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更需要綠色相關作文20篇

我們更需要綠色 篇1

國三作文 ,648字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的確更加美好。但隨著資源的過度開採和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城市中的綠色正在一點一點消失。

我向往那美麗的的草原和那鬱鬱蔥蔥的森林,因為那兒充滿了綠色,那裡沒有發動機的轟鳴和令人噁心的廢氣、汙水和垃圾。在那兒有各種生物和諧的生活在一起,有泉水叮咚作響。早晨,動聽的鳥鳴聲把我喚醒,一睜眼便滿是綠色,偶而遇到幾朵五彩繽紛的花朵競相開放,彷彿在比誰更美、更漂亮,它們不會被採摘,直到生命盡頭……中午我找了片陰涼的樹蔭席地而坐,難以想象,親自目睹大自然的勝景該是多麼美妙啊!到了晚上。靜極了,偶而幾聲蟲鳴,躺在小溪旁入睡。

我多麼渴望我們的世界充滿綠色,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煙囪不再冒出黑煙,河水清澈見底,魚兒自由自在地遊著,不再到處是垃圾,樹木不再被無情地砍伐,藍色的天空,朵朵白雲,陽光柔和地灑遍人間,那將是多麼美好的事。而現在到處是車鳴,廢氣、廢水到處肆虐,樹木在呻吟,烏黑的天空,雲朵不再潔白,夜晚看不到星星,酸雨腐蝕著房屋、樹木等等,環境一天比一天惡劣。

儘管我們都呼籲要保護環境,可我們不還是在用著塑料袋、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具嗎?大家知道嗎,我們用著這些東西都是破壞環境的“冷麵殺手”!

地球在哭泣,為了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一起行動起來!有多少孩子一出生就看到世界一片朦朧,到處廢氣排放,髒、亂!

我建議大家不要再用塑料袋,出門自備布袋,不用一次性餐具,出遠門坐公共汽車,騎電動車或自行車,這樣才不會破壞環境,我們要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願地球早日康復!

我們更需要獨立 篇2

國三作文 ,872字

人生就像一艘航行在碧藍大海上的輪船,不斷前進著,任憑波濤的拍打,不管路途有多麼的險惡,只要有堅強的信念和強烈的求生意識,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而我們自己則是這艘船的掌舵者。

船的停靠與前進全在自己的意念,擁有向前的心和不畏險阻的精神,成功將會一步步走近我們。這一路的困難將是成長道路上歷練我們的試金石,中間過程的喜怒哀樂,唯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得到。

所以我們需要獨立。

從呱呱墜地到現在風華正茂的少年,已有十五載,這十五年來,我們經歷過成功,也經歷過失敗,得到過別人的讚揚,也聽到過別人的嘲諷。一路走來,我們也成長了許多,但是一直困擾我們的是父母對我們能力的不肯定。

大多數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在未成年之際,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所以在許多生活瑣事方面都不會讓我們自己去做主。似乎我們也習慣了這種安排,從出生以來,上幼兒園一直到現在初中,這些學校都是由自己的父母親決定,這些我們都能理解。但是他們卻限制了我們的選擇權,穿什麼樣的衣服,理什麼樣的髮型,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的言行舉止,都得由著他們的意志去做,每次想反駁他們,父母的一句話就會讓我們張不開口,父母總會在我們抱怨他們的時候說:“我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再想反駁也失去了可以反駁的理由,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發,但是卻鉗制了我們的天性,會讓我們覺得喘不過氣來。久而久之養成習慣,會變得依靠自己的父母,失去獨立意識,失去主見,以致於一團糟,經不起風霜的洗禮。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也會比別人低,與其給我們太多的關愛和呵護,不如讓我們早一點獨立。

寒暑假可以借假期的時光打幾份零工,鍛鍊生存意識和交往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和生活水平。父母不要總以年齡小、能力小的觀念看待我們,能力都是慢慢培養來的,就像老鷹教小鷹飛翔的故事,老鷹抓住小鷹飛向高空,等到飛至一定高度就把小鷹鬆開,小鷹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慢慢地學會了飛翔,在蒼穹之中譜寫自己的篇章,而鎖在狹小鳥籠裡的金絲雀,任憑它怎麼飛也不會超過小鷹。我們只有親身體驗,成功的機率才會更大,給我們一雙翅膀吧,讓我們自由翱翔在天空之上,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我們更需要理性愛國 篇3

國三作文 ,797字

面對釣魚島事件,大家眾所周知,日方非法購島,這種行為是不公道的。國內的一系列抗日遊行運動,已是達到了高潮階段。面對國人的愛國感情太過於高亢,而發生的一些不理性的行為,我想說:我們更需要理性。

隨著釣魚島事件的不斷升級,引發了國人對日方的不滿,各地紛紛出現了砸日產車的事件,有的人甚至把自家車(日貨)都砸了,顯出自己的“愛國情懷”。面對這種頭腦發熱的行為,有的人竟然引以為驕傲。但是,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這種行為會給社會帶來多少負面影響嗎?有的人認為,砸的是日本車,關國人啥事?可你是否想過,這日本車也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血汗錢買的啊,花的可是中國人的錢。雖然日方的行為不公平,但是有政府來處理。而你砸了花人民幣買來的日本車,這種不理智的行為只會破壞中國經濟,還會有什麼好處嗎?難道砸車,日本政府就會放棄釣魚島了嗎?我們要理性愛國,抵制日貨不一定是銷燬日貨。

記得我在網上發過一個帖子,標題是:你怎麼看待抵制日貨?有很多回帖,大部分人的意見就是堅決不買日貨,有的人還說:“殺光日本人,光復釣魚島!”還有人甚至說,中國往日本投幾個核武器,日本不得乖乖的把釣魚島送來啊。……國人這種心情可以理解。我們永遠忘不了那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不可饒恕之罪,我們不能忘記國恥。然而,現在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和平,孰不知打仗苦的百姓啊。所以我們更需要理性解,不能盲目。

日本人最想看到的就是中國內亂。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迅速,國力不斷增強,使周邊大國不滿,暗地阻礙中國,我們的敵人不只一個。但我們最強大的敵人不是日本,而恰恰是我們自己。想想看,如果能夠戰勝自己的盲目,理性發展我們的國家,使中國變為發達國家,日本還敢覬覦我們的釣魚島嗎?國人還用遊行抗日嗎?如果想愛國,那就好好學習,為國家做貢獻,所以我們要理性愛國。

我們要理性愛國,不能盲目,在不破壞國家經濟、秩序、法律道德的前提下愛國,堅決不做損人害己的事。

我們更需要活著的英雄 篇4

國二作文 ,821字

每一年,我們中總有一些人被另一些人評為優秀人物,或“感到中國人物”,或“優秀市民”等等,這些活著的人得到了應得的榮譽,但是,奉獻了自己生命的那些英靈呢?

我很痛心一件事:那些為社會做了貢獻的人生前沒有多少人關注,直到死後才得到他人虛假悼念和遲來的讚許。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優秀的人,他們熱愛勞動,樂於助人,公而忘私,儘自己的力量奉獻社會,如人民的好乾部焦裕祿,優秀革命戰士雷鋒,剛柔巾幗任長霞,義演無私奉獻的從飛等等,他們生前做了很多好事,可是有多少人懂他們,有多少人讚許他們。直到一天,偉大的身體倒下了,倒在疲憊和血泊裡,永遠的離我們而去,這時才有一兩個人站出來,高喊“向英雄人物學習”,大張旗鼓把追悼會弄得無人不知。試問,這樣做的現實意義有多少?

在我看來根本沒有多少現實意義,人死了再去高呼如何如何,無異於倒掉牛奶再去憐惜。有的人想用死者效應來教育某些人,我們應該肯定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們是否想過,活著的英雄效應更大。

我們可以從我們身邊的小事情看出這個社會病弊。在學校,在班級裡有個別思想較為向前的同學,他們的認識和覺悟與大多數的人不大相同,他們會比他人樂於幫助身邊的人,積極參加勞動,懂得為班級榮譽著想,他們按理說該是班級的標兵,同學們的榜樣,可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不是那樣,他們的樂於貢獻被當成矯柔造作,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讚揚便是水月鏡花,如此下去,懶惰“同化”了勤勞,愚昧“暫勝”了文明,人們便不再熱愛勞動,人人都從惡了。不知道過了多久,當有一兩個標兵因為什麼原因而被別人所知道,這時他們他們光芒才會別人發現,可是那太晚了。

我們要悼念已逝的英靈,但是我們更要向活著的英模學習,“莫到無花空折枝”,別讓讚歌只響在靈堂裡。古人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們要像我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看到他人的不足我們也要冷靜思考,是否自己也有那樣缺點,同時我們還要幫助我們同學和朋友改過,讓大家一起進步。

我們更需要攀登者精神 篇5

高一作文 ,1228字

勇於攀登,敢於挑戰,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戰勝的。電影《攀登者》告訴了我這一道理,我覺得這就是攀登者精神。

電影《攀登者》主要講述了1960年中國第一批登山隊員曲松林、方五洲等人克服萬難,最終成功登上了珠峰,但因沒有獲取到影像資料,不被西方國家承認,留下遺憾。隨後,國家進入了更加艱難的時期,登山隊被迫解散。期間,老隊員方五洲被下放到鍋爐房,即便如此,他也時刻堅持鍛鍊體能,等待時機再次登峰,15年後,國家再次組建中國登山隊,在方五洲等人的精神鼓舞和帶動下,中國登山隊最終衝破極寒,挑戰極限,成功登頂。首次在珠峰頂端進行測繪,確立了8848。13米的珠峰新高度,五星紅旗在世界之巔高高飄揚。

影片中有很多細節打動著我,比如方五洲即使登山成功沒有被人承認,但依舊不放棄,決定再戰珠峰。還有,登山隊員們的團結一致,同樣令我感到溫暖。在第二階梯遇到大風,隊員們齊心協力,通過加固樓梯,抵抗了這次大風。在成功登頂前,年輕的登山隊員儘管他們經驗不豐富,但依然不畏艱險,關鍵時刻,勇敢承擔起隊長職責,帶領團隊最終成功登頂。

在影片播放期間,網上有很多評論,為什麼要登珠峰?意義是什麼?我覺得,勇登珠峰不僅是對個人的挑戰和團隊的考驗,更代表國家的尊嚴和中國人的尊嚴。當看到五星紅旗在珠峰迎風飄揚的那一刻,觀影的很多人都興奮、激動、感動,當時的我只有一個念頭:我自豪我的祖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攀登者》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體驗和一時的感動,更重要的是攀登者精神的延續。影片中的鏡頭就是我們高中生活的縮小版,年輕登山隊員就像剛剛步入高中生活的我們,儘管對這一切都不是那麼的熟悉,但依舊盡心盡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在以後的高中生活裡,我們要時刻的保持著一顆初心,時刻記住自己為什麼而奮鬥,《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高中生的品格也要像天地一樣的剛毅奮進,奮發圖強,自我更新,堅持奮鬥,永不止步。

我們需要攀登者精神,對於我們今後的學習還是生活,都是一個不斷攀登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困難重重,歷經風雨,我們需要不斷克服這其中的困難,但是有青春的地方,就會有奮鬥,奮鬥的道路一定是坎坷的,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這也是一個讓我們逐漸成長強大的過程。

高中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創新,電影中曲文鬆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改變自己對登山的看法,導致登山任務失敗。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多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對待難題,不要鑽牛角尖,學會靈活變通,來讓自己找到新的解題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習才會有質的飛躍。

我們也要像方五洲那樣樹立遠大理想,儘管這過程困難重重,但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沒有理想,沒有遠大抱負的人必將一事無成。

少年強則國家強,我們一定要用“攀登者精神”來激勵自己,敢於迎難直上,敢於正視挑戰,讓我們青春從此綻放,更加精彩。

同學們加油吧!

還我們所需要的光明 篇6

高三作文 ,748字

黑夜裡,一些人打著手電筒,將刺眼的光照到那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我們。瞬間,我們在所謂的光明中失明,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那些人是聰明的,他們手舉大燈,攜著我們聞所未聞的高明,託著我望塵莫及的真理,徑直朝我們走來。他們面帶真誠的笑容,眼中閃爍光芒,告訴你:這就是你該信仰的一切!

於是,我們迷失了,我們追隨著他們誘人的號召聲,以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們緊跟著他們鏗鏘的步伐,卻發現走入了深淵,失去了自我判斷的能力。

明清時期,統治者將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註》作為科舉考試的唯一標準,儒家經典亦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信條聖律,八股取士,思想壓制。中舉的范進瘋了,黑髮的少年終其一生未成功名,白髮落魄時依舊不明所以。這套統治者強施給人們的思維模式,不需要理解,不需要智慧的探索,跟著學,照著看,彷彿一切都有了方向。然而求知的意識缺乏了,社會的良知缺席了,敢於質疑的聲音飄遠了……一場不為人知的危機正四面埋伏!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他便陷入了亦步亦趨的可悲境地;一個社會如果失去了對個體的尊崇、對理性的思考,便會陷入狂熱的專制這一可怕的境地!

康德說: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終於,龔自珍在清末發出了“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的呼號;伽利略攀上比薩斜塔避開了亞里士多德直射的“大燈”;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打破了洋人“修建這條鐵路的中國人還未出現”的謬論;十二月黨人踏上了西伯利亞的征途,只為衝破那個“最好的時代”摸索真理的殿堂……這是一個又一個時代的人對權威的諷刺,他們的探索之路縱然泥濘不堪,卻總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請還我們所需要的光明!漠漠昏黑中,我們不需要直射眼睛的刺眼的燈光!我們需要的是點到為止的引導與慧悟,而非自以為是的要義的裹挾。讓我們用自己的光熱,步步求索。

我們仍需要雷鋒精神 篇7

國二作文 ,976字

曾看到一則網友評論“生命的寬度在於:走在路上,看見一個老人摔倒,所有人都上去扶,讓他一時不知道訛誰。”讀完不禁被網友無奈的調侃,弄得哭笑不得。

當今社會,樂於助人都不算少數,但為何仍出現摔倒老人沒人敢扶類似的啼笑皆非之事呢,難道真是老人咎由自取嗎?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一個人--雷鋒,“做好事不留名”一個永不停歇的奉獻者,一個絕無怨言的服務者,在當時艱苦卓絕的惡劣環境下,鑄就了平凡而偉大的輝煌,然而在當下日益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卻難以再出現像雷鋒這樣真心助人的善良人了,這不禁令我們困惑,同時也引起我們的沉思。

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忘記“小悅悅”事件,一朵粲然的“鮮花”就這們悲慘地轉瞬即逝了,這個殘酷的事實似一場狂風暴雨卷襲了每個有良知的心靈,只留無限的憤然、痛惜與無奈,如果當時有人能夠挺身而出,將鮮活的生命從猙獰的車輪下拯救出來,也不至於釀就現在的悲劇,可是路過的行人卻視而不見,冷淡漠然走過,任憑一條生命倍受悽慘折磨。我們不禁要問:當今社會還有雷鋒的傳人嗎?我們的公德心哪去了?我們的良知是否也被麻木腐蝕了?

雷鋒精神並不是冠冕堂皇,心有意而力不足的,它所昭示的是一個禮貌的問候,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個感動的擁抱,它所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在別人危難之際,出手相助,並不奢求回報,只圖心靈安慰,如此簡單的信念卻被大多數人所拋棄,麻木不仁已成了當下的青年人的真實寫照。

物慾縱橫,浮躁喧鬧的社會中,需要雷鋒精神的洗滌與淨化,世俗世事只能做為身外之物,並不能讓紅塵硝煙瀰漫

在心間,人們渴望獲得的不是金錢,權力而是盪漾在人間快樂,環繞在身邊的感動雷鋒精神好似一劑良藥,醫治那些佯裝善良表情下的乾裂枯涸心靈土地,活著的人已經死去這是一種多麼痛苦的桎梏與消磨,不能讓心中的那份愛消逝,那是每個人生活的資本,是精神世界裡的強大支柱,而雷鋒精神正是這掣動心扉的最有力的一擊。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於別人,換句話就是如何奉獻於他人快樂於自己,愛與奉獻是唯一的理性行為,沒有了愛,失去了奉獻,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無法在那蒼穹找尋自己的歸宿,愛是雷鋒精神的核心,奉獻是雷鋒精神付諸於現實的具體表現,守護心中那份愛,滋養於世界萬物,讓雷鋒精神不再定硌在“紙上談兵”的初級階段,讓雷鋒精神發揚光大,永駐心間。

這個浮躁的社會,仍需要雷鋒精神。

我們,仍需要雷鋒精神。

和平,我們不需要戰爭 篇8

和平,我們不需要戰爭 ,444字

和平,是人們最大的幸福。可是,人們以前的世界並不和平,因為人們根本無法制止戰爭,因此,人們的生活變得很悲慘:夫妻離散,失兒喪女。為此,我們需要大聲呼喚:我們需要和平,不要戰爭!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車南站陽光明媚,一片熱鬧、祥和的氣氛,站臺上,人們與將要分別的親人、朋友談笑著。最顯眼的是一對夫婦,媽媽抱著孩子,爸爸正在喂孩子吃香甜可口的大棗,孩子“呵呵”的笑個不停,幸福的依偎在媽媽的懷裡。然而,幸福的人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厄運將要來臨—“轟”的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使剛剛還熱鬧繁華的火車站變得死一般的沉寂,這正是日本侵略者投下的一枚罪惡的炸彈。忽然,一陣啼哭聲打破了這死一般的沉寂,是那對夫婦的孩子的哭聲。之後,厄運還沒有結束,一枚枚罪惡的炸彈接連不斷的從空中飛過來,將熱鬧的火車站變成了瀰漫著硝煙的廢墟。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無數條無辜生命將從世界上消失,這意味著那個啼哭的小孩將會成為孤兒……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這個世界遠離戰爭,讓這個世界永遠和平!

我們仍需要情感 篇9

國二作文 ,782字

親情,把我們帶到了世間;友情,教會我們分享;愛情,讓我們懂得體諒。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曾說:“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了價值觀與同情心,罔顧後果。”

曾有人把人類比作會思考的蘆葦,人類本身弱小,正因思考使人類攀上一階階樓梯。於是,我們用一條條冰冷的程式構成了人工智慧,它永不可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因為我們用理性創造了它,忘了加感性。也正因感性,才趨使我們一步步走到今天,故計算機有著超於常人的頭腦,卻永遠也超越不了人類。

但如今,走在路上,隨處可見“低頭族”彷彿外界與我無關,我只守我一方平靜足矣。我們,已慢慢走向人工智慧的思考方式,漸漸丟失價值觀與同情心,最終落入萬劫不覆之地,悲哀哉!

或許我們還記得那位在輪椅中,為自己折了只名為“寫作號”船的史鐵生,那就更別忘了在他自暴自棄、渾渾度日時,是他的母親用親情把他喚醒的!由此,他得以把自己擺渡出黑暗。

北大畢業大師姐盧新寧在講座中說過:“我害怕的,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同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是的,我更害怕,我們已經失去了情感,成為一臺有血有肉的機器!所以,我們要學會堅守,堅守住自己使用情感的權利,堅守住自己內心的淨土。

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劇作家達里奧福一樣,他一生中五十餘部作品,無一不是從生活中汲取靈感,採擷素材,無一不是對當下時政進行點評。他把為人民創作作為旨趣,他為底層勞動者發聲,他自稱“被壓迫的遊吟詩人”。

而我們,也需要有他一樣的堅守。人工智慧的確便利了生活,但它僅僅是個工具,別讓它討了便宜佔據了我們的全部。

願我們仍能在大是大非之前清楚立場,願我們心中仍存有扶老奶奶過馬路的影子,願我們不辜負心中期望,願我們不會成為自私自利、漠視一切之人。

在這資訊的時代,我們仍需要情感。

我們所需要堅守的 篇10

國二作文 ,992字

“人工智慧”一詞近年來很是火爆,他們擁有與著人類相似的思維方式,甚至他們的智慧已經超越人類。許多工種已經開始投入使用機器人,與此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類的恐慌。“比起‘人工智慧’我們勝在何處?”是當下人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由此可見,“人工智慧”與人類最大的區別便是生而為人,我們擁有思想和情感。

“價值觀”一個看似虛無縹緲的詞卻對人生的走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失去了價值觀的人終日無所事事,碌碌無為而終其一生。又談何能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日戰勝“人工智慧”呢?而擁有價值觀的人,他的一生就像是一根略微彎曲的直線,他始終堅定不移的為心中的信念而奮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儘管路上有風雨相伴,但是他心中的價值觀會引領他一步一步走向巔峰。如同NBA著名籃球運動員科比,在6歲時便對籃球抱有狂熱的喜愛,並至此樹立了自己的“價值觀”,他決定成為一位勇士,便不顧風雨兼程,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只因心中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一步步從小人物變成了明星球員,在職業生涯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經典時刻。最終在聚光燈下,享受著萬千球迷的歡呼,以個人單場得分60分榮耀退役。實現了他兒時的夢想。可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使人自信、堅韌,是人們不可失去的財富。

同樣作為情感動物的人類,情感也是伴隨人類一生的存在。人的情感有成千上萬,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擁有什麼樣的情感,是人們的權力,但萬萬不不可失去了同情心。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在我看來同情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三四歲時,看到一隻受傷的小野貓會心疼流淚,小學時在作文中總是寫“扶老奶奶過馬路”的故事,而到了今日卻只會躲在一邊當“吃瓜群眾”,拍下照片發“朋友圈”。

有人說:是社會變了,變複雜了,好人不好當。而我卻要說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我們為何不能以不變應萬變,保持自己的本真,讓日益冷淡的社會不改變自己,用行動提升社會的溫度呢?久居鋼筋混凝土中的我們,萬萬不可讓自己的心也變得如此堅硬。

“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人類應堅守自己的“價值觀”與“同情心”,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對此毫不畏懼,把未來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並加以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巔峰,真正實現我們的初衷,將“人工智慧”物盡所能,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