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才是生命相關作文20篇

愛才是生命 篇1

國一作文 ,1152字

英國作家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每一個人從出生就被設定好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他們遵循著同樣的口號,踏著同樣的步伐,卻認為自己的生活是最美好的。享受著哲學王送來的食物,乘著電梯就能到達“極樂世界”,這有什麼不好呢?除非我們明白這樣的幸福是“被幸福”的。人類能綿延至今,並非是因為整齊劃一的集體程式化生活,而是我們有充沛的感情,去愛生命,去創造幸福。

圍棋選手柯潔曾和人工智慧“阿爾法狗”展開人機大戰,他坦然接受自己的失敗,並積極地認為未來發展必須要依靠人類和科技的共同合作。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表示:“比起人工智慧使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向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一旦感性情感缺位,我們和人工智慧又有什麼區別呢?

木心先生說:“愛才是生命,然後生命才能愛。”人與人的不同其實就在於彼此建立起的價值觀:“愛”是什麼?要如何“愛”?我們過往的生命經驗如同層層疊疊的浪花,後一朵依然帶著前一朵的推力。因此,面對同一事件的發生,擁有不同生命體驗的人也有不同的應對。關於人的死亡。哲學家叔本華是悲觀主義者,他認為生命在細節處才顯現出其喜劇性質,但所有人的宿命都是走向死亡。人生如同怒海行舟,千方百計地避開暗礁和漩渦,也將必不可免地船沉海底。尼采卻從宇宙觀樂觀來看,創造前必然伴隨著毀滅,死亡的意義就在於人進入了宇宙的“永恆輪迴”,個人的消沉寂滅說不定是未來偉大創造的前提和鋪墊。價值觀的不同源於各人累積生命經驗的長短、深淺或面向的不同,而我們需要接受和包容多元的價值取向,愛未來的無限可能性,才不至於被同化,才能成為世界中獨一無二的生命體。

加繆“相信對話,相信真誠”,卻依然把溝通認作是人與人的羈絆,因為他知道在對話中感到自在是極其難得的。人與人工智慧的不同就是能把這個過程當作是思考,在對話中發現並創造價值,而非機械地迴應。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一切道德都要建立在“同情心”上,更準確地說,這是“同理心”,是一種共情,是一份“愛”。放在溝通中,也就是不要試圖以觀點壓制觀點,或妄圖以幾句話來摧毀對方已沿用多年的價值觀,這必然造成強烈的迴應,甚至反抗。我們習慣用“我以為”來表達看似中立的觀點,卻只是詮釋了自己潛意識裡是站在什麼角度看待這件事的。真正的“同情心”是尊重對方的觀點,設身處地地去看看他過去的經歷,以及未來正面臨的境遇,說不定能理解他為什麼做出這份選擇。這世間,人本就是各自下雪,各自有各自的隱晦與皎潔。是“同情心”把我們連線到一起,以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我們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理性精神少有,但感性淚水更難得可貴,它是鄉愁,是愛,是未來。懷揣著各人的價值觀,擁抱著珍貴的同情心,讓我們和科技一起共同見證並參與這個時代。

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者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7字

一個雪夜,一位農村婦女杵著一根較粗的長樹枝,一瘸一拐地拖著腿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她的丈夫從前是個窮人且很懶!婦女是個老實人,每天起早貪黑做事,卻從無半句怨言,對丈夫言聽計從,而丈夫卻天天對她大喊大叫,這一切她都默默地忍受著。

不久,她的女兒出世了,兩顆寶石般的眼睛一眨一眨散發著微微的金色的光芒。於是,婦女給她取名叫“星星”。

女孩慢慢長大了,那個禽獸不如的男人對媽媽的侮辱和折磨,她全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她和她媽媽一樣老實,不敢反抗,為了不增加媽媽的負擔,她決定離家出走。

無論婦女怎麼尋找也無濟於事,這也迫使婦女患上了心臟病。即使這樣她的丈夫也不會花一分錢為她治病。

慢慢地,那個男人發達了,他要搬去城裡住了,臨走前他把婦女的錢通通裝進行李箱裡,婦女笑了笑,依舊默默不語。

那麼,婦女為什麼要去城區?因為她的丈夫怕她會連累他,想跟她做個了斷—離婚。

婦女迎著刺骨的寒風朝前走,看到一個乞丐正絕望地倒在雪地裡,她去把她扶起,幫她拍了拍身上的雪,攏了攏凌亂的頭髮後,認出了那對星星般的眼睛:“你…你是星星?”

她睜大炯炯有神的眼睛仔細地看婦女,眼裡閃著淚花,好像給星星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紗,突然,她撲在母親的懷裡抽泣。

婦女拍拍她的背,也熱淚盈眶。她自我安慰地笑了笑,擦擦眼淚,說:“我知道你的苦,沒事兒的,媽媽來了…”

“我還要到你爸爸那去呢,快走吧,別想了,我們對別人只能一個勁的點頭哈腰,我們呀,生出來就是這個命。其實你可以過的好的,都是媽媽拖累了你…”

星星的眼淚噴湧而出,“撲通”一聲跪在了母親面前,沙啞地喊道:“媽媽,我愛你,我們母女生來就是老實,對人低三下四,不怪您,您永遠都是我的好媽媽!”

“我的好女兒…”

如果當時我在的話,會送給她們十個字: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者!

愛是生命的火焰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645字

臨行前的囑咐,生病時的關懷,迷茫時的方向牌……哪個不是母親默默為兒女付出,卻從無怨言的行動?我們的母親為我們付出了許多,她們臉上的面板,挺直的腰桿都為我們改變,變得粗糙,變得佝僂。兒女或許一輩子都無發法回報完父母那赤誠的心,無悔的付出。

每一天放學,在校門口那無數期盼的眼神中,我總能一眼找到媽媽的,不是因為她的眼神有多特別,而是因為每次媽媽來接我,總是站在最靠近放學隊伍的地方。媽媽每次買菜前總會問我要吃什麼,我都會條見反射的說聲隨便。但到吃飯的時候,我卻又捧著飯碗開始指手畫腳:為什麼又是這碗菜啊?怎麼沒油炸雞腿啊?這菜怎麼這麼難吃啊……。而媽媽,有時只是在一旁淡然一笑,不置可否;有時輕輕地說:“我以為這是你愛吃的,所以經常做這菜”;有時又會用堅定的語氣:“這不利於你的健康,少吃!”其實我知道,只要是我愛吃的,有益於身體的,媽媽無論多貴都會買給我吃。

我一直記得母親對我的期望,不是飛黃騰達,不是光宗耀祖,只是希望我能獨立自強,幸福安康便好。洋洋自得時,我衝著媽媽說過不少巨集偉的願望:我要讀好書,長大了擁有自己的別墅,讓你住大房子;我要帶你和爸爸去環遊世界,坐飛機一定要坐頭等艙;我要帶你嚐遍天下的美食……媽媽笑得眯起了雙眼:“好孩子,媽媽什麼都不要,只要看著你健康快樂就好。”

感謝那個給我溫馨和希望的人;感謝那個有無數次分歧後還視我如珍寶的人;感謝那個一輩子無怨無悔,辛勤付出的人……母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他,一切變成黑暗。”母親給了我永恆的愛,感謝母愛照亮了我的人生!

母愛,超越生命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08字

有人說,母愛像春日裡的清茶,夏日裡的冰水,秋日裡的金菊,冬日裡的暖陽。但我覺得母愛,是一條長長的路,是一泓深深的泉,母愛是一片陽光,無私地溫暖著我們每一個人,母愛是一把傘,總會為我們撐起一方愛的天空。

讀了《母愛,超越生命》這篇文章,感動於母愛的偉大,感動於母愛的無私!文中的“我”要做一項醫學實驗,要用一批成年小白鼠來做實驗,在這一群小白鼠中有一隻雌性小白鼠,腋下長了一個綠豆大的硬塊,便被淘汰下來。因為“我”要了解一下硬塊的性質,便把它單獨放到一個塑料盒裡飼養。

十幾天過去了,硬塊越來越大,小白鼠腹部也逐漸大了起來,活動也顯得吃力。“我”斷定這是腫瘤轉移產生腹水的原因。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小白鼠不吃不喝,焦躁不安起來。“我”想小白鼠大概是因為氣數已盡了吧,“我”便轉身去拿手術刀,準備解剖它,取些新鮮腫塊組織進行觀察。突然,“我”被一幕驚呆了:小白鼠艱難地轉過頭來,死死咬住已有腳趾大的腫塊,猛的一扯,面板裂開一條口子,鮮血直流,小白鼠痛的全身直顫抖,令人不寒而粟。稍後,它一口一口地吞食將要奪去它生命的腫塊,每咬一下,都伴著身體的痙攣。就這樣,一大半的腫塊已被咬下吞食了。“我”被小白鼠這種渴望生命的精神和乞求生存的方式深深地打動了,“我”收起了手術刀。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來到實驗室,看看它是否還活著。使“我”吃驚的是,小白鼠身下居然臥著一堆粉紅色的小鼠仔,正拼命吸吮著乳汁。小白鼠的傷口已停止流血,左前肢腋部由於扒掉了腫塊,白骨外露,慘不忍睹。不過小白鼠精神好轉了許多。看著十隻漸漸長大的仔鼠沒命地吸吮著乳汁,“我”知道,母鼠一直努力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生下仔鼠第21天后的早晨,小白鼠媽媽安然地臥在鼠盒中間去世了。

“我”突然想起,小白鼠離乳期是21天,也就是說從今天起仔鼠可以獨立生活了。這位母親是多麼偉大,面對死亡,它勇敢堅強的求生,不為別的,只為自己的孩子能得以生存;面對疼痛,它選擇隱忍,不為別的,只為延續生命。那一刻,小白鼠的選擇是一名母親的本能,它考慮的不是自己的痛苦和安危,而填充它腦海的,只是那未出生的孩子。

面對此景,我黯然淚下。動物尤且如此,人亦如此!

忘不了,獵人槍口下,藏羚羊那神聖的跪拜;忘不了,四川地震中,那撐起生命支架的瘦弱臂膀;忘不了……是的,母愛是偉大的,都說母愛如水,但母愛亦如山。

或許有的人會說,我的母親沒有那樣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可我卻想說,有一個人在用她那愛的田園,栽種你甜美的菜餚,在用她辛勞的一生,換取你幸福的機票,即使終日孤獨陪伴,她那親切的面龐依然掛著含淚的微笑……母愛,超越生命,母愛,忘卻自我,母愛,永世追隨!有母愛的日子,幸福無比!

愛填滿生命與生命的距離 篇5

高一作文 ,907字

愛,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他填滿了生命與生命之間遙不可及的距離……

—題記

她,還是個十八九歲的花季少女時,遇到了樸實憨厚的他。兩個素不相識的生命由此相識。農家的生活本就充滿艱辛,更何況,他們兩家的條件並不富裕。樸實的他與勤勞的她站在一起,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距離已逐漸被愛填滿。

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終於成婚了,兩個素不相識的生命合為一體。他們兩家各出一半的錢在鄉下蓋了一棟房子,雖是簡陋的黑瓦土牆,卻已是兩家的最大開支。它裝滿了雙方父母的祝福和家的溫馨。等到她生兒育女,這兒就是他們安定下來的家。生活中,他的脾氣有時會很暴躁,或許是因為生活的艱難與兒女的幼弱無知和頑皮;她總是暴跳如雷,不斷抱怨他的不足。而他又是個十分木訥的慢性子,生活中總是一個紅脖子,一個白脖子,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她曾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對鄰居說:“我這輩子算是完了,嫁給這樣一個沒用的人!”

他卻笑著說:“過日子誰沒有臉紅脖子粗的時候,習慣了,就叫過好日子了嘛!”

正是一個添油,一個加水,煮成一碗不油不膩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過去,時間的齒輪從六十年代轉到了九十年代。終於,他和她的兒女長大成人了,有了房子、車和自己的家庭。她的急脾氣也改了,他和她還想在這鄉下的小茅屋裡度過下半生。

不管兒女們如何勸阻,他和她總不願搬到城裡住。無奈之下,兒女們只好運送一些家電,找一些工人把房子好好裝修一下,算是盡兒女的孝心。

不信的事發生了。有一個晚上,他去鎮裡的路上,從三輪車上摔了下來,摔在山路邊的樹叢中,一下子,腰部、腿部骨折了。她得知訊息後,又是焦急,又是無助,兒女都在縣城裡工作,她又不想去打擾,於是,大半夜的,她挨家挨戶敲門,每家都幾乎喊遍了,就是為了找人把他抬到醫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家著火了呢!

她就是我外婆,他就是我外公。外公因腿部、腰部骨折,現在還躺在醫院。這個暑假,我們全家從外地趕回來,特地來看望外公。當我在灑滿陽光的病房中看到一個慈祥的老婆婆喂著一個軟癱在床上的老公公吃粥時,我的心也為之跳動。少來夫妻老來伴,我終於深深體會到了。

愛填滿了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距離,它讓兩個素不相識的生命磨銷掉距離,相濡以沫,白頭到老。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00字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一張張充滿生機的臉蛋,失去了光澤與色彩;一雙雙好奇的雙眸,失去了活力;一個個小生命,悵然而去。一切不能重來,可想而知,安全多麼重要,生命是世上無可比擬的財富,既然降生為人,有誰不願獲得安全?不真實安全的人,逐漸在消弭。

花開盛夏,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將安全視作雲淡風輕之人,生命中註定--上天定會捉弄他一番,到頭來悔之晚矣又無可奈何。

今日,江西省兩個七八歲男童放學時天空中忽然打雷,兩個男同志覺可怕、並未採取任何措施,漫無目的的亂跑著,可不幸的是,閃電的速度之快,就讓這兩個鮮活的生命隨之遠去了,那麼天宮及萬千生命的“恣睢”就浮現於這一幕,令人驚愕!

無獨有偶,在2010年12月中旬,一個建築工地緊張有序的進行中,工地上嚴禁用花線作為臨時用電。當時有個別工人不懂為了方便就隨意用了花線接了個插座,並且沒有插頭,幸好被另一位工人及時發現並阻止,要不然就要發生一起任命事故了。各種事故的發生大都是因為人們警惕性不高、沒有安全意識所致,我們一定不要進吧安全二字當做秋風過耳般,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安全第一落實在每個人的行為上,我們事故發生率就會減少,損失就會減輕,生命就擁有精彩!

激情歲月、陽光燦爛,生命如同流繭般的美麗,我們歌頌生命,但它卻薄如蟬翼。彩虹的存在固然是雨過天晴的瞬間,但那瞬間的魅力卻給人們留下了永不泯滅的回憶,這同樣是生命的可貴性。我們絕不拿生命開玩笑。有位哲人說過,生命可貴,因為它是你自己的。我急死而言:是安全,捍衛者我們的生命,是安全在守護著我們,沒了安全,便是苟活於世。

那是一天晚上下了晚自習的一個女孩正步行趕往回家的路,這時,她旁邊開來一輛計程車,而這時,她與幾個男生打打鬧鬧,仍不知危險。只聽一聲尖叫和剎車聲,救護車趕來,而女孩由於腦部失血過多而死亡。看來:馬虎意識、生命送亡!百鬼的生命,剎那間消失,父母的哭喊、親人的眼淚,猶如警鐘在世人耳邊敲響,將安全放在心中,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身邊這些林林總總的事例,還不自已讓世人覺悟嗎?人生安全是我們用很不便的話題。平時,媽媽送我上學,他也會遵循交通安全並時刻教育著我。沒了安全,無異於沒了一切。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二生命都是與之相反的,失去不可再來。朋友們!讓我們維護人生安全,綻放精彩人生!又有了人生安全就是擁有了最寶貴的東西。安全將永遠是生命的基石!

這也是生命 篇7

國三作文 ,882字

生命,是個多麼美好的詞語。記得一位偉人說過:“大自然給予人類最大的包藏就是生命。不論是天上的飛鳥,海里的巨鯨,叢林的猛虎,還是人類,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生命。生命是平等。

隨著人類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工業革命後,熱門類越來越認為有了驕傲的資本,已是地球萬物之王。開始大肆奴役動植物,導致它們頻臨滅絕甚至已然消聲無跡。

記得小時候,家鄉的鳥很多,天很藍,水很清,樹木很茂密。家鄉人世世代代在田裡幹活。雖然很勞累,但也有很多樂趣。可現在,人們的生活改善了,一些問題都來了。許多人把房子遷到街上,使原本有些擁擠的街邊房屋更擁擠了,作房砍了很多樹,佔了許多田野,結果使現在街上看不到幾棵樹,樹葉是生命呀!現在,家上方的天空雖說汙染不嚴重,但已明顯感到空中有大量煙塵,家鄉原有的兩條河道,一條已經乾涸了,一條也汙染嚴重,水中的魚也遭了秧。樹木砍伐不即是繁華地段,人們為了獲取利潤也從本不茂密的山林中大量砍伐,毀了小鳥的家。看看全球,這還算輕的,有的地方汙染十分嚴重。列如:渤海邊的工廠和各種汙染源每天都排大量汙染入海,導致許多特種魚種滅絕。

記得有一次,奶奶從田裡割麥子回來揀到了一隻小刺蝟。聽爺爺說,估計有一斤半重。奶奶把它放到地上便去做飯了,由於膽小,它一直保持著刺球的狀態。過了五分多鐘,它終於開啟防禦,露出小小的,尖尖的頭,它的最前端是一個圓形的東西,不知是嘴還是鼻。這可是我第一次見到刺蝟,我感到好奇,想上前摸一下,但又不敢,害怕它又縮回去。它的一雙黑色的小眼睛直盯著前方,四條小腿隱藏在下面,只看得到四隻長著爪子的小腳,背上的刺有黑色的刺,也有白色的短刺,我想那白刺是剛長出來的刺。奶奶說要吃了它,我不同意,說這也是個生命。但奶奶還是笑著把它拿去殺了。望著盤裡的幾塊肉,我十分傷心,原本多麼可愛的小生命變成了這樣。

曾聽奶奶說,他們小時候田裡烏龜一找就是幾隻,可她不會想到現今會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寵物,甚至有些人從未親眼看過。

不要以為人的生命重要,其生物也是生命啊!我們應和睦相處,難道要世界上只剩下人才後悔嗎?人不是主宰,只是平凡的一員。

感動是生命的延續 篇8

高一作文 ,906字

每個人都有一個深藏心底的祕密,當然,我也有。但令人更可笑的是,這是我一輩子也不願提及的感動—生命。

—題記

或許是時間,或許是人,或許這是一切的一切,讓我在這個孤寂的夏想起那個蕭瑟的秋。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時間,往事歷歷在目,但已是物是人非。常常會忍不住想哭,因為心的某個角落被觸及。曾經告訴自己,你的眼淚已經流夠了,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要掉淚,因為那是懦夫的行為。我不會,也不允許自己怯懦。無論遇到什麼事,永遠都不要哭,因為哭也解決不了什麼。

失去不是讓人最害怕的,但死死地拽住不放會失去的更多,不停地自怨自艾,使生命萎縮才是最可怕的。生命的長度比不過生命的寬度,生命的寬度比不過你生命的深度。人從出生到死,時間不一。可是在生與死的過程中,有些人活出了生命的寬度,有些人活出了生命的深度,有人活出了生命的長度。

很感謝您,在您短暫的一生中用生命呵護我。您曾說過您平生有兩次是被我感動得哭,我問您為什麼,您笑著告訴我那是因為我的出生,您是第一個抱我的,當我見到您的時候笑了一笑,您被我弄得不知所措,居然哭了。還有一次我用稚嫩的童聲從嘴裡唧唧哇哇半天叫出來一聲“爸爸”,我又一次把你感動的哭了。您便由此賜給了我一個小名:“感感”。在您離開後,再也沒有人這樣叫了,漸漸也被遺忘了,可我依然記得你臨走時用低微的聲音告訴我“感感,你一定要聽話,你是我生命的延續,失去了感感,我什麼也沒有了”。

但很抱歉,年幼的我根本聽不懂你說的話,我也做不到。可等到我領悟時,你卻對生命畫上了圓圓的句號。但我知道,不論你在不在,你都會用生命來呵護我。謝謝你。

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到底可以怎樣做?生命不在於有沒有經歷,而在於在這些經歷裡你獲得了什麼,在這過程中,生命的本質是擴張還是萎縮?有意義的生命,是願意付出的生命。這種生命不再與長短,而在於它的價值。

那些屬於你我獨一無二的記憶,都燃成了灰燼,就像思念飄散在空氣裡。你是世界上最美的琉璃,鑲嵌在我的眸子裡,我從不曾落淚,我本以為你在我的眼裡永遠璀璨。但是我錯了,也許在我淚落的瞬間,眸中就閃爍著您的模樣,在我耳畔吟道“感感,你是我生命的延續,感感……。感感……”

同樣是生命 篇9

國一作文 ,364字

現在,有一些乞丐無家可歸,天天在大街裡轉悠。當我們在家裡吃著熱騰騰的飯菜時候,乞丐卻吃著垃圾桶裡吃別人剩下的飯菜。當我們蓋著棉被休息時候,可乞丐卻在大街裡隨便找一個角落,凍得冷颼颼時入睡。

在我們這裡,有一個乞丐,每天在大街裡轉,吃著垃圾。一次我們又在路上見到他,媽媽說:“看他經常吃垃圾,抵抗力還挺強,還不如死了算了。”聽到這句話,我覺得媽媽說的有一些不對,但話中卻有著可憐的意思。我也開始沉思起來,我們同樣都是生命,卻過著不一樣的生活。我相信每一位母親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我想,乞丐的母親難道也不是這樣想的?

可乞丐卻成現在的樣子,或許,他自己也不想這樣過一輩子,可是這就是命運。

但我們的命卻這麼不同,我們不知道怎麼樣去幫助乞丐,但是我們默默地去保佑他,同是一條生命,為什麼就不能去保佑他呢?

糧食是生命之本 篇10

國二作文 ,840字

題記:民以食為天。

一個人如果沒有食物,就不能生存;任何人離開食物提供的能量,都不可能有健康的體魄。在物質條件優越的今天,人們物慾更加強烈,人們往往不愁吃穿,浪費糧食的現象也比較多。不管是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還是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吃,作為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準則之一,亙古未變。吃的來源是什麼?是糧食,它是生命之源,是能量之源,是力量之源。沒有了糧食,人類將餓殍遍野;沒有了糧食,蓋世英雄也手無縛雞之力……總之,人的生命就是食物支撐的,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人不能脫離糧食而生存。

為了糧食,人類曾一次又一次發動戰爭;為了糧食,農民冒著嚴寒酷暑,在田間地頭辛勤地勞作;為了糧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詩句……

在我們的國徽上,就有兩支顆粒飽滿的麥穗,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全國的頭等大事。只要你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會發現—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那是不是我們的糧食已經富裕到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了呢?不是的!據2003年10月11日《人民日報》報道:2000年以來,我國糧食連續三年當年產量低於消費量,年產需缺口在250億-350億公斤,且缺口不斷擴大!看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感到一份沉重,一份深思!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不會過時,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每當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的時候,實際丟棄的是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珍惜糧食的品格和精神,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其實要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生活中只不過是舉手之勞,關鍵是要有節約的意識: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儘量不剩飯菜;在餐館點菜時要適量,不應該擺闊氣,吃不完的飯菜也應該打包回家;見到身邊人的浪費現象要及時勸阻等。這既是對勞動者的尊重,更是一種節約糧食的社會責任。

“一個人節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美麗的世界!”請大家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從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