,假若你仍執迷不悟、庸人自擾的話,你只會一無所獲,輸得更多,敗得更慘。不幸的降臨,正源於捆綁心靈的處世態度及冥頑不靈的個性!
嘗試遠離繁華喧囂的都市,到春意盎然的郊外去踏青,眺望青山的高峻偉岸,感受驕陽的熱情奔放,聆聽鳥兒的諧和啁啾,呼吸花兒的芬芳馥郁,尋回塵封心底的童真,或激昂,或悽美,或輕柔,閉目冥想,任憑思緒在律動的音韻中飄揚,濾去平日積聚的浮躁焦慮;與知已好友秉燭夜談,互相傾吐心語,享受友誼帶來的歡愉。
人生的完美之處正在於它的不完美,學會培養一種豁達博大的胸懷與達觀淡泊的心境,以一種詼諧飄逸的目光審視天地萬物,學會釋放自己為自己高聲喝彩!學會感恩,學會知足,學會享受生命,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當你超然灑脫地面對一切時,你會驚喜地發現,你的生命變得如此輕盈、美妙,甜美絕倫的笑柄輕易在替代了原先的愁眉苦臉,全身被幸福的溫暖繚繞,愉悅輕快溢滿了整個心房。
讓我們學會豁達,堅決拒絕憂鬱的造訪,讓生命煥發出它璀璨奪目的華麗光輝吧!
我眼中的蘇軾 篇6
高二作文 ,804字花敗了,蝶散了。只有那若有若無的香,塵土飛揚間,輕輕地提及,千百年前的往事,卻也終不過是詞中一夢罷了。我帶著怎樣的心情,輕輕地踏過……
故事的一開始,他不過是十來歲的青年才俊。他生在名門世家,父親和兄弟都在文學上有頗深的造詣,而他本人,在後來的日子裡,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抹壯麗的色彩,經久不衰。
蘇軾在年幼時,便表現出超高的文學天賦,他詩、詞、書、畫皆工,且將儒、釋、道三家文化中最好的品格和修養融到自己的修養當中,這讓他成為了一個不吐不快的人,由此,也鑄造了蘇軾在文學上豪放派代表詞人的地位。
但蘇軾的一生,卻並不如此,甚至可以說是跌宕起伏。這也便能從他在紅塵中留下的足跡看出來了。蘇軾一生有過三個最為特別的女人,從他的生命走過。
第一個是王弗。王弗是他的結髮夫妻,兩人可謂是性情相投,彼時的蘇軾,在官場上初露鋒芒,而王弗則是那“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她精明能幹,可以給予蘇軾建議性的指導。這時的蘇軾可謂是春風得意啊。但好景不長,王弗27歲時便去世了,她只伴了蘇軾11年的光景,卻在他心頭留下最難磨滅的印記。這讓十年後的蘇軾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千古絕唱。
而這時,早已物是人非,他身旁的那個她已然變成了王弗的妹妹—王閏之。王閏之並不如王弗那般精明能幹,但她卻最能明白蘇軾需要的是什麼,她伴他從得意到落魄,又從落魄重新回到頂點。但依舊好景不長,王閏之沒來得及坐享繁華,便甩手歸西,但這次,她沒有隻留他一人,她幫她納了小妾,常伴他左右,名喚朝雲。
王朝雲可以說是最懂蘇軾的女人了,她伴他左右,哪怕窮困潦倒,依舊不離不棄。蘇軾這樣評價過王朝雲:“不合時宜,唯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雲大概是最愛他的人,最後,朝雲卻先蘇軾而去了。
蘇軾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卻依舊“一蓑煙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蘇軾一人。我沉浸在這詩詞中,一遍遍地緬懷他……
我讀蘇軾 篇7
國二作文 ,911字提起宋朝,我會想起許許多多的事。雖然它沒有夏朝歷史悠久,沒有唐朝繁榮昌盛,但是在古代歷史上也是一顆永不衰落的明星。因為“詞”這一新的文體在宋朝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提到“詩,詞”便不難想起宋朝偉大的詩人—蘇軾。
提起蘇軾,可能每個人都會想到他那朗朗上口的詩詞。比如站在長江的岸上,我們會吟誦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當我們不能與家人見面的時候,我們會吟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我們受到挫折的時候,也會吟誦蘇軾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來安慰自己。而我對蘇軾的瞭解還是在小時候。
第一次認識蘇軾是在小時候。那是爺爺總是教我念一些詩詞,讀熟了以後再背下來。我接觸到蘇軾也只是因為背詩的時候要加上作者的名字,所以在揹他的《題西林壁》時,自然而然就背成了“《題西林壁》蘇軾”然後背完全詩。我覺得蘇軾不如李白或者是杜甫,可能是因為年齡小吧。
上了小學,自然會學一些古詩。但大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幾乎沒有蘇軾的。而且第一次學習他的詩也是在四、五年級,名字還是那首《題西林壁》。詩雖然只有二十幾個字,內容也很簡單,而且還很平常,但老師卻說:“這首詩雖然短,但每一句都揭示了一個道理。”仔細品讀一下的確如此。比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句詩告訴了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事物會有不同的結果。也就是這同一首詩,改變了我對蘇軾的看法,一個能把詩寫得優美而且富有哲理的人,他的一生一定不平凡。這就是我對蘇軾的瞭解。
上了初中,邊便很少學蘇軾的詩了,大都是詞。讀了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我瞭解了蘇軾與朋友賞月散步時的閒適的心情;讀了蘇軾的《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我懂得了珍惜時間。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瞭解了關於蘇軾的點點滴滴,比如“烏臺詩案”和“他人生的三起三落”等。我漸漸明白,蘇軾是一個豪放派詩人,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他卻是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別人被貶官時總是唉聲嘆氣,但蘇軾卻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方式對待。樂觀、積極向上—我想著這可能就是我從蘇軾身上學到的。
也許蘇軾的一生是崎嶇不平的,但他會像一盞永不熄滅的燈,閃爍在歷史的天空。這便是我對蘇軾的瞭解。
品讀豁達 篇8
高二作文 ,918字當你面對繁花似錦的春天的時候,甘於做默默無聞的小草,即使是一棵,也能點綴著大地,這是一種豁達;當你面對著奔騰不息的江河時,歡樂地充當其中的一滴,即使是一滴,也能滋潤著禾苗,這是一種豁達;當你面對著蔥鬱茂密的森林的時候,堅定不移地做一棵小樹,即使是一株,也能撐起一片綠蔭,這也是一種豁達。豁達是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大氣;豁達是一種“輸了就輸了”的堅強;豁達是一種“採菊東籬下”的悠然。細細品讀豁達,生活才會充滿陽光!
十八歲的天空,需要豁達來支撐。十八歲,是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季節。以前幼稚的想法就象流星般逝去,最後剩下的只有作業、學習、月考、成績。每次月考就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面對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生活,沒有豁達的胸懷,十八歲的天空必將烏雲密佈。每當失落時,若只是一味想著痛苦的回憶,任由意志在黑暗中不斷消磨,那麼我們只會一事無成。這時,只有用豁達去面對困難挫折,就會象夏日裡的一陣清風,吹起了窗簾,吹開了煩惱,飛揚起了心情,帶來了陽光。十八歲的天空容不得半點烏雲來破壞,而豁達則可以為這片天空帶來無限的光明與希望!
人生的道路,需要豁達來渲染。取得成績需要豁達。鮮花,掌聲,永遠只能代表過去,而過去的成功者所要面對的便是未知的未來,明智的成功者會把榮譽鎖在抽屜裡,把豁達置於榮譽之上!
遭受挫折時需要豁達。人生是艱苦的,失敗時無須號啕大哭,無須仰天長嘆。聰明的失敗者是不會給自己有哭泣的時間,因為他們心中擁有豁達,所以他們不會在意得與失,只會默默地總結教訓,立刻又投入新的努力之中!
比賽輸贏時需要豁達。只要不在意輸,往往你是贏家。太在意輸贏,命運的女神反而不會垂青於你,因為你的心思全在輸或贏上,反而忘記了自己本來的事情,這樣你就失去了贏的資本!
運籌帷幄時需要豁達。許多人士的成功經驗都有這麼一條,“不以物喜,不以物悲”,這何嘗不是一種豁達的表現呢?當你靜下心來,忘記其他的一切,心中只想著如何做,怎樣做時,往往就是你的智慧和創造力達到頂峰之時!
哲學家說,豁達是一種成熟;思想家說,豁達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豁達是一種智慧;藝術家說,豁達是一種魅力;科學家說,豁達是一種發明。是啊,擁有豁達的生活,才會長久,才會有默契!
蘇軾,我懂你 篇9
國二作文 ,732字化作唐宋之際的一輪明月,我聽你細細吟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化作赤壁之下的一堆亂石,我聽你感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化作你出塞行圍時的一匹駿馬,我聽你發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誓願……蘇軾,你,還好嗎?
你這一生,太過坎坷,坎坷到讓我有些心痛。你明明金榜摘桂,卻從第一變成第二,這不由讓我感慨老天的不公,社會的黑暗。可是,就是因為這樣,你反而變得更為出名。我記得你因烏臺詩案而無辜被牽連,我也記得你曾發出過“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感嘆。這些,我都歷歷在目。蘇軾,我懂你!
我怨命運為何對你這般不公,難道真的像那句話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嗎?可是你在命運面前,從不低頭。無論是你因反對王安石的維新變法,還是你因烏臺詩案備受牽連,你都不曾放棄過。你還是會期望“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你揮袖抒寫《赤壁賦》,其氣勢磅礴、意境之雄渾壯闊令人歎為觀止,正是在被貶黃州期間,你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那麼,我是不是也可以將這視為你對不公命運的反抗?
你與你父蘇洵、你弟蘇轍被並稱為“三蘇”,一門父子三詞客,這正是人們對你們的評價,可是為什麼我在你的臉上看不到高興的表情,難道是因為你與朝雲的那段不了情嗎?還是因為你素為敬重而又有矛盾的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我懂你。
你與佛印的莫逆之交,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你把你剛完成的詩作給他看,卻因為他的一句“狗屎”,你怒氣衝衝地跑去質問,卻因為他的一句話,你再一次啞口無言!
我懂你,蘇軾!我願化作出塞行圍的一株楊柳,贈你微漠陰涼;我也願化作唐宋之際的一輪明月,讓你盡情吟詠;我更願……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蘇軾 篇10
高一作文 ,934字暢遊西湖時,總是會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登頂廬山時,總是不自覺湧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圓月缺,年年中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飽含了多少希冀。
遙望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風流人物輩出,但總是那抹屹立在赤壁之上高吟“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略顯滄桑的身影,清晰的明顯,勝過了時間。
一入官門深似海
蘇東坡一生在官場宦海中沉浮,但卻三次遭貶,東坡有抱負,有主見,絕不肯隨意附和別人,從而隱瞞自己的觀點。他仗義執言,很有些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味道,這是他可愛之處,也是他老吃虧的原因,他與新黨公開叫板,與舊黨政見不合,可想而知,兩黨派裡都沒了他的席位。
縱觀蘇子做官一生,雖有榮耀和顯赫,但荊棘遠多於鮮花,磨難遠超過安適。正如戲劇中所說,悲劇總是比喜劇深刻。
正式這種堅執己見,不隨波逐流的個性人格,使孫東坡飽經憂慮和磨難,也正是這種獨立不改的想人格精神,成就了東坡的崇高與不朽。
遠離官場更逍遙
生活不幸文章幸,這大概是人世間一種獨特的二律背反。生活的坎坷往往造就文章,政壇生涯的暗淡卻讓蘇東坡迎來了藝術生涯的頂峰。
蘇軾遊覽黃州赤壁期間,詠出了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此句一出,我們猶如看到了赤壁那驚心動魄的美麗,同時,也感受到了他那瀟灑而多情的感傷。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他的詩,詼諧幽默,卻又極具情趣與哲理;他的散文,如行雲流水姿態橫生,文風平易自然,但卻揮灑自如,坦露真情。
蘇東坡的一生,詩文書畫,都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苦難以人成熟,深沉和達觀。或許推動他在藝術上有至高的造詣,卻是他那旁人沒有不平坦的經歷。
蘇東坡的藝術,可謂是“清水芙蓉”式的平淡,也是“盛如夏花”般的絢爛。
東坡在去世的那年,在一首詩中像是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問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在這“三州”,我們見識了什麼是“河東獅吼”;我們品嚐了“東坡餅”的味道;我們領略了大江東去的豪邁;我們學會了做曠達的自己。
歷史的長河並沒有在他的身上多做停留,依舊呼嘯著向前湧去,但那抹豪邁、曠達但又略帶滄桑的身影,卻永遠印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