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韻相關作文20篇

客家古韻 篇1

高三作文 ,1397字

中華諸多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有著一道韻味流長的文化—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內涵豐蘊,形式多樣,是嶺南文化中的具有影響力的一支。客家山歌、客家建築、客家美食等等是客家文化底蘊的或物質、或非物質表現,而身為純客家鄉鎮的樟城,正如其名聲一般,充滿了客家的氣息。

客家山歌

樟城的客家山歌又一度被人民重視起來,客家山歌合唱團、客家山歌演唱賽等等活動搞的紅紅火火。

客家山歌雖然大多是民間唱調,但真正的客家山歌也是很講究的。

客家山歌要把無形無影的思想情感化為具體可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常常運用各種形象生動的表現手法,主要有:比喻、雙關起興、重疊、直敘、對比、排比、對偶、頂真、誇張、拆字等十一種。要是能把客家山歌摸得一清二楚,唱起來也能風生水起呢!客家山歌可唱出了客家人樸素、親善而剛直的特徵!而且樟城現在正提倡把現代元素融入到客家山歌的韻律中去,體現了客家山歌歷久彌新、與時俱進的特色。

客家建築

在樟城,雖然林立起了許多現代的高樓大廈,卻還保留著一些以往的客家建築,而那屋頂上層層疊疊的瓦片真是客家民樓最顯眼的地方,厚實的混泥牆在日光下泛著雄黃的色澤,一如客家人民從祖輩以來就辛勤耕耘的土地,守護著樟城這一方水土和人民。

談到客家建築的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樟城自主開發的觀音山森林公園,名聲不錯,而裡面的建築大多保留著佛學特色,在公園門口,就是醒目的飛簷、青瓦搭成的建築,氣韻非常。而觀音山森林公園發展的旅遊業,也帶動了樟城的欣欣向榮。時至今日,樟城觀音山旅遊節已舉行了多屆,為此樟城還獲得“小香港”的殊榮。

客家節日

客家民間節日有很多,而且相鄰兩個村莊之間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節日。但按節日的形成來說,大約有三種。一是漢族民間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五月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除夕等。二是與二十四節時有關的節日,如春分、清明、立秋、冬至等。三是與宗教有關的節日,如觀音生日、觀音出行、祖師下山等。

對於我們這些老老小小的男性來說,難忘的節日一定有不少,大多數人都會把十五歲的冬至節日記得一清二楚。客家風俗,男孩子到了十五就開始走向成人了,叫做“出花園”。到了這個節日,再窮的家庭也要殺一隻雞讓這個小男子漢獨享,據說這樣才有補。我清楚地記得幾年前,當我十五歲時,獨享整隻雞的情形。那時,母親還專門去買了兩個當時最流行的補藥:“衛生圓”配在雞汁裡。十五歲的冬至節,是客家男孩兒成為男子漢的節日,每個男人都由此走向成熟。

客家美食

如今在中國的許多大城市,不難發現客家菜的“身影”,即便在海外不少中餐館裡,紅燜肉、清水鯇丸、釀豆腐、鹽?h雞等客家菜也頗受青睞……

樟城有不少客家餐館,許多香港人都會經常來品嚐那客家美食鮮美的滋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樟城客家美食“物美價廉”。客家人在歷盡艱難險阻後,成片聚居於粵東山區。由於中原地區和粵東山區都屬內陸腹地,因此樟城客家菜和梅州等客鄉一樣,用以入饌的副食品多是家養禽畜和山間野味,海產品較少,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日積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

在我的記憶裡,逢年過節,家裡就會釀豆腐,做鹽?h雞、紅燒肉等等客家菜餚,小小的我在一旁看著就像看著魚兒的小貓咪,差點流口水了,哈哈。

客家文化是豐富的,體現在許許多多的方面和細節上,一一道來可要不短的時間呢,如果你想多瞭解樟城的客家文化和魅力,就請到樟城來做客吧!

家鄉的古韻 篇2

國三作文 ,816字

一回望,一拜別。

離去許久,那番現代與古韻的交融,卻是久久揮之不去,長留心底。

步履輕盈,踏著點點朝霞;白鴿乍起,驚落一樹繁花。空氣中瀰漫著陣陣芳香,春的氣息。進入正門,眼前之景便似一副水墨畫徐徐鋪開,渲染著墨香古韻。

宛如玉帶一般的石橋悠然橫臥,潔白似雪,消散了暮春的燥熱氣息。只覺沁涼如玉。踏上,欄杆上的雕刻細緻入微,石獅及一眾生機勃勃的圖案,令人移不開目光。千百年前,他們一刻一鑿的將它鑄造,不知那時,是否驚豔了眾人目光。

向園內深入前行,一路見聞水聲陣陣,芙蓉園,可不正是依水而建。突然停下腳步,眼前之景或許只有雄偉壯麗可以形容。

潔白無瑕的臺階伸向遠方,雄偉的建築昂首挺立。古樸中透著繁華,似是一方長者,不怒自威,鎮守江湖。房簷向上翹起,無數的琉璃瓦反射著奪目光芒。漆紅的顏色雖不鮮豔,卻不知承載了幾百個春夏秋冬。斜倚二樓的欄杆,極目遠眺之中覽盡園中芳華。高大巍峨之上,我卻顯得如此渺小,彷彿一粒微小的塵埃終於覓得最可靠的歸宿。

唐風漢韻,古典風華。這建築之上無不透露著盛唐的氣息。優美的造型,華麗的裝飾,以及那傲視一方的傲骨,皆為王者風範。思緒漸漸飄遠,不知那時的他們,是否會在此共賞歌賦,一起把酒言歡。

隨著一支細流前行,這裡確是詩詞的天堂。或是那舉世聞名的《長恨歌》,或是那素來未聞的五言絕句,在這層層疊疊的石壁之上,密密麻麻地刻著千百首盛唐詩賦。或許在書頁上讀來並不覺什麼,但在此情之景之下,也不免為此歎服。字句之後,那是怎樣的無盡繁華,詩詞之中,又是怎樣的一番盛世。透過它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死醉金迷的時代,那個盛唐之都的長安。

一回望,一拜別。

大門之後,隔絕的是一個繁華似錦的時代;大門之後,塵封的是一段悠悠歷史的記憶。

我是有多幸運,可以在這樣一個古韻之都出生長大;我該有多慶幸,可以在唐風漢韻中消逝年華。我的家鄉,乃古城西安;我的家鄉,乃盛世長安。

古風古韻,漫我長安……

古鄉古韻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1字

秋日的陽光極其恬靜,少了夏日的狂野奔放,褪去了所有的聒噪,捨去了所以虛偽的偽裝,那樣的靜謐。將秋的神韻勾勒得淋漓盡致。秋陽瀉在我的臉龐上,我慵懶地眺望那濃濃古韻的宵南。

走在秋日的甬道,沿著散發著濃濃泥土芬香的鄉間小路,走向那坐擁一座座古風建築的村莊。

映入眼簾的是一潭綠湖,綠得如翡翠,綠得讓人覺得它披上了一件薄如蟬翼的綠紗,三三兩兩的村民泛舟於湖面,縴夫輕輕地搖著櫓,或佇立,或橫坐,一切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給人以一種與世隔離的縹緲之感。一尾尾魚鰭在平靜的湖面上劃出一道道閃電。綠樹掩映著的綠湖,泛著淡淡綠光,潺潺水聲,縈繞耳畔。我看到了,水韻悠悠……

我踩著腳下的一塊塊麻石,感受到了悠悠麻石路,綿綿古鎮情。我低下身,輕輕撫摸著那冰冷的麻石,指尖傳來的觸感,時而凹凸不平,時而光滑整潔,鐫刻著古鄉悠悠的文化歷史。我的鞋子在這麻石上摩擦的聲音,打破了這古巷獨享的幽靜。我漫步在麻石上,尋求著古老的痕跡,心中,思緒萬千……

我側過身,目睹著一塊塊青磚。陽光透過葉縫,在地上映出一片斑駁。青磚一塊塊整齊地搭在一起,無意間落下一縷縷古老的痕跡。青磚一塊塊重疊在一起,或大,或小,或深色,或淺色,組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抬頭仰望,頭上的灰瓦整齊劃一地搭在一起。一棟棟斑駁陳舊的青磚房挨挨擠擠地坐落在兩旁,或高大,或矮小。

沿著一條古老而窄小的古巷,我走近了那極具古韻的建築。古巷,或彎曲,或筆直,少了柏油大道的寬闊。古巷寂靜得只有樹葉在空中飛舞的“沙沙”聲,少了城市的聒噪喧囂。我信步走近祠堂。忽感一陣威嚴莊重之感。我走進祠堂,金碧輝煌的神臺充斥著我的眼球,給人以膜拜之感。牆壁上的飛龍氣勢恢巨集,如此氣勢磅礴。整個祠堂悄無聲息,無形間給人一種壓迫感。鮮卑族的悠久文化歷史佔據著我的眼球。我感知到了鮮卑族人的智慧結晶,與熱情好客。這些古韻悠悠,銘記我心。

古風建築令我心曠神怡,悠久文化使我心嚮往之。這趟宵南之旅,我收益匪淺……

我的古韻古情 篇4

高二作文 ,809字

抹開歲月厚厚的風塵,開啟新世界記憶的閘門,我站在柘皋河旁,眺望這座古鎮,三千年以來,你還好嗎?

作為安徽四大千年古鎮之一的柘皋鎮,歷史悠久,飽經風霜,在風雨的洗禮中,漸行漸遠,模糊的身影依舊不能阻擋它傲視群雄,獨領風騷的姿態。

柘皋故稱橐皋,是皖中巢湖周邊重要的古鎮,在遙遠的春秋戰國時期,曾是吳國和楚國反覆爭奪的屬地,至今,這裡還保留著歷史的痕跡。

我踏著青石板,獨自領略柘皋的古韻古情。首先踏入老街,漫步在玉蘭橋上,千年歲月刻下的痕跡。據史料記載,玉蘭橋始建於明洪武二年,相傳當年朱元璋打天下時,他被元軍追擊,逃到柘皋河邊,被一位老者用船所救,後來朱元璋為感謝柘皋人救命之恩,就下令建造了一座石橋,並取名“遇難橋”。後來人們感到此名不吉利,更名為“玉蘭橋”。

走在老街,我看到兩旁有許多店鋪,十分簡樸。老街流露著古鎮特有的風韻。老街分為兩條,呈“丁”字型。兩邊的建築皆雙層,門面相連。其中以李鴻章家族存留的當鋪規模最大。當鋪原有門樓,文革時被砸毀。兩外兩內,僅有一間住了人,常常打掃。隔扇屏門都很完好。在陽光的照耀下容光煥發,熠熠生輝,向過往的行人默默傾訴著它的悠久。

繼續向前走,突然一位老人熱情地向我介紹了一口古井。說是漢代的。這引起了我的興趣。這座井呈八角型,極為罕見。井口青石上有十餘道深深的勒痕,足以證明它的歷史悠久,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三千年的柘皋,街坊縱橫,古建築雄偉。聽說鎮上原有江西、徽州等許多會館,只是蹤影難覓。倒是幾口老井頗有歲月的痕跡。但我們可以通過老街,體味歷史的滄桑和另一種文化,讓我們對柘皋千年文明的脈絡有所瞭解。

我走出老街,驀然回首,看見它滄桑的面容。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歲月的變遷,它依舊保持著自己特立獨行的面貌。然而,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它或許被遺忘在風雨中,無奈的被喧囂的一切所替代。我轉身向前走,一步,兩步,隱約在耳邊有一聲悠悠地長嘆,就不知是它還是我……

千古韻律悠悠我心 篇5

國三作文 ,883字

唐詩宋詞風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光影……

唐宋是詩詞的國度,是詩詞的驚豔再現,又是詩詞締造了唐宋,滋潤了唐宋。

唐宋詩詞如酒。經飄逸豪放的李白,沉鬱頓挫的杜甫,清新婉約的李清照,豪放曠達的蘇軾等人的手一起攪渾,釀成了一罈千年佳釀。流傳至今,其濃味與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是月締造了唐詩。面對友人遭挫李白高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面對一縷濃濃的思鄉情更有詩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面對政治上、仕途上的不順暢以及發自內心的孤獨,有李太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面對漁舟唱晚更有詩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只為了那一份情,月就更加的純潔可愛了。

是情締造了宋詞。是那一朵黃花,充盈李清照尋尋覓覓的愁情;是那一輪明月,充盈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淒涼寂寞之苦和對親人離別的相思之情。我折服於范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的濃濃的思鄉憂國之情;有感於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對年華流逝、好景不長的感傷情懷。一縷“剪不斷,理還亂”的情,在詞人如櫞之筆下形成了千古絕唱。

唐詩短而精煉,擲地有聲;宋詞長而有韻,回味無窮。唐詩宋詞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歷程,更是一個傳奇!它們所代表的是一個個永遠令人陶醉的王朝。

但是,回首現代,古詩早已被太多人拋棄,取代的是一首首流行歌曲。在其間的嘈雜混亂中,我們可能會享受到些許的快感,但是對於多數人不理解的古詩愛好者來說,讀一首古詩,如品一杯香茶,其間的陶醉與醇香,是世人難以理解的境界。你可以不知道李白杜甫,但你卻不可以不知道周杰倫、林俊杰……這難道就是中國文化的境遇嗎?難道它們就這樣被歷史遺忘了麼?

不,這裡的每一首詩詞,都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是他們的真情流露,這些詩文,飽含著詩人多少的血汗和淚水啊!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發現。請你們甦醒吧!再次閃耀吧!請每一個華夏兒女,再次捧起我們的瑰寶吧!

思緒戛然而止,心頭激起了一圈圈的漣漪。我合上了書,感覺如飲醇酒,口角噙香。我堅信,這抹不去的風景在未來一定會流韻四溢,風采依然!

中國夢客家夢 篇6

中國夢客家夢徵文12 ,1378字

那是一個奇妙的東西,牽動著我奮進,牽動著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奮進,牽動著中國13億兒女奮進。它就是中國夢,一個偉大的民族復興夢!天空需要繁星點綴,沙灘需要貝殼裝飾,人生需要夢想引導。同樣,中華民族要走向復興的引路牌,那便是中國夢。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河源市—一個新興發展中的城市,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工業經濟、第三產業、農村經濟和城鎮建設的“五大發展”,取得了後發的優異成績,河源市的經濟生產總值每年都在增長,而且一直處於高增長比例狀態,經濟發展迅速。具體來說表現在十個方面,即國名經濟穩步發展;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新型工業化快速推進;“一園六區”格局基本形成;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總體達到小康水平;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保障事業取得顯著發展。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文化,。河源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個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客家古邑,全境五縣一區皆為客家人聚居地,積澱著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河源自然風光優美,如萬綠湖風景區,萬綠湖是華南最大的人工湖,又名新豐江水庫,華南最大的生態旅遊名勝,因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而得名。又如霍山風景區,它是廣東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級森林公園,以險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巖秀石而早已聞名遐邇。懸崖高聳,絕壁萬丈,橫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態,令人歎為觀止。再如蘇家圍客家旅遊風景區,東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匯,整個村子山水環繞,綠色相擁,環境優美,有“南中國的話裡鄉村”的美譽。它還是蘇東坡後裔聚居地。在這裡,不光可以欣賞到獨特的鄉村風光,還能親身體會蘇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作為客家人聚居區,河源的客家風味別具特色。自古以來,客家風味都是以“肥、鹹、熟”為最大特點,原料均來自於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鄉野特產。客家民俗活動極具特色,主要有:秧歌、龍舟竟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古箏、拉二胡、吹笛子等。我們要弘揚河源客家文化,讓客家燦爛文化傳遍祖國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河源要凝聚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創新發展思路,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新貢獻。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大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打造科技品牌,尤其要加強科技服務站的建設,組織專家參與企業技術攻關和專案合作,將創新要素引向企業;紮實推進《科學素質綱要》實施,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更加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解決科技工作中最現實、最實際的問題。

看到河源今日的發展,我感概萬千,一氣寫來,餘興未盡。此時此刻,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一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作為祖國新一代接班人的我們,最重大的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祖國夢!河源這個歷史文明古城和全國千千萬萬個城市一樣,也在為實現中國夢努力著、進步著、奮鬥著!

歷史的年輪依舊在記載,中華民族輝煌將繼續,中國夢,讓世界心動。

有趣的客家話 篇7

國一作文 ,461字

客家人有很多風俗都和別人的不一樣。比如:客家人的服飾、客家人的飲食。而我認為客家文化中最有趣的是客家話。客家話裡總有我們不知道的樂趣,下面我就來說說客家話的經典。

首先,教大家講講客家話。“幹嘛”用客家話怎麼說呢?“幹嘛”的客家話是“做怪”。“沒有”用客家話就是“毛”。“不知道”用客家話怎麼說?“不知道”是“吾D”。客家話的樂趣很多,一般人都感受不到,客家話比起普通話則更加地通俗易懂。客家話是客家人的一個顯著特徵,如果其他人學客家話,那就等於是客家人學其他人的話,不標準啊!

除此之外,客家話也有不少讓人鬨堂大笑,可笑萬分的例子。

我爸爸的一位河源朋友。有一天,我和爸爸去他的那位朋友家。我們在他家聊了一會,就說出去吃鈑。可是爸爸朋友的女兒學我們學客家話。就說:“媽呀!我的‘孩’(鞋)子咧?”其家本意是問“我的鞋子呢?”但“鞋”說客家話就變成了“孩”。我們鬨堂大笑。她父親說:“哇!你小小年紀就有了孩子啦?”說完又哈哈大笑,她也不好意思地笑起來了。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呢?客家文化底蘊深厚,感興趣地話就到我家做客吧!

古風·古韻 篇8

高一作文 ,675字

翻開陳舊泛黃的歷史長冊,便嗅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檀香味,是綺麗氤氳的絢麗古風。

讀古辭。不知何時,喜歡上了含蓄婉轉的古辭。半杯茶半杯湖底沙,半句話半首蝶戀花。獨倚高樓,便想到蔣捷。那年少聽雨歌樓上的不羈與灑脫。而如今聽雨憎廬下,鬢已星星也,是歷經諸事後的大徹大悟。卻還道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希冀。要說豁達,就不得不讀蘇軾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人生的寵辱不驚,心中的如水明鏡,是溶入了他的興致,才有漫觀萬卷雲舒的坦然。多少前人大徹大悟的深思,才留給後人一句箴言。

讀古曲。聽是用耳,讀是用心。樂音似流水。遠離喧囂的亂耳,沒有嬌柔甜美的聲線,沒有撕心裂肺的呼喊,只能感受呼吸的起伏,似慢慢劃過箏的波瀾不驚。案上放的是筆墨紙硯,指上奏的是高山流水。古風被渲染上優美的聲韻。有沒有想過斷壁殘垣,隱約有人輕哼胡笳十八拍;有沒有想過花飛花謝,有人含淚彈唱梅花三弄;有沒有想過烏江自刎,虞姬的一曲十面埋伏。多少過往,眼中早已是冽灩如波。塵埃不染,晃若隔世,陶醉於古曲。

讀古文。桃源一冽流水,流過天涯海閣蒼松迎客神仙也駐足。莫不是陶淵明採菊東籬的雅緻,哪能夢到這仙境!仙子凌波微步,羅衫飄忽十步一回頭,夢中桃源,夢外桃花依舊盛開。也曾傾慕王勃,年少十九,能賦《騰王閣序》,寫的是景,卻抒出心中大志。那份才情,讓人怎能不服。讀古文,覺得那麼的高不可攀。前人思想之精華,流轉幾世幾年,讓後人得以傳誦。以文明志,以古鑑今。

一盞青燈,一杯淡茶,一塌黃卷。遊歷高山斷橋、赤壁蘇堤、大漠荒原。人生起起浮浮,何時能醉古風。輾轉來到昆明,看輕影瘦湖邊透張綠,心似琉璃。

又見古韻 篇9

國一作文 ,596字

小橋,流水,人家,又見古韻,甚好,甚好!

楊柳依依,一曲簫聲,醉了人心。初見這隱蔽在浮世繁華中的古韻小鎮,只覺得充滿了小資情調,也曾羨過古鎮生活,可終究是離開了,或許,是根本不懂它所積澱出來的情感吧!

又是一年夏季,我與古韻再次相逢。

同樣的小橋流水,同樣的天高雲淡,可人變了。倘佯於小巷之中,青磚白瓦,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低矮的青苔散發著潮溼的氣息。炊煙裊裊,氤氳出淡淡的水汽,古樸的小鎮如同白宣上滴落的一大滴黑墨,漸漸漫開來,一聲簫鳴打破了寧靜,湖邊,一位白衣老人手持長簫,寧靜地注視著面前的景象,深吸一口氣,耳邊,是悠遠。路邊,一位老奶奶走過,笑而不語,她停下來,閉目聆聽。一曲終盡,楊柳拂過湖面,留下了圈圈漣漪,老奶奶又邁開步子,哼著江南曲調,走入巷中。

又見時,才發現它的美。

夕陽西下,家家點燈,古樸的小鎮在暮色環繞之下,家家戶戶時不時傳來陣陣歡笑,還有未歸家的孩子,正急匆匆地趕回家去。

我閉上雙眼,靜下心,不由進入了沉思。

幾度喧鬧,幾度繁華,城市在霓虹燈的點綴下,所有人都過著緊迫的生活,又有誰會在路邊停下來,聽一曲簫?也只有這古韻,隔去了外界喧囂,堅守內心的寧靜,是啊,這樣的生活才是生活吧,這才是朱自清先生筆下那“生於斯,長於斯,歌於斯”的故鄉啊……

華燈初上,星光閃爍,願這古韻留在我們心中,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越加濃烈,雖言有盡,卻意無窮。

又見古韻,甚好,甚好!

古韻依然 篇10

國一作文 ,644字

深吸一口氣,陶醉於這份古韻……

都說徽派建築保留著中華古韻,有幸看到,心中也沉澱出一份寧靜。和母親先來到巨集村,楊柳依依,湖光倒影,映襯著白牆青瓦,別具江南水鄉特色,彷彿一個清麗的農家女子,不抹胭脂粉影,讓人覺得十分舒心。出了巨集村,一時無聊,便尋著江南煙雨,來到了與巨集村齊名的西遞古鎮。

不同於巨集村的小家碧玉,西遞更為端莊,兩條清流穿梭於西遞小巷中,高牆深巷,彷彿置身迷宮,村中,各家各戶的小院住宅,門框漏窗都更為大氣,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亭臺樓閣、人物戲文、無不體現出中國古代藝術的精華。坐落於深山竹林中的它,典雅、低調、並自然散發出一股書香氣息,進入不久,便被它的筆墨藝術所感染。我徜徉於幽深窄巷中,踏著腳下飽含滄桑的石板路,炊煙裊裊,古鎮彷彿也氤氳在朦朧的水汽裡,像是用文字雕砌,用水墨勾勒的秀麗圖畫,像是在宣紙上滴下的濃墨,慢慢暈染開來,像是一塊黛色的碧玉,在交織小雨間,朦朦朧朧……

據說,在申請世遺的時候,它帶上了眥鄰的巨集村。如今,巨集村由於地理位置更為便捷而名揚天下,客流如潮,導遊們為了給巨集村帶來更多的客源,總不遺餘力地宣傳:“來過巨集村,就沒有必要去西遞了。”西遞人聽說也只是莞爾一笑,沒有憤怒,沒有爭辯。你來了,自然可以欣賞到它更為精湛的建築藝術,你不來,它便樂於安享這喧譁浮躁中難得的寧靜,任歲月沉澱出更為凝重的底蘊。

在各地大肆開發旅遊業的時候,西遞不急功近利,它只是靜靜地待在那裡,靜靜地散發出它獨特的氣質。

再過去多少年,它,古韻依然……

古韻飄香年味濃濃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2字

猴年,嶄新的一年到來了,家家戶戶大團圓,大家歡聚一堂,迎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天空中古韻飄香,年味濃郁。

年味是甜的,一家人做著十分有趣的事。

除夕早晨,我們一家人準備好了寫春聯的材料,馬不停蹄地開始寫春聯。紅底黑字,多麼吉祥如意、紅紅火火。一筆一畫寫出新年的新期望。“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這副對聯飽含著我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接著,我們拿著雙面膠,將春聯貼在門上,紅彤彤的,喜慶極了!挨家挨戶的門上都貼著紅火的對聯,將這份吉祥蔓延到每個人的身上。

夜晚,我們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圍著火鍋。大人們高談闊論,傳遞祝福,小孩們則在一旁玩耍嬉戲。熱鬧宛如那火鍋上飄著的炊煙,散落到每個角落。吃著熱乎乎的火鍋,暢談著有趣的事情,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散發出濃濃的年味。吃過年夜飯,我們把目光轉移到電視上,電視正播放著一年一度喜慶熱鬧的央視春晚,春晚的節目精彩紛呈,少數民族載歌載舞,歡度佳節。春晚分成了四個場地,每個場地有各式各樣的特色,讓春節不能回家過年,堅守崗位的人們也感受到家的溫暖。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我們一家人圍成一圈守歲,外面的煙花、爆竹響徹雲霄,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年就這樣匆匆地過去了,我們一家人迎接著新的氣象,新的挑戰。

古韻飄香,我們將老祖宗的習俗代代相傳下去,一家人歡聚一堂,共享這喜慶的春節,讓濃濃的年味瀰漫到每一個角落。

幽幽古鎮,悠悠古韻 篇12

國三作文 ,755字

昔有對聯:“雲遊僧,木魚銅缽,集天下善緣,終化得放生橋五孔,萬里江歸去;茶居士,方桌圓凳,待人間苦旅,全依憑臨水樓四方,千秋人過往。”描寫的乃是朱家角古鎮。被丁立梅在《發上風流》中描寫古鎮的文字所感染,我突發奇想去了朱家角古鎮。

朱家角古鎮同其他古鎮一樣,粉牆黛瓦。我在一條無人的小巷中漫步,腳下是長滿苔蘚凹凸不平的青石板,伸手輕撫那粉白的牆體,歲月在上面留下了一條條細如髮絲的裂縫蜿蜒著,牆腳是塵土喧囂帶來的青黑。微抬頭,黛瓦肅穆,整齊的羅列著。緩緩穿行,遇見一座粗糙的小石橋,不規整的石塊斑駁著青苔,似銅鏡上蔓延的銅鏽。橋下,墨綠色流水潺潺,幾尾毛魚悠然遊過。在橋上憑欄回望,來路曲折,牆瓦巍巍,流水緩緩,不禁想起“歲月靜好”。古鎮,她就像崑曲中的杜麗娘,一顰一笑盡是萬千風韻。

是呵,現在的古鎮寧靜幽美,但在往昔歲月中,它也曾繁華喧囂。

在1700多年的悠悠時光中,朱家角興盛的米業,布業成就了無數志在四方的商賈,而無數商賈的成功也造就了朱家角的繁榮興旺。嘗有詩曰:“魚米莊行鬧六時,南橋人避小巡司,兩涇不及珠街閣,看盡圖經總未知”。

咬開滾燙的蘿蔔絲餅,一縷熱煙嫋嫋升起,迷了眼,彷彿那些崢嶸歲月就在眼前。抬頭看這長街三裡,店鋪千家,酒家門前酒旗飄揚,小茶館鱗次櫛比,路邊賣蘿蔔絲餅的小攤炊煙飄渺,叫賣聲此起彼伏……

彷彿有某個經商成功,富甲一方的商人在這長街興造起了華美龐大的園林;又彷彿看見有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奶奶在她的攤子上製做這古鎮傳統的蘿蔔絲餅,一如今日;又彷彿是一個胸有鴻浩之志,外出打拼的白衣少年郎……

煙縷散去,手捧已涼透的清茶,臨窗俯視。喧喧囂囂,走走停停,古鎮再次熱鬧起來。

無論是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安寧悠美,還是百業興旺,商賈雲集的喧囂繁榮都是荏苒時光賦予這幽幽古鎮的悠悠古韻。

與“古韻”一起走過的日子 篇13

國三作文 ,1535字

在這個嘈雜的年代,一首詩詞咀嚼在心頭,不就是一種幸福嗎?—題記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聽,有人在吟詞。穿越千年的時光,那一首《醉花陰》依舊是這樣的迷離和幽怨,依稀泛動著某種隱隱約約逝去的美好,讓我也不自覺地吟誦起來。

古今中外文化中,我獨獨偏愛古詩詞。現代詩詞不少,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到底是什麼呢?那些被放在記憶深處的輕輕掀起的歲月。哦,是它!是古韻!現代的詩詞讓欣喜溢位明媚的眼眸,讓楊柳抹上如煙的新綠,可是卻缺了古韻的歷史沉澱、淵源流長、滄海氣魄、袖手天下。

正想著,聽見一絲不和諧卻慈愛的聲音闖進來了:“紫丫頭,吃飯了。”哦,是奶奶,輕輕地放下手中的《詩詞經典》,出了書房。紫丫頭是奶奶喜歡叫的小名。家中是書香世家,起名字極其講究,長輩們恨不得把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全部濃縮在短短三個字上。最後,還是爺爺大掌一揮,從他最喜歡的唐朝大文豪杜甫的一首《月夜憶舍弟》中把我的字敲定下來。其它家長只得悻悻閉嘴,好在還有字、號這種東西,讓他們找尋安慰。

想起這事,不禁莞爾。或許從這名字開始,便定下了我於“古韻”的約定。原來,“古韻”就是名字裡的深刻愛意。

吃完飯後全家人一起去散步。如煙的柳枝隨風飄蕩,輕撫著我的臉頰,媽媽看到這一幕不由的感嘆:“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我朝母親嫣然一笑,挽著父母向我的“小基地”奔去。靜靜的湖水輕輕地流淌,微波盪漾,華光粼粼。我彎腰撿起地上的小石子,輕輕一拋,激起圈圈漣漪。媽媽也學著我的樣子一扔,卻遠不如我的遠,我得意洋洋向父母展示這個技能,並大聲的炫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就是爸爸,也不一定會扔的比我遠。”爸爸聽到了,便認真地拋了一顆石子,果然不及我遠。爸爸看著我說:“你說得對,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石子一顆一顆地被拋起,一顆一顆地落下,石頭這種平凡的物體,在陽光下竟也可以擁有媲美金子的耀眼,歡聲笑語在湖面上空環繞。

每天過著這種輕鬆諧意的生活,讓我變得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日復一日,我明白了,原來“古韻”是生活的點點滴滴。

看著這樣青春明媚的我,你能猜想到過去的我曾是一個把痛苦蘊藏在眉間心頭,哀愁藏在字裡行間的女孩嗎?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是我曾經最喜歡的詩句,一曲朗朗上口《金縷衣》含著淡淡的哀愁。讓我明白了“古韻”是人間的悲歡離合。

小時候,父母見我總愛一個人呆在家裡,就給我買了一本《漱玉詞》打發時間。至今仍記得這本書的封面:月下美人,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一幅美人圖,花開似夢,風過無痕。在那個月華如水的秋夜,沐香而來的少女吟唱著特有的風韻。

我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我不得不承認它深深的吸引了我。一頁一頁的撥動,看著這個被世人稱為閨閣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的女子,一步一步走進我的心,帶著她獨有的古韻。

她果敢率真,敢愛敢恨;她愛花,愛酒,愛春光爛漫的人生。但命運卻只在她手上放了一半的幸福,後一半隻留給她苦澀流離。也正因此,她的古韻是如此的與眾不同。看完這華美的詞句之後才明白,原來初次見到《漱玉詞》的那份驚豔,終究還是膚淺。

漸漸地,媽媽說我變了,爸爸也說我有所不同了。看著他們疑惑不解的眼神,我才不會告訴他們是古韻改變了我。從此我便與詩詞為伴,交古韻為友,一首首小令古詞在我手中綻放、嘴中流露、心中徜徉。原來,“古韻”是一位絕代風華的老師、更是一位單純質樸的友人。

千百年來,歲月在變遷,古韻卻從未改變。我不知道自己生澀的筆是否能勾勒出古韻的激情澎拜或是哀唱淺愁。不曾惹青絲,怎會亂流年。祈禱古韻如淙淙流水,緩緩散發在這世間,伴隨著中華兒女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千年時光。

紅塵喧囂,我與古韻同在……

一路古韻,一路珍惜 篇14

國三作文 ,1151字

佛堂中悠揚的梵唱,古剎裡深邃的鳥語,人世間錯綜的聲響,在這個繁花似錦的時代都顯得無比動聽。然而在這紛繁中最讓我流連忘返的還是那縈繞耳邊的古韻。

一路古韻,一路成長。第一次聽到《詩經》里美妙的樂聲還是從一碟老磁帶中傳出的,那種可以侵入骨髓的優雅,蹉跎歲月的曼語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首收錄在《詩經》中的千古絕唱像一個遲暮的老人向你傾訴千百年前的美麗愛情。一曲聽罷,頓時百感交集,情不自禁的聯想起自己身在樓榭之中側耳傾聽的怡人場景。我們在自己的課本上讀著經典,閱著古籍,瞭解著那個年代獨有的魅力,卻忘記了當今詩經的沒落。紛雜世人中,還有幾位能靜下心來好好讀完經典,品完詩經離騷呢?說完詩經,不妨也來感受一下兩漢的歌賦。這種側重帝王宮殿的文體形式,不僅成為了盛會的調劑,更是文學的一個新高度。那金碧輝煌的宮殿內,雍容華貴的王公貴族悠閒地端坐在氈墊上,品著御酒,聽著漢賦,嘴中哼唱著美妙的旋律,多麼愜意的一片景象啊!雖然王朝在如今已隨著歷史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感受到真正的漢賦,但是我們可以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延續著中華文明的精華,讓華夏文明綿延不絕。

一路古韻,一路珍藏。古韻雖美,可再美的東西經歷了歲月的洗滌也要變得褪色脫樣,我們青少年要做的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中的古詩古文,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發揚我們的古文化。一人之力雖然綿薄,但千千萬萬的中國少年就形成了一條歷史的洪流。唐詩中的經典名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種狂傲不羈,這種自信灑脫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情懷,更多的是些許無奈。我們要在這千古的詩句中領略人生百態,面對成長中的不同磨難。還有這“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悲涼,當你身在盛唐,聽到這無奈的詩句是否也會不自覺的吟唱,不自覺的慨嘆命運不公呢?也許生活就是如此,我們如今還達不到這種高度,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把學習搞好,為國家的未來添磚加瓦。墜入青樓的女子都有不得已的苦痛,落魄的詞人,更多的是報國無門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他是一代英才,屢屢落第,終日填詞於燈紅酒綠之所。在這命運百轉中,他的情懷更多的被世人所瞭解,更多的被底層所傳唱。你聽,街角的高樓中,江南的花船上,灘塗的角樓下到處都有這美妙的歌聲,像一個精靈貫穿了整個歷史長流。當看到這一段段美妙的詩詞,我就感覺到了中華先人的偉大,感受到我們振興中華的重任。在現在的情形下,我們更多的是汲取前人的精髓,來開創一個美好的未來。所謂,一路古韻,一路珍惜。

我們要在學習的道路上感受中華的悠久,瞭解祖國的偉大。更要自覺地承擔起責任。周總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激勵了無數學子,我們更應該在路上了解古韻,並儘自己的努力把她發揚光大。

留得一腔古韻悠長 篇15

高二作文 ,816字

翻開《詩經》,留住一腔古韻,書裡咿呀,烽火年代和才子佳人用筆墨歌唱。

翻開《周易》,留住一腔古韻,書裡東山西水,天經地義和黑白八卦的紙張裡起舞。

留住一腔古韻,便可回味那一方悠長。

翻開千載經典,人生啟蒙之師歷歷在目。

《論語》號稱半部即可治天下,從小便接受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金玉良言。透過《論語》,孔子的思想在發光,他的話劈開了那一方混沌天地,他註定因為一部《論語》而在人們的視野中定格。《弟子規》孝悌之言。儘管這其中還有迂腐和不堪,但父慈子孝的定勢從小便在我們的思想處紮根,我們從此懂得了“父母在,不遠行”。這些溫暖的思想必在一腔熱血中留存。

合上經典,恍若陶瓷變作玻璃,牛非牛,馬非馬,最終將歸於四不像。

現如今,已不知多少人已丟棄那一方詩詞,《詩經》存在的意義僅僅辦為了應付考試而已。多少人忘了又背,背了又忘。他們囫圇吞嚥,最終什麼也沒消化。外國的“漢語熱”在興起。中國不知拼寫的人甚多,奇怪之象不言而喻。有人習慣中文夾雜著英語,卻總是讀不準中文古詞的發音;有人拾起了單詞,回頭卻忘記了拼音。有人也做過努力,但卻不夠徹底,於是尷尬地卡在其中,進退兩難。

丟下根系與母語,回首時已忘記了記憶中的深淺,從此再無思鄉認根的深情。

拾起《經典》,去貼近那些近乎母語的呼喚。

《莞兔》一章,讓人明白“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純情,《桃夭》一章,讓人明白“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明豔,《蒹葭》一章,讓人明白“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飄渺。它們用的語言已和現在大相徑庭,但本著的母語的同根性,我們幾乎無師自通地領悟那一番意境。晦澀的符號,也將轉變為動人的畫面。東方人的閱讀西方人的書,似乎也不是未嘗不可。但那一串複雜冗長的譯名,可能出現翻譯曲譯的現象,對於想領略一番深意的人而言,也算是障礙重重。

拾起經典,因為讀得母語的書領悟更透徹。

對於長年寄居海外的人而言,思念故土已是難得。

對於生長在華夏大地的我們,至少要留住一腔古韻悠長。

陽江古韻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5字

我去過好多地方,印象最深的莫過那古韻十足的陽江海邊的古鎮。

那古鎮不出名,卻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我也是其中一個,我在那小住了幾日。

朦膿的早晨,抬手輕推開窗,望眼掠過。眼前沒有鳴鳴的車聲,只有清碎的鳥鳴;眼前沒有高大的現代樓房,只有古風古韻的亭臺樓閣。那裡依著高壯的青山,山被清霧籠罩,若隱若現;這裡傍這著清靜的大海,海被輕紗般的朝陽照紅……窗戶是最好的畫框,把一切美好都定格於此!

炎熱的太陽高掛空中,此時是正午。陽光把一切景物的輪廓都照得分外分明。除了那一望無際的海。沙灘上,只有幾個漁民在收網。沙灘上旁的那片竹林中,你能聽見幾個孩童的嬉笑聲,你無法判斷他們有幾人,你看不見他們。因為他們在那竹林深處。碧藍的海,悠久的古鎮,勞作的漁民,嬉鬧的孩童,還有清碎的鳥鳴。此時的景象,無論是用樸素的詞語還是華麗的詞藻可形容的。這一切。都美得脫俗。

傍晚,這時的人是最多的。沙灘上開滿了照明燈,把原本是烏黑的一片照亮。柔和又強烈的亮光與古鎮昏暗且帶韻味的燈光形成對比。一聲聲叫賣與歡呼聲,淹沒了周邊的寧靜,唯獨小鎮沒淹沒。小鎮也有笑聲,那是祖孫們的交談笑聲。這沒有叫賣聲,只有樂曲聲,古箏、笛子、蕭等樂器形成的古樂交響。即興兩句“萬花叢中一點綠,鬧市也有幽靜處!”江南風情,這也有!

半夜,古鎮沒有燈,沒有聲,也沒有人。一片漆黑,唯獨我住的房間(我們住的是家居式客棧,我不願與爸媽作鄰居,所以我住在他們的上一層房間)發出光亮。坐靠在窗臺上,手裡拿著一杯清茶。昏昏的燈光照到近我房間的樓閣上。只感覺在夢境存在……

只有幾天難忘的光景,但亦足夠了,美好只需短暫並收藏,久了也會厭。可那的人不會厭……

客家美食——梅菜扣肉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16字

“梅菜扣肉”也稱為鹹燒白,是特色傳統菜,屬粵菜,客家菜。是廣東梅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也是我最喜愛的美食之一。每次爸爸一放假都會給我做“梅菜扣肉”。

首先爸爸先準備了,五花肉,梅菜乾,蔥,姜,鹽,料酒,八角,海鮮醬,蠔油,老抽和白糖這幾種用料,然後在前一天晚上先將梅菜乾浸泡一夜,清洗幾次,去掉泥沙,再把蔥姜洗淨後切片,接著將五花肉清洗乾淨,在鍋內加水,放入幾片蔥姜,兩粒八角,少許桂皮,十克料酒。然後將五花肉放入大火煮制,肉色發白無血色後撈出,再在五花肉的表面,抹少許老抽,放至鍋內小火煎烤,直到肉皮呈金黃色,油脂溢位,然後將涼了的五花肉切成薄片,均勻排放在碗內,上面鋪上少許老抽,鹽,少許冰糖,小火燜煮15分鐘的梅菜乾,最後放入高壓鍋內蒸20分鐘,20分鐘後開鍋放氣,將蒸出的肥油濾出,接著蒸20分鐘,蒸好後把肥油濾出,倒扣在一菜碟中即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梅菜扣肉”就呈現在我的眼前了,我夾起一片直接飛入口中,肥而不膩,細細咀嚼,還可以嚐到噴香的五花肉中帶有梅菜乾的清香,這樣的搭配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吃著吃著,突然想起“梅菜扣肉”的一段美好傳說:北宋年間,蘇東坡居惠州時,專門選派兩名,廚師遠道至杭州,西湖學廚。兩位廚師,學成返惠後,蘇東坡又叫他們們杭州西湖的“東坡扣肉”,用梅菜製成的“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膩,深受人們的歡迎,一時成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餚。

“梅菜扣肉”啊!你怎麼如此的美味?竟讓我愛不釋手。

悠悠古韻,紅樓故事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8字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畫樑春盡落香塵”,這兩首詩詞句都出自清代大家曹雪芹之手,她生平坎坷,又因歷史長河的演變,所以還未像四大名著的其他幾位作者那樣完成作品,後四十回則是旁人從新撰寫所呈現的。

她出生在南京,住在江寧織造博物館(原曹雪芹住所),後來因為家庭原因一同前去了北京,父親任著官職,後來犯了錯,還遭來了抄家的罪過,這時的曹雪芹便有感而發,寫下了《石頭記》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紅樓夢》,至於為什麼有人說是別人和曹雪芹一起寫的l《紅樓夢》原因上邊也說了,因為這歷史長河的演變,後十二卷丟失,所以有人從新編寫了結局,至於真是的結局是怎樣,我們無從考證,只有作者曹雪芹她自己知道。再後來便也成了我們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了。

在博物館內,現還有大觀園曾經輝煌時的模型,那人物啊,叫個形形色色,各式各樣都有,都說是為了迎接元春,也就是貴妃,造了這一大個院子,然後大傢伙都搬進去,還要提名作詩,那叫個忙,別說,她們還挺樂意忙的,還造個船,迎接這當今貴妃且她們的女兒,一家人見面叫那個悲傷啊,哭哭啼啼的,不過一會兒,這人林黛玉就出來了,她左勸勸,右勸勸,她們才笑起來呢。

別說這林黛玉從小就體弱多病,她還是個愛哭的人,但別說,她詩寫的叫個好,不過啊,也不能一天到晚除了哭、作詩就是吃飯睡覺吧,她們哪有幾天是大傢伙快快樂樂、融融洽洽的一起飲酒作詩的?那隻不過是在這林黛玉身上體現的比較明顯罷了。但是這作者曹雪芹她還賦予了她另一個優點,那就是漂亮,你看她,漂漂亮亮的,就掩蓋了這些樂趣,也就看不出來她的心裡受了多大的創傷,以至於最後吐血而死。

品一本紅樓,吟誦著一曲曲悲哀的詩詞,感受她們的悲痛,她們的冷暖…

唐風古韻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889字

五一假期我們一家逛西湖,來到了西湖博物館。在博物館門口就看到了一張大的宣傳畫,上面寫著“一日看盡長安花—唐都長安三彩精華展”。我一看這不是孟郊的千古名句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當時懷著愉悅的心情寫下這首詩,那這個展覽是不是也能帶給我們愉悅的享受呢?我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唐三彩的展廳參觀了起來。

從介紹得知,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低溫多彩釉陶器,以黃、綠、白三種釉色為主。古代“三”是多的意思,因而人們稱這類陶器為“唐三彩”。

在展廳左手邊我看到了一座棕紅色馬俑,膘肥體壯,馬背上的馬鞍蓋上了一條墨綠色的有褶皺的毯子,褶皺紋路清晰可見。馬尾巴微微向上翹,馬蹄強壯有力,使得馬兒看起來很是神氣。馬兒的額頭、嘴巴、還有身體上都有杏葉形狀的裝飾圖案,立體感很強,顯得非常漂亮。不過我看到這匹馬兒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馬鬃毛上面有三個相隔一定距離的小方塊,我覺得很奇怪,這是什麼東西呢?仔細看了旁邊的介紹才恍然大悟,原來三個小方塊是馬鬃毛被修剪出了三縷堞垛狀的鬃毛,這就叫“三花馬”,以“三花”飾馬是唐代宮廷和貴族間流行的時尚。介紹中提到岑參有詩曰:“紫髯鬍雛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毛”。這首詩我之前是沒讀過的,不過我忽然想到了李白《將進酒》中的詩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心裡想不知道五花馬是不是就是把馬鬃毛修剪出五縷堞垛狀的鬃毛呢?

接著向前走,看到右手邊有一尊梳妝女坐俑。據說100個唐三彩裡可能只找得出1個坐著的,而這尊女坐俑就是這罕見的那一個。只見她坐在束腰形座墩上,上身穿著有綠色花紋裝飾的白色短袖上衣,下身穿著一條精緻的綠色拖地長裙,上面點綴著白色花朵。頭上梳著高高的髮髻,左手握著一個已殘破的銅鏡,右手似乎正在往額頭上貼飾“花黃”。這不就象《木蘭詩》中描寫的“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嗎?

繞著展廳參觀完這些精彩的唐三彩作品,看著這些工藝精湛、色彩華美的動物俑,栩栩如生、豐富多彩的人物俑,還有一些逼真精巧的日常器皿、大氣莊重的建築模型,真是一場視覺盛宴,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心情愉悅極了,真是不虛此行!

尋找古風古韻之詩詞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4字

詩詞,兩個簡單的字,造就了中華的文字文化。優美的韻腳,讓人讚歎不已。其實,詩詞等同於古代的流行歌曲,但詩詞更委婉含蓄,更慷慨激昂。“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在安寧中透出幾分感慨;“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風和月”,在雄壯中透出幾分悲涼。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江南style》已無人問津,而《滿江紅》、《獨坐敬亭山》、《使至塞上》等詩句在幾千年後仍被人們傳誦、品讀;屈原、李白、杜甫、王勃等大詩人,至今還在文學史上穩坐一席之地。

詩詞之風韻耐人尋味,起承轉合,對仗工整,每一句都經得起細細品味。且看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看似在寫敬亭山的風光,其實他是在告訴我們:別人都得志而飛黃騰達了,而我這朵“孤雲”卻只能在這兒與山林相會,與孤獨相伴!十個字間,就把那種獨自咀嚼寂寞,懷才不遇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像李白這樣的百般惆悵,許多詩人用筆將字句揮灑紙上,借詩借酒消愁。“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感慨萬千,只留兩句表示那春愁,意猶未盡,彷彿讀者眼前就出現了那時的情景,初開的花上,就有惜別人的淚水。

翻開泛黃的書頁,走進文學的長廊,重溫那種現在沒有的孤獨,品讀那種只屬於過去的悲壯。伴著書紙的墨香,踏上詩詞鋪滿意味的征途,讓我們一起,尋找那絕美的韻律吧!