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之道相關作文20篇
為師之道 篇1
國一作文 ,398字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人才更是層出不窮。古有李白今有莫言,而不管是誰,所學到的知識都是由老師教導的。我們所寫的一筆一畫,說出來的一音一字,也是老師的心血澆注,他們帶領我們走向知識的海洋。
但如今在中國的教育方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學生如果犯了錯誤,老師是應該打還是不應該打呢?
學生的普遍表現都是吃硬不吃軟,你好聲好氣教導他,他們不聽;揍一頓,學生記性是長了,但有些家長又來找事。
所以老師對學生往往是打也打不得,罵還不好使。但我卻想:學生為什麼會不聽老師的話?是學生的問題,還是老師的責任?
真正優秀的老師是不需要打罵來教育學生的,他們自有一定的震懾力。同學一看見老師就會想:啊,老師來了,我可得好好學習了。
如果吼叫能解決問題,那麼驢將統治全世界。嚴厲是可以的,但光嚴厲卻不講究方法,這樣的老師不會教育好學生。
所以我認為,老師應該從心底感化學生,並不是一味的打罵,比如我們的光頭老師。
讀《父親的為人之道》有感 篇2
讀後感 ,713字讀畢全文,我的眼睛泛起淚光,似哭非哭。我被文中的父親所感動了!雖然,父親很愛布克,作者也很愛布克,作者一家甚至把布克當成了家中一員!雖然布克只是一條狗,但僅因為它是一條狗,所以才更引起我們的注意!
相信不少人都養過寵物。可在養之前,可否有人曾想過,在你面前的是怎樣的一價責任,你將會肩負著一份怎樣的責任?!你是否知道,一但你養了它們,你把它們接回家之後就要好好照顧它,給它養老送終,要知道,在你手中的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你總不能說想不要它就不要它吧!是否有想過,有一天你也“淪落”到要人贍養的地步,別人也要將你“置諸死”的話,你怎麼辦?!你會開心嗎?!我想,世界上不會有哪個人會願意被人遺棄的!當然,文中父親遇到他的發友克萊格特乞求他把布克賣給他時,他也堅決不同意。但是,當克萊格特說了這麼一句話的時候,父親並沒猶豫便毫無條件地把狗送給他了。當時,克萊格特對比爾說“我們愛這隻狗。每晚,我妻子在孩子的臥室中給它放了張床。我們會給它養老送終的。我給你多少錢都行,比爾。”為什麼之前克萊格特這麼乞求父親,而父親都不肯把克買給他呢?而卻因為一句話而沒多想便答應把狗送給他?是因為父親很愛布克,但是,他知道有人比他更有愛布克!可是,換成是自己的話,我們能如此“偉大”嗎?可能很多人不但不會,而且很可能會為此爭個你死我活!
記著,我們不能如此“霸道”!在世界上不能把一個生活永遠握住不放,除非愛它併為它工作,如果自己不能做到的話,那麼這樣東西就應屬於比我們更愛它的人!同時,從父親身上我學會了很重要的東西—逝去的教訓比什麼都重要。在倒黴的時候,作為一個人應當肯於努力、犧牲、胸懷寬廣;並且,珍視最珍貴的東西並保護你愛的人們。
為師之難 篇3
高三作文 ,868字很多年以前,老師是拿著教尺,揹著手,神情嚴肅的。一旦學生不聽話,老師就用教尺不留情面地打他的手心,他便不敢吭聲。很多年以後,老師不再拿著教尺,不再用教尺批評教育學生,甚至連訓話時,都小心託辭,態度溫和。否則,以不小心就被人告一個“侵犯他人尊嚴”的罪名。唉,社會在進步,但老師越來越難做了。
許多人都認為,老師的職責就只是傳授知識,教育學生,怎能批評學生?沒錯,古人也說過:“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可是老師沒有一定的權力,有怎能很好地履行職責?縱使諸葛亮神通廣大,沒有軍師的權力,怎能指揮千軍萬馬?縱使商鞅才華橫溢,沒有丞相的權力,怎能實施變法,從容治理國家?
老師也是人,不是神。神亦需有法力輔助,更何況是人?因此,我認為老師是需要有教育批評學生的權利,才能管教壞學生,才能授道育人。要不然,教出個壞學生,該是誰的過錯?
社會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身子也變得矜貴了。有些學生目空一切,根本不把老師放在眼中,甚至翹著二郎腿,對老師惡語相向。難怪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常常喟然長嘆:“還是以前的老師好呀,手拿一把教尺,臺下沒人敢造亂,現在?難呀!”
老師的話語折射出的是內心對教好學生的渴望,的確,玉不琢,不成器!人們常說:“人之初,性本善。”因此認為老師教出的一定是好學生,若教出壞學生,那老師就必會成為眾矢之的。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期盼可以理解,但老師的苦處又有多少人明白?學生犯錯,老師不敢批評,學生便得寸進尺,漸而走上歧途。唉!鋼鐵不是這樣煉成的。
所有的玉都必須經過雕琢,才可成為玉器。人也如此,不接受批評,怎會懂得做人之道?學生不是聖人,也會經常犯錯,連老師都無權為他糾錯,試問又怎能授道育人?哀哉,師道之傳授難矣,欲人之無惑難矣!
當然,老師不能過分地使用批評的方式教育學生,因為物極必反。老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權利,不能以“暴政”管理學生。
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也許只是一紙空文,不能完全生效。真正需要的是人們正確認識這個問題,不再以一貫的觀念對待老師。這樣,老師才得以在夾縫中“重生”,不用那樣難做。
孔子的為人之道 篇4
高一作文 ,1638字劉世博有言:“需無畏困苦,此為自強;需孤獨執著,此為不息;需悲天憫人,此為厚德;需當仁不讓,此為載物。古往今來,問心無愧於這八字者少之又少。”我想孔子就是那少數人中的一個。
需無畏困苦,此為自強。孔子是自強的。孔子的一生中並不富裕,有時甚至可以說是潦倒的,可就如雨果所言,“窮困是一個熔爐,每當命運需要一個壞蛋或是一個神人,就把一個人投進去。”孔子就是從熔爐爬出來的那個神人。為了他的道,孔子所展示出的堅毅令人讚歎,或許此時孔子已經不再被適合稱為“文人”了,我想“戰士”這個稱謂更適合他。戰士為何?頂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鋒以為樂,不交鋒則不樂,不披甲則不樂。對孔子而言,道是他的盔和甲,義是他的矛和盾,究其一生以一人之力與世界抗衡。德國詩人海涅說過:“我死時棺中放一劍,勿放筆”,這足以用來言說孔子。
孤獨執著,此為不息。孔子的路不被當時的主流認可,甚至被攻訐,可他仍是“一意孤行”,艱難的、執著的,一步步走著。他不懂什麼叫隨大流,也不會去隨大流。大流,在當時便是趨利、趨勢,這個大流是大部分人的處世方式和精神指向,這種特徵顯示的不是人的強大,而是人的虛弱,是部落群體意識的翻版。由於不自信,因此每邁一隻腳,每做一件事都要東張西望,看看別人如何舉手投足,然後自己加以尾隨和效仿。他人仰望則自己仰望,他人俯視則自己俯視,他人鼓掌則自己鼓掌,他人吐口水則自己吐口水……至於何以至此,卻不去弄個明白,反正隨大流是安全的。時代的無邊麥浪中,他一茬一茬地割著,他當然割不完這些名為“禮崩樂壞”的稻,可是他真的割不完嗎?“人最經常缺乏的不是不計回報的魄力與勇氣,而是看清什麼值得全力壓上的智慧”,孔子有這樣的智慧,所以他的一生都在為了禮樂復興而奮鬥,縱使千萬人不解、蔑視,他也置之不聞,即使明白做不到仍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最終他的魄力與勇氣以及智慧成就了孔子,雖然主張不被採用,半生漂泊也終是化其為“悲壯”。一個人,不管他有多大的委屈,歷史絕不會陪他哭泣,它只認一個人的貢獻。悲壯二字,無壯便無以言悲,這巨集偉的孔子廟,還有這萬世師表的美名,不是為了紀念孔子的委屈,而是紀念他的功績。
悲天憫人,此為厚德。孔子的人生中似乎總帶著悲憫的色彩,不論是“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還是“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都展示了孔子廣博的胸懷與深厚的同情心,對人對物,他所展現出的悲憫之意,有時讓他幾盡於佛陀。如傅雷所言“一個又一個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飽經磨難,心懷天下,竭力推行“德治”“仁政”,孔子希望亂世中的百姓能尋得一個禮樂井然的國家,而非飽受君主的暴政折磨。出於對天下的憐,對世道的悲,他向各國國君兜售他的政治方略,最終仍是無人採用。可又如約翰肖爾斯在《許願樹》中所寫:“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孔子飽嘗的所有孤獨寂寞,因厚德載於後世,為其濃墨重彩、流芳百世又添一筆。
當仁不讓,此為載物。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諸侯紛爭,士大夫崛起,禮樂制度崩壞,人際關係緊張,在這般混亂的情況下,許多人歸隱山林,如長沮桀溺等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也不願插手改變世道,只有孔子一人站出來,他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面對亂世,他不隱居不躲避,也不願“與世推移”,而是孤身扛起“克己復禮”的大旗,當仁不讓,這又是何等的勇氣與魄力!在時代的黃昏,他沉在淤泥裡,背起山河,自己做那個挖開深夜的人。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孔子是也。當靈魂懂得它的使命後,孔子必然是幸福的,即使知道未來遍地荊棘也無損於此,“飛蛾撲火時必然是極幸福而快樂的”,此言得之。於是他在這條荊棘路上經歷的一切創傷也會痊癒,也會恢復健康、力量和愉快,噪聲變為諧聲。
孔子的路並不是一個人走到輝煌和快樂的終點,它超越時代,走向永恆。
我敬佩父母的為人處世之道 篇5
國二作文 ,782字每對父母都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我的父母不僅教會我如何學習,更教給我為人處世之道,他們的做法著實令我欽佩。
第一道:善
人性本善,與人為善說來簡單,行動起來卻並不易。但我的父母總能在點滴小事中顯露出善良。公交車上的一個讓座,對處於困境之人伸出的援手,對鄰居的空巢老奶奶時時的問候與關心,對小區裡的流浪貓狗不自覺的默默餵養……這一切的一切,無一不在訴說著他們為人處世的第一道便是善。“唯有做善人,行善事,才能修善果,”爸爸如是說。
第二道:信
無論做人,還是做生意,誠信都是通往成功的必要通行證。“只有做人誠實,辦事講誠信,別人才會信任你,事情自然就不難辦了”媽媽這樣說。爸媽以前做生意,只要與客戶約好,一定會提前到達,辦事向來誠信可靠,欺瞞客戶以謀取利益的事從來不做,也不屑做。因而我從小便養成誠實守信的好品德,凡是與人約好的事情,我定會排除各種阻礙去履行,只要是我立下的諾言,必值千金,絕不抵賴反悔。做人便要像我父母這般,給人以誠,人必報以信。
第三道: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爸爸的座右銘。是啊,若是一個人真能做到寬容大度,又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呢?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便是父親訓,母親從。無論爸爸對媽媽發多大的火,媽媽都會忍下來。我曾不解,向媽媽提出疑問,媽媽笑笑說:“這有啥,兩個人過日子,有磕磕絆絆很正常,如果我事事都斤斤計較,那還咋生活啊。能容就容,能忍就忍,你爸或許在外頭受啥氣了,忍著,回來發洩發洩,我又有啥理由不忍著呢?”我聽了不僅感嘆連連,人與人之間像這樣多一點寬容與理解,是不是會和諧許多呢?在這一點上,我仍需潛心修煉啊!
父母的為人處世之道中浸透了他們的智慧,對我來說也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欽佩,更應為我所學習!
孝親尊師人生之道 篇6
國二作文 ,934字不知道度過了多少個嚴寒酷暑,當我們回憶起昨天,老師與父母的恩情,我們又記錄了多少,體味到了多少呢?
所謂:“經師易遇,人師難求。”我有幸遇到了這樣的一位老師,從她身上,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悟了師生之情的真諦。她就是我們的班主任。
白楊老師很特別,在她的臉上永遠都是很嚴肅的表情,可私下她的臉上卻總是掛著和藹的笑容。有一件可能很微小的事情,卻深深地影響我至今日。
那是一個陰冷的早晨,我沒有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起了早,我以為老師會狠狠地批評我一頓,但結果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我一到班級就和老師主動承認錯誤,老師很平和地和我說:“你這是第一次犯錯誤,而且還能知錯就改,老師這次原諒你,下次就不要再犯了。”雖然這次老師沒有說我,但那一刻,我終生銘記。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許多——承諾、責任、尊重還有信任。我學會了在老師的立場上進行思考,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要用尊重和信賴搏得他人的肯定。在這樣小的事情中,我體味到師生之間的真情。從那以後老師不僅是嚴厲的長輩,更是值得尊重、值得信賴,可以去訴說心事的朋友。
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那就是我的父母。“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又何止是虧欠呢?我甚至有時給他們帶來了傷害。
一次,我和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她的媽媽因著急給她打電話,尋問她身在何處,但朋友卻不理解母親的擔心,她的態度很惡劣,語氣更是生硬。
忽然之間,我陷入了沉思,我開始反省自己,我平時對自己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將笑臉送給朋友,用惡言來指責父母。仔細想來,有很多人,都把笑臉奉獻給了朋友、同學、甚至是陌生人。而對父母,更多的是指責、粗俗的語言。對於這些,我們真的應該仔細思考,認真反省了……
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的心,一雙善於觀察的眼,一雙體貼的手,對於老師,對於父母,我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只要我們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都會令他們感到欣慰。善意、理解、尊重、寬容,這一切,都將為我們的未來指引前進的道路。
我堅信終將會有一天,我們每個人的名字,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我們每一份貢獻,都將於神州一起,在這世間永恆!
為師愛喝彩 篇7
國一作文 ,758字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伴隨著濃濃的師愛。老師就是嚴冬裡的炭火,酷暑裡的濃蔭,湍流中的腳踏石,霧海中的航標燈。老師用知識的甘露孕育鮮美的碩果,用心靈的清泉滋潤嬌美的花朵。
冬日裡,刺骨的寒風伴著調皮的學精靈的腳步到來了,為此我發燒了。我躺在床上心急如焚,快期末考試了,我卻發燒了,考不好怎麼辦……為此心情一直不好,知道她的到來……
下午,天空依舊飄舞著鵝毛大雪,地上、房子上、樹上等全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雪白大棉被。“叮咚”我開啟門一看,啊,是我們的班主任鄭老師。只見她全身覆蓋著一層雪,臉也被凍得紅紅的,雙手伸進口袋,腳也不停地顫抖。我把她迎進屋。原來老師是來給我補課的。我心裡頓時暖意融融,這麼大的雪,老師……淚水也在眼眶裡打轉,我努力不讓淚水流下。
老師拿出課本給我講課,她一邊講一邊問我能否聽的懂,而且重點部分也給我勾畫出來。老師講的很有趣,把難以理解的地方,編成一個小故事我對此部分印象十分深刻。老師怕我對新知識掌握不好,又特意花時間給我出練習題。我拿著老師出的墨跡還未乾的習題,內心在深深打動。我仔細認真地做著,同時也小心翼翼,生怕弄髒了老師的勞動成果。剛開始挺順利,可到後來題目越來越難,不用說我遇了“攔路虎”,而且它的威力還不小哩!老師見我愁眉苦臉的樣子就知內情了。她為微笑著接過題一看,便開始為我講思路,而且還為我畫圖講解,生怕我又不懂之處。
補習完,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作為感謝我和媽媽都誠心留老師在家吃飯,可老師卻推辭,說家裡做好飯了。我窗前看著老師已走遠的身影,淚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來;老師您為學生講了一天的課已經很累了還特意為我補習,不求回報,無私奉獻,老師啊!您是多麼偉大!我決心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也成為向您一樣的優秀人民教師!
老師得愛是超凡脫俗的,它比母愛更細膩,比父愛更嚴峻,我為師愛而喝彩。
責任是為人之本 篇8
國三作文 ,844字人活在世上總要承擔責任,對父母、老師、同學的責任;對自己、國家、社會的責任。責任是為人之本。
然而生活中卻有些人對責任不屑一顧,認為責任可有可無。現在報紙、週刊上少年跳樓,少女自殺的新聞日益漸增,著實讓人感到心痛。這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對自己不負責,對父母親人不負責。不知他們跳樓自殺時是否想過責任,對自己生命最起碼的一份責任,如果對自己生命他們都可以不負責,那他們枉稱為人。試問一個對自己生命都不負責任的人,又如何能承擔起作為一個“人”的責任呢?對比與那些不負責任的人,負責人的人,從來都珍惜自己的生命。
海倫凯勒一歲半的時候就因為疾病變成了集聾盲啞為一身的殘疾人,然而她沒有放棄生命,反而是珍惜生命,奮發圖強,燃燒了自己的生命,點燃了自己的人生。貝多芬雙耳失聰,這對這位視音樂為生命的藝術家無疑是一個天大的打擊,貝多芬選擇了珍惜生命,才創造出眾多音樂史上的不朽名篇。海倫凯勒和貝多芬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的,證明有殘缺的生命照樣能釋放出光和熱。劉易斯說過:“儘管責任有時令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是的,一個人活在世上若不承擔責任,那他的生存就失去了意義。對於貝多芬和海倫凯勒來說,承擔“活著”這份責任是痛苦的,但他們沒有怯懦,他們承擔起了這份責任,成就了他們生命的意義。責任,是生命的本質。
沒有名人的偉大事蹟,生活中有責任感的人和事也是屢見不鮮。路旁清掃著垃圾的清潔工人,正是因為他們的負責,城市才能維持清潔;馬路上指揮交通的交警,正是因為他們的負責,道路才能保證暢通;節假日依然維持在工作崗位的工作人員,正是因為他們的負責,我們才能舒適地安享假日。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唯有自覺承擔起彼此的責任,才能讓整個社會和諧向上的發展,責任是為人之本,是人人都應當具備的。
責任是為人之本,“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責任決定個人的成敗,社會的繁榮,國家的興旺。讓我們學會承擔責任,敢於承擔責任,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取得之道,人生境界 篇9
高三作文 ,748字得我所應得,棄我所不必得,以所得善吾身,以不必得明吾心,知足者方可常樂也。
人生在世,不必說以後將踏足的社會,就目前而言,存在著許多令我們心動的事物。這些華麗的誘惑震顫著我們的內心世界,取與舍的矛盾時時衝上腦波。我們是真得想得到,那些近乎不勞而獲的美或許足以衝破我們人生的底線,然而天上不會掉餡餅,天底下更沒有免費的午餐,當我們取得“掉下來”的好處時。令我們有所失的事也在暗暗發生。得我所應得,貴在一種理性的心理。
欽佩孟子,他是智者,將取捨之道參透得淋漓盡致。“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他亦能將所得之物加之於身,善其身心。人之所以高貴是因為其人生價值的完美體現,然而,取得之後,我們也要刻意地將其用之於身,以實現我們所得之物的真正價值。
取捨的境界還在於懂得放手,懂得捨棄。我們一定會經歷某個時間,這個時間裡,我們取捨難辨,守住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問題。當生活把我們拋進一口深井,此時唯有去掉纏於身上的金銀飾物—金錢、名利、聲望—才可緣壁爬上,我們會選擇什麼,答案或許因人而異。然而結果是肯定的,選擇生存,就必須拋棄那些於己不會太有利的東西。懂得放手,懂得捨棄,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亦是一種明示內心,昇華靈魂的靈丹妙藥。
其實很羨慕陶淵明,他為自己的人生做了取捨,拋棄了聲望與俸祿,選擇歸隱田園,從此“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放棄了富貴卻得到一生清閒與安然。生命固然可貴,是我們每個人所緊緊抓住的,然而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為生死做了理性的取捨,名垂千古。
知足者常樂。理性取捨的最高境界,安然守住自己的靈魂,讓所得之物真正有效於我們平凡的人生,讓其絢麗多彩;捨棄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以豁達的心境面對生活。
學會取得,懂得取得,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與人為師 篇10
國二作文 ,569字初為人師,感慨頗多。事無鉅細,盡心竭力。孩童天真幼稚,童心豐盈。為師者,需體諒學生之實際、性情之根本,故褪去嚴肅之表流露率性之本,與生為友。
孩童亦是頑童,愛玩乃天性。玩中取樂,善也。然孩童亦為學生,玩中學,學中樂,方為根本。初為人師,既不能照本宣科亦不能草率魯莽,乃察長者之言,觀賢者之色,遵同行之教誨,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存本真去不足,小有所得。
昌黎先生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傳識、授教、助學為師之責任。盡吾生所學,助群生一臂之力,登廟堂折桂枝,是吾之本心,亦父母之眾望。古人亦云:學高為師。師者,知識豐富,能容四海;學識淵博,可納百川。追本溯源,娓娓道來,方可使人信服。然念生之學識日增,不可不與之共進。乃閱群書,於遙山數疊處韜光養晦;覽眾人,在嘉木繁蔭間融會貫通,孜孜不倦,未曾輟耕。且教且學,何樂而不為。
教育,亦教書育人。授學識育良人,乃古今中外教育之根本。如何規範孩童,除去惡習增其良行,需言行並施,方見良效。巧言令色不足取,體恤安撫方可鑑。然生多性異,亦須借他人之口,得其所為,對症下藥,助優除惡,促其全面發展。若遇不可理喻者,謹遵“事不過三”,寬威並施,獎罰得令,警醒眾生。生,本性懼怕,後不可亂其所為。
與生為師,亦與生為友。亦師亦友,難矣!然天下事多先難而後易。循序漸進,循循善誘,自會守得雲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