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故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科學故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07字

科學就像是一個廣闊無垠的大海,而我們就是一些魚兒,雖然現在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遨遊著,但是將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水裡就可能沒有了氧氣,我們就必須換另一個地方來生存,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汙染了,到時候,我們沒有乾淨的海洋生存,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

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需要的就是科學。如果我們不懂科學,就有可能無法生活在這社會裡,就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如果我們懂科學,我們才會在這個社會上有生存的餘地。

現在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科學。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越來越重要,它已成為競爭中能否取勝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我們要懂得科學,要充分發揮科學的力量,讓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

我們大家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為在平常生活中,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首先要努力學好文化課,因為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在課餘時間,我們應該多看看適合我們中學生的科普書籍、報刊等讀物。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勇於實踐,敢於探索,善於發現新事物,將自己發現的成果記錄下來,再慢慢研究,最後下結論。這樣,慢慢地,我們才能真正擁有科學,掌握科學,享受科學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喜悅。這就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啟示。

《中華勤學故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19字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華勤學故事》這本書,我認真的看了一遍,最令我感動的一篇文章是匡衡借光讀書的故事。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叫匡?的人,非常喜歡讀書,因為窮沒有錢,所以就去給有錢人家免費幫忙,這樣就能從別人家裡借書看。因為白天都要在田地裡幹活,只有午休的時候才能抽出一點時間看書,所以一卷書要十幾天才能看完,匡衡心想:如果把晚上的時間利用起來我就可以看更多的書了。但是匡衡家裡窮,點燈的油也買不起,只能躺在床上背誦白天看過的內容,一天??上匡衡又躺在床上背誦,突然他發現東邊的牆縫裡透過一絲光亮,他仔細一看,原來是鄰居家的光透過來了,匡衡知道鄰居家挺有錢,一到晚上就會點上燈,他拿來一把小刀把洞挖大了一點兒,他藉著一束光高興地看起書來,過了幾天,鄰居發現了這個洞,以為他想偷東西,就把他告到了官府,經過詳細的絢問,官老爺相信了匡衡的話,他又到匡衡家裡看了看,他看到了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還如此好學,非常感動,就讓匡衡在書房裡和我的兒子一起看書,在官老爺的幫助下更加勤奮了,後來還當上了皇帝的老師。

匡衡因為買不起點燈的油在牆上鑿了個洞借鄰居家的燈光讀書,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依然沒有放棄學習,我們更要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讀書!

科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29字

我讀過一本名叫《科學家的故事》的課外書。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那些聞名於世界的科學家,不懼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為科學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偉大的創舉。

其中,我最喜歡的科學家還要數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說起牛頓,大家應該最熟悉不過了的吧?他做過許許多的實驗,可很多時候都失敗了,可他從來沒有因為實驗失敗而放棄對科學事業的研究。他總是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站起來,反而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驗工作中。一次,他正坐在地上靠著蘋果樹思考時,突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就因為這個現象給他帶來了啟發,最後通過他的努力完成了他的科學實驗,研究出了地球引力。

文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牛頓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站起來的精神。

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難度有點高的應用題。我冥思苦想了多少遍,可就是想不出來。正當我想放棄的時候,突然我我想起了牛頓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站起來的精神。於是我再好好理解了下題目的意思,然後再仔細的想了又想,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想出來了,而且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真是開心極了!

讀過這本書後,我要向每一位科學家致敬,正是因為他們對科學實驗的刻苦專研,才讓我們懂得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奧祕。

《小學生感恩故事》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91字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小學生感恩故事》,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父母是一位為全世界的孩子奉獻的天使,我們生活在富裕的時代,我們還在為嫉妒別人一屋子的玩具時,自己卻只有一個玩具而苦惱嗎?如果是,那就請你聽我慢慢道來:

這本書中有一篇故事講的是:一位母親生下一個沒有耳朵的兒子,父母倆很失望,醫生說只要有志願者捐獻耳朵就可以了。兒子長大後,正在上大學那年,母親打電話說有志願者,兒子高興地立即趕回了老家。這位兒子如願以償,擁有了一對美麗的耳朵。他沉浸在了幸福之中,可是突然有一天,父親打電話給他說母親得了心臟病。兒子回到家,不幸的是,母親已經走上了天堂的道路。父親讓兒子來到母親的屍體前,掀開母親的頭髮,兒子驚呆了:母親的耳朵不見了!直到現在,他才知道母親為了自己奉獻了自己的耳朵。他眼淚“譁”的一聲流了出來,真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看到這裡的時候,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哭了,親情是如此的偉大!

感恩,是父母愛支撐我們平凡的生活,感恩,是母愛,伴隨著我們快樂的童年;感恩,老師為了我們付出著心血,感恩,社會上那些無私付出的人,是他們給我們勇氣,鼓勵,讓我們成為一個祖國的棟樑之才……

學生勵志國學小故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127字

寒假裡,我有機會讀到了《學生勵志國學小故事仁愛謀略廉政篇》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這本書一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仁愛篇、謀略篇、廉政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三個故事分別是:《良匠之子》、《烏獲牽牛》和《柳莊諫賞》。

《良匠之子》主要講了他們的父親想讓他們成為真正優秀事業繼承人所做的努力,可謂是用心良苦。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是無論是哪一個,只要你用心做,做得好,做的精,都會在這一行裡取得好成績,也會受人尊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如,在學習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烏獲牽牛》講得是烏獲非要牽著牛尾巴走,最後,自己耗盡全身力氣,牛也沒有跟他走。說明人啊,要遵循大自然規律不能逆天而行,背道而馳。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學喜歡和別人不一樣,覺得很有個性。於是老師說上體育課要穿運動服,他非要穿牛仔褲,結果運動起來不方便,鬧出不少笑話;又比如家長說吃飯要細嚼慢嚥,他偏要狼吞虎嚥,結果卡到了魚刺,最後去了醫院。所以說,前人和長輩的意見和經驗值得我們聽取,不要吃虧了,才後悔,悔之晚矣。

《柳莊諫賞》講得是衛獻公被逼逃到國外,有一些大臣跟隨他,這一逃整整十二年。這十二年裡,他們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吃盡了苦頭。直到後來,甯惠子的兒子寧喜殺了新君,衛國的大夫們才把衛獻公接回來。衛獻公決定在進城前,先把一些城池封分給跟他一起逃亡的人,然後再進城,以此來顯示自己的賢明。在逃亡的人裡,有一個叫柳莊的人覺得衛獻公的想法不妥,就勸衛獻公說:“當年,如果所有的人都留下來保衛國家,那還有誰跟隨您逃亡呢?如果大家都跟著您逃亡去了,那還有誰留下來守為國家呢?您一回來,就想封賞那些跟隨您出逃的人,這分明就是有了私心,這樣恐怕不可以吧?”衛獻公思考了很久,最終打消封賞的念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人們要擺正位置。每一個人都是有作用的,每一個位置上的人都發揮著自己的職能。比如說:當兵的職責是守家衛國,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著人,學生的職責是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每一個人一定要做到各司其職,要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卻整天惦記著管別人的事,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而且還有一顆仁愛之心,以仁愛之心、平和之心對待一切,用行動感染別人,這樣你才能贏得信任和尊重。所以,請大家珍惜當下每時每刻,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拼搏!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讓我們唱起這首歌,做一個有一顆感恩的心的人吧!

徐悲鴻學畫的故事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00字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徐悲鴻學畫的故事》。故事中的徐悲鴻的事蹟讓我久久難以忘懷,他的精神時常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激勵著我去勇敢的面對童年的生活。

故事中的徐悲鴻正是風華正茂、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孤身一人,遠渡重洋,克服了路途顛簸,來到當時世界上風靡一時的畫都——法國巴黎求學。居然“東亞病夫”這頂強加的帽子早他落戶,外國學生對他的冷嘲熱諷接?而來,甚至不可避免拳腳相加。徐悲鴻猶豫了、彷徨不定,深深地體會到了: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的道理。“我是中國人,為祖國爭光是我的責任”——他終於挺起了中國人的脊樑。發憤刻苦學習,並受到了法國有名的藝術家拉蒙先生的指教,多次在隆重的巴黎繪畫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巴黎的美術界。他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反覆的閱讀,讓我幼小的心靈時而義憤填膺,時而拍案叫絕,時而五味翻騰,時而默不作聲……“昏睡百年,國人漸以醒……”愛國武術大師《霍元甲》主題曲竟隨著我的“大鵬展翅”雄壯有力的唱出。“幹什麼呢?一個姑娘家,想什麼樣?”被異樣的舉動驚詫的爸爸吼道,怒氣衝衝的走上前來,瞟了一眼擺在課桌上的書,“你連個字都寫的一塌糊塗,還學什麼霍元甲、徐悲鴻?”

爸爸的當頭棒喝讓我重新認識了我自己,是呀!像我一樣的小朋友,無論是看書,還是看電視劇,都會被劇中的情節所感染:捧腹大笑、淚流滿面、深惡痛絕。但是,對自己卻是那樣的放縱、姑息,從不嚴格要求,從不約束自己的言行。就連老師苦口婆心的諄諄教導竟然也給零落了。今天徐悲鴻的精神,爸爸的當頭棒喝讓我幡然醒悟——學而要思、學以致用,拿出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徐悲鴻精神時刻鞭策自己,老師的教導左右自己。並把自己反思的心的體會在同學中交流,組成一個凝聚力特強的“學習徐悲鴻精神”團隊。

讓徐悲鴻精神世代永存,因為他就是中國人的脊樑。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名人故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45字

小學六年,我們一共學了十二冊語文課本的內容,在課本中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世界名人。他們都令我難忘。所以我買了一本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名人故事》,讓我能夠更加了解他們,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

這本書中有:擠時間看書的政治家毛澤東爺爺;拍照不願突出自己,突出志願軍戰士的·軍事家彭德懷;視名利如糞土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勤儉節約,清廉正直的文學家王安石;勤奮好學的藝術家羅丹;講誠信,只對書感興趣的思想家蘇格拉底……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要做一個好讀書,愛讀書的人。以前人們沒有書可讀,他們渴望讀書,渴望知識。現在,大型圖書館已經有很多。雖然圖書館有很多了,但是人們已經沒有像以前的人們那樣對讀書有著強烈的慾望了。人們的知識僅侷限在課本上。我們要向毛爺爺那樣擠時間讀書。

我們要做一個多為他人著想,不自私自利的人。現在的人,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地,不擇手段,自私自利。少了以前人們的簡單樸素。所以我們要向彭德懷學習。

時代在進步,每天就會有很多發明,發現。有些人會因為自己今天的一點成就,驕傲自大,而不再去努力,整天揮霍著自己的成就。被盛名寵壞。而不像居里夫人那樣視名利如糞土。

有些人天天花錢似流水,毫不注意細節,吃不了的飯,就扔掉。水龍頭不用時也開著……真應了現在一句網路流行語啊!“有錢就任性”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浪費的是資源。是在親自毀滅我們的家園。我們應該每人都做王安石。

勤奮好學是學習的第一標準,我們學習要勤學好問。像羅丹那樣。

我們還要講誠信,一個人在社會上最需要的是朋友,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誠信都沒有,他會有朋友嗎?

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啊!

《感動小學生的128個品德故事》讀後感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4字

今天,我就在小區的亭子裡,手裡拿著一本書《感動小學生128個品德故事》,這本書是由許多個品德故事組成的,比如:點到為止的愛心、“6”年紀念日的梨花、笨孩子、心中頑石、兔落誰家……這些故事我都很喜歡看。

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掌心裡的鑽戒》一文。

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

從前有一個小偷,因為偷盜的技術高明,成為當地的大富翁。可他還想偷東西,所以他到外地去偷東西,他在外地遇見了一位女扒手,他與那位女扒手結了婚,希望生一個兒子來繼承他的衣缽。孩子出生後很漂亮,但胳膊總是彎曲著放在胸前,小手緊緊的攥成拳頭,無論用什麼方法都打不開。

兩個扒手都非常傷心,他們的願望落空了。女扒手在生孩子的時候因為子宮受到重創,再也不能懷孕了。

經人介紹,他們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兒科醫生,希望他有辦法治好孩子的病。

兒科醫生一不小心把金錶掉到嬰兒的小手,奇蹟發生了:他的小手慢慢伸開,就在小手伸開的那一剎那,“叮噹”一聲響,從他手裡掉出來一隻鑽戒,是那個護士的結婚鑽戒,而護士的鑽戒正是在給女扒手做手術時不見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重要的影響,也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俗話說“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並不是說小老鼠從生下來就會打洞,而是它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潛移默化的學會了打洞。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學好,首先要反省一下你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

哲學的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10字

我對於哲學類的書向來不感冒,翻上幾頁就不想看了。每次看哲學類的書都有一個感受,明明每個字都看得懂,連成的那句話就看不懂了。所以每次看哲學類的書隨便翻上幾頁就束之高閣。

寒假,老師推薦我們讀《哲學的故事》。老師說《哲學的故事》這本書讀起來比較容易,內容也淺顯易懂。於是,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讀一讀。仔細的讀了兩頁,發現雖語言仍然有些晦澀,但是大部分哲人的輪廓卻已經勾畫於心了。

比如古希臘的柏拉圖,他可以說是西方最偉大的哲人之一。他所認為的理想國分為三個階層,分別是統治者,武士與勞動者。分別代表智慧,勇氣與慾望。統治者應由最富有智慧的哲人王來擔任,以便領導理想國。而武士則是守衛家園。而最重要的是,統治者與武士都不能擁有私產與家庭,因為這是貪慾的源泉。並且在全國要提供良好的教育。同時從小時候就要開始教育。這個理想國的確也只能是理想中的國家。因為人都有貪念和慾望,而讓統治者與武士沒有一點私產,這是做不到的。而且,他認為妻子是公共的。這對一直以來的一夫一妻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所以,直到現在,也從來沒有人實現過理想國。

另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哲人是弗朗西斯·培根。他與大部分過著淡薄生活的哲人不同。他不但哲學思想深邃,他的政治生涯也同樣輝煌。他官至大法官,王國最高的法律官職。但是,由於他揮霍無度,曾因為欠債被捕。最後因為受賄被他的政敵所舉報,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他所提出的歸納法,我認為是將從經驗哲學轉為了較為理性的思想。而且他所提出的歸納法在提出結論前要進行大量的實驗來證明,所以相較於傳統邏輯是較為可靠的。培根他將哲學與認識論結合到了一起。也不愧為英國唯物主義的開創者。

《哲學的故事》這本書還講了許多哲人的故事。從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一直到近代的羅素。用比較通俗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許多哲人的生平經歷與思想。也更方便我們去理解哲人們。體會其不一樣的思想。將這些思想與自己的交融,所創造出特屬於自己的思想。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80字

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後,我認識了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勤奮好學,助人為樂,捨己為人。他的故事感人至深,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我感受頗深,決心向雷鋒學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助人為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一次,雷鋒坐火車去安東,也就是現在的丹東市,從撫順上車後,雷鋒就沒閒著,看到車上的列車員忙來忙去,雷鋒也幫忙擦玻璃、擦地板、給旅客倒水、收拾小茶桌、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婦女抱孩子,雷鋒忙的不亦樂乎,等把車廂裡的這些事情做的差不多了,雷鋒還不休息,他把隨身帶的報紙拿出來,讀給不識字的旅客,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就這樣,雷鋒從撫順一直忙到丹東,後來,人們就到處流傳著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是一位永生的戰士,時代的先鋒,青年的楷模他的魂魄融入我們乃至全世界民族的精神之中,雷鋒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共產主義偉大事業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茫。雷鋒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和人民。他活得朝氣蓬勃、光明磊落,雷鋒那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長存!

在生活中,也有人像雷鋒那樣做好事不留名,助人為樂,勤奮好學,如: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同學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有人主動去幫助他……我非常敬佩他們,我也要向他們看齊。

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我一定銘記在心,他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52字

從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家有個書櫥,書櫥很大,卻不全是書,上面是書,下面放的是雜物,書雖然不多,卻滿是經典,有些視野已經泛了黃,打了卷兒,翻起時還能聽見清脆的聲音,像是要碎了一樣。

小時候不識字,不喜歡那些書。漸漸長大後,也會去拿幾本來翻翻看看,比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淡遠,還是更喜歡書櫥裡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說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獨行且真實,在另外一個國度的三毛,沒有知己,沒有朋友,經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邊,孤獨的享受著沙漠,但她卻有著對生活的憧憬,對沙漠的熱愛。

從垃圾箱裡撿來輪胎當沙發,用做棺材的舊木材當家具,與不友好的鄰居和平相處,這大抵是熱愛和無畏的支撐,三毛的精神我是學不來的。三個月前的這段日子,是最難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貧瘠廣曠的沙漠,一個人埋頭練習,一整天在畫室裡不說一句話,一遍遍沖洗畫筆,水漫過手指,手指被浸泡地發白,孤獨、寂寞、緊張,卻又夾雜著興奮和熱愛。

孤獨或寂寞這類的字眼,三毛從未提及,但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的背後有初來的困窘和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生活的熱愛。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離八十歲還早的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有一天,我會像三毛一樣義無反顧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獨的行者,感謝三毛,讓我有幸與你一起走過撒哈拉。

《王進喜的故事》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986字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經過去了許多年: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事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吊車,而是靠著人拉肩扛,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生拉上井架……

彈指一揮間,王進喜已經走了41年但是我們還是忘不了他的“鐵人精神”和他的豪言壯語“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20年”。今天,我又看了關於王進喜的故事,看完,我便忘不了他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工人中的一員,他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工作奇蹟。

從1959年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群英會開始,他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作貢獻。1960年3月,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火車站傳來訊息,大驚的鑽井機運到了,王進喜帶領工人們趕到車站。吊車與拖拉機不夠用,眼看著60多噸重的鑽機躺在火車上,這可急壞了王進喜。最後,王進喜的鼓勵和領導下,大家齊心協力,硬是用繩拉,用撬槓撬,用木塊墊,把鑽機卸下火車,運到採油工地,高高地架設在莽莽荒原上。

王進喜說過的許多話讓我刻骨銘心,尤其是他對工友說的“現在我們多流點汗,吃點苦,為的是快快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只要國家有了油,再苦再累也高興。”從這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祖國和工作的熱愛。雖然,我不能像他那樣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但是,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慢慢積累起來。

記得那個星期一,秋風習習早晨,柔和的陽光灑在校園裡,“渣渣渣”小鳥也在為我們歌唱哩!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操場舉行升旗儀式。每次,國歌響起,我都會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國歌,想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都是祖國一次次完美的傑作啊!想著想著,體育委員的整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兩位護旗手把國旗拿好,等待著升旗儀式的開始,主持人一聲“升國旗、奏國歌、敬禮!”國旗冉冉升起,我們注視,打著少先隊隊禮。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升旗儀式結束了。新的一週開始等待我們去挑戰、去努力,去征服新的知識!

王進喜的先進事蹟,鼓勵著我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開拓視野,將來用我們的智慧和知識把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美麗!

做個樂於奉獻社會的人——《阿凡提的故事》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881字

“你瞧,人家小明真聰明,每次考試都挺棒!”、“你看看人家大明這次中考全市第一,將來大學不用愁。”“你看看,人家高考狀元,就是聰明。”……諸如此類的話,父母時常在我耳邊嘮叨。是啊,人人都羨慕學習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羨慕他們有個聰明的腦瓜,羨慕他們每次考試都第一,羨慕他們……

晚上看電視也無聊,於是我不耐煩地在遙控器上按來按去,什麼好看的《快樂大本營》、《我是大明星》,就連我最最喜歡的《新還珠格格之風兒陣陣吹》都吸引不了我的眼球了。實在沒勁,我就隨意將以前媽媽給我買的《阿凡提的故事》翻了出來,有意無意地閱讀起來。

再次翻開厚厚的故事書,瀏覽其中的故事,對阿凡提有了重新的認識。其中讓我感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題目叫做《灑油掃院》的故事。大意是:阿凡提小時候給一位巴依打掃院子。到了年底,巴依想賴賬,便慢條斯理地對阿凡提說:“你給我聽好了,我讓你清理院子,地上必須非常溼潤,還不能用水。如果你做不到,就休想領今年的工錢!”說完,巴依就大搖大擺地上巴扎辦年貨去了。阿凡提不聲不響地掃完院子,然後把巴依家的油倒了個一乾二淨,灑滿了整個院子。事情辦完後,阿凡提像模像樣地坐在臺階上,等巴依回來領工錢。下午,巴依搖搖擺擺地回來了,一進門就滑了一跤。他一看整個院子裡都是油,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大吼道:“賠油!賠油!”“慢著。”阿凡提說,“不能用水,地上還要非常溼潤,對麼?我做到了,給工錢!”巴依無話可說,只好把工錢付給阿凡提。

阿凡提聰明、樂於助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讀著每個故事,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和震撼。媽媽幾次催促我睡覺,我仍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次次為阿凡提拍手叫好!

阿凡提絕頂聰明,阿凡提的故事感人至深、回味無窮,他帶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思考。是啊,智慧才是最大的財富。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通過阿凡提的故事,我將把真、善、美繼續到底,用我的努力、用我的真誠、用我的智慧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讓真、善、美永存人間、讓假、醜、惡沒有市場,共建我們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社會。

《享利休格的神奇故事》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09字

在長達兩個月的暑假裡,我選擇了讀享利休格的神奇故事這本書,通過閱讀這本小說選,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也使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有了更好的啟迪。

記得我剛剛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像中藥一樣難喝難懂,就讀了一點兒,過了幾天,我開始慢慢的瞭解這本書,剛開始我讀不懂他在說的什麼,究竟在講的什麼,是什麼意思,講了什麼道理,我完完全全讀不懂這本書,後來讀了一點就不讀了。

三天過去了,我重新仔仔細細的品讀這本書,逐漸讀懂了內容,也慢慢了解了每篇文章所包含的真正意思。

當讀完整本書的時候,我受到了很多很多啟迪啟發,例如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職責,都有自己的責任在身,但是,有多少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有多少人逃避自己的責任,有多少人明知道自己有責任做好某件事卻找藉口推脫,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在外面喝了一瓶飲料,明明看見垃圾桶就在不遠處,卻因為和自己走的路沒在同一個方向而懶得走過去將瓶子丟進來圾桶而是遠遠的丟向垃圾桶,扔不進去也不管他。

明明是想盡到自己的責任,卻因為自己的懶散而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總之,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體會到了很多,瞭解到了很多,希望大家也能關注一下這本書,真的很有趣。

《親情故事》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84字

在暑假裡,媽媽和我到書店裡買了一本《親情故事》的書。我最喜歡這種型別的書了,我每看完一個故事,眼淚就像掉線的珍珠一樣,嘩啦啦地落下來,因為每一個故事真是太感人了。

最讓我感動的一篇故事是《用愛援救父親》。那是發生在四川的一所中學的事,有個女孩名叫盧燕娜,她從小就是她外婆養大的。盧燕娜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一年最多回一次老家,有時還幾年才回一次。盧燕娜每次和父母交流都是用一臺普通的電話交流。盧燕娜學習很好,雖然父母不在她身邊,但是,她每次考試都是全班一、二名。

就在盧燕娜剛上中學的第三天,她接到了媽媽給她的電話,電話裡說盧燕娜爸爸生病了,而且是大病,要想治療好這種病,只有換腎了。否則,她爸爸的病不可能治好。但是,那時捐腎的人不多。

後來,盧燕娜去看望爸爸時,她看著爸爸難受的樣子,心裡非常難過。她想,自己的腎應該會適合爸爸的。所以,盧燕娜跪在醫生面前,想讓醫生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父親。醫生看見她這麼瘦,如果沒有了一個腎,身體會好脆弱的,所以怎麼也不答應。盧燕娜三翻四次地苦苦哀求,最終醫生答應讓盧燕娜去體驗,看看是否可以捐腎。

爸爸聽說自己的女兒要把腎捐給自己,堅決不答應。盧燕娜對爸爸說,她無論怎樣都不能讓爸爸死。爸爸被女兒感動了,決定做手術。

我也被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沒錯,家庭是我們生活的港灣,親人永遠是我們的保護神。如果沒有親人,我們的生活也不會這麼精彩。

張海迪的故事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417字

知道張海迪的人,都把她當榜樣,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人人都像她去努力學習。媽媽上中學的時候,就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一次,我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張海迪的書。

從書中寫到張海迪童年故事,在她五歲的時候,一次意外,讓張海迪造成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從此雙腿不能走路。親人都以為她要靠別人來生活,張海迪沒有傷心,反而在生活中很快樂,她開始自學。張海迪先從小學課本學起,後來,又自學中學和高中課程。

張海迪愛幫助別人,在十五歲的時候,她隨著下放的父母,來到莘縣生活。在農村,生活條件差,患病的人有很多,她用零花錢,買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等醫學書,鑽研苦讀。後來張海迪成了一名鄉村醫生,為鄉親們治病,得到他們的好評。

1993年,張海迪又完成吉林大學哲學系研究生考試。張海迪又開始創作小說,至今出版作品有,《絕頂》、《輪椅上的夢》等等,還翻譯一部部作品。

張海迪以自學的勇氣證明自己,身上的障礙全然不顧,用生命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上學夢!

阿凡提經典智慧故事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642字

寒假裡,媽媽陪我到圖書館借了許多書,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凡提經典智慧故事》,十分有趣,裡面講的是足智多謀的阿凡提智鬥各種壞人,大快人心的故事。

阿凡提簡直是聰明無比,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落後的小村莊”這個小故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異鄉的山寨,農戶種的麥子,上面的麥穗到收割時都被地主收走,下面沒用的麥稈留給了農戶們,因為這裡的地主有一個“上繳下留”的規定。這是要餓死人啊!地主也太狠心了,簡直比“半夜雞叫”裡的周扒皮還可恨!阿凡提知道了這件事,就教農戶們種番薯,給地主繳上面不能吃的番薯藤,下面的番薯留下來。氣急敗壞的地主又改成了“繳兩頭留中間”,聰明的阿凡提又教農夫們種玉米,中間的玉米棒農夫留下,繳給地主兩頭的玉米杆,地主再也無計可施,被打敗了。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為阿凡提的聰明智慧拍手叫好。這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啊!

縱觀大千世界,像阿凡提那樣用智慧解決困難,幫助大家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十幾年如一日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頭彎腰,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終於在1973年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為解決世界性飢餓問題奠定了基礎。

阿凡提絕頂聰明,用他的智慧打敗地主,幫助了善良的農戶們。袁隆平刻苦努力,用他的智慧解決了世界性難題。可見,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從小刻苦努力,學習豐富的文化知識,多讀書,多動腦,做一個有智慧的人,遇事多想辦法,不慌張蠻幹,用我們的智慧幫助他人,造福社會!

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1062字

魯迅,我們大家都認識,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但是早年魯迅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一天,在上課時,教師裡放映的片子裡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然後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裡像大海一樣洶湧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於是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為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開始拯救國人靈魂的生涯!正像魯迅所說:“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所以魯迅下定決心要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

如果說在近代史上有誰對中國文化最為反對,那無疑是魯迅。他在給青年推薦書本的時候,沒有推薦一本中國古人的書。他極力批判中國文化,以至要求全盤拋棄,而他卻深受中國文化薰陶,難道是他不熱愛自己的祖國,不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嗎?不是,正是他深愛自己的祖國,深為民族的落後而痛苦,才如此痛恨民族的文化,愛之深則恨之切,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啊。他終身以批判中華文化,喚醒民族精神為已任,現在,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中華文明彷彿鳳凰涅磐,已經浴火重生。

我想,他是無所謂被人遺忘的,他的生命是燃燒給這個民族的,他本不是為了供後人瞻仰。他沒有留下一部長篇小說,也沒有留下一篇真善美的鉅著,他沒有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看整個世界,他只是站在了民族的高度看這個國家。他不要一篇長文,他只要充滿戰鬥性的雜文;他不要歌頌真善美,他只要批判與尖銳;他說,我絕不妥協,一個也不寬容,在受傷的時候,他遠離人群,像一隻孤獨的狼,默默舔幹身上的傷痕。

或許他確實是應該走了,他的孤憤已不適合這個時代,這個人為了民族的未來已經付出了太多,付出了同時代人的不理解,付出了他的才華,本來以他的才華,應該不僅僅是被中國人所記憶。可是今天,這個他深愛的民族也要忘記他了,因為這個民族已經不再需要批判,今天這個民族已經站起來了,他需要讚揚和驚歎,他需要傳統的力量以支撐他的尊嚴!

他以筆為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

中外歷史故事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11字

寒假中,我閱讀了《中外歷史故事》這本書。書中記載了很多歷史人物的傳奇軼事,例如“夏完淳巧罵叛徒”“于謙保衛京城”“張作霖手黑”等等,但讀完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屈原投江”。

屈原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詩人,在他投江前,他對漁夫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灰塵。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汙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埃呢?”寥寥數語,卻表露出了屈原的錚錚傲骨!在他的眼中:祖國重於生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讀書時也會想,屈原幹嘛要投江呢?他才華橫溢,年紀輕輕,只不過國家淪陷了,如果去另投明主,不是一樣可以身居高位嗎?還可以為後世留下更多的佳作呢!可是,讀了他的《懷沙》之後,我明白了:德如名香,碎之益烈。屈原是要以他寶貴的生命,來警示後人,什麼是愛國!

什麼叫愛國?愛國,就是對我們的父母之邦,懷著深深地眷念,深切的關注。危機四伏時,捐軀國難,視死如歸是愛國;百廢待興之時,獻身建設,無堅不摧,更是愛國!因此,我們作為中國人民的一份子,無論是麗日晴空,國家處於坦途,還是陰雲密佈,國家遇到什麼逆境我們對組國的愛都應堅貞不渝。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丹可磨,不可奪其色;蘭可燔,而不可滅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銷,而不可易其剛;人可死,而不可滅其國。讀過《中外歷史故事》我對祖國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層。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故事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061字

暑假裡,我讀了《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故事》這本書,書中的故事真實生動,讓我讀得饒有興趣。

書中的世界名人偉大、英勇,他們譜寫著時代的華彩樂章,締造著傳世驚奇,他們渺小而平凡,偉大而傑出,他們使得整個世界的文明程序更加精彩,更加鮮活,他們的成功故事成了歷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讓我敬仰,讓我膜拜,也讓我沉思成功從何而來。

他們的成功來自於苦難的磨鍊,就如同那運籌帷幄、建功立業的政治鉅子—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愷撒。他能擁有如此赫赫功績,正是因為他孩提時的苦難磨鍊,愷撒的父親從小對他要求嚴格,無論春夏秋冬都只許愷撒穿一件又硬又厚的坎肩。嚴冬,愷撒穿著這件衣服冷得發抖,但他還是咬牙堅持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愷撒不但擁有了一副強健的體魄,還磨鍊出了他不服輸的性格,有了不服輸的性格,才成為了經得起政治風雨的卓越的政治家。

他們的成功來自於機警的智慧,就如同那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女王,她統治英國長達45年之久。她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好學,日積月累養成了機警的智慧。

伊麗莎白小時候經歷了很多憂患,三歲時母親就被父親處死,自己又被關進了倫敦塔,為了免遭迫害,聰明機智的伊麗莎白假意順從,不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有一次,瑪麗女王派了一個密探來試探她,聊天時,密探故意流露出對女王的不滿,她卻裝成茫然不知的樣子,說她不談國事。就是靠著這種機智,伊麗莎白才倖存下來,直到登基,鑄就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人們將伊麗莎白統治的時期稱為“黃金時代”。

他們的成功還來自於廣闊的知識。就如同那《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斐遜,他出生於一個富裕的種植園主家庭,從小就跟著家庭老師學習英語,數學和古典著作,長大成人的傑斐遜博學多才,興趣廣泛,不僅懂得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還對哲學、古生物學、數學、農藝學和建築學,甚至音樂等都很感興趣。正是靠著這種廣博的知識,傑斐遜才當選為美國第三任總統。

成功是來之不易的,是在磨鍊之下得來的,是在努力之下得來的,是在堅持之下得來的。學習中的佼佼者、示範生,他們往往都是小書迷,博覽群書,從而擁有了廣闊的知識;同時又是積極的實踐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擁有了機警的智慧;他們更是優秀的堅持者,目標明確,百折不撓,從而擁有了優秀的學習習慣。

優秀的成功的人,讓我欽佩,敬仰,但我不能只是仰望,我要見賢思齊,做個有心人,觀察他們每一個優秀的細節,每一種優秀的品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百折不撓地向成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