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千年歷史相關作文20篇
尋訪千年歷史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0字富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底蘊深厚的造紙文化更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如今的大源雙溪岸邊,造紙技藝依舊傳承著悠揚的歷史。
細雨朦朦,卻仍然阻擋不了我們尋訪千年歷史的快樂腳步,我們乘著大巴,映著小溪流水,看著天空中的鳥兒,來到了大源雙溪村。所謂“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一根根翠竹不時彎腰向我們問好,我們也興致勃勃地笑著回禮。一座富有年代感的禮堂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迫不及待地走了進去。手工宣紙正在各位爺爺手裡熟練地誕生,他們馬不停蹄操作著,一會兒抄紙,一會兒收紙,一張張潔白如玉的宣紙整齊地疊在一起,好似一塊塊雪白的豆腐!這項沉甸甸的國家級文化遺產,見證了先輩們的勤勞創新。
離開造紙作坊,我們還參觀了打磨紙漿,晒紙,檢驗紙品。每一道工序都是那麼不簡單,每一道工序都飽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
最有趣的就是我們親手做宣紙。在師傅的指導下,大家親身感受了造紙,抄紙,收水,放紙。看上去一舉一掄,你千萬別以為只是幾個簡單的動作,那是很有很大的難度的,講究可不少。要做好一張紙,可真沒那麼簡單!我小心翼翼地做起來,把木板放入水中,然後輕輕端起來,向前一抬,水排出來了,紙漿在這操作中漸漸疊合成一張薄如蟬翼的白紙,太神奇了!要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正在被小小的我們感受著!
回味著造紙的技藝,議論著悠久的文化,我們漫步來到書香四溢的接待室,一排長長的桌椅擺得整整齊齊,白色的毛氈上擺放著令人神往的毛筆,大小不一。我們興致勃勃地寫起字來,“一點、一橫、一撇、一捺……”,這些筆畫不停地在我手中跳越,彈唱出美妙的中國字。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造紙的工藝一直沒有停過,雙溪村的宣紙文化也還在進行著,傳承著中國歷史,一步步面向世界。
夢迴嶺南——千年歷史 篇2
高一作文 ,2915字三朝古都,嶺南羊城,彈指間日新月異。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流傳於千秋萬代。
—題記
來到廣州,才知道什麼是“現代與歷史”同在。
(一)
廣州塔以“世界第二高塔”的名號聳立在廣州市中心。位於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軸交匯處,與第十六屆亞運會開閉幕場館海心沙島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它的外身結構為橢圓形的漸變網格,全身呈神祕的銀灰色。由於上小下大的兩個橢圓圓心相錯,逆時針旋轉135度,所以扭成塔身中部的“纖纖細腰”。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之下,廣州塔宛若一位亭亭玉立、楚腰纖細的少女。所以,廣州塔又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蠻腰”。走進電梯裡,從工作人員按下按鍵的那一刻,直到電梯上到108層時,整個過程僅僅用了不到一分半鐘的時間。上升的速度之快,而且還能透過玻璃看到電梯外的景色。看著整座城市在漸漸地縮小,整個人也隨之放鬆了起來,似乎把所有的包袱憂愁全都拋下了。
在108層往下看時,無論是有秩序地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亦或是在炎炎夏日裡行走的市民,都像是一個個精緻美好的模型,在緩緩地移動。我驚訝地看著這個城市的高速發展與無比的繁華,可她卻仍然保留著特色的傳統文化。這同時也令我想起一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逐漸衰落的城市—蘇州。蘇州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在明清時代最高水平的表現。蘇州的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讓大片大面積的古城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眼中。這無疑是人為與無意,導致了蘇州這座古城的文化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而廣州不斷地在變化,變得更美好、更和諧。她有著大都市的迷人魅力,又完好地保留著古城的質樸與傳統。在廣州塔的107層,我們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空中郵局,並且寫上一張明信片,寄給未來的自己,以此來紀念。
(二)
參觀完廣州塔後,我們隨之又來到廣東省博物館。新建而成的廣東省博物館,外觀酷似一個透雕的寶盒,尤其是那灰紅相間的格調,更是給人一種現代化的感覺。
通過安檢之後,我們跟隨者老師來到了“紫石凝英—端硯藝術展覽”。
硯自古以來都被人們稱為是“文房四寶”之一。在中華幾千年古老而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為我國民族輝煌歷史的延續和燦爛文化的傳播交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今天,在廣東省博物館裡,我有幸地見識到如此精美非凡的端硯。每一個端硯都安祥地躺在那裡,向每位參觀的人訴說著它們的故事。每個端硯各有各的不同。如:清朝的端石梅雀硯;梅花與雀鳥,淡雅不失情調,富有山水鳥相伴之雅意。端硯是中國名硯的代表。在中日交往史中,1978年10月,端硯曾作為禮物贈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時隔三十年後,歷史再次重演。2007年5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將我國名產—端硯帶進了日本,贈送給福田赳夫的兒子,在當時同是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更是毫不吝嗇地對此大加讚賞。清朝的雍正帝曾嘆道:“端州多才超卓,晤言一寶君子樂。”北宋的東坡先生曾讚道:“端溪巖之美,止於滑而發墨,其他皆餘事也。”
硯以端為貴。可是,我卻沒看見那貴中之貴—千金猴王硯(鎮館之寶),頗有可惜。
硯的名貴、精緻令我讚歎不已。但博物館裡還有一種藝術讓我眼前一亮—潮汕木雕。展覽裡有著不同的生活場景,逼真地將潮汕居民的廳堂、臥室等場景復原。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展示了潮汕木雕在潮汕人們的日常陳設中的應用。潮汕木雕不僅是種藝術,更多的是在雕刻著傳統的潮汕文化。其栩栩如生、惟妙惟俏的神形真是令我不得不折服。
(三)
由於廣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所以華南植物園裡熱帶植物繁多。它是我國曆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被譽為永不落幕的“萬國奇樹博覽會”,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
作為“羊城八景”之一的“龍洞琪林”,來到了華南植物園,自然要去觀賞一番。“龍洞琪林”意為“龍洞有一片珍奇的林子”。由棕櫚園、孑遺園兩個半島及人工湖組成,景觀自然和諧。一邊是椰風葵林,四季常春的熱帶植物。一邊是鬆杉蒼勁,四季分明的溫帶植物。溫帶植物春來嫩綠、夏來青綠、u的陵墓。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墓室。墓室的結構仿照生前宅居,分為後室、耳室、側室和前廳後庫。講解員給我們生動地講述了墓室裡的設計用意,以及陪葬人員的身份。在這個墓室裡出土了許許多多珍貴的寶貝,有人評價這是“令無數人苦苦探尋了2000多年的隱祕,中國考古史上最輝煌的發現之一”。而在博物館裡,我確實被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給吸引了。鮮豔奪目的絲縷玉衣、玲瓏透頂的龍鳳紋重環玉佩、以及被譽為“漢玉中的稀世之寶“的玉角杯等。這一件一件的寶物看得我眼花繚亂,讚歎不絕。讓我進一步地瞭解到廣州的歷史,感受嶺南文化給人的震撼。
(六)
在廣州有這麼一個地方,充分地體現了雕刻建築的魅力。這便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陳家祠。陳家祠原稱為陳氏書院,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築。正門門額上掛著一幅牌匾“陳氏書院”,牌匾的下方,祠堂正門兩邊各有一個石鼓。這對石鼓有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是陳氏家族地位和權力的象徵。中國人講究風水建築,陳家祠的建築風格充分地體現出這個傳統的習俗。一座鏤空雙面木雕大屏風擺放在大廳與庭院之間。繞過木雕,抬頭往上看時,陳家祠的屋脊上的雕塑真是栩栩如生,傳神逼真。作者把每個人物都雕刻得如此細緻,精緻,每個人物都各有神態。在踏入陳家祠的那一刻,我便感受到了一種傳統文化的氣息在此洋溢,遊客們紛紛拿出相機拍攝出那令人讚歎不已的藝術作品,同時也驚歎著古人的聰明能幹。中國人講究風水建築,陳家祠的建築風格充分地體現出這個傳統的習俗。一座鏤空雙面木雕大屏風擺放在大廳與庭院之間。繞過木雕,抬頭往上看時,在陳家祠裡,無論是走到哪裡,總能發現某處地方有著獨特的木雕、石雕或是陶塑等。處處都體現了古代的藝術品位。
每個房間裡都展出著各種具有傳統意義的作品,以及民間藝人們的手工藝作品。我好奇地看著這些小玩意兒,有精美絕倫的骨雕、栩栩如生的剪紙、還有可愛有趣的瓶中畫等。琳琅滿目的手工藝擺在眼前,還能看到民間藝人親自制作。
郭沫若氏曾賦詩云之曰: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誠此物之美也!現納入羊城八景。
走在連線各個進的長廊裡,感覺自己似江南多愁善感的女子,慢悠地走著,手裡拿著一本詩集細細品琢。步入聚賢堂時,看見許多民間藝術的展覽。這裡沒有太多的吵鬧,人們都在用心地觀賞者每一件作品。這裡原是陳氏家族議事的地方,可是現在變成了民間藝術展覽的場地。在陳家祠的後進裡,我們看到了安放祖先牌位及祭祀的祠堂。紫靛色的祭祀神器有序地擺放在神龕,顯得異常的莊嚴單調。出來的時候,我們經過青雲巷,不經意地抬頭,卻意外發現原來這裡還有一絕—磚雕。這些磚雕生靈活現,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寶。
陳家祠這個建築藝術中的瑰寶,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流連忘返。在古榕樹底下,我細細地回味著,理清我的思緒,細想嶺南的風情韻味。
此趟的廣州之旅,種種感受,每每景觀,都讓我記憶深刻。彷彿是夢迴往日嶺南,但仍身在現代。千年的歷史,使我們有此見識。多年的文化底蘊,教我們傳承至今。
蒹葭岸邊,尋你千年 篇3
國三作文 ,677字蒹葭萋,露未??。
河面上霧氣萌萌,片片蘆花飛舞,帶來陣陣清香。朦朧中,我窺見伊人,在水一方。
你蹲在河邊,纖纖玉指拂過額前髮絲,一如拂過綿綿的流水,你低頭望著水面,那明豔的面容令清澈的水也無地自容。在水面上的笑顏搖晃搖晃,我的心也搖晃搖晃。
那一低頭的溫柔,怵然敲開我心頭的鎖。
我想尋都你身邊,但那小路卻又高又險,白茫茫的霧氣讓我尋你不見。我只好靜立岸邊,等待露??霧散。
而當河面一片清晰時,你的身影卻悄然不見。
日思夜思寤寐思,蘆花紛飛中你美麗的容顏,在我心中揮之不散。明日,我一定要尋到你。
終於捱到清晨,我又在蒹葭岸邊,看見你的笑顏。我乘著小舟,向你緩緩移近。清晨的霧氣撲在我臉上,我無暇顧及,努力想要靠近你,只欲抓住你吹落手中的白絹,只為掠去飄落在你發間的蘆花。
撥開迷濛的白霧,小舟終於移近水中央,我抬首,卻不見你的蹤跡。你是化作那離散的風飄走了麼?我停下划槳的手,任流水吧我的小舟沖走。
千尋萬尋實難尋,每次幾乎就快站在你眼前,而你卻又消失尋不見。明明覺得近在咫尺,卻似乎,遠在天涯。
我只好靜立水邊,看你睡袖微揚,羅裙輕轉,你在彼岸快樂地舞蹈啊,可知此岸是的我愁緒萬千。
我看著你低頭淺笑,一抹嫣然,即使最美的夕陽也為你傾倒。
河面上飄來素絹,我俯身拾起。那是你的嗎?是風兒知道我對你的思念,才把它捎給我的嗎?是流水知道我的綿綿情思,才把它送與我嗎?
蒹葭蒼蒼,我已追尋你千年。只願有朝一日,我苦苦追尋著你的目光,能掠過紛紛的蘆花,能躍過蒼蒼的蘆葦,能穿越迷濛的白霧,逢著你的如水清眸。
蒹葭岸邊,尋你千年,只緣相逢日,共看秋月春花。
尋找千年前的詩意 篇4
國三作文 ,937字踏遍時光巷陌,靜等彼岸花開。
——題記
作為一名狂熱的詩詞愛好者,讀詩是我閒暇時間的第一大樂趣。如果光是說讀詩的意境,而今看來便也不過是融入字裡行間了;可若回望千古,設想詩人們在寫下一篇篇名詩時,眼前所見、心中所想,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於是,我便踏上了尋找詩意的漫長旅程。
在旅途中,我最先遇到的便是田園詩派的開拓者——陶淵明先生。我向往那麼一片無憂無慮的世外桃源,想嘗試“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在一個節假日,我回到了爺爺奶奶家。可無奈清晨的雞鳴叫不醒我,只能頂著炙熱的陽光去往田間了。耳邊卻總是各種蟲子的嗡嗡聲,陽光也刺得睜不開眼。想要採一朵野花,卻見雜草滿地;抬頭仰望,好在青山依舊,只是似乎少了幾許生機。鳥鳴稀疏,溪水靜流。也許吧,縱使陶先生的生活是如此艱苦,可他同樣為自然感嘆著“但使願無違”;遠離了世俗,便也能“樂亦在其中矣”。
然後便遇到了偉大的詩人——李白。太白先生可謂是被每一箇中國人所熟知的詩人,從呀呀學語的兒童吟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垂暮老人唸叨著“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其詩的豪放、意象的遼遠,深受許多文學家的喜愛。我本以為如此聲名遠揚的詩人一生也會一帆風順,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太白先生卻在政治上屢屢受挫,以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回顧心茫然”。然而更令我驚奇的是,太白先生依舊積極樂觀地面對著生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算行路再難,也終會乘長風破萬里浪,“直掛雲帆濟滄海”,直達成功的彼岸。
在漫漫長途中,我也曾望月懷古,體味過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也曾在山間樹林的迷濛細雨中漫步,領略辛棄疾的“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我也曾划著小船穿梭於蓮葉之間,感受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白鷺”。,那便是詩意,是一種千百年來詩人們恆古不變的心緒,一種永世流傳的芳香!
尋訪最美杭城的歷史記憶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8字2018年8月5日,杭州採荷一小錢江苑校區511中隊開創小隊的隊員冒著酷暑,來到位於杭州市拱墅區的文一大院,用鏡頭探訪50年代的筒子樓“鳥槍換炮”後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新容顏,拍攝最美杭城的歷史記憶。
這裡保留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5幢蘇式建築,曾經一度破舊不堪。不過,現在這個小院子變化可大了:隊員們走進改善後的院子裡,只見一幢幢白牆黑瓦的樓房坐落其間,綠樹成蔭;名為“文一大院”的院落牆上還寫著“集體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為人民服務”等標語,留下了歷史的些許記憶。
隊員們熱情高漲,尋訪院子裡每個角落的歷史,面對鏡頭自信滿滿的展示著自己,與歷史來一個親密接觸。拍攝期間,在該院子居住了三十多年的王阿姨還給大家講述了“文一大院”的前世今生,每個隊員都聽得津津有味,並時不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王阿姨深入交流。
最後,隊員們參觀了修繕後的筒子樓內部,這個改造提升後的筒子樓,內部已一應俱全,與現代化的小區相差無幾。居住在這兒的居民們說,是庭院改善改變了他們的環境,提升了他們的居住品質。
這個歷史與現代交融的文一大院,是杭州改革開放四十年變化的縮影,蘊含著杭州深厚的文化元素,是杭城最美的風景。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紀念長征勝利八十週年 篇6
高三作文 ,1049字“十四省關山歷歷,兩萬裡危途迢迢。譜瑰麗之詩篇,星火烘燃雲貴蜀;成井岡之精神,鑼鼓會師陝甘窯。”八十年前的一九三六年,這一年,紅軍翻越無數座大山,跨過無數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終於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八十年後的今天,遼闊荒原甘肅酒泉傳來了喜訊,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西子湖畔中國杭州G20峰會成功舉辦;遙遠巴西奧運會上中國健兒摘金奪銀。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黨和人民經歷和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和挑戰,先下國內五風十雨,河海清宴,國富民強,可謂太平盛世也。然而,當我們現在回看歷史,曾經的那場勝利到如今還剩下什麼?畢竟八十年過去了,時移世易,紅軍老兵興許還記得些原來走過的草地,翻過的雪山。但八十年年可以改變山川風貌,也可以改變人民生活,可以貧困,也可以富裕,總之可以改變的還有很多。所以,我不禁發問一句,八十年後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長征精神?
銘記歷史。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役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戰爭的慘烈可想而知。歷史老師告訴我們,紅軍長征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和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傾思想導致的。長征開始後的三個月內,紅軍就損失過半。但在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軍事路線的錯誤,成為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給今天的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不管情勢有多麼急迫,也要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要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
緬懷先烈。
回看漫漫長征之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先烈們面對的困難一點都不小,我無法想象爬雪山,過草地這樣艱苦的生活。可是紅軍們的腳步卻沒有因此停下,因為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直支援著他們,他們只能向前,向前,再向前!有些戰士倒下了,有些戰士犧牲了,然而比這些更令人悲傷的正是紅軍們的淚水,面對寒冷的時候他們不怕,面對飢餓的時候他們不怕,可是他們依舊會流淚啊!他們會為逝去的親人,為犧牲的戰友,為千瘡百孔的中華大地,為堅持“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而落下英雄之淚。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長征勝利已過去八十週年了,被忘卻的有很多,可是我們不能忘記,中華兒女不能忘記,天下義士不能忘記!這是我們的歷史,這是我們的財富!
尋千年水鄉之美——發現逢簡水鄉之美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1字啊!逢簡!每到一處,無不深深地被您深厚的歷史底蘊所折服!
水鄉風景美
走進逢簡,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綠色的世界,到處都是鳥語花香。這裡的村民特別愛花草,房前屋後,小河兩岸都栽種了各式花草樹木,生意蔥蘢,村子活像一座古老而神祕的綠色宮殿。讓我不禁讚歎:這不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般的美景嗎?我們在石板古道上緩緩行走,總會聞到淡淡的花香,偶爾會聽見鳥兒哼著美妙的歌,村裡河湧交錯,河水清澈,水平如鏡,水總會在你的身邊緩緩地流過,構成了一幅讓人賞心悅目的“小橋流水人家”。
啊!逢簡!每到一處,無不深深地被您寧靜舒心的美景所折服!
水鄉人情美
河道兩旁是石板小路,綠樹成蔭,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當你走在這靜謐的小路上,總能看見村民們正坐在樹下,一邊乘涼,一邊悠閒地聊著家常,當然,他們也會友好地與遊人攀談或不厭其煩地為遊人指路,他們是那麼的和藹,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淳樸。或是,你站在遠處,看著他們的午後憩息,都會讓你感到心曠神怡。因旅遊業的發展,這裡興起了各種各樣的飯店、特色店、小吃店,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你更能感受到這裡的善良、誠實、敬業,他們在傳遞順德美食,他們在傳遞順德美德,他們在傳遞順德人“順得人”的美德。
啊!逢簡!每到一處,無不深深地被您淳樸的人情所折服!
三個多小時的遊覽,我真對這古色古香的逢簡水鄉念念不忘,更被村民對生活的熱愛深深打動。
歷史的年輪 篇8
國三作文 ,887字“繁華聲,遁入空門,折煞了世人。夢偏冷,輾轉一生,情債又幾本。如你預設,生死枯等。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輪。”
—題記
歷史的長河滾滾而來,帶來的是那如樹般清晰的年輪: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隱約聽到這樣的聲音。孔子,一個門生千萬,德高望重的人,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人格令我折服。
幾千年前的一天,孔子乘著馬車走在小道上,但有個孩童擋住了路,他對孩童說:“人應改道讓車。”而孩童說:“那敢問老先生,車應改道讓城嗎?”說著移開了身體。孔子發現這地上竟有個用土和瓦做成的城。當即,他就讓了道,在馬車上說:“這個小孩可以當我的老師。”……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樣的聲音,帶有時光的蒼涼感,這是被世人稱為奸雄的曹操所作之詩,在詩中聽到了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英雄的滄桑。“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是他一生的願望……
國難當頭之際,他沒有躲避。初查鴉片時,他憤怒了,因不只百姓,還有官員也在其中,只是他深知不能發怒,所以在他房中寫了兩個大字:“制怒”。他能忍,所以才有虎門硝煙之舉……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如“高山流水”般的友情。李白這一生極為坎坷。從在朝堂做高官到被貶為閒官,他沒有消沉,沮喪,帶著他的酒壺縱橫在這天地之間,無比快意,他是我佩服的老人,用他的詩自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是放縱的人,不似現在的我們放縱卻不瀟灑。
“素月寄孤舟,隻影隨水流,家國破,一盞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這一女子才華橫溢,本應大放光彩,可南宋那支離破碎的國又怎容她有閒作詞吟詩,等嗎?繼續等待嗎?不,這裡已沒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人了……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死得冤,只因他為國為民,只因他焚了那害人不淺的鴉片。林則徐,這個永存歷史的人,並沒因死亡而消逝,他永存人們心中。
歷史的年輪,一一數過,發現留下的並不是那朝堂上的事,而是那些聖人、詩人、詞人……帶來的歷史上璀璨的文化。
歷史的年輪,數過才發現,這些只是歷史,已然風化。而今,是我們續寫傳奇……
穿越千年追尋你 篇9
國二作文 ,660字月光朗朗的照著,花園裡籠起一片輕煙,朦朦朧朧。
循著夜的腳步,我看見了你,一個如風的男子。你握著杯,飲著酒。白色的衣袂隨風翻動,墨玉般的眼眸裡醉意點點漾開。驀地,你高舉酒樽,一望明月相伴,再視身影相隨,大笑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下,你將酒一飲而盡。起身,隨心而歌,隨心而舞。
望著你零亂的舞步,記憶在沉澱。
金碧輝煌的皇宮內歌舞昇平,醉酒的你眼帶笑意,毫無顧忌地伸出腳來,用命令的口吻對身旁的高力士說:“給我脫掉靴子。”眾人大驚,要知道當時高力士權高位重,沒有人敢以這樣的語氣和他說話啊。不過,你終究是你,不同於他人。即使當時你沒醉酒,只要你心中所想,你照樣會那樣說吧。高力士臉上一道青一道白,只得為你脫靴。那日你的舉動,註定了他日高力士對你的報復;你的孤傲,註定了你將離開皇宮。或許,狹隘的人心容不下你豪邁的氣魄,狹小的皇宮容不下你偉岸的身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走了,坦然的走了,留下一身傲氣。
是的,你就是一縷風。時在長江聽兩岸猿啼,時在蜀道歎絕壁之險,時在赤壁贊三國英雄,時在洞庭賞悠悠水韻。比起皇宮裡的勾心鬥角,大自然的偌大胸襟更適於你,也只有這天地間的蒼茫雄壯才配得上你的風華!
是的,你就是一縷風。融於天地,卻不受天地束縛。只有你的不羈,你的自信,才能笑對人生,遊歷名山大川;才能不畏強權,追求自由生活;才能吟得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千古名句。
舞盡,你已入睡。
我穿越千年,只為追尋你,一個飄逸如風的男子。你是何等的灑脫,是何等的豪邁!只因為你的名字叫李白!
尋找歷史的足跡 篇10
國三作文 ,736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說這都是誇張的修辭,但在書裡,我們能尋到不同的歷史足跡。
一首首感嘆國破城敗的詩歌,譜寫著一曲曲愛國的情懷、不朽的靈魂。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胸懷令人欽佩;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抱負令人讚歎不已;“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的壯志豪情令人由衷讚揚與欽敬……
“光陰似劍,日月如梭”,時光自古以來便是詩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通俗易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也是字字珠璣,鏗鏘有力;“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種哲理髮人深省。
日落西山,朋友們難捨難分,望著遠處的船帆,他們內心充滿著不捨與難忘,不捨友人的遠去,難忘這段美好的回憶。“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是對友人的安慰,字裡行間透著自己內心的不捨,但更多的還是對知己的慰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對友人的情誼的不勝感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冰清玉潔般的心靈的體現;更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壯,詩中表達的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令人肅然起敬。
花鳥蟲魚極惹詩人的目光,但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四季美景了。
正月初春,萬物復甦,春雷敲響了一年的開頭,春風吹醒了萬物,春雨正逢時,淅淅瀝瀝地落下,“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有梨花開滿枝頭,柳絮隨風飄舞之景。夏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秋葉之美,有“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寂寥。而冬,更有……
尋找歷史的足跡,我尋找到了,它在黃沙中,它在古鎮內,它在泛黃的書上……它在那一點一滴中。
《五千年猶太文明史》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023字生命如曇花斑斕一現,轉瞬便隨風逝去,化為塵土。唯有文化永不消散,它將流芳於世,萬古長青。眾所周知,華夏民族五千年文化史可謂源遠流長,而另一個同樣歷史悠久的民族—猶太民族卻鮮為人知。
或許,他們留給世人更多的只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裡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喊叫。的確,二戰期間,他們曾是納粹肆意屠殺的物件。在此之前,猶太王國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以及羅馬人佔領,統治,雖多次反抗均被鎮壓。猶太民族和文化流離輾轉數千年,如今散佈於世界各地。猶太民族雖流散各地,但文化卻將他們緊緊繫在一起。猶太民族一直揹負著真正意義上的流離失所,這樣的遭遇不亞於民族滅亡。然而猶太人至今卻仍作為一個民族團結著,前進著。他們是堅強的民族,在所有流散、遷徙、移居過程中,從未丟棄民族文化,喪失民族精神,始終固守著猶太民族的傳統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流而不散的歷史文化傳奇。
一個民族的興旺發達不僅僅取決於民族的凝聚力,良好的教育更是促進一個民族不斷向前繁盛發展的重要因素。每一個猶太孩子出生時,他的父母就會在《聖經》上撒滿香料,讓其親吻。父母用這種獨特的方式教導自己的孩子熱愛《聖經》,熱愛猶太教,熱愛讀書,熱愛祖國。在猶太人家庭裡,母親總會教育孩子,假如家裡發生火災,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搶出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那一本本世代相傳的書籍。金銀珠寶搭建起來的王國隨時會有坍塌的危險,唯有知識才能撐起一個民族堅實的脊樑。猶太人認為,生命終有結束之時,求知卻永無止境。他們為自己樹立終生的學習目標,這有別於其他民族的被動學習。學習不分何時何地,不分男女老幼,直到生命隕落的剎那學習才會停止。猶太人不但會告訴孩子人生有喜悅有幸福,更會告訴他們人生也有黑暗有失意。強調光榮歷史的同時,更要正視歷史上遭受的挫折、迫害和沒落。猶太人將避免歷史悲劇重演為己任,力求學習歷史不只停留在過去,更要對未來敞開胸懷。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猶太民族,曾歷經數以千計的自然災難和戰火的洗禮,尤其在二戰期間,在殘酷的屠殺面前,他們不僅成功化解了滅頂之災,還絕處逢生,使整個民族得以繼續繁衍生息。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劫難中湧現的傑出人物數不勝數。他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一個重要原因是猶太人在同自然與強權不懈抗爭中,造就了他們患難與共、自強不息、團結友愛、勇於創新的民族精神,更為重要的是猶太民族良好的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傳承。這一切,無疑應歸功於文化。
所以,文化不滅,國將永存。
</p>
歷史將記住1937年的南京城 篇12
高一作文 ,938字12月13日,一陣哀婉淒厲的警鐘聲迴盪在繁華的南京城,所有國人的記憶瞬間被再次拉回到80年前那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寒冬。南京在此刻彷彿靜止了:擁擠的人群停止了喧譁,奔騰的車輛停止了行駛,熱鬧的街市此刻也變得寧靜,只有這淒涼巨集大的警鐘聲,籠罩在整個城市。所有人都在為80年前,那些為祖國而犧牲的同胞靜靜地默哀,因為這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公祭日,因為這天是“南京大屠殺”30萬死難者的祭日。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了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行動,實施了一系列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殘酷的暴行。他們妄圖用法西斯的暴行,征服我們這個貧窮的國度。在南京大屠殺中,多少無辜百姓被殘忍殺害,多少無助婦女們被姦淫,多少英勇無畏的戰士慘死戰場……那是一個可怕的數字,30萬呀!一轉眼80年過去了,但當年那些殘忍、血腥、變態、毫無人性的屠殺畫面依舊深植在所有國人心中,這是所有中國人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是無論時間多無情也不可能被遺忘的記憶。
80年了,日本你還要裝傻多久?在過去的整整80年中,我們一年又一年地緬懷當年犧牲的30萬餘同胞們,一次又一次地等待著日本人的一個道歉,儘管我們沒有資格代替死去的30萬個靈魂去選擇原諒日本犯下的滔天大罪,但可笑的是我們連原諒的機會也沒有。日本從來都沒有選擇站出來道歉,甚至開始否認當年的南京大屠殺,改掉他們的歷史書,讓他們的後人漸漸遺忘又或是記恨我們的“瞎編亂造”。我不知道當大量事實擺在面前了還有什麼勇氣去否認,我也不理解日本人的野蠻程度。只是當一年又一年的12月13日來臨時,所有中國人心中只會更加牢記這件每一想起就會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歷史事件。日本人想要忘記的,歷史將會永遠記住!
在這哀婉淒厲的長鳴警鐘裡,我們聽到了太多悲傷的聲音,有婦女們驚恐的尖叫聲,有兒童嘶啞的大哭聲,有戰士們無畏而不屈的吶喊聲。我們哀悼80年前那個寒冬裡被無辜殺害的百姓,我們更要銘記80年前那個寒冬裡英勇奮戰為國人殺出一條血路的戰士。感謝有你們,有了如今的歲月靜好;感謝有你們,讓今日的祖國日益強大;感謝有你們,讓12月13日的冬天中國是火熱的!
我堅信,1937年將永遠牢記;我更堅信,1937將決不會再在中國重演!
歷史將記住1937年12月 篇13
高一作文 ,951字南京大屠殺,是一場歷史浩劫。佘子清老人用他風雨無阻的13年光陰,用他兢兢業業的4000多個小時,不厭其煩地為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講述這段罪行累累的歷史。只為儲存歷史真相,傳承歷史記憶。只有傳承,才能銘記;只有傳承才能以史為鑑,不重蹈覆轍。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了南京大屠殺,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他們殺人不眨眼,姦淫擄掠,壞事做盡。這些鐵一般的證據,我們都應知道。而佘子清老人這位戰爭浩劫的倖存者,他見證了日軍的累累罪行,他比我們更有說不出的哀痛。
日軍攻陷南京時,佘子清老人的母親被日本人殘忍殺害,當時年僅三歲的他隨兄姐逃到美國大使館才得以倖存。回憶起當年,這位瘦弱的老人難掩哀傷,“當時都流傳日本人只殺中年男人,所以我父親先一步逃難,母親則和許多婦女留下來守家,誰都沒想到日本兵殺人不眨眼。”
這位親歷了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老人。他看清了侵華日軍的殘忍和野蠻。於是他在2004年3月1日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當志願講解員。成了館內年齡最大的一名義工。佘子清老人作為那浩劫的見證者與倖存者,他本人就是鐵一般的證據。他的講解對於廣大參觀者都有著深刻地教育意義。可是我們在也聽不到老人的聲音了。享年84歲的他是登記在冊的南京倖存者的人數定格在了“98”。2017年11月23日有一位見證者與世長辭。
80年了,南京大屠殺倖存的老人們終將一一離我們而去,而我們也在成長,但是這段歷史我們不能遺忘。我們只能將這段歷史傳承,才能以史為鑑,不重蹈覆轍。儘管日本人篡改教科書想抹掉這段歷史,但這些歷史的見證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義正言辭的宣告這不可能。
在未來的日子裡,即使在也聽不到佘子清老人的講解了,但我們不能忘卻這段恥辱的歷史。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沒有吃過老一輩人吃過的苦,沒有體驗過他們當時的貧窮與落後,如今我們的美好幸福生活都是他們老一輩無私奮鬥使我們的祖國富強了的結果。我要向所有為中華之崛起而奉獻過的祖輩們致敬—感謝了,我的祖國!感謝了,老前輩們!
因為有了無數像佘子清老人一樣的人,歷史才不會消失,真相才會儲存在我們心中,時間才會傳承這段歷史記憶,我們才能以史為鑑,才不會重蹈覆轍—歷史才會永遠銘記1937年的12月!
歷史將記住那樣的年代那樣的人 篇14
高一作文 ,946字外公喜歡吃剩菜剩飯。
與其說是喜歡,不如說是習慣。每次飯桌上,不管主食多麼豐富,在外公面前的,永遠是一盤油膩膩的炒菜—很明顯,是上次吃完肉時剩下的。外公每次都會將這樣的一盤炒菜倒進自己的碗中,從上到下將盤子刮乾淨,然後混著飯一起吃。因為他知道,我們是不會吃的。
小時候的我一度認為這樣的吃法是極其美味的,但在嘗試過第一次後,直到現在也沒有嘗試第二次的勇氣。
鍋裡剛熬出來的雞湯,自然是十分鮮美,可誰也不會像外公那樣,舀起最上面的那一層油,美滋滋的喝了起來。我也試過一次,只有一次。
母親也曾勸阻過外公,不要再將反覆炒過的油湯下肚,對身體沒有好處。可他依舊重複著同樣的事,吃著同樣剩下的,多餘的油。就連小區物業送的菜油、醬油,他都小心翼翼的儲存了下來,以至於過期時,都捨不得丟掉。
這樣吃飯的習慣,終究換來了一場大病。面對著昂貴的檢查費醫療費,以前那一點點省下來的油,似乎微不足道。那個曾經為一斤菜價而與菜販爭地面紅耳赤,為了省去公交車費而願意徒步走向目的地的外公,是否曾後悔過?
我想,從未後悔。因為那個飢餓年代的人,習慣了委屈自己。
那個年代,肥肉也是一道好菜,麵條很是稀少。母親說,有能力靠自己的勞動換來一家人一天的粗茶淡飯,已是一種幸福。這也母親能夠體諒外公的原因吧。
那個年代,節約,許是一種本能。什麼樣的年代,造就了什麼樣的人。
滿足究竟是什麼?是一間溫暖的房屋?是一家人齊聚一堂?是一頓豐盛的飯菜?或許對現代許多有志青年來說,不是。或許對於曾經的外公來說,是。或許那些油對於外公來說,是對曾經自己的還念,是與那時還未去世的外婆一起奮鬥過的艱苦歲月,青蔥愛情。
母親健康的身體,或許就是從外公省下的一滴滴的油中,換來的。
那次大病好後,外公似乎不再在油上斤斤計較,可能意識到自己辛苦省下的錢,卻不夠墊付自己醫藥費的二分之一。終於,他捨得將雞湯上的那一層漂浮物,舀起來,在猶豫之中,走向了垃圾桶。
那個年代或許有很多的偉人、科技的騰飛。但我可以在耀眼的無數成就中記得,屬於那個時代的珍貴品質。
感恩社會,感恩生活,才會懂得節約。而我,似乎明白了外公默默堅持中的那一份倔強。什麼樣的時代,鑄就了什麼樣的人,造就了怎樣的品質。
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陰晴圓缺。歷史只會長,不會短。
歷史老樹的年輪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928字我是一棵普通的大榕樹。三國鼎立時期,一曹魏貴族隨手將我種在了洛陽城內。自此,我的生命之舟正式啟航。天長日久,枝葉繁茂,根鬚疊生。
約莫過了十多年,我幾乎已經獨木成林,年輪中漸漸融入人間世事。此時,魏主曹髦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數月後,司馬昭弒主,自立為帝。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登基,勵精圖治,滅蜀伐吳,統一華夏。
然而,好景不長。自司馬炎統一九州後,天下財寶盡集洛陽,勤儉不再,奢靡漸長,貴族們揮金如土。無論是誰,身上總是珠光寶氣,衣冠華麗。特別是安陽鄉侯石崇、後將軍王愷,還進行了一場空前絕後的鬥富鬧劇。石、王均是後房不下數百,衣錦繡,佩珠翠,日夜絲竹不絕。王愷欲炫富,居家用糖洗鍋。而石崇針鋒相對,以蠟代薪。王愷不甘示弱,買紫絲布做步障四十里,華麗至極。石崇“更上一層樓”,買錦布為步障五十里。王愷屢鬥屢敗,心極其不甘,得外甥司馬炎之助,獲賜二尺珊瑚樹一株,取至石崇面前炫耀。誰料石崇執鐵如意一把擊碎。王愷大怒,強要石崇賠償。石崇冷笑不止,反道:“小小寶物,何足掛齒?”遂命家僮取出家藏珊瑚樹,約有數十株,長二尺至四尺不等,統是光彩奪目,豪華異常,任由王愷自擇。王愷羞慚退去。石崇因此冠名洛陽城。我不由得連連嘆息,搖頭道:“如此奢靡,西晉的國運豈能長久?!”
果不出我所料,短命的西晉僅僅五十二年便轟然倒下。五胡亂華,晉室南遷,奢靡之風雖無大變,但一位廉吏卻令我眼前一亮,敬畏三分,他就是—吳隱之,官任度支尚書。吳生平極為勤儉,茅屋數間,一家人都住不下。吳隱之在淝水之戰統帥謝石帳下為主簿期間,長女出嫁,謝石遣人攜廚帳助其料理嫁女事,使者至吳家,卻見家中冷冷清清,吳僕牽狗而出。管家大異,詢僕:“此為何事?”僕人嘆道:“吾主家無餘資,囑餘賣犬得金,作酒席。”吳隱之此舉大令東晉孝武帝欣賞,遂被命為廣州刺史。吳隱之之妻,收受父老沉香,吳知之,大怒,擲之於河。在我心中驚歎道:縱觀兩晉,此人可真謂“第一廉”也!
時光荏苒,歲月滄桑,我這棵歷史老樹年輪上刻滿了王朝興替,百姓沉浮的故事。歸納起來:“成由勤儉敗由奢。”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定要勤儉節約,須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追尋歷史——華林紀念館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66字今天我與郁達夫文學院的同伴們一道參觀了華林爺爺的一系列展館,他的一生經歷就這樣被記錄在了我們的富陽檔案館中。
首先我們來到了檔案館,檔案館在富春山館旁。走進檔案館,擁入我眼簾的是一個個的展櫃和一張張的展板,我慢慢靠近展櫃,展櫃中有存放著華林爺爺讀書時的筆記,那筆記清秀大方,還有一些關於他的書籍;講解員阿姨告訴我們:華林爺爺:原名華誕生,是富陽方家井柳溪自然村人,他是我們富陽第一個加入中共共產黨的人。
接著,來到了華林爺爺的故鄉,方家井柳溪自然村的華林紀念館。走進館內大廳,華林的雕像聳立在我的眼前,跟著這歷史的檔案我們去追尋聆聽著華林爺爺的革命故事。歷史告訴我們,華林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和父親都是村裡的私塾教師。5歲時,華林就跟隨他們上學。1919年,“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爆發。在這之前,華林應時任浙江省教育會會長、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經亨頤的邀請,回到杭州,在省教育會任幹事。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是愛國學生運動的聯絡點,華林因此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並開始從中接受進步思想。
這一件件的故事真是讓人感到震撼,華林爺爺為國家付出了那麼多,值得我們敬佩!
華林爺爺說:“要在樂園裡活下去,不斷鼓勵,不斷鞭撻,希望不虛此生!”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小朋友,為了這美好的生活,我們更應該有自己明確的方向,努力做好每件事情,讓自己成為更好的!
探尋古歷史製作兵馬俑 篇1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7字今天的小記者團活動是探尋古城西安的歷史,而且自制一個小兵馬俑。
我們每個人事先領了一大堆製作材料,有帶刻度杯子,有一次性塑料杯和一次性筷子,還有石膏粉、製作兵馬俑的模具等。
我在帶刻度的杯子裡裝上40毫升自來水,然後倒入一次性塑料杯裡,接著再將石膏粉都撒入塑料杯裡,並用一次性筷子使勁攪拌至比較粘稠而且均勻的狀態,有點像奶油。
同時,我將兩瓣兵馬俑的模具拼合在一起,並用橡皮筋綁緊,然後將攪拌好的石膏從模具的一個口子裡倒入,然後就放在一邊等著石膏凝固啦。
接著水晶老師就帶著我們開始“西安遊”嘍。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朝代在西安建都,有阿房宮、華清池、古城牆、鐘鼓樓、大雁塔、小雁塔等景點,有鍋盔、肉夾饃、羊肉泡饃、biangbiang面、腰帶面、羊肉串等美食,當然最有名的還是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了。
跟著水晶老師的PPT遨遊了一圈西安,石膏也差不多凝固了,我小心翼翼地解開綁著的橡皮筋,再慢慢地揭開模子,一個雪白的、精緻的小兵馬俑出現在眼前。這是一個將軍俑,戴著帽子,穿著鎧甲,神情嚴肅、威風凜凜地站著,兩隻手交叉在肚子前面。我愛不釋手地捧著它,心想,下次一定要到西安去親眼看一看真正的兵馬俑。
追尋歷史的足跡 篇18
敘事作文 ,844字南京是六朝古都,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這個暑假,我緊跟著歷史的腳步,來到了這座城市。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這座偉大而壯觀的陵墓修建在雄偉的鐘山南麓。爬上高高的山峰,來到了中山陵腳下。登上這392級臺階,就來到了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孫中山先生靜靜地躺在用玉石建成的陵墓中。他為推翻封建專制嘔心瀝血,受到了萬人敬仰。
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來到了總統府。總統府是國民黨蔣介石辦公、休閒、住宿的地方。總統府建築群佔地面積約為5萬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時期的建築遺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建築歷史。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闢為大總統府。孫中山逝世後,這裡變成了蔣介石辦公的地方。
追隨著戰爭的氣息,來到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感受到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一位失去了剛剛滿一個月孩子的母親抱著孩子的屍體,抱頭痛哭。一位年輕的小夥子淚流滿面地揹著自己的父親,此時的父親被炸藥炸成了兩半,慘不忍睹。戰爭的陰雲籠罩著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容,再也看不到他們可愛的笑臉,多麼痛苦啊!30萬人的冤魂在天空中飄蕩著,憎恨這侵華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一縷硝煙拉著我的手,來到了雨花臺烈士陵園。雨花臺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但在1927年以後卻被蔣介石當成了屠殺共產黨的革命烈士的刑場!據統計,從1927年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在這22年中被殺害在這裡的共產黨和革命烈士達10萬人以上!惲代英、鄧中夏、羅登賢等著名共產黨人就在此英勇就義!經受了血與火考驗的雨花臺,在南京人民的精心保護和努力建設下,越來越顯得端莊秀麗,它景色優美,令人心曠神怡;而灑在這裡烈士的鮮血,孕育了震憾人心崇高的革命精神。
緊跟著歷史的腳印,來到了南京博物院,看到了很多的文物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是一次難忘的旅行,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國恥,奮發力強,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美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穿越千年來尋你 篇19
高二作文 ,1959字如血的彼岸花絢爛綻放,漫步花叢,卻在不經意間瞥見你清冷的背影。忘川河邊,三生石旁,身著素衣的你,靜靜佇立,似在思索。我忽然很好奇,不食人間煙火,高貴脫俗的你為何看起來是那樣的孤寂。於是,我便窺探你的記憶,只因心裡已住進了你。
透過白霧,我看見,天賦異稟的你:“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也唯有“蜀山水碧蜀山青”的天地造化才會滋養如此曠世絕塵的才俊;英氣逼人的你,仗劍行吟,長歌出關,也唯有英雄輩出的年代才會造就如此的俠肝義膽;超然物外的你“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也唯有巴蜀的日月靈氣才會孕育如此凌絕紅塵的道骨仙風。月下飲酒,你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這寂靜的月夜,你的自信遮住了月光,照亮了這天地間的萬物。凝視著你,我看到你有孤傲一世的雄心,你有明君賢臣的夢想,你腰間短劍的鋒芒。於是,面對“天子迎親”的至高禮遇,你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從此,你開始了紅塵中的流浪。
龍巾拭吐,御史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醉草嚇蠻書,一紙雄文安天下,彼時的你,意氣風發,卻無法實現“濟蒼生,安黎民”的雄心抱負。在這黑暗的官場,我看到你醉眼看花,摧眉折腰,“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不正是有力的證明嗎?歷經仕途艱難,心灰意冷,你會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你亦感慨“古來萬事東流水”……終於,一腔悲憤化成一聲怒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你的高潔不容許人生有汙點,相比之下你更願意“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於是,大唐的青山綠水間,酒旗飄揚處,我看到了那個張揚狂傲,白衣飄飄,如謫仙般的你。
又是那樣寂靜的月夜,不同的是,你已半醉半醒,心中惆悵無限。“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燈不眠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對酒不覺瞑,落花盈我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目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你的純粹,你的孤傲,讓你在黑暗的官場受盡心的煎熬,果然,高山之巔,滄海盡頭才是你的心之所向。看著你憔悴的樣子,我多麼想與你“兩人對酒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然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你一生以酒相伴,用你的詩篇獨步千年的滄海桑田。
那是心繫黎庶,在芸芸眾生中浪跡的平民:憫蒼生,懷萬物,情動時,每一句詩都是淚水的結晶;那是心靈飛昇,於九天絕頂看人間的仙人“杯涵明月,壺納江河,情酣處,傾倒的酒杯化作咆哮的黃河之水;那是遊歷神州,寄情于山水的隱者;青梅煮酒,松下吟詩,忘情處,石畔松下是醉聽天籟的寂靜之處;那是壯心不已,邊塞烽火悄然入夢的壯士:俠骨猶在,鬢已染霜,夢醒時,繁星化作了狼煙烽火。伴你左右,我看到,你“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的慈悲情懷;你“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磅礴;你“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
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獨致情懷;你“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沙場詠歎。
今夜,寒風瑟瑟,思想的愁緒拂動我的心,但見你一人遺世孤立,站在滄海邊,長袖飄拂,如謫仙一樣令人無法靠近。你凝視著腳下的江水,飄逸的身影縱身一跳,從此再無那豪邁的吟詠。
時光在流淌,盛唐,繁華與落寞依然在同一片藍天下徜徉。如血的殘陽裡一個王朝的背影已經模糊,它的繁華在風雨中褪落著殘紅,唯有那飄逸的身影在亙古不變的時空裡低吟。
回過神來,再次凝望忘川河邊你的背影;還是那麼清冷高貴,只是這次我知道你的內心是孤獨的。我只想伴你身旁,讓你不再孤單。
“青蓮,我伴你左右如何?”不由道出心中所想。你緩緩轉過身來,朱脣微張,眼睛散發異樣的光芒:“好”。
酒入豪胸,七分釀成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青蓮,你可知你的詩篇是多麼的動人嗎?
追尋歷史的足跡 篇20
國三作文 ,774字我想知道,在這喧鬧而繁華的世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面對陌生而熟悉的城市,眼神裡是漫天的迷霧,但心裡,卻升起一股暖流,抑制不住地想去追尋歷史的足跡。我偏愛古風,偏愛詩篇裡流唱千百年的大漠孤煙花紅柳綠,偏愛那詩意的世界,偏愛似是永恆的春日靜好夏日綿長。
我去過古都西安,面對著偌大的古坑,在喧鬧的人群中一時失了神:多少年以前,腳踏著同一片土地的帝王將相該是哪般的英姿,眼神裡怕是有著劍般銳利的目光,馬蹄聲擦過耳邊捲起一陣煙塵,鑄就了一段段不老的曾經。我的年齡也許還不足以承載歷史的重量,但小小的我就是這樣,以自己的方式,鼻頭微紅地,追憶那樣的烽火年華。
我去過杭州西湖,踏過蘇堤白堤,感受過雨絲綿綿楊柳拂面。或許撐著一把傘,立在雨中。雨聲作背景,我眯眼望著滿眼的水光瀲灩,滿眼的山色空濛,直看到雙手冰涼,但滿心惦記著在同樣一個細雨籠罩的天地,一襲白衣的詩人是否也看見過這樣的景象,是否有與我一樣的興致,是否同樣地滿心歡喜心如飛絮。遠處隱約現出的亭角閣樓,彷彿在喚我。我望穿層層氤氳水氣望穿你,試圖去尋找一個人一生的風華。
我走過江南小城,乘過水鄉輕舟,踏過青石小道,看過蓮花開落。我感嘆景的美人的妙,我記得走過的每一個拐角路過的每一座拱橋。一圈又一圈轉著,我不是沒看過,只是看不厭。分明每扇吱吱呀呀的木門後都有陳舊的老故事,分明每一流水波都輪迴了千百年。常常憶起那紅磚瓦牆,那雕花的木窗,和那刻著深深沉澱下的歲月痕跡的古樓。追尋歷史的足跡,我誤入一片最美麗的夢。
我固然明白,浩蕩的沙場不是我的,滿眼的煙雨不是我的,江南的小橋流水不是我的。但我始終記得歷史的滋味,始終記得那一石一瓦一橋一牆。明白這是千年的文化,這是恆久不變的美。
無論在忙碌的朝夕,腳步是否隨著時代的節奏在趕路,請始終保持一顆溫和的心,記得用心去記住那熟悉的味道,追尋歷史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