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筆記相關作文20篇
尋筆記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754字今天作文課,一上課,覃老師便故作神祕地對我們說:“今天我在教室裡藏了一支筆,你們誰找到了就歸誰,並且是免費贈送哦!”
教室裡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大家都躍躍欲試,彷彿自己就是那“尋寶大王”。“不就一支熒光筆,有什麼難找的!”我暗暗想到。覃老師讓我們先思考一會,預測一下會在哪兒。小朱說:“可能在粉筆盒裡”,小瑾說:“絕對不可能!筆那麼長,粉筆盒可放不下。我估計在老師的書包裡!”覃老師點了點頭說:“有道理。”小林又說:“那肯定在櫃子上面。”覃老師笑了:“肯定不在,我可不會讓你們騰空上去拿呀!”我又猜筆藏在了黑板後面,可覃老師只是壞笑著看了看我,不置可否。
一聲令下,我們“嘩啦”一下衝出了座位。小徐立刻衝向覃老師,在她褲腿上仔仔細細摸了個遍。小曾在地上爬來爬去,還不時地用鼻子聞聞,似乎想聞出什麼名堂來。小陳則走到垃圾桶旁徹底搜查了一遍。“時間到!”覃老師說道。我們一無所獲,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座位上。
“大家先交流一下。馬上開始第二輪尋找,再想想會在哪兒!”覃老師微笑著說。坐在我身邊的小曾說:“既然不會在我們找過的地方,那肯定在第一個來教室的小張身上。”說完,他還像大偵探“福爾摩斯”似的朝我眨了眨眼睛。唉,筆到底在哪兒?真是奇怪!
第二輪尋找又開始了。我們在教室裡翻了個底朝天,結果還是白忙一場,大家只好徹底放棄了“尋寶”的機會。覃老師看見大家又失望又期待的樣子,得意地走到我旁邊,我的心不由提到了嗓子眼兒,難道在我身邊?不可能呀!只見她變魔術般從我的帽子裡掏了掏,竟然拿出了一支黃色的熒光筆!
我瞪大了雙眼,簡直不敢相信: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我一走進教室,覃老師便伸手帶我理了理帽子,原來她是使了個“障眼法”呀!真是“狡猾”的覃老師,哈哈!
這次尋“筆”記在一陣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文具家族旅行記之鉛筆頭尋親記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9字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茂密的樹冠照射在掛滿露珠的草地上的時候,東北大森林裡的萬物都甦醒了過來。鳥兒在樹枝上嘰嘰喳喳的唱著歌,松鼠在樹幹上蹦蹦跳跳的跳著舞,還有草地上那些不知名的各種野花也爭先恐後的綻開五顏六色的花朵……
和它們一起醒來的還有那個在草叢裡的小鉛筆頭,它是被昨天在森林裡寫生的畫家叔叔不小心遺落下的。小鉛筆頭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著這個陌生的環境,害怕的大哭了起來,它邊哭邊喊著:“嗚嗚嗚……油畫筆姐姐,勾線筆妹妹,筆袋哥哥……你們都在哪兒啊……嗚嗚嗚……”旁邊的小野花趕緊安慰它:“小鉛筆頭,你哭什麼呀,你到家了啊!”小野花的話讓鉛筆頭一愣,接著又哭了起來:“嗚嗚嗚……你別騙我了,我的家在畫家叔叔的畫夾裡,怎麼會在這呢?”小野花說:“真的,不騙你,你看看你是不是木頭做的?你就是在這片大森林裡出生的。”小野花這麼一說,鉛筆頭停止了哭泣,它看了看自己的身體,沒錯,確實是木頭做的,於是問道:“小野花姐姐,那你知道我的爸爸媽媽在哪兒嗎?”小野花說:“我只聽說鉛筆是椴木做的,但椴樹林離這裡還有很遠很遠呢。”聽了小野花的話,鉛筆頭堅定的說:“無論有多遠的路,無論有多困難,我一定要找到我的爸爸媽媽!”於是,小鉛筆頭謝過了小野花,抬起頭精神抖擻的向著大森林深處走去……
一路上,小鉛筆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都有善良的動物和植物們幫助它。遇到小河,青蛙大哥馱著它過河;遇到山谷,啄木鳥姐姐帶它飛過去……在經歷了種種困難之後,小鉛筆頭終於走到了椴樹林,它的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們都很高興的舞動著樹葉並盛開著清香的椴樹來歡迎它,小鉛筆頭開心的奔向父母的懷抱,它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
青春筆記 篇3
高一作文 ,786字青春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分支,雖然不長,雖然不寬,但卻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景,獨特氣候,它有時會洶湧澎湃,但有時也會靜流無聲。
那是一個初秋的雨後,我懷著一顆忐忑的心跨進了校門,陌生的環境充斥著我的眼球,心有不安。
跨上通往新班級的臺階,感受著已經達到極速的心跳,撫摸著觸感冰涼的扶手,我知道,這裡會給我新的記憶。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們一起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有開心的,無聊的,鬱悶的,甚至是令人生氣的,但也就是這些事情一點一點地拉近了我們的心。
記得第一次的運動會,我們在烈日下為運動員聲嘶力竭的喊著加油。看到他們率先衝過終點線,我們為之歡呼;但看到他們因為自己成績不理想而淚流滿面,我們的心也在跟著他們一起悲傷。因為我們是一個整體。
記得第一次的廣播操比賽,我們再蕭瑟的寒風中打著寒顫,但當我們看到班班投來期盼以及肯定的目光時,所有的寒冷在瞬間消散。縱然髮絲在風中舞動但我們卻已最美的姿態完成了比賽。比賽結果暫時不論但比賽所要求的精神目的和班級凝聚力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榮譽,還有那聚在一起的57顆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坐在教室裡靜靜地看著教室裡發生的一切,突然發現,同學們都是那麼可愛。要好的女同學聚在一起,探討著某某的八卦,那無拘無束的快樂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同學;總有幾個學霸坐在位子上默默的學習,他們在為自己的青春奮鬥;而窗外,明媚的陽光灑在籃球場上的每一個角落,帥氣的男生們縱情的揮灑著他們汗水。青春是活力的,是奔放的。
青春又像是最無厘頭的話題,但它又是我們最美好的時光,有相似甚至雷同的青春經歷,有著相同的感情經歷。各種矛盾心理在大腦中產生,愛刺激卻又追求小清新,喜歡被關在卻又愛特立獨行。內心洋溢著的懵懂感情在青春的時光里美妙而危險。我愛青春中的一切,好、壞、喜、憂,那是我們的必經的。盡情的愛它,品味其中的沁香和味道。
慢慢——讀林清玄《空白筆記簿》有感 篇4
讀後感 ,771字午後,陽光從樓屋的一角斜織灑下,懶懶地抽出一本書。都說“歲月靜美”,我說讀書就是對這四個字最好的詮釋。
讀罷,猶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而引起的漣漪,在我心上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想去憶及其源頭時,卻發現那痕跡早已消失不見,我想,這便是林清玄的文字所給我們帶來的感覺,若隱若現,隨風而逝。
今天讓我感觸頗多的是《空白筆記簿》。文章沒有精緻的景物描寫,也不似長篇大論的感悟,只是作者對生活的一點兒小感慨,而已。而已到平凡,平凡到不易察覺。
文章講述的是作者去一家精緻、講究品位的書店買書,卻發現每本筆記本的價錢都要比一本書要貴上許多,對此而感到疑惑不解,便詢問店員小姐,店員小姐卻給了作者意想不到的解釋:書都是別人寫的,寫得再好也是別人的思想,筆記是給自己買的,自己的想法當然比別人的想法賣得貴了。
不禁想起那個雨天。
狂風攜著暴雨拉長著喉嚨嘶鳴著,窗內,寂靜。又是一篇精緻的美文,也許是午後的睏倦,也許是窗外的風雨,語文老師一句“用自己的語言談談感受”攪得同學們一臉茫然,痴呆的目光紛紛灑向講臺旁一臉肅穆的著著一身黛色衣裳的老師。老師一臉愁容,眉頭緊鎖,長長地嘆了口氣,無力地將書本夾在臂旁,黯然走出教室……
這一刻,我好像明白了老師的失望。
放下書本,臨窗而望,窗外陽光依然,街道依然,來來往往匆忙趕路的人消失在轉角,迷茫的空白籠罩著整個世界。
匆匆趕路人正應了文中的幾句話:“可是有誰願意給自己的今天寫些什麼呢?願意給生活的靈光一閃寫些什麼呢?唯有我們抓住生活的真實,才能填補筆記的空白,若任生活流逝,筆記就永遠空白了。”
隨著城市的發展,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成了都市的“主旋律”。適當慢下腳步,或許便會找到在以前的生活中不被發現的樂趣,才能抓住生活的真實。在急速流過的時光中,便能留下一本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筆記。
慢生活,慢閱讀,慢慢將我的內心豐盈。
尋找記憶中的美食 篇5
敘事作文 ,680字每個小孩子都特別饞嘴,以前媽媽不允許我吃零食,所以零花錢並不豐裕的我捨棄了零食,眼巴巴地想著其他方法滿足口腹之慾。
我特別期待每年紅棗成熟的季節,因為那可棗樹是我的口糧之一。我會數著日子期待棗樹成熟的那天。總是等不到媽媽的回答就急切地爬上樹,去找那些葉子裡和我躲迷藏的棗子們。每每這時,媽媽就會在下面提醒我:“小心一點,別踩斷了樹枝,不然明年就沒有棗子吃了。喂,你別光顧著吃,拿下來嘻嘻再吃吧。”而我就用咀嚼棗子的聲音回答媽媽。
夏天的桑葚也是我的最愛,田埂上生長著矮小的桑樹,一顆顆紫色、紅色的桑葚就掛在上面。因為桑樹的枝幹不大,我們只需要墊一下腳就能夠到最頂上的果子。在放學的路上,我們邊走邊摘邊吃,玩玩樂樂一路,直到太陽下山才著急忙慌地抹抹嘴,加緊回家的步伐。可是互相看看同伴的嘴脣,又忍不住笑得前俯後仰,有的人嘴成染得紫紅色,有的嘴脣上長出了一瞥紅鬍子,有的人甚至連衣服上都變得紅一快,紫一塊的。我們身上都染上了桑葚的香氣,臉上還帶著沒下去的笑意。一顆顆童心哦,都變得美滋滋的,滿足極了。
說完桑葚,不得不提到另外一樣東西—玉米。這裡的玉米和家裡吃的玉米不一樣,我們會偷偷約上幾個人,帶上火彩,鑽進苞谷地裡,掰下還帶著穗的嫩玉米,包在衣服裡面,抱在懷裡,小心翼翼地躲開旁邊地裡勞作的人,找到一處沒人的山溝,有人負責撿柴,有人負責清理玉米,有人負責生火,分工明確。等到火大了,我們就圍在火堆旁,用木棍把玉米穿起來,一邊烤一邊吃,等到吃完的時候,總會把臉弄得髒髒的,像是花臉的小貓,不過這揹著大人烤的玉米真的是很香,我也忍不住偶爾做一回壞事了。
晚秋筆記 篇6
高二作文 ,819字秋風漸起,飄零的梧桐葉猶如輕舞的蝴蝶美麗地盤旋而下,縈繞著我的思緒飄飄蕩蕩。又是一年秋風起,憶起那年深秋樹。
“咳,咳……”奶奶的房間裡傳出斷斷續續的咳嗽聲。年邁的奶奶已是油盡燈枯之時。不是我沒有眼淚,此時眼淚早已流乾;不是我沒有挽留,只是生老病死的規律無法改變。然而媽媽,卻極力延續著那盞枯燈。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媽媽用行動闡述了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字。
奶奶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媽媽每天起早貪黑,悉心照料奶奶,為奶奶擦身,洗臉,餵奶奶吃飯,洗衣服,甚至大、小便都是媽媽親自動手……看著日夜操勞的媽媽,我痛在心裡。記得那天,天還沒亮,朦朧中看見媽媽忙碌的身影,我揉著惺忪的眼睛起床走向媽媽:“媽媽,今天怎麼這麼早?”“噓”,媽媽用手指放在嘴巴上說,“小聲點,別吵醒了你奶奶。我今天要為你奶奶買藥,早點起來準備,好早點回家照看她,你快去睡吧,天氣涼,小心別感冒。”我“哦”了一聲轉身向床邊走去。翻來覆去,久久不能入睡,一股熾熱的液體溢位眼眶。只聽見後窗外院裡的梧桐葉被風吹得簌簌地響。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媽媽的照料下,奶奶似乎有了好轉。那時正值梧桐樹凋零季節,院裡的梧桐葉卻格外黃透,彷彿熟透的果實,手還未觸到就會跌落下來。奶奶面如死灰,沒有一點生氣。媽媽喜出望外,給奶奶做了好多好吃的,晚飯後,扶著奶奶到庭院散步。奶奶望著滿樹枯黃的梧桐葉,緊緊握住媽媽的手,熱淚盈眶。媽媽也握住奶奶的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噫。那天晚上,驟然襲來的寒風,打破了原本的寧靜,一片片梧桐葉漫散整個院子,奶奶在落葉凋零的晚上,最終離開了我們。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每當媽媽走進奶奶的房間,睹物思人,多少次淚眼婆娑,多少次走到梧桐樹下,細數與奶奶的點點滴滴。
如今,又是梧桐樹凋零的深秋,媽媽又獨自坐在梧桐樹下。孝在親情的柔波里綻放成一枝美麗的花,我會緊緊抓住它,放在手上,更放在心裡。我起身端起一杯熱茶,向庭院裡的媽媽走去……
《盜墓筆記》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77字十年一瞬如滄海,誰人還逝藏海花—題記
《盜墓筆記》它確確實實就是一部網路小說,難登大雅之堂,但他在我心目中卻佔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整個故事的開端源於五十年前的血屍墓,隨著故事的發展,一連串的謎團顯現出來。老九門巨大的圈套,是一場無聲的硝煙,一切的一切,只源於人心的貪慾。貪慾讓人什麼事都乾的出來,如夢遊者一般敏感快速地做出各種反應,近乎瘋狂地做出喪盡天良的事。陰謀,伎倆,交織在人與人的交往之間。主人公吳邪的爺爺在他的筆記裡寫道: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吳邪,他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他不像另外一位主人公張起靈一樣,如神明一般。他普通得和我們沒什麼兩樣,起初我對他是有厭惡之感的,討厭他的敏感,討厭他的猶豫,討厭他的怯弱,但隨著閱讀的進展,我漸漸發現,正是這種種的缺點,使得他這個角色更真實。當風雨來臨時,他的毅力著實讓我吃了一驚,儘管他之後被環境所迫,不得不戴上不屬於他的面具,不得不捲入一場陰險的角逐,但他仍然保持著他的良知,面具之下,仍然是那個“天真無邪”。
有人欺騙他,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而有人欺騙他,則是為了保護他。巨大的謎團對吳邪的吸引力很大,也正是他的這種好奇心,使得他一步一步地走進這個深淵。吳邪的三叔—吳三省,深知這水太深,不是吳邪能淌的,為了讓他遠離這團黑霧,只能編出一個個故事,雖然最後還是讓吳邪識破了,但也讓人感慨:謊言背後,不一定全是陰險,也有可能是善意。
在這種環境之下,很多人一路行走一路懷疑,吳邪比書中的很多其他人物幸運就幸運在他找到了值得信任的人。吳邪,張起靈,王胖子—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世背景,不同的目標,不同的靈魂色彩,卻成了鐵三角,他們肯為朋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他們互相猜疑著,揣摩著,但當朋友遇險時卻能義無反顧地擋在其身前。鐵三角是什麼?是張起靈屢次在吳邪和胖子命懸一線的時候將他們解救出來,是吳邪千里規勸張起靈,是胖子不惜金錢幫吳邪涉險。
真正的友情是無所求的,它能使人們解讀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張起靈也曾說過自己是一個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但他卻從吳邪那裡找到了和世界唯一的聯絡。故事以張起靈替吳邪走進了青銅門結尾,十年之約,我相信吳邪不會忘記,只因為,他們是朋友。
故事的最後,仍然保留著很多謎團,我們很想推開青銅門,去看看“終極”是何物,解開這些謎團。交錯的時間和事件,被迷霧隔著的真相,幾股力量的博弈,無一讓人讀得直呼過癮;人心險惡,世態炎涼,與人性的真善美交織在一起,又讓人陷入沉思。
在我看來,人情冷暖和人之本性,是本書的經典之處,值得我們去好好品味。
小兔尋親記 篇8
童話作文 ,1082字小兔的媽媽因病去世了,這令小兔想起了以前和媽媽在一起生活的快樂時光;和媽媽一起玩捉迷藏;一起做家務……
這時,小兔突然想起了住在遠方的外公。小兔想:我一定要去找外公,並把媽媽去世的訊息告訴它。小兔收拾好行裝出發了。它飛快地跑著去動物車站坐車。車站好多人,好不容易,它終於坐上了去外公家的車。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終於到站了,小兔跳下車,去找它的外公。以前,小兔會去欣賞路邊的風景,可是現在,小兔沒有心情去看,因為它只顧著找外公。其它事它什麼也不管。小兔滿頭大汗,路上看到的動物也替它難受。
天色已晚,小兔打算找一個地方休息一會兒,明天再繼續找。
第二天,沒等雲雀開口唱歌,小兔馬上出發趕路。可是,它並沒有力氣去跳,它才想起來了:昨天沒有吃飯,所以沒有力氣。它連忙坐在樹墩上休息,從揹包裡拿出它的糧食---胡蘿蔔來吃。它吃得津津有味。吃飽了,有繼續找外公。小兔想:我一定找到外公的。
誰知,一陣霧噴過來,小兔迷迷糊糊地昏倒了,等到醒來後,發現自己在一個布袋裡,它想:肯定又是老虎抓走了我,我得想個辦法逃走,小兔從揹包裡拿出一把小刀,在布袋裡畫了一個圈,布袋劃破了一個洞,小兔成功地逃出來了。它撿來一些石頭,氣得老虎火昌三丈說:“這隻臭兔子,我居然被它玩了一次,下次再讓我看見它,我讓你吃不了兜著走。”而兔子卻逍遙快活地跳著去找外公。天色已晚,小兔一邊吃胡蘿蔔,一邊找地方休息。
第二天天剛亮,小兔背起它的小揹包,唱著歌,拍著手,蹦蹦跳跳地向前面跑去,覺得離外公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忽然,下起了一陣小雨,小兔拿出了一把雨傘,上面畫著圓點,撐起來像一朵花蘑菇。小兔聞到了大灰狼的味道,小兔開始抓腦袋了:怎麼才能擺脫這個可惡的大灰狼呢?它看了看花雨傘,想出了絕妙的計謀,它把花雨傘撐開放在草地上,自己躲在裡面,這樣的話,大灰狼看著這把雨傘就覺得是一朵蘑菇。小兔這樣做,果然沒被大灰狼發現。
小兔走著走著看到了一條小村子,它走了過去,看見了一位阿姨,小兔走了去問:“您好,怎樣稱呼您?”這位阿姨說:“你就叫我馬大嬸,小姑娘。”馬大嬸的人很好,又請它吃東西,又給它玩具,還讓它拿了一些東西放進揹包裡。可是天已經很晚了,它先住在馬大嬸家,第二天再走。
第二天一早,小兔告別馬大嬸,繼續出發,一路上小鳥為它歡唱,小花向它點頭,好像祝賀它快點找到外公。遠處有一間小屋,它敲了敲門,一隻長著鬍子的老兔走出來,一看就是外公,小兔終於找到了遠方的外公,它把媽媽去世的訊息告訴外公外婆,它們都非常難過傷心。
為了讓小兔過得快樂,外公讓小兔留下來。從此,小兔和外公、外婆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尋菇記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61字“採蘑菇的小姑娘……”聽著這首熟悉的歌曲,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
那是一個下午,爸爸帶我去爬梅花山。我們來到山腳下,放眼望去,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木,青翠欲滴。順著階梯往上走,兩旁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花草,五彩繽紛,芳香撲鼻。不僅是我沉醉在這迷人的美景中,就連漂亮的蝴蝶姑娘也被吸引了,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為梅花山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走著走著,我腦海中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我對爸爸說:“我們來一次找蘑菇比賽吧?”爸爸爽快地答應了。我便睜大眼睛,仔仔細細地尋找著,不放過任何一個地方。不一會兒,我就發現了一個奇特的蘑菇,它不是我們常吃的香菇,而是外表金黃、全身呈橢圓形的菇,就像是哪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地上的麵包。我便給它取名為“麵包菌”。過了不久,爸爸也發現了一種蘑菇。這種蘑菇像一把黃色的小雨傘,很漂亮。爸爸給它取名為“金傘菇”。這回我們打成了平手。
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一個小山坡,這裡長著一棵非常古老的大樹。它的樹幹很粗,得有幾個人合抱,才能把它抱住。大樹的枝葉也非常茂密,像一把綠色的大傘,幫路人遮風擋雨。我正為大樹的高大而感嘆,這時,爸爸大叫了一聲:“川川,快看!這裡有蘑菇。”我順著爸爸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果然有幾個像猴頭菇一樣的蘑菇,可我們都不確定是不是。不過發現了這種菇,爸爸還是很高興。這次是爸爸領先了。
我不服輸,便加快腳步往前走,“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我又發現了另一種蘑菇。它全身雪白,圓圓的頭上長著許多小點,莖很粗壯,我把它命名為“雪菇”。我們的比分又平了。最後,在一棵樹下,我又發現了一種紅色的蘑菇,它的頭部是平的,腳比較短,我給它取名“紅菇”。於是我又領先了,心裡美滋滋的。
當火紅的夕陽在天邊慢慢降落時,我們便下山了。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我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風景,而且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蘑菇。
尋楚記 篇10
高二作文 ,699字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然而楚霸王項羽敗了,能否有捲土重來的時候呢?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劉邦小人也,此人不除必為天下憂。臣言:“霸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您要三思啊!君子云:大行不顧細灌,大禮不辭小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於是霸王三思而行,後上船而去。霸王曰:“汝何往?”臣言:“吾正上課矣,聽師言霸王有難,急於星火,遂急於見周公,正所謂‘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臣豈能無視之。”
過烏江,至其家。霸王冼心革面從新做人,終於感動平民,加之又有吾相助,霸王贏得民心。孟子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劉邦稱王以來,自視清高,好美姬,內施獨裁專政,使得國內人心惶惶,賢才皆叛之。正如吾所言:“與小人共度,僅能與其奪天下,卻不能與其共富貴。”賢才周遊四處得知霸王未死且在其鄉重振旗鼓並倍得人心,便紛紛前來投奔。霸王聽吾言一一接納,善待之。正所謂養兵千日,用於一時,況其非常之人。
三年後,時機成熟。此時不入中原更待何時。於是霸王率軍百萬,直入中原。平民紛紛迎之,當是時,吾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劉邦軍內人心惶惶,劉邦急招眾臣商議對策。因賢才皆去之,其奈何也?天時、地利、人和,霸王應有盡有,不費吹灰之力,便克劉邦。眾百姓閤家歡慶。
霸王與吾正在慶功宴上,霸王曰:“吾無汝無以至今日,兄弟吾敬你一杯!”吾言:“奪江山難,持江山更難矣!要得民心,安民心啊!望吾王務必聽臣微志。”
正當我陶醉醉於美酒佳人之中時,一切都不見了,唉!往往美好時光就如白駒過隙,而這也只是南軻一夢罷了。
成長筆記 篇11
國一作文 ,675字我,一個平凡的我,卻有著不平凡的身份。我雖然不那些富家小姐,可卻有人把我看成一個至高無上的人—父母。在他們的眼裡,我是他們的掌上明珠,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女兒。同樣,除了我們真正的父母外,還有的是我們的老師,在他們眼裡,我是一棵幼苗,在他們精心的培養之下,我茁壯成長。
聽媽媽說:“出生的你呀,一隻小鴨子那麼小,親戚都勸我不要你了,怕你長不大。但是,我還是捨不得你,一直和你爸爸精心地照顧你。幸好,你現在已經那麼大了,這總算是一種安慰啊……”聽了媽媽這麼說,我真有點慚愧。
雖然我已經13歲了,但我還是像小孩子一樣,依樣還依賴著父母。記得那一次:我看到了媽媽在廚房裡煮菜,對於一個沒有做過飯的我也想幫媽媽做。於是好奇心驅使著我,我走到媽媽旁邊說:“媽媽,讓我幫你吧!”媽媽欣慰地點了點頭。我根據媽媽的吩咐去炒菜,先把油放進鍋裡,再小心翼翼地把菜放進鍋裡,突然,不小心被油彈到了手上,我不由得大喊了一聲:“啊!”那時,媽媽正切著東西,聽到我這麼一叫,她也被嚇壞了,急忙跑到我眼前,而在她跑到我眼前的一剎間,那把菜刀從她手裡掉下來,狠狠地掉到了媽媽的腳裡,幸好那時媽媽穿著運動鞋,傷得不太嚴重。但她還忍著痛,腳慢慢地挪動著她的身體,拿了藥油幫我擦,但正在這感動的一刻,她站不住了,從我眼前跌倒,我再一次不由地說著:“媽,媽……”頓時,我的眼眶裡流出了一滴滴傷心而又感動的眼淚。去醫院後,媽媽笑著對我說:“幸好你沒事……”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我也一天一天地健康成長。或許,我的樣子也一天天地變化,知識也一天天增多,但我對父母老師的感恩永遠都不變。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脫書印象 篇12
日記 ,1087字在說《烏合之眾》的具體內容之前先談談我的讀書觀。
一、讀書的“整體觀”
脫書談書,有時難免流於流水賬。
但是我以為,這是掌握一部作品的很有效的一個方法。
至少對於我目前的狀態而言,這是一句實話,也是一句無奈之肺腑之言。
原因很簡單,我沒有辦法記住書中的很多細節。有時候,讀完一本書,留在心中的僅僅是一個觀念,甚至只是一個概念、一種感覺。
這和我的學養不足很有關係。
但是這也有好處,有的時候,脫開細節,方成其本質。
本質是什麼,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的一般做法有本質主義,也有非本質主義的。而介入問題的研究,有的時候需要的是非本質主義的精神。即,把本質當作灰箱,著手研究具體問題。
這裡可以先提一句,我比較認同所謂“結構主義”的思路和“解構主義”的思路。
二、烏合之眾與社會心理學
有一個詞,叫“群氓”,這裡不取其極端化的意義,而僅取其“群眾”的釋義。
個人第一次面對“群氓”這個詞的時候,從中讀出了精英論的論調。的確,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筆者帶有一種把自我與大眾區隔開來的精英式的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但誰能保證自己不是在五十步笑百步呢。
群氓與精英,看似是對立的兩個方面,實際是一體兩面的。
精英論,在我的語彙體系中,第一次拿出來用,是在交大讀本科的時候,討論治理者的構成問題的時候被拿來使用的。
即,國家究竟是應當交給精英來治理,還是應當交給大眾。目前的一個比較通行的解決辦法是“代議制民主”。
說完我探討“群氓”的來由,下面開始說一說個人對於社會心理學的認識。
社會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在心理學領域是成對出現的一組概念。
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是一定社會情境下的人格穩定性;而社會心理學大體研究的是特定人格特質下的人在社會情境中的反應機制。
看起來,像是邏輯上的一個巢狀結構。
所以,很多時候,個人認為,單單研究一者,容易失之偏頗。當然這裡涉及到【科學哲學】的問題,老馬會在閱讀一定資料的基礎上,為大家分享我的心得的。
以上論述了社會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的關係問題。
說到社會心理學,不得不提到社會。
勒龐這裡的“社會”,還是比較中觀意義上的了。
這也是許多人讀了《烏合之眾》之後對作者勒龐抱有微詞的一個源頭。囿於勒龐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一些結論在某些人看來會有些失之偏頗。好比當下的人評價馬克思一樣,也要有所辯證地看待。實際上,馬克思本人,就十分反對靜態地看待問題。
勒龐對群體的洞察是:群體會使人趨於愚昧。
當然,這只是我很粗淺的一個概括。接下來對書籍的詳細解讀,將和大家一起看看,勒龐是如何將這個論點逐步展開的。
筆者打算考察出勒龐書寫這本書時的草蛇灰線,再作辯證看待。
尋找記憶中的冰糖葫蘆 篇13
高三作文 ,780字有首歌是這樣唱的:“都說冰糖葫蘆兒酸,可酸裡面它裹著那甜:都說冰糖葫蘆兒甜,有可甜裡面它裹著那酸┄”是啊,生活就像一串串冰糖葫蘆;把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快樂和悲傷的事一顆一顆串了起來,串成了我們的記憶。而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甜是甜,那時的酸也是甜。
尋找記憶中的冰糖葫蘆,不是要我們沉浸在回憶中,不是要我們不去面對現實、嚮往未來;而是要我們去尋找記憶中的寶貝,為今天,也為將來。記憶的冰糖葫蘆,串起了我們成功的喜悅、失敗的哀傷、溫馨的親情、真摯的友情;它串起了我們善良的或錯誤的言行;它串起了我們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它串起了我們對錯誤的認識和對善良的嚮往┄它告訴我們該如何完善自己,使我們做得更好。
我們熟識的張海迪,一個原本記憶中滿是悲傷的女子,成為了一位成功的女作家,同時也成為了我們生活的楷模。正是因為她記憶中的悲傷,讓她明白:不能沉淪下去,只有振作、樂觀的面對生活,記憶才會充滿陽光,人生才能藉助陽光而燦爛。她的頑強、她的發憤、她的不屈不撓、她的持之以恆成就了現在的她,為她的生活串起了一串串甜甜的冰糖葫蘆,而那記憶深處的酸卻變得愈久愈甜。
沒有什麼比我們的記憶更有價值,沒有什麼比我們自己的那一串串冰糖葫蘆更值得去尋找!
那一串串冰糖葫蘆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生活最簡練最真實的體現。當我們獨自品嚐記憶的糖葫蘆時,我們得意洋洋。不用迴避,不用顧及別人的眼光。因為我們要憑藉記憶去成長,像蠶一樣蛻皮,蛻下我們曾經的無知。我們要長大,那不僅是身體的成長,那更是我們心靈趨向成熟和善良。
讓我們去尋找記憶中的冰糖葫蘆,讓我們在記憶的歡笑和淚水中成長,讓我們在記憶的經驗和教訓中昇華。當我們品嚐了那記憶的冰糖葫蘆,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滋潤,我們會嚐到那酸酸甜甜,那是幸福的滋味!我們會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善良。
“都說冰糖葫蘆兒酸,可酸裡面它裹著那甜……”
尋春記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5字公路兩邊的油菜花如點燈似的競相綻放,一盞燃過一盞,透亮的金黃的花瓣在田野中搖曳。只聽見耳邊一浪高過一浪的歌聲在車中迴響,我們放下一週的疲憊,去尋找快樂,尋找春天。
近了,近了……高聳的寺廟就在眼前。車子緩緩的停下,同學們一個一個魚貫而出,呼吸著大自然的清新。放下沉重的揹包,歡樂的笑聲隨著春風跑遠。我們一行人順著棵棵綠柳向著珍珠泉緩緩走去。一路上,有寺中的僧人,有賣東西的小販的吆喝聲,還有來自其它學校的學生……原本有些寂靜的街道,霎時間熱鬧起來。三月的輕風拂起耳邊的亂髮,更為我們平添了一股輕鬆、涼爽。向前眺望,一座石橋橫跨珍珠泉上,明媚的春光灑在橋身上,使原本僵硬的線條變得柔美,使原本佈滿青苔的橋身增添了一絲韻味。湖岸上擊掌聲不絕於耳,我快步走向湖邊,只見清澈見底的湖面上如一顆顆珍珠似的水泡咕咕的冒了出來,我們都不覺感到驚奇,也帶著期待拍起掌來。
轉眼間,已到了正午時分。老師和我們靠著湖邊坐了下來,我們團團圍坐,餐布上的食品看著就讓人大飽眼福、垂涎欲滴。同學們有的拿著薯片,把腮幫子塞得鼓鼓的;有的則是用手在半空中比劃著,講著碰到的新奇的故事;有的拿著相機“不懷好意”地拍下我們的吃相,稍不留神,就會被他們偷襲。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忘記了煩惱。老師也放下了她作為班主任的威嚴,儼然融入了其中,“師生”之間的屏障好像不復存在了,彼此間成了可以隨時開懷暢談的好友。這是不是我們師生間的春天呢?
美好的時光總是很短暫,集合的時間到了。我們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一行人走在通往寺門的路上,幾絲陽光灑在我們談笑、打鬧的身影上,把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擁有一份不含雜質的友誼——讀《盜墓筆記》有感 篇15
讀後感 ,672字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盜墓筆記》,他讓我的感觸十分大。
裡面的主角—吳邪、張起靈和胖爺,因為一種巧合而走到了一起,在經歷了七星魯王宮、西沙海底墓、秦嶺神樹、雲頂天宮、蛇沼鬼城、陰山古樓、張家古樓等種種困難也考驗之後,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和自己該去的地方。建立了一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珍貴感情。
他們只是故事中的虛擬人物,卻擁有著一種我們渴望得到的,卻得不到的東西。他們可以為了朋友而放棄自己原本的目的,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為朋友保駕護航,能夠義無反顧地去拯救他人。那一種可貴的,卻難以得到的東西—友誼,一直在他們的心中,無論是吳邪千里追蹤規勸張起靈,還是胖子不圖金錢幫助吳邪涉險,還是張起靈解救他們兩人,而讓自己身陷危險。
他們的友誼是多麼地可貴啊!試問: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夠像鐵三角(吳邪、胖爺、張起靈)一樣,擁有一份不含雜質的友誼!現實生活中,能夠像鐵三角一樣,為了拼盡全力、拋棄一切。像這樣的人,也許十個指頭都能數得出來。許多人交朋友,絕大部分都是有目的性的,至少寥寥可數的人是真心的,而你卻從來都是忽略哪些想與你真心交朋友的人無視,去找那些有目的性的人。而那些人,也許是貪圖你的財產,一拿你完的財產,就六親不認,離你而去;也許,別人與你交朋友是為了接近他人;有也許別人只是騙取你的真心,一旦離你而去,你就萬分傷心。
因為讀過《盜墓筆記》,我才知道友誼是多麼的可貴,是多麼的難得,不是一一兩句話,就可以把友誼甩在腦後。就像長白山長白山,明知道找不到張起靈,但他還是要去,因為那裡有朋友,有希望,有溫暖。
讀書筆記高中鴻門宴 篇16
讀後感 ,10937字【篇一:小議項羽】
很久以前,西楚霸王項羽已經在我心中樹立了英雄的形象,而當我學習了《鴻門宴》後,他那遠去的頂天立地的背影彷彿更高大了。
他是一位英雄,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身歷七十餘戰,攻無不克;起兵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他的英勇是無人企及的神話,憑著“擋我者死”的豪邁,手握長劍馳騁沙場,哪怕是在幾千年後,我仍然感到他無人能及的英勇。面對四面楚歌,面對美人自刎在懷,面對兵荒馬亂,他沒有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而是懷著震驚天地的英雄本色,自刎烏江。幾千年來,無數人為他的死而惋惜,但依我看來,他死得有尊嚴,那才是他的氣概,他的本色,儘管生命之花枯萎了,但是花香永世留芳。更何況,他本身就是一個英雄,無論是生的那一刻,還是死的那一瞬,所以當他死的時候,便戰勝了劉邦,也戰勝了所有世俗的目光。
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不要無稽地將項羽與劉邦相比。
“豎子不足與謀!”范增如是說。當楚強漢弱之時,誅劉邦之機會何止千萬。然而你沒有。“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說你沽名釣譽,我沒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率真與誠信。“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你直言不諱。本把劉邦於兄弟般看待,殊不知劉邦有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你擁有的是英雄氣概與寶刀大馬,但卻難以戰勝猥瑣劉邦的丟誠棄信與忘恩負義。寫到這裡,我不禁仰天長嘆,唉!然而劉邦不足以與你相比,也不能與你相比。劉邦是君主,一位很工心計善於用將的君主;而項羽,是英雄!一位轟轟烈烈地活著,轟轟烈烈地死去的英雄。因為角色的不同,所以根本沒有可比性,也根本不能相比。而那些一路盲目地貶項揚劉的人恰恰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請將所有對項羽的貶低與汙辱帶走吧。
總的來說,項羽是一位英雄,一位不朽的英雄。
【篇二:冷豔的虞美人】
虞美人,好美的詞牌名,可惜她卻美得冷豔,這冷豔的花讓我想起了霸王別姬。
垓下一戰,豔絕古今,那種豔麗是霸王淚美人血、楚地將士的英魂鑄就的。霸王悲歌,將士垂淚,虞姬自刎,這種恩愛互酬,這種情義相融,在劉邦和呂后身上絕不可能出現。項羽擁有這些就足夠,他雖敗猶榮,於是這血淚之地後來長出了一種極其豔美的花—世人稱之為虞美人。
青衫落盡聲聲嘆,融化得了冰雪,卻喚不回已逝的人。項羽的死是千古的絕唱,譜寫出一首屬於他自己的樂章,他的死是千古的爭辯,軟弱與勇敢,完全相反的詞,卻出現在項羽的身上。他的死是“劉邦式”成功者所不屑的。他的死讓痛恨“劉邦式”成功者的清高者所憐憫。事過千年,我們怎麼可以用我們的情感去猜測他的心,又怎麼能妄言他的喜與悲?到底他的死是喜是悲,是解脫還是壓抑,我們又何從得知?誰又可窺視一個已死千年之久的人的內心?只知道,項羽以自己的本色,在這不盡的長河中留下自己悲壯的一舉,更為我們留下千年的疑惑與千年的感慨。
把項羽的成敗放一邊吧!我從虞美人的詞中看到好多項羽的影子,有愛情,有江山,有纏綿悱惻,也有豪言壯語!所以說虞美人入詞也有一種豔,有一種悽婉,如虞姬在霸王面前舞劍作別,依依戀戀……
像南唐李後主李煜的一首虞美人堪稱絕響—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用自己一生的經歷在臨終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用亡國之痛換來詞家絕唱,他不再軟弱,而是覺得愁似江水,恨比天高,這種恨無處發洩使他覺得生無可戀,最後無奈地奮戈一擊,為他屈辱的人生抹上一層血樣的色彩。他誠然是個失敗者,卻也是個成功者,這點像極了項羽,死又何妨?
有納蘭詞中的一首虞美人—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在納蘭容若的這首虞美人中我也看到了項羽和虞姬愛情的影子。我所愛的,正是最後一句“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當納蘭想起當年和她一起在燈前學字的情景,往事歷歷在目,其實他又何曾薄情呢?項羽與納蘭二者可謂相映成趣啊!
然長逝的英雄們,看得見開始,卻猜不到結局,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
【篇三:一曲哀婉的英雄暮歌作文】
八年征戰,他,在沙場上肆意揮灑自己的萬丈豪情,一個怒目,一聲呵斥,造就了一個時代的霸王。今夜,四面楚歌,昔日的霸王在軍帳中慷慨悲歌,英雄無奈,流下男兒淚。他並不孤獨,在他痛飲悲歌之際,虞姬,在他身邊抱著琵琶輕輕彈唱,內心早已如眼前的江山一樣,支離破碎……
“虞兮虞兮奈若何”,短短的七個字,虞姬又怎會不知大王的不捨與內疚呢?昔日你叱吒風雲,是妾心中的英雄;今日楚軍氣數已盡,江山落入他人手中,大王大勢已去,雖已不是一方霸主,但還是妾心中的英雄。於是她輕撫琵琶,和聲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往事歷歷在目,虞姬本是一名歌姬,再出色,也只是萬花叢中的一朵,什麼時候才能遇到真正欣賞自己的人?
也許這就是命運吧,誰也沒想到正是這名歌姬,接到刺殺敵人項羽的任務。兩人的相知就在這一場驚險的刺殺中開始,在虞姬眼中,項羽是個真英雄,也只有他,能用心欣賞自己,這也是一個歌姬夢寐以求的,於是,她放下武器,望著眼前的君王,不忍殺之,願當他的紅顏知己。如今,江山不復,楚,註定要被滅亡,今生能有幸在大王身旁排憂解難,能聽到大王深情的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對虞姬來說,足矣。於是她拔劍自殺,斬斷所有的不捨與回憶,倒在英雄的懷中,含笑而去……
純潔的愛在亂世中是罕見的,但亂世裡又能出現多少個虞姬呢?義,不是男子的專利,在她完全能夠逃跑,以她的姿色和才情轉投他人懷抱,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時,她不動聲色地拔劍自殺,向後人詮釋了女子的“義”。她悲,因眼前的英雄走入末路;她喜,因自己今生只做他的虞姬。
如果說虞姬是亂世中不被汙染的一朵芙蓉,一點也不為過。戰爭能使人變得麻木,人性、道德觀也會經受巨大的考驗。楚軍部將呂馬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見風使舵,背向項羽,其小人之為實在可恥,還不及一個柔弱女子。我欣賞虞姬,因她對愛情的忠貞,因她對名利的鄙視,因她的有情有義!
每每看到“霸王別姬”這一幕,內心都會被虞姬的勇敢深深打動。虞姬這個形象儘管已被舞臺上的演員演繹過無數遍,但她的故事,仍能穿透歷史的隧道,傳唱至今。
“虞兮虞兮奈若何”,啊!有你這一句,足矣,我已得到太多的恩寵,太多的幸福,今夜,就算有再多的不捨,我也願意放下。籍,若來世能做你手中捧著的落英、圍繞你飛舞的彩蝶,也就夠了……
【篇四:生死小議】
生與死,是太極上的陰與陽,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與死,這一對孿生兄弟,一直困擾著千百年來的哲學家們。生還是死,這是一個問題。
死,在人們眼中,一直是個可怕的字,因為人的天性是貪婪的—就像小孩在遊樂場關門時不願離開。不同的是,遊樂場明天還可以來。死,對於人來說就是遊戲結束了,是無可挽回的悲劇。可能世上真的有靈魂和輪迴,那又怎樣?已再也回不到曾經的世界了。回去,也只能是面對那陌生的面孔與風景了。
黃毛小孩為成績自由落體,年輕女人為情輕生,中年男人為生意墜落。現在社會進步了,但很多人的思想卻沒有轉過彎來。是誰去維繫他們的存在?一群匆匆過客罷了。他們不願意相信那些真真切切,值得依靠的人或物。寧可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匆匆過客,只因他們看上去更美一點。待到它們離開,繩子也“啪”的一聲斷了,掉下去,以最難看的樣子告別人世。
從這不難理解,為何現在人們都會厭倦跳樓者—大多都不值得同情!然而,有的卻真是無奈的控訴:當你的勞動白費了,連回家的錢也沒有了,你會怎樣?當你飽受欺凌卻又上告無門,你會怎樣?他們什麼都不要,只要人間公道。但他們都是弱者,無力與這個社會進行抗爭,惟有以死抗爭。然而,一個生命消失,不會影響GDP,一個家庭毀了,可以成為飯後的談資,地球依然會繼續轉。猶如炸彈爆炸一般,他們結束了生命,炸傷了愛人。而別人看完那沖天火光以後,回家吃飯。
除上述的兩種外,“自殺”還有其他型別,然而卻不太一樣:當子彈向你飛來,他義無反顧地為你擋著;在手術檯上連續十幾個小時,才偷偷走出來吞下不可缺的藥片以止痛;堅持真理的所在,任憑“神聖”的火焰將自己燒焦。為什麼?因為他們有要守護的東西—就算付出生命也執迷不悟。值得守護的,可能是一朵花,一個人,一個國家乃至真理。就是他們,在你心中佔了最重要的位置;沒有他們,生命永遠缺了一塊,怎樣也補不會來。死就是你給他們最後的惠贈與愛。或許你的墳墓沒有鑲金邊的大理石,但卻有一束純白的花朵,帶著體溫放在你的墓前。
人人都說自殺會下地獄。其實,有的人應該上天堂的。
死,固然是難以捉摸的。但是生,也好像並非一件易事。死了,一切都終結,什麼也不用管了—起碼失去管的機會和能力了。但是生,卻要繼續走下去,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未知。
有的生是一種貪婪,因為他們放不開人間的利益,他們還要很多的錢,很多的女人,所以在抉擇面前,他們投靠了敵人,對昔日的戰友開槍,刺傷昨日的夥伴。然後踏著屍體組成的墊腳石,拿下一個個血紅的金幣。這樣的人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代都會存在。他們是歷史的汙點。歷史的洪流翻卷起來,最先抹去的總是他們。
然而有的生,卻是一種不捨與信念的追求。想當年文革時期,當你過年珍藏的古籍書畫,精心創作的作品被毀於一旦,站在臺上接受無邊無際的謾罵,下放農村甚至囚禁數十年時,你是否想一死了之?然而,有的人卻勇敢地堅持了下來,因為他看見了窗外的葵花,牆邊的幼苗以及飛行的蒼鷹,因為不捨得生命中的感動,所以他們不願意離開。同樣是放不下,有的如此醜惡,有的如此美麗。
不僅是感動,不捨得的還有理想。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可以拋棄除了生命以外的一切,只為了追逐。想當初,司馬遷是怎樣挺過那天大的恥辱的?還不是為了內心的一個執著的追求—一定要完成《史記》。我不能這麼快就死,因為我還有未完成的心願。想司馬遷完成《史記》之時,那種願望完成的滿足感足以令他死而無憾了。當你撐過暴風雨以後,看見的彼岸,那就是你一直堅持下去的理由。生命的旅途,對於有志者來說,就是理想的征程:我一定會到達的!
生與死,我已經說得太多了,但卻是十分浮淺的一種談論,因為沒有真切地體驗過。真正地去探索,方能理解,否則也只能像我那樣在這裡泛泛其談。畢竟要知肉味必須親自嘗。
生與死,的確是一個難解問題。
【篇五:永遠的項王】
孤山蒼涼,殘陽如血……
楚王的軍隊被漢軍團團圍困,夜深人靜,四面楚歌。帳中的項王眼中滿是深沉,面色凝重,或許他想到少年時滿懷壯志,欲取秦始皇帝而代之;或許他想到盛年時叱吒風雲,疆場飛揚;也或許他想到了江東的父老鄉親,更或許他心懷天下,想到了蒼生百姓……
楚歌環繞,孤寂悲涼。項王端坐,美人相伴。多情善良的項王,該如何處置虞姬?
張愛玲的《霸王別姬》中,虞姬勸說項王獨自離去,項王拒絕了,他對虞姬說:“你留在這裡等漢軍抓了你獻給劉邦吧!”虞姬泣之,從容赴死。項羽為了虞姬,想讓她活,虞姬為了項羽,卻自盡了。即使只是一個遙遠的故事,他們的感情和大義卻近在眼前!
失去了虞姬的項羽,或許更將生死看淡了,但他突出重圍,到了烏江邊,又或許他是想活下來的!該怎麼選擇?生還是死?正如莎士比亞說的:“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這個問題擺在項羽面前時,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氣,他到底是打算英勇赴死,伴隨著他的虞姬而去,還是屈辱偷生,東山再起?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他選擇了死!轟轟烈烈的死。
“人要活著,但有時為了更好的活著,卻不得不去死!”
結束了,終於結束了,他是一個悲劇,更是一個英雄!
他不知道,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他不知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他不知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但是,他知道自己是一個威武不能屈的人,是一個視尊嚴重於生命的人。他無法面對寄予他厚望的江東父老,無法面對愛他、一直陪伴著他不離不棄的虞姬,於是,他選擇了從容就義。
項羽啊項羽,你鴻門宴放走了劉邦,體現你的仁;臨死也要保護你的馬,體現你的不忍;最後還給了一個背叛自己的人好處而不殺他,體現你的善。你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本應勝利卻失敗的悲劇英雄。你手握重兵卻失去了天下。但或許你是一個本應失敗卻勝利的人。因為你的性格註定你會失敗,但你又是作為一個英雄而名垂千古。
瑟瑟的秋風如悲涼的號角刮過同樣透著一絲瑟瑟和哀傷的江。它是蒼老的,風雨的沖刷已經洗去了當年的輝煌,在寂靜之中,甚至有些蒼白,但刀光劍影的戰場和金戈鐵馬的歲月將永遠存在於我們的心裡,如同你—永遠的項王!
平平淡淡的生,轟轟烈烈的死,這便是你的氣質!
【篇六:項羽,我心中的英雄】
項羽,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會永遠在天地之間迴響,會永遠在史書上散發光芒。他的事蹟會被後人傳誦,他的精神會在天地間蕩存。他給我們留下的,是真正i示意,項王默然不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擋劍時,項王明知如此,也視而不見。因為項羽光明磊落,他寧願在戰場上打敗劉邦,也不願意在私底下做小動作。也許有人會惋惜,“一失足成千古恨”,項羽錯失了殺劉邦的好機會,導致後來命喪烏江,但我仍然欣賞他。
真正的大將風範,就要有坦蕩的胸懷。
雖然四面楚歌,但項羽並沒有放棄突圍的希望,帶領部下八百餘騎,趁著夜色突破包圍。被重重包圍後,項羽命令部下下馬,一人擊殺數百人,身上亦有十餘處創傷。遇到以前的叛將,要拿他的頭顱去領賞,他就輕蔑地說:“我給你這一點好處吧!”,堅決地自刎而死。這一刀,結束了一位英雄的生命,卻締造了一個英雄的傳奇。在烏江邊,本來可由漁夫搭渡過江,但項羽堅決不渡,他自認為愧對江東父老,愧對江東子弟,選擇了悲壯地犧牲。“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從此,烏江邊多了一則佳話,讓後人傳誦至今。一身浩然正氣讓人折服。
真正的大將風範,就要有這樣的骨氣。
擁有遠大的志向,無人可比的霸氣,坦蕩的胸懷,還有那錚錚鐵骨,這就是項羽。
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篇七:將相本無主,能者為之】
將相本無主,能者為之。
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
所以就算讀了《鴻門宴》,瞭解了西楚霸王不平凡的一生,我的欣賞還是固執地偏向了那個真小人劉邦。
也許很多人都覺得項羽的一生太可惜。如果他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也就不會落得范增預言的結果;如果他選擇回江東捲土重來,那麼楚漢之爭也許又是另一番光景。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的確,項羽是史上最強的武將,少時便力能扛鼎,隻身戰百人,而後以少勝多的鉅鹿之戰更使他譽滿天下名傳千古。這說明他擁有稱王稱帝的能力,也具備應有的智慧和魄力,但他缺少的恰恰是最重要的—為人君王的素質。
再看劉邦,破秦並非主力;集56萬大軍攻打彭城,面對項羽3萬人馬還是佔不了上風;毀鴻溝之約出奇兵依舊不敵項羽;最後還是借了他人的力量才把項羽逼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無論過程如何,他最終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項羽能於戰場上統籌全域性,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而劉邦謀不如蕭何,兵不如韓信,但他能擁有這些人才,並加以善用,這才是他成功的關鍵。
有人說劉邦是小人,為人奸詐多疑,如若不然也逃不脫鴻門宴上的危機。其實,這些不過是常人之態,在君王身上放大了而已。
君王多疑是必須的,他們要保護自己,所以他們不會相信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其實項羽也有疑人之心,不然范增也不會離開,只是他沒有把握好度。劉邦在用人方面幾乎人人都疑,但他並不表現出來,而是不露痕跡地暗自觀察,另一方面又知人善任,從善如流,極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手下將相的能力。
劉邦還有一點值得稱道,那就是隱忍。如果他像項羽那般剛烈,那麼楚漢之爭也就不用四年了,在他退守關中時就應該拔劍自刎。但是,他忍了,他在項羽的成功下忍了。我想他自己都無法確定能否打敗項羽,但他做了,而且做到了。他忍耐著積蓄力量,他從來沒有放棄對關外萬千沃土的憧憬,所以,他贏了。
項羽呢,他太在乎自己的自尊心,不選擇臥薪嚐膽捲土重來,而是自刎於烏江亭,所以只給歷史留下了一段遺憾。項羽如果有越王勾踐那般隱忍,那麼劉邦的天下也不會坐得那麼安穩。
讀完《鴻門宴》,都說項羽心無城府,單純簡單;劉邦則是小人一個。要知道沒有哪一個皇帝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君子在政治的漩渦中是無法生存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朱元璋的三大案;雍正少時八王奪嫡……君王之道向來違背常理,凶險異常,由此看來歷史的選擇總是沒有錯的。
身為帝王,有榮華富貴等等一切讓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但也有身在高位的孤寒。他們選擇了帝位,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所以我們不能只著眼於項羽令人惋惜的一生,劉邦所選擇的是一條更為艱苦更為偉大的路,就是他開創了漢王朝。
王侯將相本無主,能者為之。歷史選擇了劉邦,劉邦造就了歷史。
【篇八:一代梟雄—項羽】
每每讀項羽的傳記,我都會想起這樣一首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征戰之苦於我們這些坐在明亮教室裡捧著書讀的學子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通過上面這首小詩,我們卻可以感受到那位“醉臥沙場”的將士的豁達情懷,有時想象著他的醉態,也會讓人發笑。
似乎每位馳騁沙場的英雄都會有這樣的性_目,別人已經不敢多言了:這樣的一個人哪,他註定是一位跨時代的英雄。
但項羽,他與那些喊打喊殺的粗魯漢子又是不一樣的。古人有云:自古紅顏多禍水。江山與美人,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可我們的“西楚霸王”卻與眾不同,他是兩樣兼得的驕子。他的愛人虞姬就像他的烏騅馬一樣,跟著他出生入死,這也可成為一段佳話。
但他們的愛情被傳誦卻更是因為一首詩:
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
但願化為江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
海般深的情意,寥寥數語便傳達出來了。這詩的作者並不是什麼著名詩人,也不是虞姬:只是清代的一個落泊才子,他用虞姬的口吻,細膩的語言寫給項王的。
可見,項羽之死給後人帶來了怎樣的震撼。
項羽自刎時正值壯年,正是男子漢建功立業的機會:中原雖敗,但以項羽的戰鬥能力也並不是“勢難回”的:為什麼他固執地不肯過江東呢?
答案無人知曉,有的只是我們的猜測。
我想,人生就是不斷地選擇與捨棄的過程:霸王在生與死之間選擇了後者,雖是令人惋惜,但也並非沒有道理。
試想,一個人要經過怎樣的努力才可以做到項羽這樣的功業?項羽英雄的一生也可以說走得很遠了。而且,他的不忍最終竟演變成了劉邦對他的窮追猛打,以他那胸無城府的心來說,可算是被社會的黑暗,人性的殘酷狠狠地抽了一鞭。雖然他的心並沒有那麼軟弱,但他的自尊心就是他的致命傷,他也許無法原諒自己的過失,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終於,劍鋒一閃,英雄長眠。
餘秋雨的《聽聽那冷雨》中有一段話:
一位英雄,經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額頭是水成岩削成還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廈門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與記憶等長,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的與窗子裡等他回去,讓晚餐後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前世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多少的英雄,最終還是歸於平凡:回眸歷史,只有西楚霸王的舉劍的一瞬最為難忘。
也許,項羽生命的戛然而止,才是他奇蹟的一生的最完美的休止符。
【篇九:義—《鴻門宴》讀書筆記】
歷史,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一個我似懂非懂的名詞,引領我在摸索中理清繁雜的過去。
項羽,秦末農民起義將軍,一個我不明白的西楚霸王。在《鴻門宴》中,我找到了思考的根據,然後思緒隨司馬遷的敘述漫延開來。
沒有人能逃過歷史的審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過去沽名釣譽,剛愎自用,胸無城府的項羽變得越來越可愛,越來越單純,因為他留下的不是開元盛世之類的權力象徵,而是一種精神,一種穿透時間與空間的正義精神。項羽曾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如此堅決的目標,如此熾熱的怒火是一晚的時間能改變,能減退的嗎?項羽不攻打劉邦的很大可能是項伯的原因,是項伯的“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在權力與正義的鬥爭中,項羽選擇了正義。這是困難的抉擇,為王的不會選擇正義,選擇了正義的便不能為王,所以項羽在權利上失敗了,卻在人性中成功了。
那是一場悲壯的戰爭,一隻代表著英雄精神和高貴感的豹和一群代表著權欲和利慾的粗鄙的狼展開激烈的撕鬥。豹的失敗不是因為狼的強大,而是因為正義,因為在那個時代,正義被踐踏,被捨棄。同時,一群平庸的羊會蜂擁而上,去奪取,侵佔食物,準備回去邀賞。而在不久之前,他們是不敢看那隻豹的眼睛的,項羽的失敗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豹的時代失敗後,取而代之的便是羊與狼的時代,但那狼逐漸退化,退化為狗,走狗。
戰爭中,一方的勝利並不意味著另一方的失敗,因為正義的人只能被毀滅,而不會被打敗。同樣,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決不能因為權欲和利慾而拋棄人性中的善,那樣只會使自己退化,得不償失。我們不妨純真,不妨追求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精神高度,那樣才真正開始。要不然待生命快要結束了,我們的價值體系還未形成,人生還只是一片塵埃。
起初對項羽的打抱不平的憤懣在閱讀《鴻門宴》的過程中逐漸消減,反而多了更多的敬佩和崇拜,也對人生認識了多一點,有了更高的追求。
【篇十:永遠的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是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項羽留給後人的文學創作就只有這短短的一首詩,讀來不禁有一絲絲的淒涼。曾經的霸氣,曾經的稱霸,此時只能垓下悲歌,對著一個弱女子感慨自己的無可奈何。
在歷史的長河中跌跌撞撞,總覺得秦末的亂世,劉楚之爭很是沉重。因為,死的是項羽。於是,有一種震撼穿過三千多年的歷史,直接抵達到我的身上,而且顯然還會繼續震撼下去,娓娓敘說吳江邊的那段歷史。
衝動、威嚴、氣勢凌人、殘酷、性情中人、雄心壯志、有野心、居功自傲、不得人心、不會用人……有這麼的詞彙可以分配給項羽的詞彙,然而我卻固執地認為項羽是一個多情的男子。
他多情,在戰場上他英勇殺敵,所向披靡,而在生活中,他得到了虞姬這樣的人生知己。傳說中的虞姬是一個美人,試想一個美人拋棄了榮華富貴而心甘情願跟著一個征戰沙場的將軍出生入死,甚至不惜自殺來斬斷情人的後顧之憂。如果不是為他的王者霸氣,為了他的多情,又能是什麼呢?這就是項羽,留給後世一份亂世中唯美的愛情。
他多情,楚漢相持未決時,他毅然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他體恤百姓疾苦,戰爭的目的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甚至在烏江邊,他也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臨死前還不忘給好處以前的部下。這樣的一個英雄,永遠的西楚霸王,心裡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老百姓,天下蒼生。
他多情,所以在鴻門宴中,即使范增數目他,他默然不應,他堅守自己的原則。如果刺殺劉邦,那也只是耍手段,就算能夠取得勝利,又能證明什麼呢?他只是多情,少了劉邦的一份奸詐,少了劉邦的一份老成。他就像一個固執的孩子,要哭就苦,要笑就笑,為了自己的夢想在楚漢戰爭中抗爭,直到最後一刻。
很感謝司馬遷,作為一個史官,他忍辱負重,寫下《史記》,還原了我們一個多情的項羽,一個霸王項羽,有時候也會想,要是項羽沒說出那句“彼可取而代也”;要是在鴻門宴中,劉邦被項羽一命嗚呼;要是那個田父沒有欺騙項羽。那麼,或許,一切都會改變。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歷史一去不復返,留給我們一個多情的項羽。別了!永遠的西楚霸王!
【篇十一:思項羽】
項羽,一個所有中國人都熟悉的名字。他以他傳奇的一生,悲壯的結局在史書上被記載流傳,他用他的霸氣與柔情打動了人心。
歷史上,項羽似乎是一個敗者,他敗給了劉邦,最後含恨自刎於烏江。但他又似乎是一個贏家,他贏得了後人的尊重,他讓世人為他嘆惋,為他可惜,為他難過。的確,在讀完《鴻門宴》這一篇史文之後,我雖為項羽的婦人之仁、沽名釣譽而憤恨,認為他以後被劉邦打敗的事完全是自作自受,也忍不住嘲笑過項羽的愚蠢,但我依然喜歡項羽多於劉邦。
為何如此?他只不過是一個輸家罷了。我似乎也難以解釋自己的心意。若論帝王,的確,劉邦比項羽有資格多了。雖是小混混出身,但心機謀算卻一樣不少。當然,他身上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夠狠。只有心腸夠狠的人才能在那個空蕩蕩的位子上呆得長久一點,就像後來的李世民,李世民雖然創造出了一個貞觀之治,但他殺他的兄弟時我可沒看出他有一點手軟。若項羽當初能狠毒一點,或許現世一切都將會被改變。可惜,世上偏偏卻缺少了一種藥—後悔藥,我不知項羽在自刎前是否有為往事後悔、後悔什麼。是後悔自己當初沒聽范增的勸告,後悔自己當初的心慈手軟,還是後悔上天讓自己出生於亂世之中?老師之前發了一張卷子,上面都是一些當代作家對項羽的看法與評價。有一篇文章的作者認為,若項羽到了現代,會生活的更好。坦白說,我不太這樣認為,項羽是一個胸無城府的人,甚至還帶著點兒童般的天真,若他來到了現代社會,打仗或玩政治,我猜他絕對會死的很慘。若按我們90後的說法,他分分鐘會被人“秒殺”或者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因為這兩樣東西最需要心機與心狠,要能想出辦法,還要手腳夠快夠利索,而項羽當初就已在這兩點上輸給了劉邦。
要我說,他更適合於江湖,若他人在江湖,或許還能混個大俠什麼的,郭靖比項羽更傻,但他就混得比項羽還好。
我想了想,似乎有點明白他為什麼受人歡迎了。孰能不喜歡一個坦率而真誠的人呢?男人喜歡他,是因為他的霸氣;女人喜歡他,是因為他的柔情;而我喜歡他,是因為他身上的那一股天真。身處在現代社會,體驗著城市裡節奏飛快的步調,科技高速的發展,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卻似乎隨著GDP的增長而不斷擴大。曾經社會上的淳樸風氣,似乎變得越來越稀薄了,而拜金主義卻變得盛行起來,人們似乎能為了錢而放棄一切。當然,我不是指社會上的所有人,事實上,我也承認,錢的確很好使,想當年我就是為了能獲得對錢的自由使用權才毅然背景離鄉到外面讀書住宿。但我們需要承認的是,現代人的心思越來越複雜了,政治家之間的勾心鬥角,公司與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甚至同事與同事之間也鬥得死去活來,他們可能是因為誤會,但更可能是為了爭奪利益。雖然我未走出社會,但在資訊科技如此發達的環境裡,多多少少還是能懂得一點。比如說,在這個社會上一切講求實力,有個人實力,但產生更大作用的是家庭實力,有一句話或許能論證這個觀點,現在不是有人常講“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嗎?誰的心裡都似乎有個小算盤,每時每刻都在那噼噼啪啪地運算著,這樣才能在社會上飛黃騰達,至少能夠生存下來。因此,人與人也才會比以往有了更多的提防。
而項羽身上就有現代社會缺乏的元素,坦率真誠、胸無城府,試問有誰能防備一個有著兒童般天真的人呢?難聽點說,項羽只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罷了,在我們這些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眼裡,不足為懼。電影《夜宴》裡有一句話,世上最毒的毒藥是人心。因為能生出無數惡念的正是人心。一個心存善念的人,怎麼樣也不會叫人討厭的。
項羽,似乎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高中優秀讀書筆記 篇17
高中優秀讀書筆記 ,10630字【篇一:讀《張曉風文集》】
“除非深深感動了我的那些東西,否則我絕不去寫它,所以,這些作品容我缺少彩色,但說又缺少誠懇。”張曉風這麼說,也這麼做了。
四十年代的作者,字裡行間總流露著對老事物的貪惡以及國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生出的感動,張曉風也是如此。在《我喜歡》一文中她寫道:“我喜歡許多不實用的東西,我喜歡充足的沉思時間。”她在《平凡也有美景》裡用普通的角度尋覓那些庸需的父慈子孝。她在《陳年老茶》中感悟:“沒有煙火可以持續輝耀二十年,沒有掌聲可以一直敲響二十年,唯陳年老茶可以甘醇沉厚,入喉柔粹深美。”
我總覺得,人都是感情的,只是有大咧與細膩之分,而細膩總能使人表達出一些他人同樣經歷卻之法言說的東西,張曉風也許就是由於細膩,能用文字與世界溫暖對活的人。好在,我問能靜下來讀讀她的故事,有幸感受她的感受,看她所看,想她所想。年過六十的張曉風曾讀,“人生的道上,我是個感路人。”但願我們能她的眼睛去領沿途更多風景,然後逐漸學會自己品味世界,最後,感思文字。
【篇二:民國風情】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蚤子。”
當你看到這一句話時,必定已經想到一個女人。她身著暗紅祺袍,赭色的芍芍盛開在她的袍尾,下顎微抬,洞察世事的雙眼似無意一瞥的掃過遠處。她的雙眸,像是一汪無波無痕的湖水,即使被人投石問路,似舊波瀾不驚。她是民國煙雨滋潤下的一朵奇葩,她以一個路人的角度看這個世界的戲劇變化,人生無常。她本該是這樣的:不悲不喜,無歡無慾。但她又不該是這樣:人生一波三折,跌容起伏,她終究是要陷入情網的。
盛世才女,怎可沒有一場深陷泥沼的愛恨在裝扮她的煢煢光陰,青春韶華?
一個人,在十七歲的年紀,就已經瞭解人情冷暖,嘲弄生命的虛妄之美和腐朽不堪。卻又在最合適的時間遇到錯的人,也就註定花開無果,從此一生為愛沉淪。她說:“男人一生中有兩個女人,一個是聖潔的妻子,一個是熱烈的情婦。一個白玫瑰,一個是紅玫瑰。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我在想,這是她的境況還是她的願望?
國家之不幸,文人之大幸;文人之不幸,讀者之大幸。
愛鈴只怕是也是這樣子的吧?《半生緣》裡:世鈞和曼楨的愛情悲劇;《傾城之戀》裡也隱隱透露出婚姻的悽慘。不論是長篇,還是短篇,最終的結局都像是深秋的一片枯葉,獨自飄落在這廣哀又空曠的時空裡。
民國就像一場散去的戲,曾經鑼鼓喧天的故事,早已淹沒在歲月長河中,不知所往。她冷眼的在腦海裡出演一場盛大的無聲戲劇,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這傾城故事的主演,殊不知她所有的文章都是另一個自己。她痛恨父親的軟弱無能,在鴉片的繚繚煙霧中就此沉淪,所以她小說中男人的角色往往都是名門之後卻碌碌終生。她欣賞著母親的朝氣蓬勃,在失敗的婚姻中就此放手,遠留異國,所以她小說中女人都是新時代的標杆和旗幟,都擁有一顆梨花似雪的心。
民國的男子多如星火,在上海的夜幕下熠熠生輝,編編最無情的一顆點亮了張愛鈴。她甘心因為他、因為愛而卑微,卑微到塵埃裡,在塵埃裡開出花來。那朵小小的,染上淡淡太陽金黃的光暈的花瓣,朝朝暮暮不分日夜的為他開著。那沉甸甸的花托,託著的是裝滿愛的沉甸甸的心。他的轉身離去,讓她覺得明月失色,山河換顏。她終是要經歷這場浪漫,邂逅這份愛情,也必要承受愛人離去的痛苦,跌落入黑暗的角落。作為讀者的我們該要感謝胡蘭成的她的創傷,讓她在風起雲湧的上海灘,掀起波瀾壯闊的文字浪潮。
驚世才女也終有一天:星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浮沉幾度,淪海桑田,她為上海為世界帶來了文字的光明。她無須轉世,因為這一世已經變成了歷史的傳奇。
那位叫張愛玲的女子,著一款赭紅色華美的旗袍,穿過舊上海悠長的弄堂,越過民國的煙雨,正風情款款地向我們走來。
【篇三:平凡與偉大—《羊脂球》讀後感作文】
被稱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莫泊桑,他的作品無疑是優秀的,但讀過他的小說《羊脂球》後,使我對這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肅然起敬。
這篇小說的背景是1870年普法戰爭,普魯士軍隊進攻巴黎後,被敵軍佔領的盧昂有十名居民乘馬車出逃,描寫的主要是馬車上的三天三夜。馬車上的十名乘客各自有著特點鮮明的身份:貴族夫婦、商人夫婦、兩名修女、政客夫婦、政派愛國人士、妓女,小說的主人公便是妓女羊脂球。
情節的設定上,充分體現了莫泊桑的過人之處,首先是衝突地設定。車上的十名乘客,因為所處階級的不同,產生的衝突便是一大看點,因為身份的不同,馬上的九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看不起羊脂球,莫泊桑通過貴婦與商人妻子的對話,從側面反映著她們對羊脂球刻薄地諷刺,但因逃亡匆忙,他們都沒有帶食物,只有羊脂球帶了“一籃子”食物,她們發現這一事實後,立即轉變態度,向羊脂球討要食物,羊脂球也不計前嫌地將食物分給眾人。這一前一後人物態度鮮明地對比,充分揭露了貴族們所謂“高貴的禮儀”下的自私醜陋,還肯定了羊脂球所代表的社會底層的珍貴品質。
小說的另一衝突,是普魯士將領與羊脂球的衝突,眾人想通過普魯士士兵把守的關卡,必須答應將領提出的要求—讓羊佛球陪睡一夜。羊脂球因熱愛自己國家,堅持拒絕了他的要求。而其它人態度又發生了變化,他們認為羊脂球本身就是妓女,完全可以去完成將領的要求。眾人的本來面目再一次展示出來,太太們的冷嘲熱諷,政客的無恥言論,修女們甚至用聖經裡的故事來勸說羊脂球……,羊脂球頂不住眾人的壓力,夜裡悄悄地去了,故事回到了馬上車,一切彷彿回到了小說開始的那一幕,太太們繼續用尖酸、刻薄地語言侮辱著羊脂球,修女們繼續祈禱著,唯一不同的,只有羊脂球悲慟的哭聲。
小說的結尾是引人深思的,讀完整個故事,心中便有一個巨大的疑問,平凡與偉大究竟是如何區別的?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世人眼中的平凡便是碌碌無為的一生,而偉大是巨大貢獻的人的代名詞,那麼真的應是如此嗎?莫泊桑通過《羊脂球》告訴我們並非如此。那看似高貴的貴族顯赫外表下,內心品質極其自私厚顏、汙穢不堪。而看似低賤的羊脂球卻飽含愛國之情與犧牲精神,身處平凡卻行事偉大。
福樓拜將這篇小說稱為“可以流傳於世的傑作”,在感受莫泊桑巧妙的構思,細膩生動的筆觸,體現貴族與平民、平凡與偉大的對比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閱讀給欠帶來的樂趣與深思。熱愛閱讀才能保持精神力量的充沛,熱愛閱讀才能感受人生的價值,熱愛閱讀才能平凡而又偉大。
【篇四:讀《平凡的世界》】
這樣厚度的書,大概是我最快閱讀完的一次,密密麻麻的小字,三天,課餘、自休、體育課都不放過。沒有辦法,正如書名那樣—《平凡的世界》,烙著過去印跡的平凡的人們中的生活,卻是那樣讓人急不可待地去了解、去體味、去期待。
文革時期生活的書總能引起人們的深思共鳴。總能讓人們為之產生情緒波動,感慨,嘆息或欣慰。並不是在這樣巨大的苦難下,人們所受的折磨、悲苦讓人覺得多麼心涼。而是在這苦難的背景下,一些如今已不那麼明顯或至滅跡了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不離不棄,深深的烙在人們的心頭。這讓我想起了餘華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這兩部作品也是描述文革時期的故事。福貴的一生,大起大落,彷彿所有的不幸都是精心為他而準備的。父親、妻子、孩子相繼地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經歷了一遍又一遍。但又彷彿所有的幸運都是為他準備的,無論是家業倒滅的打擊,還是炮火的轟襲,亦或是飢餓與貧窮的折磨,他都這樣堅強地活了下來,並有不離不棄的妻子和始終愛他的家人。命運的交織最終留他一人,獨自在黃昏中吟唱。相比之下,《許三觀賣血記》沒有這樣沉重的喘息與鳴咽。來自一個平凡的小家庭中互相猜忌、報復,又始終不捨於這份親緣之間的相互理解、包容以及最後收穫的圓滿結局。以一家之主三觀荒唐的賣血理由開始,到最後為了家人一次次來到醫院的血室,鮮紅的血液從那根透明的管子裡流出,是一個父親,一個丈夫對於這個家庭濃濃的愛意。
不同於那樣大起大落後平靜的面對,就像路遙自己所說的那樣,“平凡的世界,就該以平凡起筆,把高潮留到最後,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以一個平凡的農村學生孫少平開始,講述那個年代所有農村孩子的期望、顧慮,對愛情的朦朧,對於未來的追求,以及對於變成一個優秀的人的渴望。如果僅按身份來說,孫少平至始到終都伴演著一個平凡的角色。從一個平凡的農村孩子到一個平凡的莊稼人,再到一個平凡的招工,最後變成一個平凡的煤礦工人。他並不像我們期望的那樣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或走出那黑色的煤礦,而是選擇留在了大牙灣,繼續他平凡的事業。而我們卻在這平凡的世界的歷煉中看到了他所有的不平凡。他從一開始,就有著不平凡的思想。他不甘於這樣的莊稼人的定格,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對於讀書的渴望,對於更廣闊的天地的探尋,他不願一直平凡下去,所以他讀了一本又本書,一期又一期《參考訊息》。他不願一直平凡下去,所以他毅然背上鋪蓋,來到黃原的大橋底下,不要命了工作;他不願一直平凡下去,所以他來到不見底的大牙灣,開始了他作為一個工人的新生活。他一直在這平凡的世界,敘述著不平凡的故事。不是他們平凡的身份,而是他對於青春,對於未來,對命運,不平凡的追求。
【篇五:《思考者》讀書筆記】
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別在於,好書的閱讀量是可以與你得到的收穫成正比,以便能夠通過閱讀來獲得一種強大的精神支柱,而《思考者》正是這樣的一本書,閱讀它可以為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更加可以讓我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兩樣東西,我們越經常而越持久的思索,它們則在心靈上不斷長出代表景仰和敬畏的幼苗,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於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是著名的古典學家康德的墓誌銘。可是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我卻不能理解這句話本身的含義。
對於人性和生活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奧勒留的《思考者》後才有了較為深入和系統的思考,《思考者》這是朱總理的枕邊書,也是小布什在《聖經》之後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源於一位哲學家的思考,他窮盡一生思考“人性”和“生活”這兩個最為本質的東西,也為無數尋求生命深層次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
在這本書中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面前的一次心靈對話,書中不斷出現“你……”的句式更是從側面突出了作者內心的人物,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作者在解剖著自己的靈魂,並且對自己的靈魂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也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他總是在書中這樣的狠狠拷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達到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思考者》帶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思考者》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生活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的退化,而《思考者》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在這本書中講述瞭如神和道德在人類社會中地位,以及作者試圖藉助自己的創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脫內心的困境,這是作者帶給我們的力量,他用自己的自省來警戒他人。
就這樣,我一頁一頁地翻過,說不通的《思考者》用零點零一的視野欣賞,然而,終究未能看夠,我只能將此書獻給讀者訴聽,不經意的將我們讀者常進,這是源於一種靈魂的讀物,我因此深記。
【篇六:虛擬實景下的思鄉情懷】
我並不是很喜歡看推理小說的,從第一次看東野圭吾的《名偵探的詛咒》開始,只是陸續又看了幾本,有些也都沒看完。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本由臺灣作家寵物先生寫的推理小說《虛擬街頭漂流記》。
這本書十分的小眾,至少我周圍沒有人提及過,雖然它是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大賽決賽的作品,但論知名度,他仍然無法與福爾摩斯之流相比,當然,這並不能阻礙它的本身的優秀。
其實論案件設定以及推理流程來看,它十分的單薄,甚至不像一本推理小說,劇情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可作者硬是用多線敘事的方法,融入虛擬現實的科幻元素,將簡單的案件推理打散到每條線中,讓其變得飽滿、充實。也充滿了作者對人性的討論。
這本小說的故事發生在十幾年後的臺灣,繁華的西門町因為地震而簫條,於是政府出資打造了一個虛擬的西門町供市民在其中消費娛樂,但一次在虛擬中發現的屍體卻讓整個社會充滿了恐慌,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富創意的設定,雖然後面劇情主要以屍體為重點發展,但作者卻也在書中加入了大量關於西門町的描寫,而且有的地方甚至是以意識流的形式出現,體現了作者對西門町的喜愛及擔憂。
所以整本小說雖以推理為表皮,但內在的卻是對科技與人類關係的探討以及對臺灣過去風土人情的懷念。
在虛擬的街頭,每個人都是孤獨。發自內心。而在現實之中,孤獨卻會隱滅在時間之中。
【篇七:再讀瓦爾登湖】
天藍的湖泊像鑽石般鑲嵌在蒼綠的森林裡,一個小木屋,一把破椅,一個模糊的身影平躺在上面,靜靜享受夏蟲翁鳴,冬雪紛飛,春芽伸展,秋葉凋零。就這麼看著,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又垂暮般化作漫天紅彤的夕霞“我覺得就這麼做,就這麼躺著,看太陽東昇西落,也十分有意義。”梭羅的意志讓我一遍又一遍地沉思,他的執著讓我理解為對城市生活的厭惡,對近代生活的不自信,對常規的挑戰。他是那麼地熱愛自然,甘於寧靜,他用行動告訴人們,脫離城市,遠離紛擾,依舊可以快樂地活著,並收穫一股寧靜,他筆下描繪的那個世界,那種生活,讓人看了不禁心動神@的輕鳴儼然成了他的家,是他心靈的寄託,尋家、尋根,我委實不懂何可稱之為家,又何可稱之為根。中國謂之居所,西方謂之親人,可於每一個人,每一段不同的經歷來說,又千奇百怪。於《瓦爾登湖》中,於無數先哲的思想下,我才弄明白原來只是寄託,並非身的棲息地而是心的養魂所。瓦爾登湖是梭羅的“家”。讓他逃避不願見,亦不喜歡的一切,有可能還會是別的什麼人的吧,但決不是我的,僅管也向往淡泊,甘於普素,喜歡自然,但心之高遠,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安貴樂道,以四海為家。
《瓦爾登湖》不是故事,僅是一個個片段,卻向我們展示了“他”是如何將付出的孤獨“追回”,並收穫自由的喜悅。也告訴了我們,家不是唯一。只要心中安定,無南海北皆可為家。家,無須尋,安身立命罷了。或流連於瓦爾登湖畔,或漫步在鄉野山間,或紮根於書山書海……
【篇八:讀《西遊日記》有感】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西遊記》這部電視劇,然而卻很少有人看過它的原書,也更少有人看過這本帶給人不一樣的西遊的《西遊日記》
這本書的主角不是那隻上躥下跳的猴子,不是那個想著回高老莊娶媳婦的肥豬,不是那個只會喊“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的木訥沙僧。而是那個在我們記憶中那個“被妖怪抓走就是最主要的工作”的唐玄奘,但是這本書裡的他卻不再忙於被妖怪抓,不再忙於念緊箍咒,而是在忙於尋找答案,那個他為何要西遊的答案。即使觀音告訴他等他找到答案時,那個答案也會被更改。他卻也依舊義無反顧。《西遊日記》以著三奘的口吻,用著日記的形成寫著西遊的事,卻有著和以前我們所知道的西遊不一樣的角度,帶給了我們不一樣西遊的感覺,書中的猴子經過五百年的時光和那個金箍,早已不乖張如初,那個狂長膘的肥豬也不再如以往好吃懶做,那個挑著行李默默跟隨在後的的沙僧也不再只會聽從唐三藏的意見,而那個在我們記憶中只會念著“阿彌陀佛,罪過罪過”的白淨和尚在書裡也變成了一個會損隊友,有著自己堅持的存在。只不過數百年的光陰。
時間會證明一切的,也終究會改變一切的。
海子曾在詩中寫道:“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而在《西遊日記》這本書的最後,那隻猴子因為有了自己一直追求的答案,最終沒能來到靈山。而三奘回答著天逢的那個“因為在靈山什麼都不用想,不用做,才來此地嗎”的問題,他說:“不,我們走這條路,只是為了路本身,在路上才是全部的意義。”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長成男子漢;一隻海鷗飛過多少個海洋才會躺在沙灘上;一座山要矗立多少年,才會被沖刷到大海,答案都被吹在風裡了。
我們曾經看《西遊記》的時候年紀小,只會驚歎於六小齡童那七十二變的法術,卻從未看到過西遊這條路的意義,然而時隔多年之後,我翻完這本詼諧的《西遊日記》才看透了一點點真正的西遊。
我一腔孤勇,一生只用於一處。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那麼幾件特別想去做,去尋找到的東西,而這個念想存在久了便成了一種執念,一種支撐著我們無論前方多艱難,也奮力把這條路走完的力量,書中的玄奘幾人,現實中的我們,都是如此,當我們站在人生中的尾巴上,回頭看著這一路上的腳印,或深或淺,我們都不會怎樣後悔,因為那都是我們花了許久時光才完成的事情,嗯,就是這樣的。
浮生面具三千個,誰人與我共長歌。
【篇九:生命的力量—初遇《活著》】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著》。心想,這書究竟囊括了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裡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剎那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比於其他的大部頭,這本擁有著從漫漫長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餘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福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為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動盪與變遷;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人的隱忍與苦楚;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幾近乎英雄般的氣勢與蕩氣迴腸。
福貴是一個英雄麼?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著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為生計發愁的莊稼人,也伴隨著他從徐家浩大家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歷經多少磨難,才能把心與身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需要多強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很多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是為活著本身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餘華如此說道。人活著,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殘得形如枯搞。人簡單地活著,做著自己該做的事,不為他人而活,因為命運能夠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著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說:“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經歷了他父母的死,他兒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兒、女婿、孫兒的死,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說過更多的是踏實。因為他的親人全都先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而他還活著,在經歷風浪悲痛之後。旁觀者也許會認為他是倖存,可他是真真實實地活著,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義。
作華自序說《活著》亦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著《活著》,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裡,而是靜靜地匯成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上。書中歷史場景下的福貴與村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真切地重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看見了百姓們的無奈和百姓們在看到家中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淚。生計與糧食全被公家收走,則意味著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餘華給我們展示了幾十年前真實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需要讀者去探尋的含義。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或可收筆,而過幾天再聽一聽福貴講他的故事,體會活著的意義。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引書的結尾為尾—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暗降臨。”
我相信,活著,是生命意義的最好歸宿。
【篇十:致那新雪初陽—讀《雪國》有感】
讀這本書時,並沒有太費解的劇情抑或大而空的境界,但就如飲一杯未過水的綠茶,脣齒間盡是澀意。太抵是骨子裡淌的是一腔大和民族傳統男性的血液,川端康成的文字也是那樣的風格—精雕細琢卻不矯揉造作,微微拘謹卻又暗含張力,從他新雪初陽般流淌的字句中,塑造出的是一個個血肉飽滿的人物,是一段段叫人心中發苦的情事。那最初的晦澀在反覆品味後,嚐到的究竟是苦,還是從中滋生的細微甘甜,都還是看讀者的個人感受。
同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的小說透濃濃的市井氣息,將人性以一種通俗而譏誚的手法刻畫描繪。然而《雪國》是一本從遣詞造句來看稱得上是華麗的小說。濃墨重彩地對景色進行了描述,用在別的作品中或許會稍顯羅索,但結合他本人的文字風格倒也尋常。
就像是感受著零下的入骨寒涼,粗糙的風雪刮痛了臉部肌膚,在這場景中與一位神態鮮活的藝伎相逢。作品是以男主角的角度來敘述,但卻把重心放在了這叫駒子的姑娘身上。如所有的藝術人物一樣,她有著極其鮮明的性格特徵。
最初,她就如同一捧新雪,乾淨的不可思議,像個正常的良家女子。她待過煙花巷,也在男人堆中廝混,身上完美的結合了純真和媚俗兩種特質。她可以不懼一切地愛上一個旅客,做所有讓人覺得匪疑所思的瘋狂行為,喝很多酒,將自己失態的一面毫不掩飾地展露。但她的這份率真,即便到了真淪為藝伎的那天也沒有改變。她或許該是放蕩、追求刺激,沒有廉恥觀的那類人,卻又是個喜歡看書、會毫無保留地獻出真摯的愛情,善良單純的女孩。很難想像這樣的兩副面貌會是同一個女孩具備的,駒子大概就是這樣一個矛盾體吧。她是淪陷在世界的絕望裡的那群人中的一個,太多的無奈絆住了她的腳步,她想愛人卻又刺猥般地把他們逼走,內心深處卻悽惶又渴望被愛。
縱使抹上了厚重脂粉,她也依舊如新雪那般乾淨。
我想,作品想要抒發的,便是對這女子的一聲嘆息吧。她曾因夜半難以成眠而用簪子一下下扎著涼蓆,那是她心存的一份焦慮,對自己未來的迷茫。她不需要同情與施捨,即便孑然一人了,也要倔強地站直。她的身上濃縮了多少剪影,她或許該是某個時代或某個人群的象徽,但我只想將她認作駒子,那個瘋瘋癲癲,渴望掙脫禁錮的女孩,她還是嚮往著成為更真實的自己的,這過程很漫長,但所謂的“囚牢”不過是人給自己強力的枷鎖。
人生而活在籠牢,所不同的只是籠子的大小。但若是有一顆海闊天空的心,那就哪裡都不是籠牢。打破它,就能找到那抹初陽。
【篇十一:我對愛情的認識—讀周國平《愛情不風流》有感】
很多人都認為愛,不過是性在軀體所達到巔峰時,所感受到的愉悅與歡快,愛情,不過是肉體與肉體在交織過程中所產生的感覺,是一種用於度過時光的精神鴉片,所以有人流漣忘返,沉醉不知歸路,他是風流的,亦是空虛的,就像人們時常將孤獨與寂寞混雜在一起,可孤獨還是孤獨,它是一種發自靈魂的不可排遣,而寂寞卻可以用肉體輕鬆打發,所以愛情不是風流,無關風與月。
愛情不是性,卻又關乎性,真正的愛情是靈魂與靈魂的相遇,而肉體的親暱只是它的結果,這樣的相遇是莊重又輕快的,就像蘇軾掉念亡妻時肝腸寸斷的痛苦與往昔回憶的美好的相互交織,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一旦愛情結束,就像太平洋少了水,只剩裸露的海床,是靈魂與心靈的空蕩,彷彿行屍走肉,不知夕陽西下,唯剩老樹殘鴉。
愛在於自我的遺忘,是你心甘情願的為所愛之人而忘記自己,桑塔耶那說過:“愛情的十分之九是由愛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是靠那被愛的物件”你的心會隨你所愛之人而升空,旋轉,降落,墜跌,你會不知不覺掏空你的靈魂,讓他或她感受到你的真誠,而這種真誠的相悅又何其難達到,靈魂的剝離是刻苦銘心的,又有外力的阻攔,所以真正相愛的人,在如今才難以見到,只有風流韻事,不過爾爾。
我不褻瀆愛情,有時寧可空缺,也不願風流的將就,就如周國平所說:“一萬部豔情小說也無法彌補《紅樓夢》的殘缺,一萬件風流韻事也不能填補愛情的空白。”而風流只會讓人更為空虛的活著,正真豐盈的靈魂的相擁的走下去,才叫做愛情,喜歡萬花叢中過的,不諳是靈魂的空虛與殘缺。
愛情不風流,因為風流不過你,愛情無價。
【篇十二:愛與孤獨】
我曾品讀過一本散文集,白色的封面上染上了斑斑墨跡,上面寫著“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簡單的素色配上一段亦是簡短而深刻的文字,讓我頓時恍惚,陷入了這本書名《愛與孤獨》。
捧一杯清茶,坐在書桌前,細讀文章,我思索。正如文章所言,孤獨是人的宿命,在這茫茫宇宙中,其實人人都是孤兒,所以我們會渴望愛,所以我們心中有愛。當我們一無所有來到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時,當我們父母看到這小小的身軀,明亮的眼睛時,就產生了一種悲憫,而愛心最深厚的基礎是在這種大悲憫之中,由此而生出一種博大的愛。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確都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偶然地來到世上,又必然地離去,正是因為這種根本性的孤獨境遇,才有了愛的價值,愛的理由。
反之,我認為,孤獨亦是愛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其實,我們應享受孤獨,因為你身邊的朋友,親人與你一起度過共同的歲月,但終究也會衰老、死亡。可是,你自己依舊要存於這個廣闊的世界,接受在孤獨之中歲月在你心靈上與身體上的刻痕。而孤獨的寶貴,在於讓你逃離片刻這浮世間的喧器,讓心靈在靜水中沉澱,喚回你內心最本質的思索,這其中有大快樂,一顆靈魂發現欣賞、享受所擁有的財富。
在我們的心靈之中,愛和孤獨同屬於一種情感,它們如影隨形,不可分離,可以這麼說,一個人對孤獨的體驗與他對愛的體驗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獨的深度大致決定了他的容量,在愛與孤獨之間並不存在此長彼消的關係,它們互為根源,豐富我們精神世界,愛可以撫慰孤獨,卻不能也不該消除孤獨,現實的人間之愛不可能根除心中對於孤獨的體驗,而且,人的生活,一旦沒有了對孤獨的體驗,愛便失去了品格與動力,在兩個不懂得品味孤獨之美的人之間,愛必流於瑣屑與平庸。
於我來說,整天和別人混在這燈紅酒綠的世界,我更向往孤獨,只有這才是我所探索到的沉靜,我向往深切地感受呼吸,感受來自靈魂的呼喚,享受孤獨的寶貴。但解除孤獨畢竟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餘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到了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自己存在。正因此,孤獨永恆,愛也永恆。
愛與孤獨,我在墨跡中深思。
尋找記憶中的煙火 篇18
國二作文 ,929字街上空空蕩蕩地,孤零零的夜一如既往的平靜,分明顯出了寂寞的抱怨,這是除夕的夜晚。一點都沒有從前那般熱鬧的感受,除了排列在路兩旁整齊的紅燈籠外,別無他物。我站在熟悉的視窗,尋找著記憶中那璀璨溫暖的煙火。
寒風肆虐,漫天飛雪,地上充滿了聖潔的白色。一個孩子在一個老人的陪同下,艱難地在厚厚的雪中移動著,小孩手裡拿著爆竹,天真地看向老人:“爺爺,我害怕,你先點一支吧。”老人笑眯眯地看著孩子,將手中的爆竹點燃,扔到遠處的雪地裡。隨著爆竹聲的響起,雪被炸到空中,紛飛的飄雪在空中勾勒出唯美的形狀。雪越下越大,雪花飄在老人蒼白的髮絲上,但旋即消融,似乎與他那滿頭銀髮化為一體。孩子點燃一支又一支爆竹,讓它們把雪花托向天空,他抬起頭來,稚嫩的臉上露出了純真的笑容。“過年真好呀,爺爺。”他凝視著老人,老人不語,只是微笑著面向天空。
爐火熊熊,滿桌佳餚,家裡充滿了溫暖的紅色。一個孩子把凍得發紅的小手伸到爐火旁取暖,而後與家人圍坐桌邊,笨拙地夾起熱騰騰的餃子吃了起來。“這餃子好好吃呀。”他充滿稚氣的叫起來。“傻孩子,這裡麵包著的,是親情呀。”老人溫柔地望著孩子,伸出手撫摸著孩子的頭,眼中滿是疼愛。窗外仍是大雪紛飛,此時屋內卻溫暖無比,此時桌上所擺放的,已不再是美味的飯菜,而是滿滿的溫情。孩子爬到老人腿上,不解的問:“姥姥,親情怎麼能吃呢?”他凝視著老人,老人不語,只是滿足的看著紅紅的窗花。
我回首看向餐桌,爸爸媽媽正包著餃子,電視開著,正播放著剛開始的春晚。一切都和往常一樣,但是我卻感覺丟了些什麼。窗外,夜色一如既往的平靜,再看不到璀璨絢爛的煙花,再沒有從前綿延天地的白色。而從前深愛我的爺爺姥姥,卻已被歲月長河沖走,不留一絲痕跡。
撲面而來餃子的騰騰熱氣打破了我的思緒,仍是一大盤的餃子,我夾起一個放入口中。那時,我的雙眼中突然閃出點點淚光。我吃出來了,餃子裡包著的,是親情;曾經爆竹聲中蘊含的,是關懷。
我看著窗外紅紅的燈籠在風中搖盪,心中的中國年節緩緩展開。我恍惚明白了,年過的是味道,是溫馨,是親情,是關懷。它穿越千年,行走於鄉村街頭巷尾中,穿梭在都市高樓大廈間。只要滾燙的血脈裡氤氳著華夏民族的情感,年就永遠在我們的心中,永遠承載著我們的記憶駛向遠方。
駱駝尋寶記續寫 篇19
續寫改寫 ,783字鸚鵡聽說駱駝尋到了真正的無價之寶,心理羨慕得不得了,她追問燕子說:“難道是《天方夜譚》裡蘇丹皇冠上的那顆璀璨的夜明珠?”燕子鄙夷的看著她說:“你也太小看他了!世界上什麼樣的人尋什麼樣的寶,駱駝尋的是讓沙漠變綠洲的寶!”
的確,駱駝尋的都是讓沙漠拜年綠洲的寶。比如一些保水源、耐鹽鹼的胡楊,沙地造林的沙棗,耐旱、耐鹼、耐寒的羅布麻,以及沙葫蘆、芨芨草、梭梭草和駱駝刺的種子。
駱駝回到荒蕪的沙漠後,便馬不停蹄的叫來同伴們,準備把沙漠之地變為綠洲。話不多說,駱駝把同伴們分成若干小組,開始他們的“綠洲計劃”。
大夥都在冒著酷熱,十分賣力的幹活。因為,他們只要一想到沙漠會因為此變成綠洲,他們就會十分的高興,就會更來勁,更加賣力的幹。
可是,天有不測之風雲,不幸還是降臨了。在沙漠快要變成綠洲的重要關頭,無情的龍捲風把那些寶都給捲走了。可憐的駱駝們幾度傷心,痛苦流涕。
但災難無情,生靈有情。那位給駱駝種子的仙女聽說了此事,二話不說,立馬帶上種子來到駱駝們的身邊。並對駱駝們說:“你們的故鄉能有想你們這樣熱愛家鄉,正直無私的人,今天的沙漠,明天就會是萬紫千紅,美麗富饒的好地方。”說完仙女“嗖”的一聲不見蹤影了。
駱駝們比上次更小心,更賣力的散播種子。工夫不負有心人,那些種子在沙漠裡安了家。種子們以及快的速度生長著,兩年後,樹木高大健壯,枝繁葉茂。草兒把沙漠掩埋,鬱鬱蔥蔥。駱駝們看到這番景象,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可是,龍捲風又來使壞了。他使勁的想把樹木和草捲走,因為這些樹和草減弱了他前進的速度。但是,樹木和草,就象駱駝一樣,面對災難,他們堅定、勇敢,用自己的根脈緊緊的抓住沙土,任憑龍捲風使出渾身懈術也卷不走樹木和草。最後龍捲風精疲力盡,只好無奈的離開了這片綠洲。
駱駝們讓沙漠變綠洲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而且他們種的樹木和草都和他們一樣,面對災難都永保著堅定和勇敢!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20
國一作文 ,805字《城南舊事》是文壇名家林海音女士獨步文壇三十多年的經典作品,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繞具魔力的文筆,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城南舊事》將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風光恰切的融入字裡行間,在展現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餘,更為讀者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全書在淡淡的憂傷中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箇中深意,它彷彿是故事,是夢幻,讀時仿若音樂,輕輕釦動人心,字裡行間所隱含的深意,更是令人撼動,久久不能自己,沉浸在那豐富的文字當中,深深地被人世的複雜所吸引。
《城南舊事》記錄了小英子豐富多彩的童年故事,童越中帶著傷感與離別,這本書講述了英子小時候在北京胡同裡發生的故事,如憶及童年時代的駱駝隊,兒時惠安館的瘋子,秀貞,以及父親生命凋謝的痛楚。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夢的符號,英子的童年,在我們看到的是快樂和自由的,可在字裡行間的深處,我們則能感受到英子童年裡談談的哀傷,與離別之痛,但這一件件故事都是如此的真實,純樸,純淨,淡泊,溫馨,快樂。
這本書中《惠安館》讓我感受最深,小英子不僅不害怕秀貞,還幫助秀貞妞兒母女重逢,並頃其所有去尋找思康叔,一個六歲的孩子竟如此懂得友誼與奉獻,懂得愛,這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著她成長,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真的心,正因為她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她的童年才會如此快樂,在歡樂中,我也感到了隱含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
英子的童年是真正無憂無慮的,因為她的心靈無比純淨,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剔透,像牡丹一樣鮮豔,《城南舊事》就像夏浪裡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升起,我的童年則像一片雪花,落下了,便消逝了,英子的童年那樣不疾不徐,溫厚醇和,那樣的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卻無半點追逐名利……
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