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心靈雞湯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814字

溫暖人生,品味心靈雞湯

我們過著塵埃喧囂的生活,心靈有太多負累,渴望一碗專屬心靈的雞湯,在這個冬日如一縷陽光,照亮心房。

淺綠色的字調在淡淡的油墨香裡飛舞,彷彿希望的春天充斥在字裡行間;又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為你撥開迷霧;又如一位精靈,喚醒珍藏在心底的零碎記憶,拼湊一幅美麗的畫卷。這裡面的五十個故事,有的關於母愛,有的關於生命,有的關於友誼……在慢慢咀嚼時,總會迸發出思想的火花。

當讀到一篇文章寫作者與朋友談論父母的戀糧情結時,外婆外公的形象總浮現在我的眼前,兩個淳樸的農民,像文中父母的行為一樣,總是幹出對於我們來說難以接受的事情來,比如米飯掉在地上馬上撿起來放到嘴裡,覺得理所當然;吃剩飯總是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熱,直到吃餿了為止……這些行為是因為長輩對糧食飽含珍惜。文中有一句話這樣說道,他們都曾是土地的孩子,懂得那用來養活生命的飽滿顆粒原是上天美好的賜予。這不是迷信,這不僅僅是長輩們在艱苦的舊社會時餓怕了,而是作為農民,這些種糧的艱辛他們體會到了,當享受糧食時會覺得是上天美好的贈予,更不允許有人去糟蹋它們。所以,珍惜糧食是一種永不過時的美德,希望在飯店時剩菜請帶回家,買東西不要買太多,以免過了保質期還吃不掉,因為你在做這些的時候,會感覺到背後會有一雙含笑的眼睛。

不記得最後一次抱母親是什麼時候了,也許是童年吧,長大了之後覺得再抱的話又幼稚又彆扭。當看到一篇文章中作者接近四十歲了卻每次看到母親都要擁抱,不禁覺得滑稽可笑,可是讀到後面又不禁被作者的“滑稽”所打動,作者的母親那幸福的表情和另外幾個母親羨慕的表情,我深深覺得,母親就像一把漸漸老去的骨頭,不要在自己再一次想抱母親的時候已不能實現,才追悔莫及。所以請現在擁抱自己的母親吧,體會幸福的甜蜜吧!

感動的故事太多太多,但只有記住它們才能使感動永恆。希望夜晚的明燈照在著溫暖的書頁上,再讓我們的心靈品味這一碗專屬它的醇香雞湯吧,一口一口的溫暖,一點一滴的感動。

心靈雞湯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338字

心靈雞湯這本書寫的完全是充滿陽光的成長曆程。裡面寫的是勇敢,對生活充滿希望,活潑,開朗的小朋友。

我最喜歡和敬佩的是緊握木棒的黑孩子,因為他勇敢……大概內容是;有一天,母親告訴我今後我必須學會自己到商店買東西。母親把我領到大街拐彎處的商店就走了,我買完東西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夥流氓,他們揪住我的衣領,把我推倒在地,奪走我的籃子搶走了我的錢。我驚慌失措地回了家。把事情告訴了母親,可是母親給了我錢再讓我去買東西,臨出門前給了我一根木棒說;必須把東西買回來。我慢慢沿街走著,接近那夥流氓時,我緊握木棒,緊張得幾乎無法呼吸,我鼓起勇氣用手中木棒嚇跑了流氓,買回了東西。

這就是我敬佩的小男孩,當然後面還有很多人物,我就一一不說,建議大家也看看這本書。

心靈雞湯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76字

假期裡,我讀了《心靈雞湯》這本書,這本書的故事與道理讓我受益匪淺。對我來說,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道理都是一個新的起點,一種人生哲理。

這本書一共有30輯我最喜歡的:是感謝生命、希望在,夢就在、給你的心靈洗個澡。這本書裡的每一輯,都是告訴我們要寬容對待別人,怎樣做人,友誼的魅力。現在就隨我進入其中的一個故事吧!

這裡面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寬容使人忘掉仇恨。它講述的是很早以前,有一位雕像師傅,因為他的雕刻技術很好,所以被請去雕菩薩的像。要到達那裡必須要經過一座山,可是,這座山被傳說鬧鬼。所以,大家都勸他等隔日天亮再啟程,但雕刻師傅怕耽誤行程,便謝絕了眾人的好意,帶上行李和工具就出發了。

走著走著,雕刻師傅看見了一個女子坐在路旁,就問她是否需要幫助,當師傅得知他們是同路時,便要揹她一程。在明亮的月光下師傅看見身旁有一塊大木頭,拿出隨身的鑿刀工具,看著女子一斧一刀雕刻出“人像”來“師傅你在雕刻什麼?”“我在雕刻菩薩啊!”師傅說“我覺得你樣貌慈祥,很像菩薩,所以用你的樣子來雕刻一尊菩薩!”女子聽到此話,哭得淚如雨下。原來,她就是那個恐怖女鬼。多年前,她帶著女兒來到這裡,遇上一群強盜。自己和女兒都被殺害,女子化為厲鬼,專在夜間奪取人性命。可是,這個女子萬萬沒想到,竟會有人說她樣貌慈祥,像菩薩!女子突然化為一道光芒消失了。從那天后,再沒人遇到“女厲鬼”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開啟心窗,忘掉仇恨,主動去接納別人,就能夠重新找回輕鬆快樂的生活。

這本書裡還有許多像這樣的故事如:敢於冒險,發揮自身優勢,命運在你掌中,等這些故事。給了我安慰,還培養了我自信樂觀的品質,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閱讀,它從中吸取教訓獲得感悟!

心靈無草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893字

心懷寬容才能除去“雜草”

最近煩擾人的事特別多,正在煩惱之時,偶然間翻到了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叫《心靈無草》。作者小時候因為姊妹多,家境貧寒,經常受人欺辱,並且每次吃虧居然都被母親責罵,這讓本來心裡不平衡的他更加充滿仇恨。有一年夏天,作者跟隨母親到地裡拔雜草,那時田裡有一種叫燕麥的雜草,生命力特別旺盛,隨便扔到哪裡就能蔓延一大片,吸光地裡的養分。作者在把草扔了的時候,想到把雜草扔到砍了他們家樹的人家地裡,讓雜草吃光他家的養分。但母親卻讓他拔走扔進去的草,他沒有拔,母親便親自去拔,並說出了使作者終身難忘的話:“一個人連心中的雜草都拔不掉,怎麼能種出飽滿的莊稼呢?”

這個故事能給人以十分深刻的啟示。然而裡面有一句話更能觸動人心:“一個人連心中的雜草都拔不掉,怎麼能種出飽滿的莊稼呢?”這一句話體現了一個母親的高尚品質,也更加說明了一個道理:心靈要“無草”。

其實故事中作者想把雜草扔進仇人地裡的這一做法,有些人認為很正常,這不是很好的報復機會麼?但是,地裡的雜草長出來會長不成莊稼,而心裡的“雜草”長出來,那麼心裡的“莊稼”無法生長起來了。

這個故事裡母親的寬容大度使我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覆老夫人:“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懷一顆寬容之心是美德,而我卻感到自愧不如。記得上四年級時有一個男同學和我同桌。有一次他的凳子壓到了我的腳,而他就像沒事人一樣,我便十分生氣,就和他打了起來,而結果是我被老師訓了一通。

是啊,正如作者的母親所說的一樣,“一個人連心中的雜草都拔不掉,怎麼能種出飽滿的莊稼呢?”心中有了“雜草”便不會再生“莊稼”,也只有拔除了心靈裡的雜草,才能使心靈裡的莊稼成長起來。

因此,我們只要“心靈無草”,心胸便會更開闊,“雜草”是自然不會生長出來的。

心靈有約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56字

樑燕城的《心靈有約》是在他的回憶之下完成的,其中飽含著他複雜的內心情感。感觸最深的,就是在談及人際交往中的“真”與“誠”。於是,便悟覺到了情感的珍惜。

一物的存在,往往是當其不存在時,才被注意到。無論親人或朋友,必要的時候便會成為自己的依靠。我們總在不經意間犯錯,然後傷害到對方。也許不曾知道,也許不曾後悔過,但到別離的那一天,心中就會有種難以割捨的疼痛。再回想以前相處的日子,後悔自己的過失……

我們很難明白,總會在失去以後才懂得珍惜。那就趁現在失去下一個之前學會好好珍惜吧,我們會明白彼此間的重要性。就像一個槌一樣,在被應用時不被重視,破碎了才會發覺。朋友之情,則起源於真誠的相交,由誠而生情,變成親人之間的愛,這是親情外延及社會。而所謂親情,“對待父母往往停在不自覺的層次”。我們希望獨立,不願被“束縛”,一直很少自覺自己也在愛父母。“子欲養而親不在。”原初及手而用的照顧者,有時甚覺太嘮叨;當不再及手可用,才發覺他們的重要,發覺自己對父母的感情,同樣深如海。最起碼不被自己傷害了,那,便是要珍惜別人,珍惜自己及身邊猶在的每一個人。

再來便是學會了心靈的調控。

“寂寞來自麻木”,因與人和物都保持了距離,深沉的虛無意識,得到的是使生命消散的自由。所以便要克服寂寞,遠離寂寞。而最重要的莫過於樂觀。我們要明白,追求寧靜而非封閉和冷漠。在澄清美善的光輝下,我們的心便能得到原始的寧靜,那種意境就要靠自己營造。而維持靈性不著於事物之成敗得失。我們習慣了哭泣,最後到害怕和厭倦哭泣,全因傷痕累積得太多。那就不把一些傷痛苦楚回憶收藏於心底,“永能超越地照臨所經歷的事情”,那樣,除了強大之後,等待我們的便只剩純全與自在。而那些美好的回憶,抹不掉的回憶就儘管留著……不再是孤寂了,因為夢中的你—也懂微笑了。

讀心靈雞湯的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214字

自信是成功的鑰匙,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我認為學習也要有自信。有自信學習才有動力。沒有自信學習也將一事無成。心動是成功的基礎我們學校也要有極積性。也要有主動性。

夢想的勇氣,我們只有不放棄夢想才會對學習有興趣。走向社會,要堅強,要進取,我認為學生要融入社會極積發揮主人公正能量。

人性的光輝,在一切慷慨行為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君子之心。君子不傳播謠言。凡事要往好處想不往壞處想。

我們要有積極樂觀學習態度。

讀《送給青少年的心靈雞湯》有感 篇7

讀後感 ,581字

那天媽媽下班了,看時間還早,便到離公司不遠的書城。媽媽看到了一本書是《送給青少年的心靈雞湯》,她拿起來翻了翻覺得很適合現在的青少年,便二話沒說買了下來。回到家後,媽媽鄭重地把這本書送給了我,並神祕地對我說:“看完之後,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哦!”

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還沒讀幾頁,我就已經愛不釋手了。這其中的所有故事都告訴我們:行為的改變來自心靈,換一種態度對待生活,就是獲得了一次重生。有一個故事的大意是:林肯在參加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他的對手一直找機會羞辱他的外表。當林肯成為總統後挑選內閣大臣的時候,林肯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己以前的對手,因為他有能力勝任這個職位。他們合作地很好。林肯第二次連任後被暗殺,那位以前的對手說:“林肯是世人中最值得敬佩的人,他的名字將流芳百世!”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寬容是人生的甘泉,能滋潤所有人的心靈。

我喜歡這些故事,它可以使我們的心靈變美,心胸更加開闊。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意思是宰相的肚量很大,就像能撐開船的水面那麼寬闊。為什麼宰相能做到這一步呢?那是因為宰相有一顆寬容、包容的心。我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個有包容心的人。

我一定要好好愛護這本書,並經常拿出來看看。它讓我明白了:心靈,也需要晒晒太陽;一句讚美成就一個夢想;美麗,原來只要愛自己;勇氣,幫你推開成功之門;寬容使你獲得雨後彩虹;你不完美,但你獨一無二!

愛的奉獻——讀《心靈雞湯》有感 篇8

讀後感 ,803字

在琳琅滿目的書籍旁,我仔細的翻著我需要的書籍。忽然,有本書映入我的眼簾,我小心翼翼地翻開書的第一頁,我發現,書中一個一個鮮明的小標題就像一把把木刀刻在我的心裡,於是,我決定買下來。

這本書的名字是《心靈雞湯大全集》,在題目旁邊,有一段字型極小的文字:充滿溫情的文字,感動你我的心靈!她能給許多充滿愛的心靈傾注更多愛的勇氣和力量……,這段溫馨的話語頗令我震撼!

我不求甚解的讀著每一篇文章,每一篇文章就像一個勵志小故事,打動著你的心靈,本書的主題是:用樸實的語言打動你缺少愛的心靈,使你活得更有智慧。

每篇文章就像一陣和風細雨,滋潤你乾枯的心田,在你心靈最無助的時候,讀一讀這本書吧!它會帶給你溫暖的力量;痛苦和無望之際,它會給你慰藉。

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人生的真諦》,它是猶太人辛德勒寫的,生活就能像一杯水,你不懂得珍惜,就會白白的流失,把握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生活,不要忙忙碌碌,忽視生活的可敬可想之處,真誠的對待每一個黎明吧!

生活有酸甜苦辣,有這幾個生活情態,生活才會變得充實快樂,才享受到生命的價值,體驗到生活的情趣,生命才不會變老。

此外,我還感受到另一個人生道理:執著的對待生活,緊緊的把握生活,只有這樣,人生才會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是你我承受了快樂的趣味!

《心靈雞湯大全集》是一部總結性的鉅著,美文佳句有很多,我沒有一一去閱讀而是抽選了幾篇文章進行閱讀,仔細的品味,如高士其的《人生七期》,講述了人的一生有七個階段變化,我們在一天天長大,生活永遠無休止地走著,人生在世,更應去珍惜愛護。再如李大釗的《自然與人生》,我們不應抱“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思想,學習決會退步,像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許多……

世界上沒有人十全十美,沒有人舉世無雙,我們不論是在順境逆境,我們才能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

呵護成長,呵護愛,讓心中的夢想翱翔於天空的雲霄之上!

感恩心靈雞湯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76字

手指輕觸書頁,翻開一頁頁書角,伴隨著陽光的沐浴,陶醉在書中。

每日一讀早已成了習慣,書,彷彿就是我的知心朋友,伴隨我的快樂;書,彷彿就是一盞明燈,照亮人生的道路;書,彷彿就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堂,輕輕叩響知識的大門;書,彷彿就是一杯清茶,為你帶來一份滋潤……因此,書便是我最好的“心靈雞湯”。

時常在愉悅時憶起書;時常在悲憂時憶起書;時常在激動時憶起書;時常在無奈時憶起書……慢慢地,我才覺悟到,書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心中常常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陌生人……可曾有幾何沒感恩到過生命中的那本或許嶄新、或許破舊、或許泛黃、或許封面已鋪上灰塵、未曾擦拭的書!而我,願意感恩這本書,願意去感恩這碗“心靈雞湯”。

初讀書時,大約是在上幼兒園時,那時,我便接觸了文學。在別人牙牙學語時,我就早已領略且驚歎於那些文學作品了。從那時起,我心中便萌發了一個念頭:我要讀遍天下所有書!雖然誇張而不現實,但因此,我也過早地接觸了文學,且受益匪淺。

書為我們究竟帶來了多少好處?估計天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說清吧!書,影響了無數人,成就了無數人,使無數人受益匪淺,我便是其中之一。

感恩任何一本書的同時,我也會去感謝書的作者,是他們為世界創造了一本又一本巨匠之作,令人受益匪淺,陶醉其中,如此看來,書何嘗不值得我們感恩呢?像高爾基、泰戈爾、雨果、列夫·托爾斯泰、葉聖陶、老舍等等,如此優秀的作家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多得實在是數不清。我陶醉其中,為之驚歎。

有時,能夠坐在書桌前,感受著陽光的沐浴,靜心地讀上一本書,時間無論長短,總會使你愛上這種感覺一美好至極!愛一本書,有時不只是愛它的內容,或許會因為某一個句子、詞眼、甚至一個字而感動。母親常說我多愁善感、何為如此?只是被書中的情節所牽動罷了。或悲傷、或歡樂、或憤怒、或咬牙切齒,不過皆是所牽動的罷了。我通常不愛分段讀書,獨鍾一口氣讀完的那種讀法。因為那種讀法讀完後太美妙,噢不!不是美妙,是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語的感覺。分期讀,心中總牽掛著,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如此讓人太鬱悶了!因此,我讀書經常一口氣讀完,這也養成了我讀書速度較快的習慣,讀書也能夠看得入迷,所以,我讀書常是多本地買,以便及時滿足我的“貪婪”。

感恩是一種美德,我喜好感恩,也喜好感恩於書。如此,感恩於書後,心中總是不自禁的多一份暢快,不明為何。

人生多變,不變的是我對我每日的“心靈雞湯”的一顆感恩之心以及感恩之後的那種暢快的感覺,如此,初心從未改變一對書的熱愛及一顆懷有感恩的心!

我的心靈雞湯 篇10

國三作文 ,631字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了陽光,智慧裡沒有了書記,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這是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的名言。

閱讀是有魔力的,它能像帆船一樣帶人遨遊絢麗多彩的書海,更像是一碗溫暖的心靈雞湯,撫慰我們寂然的空虛

讀一本史書,我彷彿能看見諸葛孔明受任敗軍之際,奉命危難之間,竭駑鈍之力,效忠貞之節,卻無力迴天,隕落五丈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誓報滅國之恥,“終將八千越甲以吞吳”。漢武帝劉徹“不拘一格降人才”,誅匈奴,通西域,開創大漢盛世……正如詩聖杜甫所言:“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讀一本雜誌,我看到“最美司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腳踩剎車的高尚品質。又看見了埃及神廟上赫然的四個漢字:“到此一遊”。女孩周怡則讓我深深地領悟到了“人間大愛”的真諦。社會百態,何不一一影射於此書呢?

讀一本小說,我為孫悟空一路斬妖除魔,不畏強權的放任不羈而折服。又因梁山泊上,一百零八單好漢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起義,最終失敗招安的悲慘結局而痛惜不已。又為羅貫中筆下多變生動的三國人物形象而拍手叫絕。

父親對我說過:“買書是永不賠本的。”對此,我感觸頗大,的確,從書中讀到的知識,是無價的。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喜歡讀書,享受讀書,不為黃金屋,不為顏如玉,只為尋找心靈的慰藉,享受心靈的沉澱。

閱讀既是“思考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十五六歲的我們,正值意氣風發之時,何不乘帆破浪,體會更多閱讀的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