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名人相關作文20篇

故鄉名人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6字

我的故鄉在豫北的一個小縣城,那就是濮陽市清豐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東與山東省莘縣毗連,南與濮陽市區接壤,西與安陽市內黃縣為鄰,北與南樂縣相連。

清豐古稱頓丘,三國時曹操曾任頓丘令,因隋朝境內出大孝子張清豐,唐大曆年間,欽定更名為清豐縣,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孝子之名命名的縣。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孝道文化之鄉”。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綠化模範縣”榮譽稱號,是河南省首批百城提質建設示範縣、鄉村振興戰略示範縣。

我們縣從古到今,出現了一大批名人,像張清豐,南霽雲等等。也許你們不瞭解他們,現在我給你們說說。

張清豐隋朝頓丘人。一世清貧,終生以打燒餅為業。但他善事雙親,傳其每天打的第一爐燒餅都留給父母親享用,孝行為遠近所景仰,隋文帝開皇年間,張清豐被舉為孝廉,但為侍奉雙親,最終未出仕,鄉人愈加敬慕。

  為了紀念張清豐,我們縣城的名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我們縣城的北環路和西環路交匯處立了個亭子,名叫清豐亭,在亭子裡有碑文是關於張清豐的介紹,以及他的雕像。他的雕像就是一手託著燒餅,一手放在胸前。據說他以前在我們現在的南街上做燒餅賣燒餅,因此,現在我們的南街上也有張清豐的雕像,一手託燒餅,一手放在胸前。

我來自一個孝道之鄉,聽了爸爸給我介紹有關張清豐的事蹟,讓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我一定要做一個守孝道的人,聽爸爸媽媽的話,聽老師的話,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家鄉“名人”的故事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4字

提起我的堂叔,那可是我們村的名人。不過,他以前是個“搖頭名人”,現在變成了“大拇指名人”。

聽奶奶說,堂叔自小就好吃懶做。長大了,更是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村裡的人,誰見誰搖頭,所以就成了“搖頭名人”。

叔叔成家後,他也不出去掙錢,只能住著破舊的老屋。每逢下雨,地上就擺滿了鍋碗瓢盆,床上漏雨就挪地方,實在沒地方挪了,乾脆將臉盆放在被子上,有時半夜聽到一聲脆響,那肯定是翻身打翻了臉盆。為這些,嬸嬸和他不知吵了多少架。

再後來,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樓房。在村裡人的勸說下,他終於決定去打工了。可他還是改不了偷懶的本性—替人“算命”!遊走四方,憑三寸不爛之舌賺一些“昧心錢”。可好景不長,三個月剛過去就被拘留了,算來算去,他就是沒算好自己的“命”!

回家後,“算命”他是不敢幹了,又開始了村頭村尾的閒逛,鄰居們頭搖得更厲害了……

漫長的冬天終於過去了,和煦的春風吹綠了“新農村”。我也揹著書包上學了。咦,怎麼一連好幾天都沒有見到叔叔呢?難道他又……

帶著好奇,那天傍晚,我敲開了叔叔家的門。只見叔叔把自己關在房裡,桌子上擺著一大摞書,叔叔一邊看,還一邊認真地記錄著,原來叔叔看的都是大棚養殖方面的書籍。夜很深了,叔叔的窗戶裡還透著燈光。

幾天後,叔叔和嬸嬸就在自家的責任田裡忙開了,他們支起了三座高高的塑料大棚,種上了茄子、黃瓜等許多瓜果蔬菜。幾個月後,綠葉黃花滿大棚,燈籠似的辣椒哈哈笑,再加上叔嬸忙碌的身影、歡快的歌聲,“新農村”可真是春色滿園!提起叔叔,鄰居們紛紛堅起了“大拇哥兒”。

一年的辛苦,叔叔的臉變黑了,身板卻壯實了,連說話的聲音也開朗了。去年年底,他又滿心歡喜地購回了一輛小貨車,準備今年再大幹一場。

哦!對了,金豬年的春節,叔叔家的春聯特有意思。上聯是:好逸惡勞空手蕩;下聯是:辛勤勞動滿地金;橫披:知榮明恥。

哈哈!這就是“名人的故事”!

故鄉的人情味 篇3

國一作文 ,989字

我的故鄉在榮成市,她是一個美麗但不十分出名的地方。但我卻認為:故鄉的人情味勝過所有其他地方。

“人”是指故鄉的父老鄉親,他們的熱情像七月火熱的太陽。看,今天李嬸又燉了一大鍋雞湯,熱心的她正準備請鄰居們去她家做客呢!

暑假時,我總是回老家過一段日子。那兒沒有4G網路,姥姥也不肯裝WiFi,我就只好寫作業,等寫到無聊的時候,“串門”就成了消磨時光的好辦法。

我最喜歡去我的好姐妹涵兒家,他們家有許多零食,還有很多書籍,涵兒的奶奶知道我愛吃愛看書,就在我去他們家時給我美食吃,讓我隨意看書,享受“貴賓”待遇,在我累了時,涵兒還陪我到處玩。

張姨家也是個好去處,那兒有空調,還有數字電視,我也愛我去她家,張姨看我愛去,就準備好餅乾飲料等著我光臨。

“情”是指鄉親們對家鄉熾熱的感情與濃郁的親情。

最愛家鄉的當屬我姥爺了,他聽說文登歸屬於威海市了,就不停地說為什麼榮成沒有劃歸威海,那樣榮成也就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了。晚上串門時,姥爺和張大爺高談闊論,把政府機構有些人浮於事的弊端說了一通,但最後還是感謝他們的英明,沒有使榮成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受到嚴重汙染。

秋收的時候,家中的老人與年輕人全體出動,我雖然身在威海,卻關心著農活的情況,與小舅在電話中談論著人們對土地原野的感情,小舅說:“本來多施化肥既省事又能使糧食多產,但為了使土地不板結以及保護周邊生態環境,鄉親們寧願施用人糞肥,並親自除草、拔草一直到收割,對土地進行保護性耕作。”我聽後感慨萬分,不愧是榮成市人!

“味”是指家鄉美食的可口滋味,說起美食家,首當其衝的要屬對製作美食情有獨鍾的李嬸了。

看,李嬸又在餐館跟大廚學做飯了。說實話,李嬸做的飯堪比“山珍海味”了,實在不用再費工夫學,但李嬸很執著,學無止境啊!

有一次過年,我們一家去李嬸家拜年,還沒進門就有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進去後看見了驚人一幕:李嬸一家圍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應有盡有,香甜的烤玉米、肥美的大螃蟹、新鮮的溜大蝦,還有可樂雞翅、薰魚、吉祥餅……我們看呆了,李嬸一家卻沒呆,“快坐下一起吃。”他們邊招呼邊添碗筷、搬凳子,溫暖在心中泛起層層漣漪。盛情難卻,我們坐下邊品嚐各色美食邊由衷讚歎道:“不光好看,還很好吃啊!”李嬸不好意思地笑了。

家鄉的“人情味”永遠是我最珍貴的記憶,淳樸的鄉親,樸實的親情,更有回味無窮的美食,你說,如果這裡不是頂尖的地方,那哪裡才是呢?

故鄉的人 篇4

國一作文 ,881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的家鄉也有許多純樸的人。

早晨七點,在姥姥家。我睜開朦朧的睡眼,直起身伸了個懶腰,只聽見姥姥在灶間不停地忙活。“姥姥,你幾點起來的?我怎麼不知道?”我好奇地問,因為我是和姥姥一起睡的。“傻丫頭。”姥姥笑道,“我四點就起來了,你睡得正香,哪有反應啊?”“哇!這麼早!”我不禁失聲叫道,姥姥笑了笑,“好了,快點起來,我們一會走,去趕集。”“真的啊?”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那還有假,快點!”姥姥催著我。不一會兒,我們就收拾好了,準備出發!

來到了集市上,那可真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啊。我毫不猶豫地衝向糖葫蘆,“老闆,給我來兩個!”我氣喘吁吁地說。老闆笑著說了聲:“沒問題。”拿了糖球,我一邊啃一邊想:這個給我,那個給姥姥,一會……我被打斷了思路,因為我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叫我。“小姑娘!小姑娘!停一下,停一下!”剛才那個賣糖球的老闆追了上來,一直喘著粗氣,說不上話來。我見他這樣,在心裡驚恐地想:他想幹嗎?搶劫?敲詐?勒索?老闆緩了過來,對我說:“小姑娘,你的錢掉了。”他邊說邊把手裡的東西塞給了我—是一張十元的票子。我再一摸口袋,果然裡面的錢不翼而飛。“謝謝!謝謝!”我一連給他道了好幾聲謝謝,“只是,您的攤子?”“沒事。”他憨厚地一笑“俺們這裡都是好人,不會有人動攤的。”我跟他道了再見,走回姥姥身邊。姥姥正在買蘋果,賣蘋果的阿姨看見我,就又塞了幾個蘋果說:“大姨,這幾個您拿回去給您外甥女嚐嚐,不要錢。”瞧,多麼樸實的人啊!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要滿載而歸了,突然看見一個老奶奶坐在路邊休息,地上堆了一堆東西。姥姥毫不猶豫地要幫她提,可我見姥姥手裡的東西這麼多,攔住她,說:“讓我來吧!準行!”這時,我的頭頂響起了一個聲音:“還是我來吧,你們老的老,小的小,這種活教給我們年輕人吧。”原來是位叔叔。老奶奶家離這兒不算遠,雖然只有短短的一段路,但姥姥和叔叔的做法卻在我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看!這就是我故鄉的人,勤勞、純樸、善良、助人為樂、拾金不昧……他們的優點,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愛我的故鄉,更愛我故鄉那些樸實的人們!

家鄉名人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844字

“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徐州,這裡是華夏九州之一,這裡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這裡誕生過很多名人。“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說的就是徐州最有名的漢高祖劉邦。

劉邦出生在徐州沛豐邑中陽裡,年輕時不務正業。然而他卻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其原因大概與他的性格有關:一、他是一個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人。其二、他是一個知人善任情商極高的人;其三、他是一個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人。

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驪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驪山也就會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碭山時,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劉邦乘著酒意,夜裡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在前邊先走。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罷。”劉邦已醉,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於是趕到前面,拔劍去斬大蛇。大蛇被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展示了他的勇氣過人。

劉邦與群臣論所以取天下之道,他說,張良、蕭何、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其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劉邦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所創立的漢朝統一長達400餘年,劉邦作為漢唐盛世之一的大漢盛世的肇基者,其偉大歷史功績為後世所稱頌與敬仰。

這就是我的家鄉名人之一漢高祖劉邦,我以我家鄉的名人而自豪,我以我的家鄉而自豪。

我愛故鄉的人 篇6

國一作文 ,486字

故鄉的人雖不是屹立在峭壁上的巨鬆,只是遼闊平原上的一棵小草,卻也為祖國的山河添加了一筆綠意;故鄉的人雖不是高掛天空的明月,只是無邊宇宙的一顆小星,卻也為天空綴上一絲光亮;故鄉的人雖不是搏擊晴空的雄鷹,只是永飛不高的小鳥,卻也為單調的半空增添一片生機。

故鄉的人啊,我愛你們,是你們讓我在自信中度過每一分每一秒。

我愛你們的樸實,似兒女愛他們的母親似鄧稼先愛自己的祖國。有了你們,我的生活不再孤獨;有了你們,我的生活充滿歡樂;有了你們,我不再懼怕困難。你們教會了我要迎難而上;有了你們,我不怕挫折;你們告訴我,沒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有了你們,我不怕失敗,你們會帶領我走向成功。

我愛你們的堅韌,當我瀉氣時,是你們在鼓勵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讓我重獲自信;當我迷失自我時,是你們指引我:即使走上一條崎嶇的道路,那也比一條不歸路好幾十萬倍,千萬別走不歸路,要知道,世上沒有後悔藥。當我左右為難時,你們又出現在我的面前:只要你認為是對的,就勇敢地去做,別怕,我們是你堅強的後盾。

你們不是巨鬆,卻為我遮擋了風雨;你們不是明月,卻為我照亮了前程;你們不是雄鷹,卻引領我高飛……

故鄉的人工湖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477字

我是個土生土長白銀人,我最愛的湖泊便是家鄉的人工湖。

春天,人工湖是美麗的青色瑪瑙。這時,我喜歡坐在船上欣賞湖面四周的景色。春風拂面,帶起了湖邊柳樹纖細的嫩綠枝條,也讓人人工湖泛起了碧綠的波紋。坐在船上迎著春風,如詩如畫的美景立刻撫平了內心的紛亂。

夏天,人工湖是無暇的碧綠翡翠。這時我喜歡靜靜地站在岸邊。兩岸桃紅柳綠,熱烈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岸邊,小孩子們奔跑著玩耍嬉戲;成年人邊散步邊聊天;老年人坐在樹蔭上下棋休息。天地間、湖水旁,人人樂在其中。

秋天,人工湖是巨大的金色寶石。這時我喜歡慢慢地在兩岸行走。一片片落葉如只只金色蝴蝶翩翩起舞,一曲終了,又回到大地。時而有幾片葉子會掉到湖面,漾起一圈圈水漣漪。湖水映襯著兩岸秋色,如夢如幻,惹人暇思。

冬天,人工湖是晶瑩的白色水晶。這是我喜歡蹬一雙冰刀鞋在結冰的湖面上快樂地滑行。我像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無拘無束地在冰面上“遨遊”,體驗著美妙的感覺;又或者租一輛小冰車,用兩根鐵棍艱難地前行,偶爾讓爸爸推一下,留下歡快的笑聲……

我最愛的是家鄉的人工湖,因為它不僅美麗,更重要的是它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故鄉的人 篇8

國三作文 ,895字

故鄉,天高,雲淡,水淨,風輕,花香,草綠。我愛看故鄉的天空,看天上的白雲。我愛故鄉的路,走在上面總是那樣踏實,那樣親切。我愛故鄉的花,我愛故鄉的草,我更愛的是故鄉的人。

他們的勤勞,像土地一樣深厚,他們的善良,像太陽一樣溫暖。他們的關心,像河流一樣綿遠悠長。

說到勤勞,我覺得誰都比不上我家鄉的人。比如,我媽媽。她每天都不停的幹活,我曾經問過她:“姐姐已經畢業了,你為什麼還要拼命的工作啊?”她笑著說:“為了給你攢錢啊”。

前幾天,我姥爺去世了,那天媽媽從姥爺家回來,對我說:“明天你就不要去了,要請假,又耽誤學習”我說:“我還是去吧。”“別去了”媽媽溫柔的對我說。第二天我真的沒有去,而是乖乖地去上學了。回家後,家裡一個人都沒有,不用說,姐姐回張店了,爸爸媽媽都去幹活了,一如既往的去勞動了,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我姥爺的村子,也是一個善良的村子,那次去他們那裡,跟侄女一起去超市。路上,在一面牆上貼了一張紅紙,這牆,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張紅紙上寫著三個大字:善心榜。因為有不少熟悉的名字,所以停下了腳步,問侄女:“這裡做什麼來呀?”她說:“這裡之前給一個得了白血病的小孩兒籌錢來,你不知道嗎?”我看著牆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心中突然由衷的感嘆:這個村子裡有著,現在社會最缺少的一種品質—善良啊!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心中充滿,那這個世界一定能充滿人情味兒!

這些親人們對我的關愛,也是無微不至。

有一次,爸爸起著摩托帶我出去玩。路上,天突然颳起了大風。我穿得很單薄,怎麼能經得起這麼大的狂風呢?或許是爸爸也感覺到冷了,他停下車,並關切地問我“冷嗎?”我說:“不冷,一點也不冷。”“要是冷就吭聲,我把外套脫下來給你穿。”我知道,爸爸比我穿得還少,在這種時候,我怎麼能問他要衣服穿呢?於是,我就繼續忍受著寒冷。過了一會,我堅持不住,打了個噴嚏。爸爸聽見了,停下車,略帶責備地對我說:“冷也不吭聲,你看,都著涼了。”說著,就把自己的外套脫下來給我披上。我說:“爸爸,我真的不冷。”爸爸說:“沒關係,我身體好。你看,大街上就我一個人穿著襯衣,多時髦!”

這就是我的故鄉,我故鄉的人。

我的家鄉名人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178字

習近平可真是一個愛民、愛家、愛國的人啊!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還擠出時間來看望故鄉的同胞們,可見在他心中,老百姓始終放在第一位。習爺爺就是如此謙遜、沒有一絲官人的氣概。正是這樣,才獲得了人民的喜愛與愛戴。

習近平爺爺每時每刻都在想著人民的利、卻很不顧及到自己,他一心為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是我家鄉的名人!

故鄉的人 篇10

話題作文 ,969字

陽光慵懶的躺在綠意樣盎然的草地,留下星星點點的光斑。隨著父母我回到了故鄉,映入眼簾的是青磚紅瓦,青蔥的樹木,和藍得深沉的天空。許是正午的緣故,人煙稀少的村子莊裡顯得有些空寂,右邊是焦黃的麥田筆直的麥稈,彷彿要與雲霄比肩。金燦燦的麥穗在微風的低於聲中輕輕晃動,享原望去則是隱匿於清白,雲霧中的山巒。若隱若現,給人以無限的神祕之感。

不如鄉間小道。指尖輕觸因雨水,打磨而顯得光滑的牆磚表面,心中悸動。指尖傳來的涼意既是青黑色石頭的低語,也是時間流逝,給予它的痕跡,母親拉著我去拜訪鄉鄰,推開調漆的木門,伴隨著“吱嘎一”聲,門,緩緩地開了。走進有些許破舊卻乾淨清新的院子,便見到一位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她坐在輪椅上,隨著聲音望了過來,大概是眼花的緣故,他眯起眼睛。頭輕微的向前探,蒼老的面板,應她的轉動而微微凹陷。看清了來人,渾濁的眼眸閃過一絲驚喜:“丫頭回來啦!”,隨即向樓上喊道:“彤彤,快下來,你姑姑回來啦!”只見一位年近三十的姑娘從二樓一蹦一跳地衝下來,揚起嬌媚的笑顏與我們打招呼,望著大人們的寒暄,我心中雖高興卻有些不知所措,老人渾濁卻寧靜的眼眸望向我。許是察覺了我的侷促不安,她抓住了把瓜子。推動輪椅來到我身邊。用溫暖而似和煦日光般的目光望著我:“閨女,抓瓜子吃吧。”我應了一聲,接過瓜子感激地笑了笑,老人貼心的舉動,驅散了我心中的不安。望著眾人,我不禁嘴角上揚。

不一會兒,傳來了陣陣敲門聲。我推開門,只見數十位面生卻帶著笑顏的人站立在門外。手中持著杏仁、花生、蜜餞,還有當地的小吃。見到我,他們也不認生,想必是知道了我的身份。村民七嘴八舌地問道,“你就是隔壁那小丫頭的女兒吧”“孩子這些小吃你拿著慢慢吃”“我這也有”。熱情的村民讓我有些無所適從,卻又發自內心的愉悅,他們走進老房子,便於父母親聊起了天。

我佇立在門外,懷裡是滿滿當當的零食,回想起城市中的人們相鄰而住五年,卻不知鄰居是誰;老人摔倒,卻在猶豫扶不扶……城市的人,比起農村的人,只是少了那一份純樸少了那一份體貼。

難怪古人總是思念家鄉,原來家鄉不僅有自己美好的回憶和動人風景。還有如同一個個橘黃色小太陽的眾人以及他們發自內心的愛。李白曾經說:“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也曾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這就是眾人的愛,這就是故鄉。

家鄉名人 篇11

國一作文 ,776字

在我的家鄉——安徽,有許多名人。古有英布、周瑜,今有陳延年,蔣光慈。但今天我要說的不是這些聲名顯赫的人,而是一位對先秦時期文化和文學極有研究的學者,他就是鮑鵬山。

想必大家還不怎麼了解鮑鵬山,我來介紹一下吧:鮑鵬山一九六三年三月一日出生,畢業於安徽師大學中文系,現任上海電視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但這些並不是他成為六安名人的原因,他在《百家講壇》上的講課吸引了無數觀眾,大家無不被他獨特的見地,風趣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講解所征服。鮑鵬山講授的課題有《新說水滸》、《孔子是怎樣練成的》。我十分喜歡聽他課,而且認為他的《新說水滸》與劉心武的《揭祕紅樓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鮑鵬山對人物的刻畫形象、生動。他曾這樣形容屈原: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終究是蒼蠅。屈原不僅僅只是愛國、忠君之人,他說過“舉世之中唯我清”的話語中展現出憤世嫉俗的一面。同樣,鮑教授描寫莊子也別具一格,他眼中的莊子不只是一個高深莫測聖賢,更是一個富有詩意、率性隨心的文人。

《新說水滸》是鮑鵬山的代表作,讓人讀後很有感觸,他筆下的林沖栩栩如生。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當時宋朝面對北方遼金的軍事威脅政權岌岌可危。彼時林沖武藝高強,是國家十分需要的人才,他本應顯現英雄本色,一展滿腔抱負之志。但林沖面對高太尉多次迫害,忍氣吞聲;甚至親筆寫下休妻書,把愛妻推向高衙內。林沖是當時社會典型的順民、良民,如果不是被高太尉逼得淪為囚犯、發配充軍的情況下,也不可能被逼上梁山。鮑鵬山深刻的分析了迫害林沖的兩把刀:錢和權,說明了封建社會的醜惡與不堪,雖時隔千年,卻發人深省。林沖雖然是小說家虛構的人物,但在鮑的分析下卻猶如是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真人。

鮑鵬山是我們六安人的驕傲,我想要和他一樣,做一位博覽群書,通曉古今的人!

家鄉名人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0字

提起王瑞成,衡水人很少有知道的。但說起王習三,在衡水當地,可謂是家喻戶曉。王習三,就是王瑞成,他是鼎鼎有名的內畫藝術大師。

他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子問天圖》、《百子圖》、《清代皇帝、皇后系列畫壺》和《美國總統歷代肖像圖》。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百子圖》。一個鼻菸壺只有手掌那麼大,上面畫的小孩子,頭小得跟豆粒一樣,更別說畫眉眼了,而王習三卻畫得栩栩如生。這需要高超的技巧才能畫好啊!我不覺在心裡暗暗敬佩王習三。

名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勵志的故事,王習三也不例外。一次他要學習畫貓,聽說北京有個叫曹克家的畫家,畫貓的技藝十分高超,於是,他千方百計聯絡上了人家,並和他約定在星期六見面。可是,天公不作美,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天上卻下起了大雨。曹克家望著窗外的瓢潑大雨,認為這一次王習三肯定不會來了。於是,他便自己作起畫來。誰料,此時門鈴卻響了,曹克家疑惑地向門走去。這麼大的雨,誰會在這時候來的?他一邊想,一邊打開了門。門外站著的,竟然是王習三!他渾身溼淋淋的,像個落湯雞,雨水嘩啦啦地順著衣襟往下流。曹克家被感動了,他把所有的畫貓技巧,尤其是撕毛的技藝全交給了王習三。於是,經過不斷練習後,王習三終於成為了內畫大師。

如今,王習三已經白髮蒼蒼,但他仍然在作畫。他用行動告訴了我們:有夢想就要追,並且要肯吃苦。這就是我家鄉的名人王習三,我為家鄉有這樣一位名人而自豪!

家鄉名人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4字

大家知道王習三是誰嗎?沒錯,他就是有名的內畫大師。王習三有著白花花的頭髮,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笑容。

王習三的原名叫王瑞成,生於1938年,河北阜城人。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級美術師,九三學社衡水市委名譽主委。1958年入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拜師學習內畫鼻菸壺藝術。王習三的代表作有《屈子問天圖》、《百子圖》、《清代皇帝、皇后系列肖像畫壺》、《美國曆屆總統系列肖像畫壺》等。

王習三生活在一個貧苦的村落裡,早年間,因為“文化大革命”爆發,王習三回到了家長,當時人要吃飽飯很難,所以村裡多一口人,就多一個人吃飯。當時村長就很不歡迎王習三回來。王習三從包裡掏出來從北京偷偷帶回來的三個小瓶,就對村長說:“我在這三個小瓶裡畫上畫,看看能不能賣錢。”村長一聽,說:“三個瓶子能賣多少錢,醬油瓶都賣不到5毛錢。”但是,經過了一個月的努力,王習三終於畫成了。於是,在徵得村裡人同意後,王習三去了天津貿易市場,以90元賣了出去。

當時的90元可不是現在的90元,相當於90000元,90萬元呢!村長一看這三個小瓶竟賣了這麼多錢,就讓王習三帶著幾個弟子到幾間房子裡去畫。

經過王習三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不懈,他終於成了鼻菸壺大師。我深深地敬佩他這種精神!

《追故鄉的人》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1130字

每一本好書,都是一朵美麗的花。早晨睜開眼,最幸福的就是遇見一本好書;而每個晚上,就是守著這本書,靜靜地讀。就如此刻,我遇見熊培雲《追故鄉的人》,忍不住輕輕拾起。——題記

這個題目挺有趣:《追故鄉的人》。

看似是一個人在懷念故鄉,但是一開啟,卻不是那樣了——現在的故鄉,還是原來的一樣嗎?一個城裡人,還能迴歸鄉村的那種寂靜嗎?石板青苔,小磨驢拉,簸箕篩米,莫不有一種淡淡的鄉情。有趣的是那盞燈,電燈,引起作者的深思。夜晚還會有螢火蟲,那一盞盞燈中包含的卻不是童心,而是父母對兒女上大學的希望……

看著這些淡樸的文字,想到的都是鄉間農事,心中有的更是共鳴,不能言傳,卻感受到了作者對原本鄉間的懷念。零碎的文題,有的只有一個字,有的有兩個字,不是很長,卻是我這個孩子感到了一種幽幽的迴音,這老物件們的思想呵,那麼詩情,那麼優美,以最質樸的訴說使我們從塵世的喧譁回到了淡淡的過往,這過往是灰色的,很細膩,卻更加的蒼老,就如同那書中的一張張黑白的插圖,那麼的古樸,充滿著一股曠野之力,深沉而憂傷,憂傷得不是它們離開自己,而是所有的鄉村,將不像原來一樣存在。他追的,恐怕就是鄉情了吧。

這本書,語言是質樸的。記得作者寫到殺的雞時,聯絡了人的生活。人能把雞吃了,雞若是可以,也能吃人。作者用這個例子證明了人性的貪婪,也暗示著,鄉村快不復存在。原來的世界,在作者那懵懂的世界,是“追”——追星星,追月亮,追磨坊,追風,全是少年的青春,到今日,只能追那已逝去的故鄉了。

如今的一切,已經不是原來了——人們追著功名,追著明星,追著手機,卻沒有一個人在追故鄉。人是自然的。但是,本原的世界到底離我們有多遠?敢問你,晚上追的是什麼?追星?追劇?追燈?有人追故鄉嗎?敢問你,晚上聽到什麼了嗎?聽歌?聽音樂?有人願意去聽花開花落嗎?敢問你,晚上看到什麼了嗎?看電影?看電視?有人看好書了嗎?

人性是貪婪的,唯有不讓故鄉成殤,才能保持人性吧!現在的世界,難道還有“五月螽斯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的場景嗎?這本書彷彿是乾土中落入的一線泉水,把心中所有的思念全部啟用。我不禁嘆息起來:人必得要在城市爭得一席之地,才肯回歸鄉野嗎?

這本書更是喚醒了我心中沉睡的美景,試想,鄉村之晨,花草樹木,莫不生長,蓬勃生機,更是惹人喜愛。讀好書如同與一個高尚之人談話,讓我無時無刻提醒自己,改變自己心中的汙點吧,追追你那樸實自然的故鄉吧!

朝花,是得拾的;舊事,是得提的。別讓質樸,成殤。

家鄉名人小傳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6字

搖曳的燈光下,有一白髮蒼蒼的老叟,而在他的心裡,有一日新月異的南通,他就是“南通一人”,輕工業的巨人——張謇。

張謇自幼聰穎好學,不論何時何地,都帶上一本書。有一年夏天,蚊蟲滋盛,小張謇一心想要讀書,可沒多久腿上就佈滿了紅包,怎麼辦呢?他就讓家人取來兩個盛滿水的大甕,將腳插入其中,蚊蟲就無法干擾他了。只見他撫平書頁,仔細閱讀,那紅撲撲的小臉上露出了笑容,好像比吃了蜜還要快樂,竟連晚飯都忘記吃了,經過書香的薰陶,小張謇的才華突飛猛進,並在科舉考試中鋒芒畢露,高中狀元。

高中狀元不久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張謇與老師翁同?之間書信來往頻繁。在信中,他堅定地說:“抵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並親自在戰後赴日本,經過七十餘天的考察,他充分體會到日本明治維新帶來的社會發展,呼籲清政府進行效仿,不幸失敗。

仕途走不通,張謇便回到家鄉,施展他的政治抱負。那裡要新建學校,那裡要疏通江水,哪裡要開墾種田,哪裡要安置流民,他都親力親為。白天他跑地方,瞭解民情;夜晚,他鋪開地圖,進行規劃,並安排第二天一天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南通形成了“一城三鎮”格局,達到“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殘有所學”的理想狀態。

在做講解服務的過程中,有人曾這樣問我:“張謇為什麼要這樣為南通賣力?”我說:“張謇追求的不是名與利,而是百姓安居樂業;他所希望的也不是錢和財,而是國家繁榮昌盛。”濠南別業二樓大廳懸掛的《荷鋤圖》就是最好的證明:退出政壇的張謇甘當一名農夫,在江海大地上經營他的實業救國事業,想要探索出一條救國救民的可行道路,以此示範全國。所以懷有如此抱負的張謇,怎能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是啊!張謇的一生為民著想,為國分憂。面對國難,他義無反顧地在南通試點,躬身實踐,以便讓全國效仿。他是南通的“農民”,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更是我的榜樣。

家鄉名人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2字

我最崇拜的人,並不是世人所皆知的名人,而是我身邊一位做南瓜餅的老人——周爺爺。

他身穿一件陳舊的布衫,可能是常年在外的緣故,面板幹得黝黑,非常精瘦,眼裡總是散發出慈祥,給人一種親切感。

每天天不亮就能夠看見他的身影,無論何時,在他的餅攤前總是有顧客,少則兩三人,多則甚至八九人,把小攤圍得水洩不通。

一輛上了年代的三輪車,放著一口鏽跡斑斑的鍋,工具也並不多,一個桶裡放著調勻的南瓜麵糊。在他做餅時,只需要用一把勺子舀一些麵糊放進鍋裡,接著他便拿起鍋,轉幾圈,麵糊便均勻了。過了一兩分鐘,他用兩把鏟子剷起薄薄的南瓜餅,“飛”了起來,動作之嫻熟,並在空中轉了一圈後,又穩穩地落在另一把鏟子上,餅在鏟子上跳起了舞,轉了一圈又一圈,圍觀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我生怕這個餅會掉到地上,但是,待周爺爺的“表演”結束後,南瓜餅安然無恙,把它放在了切板上。用刀快速地沿邊滑過,一個圓形的餅便完成了,這樣一個過程用了總共不到一分鐘,我幫這個南瓜餅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小周飛餅”,一點兒也不誇張。

各樣的圖形都有,愛心形,三角形,正方形……每一個圖形都切得惟妙惟肖,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用模具刻出來的。

這天早晨,我又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了周爺爺的攤前,看著一個南瓜餅正在周爺爺手中飛舞,路過的行人都嘖嘖稱讚。在一個色香味俱全的南瓜餅完成後,周爺爺又凝視著它,彷彿在思考著什麼,只見他快速地拿起小刀,低頭在南瓜餅上刻著什麼,不一會兒功夫,一隻栩栩如生的小豬便完成了,仔細一看,還真有點兒像小豬佩奇呢,看來周爺爺也是社會人呢!這樣,光顧的人更多了,這簡直不是一張餅,而是一件藝術品呢,周爺爺做南瓜餅的工藝真應該加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就是我最崇拜的家鄉名人,誰知道每張餅的背後都帶著什麼祕密呢?

家鄉名人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83字

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天文學家、地理學家,今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他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被後人譽為“木聖”。從小刻苦向學,少年時便會寫文章,青年時的志趣在詩歌、詞賦、散文上,才高於世,卻沒有驕傲之情。

小時候的他,就對大自然充滿了濃濃的好奇,一個夏天的晚上,拉著祖母到院子裡數星星,一顆,兩顆,三顆……祖母,今天的星星怎麼比昨天還多呀?祖母笑著說:“傻孩子,星星能數的過來嗎?”張衡立即說:“我就是要數清楚有多少顆星星。”從此,數星星幾乎成了張衡每天晚上必須要做的事情,父親見他沒完沒了的數星星,就對他說:“孩子,星星要一群一群的數,不僅要數,還要記住他們的名字。”父親指著天上的星星說:“那七顆排列的像小勺子一樣的星星叫北斗星,季節不同時,北斗星也會隨著季節來變化……”他還經常纏著父親給他講星星,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已能認出很多星星的名字。有一次,在山裡迷了路,他竟一點也沒有驚慌,而是靠著北斗星指引的方向,很快回到了家。

當時,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尤為嚴重的是地震,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量測地震的儀器,那該多好啊,於是,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多次實地勘測。有次,他到剛剛發生過地震的地方,親自測量振感,一波猛烈的餘震襲來,離他不遠的一道土牆轟然坍塌,幸好他往旁邊一跳才躲過一劫。他拍拍身上的土,繼續看儀器上的資料,遠處的老百姓都以為他瘋了,經過日日夜夜的研究,地動儀終於問世。

家鄉名人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7字

說到我的家鄉靈寶,那就一定要說說老子了。

老子是儒家子弟,也是寫下千古名著《道德經》的人,他雖然是鹿邑縣人(古苦縣),他的《道德經》可是在靈寶寫下的。他出生於571年,姓李名耳。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還是道教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那。

我聽文學素養班的老師說老子的頭是愛心型的,像丘陵一般充滿了智慧。關於老子的傳說有很多。有一次老子經過靈寶,那裡的人都生了一種怪病,這種病很難治癒,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才可以治好。可是人們沒有錢治病只有苦苦的等死,即使是有錢人看好了病也是花光家裡的錢變成了窮人。老子看到了就把自己騎的青牛牛黃給了大家治好了這種怪病,大家很感激他就把這個傳說留給了後人。

還有就是關於老子寫《道德經》的故事了。有一次靈寶函谷關的一個官員看到天上突然颳了一陣風,風把一片紫雲吹了過來。那官員一看就說:“一定有聖人經過這裡。”讓我們在大門迎接吧,果然就看到老子來了,人們看到他就覺得他不少凡人,因為他有一雙尖尖的雙眼,一頭長髮和丘陵一樣的頭。官員們把他留下,老子於是在靈寶寫下了這本《道德經》,千古名著啊!從這個故事衍生的還有一個成語——紫氣東來!

現在在函谷關有一個高十米老子的銅像,身穿長衫左手背手而立,右手拿卷凝視遠方,仙氣十足。真不愧是千古聖賢!

故鄉美景讓人陶醉 篇19

高一作文 ,1077字

小時候,故鄉是僻靜、人煙稀少的。故鄉的小道夾在鬱鬱蔥蔥的山中,是一條羊腸小道,二尺寬。走在小道上,聽著小鳥歡叫,倒不覺得害怕,反而陶醉在這美景中。從小學三年級起,每天上學都要走八里這樣的小路才能到學校,放學後再沿原路返回,這樣的日子,整整持續了三年。

現在故鄉是熱鬧、富有的。故鄉的路依然夾在鬱鬱蔥蔥的山中,只是它變得寬廣和平坦了,是五米多寬的水泥路,路上車輛奔忙。但到城裡去讀書了,走的次數少了。

現在放暑假,踏上這條熟悉又陌生的寬闊盤山路,心裡卻是莫名的煩躁、沉重、悲涼,兒時叫我陶醉不已的林陰小道,沒有了。

回去後,我還刻意到故鄉的水庫去了一趟,她是故鄉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那是我心裡最美的風景。

站在小石橋上,目光從起起伏伏的連山中穿過去,遙望水庫的綠水,嗅著從水面上吹過來的甜甜的風,慶幸還能看見那一道碧波盪漾的湖泊,那愉快的布穀鳥仍不停嘰嘰喳喳著對歌;那蝴蝶還在空中飛舞,彷彿想邀請你與它共舞;那銀白的魚正躍躍欲試,悄悄探出頭和你打招呼。整個水庫還是像我記憶中一樣靈動、歡快、熱鬧。

我陶醉了。我不由得向水庫跑去,一路哼著走調的歌,一邊流淚。我心裡最美的風景,竟然還在!

微風摸過我的臉龐,水波盪漾露出燦爛的笑顏,岸邊的小樹向我不停地點頭,一切都是那麼寧靜、嫻雅,沒有任何嘈雜。

遠處的山上,幾縷薄薄的炊煙在空中自由飄動,給水庫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和生機,又給水庫的意境里加入一絲夢的輕紗。

是的,這就是記憶裡讓我陶醉的意境,是的,正是這種意境、這種感覺。

太陽出來了,照在水面上,在波光中閃閃發光,每一道波痕都向我眨眼睛。太陽蹲在樹梢上,座座青山把影子投進水面,別有一番美麗的韻味。

沿著水庫的三里長堤一直向上走,就走進了山腰的水溝。這溝裡的水從沒幹過,約兩米寬,是我們用水的主要來源。

隨便彎腰一找,在溝裡會發現很多貝殼,一層一層地佈滿在水溝中,像彩色沙一樣覆蓋在水底,水卻顯得更加清澈。溝中還有柔柔的水草,綠油油的,就像飄帶。水溝最寬的地方大約十米,好在有一座天生成的石橋,橫跨溝面,解決了我們行走的難題。橋的內部中心是水溝的一部分,沿著水溝爬進去,很暗,陰森森的。

從水庫向上走二三里路,還有一個山洞,山洞裡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夏天,洞裡十分涼爽、安靜,有一泓泉水,泉水冬暖夏涼。

隨著童年的離去,故鄉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故鄉的美永遠刻畫在我的腦海中,無論我走到哪裡,無論到什麼時候,我都不會忘了故鄉的水庫、水溝、山洞和淳樸的親人。

這次回來,令我欣喜的是,她還是我心裡最美的故鄉,那水庫、那石橋、那山洞,還是那樣美,還是那樣讓我陶醉!

故鄉的那些人 篇20

國二作文 ,527字

故鄉,我眼中的故鄉,民風是淳樸的,有綠油油的麥田,藍藍的天空。

我的鄉村是一個不大的村子,每個人都認識,由於上學的原因,半個月回家一趟,一回去有人問這問那。

記得有一次十一國慶放假,回到家,剛進家門,便有一種尖尖的聲音傳來∶“回來了?又長高了,成績怎樣?”我吃了一驚,抬頭一看,一個黑黑的、滿臉皺紋、六十歲左右的女人站在我家門口。我想起來了,經常和一堆人在一起聊天,方圓十里的村子裡的事都知道。我不喜歡這個人,因為她愛管閒事。她有一個愛好就是好偷東西,回家那天晚上,我去叔叔家玩,走到叔叔家門口,我聽到一些聲音在廣場上。因為是豐收時期,在廣場上的人就把玉米放在廣場上晒,我看見她在把玉米放在她的車上,我驚呆了。回到家,和媽媽說了這個事,媽媽說別管他,她就是這樣的人。

第二天,兒時的夥伴來了,我很亮興,但我們不再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了。彷彿我們之間隔了什麼東西。我們只有看電視,沒有待多久,她們就回去了。下午的時候,小侄子來了,像風一樣的跑過來,抱住了我,嘴裡還說著:“小姑姑,你回來了,我可想你了。”我裡偷笑。這小傢伙,自從那天來我家玩了一天,和他玩了一天,就黏上我了。別看他只有五歲,但玩起遊戲可不含糊。我很喜歡他。

我喜歡這個地方,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