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還是多元相關作文20篇

碎片還是多元 篇1

碎片還是多元作文80 ,815字

隨著時代的飛速進展,我們的生活變得愈發的資訊化與時代化。但是,與此同時,它也使我們的生活逐漸變得碎片化。在這個社交、娛樂、閱讀等被碎片化的時代,我們又該如何看清其中的利與弊,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彩而不失調呢?

“‘碎片化’一詞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一種‘多元化’。”多元的生活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隨時隨地,開啟手機,就可以看新聞;想要打的,手機app輕輕一按,就能實現;購物網上一找就有你想要的……既然如此,那麼碎片化的生活亦可以說利益無窮了,它的弊又隱藏在哪些方面呢?

讓我們來假設一下:一個人在家中閱讀一本書籍,讀至一半,有事便出門了。在地鐵上,他百般無聊用手機找到那本書籍讀了起來。這過程中又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也許,這是一場“閱讀的盛宴”,可以享受“隨想隨讀”的閱讀過程。然而,當他離開家過而改讀手機時,他的閱讀就已發生了質的改變。他的思想開始傾向於“消遣”而非“品讀”這一過程。他只是單純地在接受書中的資訊,沒有去理解體味。這樣,在他腦海中留下的只會是一些零碎的印象罷了。不僅如此,這還會導致他思考時思緒紊亂,雜念叢生。影響他的生活規律與節奏等等。

有序有規則的閱讀就可以避免這種錯誤。再閱讀時,過往的資訊可以通過自己讀時的一些記號,回憶和總思,不至於使自己混亂。好的閱讀習慣甚至可以排去雜念,給予我們新的靈感。

同樣的,在社交等領域,碎片化使我們的交友、購物中更多地出現各種交友不慎、買假貨的麻煩。至少,在媒體方面,我是深有體會的,各種假新聞層出不窮,讓我們難以辨認真偽以瞭解現在許多國情,

阿爾文托夫勒曾經說過“資訊無處不在”。更別提現在這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了。多元化的資訊帶來的碎片化的生活,這雖然是時代發展的一個必要階段,可我們也不能就此隨波逐流,要有選擇的生活,有選擇的品讀人生,這樣才不至於被網際網路—這一本該帶來便利與服務的傢伙整亂了手腳。

是一種碎片,還是一種被碎片 篇2

是一種碎片,還是一種 ,1219字

碎片化時間就是指一些零碎的時間,比如說上課之前的十分鐘,開會之前的一小時,等公交的時間,這些都叫碎片化時間。然而越來越多的人,他們打著碎片化時間的旗號,來大肆地揮霍這些時間。

我們人是離不開社會,離不開這個集體的,我們每天都浸泡在這種快速發展的時代裡面,一天之內接受著以前一個古代人一生的知識量,於是我們想到了改變,把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來做更多的事情。

事實真的是我們節約了時間嗎?

實則不然。碎片化時間是一些我們可以調劑的“多餘時間”。比如說,你需要坐地鐵回家,但是在地鐵上你卻無所事事,於是你拿起一本沒讀完的書,一個沒聽完的廣播,開始了你多餘時間裡的享受。這才是碎片化。

然而碎片化的社會演化到現在卻把碎片化給變了味。我們追求多元的生活,所以我們有了空閒的時間。我們讀書,於是我們捧起kindle,隨意的翻看兩三頁以後因為要去幹其他的事情便放下了,我們以為自己利用時間來看書,殊不知,這草草地翻看幾頁便放下不讀,不思考的閱讀,其實對於提升我們的內涵,對於內心的釋然來說,這根本沒有什麼用。碎片化從高效利用變成了無意義的動作。

所以這裡我就要開始闡述我對於碎片化的理解。

我認為我們應該去利用碎片化時間,而不是把時間碎片化。

曾經我們提出的碎片化生活,是把我們本來可能會浪費掉的時間利用起來。在等車的時候背單詞,或者在等飛機的時候回簡訊。現在碎片化時間卻變成了被碎片化,我們做著作業,突然一條簡訊來了,我們舉起手機看了看,回覆了一條訊息;突然肚子餓了,我們站起來,去廚房裡吃點東西;微信裡來了一條通知,我們馬上回復。這樣看起來好像我們在這段時間裡邊幹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但是其實我們並沒把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做作業給做掉,反而去幹了許多的閒事。這樣子就是一種被碎片化,我們被手機所支配,所掌控。我們變得不集中,我們變得焦慮,變得急躁,因為我們發現本來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任務,我們花了三個小時甚至一天。我們在旁人看起來很忙很累,其實效率一點也不高,我們沒有得到我們在單位時間內的最大“收益率”。

被碎片化帶給我們許多困擾,第一,我們不能集中注意力了。被碎片化讓我們不時的分散注意力去關注一些其他的東西,久而久之導致了我們不能高效工作。第二,我們浪費時間,我們把一個小時可以做完的事情延長到了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第三,我們焦躁了,當我們發現時間不夠用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急躁了,這可能會導致對身心的危害,和對工作質量的影響。第四,我們不能自主的思考了,我們因為過度的依賴於網路,而網路上看到的卻都是別人的思想,我們會漸漸地失去自我,變成一個沒有思想的人。

我們在網路上社交,那何不擠出這一點點的時間,來一個面對面的交流呢?你說,對方可能沒有時間,那他不可能一直沒有時間,如果他連這一點時間都不願意分給你,那麼你要想想,他真的是可以深交的朋友嗎?我們何必再花費時間來回復他們呢?

總而言之,我希望我們是要去利用碎片化時間,而不是被時間碎片化。

是碎片,還是完整 篇3

是碎片,還是完整作文 ,820字

早上,被手機鬧鈴吵醒,習慣性地看了眼螢幕上的時間,又點開群聊清空了未讀的訊息;路上,低頭或看著片子或聊著天,帶感的節奏震撼著耳膜……

隨著資訊化的強大,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知道所發生的事、找到所需要的資料、看完一本想讀的書。不可否認,我們的生活變得便捷,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有沒有失去些什麼?

如今,各種電子書、電子詞典、搜尋引擎受到了大家的青睞,漸漸地,我們開始依賴於它們。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工作開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以我自己而言,有時我在手機上看書看得正盡興時,卻突然跳出後續篇章要付費的情況,這時我只能悻悻地關閉網頁,幻想著後面的劇情。除此以外,突然跳出的新聞提醒只讓我略知事件的一二,但最終結果卻不得而知;我也只能憑著這些支離破碎的資訊去和同學們聊著八卦談著人生……到頭來,我讀完一本書了嗎?詳細明白事件的全過程了嗎?和朋友好好聊過了嗎?除了“沒有”,我只能啞口無言。

恍惚間眺望遠處高樓林立的碎片化世界,我不禁懷念起以前的完整。

以前,科技雖然依舊伴隨著我們,但我們還是堅持著“純手工”。記得以前我總是喜歡窩在床上,靜靜地抱起一本書開始閱讀—沒有付費的篇章、沒有重複的段落,似乎只有淡淡書香和沉浸其中的我。我還記得,以前我碰到不認識的字或單詞,媽媽總會讓我查字典;家裡的字典版本太低了,她還會帶著我去書店買新的。我更記得,每天吃晚飯時,我們一家都會看電視上的新聞播報,有時一件事件都會報道上好幾天……

滿足間眺望窗外的綠樹,我不禁驚訝於如今的碎片化。

雖然我們常常讚歎著碎片化的方便,也常常迷失在碎片化的生活中。

雖然我們以前過著完整的生活,卻埋怨著過去的不便。

正因為我們迷失在碎片化中,我們才應該珍惜著完整。

正因為我們以前埋怨著不便,我們才應該欣喜碎片化的便利。

我們過得是科技生活,不能被遺忘的是力求完整的本質,不要讓碎片化成為我們的負擔。是碎片,還是完整,取決於你。

願碎片還原 篇4

國一作文 ,1138字

在這個共享時代中,在這個毫無隱私可言的時代中,我們的生活已被殘忍地碎片化,跟彼時老一輩那種天真爛漫自矜自強的信念已是完全不能相媲美了。

共享帶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在我們的生活中‘春光乍洩’,激起了不小湧動的浪花。這些諸多的共享資源,都需要進過實名認證。雖此步驟相當於把使用者的個人隱私全盤皆出,但各色各樣眼花繚亂的優惠資訊還是迷亂了人們的雙眼。自私自利的人們為了貪圖一時的小利,自然變得毫無隱私可言,毫無原則可言。

而這些共享資源的普及給那些新興企業的生產商广告商嚐到了甜頭,就像吃了糖還賣乖的孩童,其他孩童看紅了眼,自然要搶糖吃—

於是乎,眾多千奇百怪的共享資源橫空出世。

當然,凡事凡物都有黑白兩面。今時今日的騰訊新聞已經被這些共享資源站穩了腳跟。譬如,大量共享單車堆棄在小區門口,造成堵塞;馬蘊在杭州開了家無人超市。造成人群擁擠;共享書店的書幾近破損……

每每看到這類新聞,我的爺爺總會微搖著頭,唉聲嘆氣。我的爺爺可以說是個趕時髦的老頭子,朋友圈那叫發得一個勤,解鎖各類拍照姿勢。他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凡是關於共享資源這類的手機軟體,他從不屑於去使用。

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問他:“爺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騎共享單車,你也可以騎車去買菜嘛!”

他聞言,嗤之以鼻地笑道:‘我自己本來就有自行車,弄那破玩意幹嘛。’

那時的我被他說得一愣,只認定他是老一輩節儉的思想根深蒂固。現在想來,那何不是一種自矜自強呢?遺憾的是,那種洋溢著温暖著這個冰冷世間的光現在已經慢慢微弱了……

你有設想過嗎?為什麼小區門口會被貼上“共享單車禁止入內”的標語,如果共享單車入內了,那麼小區將會如何?當你在跟朋友用餐時,手機上突然收到未知來電或者共享資源的新通知,你忙於應付而冷落了你朋友,你朋友會如何呢?如果飯局上的人都在疲於應付手機,那麼,這個飯局是否會顯得過於冷清?

當然,節制理智的使用並不會釀成大錯,但過度沉迷,就會魚和熊掌兩不兼得,身心皆未得到良好的調整與放鬆。

我的爺爺便是如此。

我一發微信給他,他總能馬上回復。但……

每天清晨,晨曦微露時,他已經起床出發早鍛鍊;每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他總會在街坊鄰里間晃悠,打打麻將,談談心;每天傍晚,他也會早早入睡,無論是否被麻煩事纏身……我爺爺的作息一直未曾改變過。

一年又一年,桃花依舊別樣紅,紅得豔麗,宛如溫暖著這個冰冷的世間。

歲歲又年年,年年又歲歲,希望那抹洋溢著温暖著這個世間的光,不會褪卻,會慢慢擴散—

整個世界都是暖烘烘的。

無論這個世界怎樣千變萬化,你都要記住: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碎片化是把雙刃劍 篇5

碎片化是把雙刃劍作文 ,1166字

“碎片化”這個詞我第一次聽到,還以為是經濟學或是管理學裡的用語。

可是,從定義上說,它卻非常貼近生活,不過是把完整的時間分成諸多零碎塊。顯而易見,這樣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不過,具體會產生哪些影響呢?歸納起來,不過“把你”和“你把”兩種。

首先,碎片化能幫我們極大程度地節省我們的時間。君不見很多人制作閱讀計劃,把幾百頁的名著拆成幾十份嗎?這正是“你把”碎片化,主動地把巨大的任務合理地分成小碎塊,抽時間做掉一塊,再抽時間完成下一塊,舉例來說,就是:等公交時看三四頁小說,在地鐵裡聽一聽評書,等等。我們的暑假作業就是這樣,看上去是厚厚一本練習冊,編者卻巧妙地把兩個月的習題量分成了60份,每天做一點,等到假期結束,就能夠感嘆自己完成了多麼龐大的“工程”。再舉個最形象的例子,吃一個大饅頭,一口塞不下,就算塞進去了也咽不下去,人們很機智地把它撕成了四小塊,一塊一塊吃,很快就吃完了,消化也好。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上述的一切是有前提的,這一點稍後會講。

從消極的角度出發,碎片化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成倍地降低效率,主要是被動的“把你”碎片化。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以至於很少有人察覺。現在構建一個場景:你正在寫作文,突然,電話響了,媽媽叫我下樓幫她拎菜。五分鐘後,你氣喘吁吁地上來了,卻壓根不記得剛剛寫到哪兒,好不容易回憶起來,手機又叫了,某某叫你幫忙傳備忘錄,極不情願地發出去。終於安靜了十分鐘,好不容易寫了幾行,卻有人敲門,叫你簽收快遞。當你又折騰了一番,終於處理完所有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半小時,作文反而沒寫幾行。場景構建是結束了,但是會打斷你的事情卻遠遠沒完,會被分散而難以優質完成的任務也不止寫作文一個。上個廁所、伸個懶腰、喝口水都有可能無意中把本不該碎片化的東西給整了。

前面有提到主動碎片化的前提,其實就是在合理的地方分割。切蛋糕要切在奶油上,不能切在水果上。萬萬不可把必須整塊在一起的給分了,把可以切割的給胡亂整了。

事實上,在現代社會中,被動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資訊爆炸,或者叫做通訊發達。全世界每分鐘,甚至每秒都有新聞,從戰爭勝利到誰家結婚,這都算新聞。它們不斷地傳送到軟體終端,一個終端一天會大約接收50條。假設你安裝了三部新聞類軟體,一天就有150次推送!就算其中只有100條會讓手機叫,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再平攤一整天24小時的時間,你平均一刻鐘就會被打斷一次,這還是不包括半夜關機的情況。要是真這樣,還能指望做成什麼事?

“碎片化”就是一把菜刀,廚師用來切牛肉,殺手用來切人肉。但因為刀能用來殺人就禁止用菜刀嗎?顯然不合理。妙就妙在如何去利用它的正面,避開反面。當你迫切需要集中記憶力的時候,不論什麼都打擾不了你;但當你沒有足夠大的時間,需要分期完成時,你就得恰當地把它碎片化,提高效率。

碎片化是利,是弊? 篇6

碎片化是利,是弊?作 ,782字

現如今的社會隨著驚人的發展速度,“碎片化”一詞無疑經常被提到,那它的出現與壯大究竟是利還是弊呢?

我們不妨來看碎片化的定義:它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

而碎片化的成因又是如何?這大概分為兩點:首先碎片化是以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物質基礎。在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又將人們需求層次碎片化,這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需求越來越多也更加豐富,這使大多領域不得不開始碎片化操作。其次,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意識態度更加多元化,所接受的資訊愈加跳躍和豐富,傳統生活方式已無法滿足。

當然碎片化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不可否認。它可以使人們在短暫時間內接受更多資訊。媒體平臺的碎片化提供了了解實時新聞的渠道,電子書以及各種關於學習的應用軟體都達到了可以使人們在坐地鐵時甚至排隊等候的十分鐘內工作、學習。有人認為碎片化使大家的生活更有效率,我卻以為這個效率還是得加個問好。有好幾次我企圖在上學路上用一個應用軟體背單詞,確實大大節省利用了時間,但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單詞背誦變得獨立而沒有連續性。電子書的碎片化閱讀也有類似的弊端,你會發現讀完之後腦子裡留下的是支離破碎的關鍵詞資訊而失去了對整篇文字脈絡的掌握和結構的分析。效率使建立在完成事情的時間與結果兩種概念之上的,只看其一未免有些單薄。再者碎片化生活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心態與判斷力,人們往往在從碎片化中迴歸傳統時變得浮躁,這是對人們主觀意識的改變。有些事情本就應耐心去體會的,切不能讓碎片化“絞碎”了它的完整。

前段時間我才突然發現,周圍路上的報刊亭全都拆了,買份報紙只得到郵局去。這是否意味著碎片化已經幾乎壓倒了傳統方式,而現代社會完全取締了傳統生活?仍想試問,碎片化究竟帶來了什麼,而我們又是否可以摒棄紙質媒體等傳統社會的方式呢?答案固然是否定的,只是在碎片化趨勢愈來愈盛行的如今,讓其兩者完全互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生活碎片化是種發展 篇7

生活碎片化是種發展作 ,417字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充滿著碎片化的方式,這些碎片圍繞著你,才能讓你體會到什麼是生活,如果生活單純只是一種形式,那麼必然是枯燥無味的。

有人認為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其實是不利於發展的,可在我看開來,這並不會阻礙發展。因為碎片化的方式,人們在接受的不同的事物,因此也會在各個領域內發展,如果不是那麼碎片化,那或許只會去發展那麼幾個領域,從而少了競爭的資本。

就好比閱讀的碎片化,曾經人們只是通過書本去閱讀,然而現在可以通過很多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的各種閱讀瀏覽器和微博上的發表的內容去了解,這背後不正是科技的發展嘛!正是由於科技,我們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同樣,科技的這種發展,也讓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上佔有一席之地。

我覺得我們為這碎片化的生活,需要分分類,這樣子才更能去發展這麼一種方式,我們應該為時代文化進步與精神文明的上升而感到幸運。

生活碎片化,是對發展未來的奠基。

生活在這麼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我為自己而感到高興,而並非警示。

碎片化,是為了更好的利用 篇8

碎片化,是為了更好的 ,1004字

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現如今,我們已不會花上一整天或是半天的時間去閱讀、去社交、去購物。往往是利用我們掌握在手裡的碎片時間,少則三五分鐘,多則半個小時。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利是因為我們若是好好利用這些碎片時間,我們可以通過整合,來完成一項重要的事情。弊是因為往往我們沒有這個意識,將碎片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刷刷刷”上,讓這些碎片時間就這樣從我們的手中溜走。也因為碎片化,碎片化的資訊日益增多,使我們不再對資訊進行深入思考。久而久之,就會使得我們不愛動腦子。雖說我們如今的生活有利也有弊。但我認為現如今的碎片化生活是利大於弊的。因為我認為,碎片化,不是為了浪費,是為了更好的利用。

魯迅先生曾說過:“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是了,這就是如何正確的利用碎片化的生活。當我們難以騰出一大塊的時間來工作或是學習時,我們可以把要完成的事情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利用我們手中的碎片時間來完成。不就是在整合並利用我們無法避免的碎片時間嗎?就如我們寫作文為例,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就可以放下手中的手機,花上五到十分鐘進行構思,吃飯時,在腦中想一想大致的提綱,在寫完作業之後,花上十分鐘將我們的構思提綱寫下來再進行一下修改。這樣一來,不就是很好的利用了那些原本將會被我們浪費的碎片時間嗎?

碎片化的時間真的很多,只要我們有心去利用,就能把碎片化的時間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時間塊來用。

碎片化的時間還將會越來越多,這會是個必然現象,但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支配它們,碎片化的生活也不會再讓人感到無所事事,而是更加充實。與其讓自己只有依賴大塊時間才能集中注意力,還不如學習如何提升自己管理碎片化時間的能力。養成隨手積累資訊的習慣。就拿我來說,我是乘車回家的,在車上差不多有二十分鐘。我經常會看自己快取好的美劇,看到自己不會的詞就記下來,回去查意思。這就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即使每天只學到一個英語口語的技巧或是知識,但只要堅持下去,日積月累,我們口語方面的積累將會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並不是壞事,如果我們都有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意識,並付諸行動。我想,現如今的碎片化,不會是浪費時間,反而是更好的利用了我們原本浪費的時間。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也是我每天過得很充實。比起花上一天半天的時間來做一件事,我還是更喜歡可以被整合起來為我所用,又不需要花大量精力的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多元化! 篇9

記敘文 ,1236字

如果你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看著滿地的碎片,解決的方式總只有這3種:一是放棄,一柄掃帚一把畚箕,大大小小的碎片兒就一股腦地被送進垃圾箱裡;二是復原,但是你無論怎麼努力,花瓶總是無法恢復原來的模樣;三是重構,取一個花瓶式樣的膠泥,把碎片盡數貼上去,儘管碎片之間一定有了間隙,但如果精心佈置,那間隙或許就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花紋,別有韻味。

而我們如今身處的時代,原本高度結構化的生活體系就如同這個花瓶,已經被完全打破,分解成了零星的碎片;打破生活花瓶的頭號“元凶”,就是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以往的生活,由整塊整塊的時間與事件拼接,一件一件地捋下來,層次分明;但網路全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閱讀、購物、社交……細碎的內容充斥在細碎的時間裡,不知不覺中,各種資訊、訊息交雜在一起,生活正逐步地邁向碎片化,而且總是處於變動之中—誰也不能確保讀書正讀到精妙之時,會不會忽然被家長的一個電話告知補習時間改動而你將不得不放下書本投身到浩渺的學海里去。於是,遇上現在這個不斷更新、變化的碎片化生活,我們該怎麼辦?

這就好比那個破碎的花瓶。第一種放棄的方式顯然決不可取;而復原方式也完全沒法成功,因為我們改變不了生活變化的腳步;那麼只剩下一種選擇—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其實,只要利用好塊塊時間碎片,就能發現,碎片化也能使生活多元化。

學習碎片化

有時我們總會有這樣的感受:“想學的東西很多,但是沒有時間”。我們總認為要學習新知識或新技能,就必須每天單獨騰出一整塊的時間,其實不然。進步的關鍵在於積累與恆心。而碎片化的生活為這一點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在吃早飯時記幾個英文單詞,上學路上在腦海裡複習數學公式,或者睡覺前背上一篇短詩—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其實可以很好的運用。每一天的碎片化時間積累下來,學習的方式就不再侷限於課堂,而是更加多元起來。

目標碎片化

許多人都會在新一學期伊始就為自己定下了學期的目標,但後來卻發現似乎難以達到。此時不如利用碎片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把學期目標分解成幾個月度目標,再把月度目標細化成每週目標—甚至可以再碎化成每天的小目標。這樣就會發現,每次完成一個小目標,都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時再積蓄起所有精力去完成下一個目標,就能在“小有成就”的快樂中一步步完成最終的目標。而一個個多元的目標完成時,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激勵自己前行。

閱讀碎片化

初三的生活日趨繁忙,我們大都不再有大把的時間留給閱讀,那麼為什麼不嘗試將一塊塊時間碎片利用起來,進行多元地閱讀呢?我們可以準備一些卡片,每當運用零星的時間閱讀,就把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在等候列車的間隙時間,不再玩手機遊戲,而是搜尋一下近期的文化熱點,隨時隨地給自己充電;或者在每一次的短暫閱讀前想好一個問題,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提高閱讀效率……

進步並非改善“曾經”,而是走向“將要”。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這個碎片化的時代,那麼就改變自己,把碎片化的生活變得豐富而多元!

碎片化的是生活還是思想? 篇10

碎片化的是生活還是思 ,1025字

在這個高科技發展的時代,網際網路已然離不開我們,人們開始樂而不疲地選用碎片化的方式開始生活。

簡單的讀書,方式也與以前大相徑庭。如今只要開啟百度手指輕輕一點,便會得到成千上萬的連結,我們只需要看看哪些閱讀量比較高、點贊人數比較多,就可以毫不費力地開啟它們,擷取其中碎片化的資訊資料。回憶過往,孔子有翻閱《周易》韋編三絕,蘇軾有讀《阿房宮賦》撒然不倦,平生寫了不少佳文。就算近代文學家也沒有單單一個不翻閱經典著作卻只一味靠拼接採用那些碎片化的資料寫成大作的。

可為什麼人們寧願擷取這碎片化的資料也不願花時間去看看經典,為什麼人們寧願咀嚼這“碎渣”也不願在“大餐”面前逗留止步。

碎片化的資訊給人們帶來滿足感和快感,人們只要動動手指,大把大把“資料”便到手了,靠著稀散的資訊沾沾自喜完成了“大作”,在順手給發帖人一個贊一個好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無條件相信那乾癟沒營養的內容,而那些實實在在的大著作卻無人賞識,甚至被人惡意改編用不少網路語成低俗的東西卻受到不少人的青睞。人們越來越傾向那些拼的支離破碎的東西。

資訊時代也少不了不少app的參與,許多社交軟體就例如微博微信,不少人離不開它們,無論社會上有什麼風吹草動人們第一時間得知一定是在這些軟體上而不是看新聞看報紙。我曾經親身目睹過一件事,前段時間網上瘋傳著一段兒子打父親視訊,不少人發表著自己的“大道理”指罵那位兒子,可就在第二天,一段視訊又穿出來說是父親做了對不起兒子的事活該捱打,這下有不少人自作聰明開始評論父親的行為。可試問在坐有當事人麼,拼著這碎片化的視訊真的能肆意指責麼?簡簡單單的例子,不少明星,因為網友憑藉道聽途說來得碎片化資訊開始捏造發表評論硬生生逼死不少明星!

真正碎片化的單單是這些資訊資料麼?

然而,人們的思想逐步開始受到改變,腦袋漸漸成為另一個碎片化的場所,面對問題,開始用腦袋裡的碎片化東西東拼西湊組織答案,且任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答案含金量極低。並且養成了單方面有一點碎片化的訊息便開始發表自己的言論,不管這些言語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慢慢的社會上瀰漫著這種風氣?有一點點碎片化的訊息便有不少人便冒出來興風作浪。使不少人以這為樂趣,同時扭曲其他人的思維。

碎片化資訊就例如一張撕碎的紙,即使你拿膠水沾在一起可無論也不能拼的天衣無縫,相反到處是裂縫。

碎片化的資訊怎樣利用,大概是隻能看過一眼吧,真正需要的是你腦子中的“過濾器”,這樣才不會使自己的思想成為碎片,不會依賴碎片化的一切。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還是錯? 篇11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 ,840字

題記—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如今所有的東西都如同一副拼圖般散開來了,成了一個個碎片,所以當我們再次想把它拼成原來的樣子啊也許就難了。

現在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所有的選擇都已經變成多項選擇題而不是單項,例如你看書可以在電腦上也可以在手機上;更可以在紙質書本上。當你想買一樣東西的時候,同一樣的東西不同的價格,可能真的會讓你產生“選擇恐懼症”。造成這些原因的根本,或許是時代進步的太快,人們來不及適應罷了。

那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是對還是錯呢?

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首先現在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也因此出現了許多空餘但是微少的時間。你會在這段時間幹什麼呢?看書?遊戲?散心?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第二種或者第三種。可是當你去做了以後,你會感覺自己好像變“懶”了,不想再去做其他的事情。也許更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今天也就還剩一點時間了,不如明天再去做吧,今天就好好放縱一次吧!我只想說那麼也許你真的被碎片化所主導了。

當然碎片化的時代也有優點,他提供了人們許多更新更開放的思路,讓人們的選擇多樣性,可是為什麼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是因為太多的人們無法準確利用,反而越發糾結,導致最後走錯了方向。

那究竟改如何改變呢?

最重要的應該是你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認識。你對事物的認知是對的,那麼你使用它的方法也大多是正確的。例如當你有一道難解的題的時候,你可以藉助於筆記本與書本的幫助,但卻應該減少手機對於你的幫助,手機會增加你的依賴性。如果你使用了手機很可能會被一條訊息或者一個軟體所吸引,那麼你與你難解的題才真的是漸行漸遠了。

其次你應該懂得時間的寶貴,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是每個人的使用方式都是不同的,你可以蓋上被子矇頭大睡一天,也可以出去與朋友們增進彼此感情。因此你會發現每個人的二十四小時又都是不一樣的,長或者短都是靠你自己所決定的。

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已是必然趨勢,既然如此不如抓住時機,多做幾件不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這樣才能發揮碎片化的真正意義。好了!又過去了二分鐘……

碎片化生存——進步還是退化? 篇12

碎片化生存——進步還 ,860字

現今,誠然,所謂“碎片化”這一詞深深影響乃至困擾著我們的生活。而“碎片化”本身,真的只是一種社會現象麼?

碎片化一詞首次大量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後現代主義”文獻之中,原意為“將完整的個體分割為諸多零塊”,而其歷史根源則是當時主流媒體又“泛眾傳媒”轉型為“分眾傳媒”,更加關注於“這一類讀者想要讀什麼”而演化得到的

嗯,很好。“碎片化”其實是來源於消費者被媒介的細分,換言之,其起源於最初步的“大資料”的應用—即通過你過去的關注推斷出你未來想要看到什麼。

我想,碎片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事實上我們一直在“被碎片化”當中,例如讀《論語》等經典時沒有人會提倡一位初學者一下子讀完,更多的則是讓其分為若干部分逐一研讀—“完整的個體分為諸多零塊”,我們的學校將一天完整的作息劃分為不同的課程,亦是“完整的個體分為諸多零塊”……從這點來看,“被碎片化”是一直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它是一種時代的潮流所導致的必然

而碎片化又是一種科技進步的體現。現在的移動資料如此發達,任何需求都可以在網上傳達然後以近光速傳遞至每一個希望看到的人手中。這就直接導致了碎片化時間的產生,而碎片化時間則直接導致了各種“碎片化”的起源……例如我在每週日有一小時的空餘,那麼我可能在沒有碎片化時就會無所事事,但事實上我可以用它來看一篇文章或是瞭解一個數學定理等等—我沒有能力,亦是沒有信心去堆積數十個週日的一小時去研讀完一本文學經典或是學術著作。而試想如果碎片化的生活不存在,那我只能華大量整段的時間去學習一部厚厚的典籍—那該有多枯燥。

或許當我寫下這些時我的思維仍是“碎片化”的思維,畢竟一切對現象的評估都要建立在一種特定的價值體系中。而我此刻恰恰有的就是“碎片化”的評價體系與價值觀。不過,畢竟現在時代的碎片化下除了專家,常人很難有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綜上,我想說的是,若是我們無法不被碎片化,那就應該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利用好碎片化對我們帶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

碎片化——人們的福星還是災難? 篇13

碎片化——人們的福星 ,907字

在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人們整塊的生活時間都逐漸被碎片化了—購物不用到超市把一個月的生活用品統統買好,只需開啟手機,商品便通過快遞送到家門口;存取款不限於銀行和錢包,只要掃一掃二維碼,錢款就靈活地穿梭於人們的賬戶之間。碎片化生活為人們帶來的便捷數不勝數,它在不斷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

伴隨著各種快捷通訊軟體的出現,社交方式隨之發生了巨大改變。人們的社交不再侷限於一個小小的範圍之內,它像被撕裂的一張紙一般散落在世界各地,讓五湖四海、素不相識的人們成為親密的朋友,甚至可以通過視訊通話面對面談笑;聯絡親友也從書信和電話演變成了發微信;約時間、開會等需要籌劃的事務也變得輕而易舉;在流行的消費軟體上,各家餐廳的菜品和評分清楚地排列著,不加思索就能挑到滿意的餐館。網際網路生活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每分每秒都能被利用起來。人們存在於萬千碎片之中,而碎片之間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溫暖與問候。

網際網路彷彿是上帝降臨的福星,為人們帶來太多的便利,但俗話說“塞翁得馬,焉知非禍”?碎片化生活正在悄無聲息地害著我們。碎片化社交給居心叵測的壞人可乘之機,通過社交的不真實性牟取錢財,獲得非法利益。

碎片化閱讀同樣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原有的好習慣。掌上閱讀雖省去了隨身帶書的煩惱,但現今用手機汲取知識的人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滿目的言情、玄幻小說,花邊新聞,它對青少年的思想與認知起著消極的作用。網上毫無遮攔的汙穢的語言,也成為迫害青少年的一大“殺手”。當充斥不良資訊的碎片鋪天蓋地、魔爪般向我們伸來時,誰又能潔身自好,抵禦它們的侵擾呢?而現在的我們,又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讀完一本書,獲得一次心靈的洗滌了呢?人們的專注心開始消退,看書的時間分裂成碎片以後,知識純淨而又甘潤的洗滌變得大打折扣。當人們終於認識到後果,想要逃離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被碎片緊緊纏身,無法自拔。

碎片化的生活,是“天使”還是“魔鬼”,是福星還是災難,靠的是人們正確的利用和抉擇。“出淤泥而不染”,在網際網路四通八達的今天,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態度與認知。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正確把握自己,才是碎片化生活裡最動聽的節奏。

碎片化生活,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篇14

碎片化生活,利大於弊 ,1014字

自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之日起,人類便開啟了計算機技術和工業高速發展的時代。短短23年後,便有了美國的阿帕網問世,作為現代網際網路的雛形,阿帕網的出現註定了21世紀人類社會的日新月異。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獲取資訊變的越來越便捷,只要你身處地球上網路訊號良好的地帶,你便可以在區區幾秒內將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給你的親人朋友。這樣的即時交流方式,必然是兩百年前孤身一人來到美洲大陸求學、和母親通一份家信需要整整一年的容閎先生所無法預見的。但是網際網路的“速度”,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從最早席捲全球的iPhone4,到悄然崛起的國產品牌小米、華為,智慧手機的出現以及日益加速的城市節奏,使得人們的生活被分割成了小碎片。歐陽修的《歸田錄》中曾提到:“餘因謂希深曰: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顯然,早在宋朝,人們就有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意識,更別說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通勤時、飯桌上、睡覺前、甚至是廁上,依靠手機利用起了碎片化的時間,或閱讀,或聊天,或瞭解時事熱點。

但當這種現象過了度,其結果也會與目的背道而馳。據統計,今年1至10月,上海市共發生致人死亡交通事故690起,其中由開車接聽電話、玩微信等“其他妨礙安全行車的違法行為”引發的死亡事故高達204起,佔29、6%。而一直為市民所詬病的“酒後駕車”導致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為19起,僅佔2、8%。這類人過度利用細碎時間的行為不僅沒有達到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的目的,反將自己置於生死一線,忽視了遠比碎片時間更長的未來。網際網路和智慧裝置的發明,本該是服務於人類,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便捷的,絕非為了斷送自己的幸福,乃至性命。

再反觀碎片化時間這件事本身,就真的只有好處嗎?鄭燮曾在《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提出:“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碎片化的閱讀時間短而分散,要深入研究文字難度極大。這樣對於書中的內容匆匆而過,除了消遣,又能給讀者留下什麼呢?不只是讀書,社交也是如此。不同於從前的書信往來以及電話短訊,現在的人們更傾向於通過“朋友圈”這種方式來交流生活,所謂的朋友也只是“點贊之交”,倘若真的遇上了什麼麻煩,試問又有幾個人會對你伸出援手呢?

網際網路的存在,著實讓生活變得便利了,但是“碎片化”的天平究竟是偏向了利還是弊,一切還是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裡。

碎片化的2017,是否還能遇見你 篇15

碎片化的2017,是 ,762字

科技發展的過程中,資訊的傳播方式悄然改變,碎片化於無形中侵入了我們的生活。的確,獲取資訊的方式變得更簡單了,可是“碎片化”對我們的閱讀卻是一個“危機”。

“碎片化”,顧名思義,就是完整的東西碎成幾塊。在當今的社會上,更多用於網路傳播。資訊科技的大量運用,使得碎片化在人們身上大行其道。碎片閱讀更是佔據了我們大量的空間,能沉下心來仔細品讀書籍的人少之又少。

碎片化閱讀帶來的危害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碎片化給我帶來了大量的資訊,集中不乏沒有營養、吸引眼球從而獲利的廣告文。人們往往會被鋪天蓋地的文章包圍,在判斷孰是孰非上也難免出岔子,被文章所左右,帕斯卡爾曾把人比喻成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不錯,人有思想,可在碎片化文章的轟擊下,如果在沒有大量閱讀書籍的前提的下,很容易變成一根隨風搖擺不定的葦草,在廣告文“強大”的’說服力下,成為一根沒有思想的草。

根據上面所說,是不是覺得要多讀書積累一切知識?沒錯,但是碎片化又是書籍的大敵。以往想讀一本書,除了一頁一頁逐字逐句地品讀以外並無他法。但現在只需網上查查大意、中心主旨、結局變一目瞭然。可是,這又能給我們什麼呢?有些公眾號上會推送經典書籍的精簡版,很好適應了碎片化的盛行。但不妨設想一下,若:“西遊記”變成一個和尚帶著三個妖怪取得真經,是不是太讓人嘀笑皆非了?在大量資訊湧入的時代,能沉下心來好好的讀懂、讀透一本書,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又例如著名歌手朴樹,他過著“原始”的生活,平時讀讀古書,研究音樂,幾乎快與世界脫節。但他那份最淳樸的熱愛,卻顯得那麼可貴。

碎片化使我們生活更為便利,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碎片化的閱讀帶來的後果也十分顯然。“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碎片化的書籍能讓人進步麼?不知道在這樣一個時代,是否還能遇見一個熱愛仔仔細細讀一本書,而不被碎片化左右的你。

碎片化,碎的是生活還是我們自己 篇16

碎片化,碎的是生活還 ,1688字

在暑假裡,我可以說是沉迷於手機。有時是一邊寫作業,一邊“刷屏”;有時是把一整個上午時間都用來玩手機。久而久之,我發現同樣都是“看微博刷朋友圈打遊戲看小說”,前者竟然顯得我的一天非常充實,而當我突然換成後者的生活方式時,幹完這一系列工序就變得異常空虛無聊、無所事事。

我很驚訝,而這時,我發現了一個詞—“碎片化”,心中坦然,原來是生活碎片化了呀。就這樣,我也就沒再深究下去,迷迷糊糊過了半個月的日子。一天在我刷完屏後百無聊賴之時,正隨手翻看日曆,突然意識到—暑假早已過去三分之一了,而我的作業完成度還沒三分之一,我訝然了。開始思考起真的是生活碎片化了嗎?

在我知道“碎片化”這個概念之前,我一直明白浪費時間是可恥的道理。

可隨著手機、電腦的橫空出世,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許多人包括從前的我在睡覺前、如廁時、地鐵上刷手機刷得昏天黑地時,都會美其名曰“我們在抓緊時間不放鬆,利用任何機會在學習”。但是這個暑假裡的新發現瞬間揭開了曾經所謂的“抓緊時間不放鬆”的真實面目,我們迷失在碎片化的迷宮裡了。

專注力—我的第一塊碎片。我寫作業時有個特殊的習慣,總喜歡把手機放在邊上,這樣就造成了好幾次出現以下情況:這是一道有難度的數學題,光靠腦子想想不出來,於是決定在草稿紙上演算一下。這時瞥見訊息提示燈在閃爍,不自覺地拿起手機看了看,原本只是想看看就放下手機繼續做題,結果變成刷屏,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了,到頭來之前思考的解題步驟忘光光了。類似的事情簡直就像夜空裡的星星數不勝數。

深入思考—我的第二塊碎片。我發現這塊碎片是在預習語文課文時發現的。通常在預習課文前,我都會將課文內容讀一遍從而瞭解課文大意,然後再找幾個不認識的字詞,對它進行注音和解釋,最後感同身受理解人物感情,寫好中心思想,就算完成預習了。第二天老師對課文裡的內容進行提問,比如:xxx段的作用;xx句用了什麼描寫,它的好處是;你是怎麼理解標題的等等問題。我開始有些慌張,因為在我預習是完全沒想到這幾點,只是一掃而過,並未多做思考。這是如何使得的呢?再舉個例子,平時網上會有許多心靈雞湯,剛開始我會慢慢看,理解一下意思;可漸漸的由於一些原因,時間變得緊湊起來,我對於這些東西就是“一目十行”,然後怕以後會用得上就收到收藏夾裡了;這樣的情況最後演變為,一看到心靈雞湯想都不想就收入收藏夾裡。事實上收藏夾裡的這些東西,最後只能隨風泯滅,因為我從來不看。是的,這兩件事真的很嘲諷。

隨著第二塊碎片的消失導致書信、交談、閱讀等豐富靈魂的活動變得彌足珍貴,這樣的生活可以說是摧毀了靈魂的渴求。我們缺乏深度的思考,我們無法通過深層次的閱讀來獲取需要的精神食糧,反而對於任何有用或沒用的東西都處以讓其自生自滅的態度。而且我們還會產生錯覺,認為一天過得忙碌又飽滿充實,其實當你真正問他們,那你們一天做了什麼事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突然噎住,摸著腦袋像在腦海裡找尋今天工作的蛛絲馬跡。

由此觀之,倘若再這樣下去我們的靈魂或許就會在碎片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乃至窒息、孤獨地死去,留下一具空虛的軀殼。

原來這“碎片化”碎的是我們自身啊,那這樣下去不行,得想個主意來解決他。苦思冥想,細細琢磨,我有個大膽的想法。資訊時代的降臨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一種進步,沒有進步的人類就只能退化,所以我們不能怪是生活所迫,要從自身改變。很多人都有個誤解,他們認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一整塊大把的時間才行,其實非也。舉個例子,如果你打算寫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可是很難有一大塊時間讓你坐下來安靜地完成。那麼如何去做呢?你可以預留一個寫作時間,在動筆之前,先利用一切碎片時間來進行構思,積攢素材,最終把積攢的內容銜接在一起,自然一口氣寫幾千字幾萬字都不在話下了。集腋成裘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高爾基說過:“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在這個時代,我們應是時間的主人,又怎能被時間所支配呢?所以把握好碎片時間,成就充實人生。

“碎片化”改變我們,還是我們改變生活? 篇17

“碎片化”改變我們, ,910字

要說以前我也曾聽說過“碎片化的生活”這個新名詞,雖對其不甚瞭解,但也沒有深究過它的具體含義。直至近日閱讀了資料我才“客觀”地知道了碎片化的所謂含義—“‘碎片化’一詞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說法。所謂‘碎片化’,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一種‘多元化’,而碎片化在傳播本質上的整個社會碎片化或者說多元化的一個體現。”以上這段文字是我摘錄於網路上對碎片化的定義,雖是客觀,但過多的專有名詞對於不解其意的人來說是一頭霧水。都說“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任何阻止力量都必將螳臂當車為齏粉”,而在這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當今社會,“碎片化”便是那車輪碾過所留下的痕跡。

我雖對“碎片化”不像諸多專家學者瞭解的那麼專業,但這既然已悄無聲息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那放眼從前與而今,有何不同便一目瞭然。

且不論我們日常生活中涉及面最廣的衣、食、住、行。單說作為汲取前人文化和當代資訊的閱讀,也因著如今資訊量的急劇增多人們開始面對資訊得浮躁,其方式早已與曾經不經相同,成為了“碎片化”在生活中所涉及的又一領域。我也曾在網路上了解到面對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碎片化閱讀”,不少學者都紛紛表示了當閱讀成為“悅”讀,其方式就背離了閱讀本身的擔憂,並且認為“碎片化閱讀”使讀書成為一種被動和強制性的行為,讓人無法感受到蘊含在其中的無盡樂趣。但我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凡事皆有兩面性”,在我們批判“碎片化閱讀”減少了我們深層次閱讀的時間時,為什麼不想想也正是“碎片化閱讀”帶給我們看待問題的多方面視角,不想想“碎片化閱讀”其實正是我們當今缺乏深層次閱讀和無暇深層次閱讀的產物。所以真的是“碎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嗎?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隱藏著許許多多的“碎片化”,與其說這些“碎片化”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倒不如說是我們的心態與需求才是創造瞭如今的“碎片化的生活”。正如學者費勇所言:“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樣才能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既然“碎片化的生活”已經運人類的思想和時代潮流而生,我們又怎甘心被“碎片”的浪花衝昏頭腦。只有讓“碎片化”物盡其用,才真正算是我們改變了生活。

碎片化:機遇還是毀滅? 篇18

碎片化:機遇還是毀滅 ,776字

這是個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時代: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每小時產生的新資訊都遠超20世紀前所有資訊的總和。隨之而來的是資訊因多而雜所產生的碎片化:我們能讀完的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應用上的短文章;越來越少的人關注書店那一角樸素而優美的無名之作,而天天關注知名公眾號今天有沒有推送新文章。

碎片化中,有人看到機遇,有人看到毀滅。

毫無疑問,網際網路和手機是這股浪潮中的主力軍:網際網路可以使資訊以接近光速傳播,而手機則可以讓人們更便捷地接受資訊。如此一來,世界上每個使用網際網路的人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資訊網路,來自大洋彼岸的訊息也能很快傳來。與此同時,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也很少有空餘時間閱讀紙質書籍,但碎片化的資訊更有利於我們在碎片化的時間中消化吸收,既能讓諸如等車、坐地鐵、排隊之類的時間不至白白度過,還能豐富自己的知識,瞭解天下大事及各地風土人情,何樂而不為?

但悲觀主義者認為,碎片化生活剝奪了我們體驗生活的快樂感,試想一個人總是專注於眼前的液晶屏內的精彩,卻對身邊的一切熟視無睹,豈不悲哉!碎片化的生活使我們無法對龐大的經典著作化整為零,只能在公眾號的文章中一瞥其中較為有趣的片段,而難以感受其鋪墊的精妙,辭藻的華麗。更為致命的是,這些碎片化的資訊旺旺良莠不齊,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幾乎每個“網際網路公民”都可以釋出自己的資訊,導致整個資訊世界魚龍混雜,存在很多曲解甚至憑空捏造之物,並以誇張的標題譁眾取寵,使讀者生嚥下一堆糟粕。

平心而論,萬物都有利有弊,碎片化生活自然也是把雙刃劍,既能填補知識,也可能讓我們接受錯誤觀念。關鍵在於我們要在水深流急的知識海中,牢牢抓緊真理的暗礁,才不會被無知的洪流捲走。

與其批評碎片化生活破壞了千年來的知識體系,倒不如潛心汲取真理—畢竟,千百年來的革命,不也是在這“破壞”般的創新中度過?

碎片化的生活,是福還是禍? 篇19

碎片化的生活,是福還 ,766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在生活中的使用愈加頻繁,而我們的生活也因此成為點點碎片,這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在這海量碎片資訊的“轟炸”下,我們不禁思考,碎片化生活究竟是福還是禍?在我看來,這未必如人們常常批判的那樣可怕。反之,它其實有不少可用之處。

世界之大,科技發展之快,海量資訊不斷向我們撲面而來,若是再靜下心來一一翻看,或許還未讀完,更新的知識早已取代原有,為何不利用碎片化的閱讀,拓展視野,瞭解各領域的知識與新聞,豈不更為合適與全面?

其次,碎片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學習方式。在學習中,用碎片化時間背一些單詞與公式;在課後,閱讀一些碎片化的知識,拓展上課內容;空閒時,拼接起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通過碎片化方式閱讀一部長篇書籍……這些不視為一種抓緊時間學習,利用時間的好方式嗎?

最後,碎片化讓我們學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我們的能力。在網路中,各式各樣的觀點層出不窮,不同人對不同知識見解不同,這更需要我們的篩選能力,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在學習碎片化知識時,將其細分化分類,組織成一個個體系,這對學習生活中的知識總結也有同樣的提升效果。

雖然碎片化生活益處多多,但仍有不少人迷失,這本質還是個人學習能力的問題。在瀏覽碎片資料前,首先安排一個學習任務,使人有目的地查詢,防止入迷。對於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同樣能驅使我們前進,遇事不只求膚淺,而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好好調研一番,碎片化海量知識一定能帶你深度瞭解這些知識……

在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人們思考著,探討著,試著好好利用碎片化。而只有克服內心的浮躁,迷茫與膚淺,努力探究一些深層次的東西。當一切虛無與浮誇的文字消失,碎片便會重新歸一,引領你走向事物的本質。正如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的開篇語中的那句“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

是利用了碎片化時間,還是把時間碎片化了 篇20

是利用了碎片化時間, ,834字

自從有了手機,我們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少人都成了低頭族,在地鐵車廂裡,在餐桌旁,甚至是在過馬路的人行橫道線上。如果被問到為什麼這麼頻繁地看手機、玩手機,低頭族們會回答:“手機可以讓我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呀!

頻繁地看手機、玩手機真的都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嗎?我不同意。

我們的確都有一些零散的、無規律的、也很容易浪費掉的時間。但是,在這些時間裡,很多人頻繁地拿出手機只是刷朋友圈、看微信、瀏覽網頁等,大多隻是消磨時光而已,是談不上“利用”二字的。

在我看來,頻繁低頭不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還會把時間“碎片化”。比如課間,這是一段休息一下眼睛、舒展一下身體、放鬆一下精神的時間,如果你不停的刷手機,你就把這段時間碎片化了。這樣,你還能休息好、舒展好、放鬆好嗎?

再比如我家裡飯前這段時間,如果我在正式開飯前就先“品評”一下老爸已經炒好的菜,或是幫著盛個飯、端個碗、擦下桌子,或是跟外婆嘮叨嘮叨,這段時間豈不是珍貴的親情時間?哪裡還是需要用手機利用的碎片化時間呢?而如果我還是頻繁刷手機,豈不是把這段時間碎片化了嗎?

刷手機而把時間碎片化的例子還有很多。有的人不論在做什麼事情,只要聽到手機“嘀”一聲,就趕緊要檢視,這就把正常作事的時間也“碎片化”了。有的人即使手機沒“嘀”,過一陣不檢視就像丟了魂似的,焦慮不堪,這就更嚴重了,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他們已經顧不得什麼時間或任務,習慣性地檢視手機是第一位的,他們的時間就會零碎不堪。

那麼,我們能不能既用手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又減少“把時間碎片化”呢?我覺得關鍵還是對時間的規劃。如果是按規劃用手機下載或上傳作業、看通知、聽聽力材料等,就是做了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是真正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如果沒有規劃、漫無目的、乃至形成頻繁玩手機的壞習慣,那就會不斷地“碎片化”寶貴的時間。

我們學校要求同學們在校時手機統一保管,這很好。因為在學校幾乎沒有碎片化的時間需要藉助手機利用,也不應該讓手機把我們寶貴的時間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