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名人小傳相關作文20篇

家鄉名人小傳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6字

搖曳的燈光下,有一白髮蒼蒼的老叟,而在他的心裡,有一日新月異的南通,他就是“南通一人”,輕工業的巨人——張謇。

張謇自幼聰穎好學,不論何時何地,都帶上一本書。有一年夏天,蚊蟲滋盛,小張謇一心想要讀書,可沒多久腿上就佈滿了紅包,怎麼辦呢?他就讓家人取來兩個盛滿水的大甕,將腳插入其中,蚊蟲就無法干擾他了。只見他撫平書頁,仔細閱讀,那紅撲撲的小臉上露出了笑容,好像比吃了蜜還要快樂,竟連晚飯都忘記吃了,經過書香的薰陶,小張謇的才華突飛猛進,並在科舉考試中鋒芒畢露,高中狀元。

高中狀元不久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張謇與老師翁同?之間書信來往頻繁。在信中,他堅定地說:“抵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並親自在戰後赴日本,經過七十餘天的考察,他充分體會到日本明治維新帶來的社會發展,呼籲清政府進行效仿,不幸失敗。

仕途走不通,張謇便回到家鄉,施展他的政治抱負。那裡要新建學校,那裡要疏通江水,哪裡要開墾種田,哪裡要安置流民,他都親力親為。白天他跑地方,瞭解民情;夜晚,他鋪開地圖,進行規劃,並安排第二天一天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南通形成了“一城三鎮”格局,達到“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殘有所學”的理想狀態。

在做講解服務的過程中,有人曾這樣問我:“張謇為什麼要這樣為南通賣力?”我說:“張謇追求的不是名與利,而是百姓安居樂業;他所希望的也不是錢和財,而是國家繁榮昌盛。”濠南別業二樓大廳懸掛的《荷鋤圖》就是最好的證明:退出政壇的張謇甘當一名農夫,在江海大地上經營他的實業救國事業,想要探索出一條救國救民的可行道路,以此示範全國。所以懷有如此抱負的張謇,怎能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是啊!張謇的一生為民著想,為國分憂。面對國難,他義無反顧地在南通試點,躬身實踐,以便讓全國效仿。他是南通的“農民”,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更是我的榜樣。

家鄉“名人”的故事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4字

提起我的堂叔,那可是我們村的名人。不過,他以前是個“搖頭名人”,現在變成了“大拇指名人”。

聽奶奶說,堂叔自小就好吃懶做。長大了,更是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村裡的人,誰見誰搖頭,所以就成了“搖頭名人”。

叔叔成家後,他也不出去掙錢,只能住著破舊的老屋。每逢下雨,地上就擺滿了鍋碗瓢盆,床上漏雨就挪地方,實在沒地方挪了,乾脆將臉盆放在被子上,有時半夜聽到一聲脆響,那肯定是翻身打翻了臉盆。為這些,嬸嬸和他不知吵了多少架。

再後來,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樓房。在村裡人的勸說下,他終於決定去打工了。可他還是改不了偷懶的本性—替人“算命”!遊走四方,憑三寸不爛之舌賺一些“昧心錢”。可好景不長,三個月剛過去就被拘留了,算來算去,他就是沒算好自己的“命”!

回家後,“算命”他是不敢幹了,又開始了村頭村尾的閒逛,鄰居們頭搖得更厲害了……

漫長的冬天終於過去了,和煦的春風吹綠了“新農村”。我也揹著書包上學了。咦,怎麼一連好幾天都沒有見到叔叔呢?難道他又……

帶著好奇,那天傍晚,我敲開了叔叔家的門。只見叔叔把自己關在房裡,桌子上擺著一大摞書,叔叔一邊看,還一邊認真地記錄著,原來叔叔看的都是大棚養殖方面的書籍。夜很深了,叔叔的窗戶裡還透著燈光。

幾天後,叔叔和嬸嬸就在自家的責任田裡忙開了,他們支起了三座高高的塑料大棚,種上了茄子、黃瓜等許多瓜果蔬菜。幾個月後,綠葉黃花滿大棚,燈籠似的辣椒哈哈笑,再加上叔嬸忙碌的身影、歡快的歌聲,“新農村”可真是春色滿園!提起叔叔,鄰居們紛紛堅起了“大拇哥兒”。

一年的辛苦,叔叔的臉變黑了,身板卻壯實了,連說話的聲音也開朗了。去年年底,他又滿心歡喜地購回了一輛小貨車,準備今年再大幹一場。

哦!對了,金豬年的春節,叔叔家的春聯特有意思。上聯是:好逸惡勞空手蕩;下聯是:辛勤勞動滿地金;橫披:知榮明恥。

哈哈!這就是“名人的故事”!

家鄉名人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44字

“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徐州,這裡是華夏九州之一,這裡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這裡誕生過很多名人。“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說的就是徐州最有名的漢高祖劉邦。

劉邦出生在徐州沛豐邑中陽裡,年輕時不務正業。然而他卻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其原因大概與他的性格有關:一、他是一個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人。其二、他是一個知人善任情商極高的人;其三、他是一個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人。

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驪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驪山也就會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碭山時,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劉邦乘著酒意,夜裡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在前邊先走。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罷。”劉邦已醉,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於是趕到前面,拔劍去斬大蛇。大蛇被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展示了他的勇氣過人。

劉邦與群臣論所以取天下之道,他說,張良、蕭何、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其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劉邦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所創立的漢朝統一長達400餘年,劉邦作為漢唐盛世之一的大漢盛世的肇基者,其偉大歷史功績為後世所稱頌與敬仰。

這就是我的家鄉名人之一漢高祖劉邦,我以我家鄉的名人而自豪,我以我的家鄉而自豪。

名人小傳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7字

她,有一頭烏黑的長髮,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曾獲得過悉尼奧運會乒乓球女子雙打世界冠軍。球迷們評論她身上有一種霸氣,一種王者風範,就如同當年的鄧亞萍。她就是我心中的榜樣,中國人的驕傲—李菊。

李菊祖籍無錫,出生於南通,曾就讀於南通師範第一附屬小學,是我們的傑出校友。她從小就有練習乒乓球的意志與決心—

7歲開始練習乒乓球;

10歲進少年體校;

14歲進江蘇省隊;

15歲被選入國家青年隊;

16歲正式進入國家隊。

看到這段經歷簡介,我不禁展開了想象:李菊小時候肯定不怕困難,每天堅持練習,從不拖拉,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襟,卻依然繼續苦練。她日日夜夜不停歇,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提高水平,越發強大,越戰越勇。

但是李菊有一段往事讓她不堪回首,亞洲區預選賽拉開戰幕時,落選奧運會,悄悄地離開了國家隊,在2001年退役了。回去後,心裡總有說不出的委屈、對落選的遺憾和不理解,十分懊惱。就這樣整天悶在家中調整心態,調節狀態,試著迴歸國家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重新鼓起了勇氣,於2003年迴歸戰隊。她右手橫握球拍弧圈快攻打法和正反手均能拉弧圈球,且有高質量的旋轉速度,這樣霸氣的李菊常常打得對手措手不及。復出後的李菊又多次在大型比賽中獲獎,她重新找回了打乒乓球的自信,展現出越戰越勇的自我,無愧於這個乒乓球世界冠軍的稱號。

退役後,李菊選擇回到南通,留在父母身邊。她被南通大學聘為體育科學學院院長,並專門給學生教授乒乓球。這給了學生一個近距離接觸世界冠軍的好機會,學生們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去體育館練習乒乓球。學生們開心,李菊也開心。她多麼希望這些學生能為國家多貢獻一份力呀!讓中國的體壇能夠更上一個臺階!

李菊的榮譽是她用汗水與奮鬥換來的。無法想象她曾經歷了多少次精益求精的苦練與探索?她的汗水曾在多少個球場上揮灑過?我想大聲對你說:“李菊阿姨,你永遠是我的榜樣,是我們的驕傲!”

名人小傳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890字

我的老家坐落在如皋吳窯鎮的一個小巷子裡,幾家平分了院子後面的一畝三分地,各念各的經去了。有的種田,有的養雞,還有的開個院子種種花,日子過得挺滋潤。

幾年前剛分地時,張大伯家就連著個水溏,於是他靈光一閃---養鴨。張大伯面板黃裡透著黑,眼睛一雙一單,手上多年勞作的老繭一直硬邦邦的,個子嘛踮起腳也夠不到一米七,但他總對我說:“別胡說,你張大伯高著呢!”

張大伯一開始養鴨養得“鴨毛漫天飛,幾隻鴨子全巷跑,還有兩隻往我家門口一站。但張大伯總結經驗教訓後越養越好,每天天剛矇矇亮,就帶鴨子們去“泡澡”了。自從那兩隻鴨子擅闖民宅後,我就愛上了張大伯家的鴨子。給鴨子們三天帶點米,五天帶點面。這令張大伯哭笑不得,把東西塞回到我懷裡說:“鴨子吃不了”。

有一次,我把鴨子們帶到後院裡,忽然聽見一陣歌聲,我拋下鴨子去看個究竟。原來是張大伯,他正在忘情地唱著《山路十八彎》:“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水路九連環……”

張大伯,您是想放鴨子的時候唱《山路十八彎》嗎?小心別把鴨子嚇死。

“不是,我最近喜歡上唱歌,這不沒在鴨子面前唱嗎?”張大伯有點不好意思了。

“張大伯,您放著放著鴨子怎麼還有上唱歌了呢?”我覺得很奇怪,追問道。

“前幾天,我去旁邊巷子裡賣鴨,那廣播裡唱得可好聽了,我就也想學學。”

哎,真拿這個張大伯沒辦法,我轉移了話題:“張大伯,我把鴨子帶到院子裡來了。”張大伯笑了笑,那你去陪它們玩一局“鴨”迷藏吧。這群鴨子可會藏了,你可能還真找不到它們。我回頭一看,鴨子真躲得一隻不剩,沒辦法,我只好玩起了“鴨”迷藏,可我一隻也沒找到,這時,張大伯翻開草堆,裡面竟然坐著一群鴨子。

“這是老王,上個星期想把它宰了的,這傢伙竟然咬我手指,現在還疼呢”。說到這兒,那隻叫“老王”的鴨子昂起了頭,似乎在嘲笑張大伯,我猛得唱了起來:“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水路九連環……”

“嘎嘎嘎!”田野上傳來一陣陣鴨子的哀鳴。

張大伯在養鴨了崗位上成為了“鴨王”,按這樣來看,再過一段時間他就要成為“歌王”了!每到過年,那各家各戶桌上鴨子準是張大伯養的。今年我還為我們家提前預定了一隻鴨子老王。

我的家鄉名人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178字

習近平可真是一個愛民、愛家、愛國的人啊!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還擠出時間來看望故鄉的同胞們,可見在他心中,老百姓始終放在第一位。習爺爺就是如此謙遜、沒有一絲官人的氣概。正是這樣,才獲得了人民的喜愛與愛戴。

習近平爺爺每時每刻都在想著人民的利、卻很不顧及到自己,他一心為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是我家鄉的名人!

家鄉名人 篇7

國一作文 ,776字

在我的家鄉——安徽,有許多名人。古有英布、周瑜,今有陳延年,蔣光慈。但今天我要說的不是這些聲名顯赫的人,而是一位對先秦時期文化和文學極有研究的學者,他就是鮑鵬山。

想必大家還不怎麼了解鮑鵬山,我來介紹一下吧:鮑鵬山一九六三年三月一日出生,畢業於安徽師大學中文系,現任上海電視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但這些並不是他成為六安名人的原因,他在《百家講壇》上的講課吸引了無數觀眾,大家無不被他獨特的見地,風趣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講解所征服。鮑鵬山講授的課題有《新說水滸》、《孔子是怎樣練成的》。我十分喜歡聽他課,而且認為他的《新說水滸》與劉心武的《揭祕紅樓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鮑鵬山對人物的刻畫形象、生動。他曾這樣形容屈原: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終究是蒼蠅。屈原不僅僅只是愛國、忠君之人,他說過“舉世之中唯我清”的話語中展現出憤世嫉俗的一面。同樣,鮑教授描寫莊子也別具一格,他眼中的莊子不只是一個高深莫測聖賢,更是一個富有詩意、率性隨心的文人。

《新說水滸》是鮑鵬山的代表作,讓人讀後很有感觸,他筆下的林沖栩栩如生。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當時宋朝面對北方遼金的軍事威脅政權岌岌可危。彼時林沖武藝高強,是國家十分需要的人才,他本應顯現英雄本色,一展滿腔抱負之志。但林沖面對高太尉多次迫害,忍氣吞聲;甚至親筆寫下休妻書,把愛妻推向高衙內。林沖是當時社會典型的順民、良民,如果不是被高太尉逼得淪為囚犯、發配充軍的情況下,也不可能被逼上梁山。鮑鵬山深刻的分析了迫害林沖的兩把刀:錢和權,說明了封建社會的醜惡與不堪,雖時隔千年,卻發人深省。林沖雖然是小說家虛構的人物,但在鮑的分析下卻猶如是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真人。

鮑鵬山是我們六安人的驕傲,我想要和他一樣,做一位博覽群書,通曉古今的人!

家鄉名人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0字

提起王瑞成,衡水人很少有知道的。但說起王習三,在衡水當地,可謂是家喻戶曉。王習三,就是王瑞成,他是鼎鼎有名的內畫藝術大師。

他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子問天圖》、《百子圖》、《清代皇帝、皇后系列畫壺》和《美國總統歷代肖像圖》。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百子圖》。一個鼻菸壺只有手掌那麼大,上面畫的小孩子,頭小得跟豆粒一樣,更別說畫眉眼了,而王習三卻畫得栩栩如生。這需要高超的技巧才能畫好啊!我不覺在心裡暗暗敬佩王習三。

名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勵志的故事,王習三也不例外。一次他要學習畫貓,聽說北京有個叫曹克家的畫家,畫貓的技藝十分高超,於是,他千方百計聯絡上了人家,並和他約定在星期六見面。可是,天公不作美,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天上卻下起了大雨。曹克家望著窗外的瓢潑大雨,認為這一次王習三肯定不會來了。於是,他便自己作起畫來。誰料,此時門鈴卻響了,曹克家疑惑地向門走去。這麼大的雨,誰會在這時候來的?他一邊想,一邊打開了門。門外站著的,竟然是王習三!他渾身溼淋淋的,像個落湯雞,雨水嘩啦啦地順著衣襟往下流。曹克家被感動了,他把所有的畫貓技巧,尤其是撕毛的技藝全交給了王習三。於是,經過不斷練習後,王習三終於成為了內畫大師。

如今,王習三已經白髮蒼蒼,但他仍然在作畫。他用行動告訴了我們:有夢想就要追,並且要肯吃苦。這就是我家鄉的名人王習三,我為家鄉有這樣一位名人而自豪!

家鄉名人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4字

大家知道王習三是誰嗎?沒錯,他就是有名的內畫大師。王習三有著白花花的頭髮,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笑容。

王習三的原名叫王瑞成,生於1938年,河北阜城人。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級美術師,九三學社衡水市委名譽主委。1958年入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拜師學習內畫鼻菸壺藝術。王習三的代表作有《屈子問天圖》、《百子圖》、《清代皇帝、皇后系列肖像畫壺》、《美國曆屆總統系列肖像畫壺》等。

王習三生活在一個貧苦的村落裡,早年間,因為“文化大革命”爆發,王習三回到了家長,當時人要吃飽飯很難,所以村裡多一口人,就多一個人吃飯。當時村長就很不歡迎王習三回來。王習三從包裡掏出來從北京偷偷帶回來的三個小瓶,就對村長說:“我在這三個小瓶裡畫上畫,看看能不能賣錢。”村長一聽,說:“三個瓶子能賣多少錢,醬油瓶都賣不到5毛錢。”但是,經過了一個月的努力,王習三終於畫成了。於是,在徵得村裡人同意後,王習三去了天津貿易市場,以90元賣了出去。

當時的90元可不是現在的90元,相當於90000元,90萬元呢!村長一看這三個小瓶竟賣了這麼多錢,就讓王習三帶著幾個弟子到幾間房子裡去畫。

經過王習三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不懈,他終於成了鼻菸壺大師。我深深地敬佩他這種精神!

名人小傳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98字

每次耳畔響起磨刀的聲音,我的眼前就會再度浮現他那慈祥的笑臉,他那磨刀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裡,他就是我家鄉的“名人”——磨刀老人吳錦泉。

老人家一頭白髮,歲月的磨練刻在他的臉上,每次看到他不同時期的照片時,照片裡的他和現實中的他一樣,都是和藹地笑著,他向來依著樸素,騎著一輛很舊很老的自行車,吳錦泉老人雖然其貌不揚,但他有著一顆火熱善良的心。

據說是在新中國成立初,年輕的吳錦泉感染了“二號病“,多虧鄉鄰拼命跑了好遠的路請到了醫生,才倖存下來,從那時起,他心中承諾:一輩子,做好人,做好事,回報社會。

2008年汶川大地震,讓吳錦泉老人坐立不安,他把三個月磨刀換來的錢捐給了災區,那是一枚枚用辛苦換來的一元硬幣,他的行為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當人家感謝,誇讚他的時候,他總是很謙虛地說,幫助他人是他應該做的事。有一回聽廣播,得知甘肅省舟曲縣發生強降雨造成山體滑坡,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他的心也是繃得緊緊的,覺也睡不好,和老伴一起把好幾個月磨刀換來的錢湊到了一千塊,準備捐給紅十字會。兩位老人從五星村家裡出發,不顧年邁體弱,換乘了三趟公交車,經過兩個多小時才到紅十字會捐錢,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細心地發現老奶奶的腿部面板有異常,一打聽原來是溼疹,多次詢問後才知道老奶奶的溼疹已經有四年多了,她捨不得花錢看病,癢的難受就用熟人送來的藥塗一塗,一直沒有好。紅十字會會長立刻安排工作人員帶老奶奶到皮防所去治療,老奶奶不好意思,不停地道謝。

吳錦泉老人沒有做驚天動地的壯舉,好像都是一些小事。年輕時他上班外出,自行車後面總是綁著把小鐵鍬,若路上發現路面不好,就會停車修路,他家附件的小路不平整,他就出錢又出力,日積月累地把路填平築實。他做好人好事的事蹟傳遍了祖國大地,他卻絲毫一點都不驕傲,“出了名“的吳錦泉夫婦依舊過著平淡的生活,還是每天騎著自行車去磨刀,寒冬臘月磨,三伏盛夏磨,隨著年紀大了,需要磨刀的人家越來越少,靠磨刀賺錢的日子十分不好過,但他卻從不叫苦叫累,並用自己的汗血錢幫助自己的同胞。

回想著他磨刀的身影,我想起了高爾基給兒子信中的一句話:“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