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風度相關作文20篇

文化的風度 篇1

高三作文 ,927字

世界由無數個人構成,無數個人也由無數個他人構成,我們同處一個星球,卻也迥然不同,得以使我們一環扣一環地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是文化。文化是讓人們在這個眾說紛紜的年代找到共存感;文化是讓無處安放的靈魂找到聚集點;文化是讓千千萬萬個你、我、他變成我們,一同共榮辱、同生長。

近來,“地鐵藏書”的活動被媒體紛紛報道,旨在推動城市閱讀,推動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交流。雖然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只是一種營銷手段,但不容置否的是,此次活動的本意卻是值得提倡的。書承載著文化,也是共享文化較簡單的方式。書中每一段的百轉千折,每一句的千錘萬煉,每一個字的斟酌推敲,都傳遞著構思者的思想,傳遞著一種尚在萌芽的文化。固然,“地鐵藏書”有助於推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這個世界更新得太快,我們甚至來不及下載。我們行色匆匆,埋首於碎片化資訊間,像一個個城市的過客;很少有過歸屬感,只是藏匿在城市某一個角落;機械式的微笑的背後是掙扎過的靈魂……這是如今的我們的病容,而文化恰好是一劑良藥,服用下去,我們會找到一種靈魂上的共鳴,讓原本那個渺小的自我變得有意境、有深度,就好像一個長途跋涉的人忽然到了摩天大樓的頂層,在落地窗俯瞰人間的煙火,然後長舒一口氣,那一刻人會變得通透甚至豁達。

文化如此之厚重,它必定需要一種形式去呈現,這種形式絕非是走過場,而是讓人們在形式中形成意識,在意識中逐步強化。

地鐵上看書,是在這個喧鬧嘈雜的時代裡尋找一份淨土。當然,不僅僅侷限於這一種形式,我們可以在更多的地方藏書、看書、傳播文化。因為這一切都旨在在飛訊發展的時代去見縫插針地傳播文化,讓更多的人受益於文化,讓文化融習於生活。這是文化的風度。

你的氣質來源於三處,你讀過的書,你愛過的人,你去過的地方;你一定會讀很多書,因為書傳遞著文化;你也一定跟你一樣愛讀書的人相處你,因為他們接受過文化的洗禮;你也一定去過那些特殊的地方,因為那裡的周遭環境都有文化的底蘊。所以,你不拘泥於形式,因為你氣質不凡。

一個真正願意接受文化薰陶的人一定不會在乎哪種方式閱讀,因為他在乎的是虔誠地捧起一本書,潛心閱讀,因為他和文化一樣有著同樣的風度。

東西文化的碰撞 篇2

高二作文 ,930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既保守固執又精明能幹,而西方人則是比較自由民主,做事規矩,追求紳士風度和誠信。兩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總會發生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這在看完《東方文化西方語》後感受就更加明確了。

比如,談到“海外華人圈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在國外要過三關,即語言關、金錢關、心理關。不過以我在海外的觀察與經歷,我覺得華人們還要過‘小人關’。”這個“小人關”指的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時,老想著在各種管理和制度中找出可以佔便宜的漏洞來減輕高昂的服務費用。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被提倡甚至是違法的。但做這些事的中國人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想著自己應該不會被抓到,而且這也是沒有誠信的表現,是對自己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在國外,誠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一個員工可能會因為就撒了一次謊而很難再找到工作或終生失業。高中生可能因為考試作弊而不被任何大學錄取。更何況是不排隊、坐車不買票甚至是逃稅這種事?

“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這應該是許多國人心中的觀念,出國後也屢試屢爽,頻頻觸犯法規法律。我們身邊也是常有“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的情況出現。如規定學生晚自習期間不能去洗手間,有些同學就想出“我去喝水的時候順便去上洗手間”的藉口;上課不許吃零食,有些同學就用嘴叼著牛奶一直喝個不停。老師看了提醒他,他就說“規定上課不許吃零食,又沒說上課不許喝牛奶”。在這種小事上都喜歡找漏洞去鑽,更別提那些可以“省錢”的“坐車不買票”“逃稅”等事情。中國人的精明能幹都用在瞭如何讓自己付出很少卻能享受成倍好處上。殊不知有辛苦汗水的勞動成果才是最受用最踏實的,靠正確途徑得來的東西才最受享用的。

外國人看到我們國人的這些海外行為,即使我們的國民GDP再高,生產總值再大,進出口量再多,終究還是不會從心裡承認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強國。出國在外,我們已經勢單力薄,更要遵守國外的制度和管理規則。出國留學,入鄉隨俗是最好的生存方法。學習國外人的禮貌誠信、遵紀守法,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環境,儘早度過“小人關”。而不是屢次違反法律,還被驅逐出境,搞得金錢事業兩頭空。

最後我認為:精明能幹是好事,國外生活要自律;學習當地各法律,適應民族好文化;樹立中國好榜樣,民族強大遲早的事。

經典文化的歸宿 篇3

高一作文 ,1207字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國的傳統文化著作更是不計其數,單單是儒家的文作就有《詩》、《書》、《禮》、《易》、《春秋》等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更是令文學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現在,科學技術發展飛快,中國的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呢?我們又應該怎樣學習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實踐在我們的是實際生活當中呢?

經典文化當中,豐富的知識能夠端正我們的心態,修養自己的身心。大學裡面就說過“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見,豐富的知識就在於研究事物的過程。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就像培根說得那樣“知識就是力量”。只有獲得豐富的知識,才能夠增長我們的見識,讓我們修身養性。一個人,若是缺少了知識,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是潦倒的。潦倒的人生就會碌碌無為。

從我國的文化中,我們可以學到對待學習的方法。就像“論語”裡面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對待學習中的知識點,不能不懂裝懂知道的就承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如果,我們在學習上不樹立正確的態度,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讀書注重的是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時候,如果不用心去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從而失去了去探究事物的根底的樂趣。整天空想卻不去好好讀書,就會疑惑不解,這樣子,學習跟不學習又有什麼兩樣呢?所以,我們既要認真學習,又要養成多思考的習慣。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要要養成多問的習慣。不懂就要問。《論語》裡曾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聰明而喜愛學習的人,會向不如自己學識的人學習,卻不會感到羞恥。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學識的淵博,而是要積極地去探究學習中不懂的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當看到別人的優勢時,應學習別人的優點,而從別人的缺點中,改掉自己也擁有的缺點。學習也是一樣的。畢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問則通,通則會。對於學習中的問題明明不懂卻又不問,不解開自己的疑惑,又怎麼能夠算是真正的學會了呢?

傳承傳統文化,我們要尊敬父母,愛護長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子》裡曾有提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尊敬自己的長輩,長輩是我們的領導者,引領著我們向未知的道路進發。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我們需要他們的時時提醒,時時監督,以免自己走上歪路。尊敬父母,愛護父母,《三字經》裡說“親師友、學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一個小孩子,九歲就會溫席,以此來孝敬父母,作為我國的青少年,未來祖國的棟樑。我們更應該要學會孝敬父母,關心父母,體諒父母。

中華文化引領著我們走在濃濃書香的路上,傳統文化,不只是看和讀,還要把傳統文化應用在生活中。這樣子,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中華的經典文化才可以被我們所繼承與流傳。

文化的融合讓世界更美好 篇4

高一作文 ,1014字

在這個科技突飛猛進的國度裡,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推進;文化的發展,全球經濟化狂潮的席捲而來,“融合”這詞已不在是說說而已,它早已進入了人們的心尖。”深入到了人們的骨髓。

彼時千年,在《鑑真東渡》裡,回到盛唐時期。鑑真六次東渡,他帶去佛教經典以及建築.雕刻和醫學等知識,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佛教與醫經也有著緊密的關係。佛教以慈悲為懷,不僅要治世人的“心病”,還要治世人的“身病”,所以佛陀被稱為“大醫王”。《法華經》上說“多聞有智慧”,懂得醫方明等,是智慧的表現。特別是大乘佛教修菩薩行的出家人,為了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要把“於諸病苦,為作良醫”作為一種自覺的行動。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深入到名族靈魂的“融合。”這種歷史輪迴的是一種成功的現象。

融合,他就像一隻無形的手,在無形之中,早已與這個時代融為一體。

在《德國式閱讀的力量》裡,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侷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揹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如果你在德國生活,你一定知道這裡的圖書是多麼昂貴。

說到他們對閱讀的需求知識的融合,不得不談及到我們中國了,在這個充滿科技創新的國家裡,手機成為了我們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每天有多少青少年對著手機“埋頭苦幹”,看小說,也不願意多看一兩眼對自身有用的書。說到閱讀量,更是令人咋舌!中國人每年每個人平均的閱讀量是一本書,甚至是零。若說想要像德國人那般與書本精髓的融合;答案不言而喻,那簡直是天方夜譚!魯迅的《拿來主義》裡有說過:“取其精華,去其槽帕。所以,我們應該向德國人學習,閱讀永恆的書,吸取書裡的精華,來對自身文化不足的填補!去掉看小說的不良習慣。也相當於是去其槽帕。因為融合是人與人之間的靈魂,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

融合,無關時間,無關事情。他只是願與不願,想與不想。我深喜北島先生那首叫《生活》的詩,只有一個簡潔得不能再簡潔的字:“網。”可他卻勝過了千千萬萬句話!我認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我們不應該把忘了最終目的的“融合”稱之為融合;不該為自己找了那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矇蔽自己。我們該是要理解融合的真正涵義。

我們不該被這個時代給網住,我們要像蜘蛛那樣,與網融合的同時也要掌控那張網,而不是,蝴蝶,飛蛾,蚊子……諸多此類被網住的昆蟲。因為這個世界的進步創新需要我們,而我們需要知識文化的融入來補足世界的需要。

揚起文明的風帆 篇5

國一作文 ,1265字

我常仰望天空的星星,幻想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我不奢求成為像揚子江一樣著名的河流;我也不要奢求成為像黃河一樣令人讚頌的河流;我只想成為一條平凡的小河,但這麼普通的願望都不讓我實現……

“咳,咳……”我用著我最後一絲力氣在支撐著,和海神奶奶談論著我的病情;我原本潔淨的面容上增添了一條條的皺紋,臉色真的是潔白如雪;我原本烏黑亮麗的頭髮上多了一絲銀絲,多了一些灰土。這些都是可怕的人類造成的,他們肆意的往我身上扔各種各樣的垃圾,讓垃圾遍佈我的身體,壓得我喘不過氣,呼吸不到新鮮空氣;四周的工廠越來越多,不斷地向我排放汙水,薰得我的小夥伴—小魚,小蝦們都搬家了,我病危了也沒人照顧我。

海神奶奶聽完後,生氣的一拍桌子,拉著死氣沉沉的我到法院控訴人類,海神奶奶還帶上各路神仙去相助。

在法院上,囂張的人類毫不在乎的說:“你們的生死跟我有何關係,我們人類是食物鏈的頂端,愛怎樣就怎樣,你們這些底端的東西有什麼資格說話,我們肯在這個你們說話就已經不錯了,還說這不好那不對的,哼—”

海神爺爺和海神奶奶生氣了,怒吼道:“好你們這些人類啊,要不是我們這些大自然的神仙們孕育著你們,你們現在還不能站在這兒呢。”海神奶奶指著坐在輪椅上奄奄一息的我說道:“你們給我看清楚了,你們看看她,被你們折磨成什麼樣子了,她原本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被你們徹徹底底的毀了,你們給她的只有在輪椅上度過的枯燥日子。”人類們竟反駁道:“哼,跟我們有一毛錢關係啊。”我忍不了了,明明是他們殘害了我,竟還會這般強詞奪理,我拼盡我全身力氣站起來,臉上的青筋都暴出來了,我喘著大氣,終於站起來了,我憤怒的指著那些讓我活在痛苦生活的人類,千言萬語湧到咽喉都只能小聲指責:“你們都忘了你們的罪責了嗎?你們當初是怎樣對我的,你們把垃圾、汙水都往我身上倒,汽車排放的尾氣嗆得我無法呼吸,讓我的小夥伴一個一個的離我而去,讓我每天都生活在黑暗、汙濁的環境裡,你們往我的河底挖泥沙,讓我痛不欲生,你們往我身上排放染料、汙水,讓我痛苦不堪,我原本光明快樂的一條小河變成了一條人見人厭的臭水溝;從前百鳥環繞的我變成了蒼蠅成群的骯髒河流;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了骯髒汙濁的髒水……你們還不承認你們的罪行嗎?”那些人類慚愧的低下了頭。我終於也支撐不住倒下了。

等我醒來時,我發現我不咳嗽了,渾身都舒服了,呼吸也通暢了,我身上的垃圾也不見了,原本汙濁的河水又變的清澈了,我的小夥伴也回來了,人類還在我身旁種起了小草,種起了鮮花,一切都顯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一切都恢復了以往的美麗,都出都充滿了歡歌笑語。海神奶奶告訴我,人類還頒佈了《環境保護法》,從此會好好的愛護大自然了。我高興極了,現在心中想的再也不是“何時枯萎,何時死亡”了,想的是將來那美好光明的歡樂的生活。

一個人沒有知識,可以學習;一個人沒有金錢,可以再賺,但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文明,那就徹徹底底是一個失敗者了。所以,要記住不要把文明掛在口頭上,要落實到行動上。不要讓地球上最後的一點水資源變成你們滴下的最後一滴眼淚。

傳統文化的魅力 篇6

高二作文 ,683字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軟實力”,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結晶。

傳統文化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馬俑……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見證。如果沒有傳統文化承傳,就不會有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

有時,我們的生命因為社會的進步而拉長。但更多時候,我們的生命因為有文化的薰陶而更有價值。傳統文化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泱泱華夏的偉大,更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之魂。我們終日奔波勞碌,疲憊不堪,不免心靈的空虛。這時,你讀一讀唐詩,誦一誦宋詞,你看一看王羲之的書法,閱一閱唐伯虎的畫卷,你的精神會為之一爽,你的心靈會為一顫。汲取傳統文化的乳汁,使我們的思想昇華。

我們在經濟上講求“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那麼,我們在文化上也同樣應該享有這樣的權利,履行這樣的義務。

傳統文化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它的意義不言而喻,但它的偉大價值還在於走向世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才能夠充分體現它的偉大,它的朝氣蓬勃。傳統文化並不會因“傳統”而過時。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德文化節”,“中美文化節”,中國傳統文化香飄四海,溢滿五洲,這都是我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現。沒有一位“老外”看了不發感慨,沒有一位外來遊客不被中國傳統文化而感動,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靈魂所在。

歷史的進步並沒有讓遺留下的文化孤獨的停駐在歷史長河之中,而是攜著它,一步一步地跨越時代,跨越未來,站在現代社會的最前端,用傳統文化的內涵引領我們走向更富有厚重文化氣息的明天,為建設和諧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以更加積極開放的胸襟擁抱世界。

乘車的風度 篇7

高二作文 ,700字

放假了,難得輕鬆,我習慣性地在網頁裡瀏覽著一些有趣的新聞關鍵句,“中國人被評為最沒耐心的人”這條評論在我一目十行的瀏覽速度下仍然撥動了我的心絃。

最沒耐心的人?中國人?我感到一陣奇怪,於是仔細地通讀了全文,才明白事實是這樣。而且身邊的能反映這個問題的事有很多。

我的家裡學校很遠,又不住校,所以公車自然而然地成為我交通工具的首選。每天放學,就有這樣一種現象反映中國人沒耐心,可能是見怪不怪的關係吧,所以一直沒有想起。公交車靠站停住,總是看到人群你推我擠的,我站在人群的最後方,看著他們覺得挺累的,有這個必要嗎?上去後不過是有個座位罷了。以至於讓人們發狂似地擠,也不管旁邊的是老人還是孩子,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我要上車”。

那天放學,我仍是站在最後,我身邊的同學問我:“你還不快擠?”我看著她笑而不語。“讓你們先上,你們是女生嘛。”我身後的一個男生開口了。我轉頭望向他,說:“是啊,要有風度。”他望著我笑了笑。

最後,公交車再也上不去人了,而我和他被留在了站臺,我們歡快地聊著,因為我們都有那份風度,不因為害怕上不了車耽誤了時間就去和老人、小孩擠到一塊。

是啊,中國人的確是慢慢失去了那份耐心,失去了那種風度。也難怪,被如今的快生活磨著,那份耐心又還能剩多少。但是在快的生活規律也不應該磨掉那傳統美德吧?尊老愛幼彷彿被他們拋到了腦後。

那則新聞,提醒我們應該警覺啊,作為年輕的新一代,我們怎能遺忘了多年傳下來的傳統美德呢?遺失了那種應有的風度,不僅是男士讓女士的風度,更是一種中國人特有的風度。

不管怎麼說,請看過這篇文章的你,請注意那種風度不管是在車站乘車時還是在食堂吃飯,我們的風度不應該輕易遺忘。

跨越千年的風度 篇8

高二作文 ,1731字

在滾滾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宛如一位風度卓然、氣度非凡的謙謙君子,在五千年的滄海桑田中熠熠生輝。春秋戰國的海納百川,大漢的氣勢恢巨集,魏晉的超然絕世,盛唐的雍容華貴,大明的恩澤四海……無不在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史冊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首歷史煙塵,千年風度譜寫出的絕唱瀰漫了整個歷史的天空。春秋戰國的悠悠戰亂,阻不斷諸子百家齊爭鳴的步伐。儒家的仁政博愛,道家的無為而治,法家的安國之策,墨家的兼愛非攻,卻能在亂世紛爭中脫穎而出,並互相滲透,取長補短,開創了中國思想文化海納百川、寬容開放之風範。這風範猶如胸襟廣闊的長者,為中華文化思想的發展點燃一盞明燈;這風範猶如巍然屹立的磐石,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奠定厚重的基石。

開闢漢唐鼎盛時代的大漢王朝用強勁的鐵騎踏出中華民族之盛世雄風,讓後世子孫慨嘆不已。運籌帷幄的蕭何、決勝千里的張良、忍辱負重的韓信、以孝聞名的劉恆、文韜武略的劉徹、威震西域的衛青、霍去病……這一串串熟悉的名字托起了大漢盛世的巍巍基業。特別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大帝,用鋼鐵般的堅強意志徹底征服自秦以來對我華夏民族威脅最大的剽悍匈奴一族,維護了大漢尊嚴,鞏固了國家政權。“絲綢之路”的開闢,將中華文明散播到西域各國並最終將西域納入我國版圖。這恢弘的氣勢將華夏之國威張揚到淋漓盡致!

魏晉時代超然物外的風度更是在中華文化史上綻放出絢爛的光彩。晉人輕裘緩帶,不鞋而屐的風度,給後人張揚個性、曠達自然開啟了時代的新風。他們“簡約雲澹,超然絕俗”的名士風範確實是真名士自風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雋秀王衍、樂廣至於江左領袖王導、謝安,莫不是清峻通脫,表現出一派“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氣度。一曲《廣陵散》,用生命的代價彈奏出魏晉名士的錚錚傲骨;一片“桃花源”,用虛幻的色彩編織出魏晉名士的美好追求;一首《短歌行》,用磅礴的氣勢書寫出魏晉名士雄渾的氣魄。縱酒狂歌,剛直不阿,白眼向權貴,折齒為美人的風骨,幾追仙姿,為後世景仰!沒有魏晉之風度,哪有李白狂放之詩篇?沒有魏晉之風度,哪有杜甫千古之詩史?沒有魏晉之風度,哪有文天祥《過零丁洋》悲壯之佳作?

大唐盛世無疑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最為氣度非凡的輝煌篇章。盛世空前的大唐恰似一張金絲銀線編織的大網,網盡南北文化之交融,中外貿易之繁盛,異國美學之內涵,“絲綢之路”引進的“胡姬”“胡歌”“胡酒”,異國的服飾、禮儀、宗教等,成為盛極一時的長安風尚。這空前的古今中外大融合、大交流,無所畏懼的吸進和汲取,無所束縛的創造和革新,將唐朝帶入一個鼎盛的文化時期。這天高海闊、包羅永珍的時代氣度亦帶來更多的精神追求,敏感的詩人理所當然成為其時代的驕子。山川巍然之勢,江河奔騰之態,天地傲然之氣更造就了詩品醇厚之風。於是便有了四海的生平,八方的來朝,唐詩的鼎盛!大唐雍容華貴的國風猶如氣質高雅的貴婦人,吸引著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前來求取文化藝術的真經!

明初鄭和出使西洋,以磅礴的氣勢揭開了世界航海時代的序幕,引領了中國擁抱世界的潮流;鄭和以多元宗教文化為先導,打通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實踐,將中國的航海事業銘刻在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上。這一偉大壯舉展示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開放進取、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展示了大明帝國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王者風範。

縱觀中華文明史冊,博愛寬容中不乏剛強,豪邁狂放中不失溫婉,謙和仁愛中不失傲骨,雄渾大氣中不乏進取,已成為中華民族傳承千古的朗朗風範,無聲地融入華夏兒女的血脈。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中華民族憑藉這朗朗風度,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中國已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奧運的百年圓夢,神州系列的凜然飛天,世博的成功舉辦等,無不向世界展示了昂首騰飛的巨龍雄姿。然而在中國經濟騰飛面臨大好機遇與挑戰的今天,中國的迅猛發展了觸動了一些超級大國敏感的神經,他們惴惴不安,妄圖挑起各種爭端,阻撓中國發展的步伐。的確,素有博愛寬容之風的中華民族迫切需要和平環境以求發展,但是當國家主權、民族尊嚴遭到挑戰與侵犯時,請別忘記中華民族千年風度中的錚錚鐵骨及不屈與剛強!

巍巍中華,不朽的是跨越千年的風度。

文化的使者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28字

從小,我就喜愛閱讀。如今,讀書更是我的一大嗜好。讀書真棒!這是我內心的真切感受。

書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使者。從印刷術發明以來,這事實就一直存在著,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用思維接觸文字,用大腦去想象,用心靈去感受。書貴在讀,貴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開啟書閱讀時的那一份虔誠。當你讀書時,你的思維在書中暢遊,你的情感在書中起落,在書中你可以體會到任何喜怒哀樂,書的魅力便在於此。

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使我成長得更快。課堂上的一本本厚書寫滿了難題,記滿了深奧,我喜歡讀,因為它使我學到很多。人世間的書寫滿了艱辛,記滿了滄桑,我更愛讀,因為它使我瞭解到更多!我愛閱讀!

我的課間離不開書。課間我喜歡和同學為了《語文培優》上的題爭得面紅耳赤。對了,成功的喜悅讓我歡笑;錯了,失敗的教訓使我得到經驗。學習是艱苦的,可我樂意,因為讀書是享受,我愛閱讀!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書琳琅滿目,所以我的生活也離不開書。我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街頭而哭泣,為岳飛將軍的壯志未酬鳴不平,為司馬遷的悲慘遭遇而嘆息,又為共產黨橫渡長江打垮國民黨而喝彩。我愛閱讀!

我愛閱讀,因為課堂上的書讓我學習,讓我思考;課外的書讓我瞭解,讓我思索;而人生的品讀,更讓我成熟,讓我成長。我愛閱讀!

守護文化的淨土 篇10

高一作文 ,1029字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要說最愛還是漢語。我們的母語,經歷了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其內在的深韻永遠讓人品之無窮盡,其散發的氣息總能讓人肅然起敬。

試問哪一種語言會比漢語更富深義,用詞比漢字更加精確,一字一義決不模稜兩可,句意明朗清澈。又有哪一個國家的文字書寫起來會比漢字更加優美。中國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讓世界為之傾倒,筆鋒勾轉之間無不顯露出書法大師對其所灌注的精氣,人字合一的境界也就漢字書法才能達到。

曾記否,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形成了一股強熱的中國風,多少外國人紛紛奔向這一天朝大國,盡情吸收我們的精華,以唐朝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向世界盡情展示著華夏文明的幹醇。唐朝不僅以其強盛的國力閃耀在世界的東方,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向全世界輻射。

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多元化競爭日益激烈,我們的漢語卻在逐漸黯淡。外來文化不斷衝擊著我們的本土文化,尤其是英語,時刻衝擊著國人的耳膜。有人開始迷茫,開始偏航,拋下最溫馨的漢語港口,盲目馳向那我們誤以為希望的燈塔。

考場上,我們的錯別字屢見不鮮;職場上,英語水平儼然成為了獲得各種職位的敲門金磚。曾經,我們被武力所奴役,但憑藉堅強的反抗獲得了新生。如今,我們卻甘心做異域語言的俘虜,而可悲的是,在這種奴役之下必將越陷越深,最終無以自拔。

快醒悟吧,快回頭吧,快來救救我們的母語吧!

多麼親切的漢語,從小是它陪伴我們成長,是它滋養著我們的心靈。難道這一筆寶貴的財富真的要沒落於吾輩之手?

不!我們必須開始行動,捍衛我們的母語。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自己的文字就根本不能稱之為一個國家。文字是一個國家文明發展之根,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之體。同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是唯一沒有文字斷層的國家,這是多麼讓人欽羨啊!而其餘的古國只有在廢墟中回憶它們昔日的輝煌了。

再看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漢語教學,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投入到學習漢語的狂潮中,我們重新審視起漢語無窮的魅力,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培養起對於漢語的熱愛。

面對此情此景,司馬遷笑了,詩仙笑了,詩聖笑了,魯迅笑了,將漢語推向高峰的文學大師期盼這一刻多久了,中國人期盼這一刻多久了!流逝的,我們不再去多作評論,不再為自己的無知悲嘆而躊躇不前。重要的是現在,全身心投入到發展漢語的事業中去,力爭把漢語推向新的高峰。手拉手,心連心,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不再被西方文化衝成一盤散沙,牢記漢語才是世上最美的語言。

漢語,這是一罈傳承千年的佳釀。我們深信,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歷久彌香!

文化的墨韻 篇11

高二作文 ,1129字

文化,本就是由不同時期的發展而形成的產物的累積,對於文化的理解與弘揚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無疑,中國傳統文化是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文字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書法便是形象表現文字百態的最好不過的方式,讓我們體味文化的墨韻。

不管是最初的甲骨文,金文還是現如今的簡體字,都是文化的進步與傳承的體現。在遙遠漫長的太古時代,人類就開始根據事物的形體與自然界的向人類發出的語音來開始造字,每一個文字都好似這個事物的簡筆畫一般,強烈而生動的直擊著我們的雙眼,最開始的書法的形成單純而又直接,其作用不在於臨摹與欣賞,而是純粹用於交流,那是文字與書法最初的摸樣。

隨著時代的更替,人們追求用更美觀與簡潔的形式表達文字本來之意。自此,正真書法的時代到來了,不少歷史上的大家便是從這些年代開始發光發亮。衛鑠曾說過:“下筆點墨畫芟波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的確,書法不僅是手上功夫,更注重的是讓全身之力都恰到好處地運用在右手的各個指尖,下筆的從容與老沉真可謂不是一日兩日便能練成。現在書法入門學子最多練習的顏真卿的楷書《多寶塔碑》,行書則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楊凝式大膽創新,不拘小節的《韭花帖》,不得不提的是鄭板橋的“六分半書”,獨創一格,實屬不易,更有言論稱之“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後人再怎麼臨摹恐怕都無法保留最初的那一份韻味。

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練習書法,最初的我本就有些牴觸但也無力反駁,父母的初衷大約也只是願我能有一手好字,一技之長罷了吧,也許是因為長年累月的與書法單獨共處一室,竟也孕出一絲喜愛來,從那時我便知,練習書法並不是單純的便利自己,而是對那遙遠彷彿摸不到的歷史的回溯,採擷古人留下的書法的那份流金溢彩,細細品味便知其大有韻味,別不知。我聯絡過三種字型,楷書,隸書,行書,而其中隸書時間最為長久,對我的影響也最深,我練習的字帖是東漢鮮于璜的《鮮于璜碑》,可能比較冷門,但卻與我書法的風格很是貼切。書法最講究的便是靜心,性格的形成恐也是那時逐漸形成的罷。讓我不由得暗自驚訝書法這一文化帶給我的益處真是可圈可點。

書法作為一種書寫藝術,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地位顯赫,也在世界文化中獨放異彩,試想,僅僅便是這一種書寫藝術便傳載瞭如此多文化的精髓,而用他們記載下來的歷史以及傳統該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啊。書法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的作用,另一方面擁有獨特的造型藝術,但願有機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研讀這方面的史料,讓文化帶著獨有的墨韻,去感染更多人。

柳公權有言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是書法教給我的最重要的一點。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它依舊能夠在歷史長河中大放異彩,文化的墨韻將代代相傳。

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 篇12

國一作文 ,708字

微風拂面而過,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勾起萬千思緒,走進了中華文化的世界。

閱詩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短短兩句,將思念之情淋漓盡致地揮發出來,隨帶星星點點的憂傷,更有一種尋尋覓覓的信念。不愧孔子云:“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離騷》中的屈原,嚮往美德,縱使九死一生也不後悔,粉身碎骨也永不變心。此堅定,此志向,尤其是奸人謀害而能改變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陽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皎潔的明月之下,蘇軾感慨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皆有陰晴陽缺,好好珍惜大好時光,能與家人團圓便已足矣。

捧一卷詩書,陶醉其中,中華文化所釀之詩書,豈不香矣?

茗香茶

茶之香,不同於美酒之醇厚,不拘泥於樹葉之清香,茶之味,乃世間之獨一無二。

“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美譽入杯樽,茶之榮也;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閒暇時候沏杯茶,清香溢滿小屋。端起杯,輕輕吹去那漂浮的茶葉。輕啜一口,微微的苦澀,濃濃的清香,通體的疲倦蕩然無存,諸多的煩惱悄然遠逝,遐思也飄遠了。

此時之美好,乃茗一杯香茶,置身於茶之中華文化。

聽雨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自古詩人皆愛觀雨。廊下聽雨,隔窗望雨,皆有不同的趣味。

窗外下起了細雨,淅淅瀝瀝的,別有一番風味。大千世界皆為一片天空,但中華之雨,其風趣乃獨一無二。

中華之雨伴隨中華文化,得其精華,隨詩書之朗讀聲,讓人置身於中華文化之世界。

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中華文化之精華於其中。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樂在其中。

走進文化的天地 篇13

高一作文 ,713字

“吱呀”一聲,推開沉寂千百年的大門,蒼茫茫的時光載我泅渡文化的長河。

一硯墨香,一杆狼毫,文化塗滿了我單薄的青春,惶惑的素臉。文化於我,彷彿宗教一般,深深地紮根在心裡,一如那些燦若信仰般的陽光和陽光下虔誠的子民,有了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對知識的渴求與鍾愛,能讓人內心篤定,心生平和。

煙花生滅,時光荏苒,文化卻如一幀幀光感飽滿的膠片,永不褪色。我們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與文化的巨人自由暢談。

或花間置酒單挑李白,或清茶一盞邀來莊子。如果你嚮往更近的足音,則不妨拉住梁啟超或胡適來絮念一番。如果你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則可與杜甫,辛嫁軒放聲吟詠。

如果你手握一本《生活的藝術》,林語堂便是你談笑風生的韻友,而執一卷《白玉苦瓜》,余光中的情感世界便於你相攜。甚至你可以找莎士比亞聊一聊你心中的戲劇觀。

文化是一種交流,文化是一種繼承與發展。唐詩、宋詞、元曲、話本……它們如一位位歷史的見證人,記錄了一朝一代的興衰與變遷,記錄了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民族靈魂。

我喜愛歷代的詩詞歌賦,我愛易安居士“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悲涼;我愛南唐後主“恰似一江春水向工流”的無奈;我愛蘇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淒涼;我愛柳七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落寞。也許是悲春傷秋的小女子,對宋詞婉約派亦是情有獨鍾吧。

我對小說的鐘愛也溢於言表。我愛魯迅的冷峻,蕭紅的細膩;我愛顧城的純真,張愛玲的華麗;我愛海子的憂鬱、三毛的孤寂;我愛韓寒的犀利、安妮寶貝的不羈。

文化是廣博的海洋,它承載著中國人的希冀與夢想,它開採我們的精神空間,它帶領我們走向神祕的伊甸園。讓我們扯纜繩作琴絃,掬勁風當號角,以濤聲為伴奏,共同奏響一曲文化的協奏曲!

詩詞中華文化的瑰寶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6字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詩詞用於陶冶情操,由內而外的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同時,詩詞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無價的文化遺產。

“人生若只如初見”老師剛說出第一題,全場一片“寂靜”,我撓了撓腦袋,還是沒個結果,環顧四周,全場人都在發呆。

“剛剛才說過的。”老師一提醒,還是沒人能回答。幾個問題下來,一些詩看似熟悉,卻又陌生,我好似神遊於彷徨中。

“瀚海闌干百丈冰”,這句話一下子打破了我的彷徨。“愁雲慘淡萬里凝”我立馬脫口而出。終於蹦出一首我耳熟能詳的詩,這首詩一下打破了沒人回答的慘狀。“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老師的另一句詩詞,也被我迎刃而解。

氣氛馬上就活躍了,隨著我的連答兩題,敵隊準備著反戈一擊。

“決眥入歸鳥的上一句”全場人慌了陣腳。對我這種不適合反向思維的人是種考驗。敵隊的人不知怎的,都不說話。全場人又回到了開場時的尷尬。

“這不是《望嶽》嗎?”旁邊的小潘支支吾吾了起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呃你,下一句是啥?”他一時語塞。

“哦!是蕩胸生層雲。”他思索了一會兒詩便從他的嘴裡蹦了出來。我們隊剛想慶幸一番,老師便直接澆了盆冷水。

“回答正確,可你們沒舉手啊?”全隊那想慶幸的念頭馬上被澆了個徹底。

幾輪下來,我們收穫的不只是那勝利的樂趣,同時還有那沐浴在詩詞中的快樂和藏在每一句詩詞中的獨特韻味。

千變萬化的風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487字

風,無形、無色、無味。它時而像溫柔的小姑娘,時而像調皮的小孩子,時而像快樂的小天使,時而像凶猛的野獸……真是變化萬千。

春天到了,春風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把小草吹綠了,把花兒吹豔了,把小朋友和小動物吹醒了。春風像一雙溫柔的手輕撫著我的臉,舒服極了。

春天過後,夏天隨之而來。此時,風又像調皮的小孩子一會兒跑到這兒,一會兒跑到那兒,一會兒又跑得無影無蹤了。我們都恨死風了,不該出來的時候出來,該出來的時候偏偏不出來。好不容易有了一絲風,一會兒又沒有了,風小弟可真調皮呀!

金色的秋天來到了。風像一位魔法師,它有一根魔杖,它把魔杖向碧綠的稻田一指,稻田在一瞬間變成金燦燦的一片;向果園一指,各種各樣的水果娃娃綻放出笑臉,死一般寂靜的果園一下子變得生機勃勃。當樹上的葉子一片一片地掉落下來,此時的風又像一位送信的使者,它把落葉吹起來,告訴人們這個豐收的季節來到了。

寒冷的冬天悄悄來到了。風失去了它往日的溫柔,變得殘暴起來,此時的風就像一頭凶猛的野獸在滿世界作惡。風摧毀了房屋,引起了海嘯,狂風的怒吼聲,大海的咆哮聲,交織成一首死亡交響曲。

啊!千變萬化的風,讓人歡喜讓人憂愁的風。

中華文化的古與今 篇16

高一作文 ,1053字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刻在中華文化特徵上兩個熠熠生輝的詞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著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的精神力量,引導中華民族應付各種挑戰,適應形勢各種變化,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略有所悟。

從這本書中我領略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層出不窮的仁人志士,熠熠生輝的中華美德,世代傳承的民族精神:抗倭名將戚繼光、精忠報國的岳雲;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英雄豪傑匡扶正義,為民族利益嘔心瀝血,為民族尊嚴獻身成仁,共同鑄成可歌可泣的中華歷史篇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歷史中,更令我心生欽佩的是三國丞相諸葛亮與中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

劉備去世後,丞相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事無鉅細,都必躬親,後寫了震撼人心的《出師表》。作為丞相,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德,難道不讓人由衷敬佩嗎?

毛澤東在中國即將存亡之際挺身而出,領導中國共產黨參與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壯美地成立。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他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面對困難迎刃而上,為和平解放不畏犧牲。

這些美德,這些精神,在中華民族薪火相傳,永不泯滅。

中華文化在五千多年中源遠流長地發展。在當下社會,弘揚並傳承中華文化已從娃娃抓起,從學齡前教育到義務教育及與其同行的應試教育,《弟子規》《論語》等中華文化篇目已深入中國人的心:“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孝順父母的最重要體現之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更是長輩對後輩從小的教導……但諸如兒女毆打父母等與“百善孝為先”背馳而行的做法著實令人費解與感到心寒。

經過五千多年的沉澱與洗禮,中華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贊可傳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後思想還需淘汰。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中華文化發展中產生一定影響的重男輕女思想,在現在是不應傳承、不應追捧的。毛澤東說,繼承中華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繼承其民主性的精華”。所以,中華文化還需批判性地繼承。

他還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億萬中國人民正以新的風貌跨入新的世紀,中國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中華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華美德、民族精神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古燦爛輝煌,在今愈發生輝。當下,全國人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而努力。

孝文化的體現 篇17

孝文化的體現作文50 ,466字

孝,在中華文化精神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演繹出的許多的孝文化。

孝,是晚輩對長輩的一種行事準則,也是人的一大品格。二十四孝圖,無論他表現孝的方式是對是錯,都能反應出人們對孝的一種重視。行動的孝自然無法讓人長久銘記,以孝為文化的體系,自然就蓬勃興旺起來了。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這些傳遞出孝能量的風俗節日,自然就是孝文化的體現了。

文化是思想多補品,從小,大人們就學會對孩子們講述很多孝的知識。傳教孝道,讓自己從小就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傳授孝道給自己的子女沒有什麼條令規定,但哪個家長都會如此教導自己的孩子。不是說硬是要孩子給自己養老送終。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一個講孝的心,讓孩子有一顆孝心。這同樣是流通於萬千家長之間的孝文化。

孝心啊,孝道啊,最重要的就是講孝的人孝就是再偉大,也是要人來講的啊!這些就是孝子孝女們的事了,用自己的努力去回報他們,他們的盼望就是我們要實現的回報,讓他們對自己的盼望得以實現!讓他們因自己的感動欣慰,就是最理想的!

孝的文化各種各樣不同,孝文化有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都是文化的真實體現。

從漢字看文化的包容性 篇18

高二作文 ,904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與國不再是一個個分離的主體,彼此間的聯絡逐漸加強,慢慢走向融合。而語言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與工具,也有了自身的改變,這種改變來源於人們不同的思維碰撞、不同行為方式的衝突。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在其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現漢》自1978年至今的五次改版便完美地詮釋了這點,雖然這種改變遭到了部分人的批評,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今文化需要有包容性,與此同時,毫無疑問的,這種“包容”必將帶來巨大的益處。

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特殊象徵,具有極強的影響力,而《現漢》作為最權威的收錄現代漢語的詞典,便相當於中國的名片。它收錄“洋文”以一種無聲的方式表達著對異域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所以,並不是《現漢》的身段“放低”了而是文化開始逐漸相互包容了。漢字只是眾多中國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從其他方面:衣、食、住、行也不難看出各種不同的文化在慢慢磨合、碰撞、融合。這種改變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是大勢所趨的,人不能始終生活在一成不變的小圈子裡,這種改變帶給後輩的不僅是詞彙量的豐富,更是開闊眼界的機會,使認知不再停留在“我國家的”,更多的停留在“世界的”。

更進一步說,讓眼光注視於“國家”這一層面上,這種包容更代表著中國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與對他國文化的認同,這種“包容”不是狹隘的。面對他國文化的衝擊,中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他人的”變成“自己的”,在此過程中完善並提升自身文化,令國家在今後的發展中更加有利且迅速,如魚得水。可以說,中國利用對《現漢》改版這一方式向他國展現獨一無二的中華文化的風采是十分睿智與自信的。

林則徐曾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在展現其自信力的同時,也獲得了他國的尊重。外國人也在逐漸接納與吸收我們的文化,而正是這種接納與尊重令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正是這種接納與尊重令中國日益強大。

從漢中看文化的包容性,看的不僅是文化,更是一個國家的自信力與實力,若一個國家連線受他國文化的勇氣都沒有,那何來“強國”之說呢?

中國恰恰做到了,包容了他人也證明了自己,以此換來的是他國對我國的尊重。由此可見,以一種和平有益的方式展現自信、應得尊重—包容,何樂而不為呢?

碎片化的風景 篇19

碎片化的風景作文80 ,822字

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從眼前浮過,若隱若現,不時地切換著,總能令人心曠神怡。

在通往雲南高鐵上,我欣賞到了碎片化的風景。動車從車站緩緩的開出時,滿眼都是繁華的集市,高樓聳立,依水而建。還未回過神來,房子似乎在一瞬間變矮了,田園派的風景展現在了眼前,一望無際。再閃過一兩個村莊,突然黑乎乎的一片,哦,原來是進入了隧道,過了這條隧道似乎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林間鬱鬱蔥蔥,只有幾間小屋炊煙裊裊升起,安逸祥和。再鑽過幾個隧道,煥然一新,一座座小山坡在平地上矗立著,天空也變得湛藍湛藍的,瞬間欣賞完這片風景便又進入了隧道,隧道可多啦,一個接著一個,然而在隧道與隧道之間的一霎那,我看到了一片片特別美的景色,池塘清澈透明,天上白雲的影子清晰的映在了水裡。幾頭牛在山林間甩著尾巴,邊上矗立著幾隻白鷺。看著這些景色才過了癮,我們迅速上升到了很高的橋樑上,驀然回首,那景卻在遠方,眨眼間消失了,眼前又是漆黑一片,再從隧道中鑽出是大峽谷的景觀,氣勢磅礴,雖說在高鐵上,但從峽谷間穿過時,竟有些望及生畏。從另一個隧道出來,半湖青山半湖水又展現在我的視野中……在美景的切換中,我們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雲南。

從城市到村莊,從丘陵到平原,從平原到山區,在這片片畫面的組成中,雖只有半天的時間,但卻領略到了無限風光。

飛機上碎片化的風景也很美,飛機剛起飛,在空中看著底下正所謂一覽眾山小,可正當我沉浸在這居高臨下的感覺中時,飛機往上空飛了些地下就看不見了,我卻回味著剛開始看到的“大地模型”,飛機在空中時而上行時而下行,這一片片畫面,也不停地迅速變化著,雲層,山脈,還有隱隱約約透過雲層看到的湖泊。記得我上次坐飛機,正要擺脫雲層準備降落時,底下的景緻越來越清晰,在地平線的上空盤旋著,我們飽覽著無數美景。

坐在高科技的交通工具上,許多的美景組成一個個片段都在眼前閃過,我們在短時間內可以欣賞到大量的碎片化的風景,瞭解廣闊的世界,增長了許多見識,碎片化風景真令人難以忘懷啊。

中國文化的“巔峰”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7字

盛唐,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高峻、最綿長的一條山脈,而李白無疑是這座山脈的“最高峰”。他如站立在喜馬拉雅之上的珠穆朗瑪,俯視著中國文化中的一切,也代表著這片天地中“最精華”的一切。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豪情。伏劍擊國,遊歷天下;散盡千金,揮灑光陰;結交八方豪士,縱覽天地無垠;萬里江山任由腳步踏遍,無邊江湖任由心靈馳騁。在李白的眼裡,自己就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天地由我一人連。地雖廣闊,我也能恣意奔騰,天雖高迥,我也能盡情遨翔。李白的豪情,是西域的情調與中原的古典的融合,包羅永珍的盛唐甚至已經盛不下他的豪情,李白的豪情,理應存在於整個天下。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志向。李白一直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直都想象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李白希望以自己的學識與才華,名震江湖,出入朝廷,整頓綱紀,兼濟天下,將這一最偉大的盛世延續至千秋萬代。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傲骨。李白不願意以科舉入仕,在他的眼裡,這樣會玷汙他的才華。而他最終也如願以償,憑著自己的才華進入了宮廷,到了唐玄宗的身邊,但他沒有科舉的背景,也就沒有入仕的資本,他有的只是皇帝的青睞。同時,李白並不滿足於成為一個御用文人,他想要有真正的權力,也想要以布衣之身謀求權貴的平等。可是經歷了“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呼來不上船”之後,無奈的李白只能吶喊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最終,賜舍放還,結束了他短暫卻傳奇的宮廷生活。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無奈。看似風風光光的賜舍放還,卻標誌著李白夢想的破滅。曾遊歷天下的他只能“欲渡黃河冰塞川”;曾胸懷大志的他卻只能“但願長醉不願醒”;曾一身傲骨的他只能“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是一個生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但現實的世界與他的世界相差甚遠,即使是盛唐,也沒有讓他的世界發展壯大的土壤。

李白終究是屬於盛唐的,盛唐一去,詩仙也就跟著仙逝了。但李白的精神不會散去,因為它不只屬於盛唐,甚至也不只屬於李白,它屬於整個中華文化。在我心中,李白就是中國文化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