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民俗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民俗 篇1
話題作文 ,723字微涼的清水順著指尖流下,隨意的拿起手邊的毛巾,無意間看到了門後的一條白毛巾,心頭微微一震,思緒隨著那條白毛巾飄向遠方。
黃土地,黃山坡,黃面板,頭上卻繫著一條白毛巾,這是所有人對黃土高原上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我的家鄉就在這裡,豪放,不拘小節的黃土風情也感染著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裡覺得這個人比較偏愛白毛巾,事實上不能用偏愛來形容,應該用偏執來說。
在我回家鄉的幾次中,幾乎沒有看見過他們是不帶白毛巾的時候,舉個例子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白毛巾的無私的愛,別人耕田勞作時,頭上戴的是草帽,黃土高原帶的是白毛巾,別人表演時頭上戴的是表演帽,他們戴的是白毛巾,別人做飯時帶的是高白帽,他們是站在大鍋前,頭上戴著白毛巾。
如此偏執的愛好,常常令我不解,為什麼他們非要在頭上戴白毛巾呢?事實上,在地裡帶白毛巾是為了防晒,因為白色反熱,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誰又知道白毛巾因為它的方便功效,最後甚至被奉為傳統了。
無論是表演還是工作,頭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時你不需要看他們誰在前面只需要看誰的毛巾不一樣,誰就是領頭的了,放羊上山,頭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見很奇異的景象,在黃土山坡上放羊時,你總會看見對面山坡有個白毛巾,然後就聽到,對面山坡上那個帶白毛巾的人喊你的聲音。
只不過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戴白毛巾的風俗雖然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只有極少的人還在戴著。
重新回到現實,我看著那條白毛巾,心情微微複雜,大聲的叫著:“爸爸,你怎麼又買一條白毛巾。”然後就聽見我爸爸用濃厚的陝北腔說:“習慣了。”
是啊,習慣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後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掛在脖子上的習慣,我默默的收回視線,若無其事的說:“那就彆強迫自己改了。”
家鄉的民俗藝術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326字我的家鄉在建甌,有著與眾不同的民俗:每逢節日到來之際,人們都要舉行挑幡活動。
我很早就聽過過挑幡。傳說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了奪回寶島臺灣,在建甌這一帶地區招兵。最後,戰爭勝利了,將士們回到了建甌,家家都辦喜宴迎接,還搭臺表演,將帶回來的軍旗放在高高的竹竿上搖擺,來紀念犧牲的戰友,這就是挑幡的原型。
今天來到了江濱公園,終於要近距離接觸真正的挑幡了!我看到了三根巨大的竹子,底面的直徑起碼都有30釐米,幡的頂上有著很美麗的立體圖案,是一根一根的小木頭拼成的,再用一層一層透明的幡布黏上去,還有一面紅色的小旗,隨風舞動,真精緻!每一個幡下面都有一個老人扶著它,準備表演。
我心想:“這些幡,至少都有7。8米高,又那麼粗,這些老人不要說表演,我懷疑他們連舉起來都很困難。”
突然,一陣悠揚的歌聲響起,打斷了我的思緒,表演開始了!伴著歌聲,那位金髮的老人,一下子舉起了幡,那姿勢,那力度,一點都不像老人,甚至比二三十歲的壯小夥更有力!他將幡的頂部放在腳背上,突然,用力一頂,整個幡懸了起來,臺下瞬間想起了掌聲,完了,要倒了!我想錯了,轉眼間,幡已經停在了他的手上,如果是我,哪怕是一根細細的,小小的掃把棍子,也會歪來歪去,馬上就倒,可是這個七八米高的幡在他的手上,卻像定型了一樣,不管老爺爺做什麼動作,幡都穩穩地立在他手上,一動不動,真像一棵長在地裡的巨大竹子。
高難度動作來了,他行雲流水,像乾坤大挪移一樣,手十分柔軟,彷彿沒有骨頭一樣,一下轉到後面,轉眼間又到了另一隻手上,讓我們這些觀眾眼花繚亂。雖然老爺爺目不轉睛地盯著幡的頂部,但他絲毫不緊張,左右手不停地交換著,而幡卻紋絲不倒,小紅旗也迎風飄動。
然後,兩個老奶奶上場,老奶奶們和老爺爺們比起來絲毫不遜色。只見老奶奶們一手接過巨大的幡,和她們瘦小身體比起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奶奶將幡放在腳上,用力一頂,瞬間,幡已經穩穩地停在了肩膀上,同學們鼓起了響亮的掌聲。
還有更高難度的!只見後面的老爺爺們掏出了手絹,放到了老奶奶手上,手絹像一個傘一樣旋轉了起來,腰上也轉起了呼啦圈,我以為老奶奶堅持不住了,可那個幡仍然一動不動地立在老奶奶額頭上。
此時沒有掌聲,並不是因為表演得不好,而是觀眾們驚呆了,呆得連掌聲都忘了。表演,最後在觀眾們熱烈的掌聲中完美謝幕了。
後來,我去試著扶了一下那根巨大的幡,一開始,我將它抱了起來,正要說不重時,突然頂上的重心倒了,我趕緊用力地抵抗它,可是太重了,要不是被老爺爺扶住就要倒了,這可真是太重了!可他們卻能撐住,還表演類似雜技的挑幡,這是為什麼?是因為他們在背後灑下了無限的汗水,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他們之所以創造了奇蹟,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努力。在年少時,可能別的孩子在那裡玩耍,他們在那裡練習;別的孩子在享受父母們帶來的濃濃的愛,而他們,還是在練習;別的孩子摔倒了,有人扶起,而他們在練習中受傷、摔倒,要自己忍受,自己爬起,不斷地練習,才有了今天的輝煌,今天的奇蹟!在他們這一輩的努力下,才讓我們這個傳統民俗入選了吉尼斯紀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家鄉的藝術—挑幡,不僅是高難度的藝術代表,還是一種精神。我對家鄉的獨特民俗文化感到無比自豪!
家鄉的民風民俗 篇3
國二作文 ,877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但各個地區過同一個春節,風俗便不同。我們新疆的春節,便別有一番風味。
新疆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在這之前的幾天,人們要準備年貨。
好在這一天為兒女們,準備上一桌好菜,無論如何,兒女們都會回家,即使回不來,兒女們的心也是在家裡的。
在臘月三十一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會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看著春晚,享受這難得的時光。
“5、4、3、2、1……”沒錯,這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跨年。每當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倒數,迎接新年。父母們還會給小孩發紅包。
大年初一,本來一個寧靜的早晨,卻被一陣陣鞭炮,吵醒。人們紛紛起床,準備吃飯。一般情況下,大年初一,這天早晨是要吃湯圓的,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家庭團圓湯圓圓的。飯後父母開始把乾果拿出來,擺放好。然後開始做飯,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點鐘才能吃飯。
飯菜可豐盛了,有香腸和紅燒魚,海鮮,丸子等等,除了這些吃的真的他還有個特點——熱鬧。一般是男人或者長輩們開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們開始吃飯,聊天,談天說地。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後來的十幾天我們俗稱“走親戚、拜年等”。相互串門,孩子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紅包,我們到別人家去的時候,他們總是擺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別人到我們家來時,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滿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掃掉的,必須要在正月十五之後後掃掉,提前掃掉會把一年的好運掃走的,這是習俗。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以前的人們會放孔明燈,看花燈,而現在我們一般吃元宵,接下來:低頭看手機,成為手機的奴隸。
如今的春節雖少了幾分,代代相傳的“年味兒”,卻多了幾分當今社會的氣息,冷了身邊的人。
這是新疆的春節。地區不同,人不同,“年味兒”自然也不同,你們家鄉的“年味”呢?
家鄉的民居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4字我的家鄉在德慶縣的一個小鎮上,那裡民風淳樸、風光秀美,被評為廣東省的文明村,尤其是那些歷史悠久的泥磚房子,被譽為武壟鎮的“奇葩”呢!
家鄉的房子都是用泥磚、瓦片、木材等材料建成的。雖然簡單,但是每一個角落都做得一絲不苟,屋子的窗臺、橫樑上,都雕刻著精緻的花紋,還有雙龍戲珠等圖案,那些磚雕泥塑栩栩如生,在古樸的老屋裡起了畫龍點睛之筆,使人看了覺得有一種特別的美。
家鄉有近千幢的泥磚房,大多數都是解放前建成,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那泛黃的牆壁顯示了時代的印記。雖然經過歷史的重重變革,但她還是屹立著,沒有倒下,就像中國人的那種不屈的精神。
走進屋子的大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抬頭就可以看得見藍天的天井。天井呈長方形,屋角有一個人工的抽水井,那可是以前的“自來水”呢。天井的右邊是一間廚房,每當從這裡經過,都會聞到香噴噴的菜香。天井的另一邊是一間雜物室,裡面是圈牲口的或放雜物用的。
穿過天井往裡面走,就是客廳了。客廳的最裡面擺放著一張長方形的供桌,上面擺放著許多供品,是用來拜祭祖先的;客廳的左右兩邊各有兩間房子,是供家人起居休息用的,一般其他人是不能進去的。整間屋子通風透氣、冬暖夏涼。
家鄉的民居,不同於城裡人的別墅,但是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卻有很高的價值,她為我們遮風擋雨,使我們生活安定。我愛故鄉的民居。
家鄉的風俗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1字廣寧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在靈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經過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鞭炮“噼嚦啪啦”地響個不停,男女老少都換上了新裝,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你沒猜錯,此時正值過年。舞獅是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節目。隨著氣勢巨集偉的鼓聲響起,威風凜凜的醒獅舞動著它那靈巧的四肢,出奇大的頭鑲嵌著機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別有神!舞獅是過年的家鄉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端午節到了,從家家戶戶飄來一陣陣糯米的香味兒。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吃!嫋嫋輕煙從煙囪裡飄出來,人們開始蒸粽子了。一小時過去了,人們端出熱氣騰騰的粽子,開始品嚐美味的勞動成果。剝開粽皮,露出細膩的糯米,裡面塞滿了豐富的餡:肉、黃豆、花生等等。咬一口,鬆軟可口,回味無窮。
深幽的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的圓月,就意味著中秋佳節到了。在中秋節前後幾天,人們購買月餅,互贈月餅,增長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貢臺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月餅、栗子、炒螺和各種水果。賞月時刻到了,在貢臺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餚了。細膩的月餅、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你吃得飽飽的。街頭巷尾裡,一些小孩子正提著燈籠歡快地鬧著,好不快活。一些家長給孩子們講關於月亮的故事,望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吳剛放下斧頭,向大家揮手;嫦娥摟著雪白的玉兔,在廣寒宮前翩翩起舞。
舞獅、粽子、明月都充滿著濃郁的廣寧氣息。我愛廣寧,更鐘情家鄉的文化風俗。
家鄉的民居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5字像一個天然屏障為你抵抗暴雨侵襲,像一個跳動火苗為你帶來陣陣暖意,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房子,我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每每聽到這首歌,我總會想起我們生活的家。過去奶奶的房子是茅草房,如果遇到暴風雨的襲擊,這座房子就立即顯示出它的弱點來了—它就像一個漏勺一樣,總往屋裡漏水,使屋裡的人像在跳《貴妃醉酒》一樣。
後來就是用磚瓦砌成的房子,這房子讓人感覺像埃及金字塔。為什麼會覺得像金字塔呢?是因為金字塔也是用磚塊堆成的。這種房子的房頂呈三角形,下雨時,雨水可以順著瓦稜流淌下來,水撞擊地面的聲音就像一曲優美的小令。人在屋裡,望著房簷下晶瑩的珠簾,不禁想起孫悟空的水簾洞來。不過它和過去的茅草房相比,可算是“鐵壁銅牆”了。
延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就是用混凝土建成的平房了,這種房子在表面上刷上白漆,真像一位白衣仙子。咦,房頂做成平的,雨水不就會積在房頂上了嗎?這您大可放心,肯定不會的,在房頂上留一個小洞接一節水管,水就會順著流了下來,測起陣陣水花,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這種房子堅固、美觀,比起它的老前輩,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呀!
現在的人們可真會享受生活,都已經往上了樓房。現在的樓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它們像戰士一樣矗立在公路兩旁,而且,用的磚塊也是多種多樣,形態各異,顏色也豐富多彩,把這原本就美麗的房子裝扮得更像一位漂亮的白雪公主。白漆是她那飄逸的長裙,窗戶是她那深邃的眼睛,那密密的眼簾使你忍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再看看內部可真是一點兒也不遜色,到處都是閃閃發光的地板磚,它們真像一顆顆鑽石拼成的,光芒耀眼,簡直可以和古代的皇宮相媲美了,不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
“一玉口成國,一瓦頂成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家鄉的習俗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3字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陣陣爆竹聲中送去舊歲,迎來新年,這讓我對自己家鄉的習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與認識。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村莊,那兒的風景特別美麗。走進去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做月餅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扭秧歌了。
傍晚時,村委會廣播裡就會召集村裡的男女老少到廣場上扭秧歌。不一會兒工夫,人們便陸陸續續地來到廣場上,廣場上頓時便成了人的海洋。這裡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一些小販們在人群周邊支起了小攤床,準備買一些小孩子們喜歡的零食、燒烤、玩具,應有盡有。
聽!那邊的鑼鼓敲起來了,人們也跳起來了。鏗鏘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多麼和諧美麗的一幅圖啊!隊伍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看一邊嘮著家事,自在悠閒。嗩吶不時變換著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跟著變換著……
現在,秧歌已經成了這個村子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至今為止,秧歌已經在方圓十幾裡的村子裡出了名,還會有一些人千里迢迢來觀看呢!啊!家鄉的大秧歌,那就像陳年的美酒。
我愛我的家鄉!當然,我更喜愛家鄉的大秧歌!
家鄉的習俗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434字大家好,我是個漢族小女孩!我的家鄉在江西,對於家鄉的習俗,我非常瞭解。今天就讓我來跟你們說說吧!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例如: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等許多節日暗示著團圓,但有一個節日卻讓人思念自己的親人,這個節日便是清明節。在清明節這一天,我們要去掃墓,要給逝去的親人送花,表示對他們的緬懷。想想這些,不免內心有些許感傷。
我們漢族的大多數建築,既簡單而又不缺失美觀。在我們這裡的縣城,大家同住在一幢大樓裡,我們把這個很多人居住的地叫做小區。而在鄉下的話,就不是這樣的了。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幢屬於自己一戶人家的房子,雖然沒那麼大,但卻顯得十分溫馨。
在我們漢族的家鄉,美食也是不可缺少的。有龍蝦、螃蟹、貝殼、肉類、米飯……這些都是我最愛吃的食物,它們都十分的美味可口。唯獨遺憾的是沒有蒙古族那裡那麼新鮮美味的牛奶。哈哈,不過還是很喜歡我的家鄉。
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自己的特色,我是陳雨薇,一個地地道道的漢族小女孩!歡迎來我的家鄉玩,我想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的!
家鄉的習俗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4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會有不迥的新年習俗,讓我來帶你們走進我的家鄉-陸河,這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走進家鄉的新年習俗。
按照我們這裡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開始的。那忙碌的景象簡直無法形容,臘月,人們要大掃除一次,要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一塵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東西掃走,企盼來年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過了初旬,大家更忙,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趕做年夜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到處玩耍,爸爸在門外巾對聯,我幫媽媽貼”福“字。
膠水已經?{好了,剛要貼上雲的時候,媽媽急忙阻止我,並且說“貼反了,福倒了,福這就應該倒著貼嘛”,聽媽媽一說,我便馬上將福字倒過來貼,彷彿一刻也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貼好了,就要準備年糕、雞、酒給神拜年,拜完後就直接吃團圓飯,桌上瀰漫著各種菜的香味,爸爸也不惜拿出自己最富貴的酒,看樣子是準備大幹一場了。菜到齊了,大家都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地品嚐著年夜飯,一大家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的。
這天,除了很少的小孩,很少有人睡覺,因為要放開門炮。絢麗多彩的煙花飛入了漆黑的天空,彷彿天空長著一朵花,把天空照亮,勾勒出一道美麗的風景。誰能說除夕不是最美麗的呢?
我愛我的故鄉,我更愛家鄉的除夕夜。希望你們能來我的家鄉玩,我也樂意當你們的嚮導!
家鄉的風俗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6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一個過年到了,每一個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過年。在我們的家鄉—磐安,還有一項祭祖的活動,更是千門萬戶都要舉行的一種民風民俗。
在我國,祭祖的方式有許許多多種,有的以一個村為一個團體一起去,有的以同一種姓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還有的以一個家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只要到了該祭祖的日子,大家就會聚集起來,到村裡的某個地方祭祖,但我們的家鄉祭祖的方式卻與眾不同。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是自己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飯,就會開始做許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己家祭祖,因為祭祖都是以近到遠的。所以先是在家裡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進來,讓他們坐在椅子上,然後,奶奶把他們愛吃的豬頭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說這是給玉皇大帝吃的。等他們吃好以後,就好了!”他們吃完後,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點燃後,給了我三根,我說:“為什麼不給我六根呢?”單純的我以為有六根就來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時此刻,在一旁的嬸嬸說了一句:“雙數不吉利,大妞!”我當時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沒多說什麼。
不一會兒,家裡的祭祖完畢了。接著是去祭我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了,在那之間,我和奶奶折了許許多多的金元寶,折著折著,我便鬧了笑話,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媽媽還笑著說:“你要是給他們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遊玩嗎?”接著是一陣鬨堂大笑,頓時我的臉就紅了。祭奠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為他們的“家”在山上,我們要走幾千米才走到哪裡,沒有瓜果只有錢。媽媽說;“只要有錢!他們想要什麼就要什麼。所以就沒帶了。走啊、走啊,終於到了,我們一家的祭祖活動也馬上結束了。
這次的祭祖活動讓我回味無窮,它既讓我知道了家鄉的祭祖活動的方式,又讓我吃到了美味!
家鄉的習俗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8字中國是一個大國家,由許多許多的城市組成,每一處地方的食物不同,語言不同,習俗更有差異。
每年快到春節,人們都要以各種方式祭奠自己的祖先。我土生土長的徐州有這樣一個慣例,把一張張的黃紙折成一個錐形,用線一個一個串起來,還會把一片片金黃色的紙疊成一個個大元寶。最後再成袋成袋的將這兩樣東西燒給祖先。每到快要上墳的時候,媽媽總是為這事“犧牲”好幾天。而在連雲港,這一切都不需要費太多的精力了:先買來一沓子黃紙。將黃紙分成二三十張一摞,用底面是一個古代銅錢狀的“紙鑼子”,像蓋章似得把“銅錢”刻在紙上,最後再將這些黃紙分散成扇子狀,這些工序完成以後,我們就能帶上酒肉飯菜去祭奠祖先了。
春節期間,我們也不能光祭奠祖先,還要熱熱鬧鬧的圖個吉利呢!
瞧,那高高的、挺挺的,站在寒風裡的叫“搖錢樹”。顧名思義,就是搖一搖就能掉下錢來。我每次回老家,都會在每家每戶的院子裡看到這些挺拔的“搖錢樹”。爺爺每年都不惜花大價錢買來又高又茂盛的“搖錢樹”,希望我們全家都能發大財,行大運。我家鄉的習俗十分有趣吧,有空兒,你們也來親眼看看吧!
咱家鄉的習俗 篇12
國一作文 ,900字重慶,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人口最多的大城市。許多人認為,在大城市過的節日,習俗沒有在農村過得那麼“有聲有味”。中秋節,農村的月光總是比城市的皎潔;重陽節,在農村輕鬆就可以找到的山嶺和茱萸;但在城市中已變得奢侈;在元宵節,農村獨有的鳥叫,元宵節才過得更有情趣等等。但是,在我心中,重慶過春節時也有著一種獨特的風味。
春節,熱鬧非凡,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迎接春節的到來。遠遠望去,一幢幢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燈光,這燈光不是一般的色彩,而是五彩斑斕的,將春節的到來和團圓的喜悅如春雨般—“綿綿情義”灑向了大地。
在春節這場“戲劇”中,主角的位置非鞭炮莫屬了啦!在小區裡,總會不時發出震人心扉的爆竹聲,讓人心潮澎湃。放下手中的作業,帶上老爸老媽,一起到樓下小區指定放鞭炮的地兒玩上幾回合。瞧去!一發接一發的煙花如飛天銀龍般直衝雲霄,一個個爆竹如曇花一現,照亮我們的心靈。相信在這麼強大的力量下,被天神鎖進深山的“年”肯定不會再來禍害人間了吧!
春節,不論是什麼地方,做著怎樣偉大事業的人們,總是會回到家中,與家人,親戚朋友聚一聚。每到飯點,走廊上的酒肉味沁人心脾,讓人防不勝防,垂涎三尺,真想對那些美味“大開殺戒”。吃完了晚飯,五湖四海的朋友,親人們開始在一起談天說地,聊家常,其樂融融。夜深了,我們連睡覺的影都還沒有。
說起春節,怎麼可以少了“壓歲錢”這出壓軸戲呢?每當孩子們收到長輩們用紅包裝滿祝福的沉甸甸的“壓歲錢”的時候,心中別提有多高興了。同時,為了表示對長輩們的敬意,我們做兒女的也不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婆這些至親獻上一杯熱茶。
春節就如浮雲朝露般悄然而去了。但是在正月十七的夜晚,孩子們面帶微笑地睡了,你別問這是為什麼?因為在那“壓歲錢”的保衛下,在新的一年中會平平安安;父母也面帶微笑地睡了,你也別問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相信在晚輩那飽含溫情的茶水的祝福下,新的一年必定會一帆風順。
中國古代文化不僅僅是傳統的習俗,而是一種精神文化。小時候愛春節,為的是那些讓人愛不釋手的壓歲錢;現在愛春節,為的是與家人們多聚一聚,多聊一聊,發揚一種孝、禮、敬的優良品質。
家鄉的習俗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字家鄉的風俗 篇14
國二作文 ,705字“快點起床,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床,大清早了還不起床。
在我的家鄉,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初一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說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床,並且還要儘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麼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說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床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著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境中怎麼還睡得著。沒有辦法,最後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後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著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裡來的精神。
在這之後,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裡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裡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在我們家鄉,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物件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後,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裡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裡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裡十分開心。
春節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麼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家鄉的年俗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86字“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你們家鄉的年俗是什麼呢?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年俗吧。
臘八那天,大人們早早地起床去煮臘八粥。小孩則在一旁兩眼死死盯著鍋裡的粥,饞得直流口水。熱騰騰的粥被大人端上桌後,孩子們什麼也顧不上了,捧起碗就喝,結果被燙得直吐舌頭。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沒過幾天就到除夕了。
除夕早晨,大人們紛紛開始貼春聯,小孩也圍過來湊熱鬧。放眼望去,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有祈望自己可以發財的,如“多財多福多平安,新春新景新氣象”;有祈望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如“美滿日子步步高,幸福生活年年好”等。貼完春聯,就聽見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那空氣中瀰漫的火藥味也許就是年的味道吧!那滿地鮮紅的鞭炮皮也給大地增添了“年”的色彩。
到了晚上,一家人便聚在一起品嚐豐盛的年夜飯。有的孩子還沒等菜上完就偷偷地嚐了點兒,咂巴著嘴,享受著年夜飯的美味兒。大人們則等菜上完後才開始吃,邊吃還邊談論著在外的見聞。
初一早晨,孩子們在煙花爆竹的喧鬧聲中睜開了朦朧的睡眼,穿上衣服跟著大人們去拜年。從初二開始,人們就要走親訪友。
這就是我家鄉的年俗,你也來說說你家鄉的年俗吧。
湘鄉的民俗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658字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走進湘鄉民俗大觀園吧。
一、湘鄉蛋卷
只要再湘鄉吃過酒席的人,就一定品嚐過那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的湘鄉特產—蛋卷。毛主席曾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曾提到過湘鄉的蛋糕席,那是一種普遍的宴席,蛋卷則是上面的主菜。蛋卷的製作方法是:現將剁碎豬肉和紅薯澱粉按7:3的比例攪拌,然後把雞蛋和佐料放進去,做成原料,放在蒸籠裡蒸,大概蒸五分鐘後,再將蛋汁均勻潑灑在原料上,蒸熟切成塊,蛋卷就做好了。蛋卷還有一種做法:將雞蛋攪拌好,再倒入已燒熱的鍋內,搖勻成一張很薄的蛋皮,再把上面提到的原料放在蛋皮內,捲成圓柱體,蒸熟後,切成卷,那香噴噴的蛋卷就做好了。我最喜歡吃的是剛出籠的蛋卷,咬一口,滿口流油,真是美味極了。
二、比燈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傳說,有一個獵人出去打獵時,不小心把玉皇大帝派來的伸鵝射死了。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就命令天兵天將到人間放火。有一個善良的仙女偷偷將訊息告訴人間,大家就在這晚大點燈光,玉帝中計了,收回了成命。以後每年都大點燈火。舊社會常有宵禁,唯獨這晚不禁,叫做放夜,逐漸演變成了比燈。起初是孩子跟孩子比,看誰的燈籠有趣,人慢慢的增多,形成了廟與廟比村與村比,河這邊與河那邊比,比誰的燈多亮大,時間長。有的人甚至整堆柴獻出來燒也不可惜。1986年潭市鎮比燈,充分利用電氣化,燈光映紅了半邊天。
湘鄉還有很多敏風民俗,如送財神,舞龍燈等。每個地方的民俗都有不同的特點,等著我們去發現。
家鄉的習俗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428字我的家鄉在山西,那裡盛產煤炭。那裡過年的習俗很有趣。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
早飯過後,家裡的男的就去貼對聯,女的就在家裡做飯。我和哥哥一起去貼對聯。他們那裡貼對聯不用膠帶,用一種叫漿糊的東西。我們把對聯抹上漿糊,端端正正地貼在門上。紅豔豔的對聯很喜慶。
正在這時,爸爸在家裡已經把紅燈籠準備好了,掛在了門框上。
快開飯時,爸爸從家裡拿來了一些磚。我很好奇,這是幹什麼呢?原來是要做個火爐,晚上點上火,願明年紅紅火火。
我一進家門,就看見大媽正在做年糕。只見大媽把豆沙放入面裡,捲成一個卷。我們一定認為下一步是用刀切,那就錯了。這裡不是切年糕,而是割年糕。用什麼割呢?找來一段白線,然後抻直線,放在年糕上用力向下割。把年糕割好,放入鍋中炸。就做好了香噴噴的年糕。
初一,大家爭先恐後地來到山上的廟中。我們也去了,願自己風調雨順。我們每個人領了一條平安繩,興高采烈地下山回家了。
家鄉還有好多風俗,我就不細說了。如果你感興趣的,可以來我的家鄉親自體驗一番。
家鄉的年俗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464字我是地地道道的牡丹區小留鎮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就給大家說說我家鄉的年俗吧!
“噼裡啪啦”,震耳的鞭炮齊鳴,人們睜開雙眼,忙碌起來,炸丸子,凍豆腐,蒸饅頭,包餃子……迎接著年的到來。我與弟弟也不甘示弱,湊上去幫忙,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咦,老爸和大伯怎麼無影無蹤了?想偷閒?哈哈,沒門兒!喲!原來他們在貼春聯,漆黑的大門貼上了紅色的大花,增添了不少年的喜慶……
過年了!小鎮裡的人們起得很早,“噝溜”,餃子下了鍋,盛到碗裡,然後上供,敬天敬地敬神。點燃金光閃閃的元寶,寓意財源滾滾。接著,面對神仙,輕輕跪下,雙手合十,帶著美好的願望磕頭。媽媽與大娘帶著笑臉去給前輩拜年去了,我與弟弟也跟了上去,比葫蘆畫瓢,媽媽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慈祥的老奶奶給了我一把糖塊!願我們在新的一年裡甜甜蜜蜜。婦女們換上了紅色的衣服,拿著五顏六色的扇子扭秧歌……
“咚,咚,咚”,煙花躍然而上,點綴得天空十分美麗。大人們,小孩兒們,在大街小巷聚在一起,仰望著漂亮的煙花。我與弟弟買了孔明燈,寫上自己的新年願望,然後放飛,迎接2018年新的“征程”。
家鄉的民居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22字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建築都有不同的形狀特點,如客家的土樓,傣家的竹樓,北京的四合院……我的家鄉在福建泉州惠安,那裡石頭房最為特別的。
泉州是地靠海邊的僑鄉,如果你走進鄉村,會看到一座座富有特色的石頭房子。一塊塊長方體的大石頭,有規律的搭放石頭,看起來是那麼穩健、大氣、結實。雖然摸起來有一點凹凸不平,但卻給人很強烈的年代滄桑感,別有一番韻味。
我問過媽媽:“為什麼我們這邊的老房子大部分都是用石頭來建的呢?”媽媽說:“我們這裡,地靠海邊,石頭很多,不用花錢來買石頭,就地取材方便。你看,村落的周圍只有一兩座光禿禿的高山,樹木卻不多。另外,我們這裡常年有海風,比較潮溼,如果多用木頭來建房子,一下雨房子裡就有許多的白蟻。如果用磚頭來做房子,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買磚塊,價格就會很貴,許多人家買不起,並且磚頭房子,如果牆中的一個部分掉了,整個房子就會倒塌掉。但石頭房子壘的時候相對獨立,比較堅固、耐用,不容易倒塌。所以大家都建石頭房。”
媽媽還說,以前,家鄉的人很團結,要是誰家要建房子,彼此都會互相幫忙,不用花錢叫村外的人來幫我們建,所以,這裡的石頭房是大家合力建造的,每一座都承載著濃濃的鄉情!
這裡房子建造的時候,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地底下會挖六個洞作為地基的主力。若是來地震了,房子牢固不牢固就靠這六個洞來支撐、保護了,這“六六”是個吉祥數字,代表“天神”可以讓這一家老小可以和和睦睦、六六大順地過著好日子。石頭房的牆壁是用石頭一層一層搭上去的。屋頂用的石頭較長,一般有80公分寬,用水泥拼接成的,但是屋頂不會全部用石頭全鋪滿,是會留一個“天井”,可以從“天井”那個洞口來採光,如果要建第二層,這個洞可以擴建成一個樓梯口,也可以在樓頂裝一個水塔。家鄉的石頭房,每家的大門上還會刻著自己家的字號,像我們家大門上就有“穎川衍派”幾個大字。
除了外牆,窗戶也很特別,欄杆也是用石頭加工成稜柱體,再做兩扇小窗門。房子的大門兩根大柱子也是用石頭立起來的,雖然石頭的表面沒有精心的打磨,也沒用瓷磚貼上去的,但看起來一樣一樣像“凱旋門”般壯觀。大門上還有豐富的石雕,刻著一些如龍鳳呈祥,花鳥蟲魚等圖案。這些圖案在家鄉代表著吉祥如意,閤家幸福的含義。石雕在惠安是非常著名的一大藝術,這些雕像經過精雕細琢的,使整個大門的觀感顯得美不勝收!
近些年,經濟發展了,大家富裕了,有些人覺得石頭房粗糙不夠美觀,許多人家拆了石頭房建磚頭房子,看到曾經歷經風風雨的石頭房陸續被拆了,我覺得挺可惜的。家鄉的這些石頭房上灑下了多少前代人的智慧和汗水,石頭上面的微雕細狀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真希望有部分的石頭房可以保留下來,因為這是我們泉州的一種建築特色呀。
家鄉的習俗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427字臘月即將來臨的時候,就意味著快過年了,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最熱鬧。
除夕那天,每家都要吃團圓飯,家家戶戶趕著做菜,菜的香氣瀰漫著整個村子。大人們在家做飯,而貼春聯的這些事,都包在我們這些小孩子身上。我們三五成群地去貼對聯,回到奶奶家時,就可以吃飯了。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當天晚上,我們所有人都不想睡覺,都在守歲。到了十二點,爸爸拿起鞭炮出去了,“噼裡啪啦、噼裡啪啦”,聽到了這種聲音,意味著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了。
元宵又是另一個開心的日子,我特別期盼元宵節的到來。下午,我們這些小孩子總會買一些小炮和煙花,像蜘蛛炮、沖天炮、煙霧彈等等。天黑了,爸爸不讓我們出去,但是我和哥哥在院子裡玩得非常開心。我們剛玩好,媽媽就讓我們去吃湯圓了。湯圓是一個圓圓的糯米糰,裡面包著黑芝麻糊。剛咬時,只是清香的糯米麵味,等裡面的芝麻糊流進嘴裡,就是香甜的味道。
眨眼間,就到了該上學的時間。我的家鄉在農村,更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和節日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