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味道 篇1

國三作文 ,960字

“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外婆家背笆簍”,這句在我懵懂童年裡時常出現的童謠,牽著我的思緒,又叫我想起了家鄉的味道。

春回大地,隨著一陣響徹雲霄的雷聲,昨夜還在冰雪中沉睡的樹木抽出了嫩綠的新葉,小草從地裡探出頭來,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中,呼朋引伴地賣弄著清脆的歌喉,與輕風流水應和著,怎麼都掩蓋不住春天來臨的喜悅。坐在池塘邊,清風拂過,留下漣漪,水光瀲灩,抑是池水的歡呼雀躍。人們滿面紅光,各司其職,和睦相處。家鄉就有一種生機盎然的味道。

炎炎夏日,也只有夜晚稍稍寧靜祥和些,夏天這個調皮活潑的孩子收斂了本性,為人們送來涼爽的微風。躺在院子裡乘涼,望著月亮灑下旖旎的光,奶奶閉著眼睛呢喃細語,我就在旁邊認真地聽著各種順口押韻的童謠,常常在奶奶的輕聲細語和月籠輕紗的美景中進入夢鄉。家鄉就有一種寧靜安詳的味道。

秋意甚濃,曾經撫摸過的春天的嫩葉,如今變得乾枯發黃,在瑟瑟秋風中悄無聲息地落下,葉裡清晰的紋路,彷彿訴說著春天的美好,感嘆歲月的流逝。低平的山裡錯落著稀稀散散遮遮掩掩的人家,屋裡的人都守在各自的田裡,種蔬菜的趁著最後的時間除除草;種稻米的趕緊在水田裡看看;種水果的去園子裡走走,農民們都盼著這種出來的糧食不辜負他們長時間來的辛勤勞作。當炊煙越飄越遠時,農民們知道那是家人呼喚自己的訊號,便隨著牛鈴兒叮兒當的聲音回家去。家鄉就有一種質樸淳厚的味道。

白雪皚皚,在街道邊,小路旁,屋頂上,厚厚地堆著白雪。雪上雖只是淡淡的日光,但乍一看竟耀得人睜不開眼。走到野外,眺望遠方,一層層的峰巒起伏著,有的戴著雪,有的不戴;越遠越淡。耐不住寂寞的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空中飄下來擁抱大地,那蹁躚雪的姿態看著直叫人喜愛。傲人的梅花挺在風霜裡,暗香疏影,叫人敬佩。親人相聚在一起,圍在爐火旁說家常;小孩子窩在被子裡向父母耍賴不想起床;同學們約在一起學習玩耍;朋友也都聚在一起促膝長談。家鄉就有一種和諧融洽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什麼?是春華般的生意盎然,是夏夜般的寧靜安詳,是秋實般的質樸淳厚,是冬日般的和諧融洽?我覺得都不是,孩子對媽媽就有依賴,在媽媽的懷抱中都有踏實安心的感覺,有一種溫暖的味道。而我,對家鄉就有這種依賴。當你彷徨時在家鄉走走,看著那並不雄偉的山,望望那並不洶湧的河,你就會有一種豁達開闊的感覺。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 篇2

國三作文 ,1332字

“百年為客老,念愛鄉深”

—題記

童年時,我常一個人走遍故鄉的每個角落。忘不了,破舊衚衕裡飄來的煎餅油條的香味;忘不了,某個拐角泥房裡咿咿呀呀的戲聲;忘不了,晴日裡午後梧桐灑下的樹影。長街,青巷。那是我家鄉的味道,獨一無二。

家鄉的味道,是春天裡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開,是夏日裡好生聒噪的傍晚蟬鳴,是秋霜中順風紛飛的枯葉寂寥,是冬夜裡予人安穩的清甜暖茶,一年四季,從早到晚,連同日出日落,連同浮雲清風,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情。

家鄉的味道,是黏牙的麥芽糖,那總是一位老者挑著長長的扁擔,兩頭放用竹篾裝著的成塊麥芽糖手裡的功夫則是一把錘子兩把刀,一下一下的敲擊,發出“叮—叮—”的金屬聲—這是賣麥芽糖的標誌。麥芽糖甜而粘,孩子們十分喜歡,由於使用天然原料(即麥芽)手工熬製,所以長輩也放心給孩子食用。後來這種手藝逐漸失傳,我再也未曾聽過如此令人興奮的“叮—叮—”聲響。時隔多年,我仍會童心大發嚐遍超市裡所有的麥芽糖以緬懷記憶,可是那聲,那味兒卻再也尋不回。

家鄉的味道,匙地道的鄉音方言。很明顯,鄉音永遠是一個地方的重要標誌,更是最貼近名眾生活的首要語種。從買菜還價到見面的問候,隨處可賞方言的韻味。對於在外漂泊的人而言,方言便是一枚來自夢裡的郵票,即使不在家鄉多年,偶然聽見一句家鄉話,也會倍感親切。雖然如今年青人漸漸形成多數,普通話也越來越普及,但在人們說的普通話裡依舊可以聽出或有或無的本地口音,改也改不掉。我想,這就是方言、將鄉韻刻進了靈魂吧?

家鄉的味道,是老城區的白牆黑瓦。那一棟棟黯淡的房屋,都為這城市蒙上了一層灰撲撲的色調。它不同於江南水城的青瓷石板,更不同於蒼茫高原的黃土窯坡,它的美,是集結了歷史滄桑後發自內心的美,不柔不糙,無可複製。如今城區裡新建了許多高樓大廈,一層層地將原來的風貌逐漸圍住、蓋住。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人選擇離開故居搬到漂亮的新居甚至去向外地,舊城區裡的住戶搬來搬去換了好幾代,使得從前如同親人秀的“街坊隊伍”支離破十碎。由於樓上樓下信的都是陌生人,防盜意識漸漸深重,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將鐵紗門換成了防盜門。也許某天你想要將一個好訊息與你的鄰居分享,正當你興高采烈地跑下樓,面對的卻是一扇緊閉的防盜門抑或一張冷漠的面孔,會不會有些失望呢?如今人們來來住住還是會與熟識的新鄰居互相問候,只不過那聲問候裡似乎少了點什麼,例如親暱。

家鄉的味道,是故居的陽臺。小時個我常常趴在陽臺上看天,可以一下午就只看一朵一朵的雲飄來飄去,不根據它們的形狀編各種各樣的故事。清風習習,吹到身上柔柔的暖暖的,很舒服。如今我依舊能趴在視窗看去,可是我卻再也找不到從前看雲時的欣悅感,同時也失去了那份耐心與科和。故居的陽臺斑斑駁駁,母親在上面擺了一盆又一盆的花,而我卻再也不能同從前那秀盡興地看天,因為新建的樓房越來越高,越來越密,擋住了一角的天空,擋住了我的視野,也擋住了那陣吹進我心裡的風。

我在這塊寶地上生活了十四年,窗外的那排不知名的樹由不及屋頂的高度到後來停滯大概也是十餘年,我與家鄉的樹一起成長。長街、青巷。歲月滄桑。家鄉的味道將用我一生的時間細細品嚐。

家鄉的味道 篇3

國一作文 ,694字

有些味道,品嚐一次便念念不忘,那邊是家鄉的味道。

老家有棵香椿樹,每到發芽時,老家就有人讓奶奶回家摘,摘來的香椿嫩葉發紅色,清洗乾淨後要一片片分開晾晒,後用鹽將香椿與蒜薹一起醃製,一道家鄉的鹹菜便自然地融入了我的生活。蒜薹有些辣總要有香椿來遮蓋一些。夾起一筷子,有辣味先衝上鼻尖再緩緩迴流到舌頭上,接著味蕾便被香椿葉濃郁的香味所擠滿。與平時吃蔬菜的感覺不同,香椿是真正大自然培育的植物。大魚大肉已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在這炎熱的夏季喝一碗溫熱的米茶,夾兩口家鄉的香椿,讓我格外滿足。家鄉就好似這香椿,在你終於捨得放棄山珍海味時,總有一盤小菜在靜靜的等著,等著你回到家鄉,品嚐家鄉的味道。

那矮牆圍著的菜園外,有一株山藥豆紮根,沒有人知道它為什麼在這安家,但所有人都會來品嚐它的味道。每到山藥豆成熟的時候,那土灰色的牆上那一片綠就格外醒目,走進些,山藥豆多到擠成了一串一串的。山藥豆不大皮又薄,食用前得放到熱水中泡一泡,手裡一捻,土褐色的皮便脫落,只留下乳白色的果肉。不脫皮時,直接洗淨熬粥,白色的米中褐色的山藥豆露些腦袋,格外可愛。當牙齒咬破皮時,黏軟的肉便被擠出,沒有什麼甜味,吃多了便覺得山藥豆織成了一片粘粘的網,網住了整個口腔。家鄉總會時不時出現一些驚喜的事物來,就像這株野生的山藥豆。家鄉總是傾盡自己的一切,讓我們獲取,讓我們享用,不求回報

櫻桃並不是家鄉的特產,可每當我吃櫻桃時,總會說;“啊,我家原來也有一顆櫻桃樹。”沒有現在賣的大,也沒有那麼甜,可是記憶的深處總會記得啊,我家鄉原來也有一顆櫻桃樹呢,酸甜的櫻桃美味了我的童年,描繪出家鄉的味道。

銘記我的家鄉,銘記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 篇4

國一作文 ,822字

又漫步在家鄉的街道,手指撫過那熟悉的墨瓦紅磚,耳畔迴響的是熟悉的鄉腔鄉韻,看周圍人來人往,心底漾出一股莫名的心安。

故鄉的清晨往往是由雞鳴開始的,天邊剛泛出魚肚白,晨練的老人,早起的小販便已開始忙碌,伴著聲聲鳥鳴,開始洗漱,踏著朝陽的光芒走向早點鋪子,忙碌的店主,排隊等候的食客,伴著空氣中的飯菜香,買來一碗胡辣湯,再配上一份水煎包,濃稠湯汁和胡辣湯獨有色香在朝陽下泛著麥芽糖般的光澤與氣味,趁熱喝下肚,額頭與鼻尖總會沁出一層細汗,感到湯汁的濃香火熱在身體中衝開一條路,從你的四肢百骸遊走而過,帶出你體內一夜的濁憊,打一個機靈,徹底醒過神來,給你一上午的動力。如果你不喜歡胡辣湯的衝辣,西大街有一個小店,乍一看貌不驚人,可是生意卻是極好,臨街支著一口大鍋,鍋內煮著羊骨羊雜,湯汁濃白,熱氣蒸騰中,氤氳出了陣陣香味,東邊的肉架上掛著幾隻宰殺好的山羊,個個膘肥肉嫩,小店中充斥著羊肉特有和羶味。自湯的滾頭中舀出一大勺肉湯,濃香中,又沒有羊油的肥膩,各種配菜巧妙的掩去了羊肉的腥羶,碗中的羊肉被切成薄薄的一片,肥瘦相宜,肉質軟爛,吹一口氣,小囁一口,再配上本地的燒餅,實乃一絕。一高外,有一家賣豆腐的小攤,爺爺最喜歡那的熱豆腐,每天下午都會特意拐去吃上一碗,配上石磨辣椒油,香椿菜汁,芝麻醬調成的醬汁,豆質細膩,漿味濃香,用爺爺話說“舒坦”。東菜市場有一家“北舞渡牛肉老店”每年過年都少不了它的登場。如果你吃膩了這些個油膩的東西,油茶、鹹豆腐腦、各種特色粥食,精美小菜,再配上舞陽特產槓子饃,也是一大特色……

說起家鄉的美食,開個頭就說了這麼多,家鄉的美食真是訴也訴不盡,說也說不完,但是具體滋味如何,還需親自品味一番才知箇中滋味。

難怪人們總說,離家再久也忘不了故鄉那一口,他鄉的食物吃再久,也品不出家鄉的踏實與暖意,小小的飲食像一根線牽著我們對家鄉的思念,愛家鄉,就是愛家鄉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就是這樣一絲絲,一縷縷的留在記憶中,勾起無數人的思緒。

家鄉的味道 篇5

國一作文 ,790字

家鄉的味道沒有山珍海味的材料,也沒有精美無比的外表,更多的是鄉野間那些樸實無華的味道,雖平淡無奇可卻能牽動人心,讓你感受到家鄉的風情。

記得幼時,每逢過年,便會回家中幾天。農村的新年與城市還是有所不同,少了幾分冷冰冰的水泥味,添了幾分淳樸的熱鬧味。農村新年是有趕集的,幾里路沿邊全都是各型各色的小攤,人頭湧動,叫賣聲此起彼伏。當然少不了各種美味,小時候我最喜歡叫大人給我買烤紅薯,從那煤黑色的爐子裡夾出一個來,那冒著熱騰騰的霧氣,在寒冷的冬天還可以拿在手中暖手,雖說長著不算多好看的外表,掰開來香甜的氣息迎面撲來,露出黃燦燦的肉,咬一口,一邊被燙得張嘴不住地哈氣,一邊卻又感受著那香甜糯軟的美味,這本地的紅薯就如這鄉土間的人們雖有著樸實無華的外表,可卻都有一顆熱心腸。

爸爸最愛的小食便是粉漿麵條,每次回來必嘗,坐在小攤上,看那攤主將鐵皮桶掀開,舀出一勺放進那白色的搪瓷碗裡,還在碗沿邊磕了幾下,接著手腳麻利地把旁邊小碟裡的芹菜、黃豆等佐料各抓出一小撮出來,撒在上面,再端你的面前,熱氣和著麵條的香味鑽進鼻中,令人垂涎欲滴,初入口時,味道還帶有粉漿的酸澀感,可是慢慢品嚐粉漿中豆子的香味就蔓延上來,脣齒留香。麵條的柔軟、芹菜的爽脆、黃豆的綿軟在口中交織出一種和諧的味道,就好似家鄉人民的生活,就算有再多的不如意,也依然能過的有滋有味。

我們這裡還有個習俗,吃大桌飯。初一那天每戶人家圍坐在一起。雞、鴨、魚擺滿了一桌。不僅如此,鄰里鄉親還會去送菜,每條鄉間小路上都充滿了各飯菜的香味,小孩子們就端著菜挨家挨戶的去送,末了總會得到幾顆糖。這桌上的飯菜,沒有那麼多花哨的菜式,卻是包含著一年的辛勞和鄰里鄉親們的熱情,讓人品嚐到溫暖的味道,獲得新的一年的動力。

家鄉的味道,有自己獨有的味道,從鄉野之中誕生,在家鄉人民平凡樸實的生活中昇華,融入家鄉人的情與思,成為在心頭最值得回味的味道。

品讀家鄉的味道 篇6

國二作文 ,680字

閉上眼睛,輕嗅一下,家鄉的味道是多麼純!

家鄉猶如一位大廚做出的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

她擁有美麗的景色。東荊河、南門河遊園、曹禺公園、章華臺、水杉公園、興隆大壩……都是她美麗的代表。瞧!東荊河大堤上,牛兒和羊兒在遍地的草地上嬉鬧;小樹在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鳥兒在樹上盡情的歌唱;河水在孩子們臉上歡樂笑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澈。南門河遊園裡,兩艘小船在靜靜的河面上輕輕地劃過,船上年輕的女子正在嬉笑,膽大的男子捧一手河水潑向另一艘船上的同伴,好不快樂!老人們在寬闊的場地上跳著健身操,孩子們則在一旁打打鬧鬧,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曹禺公園裡,一起去感悟大師曹禺先生的戲劇人生。旁邊的戲樓裡傳來咿咿呀呀的花鼓戲聲。章華臺上,碩大的宮殿記錄著悠久的歷史,漫步在貝殼路上,彷彿看到了一群細腰美女婀娜的舞姿,聞到了那醉人的酒香……

家鄉還是一座綠色的城市,這裡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杉樹,一棵棵高大如雲、清秀挺拔的水杉像忠誠的哨兵一樣,挺立在那兒,世世代代守衛著漢江的人民。

美麗的花兒開了,傳來陣陣香味,花兒在藍天、白雲、綠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那樣的花香,不張揚,靜靜地瀰漫,光影浮動,時間飛逝,或許,一時的味道早已消散,但在我們的世界裡,只要心中有永遠盛開的花兒,花兒就在那裡,芳香四溢。

落日餘暉,灑在蝦街上。微風送來了陣陣蝦香。呀,又到了吃蝦的季節了!蝦的香味瀰漫著整個小城,引來無數蝦迷前來品蝦。油燜大蝦、蒜茸蝦、蒸蝦,煮蝦……工作之餘,攜家人或朋友或客人或同學前來品品蝦,這真是人生一大樂趣!

家鄉這座美麗的小城,正以她那獨特的味道吸引著五湖四海的賓朋。

家鄉的味道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49字

無論你離愛多遠無論你是否記得家鄉的一切,總有一根線把你和家鄉牽連在一起,總有一縷思鄉之情在你的腦海盪漾。那就是家鄉的味道,永遠改變不了,也永遠無法忘懷。

我的家鄉是個名不見經不傳的小鎮,居民並不多,就是因為人少,所以這個小鎮並不是那麼地富有,我離開家鄉已經摸約五年了。但家鄉的味道,卻依然清晰地刻在我的味蕊深處。這種味道,不比我在大城市吃的山珍海味,但卻有種山珍海味難以比擬,更加珍貴,更加美味的獨特感,那就是我對家鄉的深深依戀之情。

仍記得我小時候最愛吃的就是家鄉的炸圓子,這種了,是在大城市裡買不到的,即使有,也比大城市做得好吃。因為家鄉的炸圓子都用土灶,這種圓子的味道更加傳統。先將圓子放入高溫下的油鍋,當聽到圓子的脆響時,便往灶堂底下再添把柴火,讓油鍋旺起來,蓋下蓋子,過幾分鐘後,用鍋鏟翻炒,直至圓子外表酥黃,既可盛盤。每每咬上金黃酥脆的炸圓子,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圓子的圓子的美味,更多的是家鄉的味道。

還記得每逢過節時,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去街上“淘寶”,所謂的“寶”,不過就是幾塊包裝精美的糖塊,幾袋從未見過的餅乾,每每這時,我們都開心地不得了,小心翼翼地將它們分著吃了。而現在的大城市早已買不到這種小吃,家鄉的店鋪也看不到了,這種小吃,就只能成為我的回憶,永遠也抹不去。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家鄉的味道,是我最珍的加快,千金不換。

不知不覺我走進一家小商店,店主是位阿姨,當時店裡人挺多的,我想應該可以矇混過關吧!想到這兒,我緊握住假幣的那隻手不禁加重了幾分力道。可是我很快發現,這個甩掉假幣的方法行不通;店主十分謹慎,一張錢幣,她的犀利的目光總要將它們掃一遍,彷彿任何錢幣的問題都逃不過她的眼睛。也許是因為心虛吧!我鼻頭的汗水加重了幾分,掌心的錢也被汗水浸溼,腿也軟了,隨之後退了幾步,“小姑娘,要買什麼?”我被店主叫住,她正微笑地望著我:“沒,……沒什麼,就來逛逛。”隨後,立刻跑了。經過這次失敗後,我發現這種商場是甩不了假幣的,於是,我把目光投向了路邊的小攤。

那是一位賣氣球的老奶奶。我心想:嗯!就是她了,不過老奶奶您千萬別怪我啊!於是我大步走到攤邊,來三個氣球吧!”我順便將假幣給了她。呼!終於可以擺脫了假幣,“小朋友!”我以為她發現了錢幣是假的,但誰知她卻說:“我身上的零錢沒帶夠,這50元還你,氣球你先拿著,我一直都在這路上,等你遇見我後再給錢吧!”我心裡十分感動。她那麼信任我,我這樣騙她,是不是不太好啊!於是,我連忙拿出口袋裡的零錢:“我還有零的!”匆匆付了錢就走了。在路上,我的手不在意碰到了那50元錢,我忽然想起了爸爸那堅定的目光,三下五除二,將假錢撕成了碎片,手也不自覺放開氣球。看著氣球和紙片在藍天飛舞,我的心裡愉悅極了。

外面的天空好藍啊!

家鄉的味道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393字

湖南味道的獨韻,不是外鄉人能夠輕易體會的。而家鄉的味道,更多的是一份思念與牽掛。

喜歡吃邵陽米粉—它代表了家鄉人的做事風格:圓潤,爽快。它讓人喜愛,也另許多人不解:為什麼其他地方的人就做不出這爽口的味道呢?這是邵陽家鄉菜,是邵陽所獨有的味道哪……

多少孩子愛吃的肯德基,對於我來說,華而不實。喜歡吃爸爸做的土雞,那是一道鄉情濃溢的菜.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份菜餚,更是一份濃濃的父愛。

在鳳凰遊玩,一個偶然的機會,品嚐竹筒飯。上了半桶飯、土豆絲和炒肉,拿起筷子,嚐了嚐,又放下。

我想,終究不是家鄉味吧。

也許,越是喜愛家鄉,越是沉迷家鄉,就越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對於外鄉菜,味覺也就在菜上靜止了吧。平時,味覺不是時常跳動著的麼?

我懂了,終究不是家鄉菜啊。

家鄉菜,你樸實無華,卻獨具韻味;你與眾不同,我必將以殊為榮。

邵陽啊,我愛你。不僅僅是味覺上的跳動,更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家鄉的味道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633字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全國各地都有屬於自己家鄉味道的美食。北京有烤鴨、天津有狗不理包子、安徽有臭鱖魚、西安有羊肉泡饃、杭州有西湖醋魚……可我還是最喜歡家鄉的一種美食—食餅筒。

食餅筒雖然吃起來香香的、糯糯的,但是製作的工序卻十分繁瑣。今天我將和奶奶一起製作獨屬台州味道的美食—食餅筒。如果我們全家要吃上食餅筒,就連像奶奶這樣的大廚都要忙上大半天,買各種各樣的菜,攤薄薄的餅皮,炒各式各樣的菜。

一大早,奶奶就開始忙碌起來。等鍋一熱,奶奶用油在鍋面擦了一遍,只見她熟練地抓了一小把漿糊似的麵糰,用手均勻地平鋪在平底鍋上,不一會兒,一張又薄又軟的餅皮就做好了。接著第二張、第三張……

做好餅皮,奶奶又熱火朝天地炒食餅筒所需的餡兒。那紅的是胡蘿蔔、黃的是土豆絲和雞蛋、白的是山藥和茭白、粉的是豬肉和雞肉、綠的是豌豆和蠶豆、青的是蒲瓜……像是食物在聚會,不用吃,看了就會讓人流口水。

終於到了包食餅筒的時候了,我興奮得直搓手,畢竟這是我和奶奶一起做出的美味啊。我小心翼翼地將餅皮攤開,用筷子挾了些金燦燦的雞蛋絲和土豆絲,近看猶如一條鋪滿金色樹葉的小路。我再在上面放上山藥和茭白,又變成一片雪地;添上小片雞肉宛如雪地裡綻放的梅花。餅皮裡的東西漸漸放滿了,你瞧!它從原來的“瘦小個”變成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小胖子”,咬上一口那種油而不膩的香味,那種沁人心脾的滋味,刺激著我的味蕾,勾起了我的食慾,真是百吃不厭。

味道還是家鄉的好,食餅筒簡直是人間美味。

家鄉的味道 篇10

國三作文 ,623字

談起我的家鄉,宿遷。很多人一定不知道。但如果說起項羽,一定有很多人知道。沒錯,宿遷就是項羽的故鄉。其實,我們宿遷的煎餅和蘿幹也很有名的。

記得小時候,外婆每次去三姨家,總是要帶上煎餅和蘿幹。煎餅是外婆親手做的,蘿蔔乾也是自己家種的蘿蔔醃的,那時,我常說外婆小氣,大老遠的去女兒家,竟捨不得買點像樣的東西。直到後來我才知道,三姨遠嫁到鎮江,什麼都不缺,就是惦記著家鄉的煎餅蘿蔔乾。所以,每次聽說外婆要去鎮江,三姨總要打幾遍電話來提醒外婆。親朋好友總笑她沒有富貴命。面對大家嘲笑。她卻說,我吃著這煎餅,蘿幹總有一種家鄉的味道,這味道是什麼地方都來模仿不來的。其實,我知道,三姨是想記住那些年的苦日子。聽媽媽說,那時外婆家七口人,全家七張嘴全靠外公捕魚為生。日子很艱難,就靠那些不值錢的煎餅填飽肚子,沒有那些煎餅,他們不可能熬到今天。

現在,科技發達了,機械煎餅代替了傳統的手工煎餅,我現在特別懷念小時候。那時,外婆做的手工煎餅是最快的。我最愛吃剛做好的煎餅,脆脆的,薄的像張紙,再卷著蘿幹吃,特別香,特別韌。吃過一張煎餅,不把你的牙墊的發酸才怪。

直到現在,煎餅依然是我們宿遷人不可缺少的主食。一些老人,牙齒都掉的差不多,依然喜歡吃煎餅。記得有位老師告訴我們,他去南京上學時,帶了一些煎餅,外邊的人不知道那個東西叫什麼,嘗過發現挺好吃的,就說,你們宿遷人真有意思,連紙都做的那麼好吃!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相信會有更多人知道我們宿遷的煎餅,並喜歡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