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思考的青蛙相關作文20篇

會思考的青蛙 篇1

國一作文 ,1146字

我是一隻青蛙,一隻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我們這一隻蛙族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一口不深不淺的老井裡,我從未聽說蛙族中有青蛙去井外的世界生活過,除了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總之,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我們的族落不大,生活在井底一點都不擁擠,感謝祖先為我們挑選得這塊風水寶地:井底攢著一窪雨水,剛好浸沒身子的深度正適合養育蝌蚪寶寶們;洗浴時清清涼涼的水彷彿從後背滲透進來,格外舒爽。水池中堆著幾堆鵝卵石,它們的表面由於世世代代的摩擦變得圓潤光滑。正午十分,豔陽高照,鵝卵石上都反射著暖烘烘的光。不論是否有絲絲倦意,我都願蹺著二郎腿在石塊上小憩片刻。抬頭是照得肚皮發燙的火熱的太陽,遠望是波光粼粼的水面,叢叢柔軟茂密搖曳著的水藻,低下頭池水中是我的寶寶們成群結隊在石縫中穿梭玩著捉迷藏的遊戲。有時候如果想找人說會話,兄弟們、妻子父母都在不遠的石頭上棲息著。我們兩個即便只是目光交流一下便都心領神會,游到井壁旁,靠著青苔,面對面聊聊心裡話,茅塞頓開煩惱便煙消雲散。夜晚,一切白天的欣欣雀躍都歸於靜謐,皎潔的月光灑在井底,睡不著時,我會對著水中的圓盤冥想,它總會撫慰心靈的浮躁。

忽然有一天,天空飛來一隻鳥。剛開始的時候,我和同伴們沒有注意到它,直到一陣陣放肆的笑聲傳來,我們抬頭才看到一隻鳥在井口上方盤旋著,越飛越低。它那響亮的笑聲好像帶著點嘲諷似的,讓我有點不舒服。它單腳立在石上,站定打量著我們的井,目光中帶著鄙夷和不屑。它左看看,右看看,一邊看一邊大笑,搖頭晃腦:“你們竟然還住在這個連我拍打翅膀都困難的井裡啊哈哈哈!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曾經就勸你們隨它一起出井,一起飛翔在浩瀚天際之中,環抱五彩祥雲。沒想到這麼久了,你們依舊生活在無法飛翔的井裡哈哈哈!”

我恍惚間記起來蛙族裡流傳著的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故事。曾經有一隻鳥在井口和它海闊天空地描繪飛翔的美妙。他不知怎的,竟然讓鳥兒把他帶出井外教他飛翔。或許是因為眩暈,他適應不了高空的環境,直直地從鳥身上掉了下來,再也沒有動靜。

我知道,青蛙是不會飛的。我們生活的井底滿足了我們的基本需求,愜意的生活環境滿足了我們對安全、私密感的追求,這個充滿溫情的地方給我們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才是屬於我們的家園。至於藍天,飛翔是屬於鳥的,可我們也沒有失去井口的藍天、太陽和悠悠的雲朵,這些都能使我們快樂。

這隻鳥的笑聲漸漸遠了,它的背影惹得我們也笑了起來—這隻傻鳥竟認為所有的人都會飛?!它那自大的無可質疑的神情愈發好笑。

我的祖上,我讚美您的探索精神,可您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您沒有意識到自己不能飛翔,您沒有堅持自己的判斷而輕易被不相干的人的花言巧語所矇蔽,並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至於我,清清楚楚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

會思考的稻草 篇2

高一作文 ,818字

力量是一個很神奇也很抽象的詞,任何的物質都蘊含著力量,但其不同於質量無法被測量。不同於體積無法用肉眼觀察。不同於密度與緊緻性無關。它不同於物質的一切特性,它可以深不可測,讓人難以捉摸,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被消耗。

於是,我們明白,靠一個物體的外在形象永遠難以知曉它的潛在力量。

“人是會思考的稻草”一個哲人曾這樣說過。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的解釋了力量與外在的聯絡。不錯,在龐大的動物及自然面前,人類的存在是很渺小的。任何一刻,一個人也許就會消失在這紅塵世界之中。

然而,“思考”二個字卻是蘊含著無限的力量。於是,人,其實看起來弱小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通過思考,人類變得充滿了力量,龐大而有“力量”的動物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佳餚,自然的寶物也成了我們的囊中之物。

是的,作為“弱小”的人類,我們卻控制了,也許是利用了看起來比我們“強大”千萬倍的自然。

我們的祖先很聰明,他們雖然弱小,然而在駭人的火災中,他們學會了御火之術;在洪猛山災中,他們學會了御水之術;在被野獸追趕,成為這些龐然大物的食物之後,更多的人學會了如何用兵器來防衛,再後來他們用御獸之術,漸漸使昔日禍害家園的野獸成了自己的盤中餐。

到底誰強大?誰弱小?誰比誰更有力量?我想,在歷史的倒映中我們早已發現了答案。

“人類”這根會思考的稻草,以其微弱的形象出現在了龐大的生物族普中。而如今,卻以強者的身份佔領了那座食物金字塔上的王座。

是什麼時候起,人類開始注意到這種蘊含於身體內的力量?

有熊氏的八卦,還是炎帝的百草,抑或是當高陽氏開始了製陶,一代又一代的人啟用了自己的力量。通過歷史,他們一定明白:有時,一種力量會很可怕。而有時,在看起來很可怕的東西里,其實沒什麼力量。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切問題都可以被解決,因為最可怕的力量是未知的力量。最沒力量的是失去勇氣去思考的人,因為那只是一根“稻草”。

誰弱小,誰強大。誰比誰更會思考,誰就可以利用一切的力量。

人,只是會思考的稻草。

做一棵會思考的葦草 篇3

高二作文 ,1036字

當寫給父母的信在手裡被汗浸漬時,我知道,就在今天。

當酷熱的陽光將胸膛裡的熱血點燃沸騰時,我知道,就在今天。

當體育館裡的空氣旋轉著凝結成莊嚴而又神聖的氣氛時,我知道,就在今天。

五一節的遠去,帶走了涼爽的氣候和四A浮躁的外表,送來的炎熱與成人般冷靜的思考。是的,在這個五四青年節的下午,我們參加這人生僅此一次的儀式。是的,今天,我們成人。

正如校長說的那樣,今天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多的是一個轉折點,一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分水嶺,於是從今天起,我們懂得,讓自己去做一棵會思考的葦草。

喜歡康德的一句話: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就超感到無上的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也許,我們只有像他那樣去思考才能擺脫攬恤的境地。所以,在此刻,播下思考的種子,等待著它的發芽,成為一棵會思考的葦草。

十八歲,是啊!十八歲,是成人的年齡了,是該學會思考的時候了,也許,從今天起,我們將那傾斜的雨傘,偏向媽媽,說一聲:“媽,彆著涼”;也許,從今天起,在爸爸出門時道一聲:“爸,騎慢點”,也許,從今天起,我們將肩負起社會的重擔,做一名合格的公民;也許,從今天起,我們將在祖國困難時送上自己雖嫩毅堅的肩膀,是的,也許在今天,我們能夠勇敢自豪地大聲宣佈:“我們長大了”。

當鮮豔而神聖的成人帽在家長那句“小夥子,祝賀你”聲中牢牢地定格在腦海中,深深地藏在自己的記憶深處,甜甜地將它在思暗中仔細品嚐;當穩健自信的步伐在豪情滿懷的樂聲中踏過那扇心中的成人門時;當突然間發現父親他那鬢白的笑臉時,彷彿充滿了力量。真的,我真的無法找到,哪怕一點不去學會思考的理由,一個你不得承認的現實:“我們長大了,父母變老了。”

儀式的目的,並不隱晦,就是希望我們能夠真心懂得自己,認識自己,學會思考,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當別人追崇各個娛樂、影視明星時,我曾斬釘截鐵地說過,我的偶像有兩個人,一位是周恩來,另一位是溫家寶,因為,我知道,做人就得去做像他們這樣會思考的偉人。

喜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喜歡二六年感動中國一位偉人一句話:“天下都足樂,何妨我獨貧。”喜歡梁啟超的“家只亡,匹夫有責”喜歡評價陳番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思考著這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世界,思考著這個平坦而又曲折的人生,思考市面上這個短暫而又遠逝的歲月,從今天起,播下會思考的種子,做下個會思考的葦草為了自己的價值,為了父母那寬慰的笑,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中華的崛起,為了巨龍的騰飛,你還等什麼呢?

養成學會思考的習慣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9字

從小到大,只要是我不理解的問題就會跑去問父母或老師,可每當父母說我不愛思考時,我就會拿“不懂就要問,這種方法很好”這句話當擋箭牌,久而久之,我也發現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思考。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竟然在窗戶上發現了一個祕密—窗戶上結了一層薄薄的冰!還形成了各種形狀的小冰花,小冰花交叉著、重疊著,組成了美麗的圖案,有的像群山、有的像樹林。我還以為自己眼花了呢!便揉揉眼睛,再用手在窗戶上一劃,竟然可以在上面寫字呢?我腦子裡充滿了疑問:為什麼窗戶上會結冰呢?我決定去問問爸爸。

“爸爸,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早上媽媽起床煮飯的時候,屋子裡飄著許多水汽,當水汽飄到窗戶玻璃上的時候,就結成了冰,形成了各種形狀的小冰花。這是什麼原因?”

爸爸笑了:“孩子,你學會思考啦!原因就是:因為冬天的溫度比較底,室內相對與室外溫度要高,所以室內和室外存在著差異。冬天,屋裡比屋外暖和得多,屋裡的水汽落到玻璃上,由於屋外冷,玻璃涼,水汽遇冷就凝結成冰花了。”

啊,我學會思考啦,我真高興啊!我以後還要多動腦筋、多想問題!

會思考的人 篇5

國一作文 ,943字

從最初的生命開始,物種的演化以一種難以言傳的方式展示自然的無窮魅力。而智人出現後,生命能夠思考生命,個體可以改寫整體。我們的大腦放出的探測燈竟同時照向了蒼茫渺然的宇宙,和大腦其本身。這樣的物種,是生命的奇蹟,更是造物的深情。

人類,從意識產生伊始,便開始了獨立的思考工作;思考衣食、思考安危、思考自由與統治,更思考個體與社會。不斷思考的結果不僅是如今幸福安定的生活與當代先進的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們形成了幾乎是人類獨有的價值觀,而不失許多善良動物與生俱來的同情心。價值觀的傳承讓科技成為一種“代際性”的作品,使集體智慧跨越了時空,也正因此,只有人類可以創造出人工智慧,而後者則永遠沒有機會創造人類。

人工智慧的發展是指數級的。從圖靈那一代人至今,人工智慧已經實現了不少最初的設想;在李彥巨集等網際網路企業家的努力下,人工智慧於今年正式寫入政府報告;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中的預言更是告訴我們人工智慧會像自來水與電一樣,在不經意間滲進我們的生活。有盧德主義者以粗淺的專業知識對人工智慧進行無理取鬧的攻擊,用可怕的虛構場景引發人們的擔憂,試圖阻礙技術發展程序。可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所認為的那樣,人們絲毫可以不必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因為一旦如此,人工智慧便會像我們一樣受到價值觀與同情心的約束,其行為不至於出格。事實上,人工智慧的思考方式愈接近於人類,我們反而會更加安全。

可是,一旦我們的大腦如同計算機,那後果必將不堪設想。計算機過於強大,“以至於不能注意到上帝”。人類相比於機器,是軟弱的。而正是這份寶貴的軟弱使我們懂得敬畏,懂得同情。若我們都同計算機一般,不僅這世間的美無人欣賞,而承載我們的一切都將毀於一旦。失去對世間感性的認識,系統被打散成個體;缺乏對自然的敬畏,資源開發與破壞不復有節制;沒有對子孫後代與他人的同情心,何需持續性發展,何需子孫,何需他人!進化的韻律會因此訊息,生命的奇蹟會因此終結,甚至連生命的痕跡都可能被徹底抹去。

上述的極端情況不會發生,因為人類不會都像計算機般思考。可是當我們追求效率而不顧損失、鎖定目標卻不擇手段,這大概和計算機的思維模式很接近了吧。

不要丟棄自己以人類思維思考的能力,因為這是智人立身的根本,也是生命的最大價值所在。

會思考的電子蘆葦 篇6

記敘文 ,1043字

法國思想家帕斯爾卡曾經說過:“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間的任何東西都高貴,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

21世紀是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使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人工智慧是時代變化催生的產物。德國人已經提出了工業4、0概念,他們認為工業4、0概念是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

目前,最廣為人知的人工智慧當屬阿爾法圍棋。阿爾法圍棋的最大特點是它可以自我學習而不是簡單的記憶儲存,它已經已經分別戰勝過圍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潔。阿爾法圍棋已經初步具有了像人類一樣思考的能力,這引發了人類的廣泛關注。

人類發明了人工智慧。而當人工智慧開始會像人類一樣思考時,人類是否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這個當下最熱門的問題,反映了人們對科技發展方向的思考。如果說人是一顆有思想的蘆葦,那麼人工智慧就可以稱為電子蘆葦吧。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曾經說過,科技有可能反噬人類,可能會咬得猝不及防。庫克說,他並擔心人工智慧像人一樣思考,他更擔心的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沒有價值觀,沒有同情心,沒有對結果的敬畏。

的確如此。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類就智慧而言,有可能被人工智慧所超越。但是,人與其他物種最大的區別是:人有思想、有價值觀、有同情心。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並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是對弱者抱有同情、給予扶助。如果人類在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最終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變成一個只會把接收到的資訊轉化成二進位制的機器,那麼人類註定是會被人工智慧所擊敗的。

然而,人畢竟是有思想的蘆葦。面對電子蘆葦的飛速發展,人類的角色應該是管理者和引路人。正如庫克所言:“只有將科技和人文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正向的結果。如果科技走入黑暗角落的時候,人類就是照亮黑暗的蠟燭,讓我們看清自己身處何方及前面的危險。”顯然,在看待人類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時,人類應該謹記自己處於主導者的角色。人類並不需要在技能上與人工智慧一比高低,而應該著眼於將人工智慧的發展造福於人類、服務於人類。

幾百萬年來,人類跨越了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直到今天的資訊時代。在歷史前進的車道上,無論生存環境多麼艱難,人類這顆脆弱的蘆葦憑藉其有思想的靈魂頑強地生存下來。那麼,在電子蘆葦飛速生長的時代即將到來之際,人類這顆有思想的蘆葦又將如何呢?我覺得:只要人類秉承自己的價值觀、思想和情感,人類一定能駕馭電子蘆葦的生長和發展,使其最終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福祉。

思考的藝術 篇7

國三作文 ,725字

思考,使原始人發明了石器,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思考,使人們明白了人世間的自然規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思考,使社會不斷進步,讓世界變的日新月異。

奧地利一個名叫盎布魯格的醫生一次在解剖一個胸腔積液病人的屍體時,忽然聯想到父親在經營酒業時,常用手指關節敲擊木桶來估量桶中還有多少酒,便萌生了用手敲扣病人胸部根據音響來作診斷的大膽想法。後來,他發明了“扣診”的方法,而這種診斷方法一直沿用至今。這位醫生的發現,並非經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探索研究才得到的,只是對習以為常的生活現象多想了一步而已。

其實一些科學家之所以能夠抓住機遇,獲取成功,也不過是多想了一步。有一次,愛因斯坦在爬梯子時不慎失足摔了下來。一般人摔倒了就只知疼痛難忍,而愛因斯坦卻對摔倒

這種普通的現象多想了一步,從身體筆直墜地的偶然現象中,領悟、發現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小的路徑運動這一重要的力學原理。牛頓又何嘗不是如此,蘋果熟透後,就會從樹上掉下來,而牛頓卻對這種尋常現象多想了一步,發現了萬有引力原理。難道只有愛因斯坦、牛頓才能發明創造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發明者,只不過我們是安於平常,沒有多想一步而已。

德國19世紀化學家維勒有一次在研究礦石時,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他沒有深入思考,武斷地斷定它是金屬鉻。然而不久,瑞典物理學家、化學家肖夫斯特姆也遇到了這種化合物,他沒有輕易放過,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終於發現這種金屬是釩。或許,維勒只需多想一步,就能正確的判斷出這種金屬,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失去了一種科學發現的良機。

思考,就像蘸了墨的毛筆,只須輕輕一抹,便是一片斑斕。讓我們的大腦從現在開始就轉動起來吧,從平凡中發現生活的奧妙,從思考中獲取更多的真理。

多一種思考的維度——讀《封鎖》的所思所想 篇8

讀後感 ,1063字

張愛玲的文章,大多描寫的是她那個時代所發生的平常的事。雖然是平常的事,但她卻以自己極為敏銳的洞察力和對微小細節的細緻觀察力向人們展露一個多元化世界。

《封鎖》大概是寫抗日戰爭時期,在公共列車封鎖期間發生的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名已婚的會計師,名叫呂宗楨。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名年輕的在大學教書的女教員,名叫翠遠。這兩個看似如兩條平行線般沒有任何交集的人卻因為封鎖產生了愛情,隨著封鎖的結束,這段短暫且飄渺虛無的感情也如煙花般轉瞬即逝。

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文字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電車的玲玲聲切斷了時間與空間兀自成一體,為故事的發生創立了條件。本是無心的談話,但雙方越聊越投機,兩個萍水相逢的人彼此傾訴著對現實生活的不滿產生共鳴,以至於擦出火花。我不禁猜想,如果沒有封鎖呢?如果封鎖永遠的繼續下去呢?他們的愛情還會延續嗎?

我想起了自己類似的經歷。小學的時候,某個無聊的下午,我坐在學校的凳子上恰巧另一個同班同學也很無聊於是我們便聊了起來。我平時和她幾乎沒有說過話,但那天下午我們聊了很久,我告訴了她一些甚至於平時玩得要好的朋友都不知道的心事。在這之後我們並沒有成為朋友,只是恰巧碰到對方時會心的笑一笑,打招呼而已。有時自己會產生疑問,我為什麼要把這件事告訴一個和我沒有多大聯絡的人?也許我們只是單純的渴望一個可以宣洩自己不滿或表達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想法的視窗,而相對獨立的時間和空間恰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一旦這種封閉的狀態被打破,我們又會回到機械的,像火車一般永無止境的前行的生活當中。所以我猜他們的愛情只是暫時的,虛幻的,如泡露一般。

好的小說不只是故事值得推敲,它的背景和看似不大重要的的小人物也很值得玩味。“他在這裡看報,全車的人都學了樣。有報的看報,沒有報的看發票,看章程,看名片……他們不得不填滿這空虛……思想是痛苦的。”為什麼思想是痛苦的?也許他們是害怕一旦發現自己正過著機械,重複的生活而產生恐慌吧。這種現象在當今被物化、碎片化的社會中也很普遍。一些“宅男”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嗎。每天就是吃飯,睡覺,玩電腦遊戲害怕社交,不斷地重複著。他們害怕思考生活的意義,即便知道這種生活方式很沒有意義但卻固執的繼續下去不願改變,因為要改變於他們而言實在太麻煩太痛苦了。

張愛玲在文中探討的關於當時社會生活的反覆,虛無和不願思考,種種在今天這個工業化的時代仍然存在。我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手段、方式繼續進行著。也許我們不能從她的作品當中得到確切的答案,但是我們卻多了一種思考問題的維度。有時思考問題本身比獲得答案更為重要吧。

審視和構思我的青春 篇9

高二作文 ,883字

時光荏苒,年華短暫。不經意間,青春年華已經悄然流逝於指尖,穿過青春的晦暗、苦澀、堅持、喜悅,遠方的象牙塔也似乎不再那麼遙遠了。審視青春,才能有客觀的認識;構思青春,才能從平凡中得到昇華。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崑崙,笑呂梁。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嚐到了青春的喜悅。此刻,我不再認為聽從父母的話是天經地義。此刻,我不再認為人生唯一的選擇只有讀書。我也不再待見成績好的同學,更是不屑於成為所謂的好學生。雖然做不到白日放歌縱酒,可是卻也樂得逍遙自在,沉溺於各種小說之中,刀光劍影,皇圖霸業,不過都是黃粱一夢。

—是的,這就是我當初拙稚的想法。

當我發現,就算我是李白,也不能秀口一吐,傾吐半個盛唐的時候,當我發現,就算我是喬布斯,也做不出舉世聞名的手機的時候,當我發現老師不斷的嘆息聲與父母的白髮日漸增多的時候,我才意識到,縱然是一把寶劍,也需要經過數十載的歷練,縱然是一匹汗血寶馬,也需要馳騁沙場,長途奔襲,縱然是一躍萬丈的大鵬,也需要經過艱難的培育,縱然我有較高的天賦,如若不汲取任何的知識,我不過仍然是廢鐵一塊。

自此,我開始失去了自傲的勇氣,開始瘋狂填補我在知識上的空虛。也許,這種輕狂張揚,根本是一種無知罷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轉變是艱難的。從在老師的催促聲中應付的背誦,到自覺的背誦;從每晚無休止的電視劇,到無休止的課文;從燈紅酒綠到挑燈夜戰……公式太多,單詞太多,我想放棄了。

不能!

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的精神偶像,千百年前的偉人、千古一相—諸葛亮。縱然他雙鬢染白,幾經不測,縱然是天道無常,時有異變,他仍然堅持了下來,僅憑一己之力,隻手迴天。在復興蜀漢如此艱難的夢想面前,他都沒有放棄,更何況是我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或許我的進步很慢,但人生從來都是厚積薄發。成功的人那麼多,憑什麼其中一個不能是我?誰敢斷言日後扶搖直上的那個人不是我?誰敢斷言失敗的那個人一定是我?誰敢斷言一年後成功的人不是我?

審視了一番自己的青春,一路上,從苦澀中慢慢走來,我也學會了認真的構思我的未來,暗香浮動,靜待花開。

他日若遂青雲志!

審視和構思我的青春 篇10

高二作文 ,835字

這一刻我沉思良久,一個聲音在腦海裡盤旋:什麼是青春?是我身上黑白分明的校服?是眼前磕出了豁口的課桌?是那隨風揚起的長髮?還是那陽光下的奔跑?

我淌過記憶的長河,想找到與“青春”這兩個字眼有關的片段,希望能從中摸索出青春的輪廓。然而記憶悠長又雜亂,我毫無頭緒。青春,青春—然後我將它定義在朝氣蓬勃的臉龐上。

耳邊是此起彼伏的歡呼和“加油”聲,爛漫的陽光給大地披上了聖潔的外衣,似乎想為這運動會添幾分色彩。跑道上的同學大喘著氣,堅定地咬著牙衝向勝利的綵帶。突然,傳來一聲沉悶的“撲通”聲—一個女孩跌倒了!她抱著腳踝,咧著嘴,表情極其痛苦。一位女老師上前扶起她,只見她輕輕拒絕,拖著腿吃力得向終點慢慢挪去……細碎的議論在身後響起“你看她幹嘛呢,腳扭成這樣子還要走過去?”我亦不解,事後問她,她笑笑,說:“我不敢放棄,我怕我放棄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放棄的話,似乎太浪費時光了,生命那麼長總是要努力下去的。”我微微愣了一下,腦中瞬時一片清明。青春,它不就是一個積極向上、永不言敗的過程嗎?

陽光正透過窗簾的縫隙打在我臉上,自己正在忙碌著,把熱氣騰騰的飯菜“搬”上桌,接著把媽媽從房裡拉出來。“我寶貝女兒懂事了,會做飯給媽媽吃了,我以後可以享福了!”接著,她開開心心地吃了近兩碗飯。我看著盤裡的菜,因為是第一次下廚,便不知輕重放多了醬油,菜色顯得發暗,也不知道色香味能否沾一個邊。又看看媽媽,望著她臉上疲憊的神情和熬夜加班留下的黑眼圈,心裡有些發酸,也不再抱怨媽媽對我日常生活的忽視了。

記憶中的片段到這,我忽而明白:青春是個可人的傢伙,它讓我懂得關懷,懂得理解,它是一種單純地、只想對身邊人好的自然流露。

我想我漸漸找到它了,它是一種在迷茫中堅定、在挫折中成長的過程。時間來了又去,留下來的還是青春在耳邊的細細呢喃。青春是寫不進筆記的,也放不進相框裡。放在那裡的,只能是一顆積極向上、永不言敗的心,是執著、堅定、自信的目光。

面朝朝陽,冬亦能暖,心花亦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